第一篇:王惠涵学习《指南》有感于小班生活化游戏环境创设
学习《指南》有感于小班生活化游戏环境创设
时间: 2013-11-12 作者: 陈艳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任何幼儿都离不开游戏,在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后,我知道创设一个良好生活化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幼儿在日常生活积累经验,通过游戏中的操作摆弄再现生活。小班幼儿天真好动,缺乏经验,对“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等比较熟悉,经过一学期的的实践游戏,我觉得环境创设对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角色行为,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1、创设与幼儿生活熟悉的环境。
对于小班孩子,他们第一次来到幼儿园,对家里还有很深的依恋之情。所以开学时我班就创设了两个平行游戏:大娃娃家和小娃娃家,还有超市和理发店,这让幼儿增加了不少亲切感。
孩子来到教室,就开始摆弄锅子,炒菜、洗碗、洗衣服、抱娃娃等,一些自然而真实的生活反映出来。由此可见,孩子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游戏起来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合理安排游戏空间。
游戏空间安排得合理性直接影响游戏活动自主性的开展,因此将各个区分隔来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进行游戏,互不干扰。我从实际出发,合理利用班里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合理的分割。由于教室不大,布局有些太过拥挤,使得孩子有些活动不开来。通过游戏的观察和孩子的需要,我做了许多改进。刚开始有两个独立的娃娃家,独立的房间、卫生间、厨房,空间比较宽敞,导致娃娃家人员拥挤,其他地方没有人,角色与角色没有交往,所以马上调整两个娃娃家,厨房间各一间,因为孩子喜欢烧饭烧菜,而卫生间和房间是共用,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发现孩子在卫生间房间的时间很少,他们更多的是去医院看病和超市购物。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增多了,愉悦的情绪体验也增多了。为了让孩子在游戏中活动交往更方便,每次游戏中,孩子所有的椅子都搬到餐厅,中间有更多空间场地。另外根据孩子游戏情况,娃娃家的环境是全封闭,超市是半封闭,而医院是敞开式,午睡间和储藏室是爸爸妈妈上班的场地。我善于利用教室、午睡间、餐厅等场所,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游戏。
3、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应根据幼儿游戏的发展进行不断调整。
幼儿的游戏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幼儿游戏情况或者主题的需要去改变,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
小班幼儿的材料要丰富,同一种材料数量充足。就如两个娃娃家,有充足的饺子、馄饨、面条,有利孩子用同样的点心招待客人。等孩子玩了一段时间,然后把点心减少,放在超市,让孩子知道物品没有能到超市去购买。又如:刚开始时,理发店里有许多发卡、丝带及化装用品,理发师对这些材料不熟悉,不知道如何使用,通过一次次的观察指导,适时的投放材料,如今理发师能正确使用材料,而且能把丝带进行装扮,给新郎新娘进行打扮。
我班的两个娃娃家,家庭成员都是一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班通过不同装扮来区分来两个娃娃家,一个用头饰、一个用服饰,这样孩子也喜欢,大家也能够很快理解。在教研活动展示中,前来观摩的老师们提出小小的妈妈头套做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更加周到些,特征明显些,可以做成小小细细的卷发,便于幼儿更好的识别和区分。
我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小班孩子把游戏当作真实的生活,所以我们的材料也要更逼真,推动游戏不断进展。
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实践,我对于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收获。将生活融入游戏的情节,创设生活化的游戏环境,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这才是角色游戏真正的目的所在。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小班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化的探索
宁波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陈璐 陈娜
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孩子,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孩子们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花儿离不开太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现代心理学的认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社会活动心理学派都从各个侧面研究了游戏对幼儿情感认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又最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活动,但是在幼儿园它从来就不是自发的活动存在的,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在游戏中存在着大量的学习活动。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幼儿园的活动应以游戏为基本途径,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因此全方位整体地研究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研究游戏的教育艺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密切关系,对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是十分有意义的。
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又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3岁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和思维的“拟人化”特点使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动作、认识事物、保持愉快情绪。而生活对小班幼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处于生活适应和基本生活能力的初步发展时期。所以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生活。我们想通过游戏与生活的自然结合,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生活,在生活中快乐地游戏。《纲要》所规定的教育目标将在这种结合中完成,幼儿的发展也将在这一结合中实现。所以我们把“游戏化的一日生活”作为小班的主要活动来研究。
一、一、采用多种形式,尝试生活活动游戏化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现实的综合的表现就是幼儿愉快、健康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的。幼儿
生活活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现实,幼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幼儿教育的内容大多来自现实的生活,幼儿学习的途径亦主要的是现实的生活的途径,且教育过程本身就应该是幼儿美好的生活过程,教育应该成为促进幼儿美好生活的积极手段。针对以上因素,我们在开展生活活动游戏化时运用了以下两点:
(一)幼儿园生活常规游戏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的教 育也需要一定的规则来维持,这样才能使幼儿园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在以前传统的常规教学的学习活动前,老师为了吸引幼儿们的注意,会采用一些问答式的儿歌“小眼睛,看老师,小手,放放好,小脚,并并拢”等等之类的。刚开始,幼儿们会根据自己的儿歌来控制自己的动作,时间久了以后,他们的行动和儿歌便完全脱离了。如果老师在当中加入一些游戏的因素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同样是集中幼儿注意的方法,我们采用了游戏的方式:“静静听,静静听,叫你叫我还是叫他”(教师用口型来叫幼儿的名字,被叫到的幼儿说“我在这里”)这样,幼儿们的注意一下子都被老师给吸引了。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喝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幼儿的运动量大,因此,及时地给幼儿们补充水分也是生活中的主要工作之一,但多数幼儿的喝水习惯不是很好,很少有会主动去喝水,或者在教师组织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幼儿以种种理由来拒绝喝水。于是,我们几位老师一起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什么样的办法能让孩子主动喝水呢?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游戏,我们尝试了这样一些方法:在自然角准备了一些植物(大蒜、豆苗)、水杯等,请孩子每天给植物浇水,过了一段时间,一些孩子就发现不浇水的植物就会死掉。在组织幼儿喝水的时候我们通过游戏的口吻说:“该给小汽车加点儿油了。”孩子们听了都高高兴兴的来喝水,说:“汽车加足了油就能跑的更快了。”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喝水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
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生活活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生活活动,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生活活动游戏化。幼儿们每次的洗手是最积极的,却也是最马虎的,为此,我们组织了一个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我们并把儿歌中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把它剪贴出来,粘在水龙头的旁边,这样,幼儿们能更直观地去了解了。
(二)生活技能学习游戏化。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活的内容是综合的、多样的。正因为如此,作为教育途径的生活是具有挑战性、应变性的。随着小班幼儿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的自我服务的欲望也变得强烈起来,同时他们也表现出对接受一种新事物的胆怯心理,特别是对与那些平时缺乏自信的孩子,担心自己做不到,还没开始做就请求成人的帮助。在这两种心理状态的冲突下,游戏化的生活技能学习产生了。让幼儿学习穿开衫、套衫、鞋子、袜子等都在游戏的情景下进行,并伴有形象的儿歌来帮助幼儿熟悉穿的步骤,例如:“捉领子,盖顶子,小老鼠,找洞子,东钻钻,西钻钻,吱吱吱吱上房子。”在生动想象的儿歌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们很快地掌握这些生活技能。涂面油是生活中一个简单地小细节,但是有许多幼儿还是由家长包办,为此,我们开展了一个《面油香香》的游戏活动。“小面油,香喷喷,我要和你做朋友。点额头,点脸颊,五指并拢抹一抹。”通过简单的儿歌和动作的示范,幼儿们对这一生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自己动手来涂,增强了自我服务的意识。
小班幼儿虽然能独立进餐,但许多幼儿的进餐习惯不是很好,吃完饭后,桌上全都是撒下的饭粒和菜。针对这一点,我们在弹性活动中组织了一次《鸡妈妈请客》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们在情景游戏中了解吃饭的正确坐姿和进餐方式,并让部分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现场学习。幼儿们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学习的兴致也相当的高涨。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区域活动中设立了能提高用调羹进餐这一技能板块。
二、利用游戏因素,探索学习活动游戏化 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我们所说提出的学习活动游戏化并不是要将幼儿园的学习活动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
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尤其是对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爱玩、喜欢游戏,无意注意占主导的年龄特点,决定对于他们的学习活动不能采取灌输式和接受式,而是应将学习活动更多包涵在游戏中,并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寻找一种游戏般的教育过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进而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一)创设游戏情境,获得快乐的心理体验。幼儿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在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游戏情境,以游戏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由此,极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了他们的创造才能,并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如:在开展《大变小》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创设了给瓶宝宝喂食物吃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切、舀、撕等形式将提供的各种食物变小后放入到瓶子里。幼儿对整个操作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获得了什么样的食物用何种工具何种方法将其变小的知识,同时还满足了他们的角色需要。又如在早期阅读 《飞、游、爬》的活动中,我们将游戏贯串始终,并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海底的情景。小鱼吹出的泡泡上都贴上了“飞”“游”“爬”的字,鼓励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字,分别用飞、游、爬的动作去碰碰它们,将动作与识字相结合,使幼儿能将两者有机结合,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在开展数学活动中,我们尝试组织和安排系列能刺激幼儿数思维的集体游戏,并注重运用日常生活情景,刺激幼儿的数思维。在数的教育活动中,幼儿主动的游戏成了这个领域的主导性活动,如在幼儿吃饼干的时候,往往孩子们关注的是“吃”,不会考虑到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的环节中帮助幼儿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他们动脑筋的习惯。
(二)尊重主体地位,提供自由的选择空间。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游戏分两种,即:幼儿按需要自发开展的本体化游戏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的手段性游戏。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的手段性游戏占主导,但它又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为此,我们将两者相结合,根据游戏与学习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活动中将幼儿摆在主体的地位,使幼儿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让他们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发现式学习,并倡导“游戏是快乐的学习,学习是求知的游戏”。
如在艺术教育领域中,我们更多地注重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造,让幼儿通过美术游戏和音乐游戏,自主地、按自己的意愿去进行创作和表演。在美术教育中我们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去创作,鼓励每一个人与别人不一样,教师也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定儿童的作品孰化轨劣,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开展“我当小厨师”的活动中,我们以小厨师烧菜的游戏,引导幼儿用撕纸粘贴的形式来制作各种菜。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样也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幼儿对彩色纸的选择完全是按他们自己的意愿。所以做出来的菜也各不相同,有红烧牛肉、炒青菜、红烧鱼、番茄炒蛋„„在注重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造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表现技能,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使用材料的方法,并展示多种(而不是一种)范例。让幼儿不受客观情理和时空关系的束缚,凭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所知、所想和所感,但是他们也不会因为缺少技巧而感到不知应该如何表现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尝试把握好游戏和教学两者的关系,逐渐学习在教育实践中,尝试把握好游戏和教学两者的关系,逐渐学习在不压制幼儿的表现和创造与让幼儿学会表现自己之间求得平衡。
(三)重视活动过程,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幼儿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活动是促进幼儿自我发展的基础。虽然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安排各种游戏,以此来实现活动的目标。但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追求目标的达成程度,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即:重视活动的结果。这样一来游戏只是作为教学的手段而已,幼儿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为此,我们挖掘了幼儿在自发游戏下积极主动的状态,将关注活动的结果转向为关注活动的过程,把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并以游戏活动为载体,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则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诱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使幼儿有了更多时间操作、体验的机会,能自己去发现知识,在自然
而然的状态下获得发展逐渐达到“看似无教育,其实有教育”的境界。
如:在开展“袋鼠礼品店”的活动中,我们确立的活动目标是用不同粗细的绳子通过抖动、拖拉的方法来制作包装纸。在活动中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让绳子宝宝到不同颜色的浴缸里洗澡,来实现蘸色的要求,然后鼓励幼儿用各种线蘸颜料在白纸上跳各种小动物舞蹈,将抖动与拖拉的技能隐含在跳各种小动物舞的游戏中,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表现状态,他们按意愿选择材料,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而非“要我玩”、“要我学”。
当然,在学习中我们也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无论是材料提供还是环境创设都能考虑适合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力求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幼儿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自我发展。
(四)关注兴趣需要,生成有趣的教学内容。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是关注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改变教师“传统”角色为“协助角色”,引导幼儿自由、自主、弹性、主动地投入游戏,生动而快乐学习,及时捕捉幼儿学习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将其导向新的活动。如在开展“买菜”的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虽然孩子们没有去菜市场买菜的生活经验,却对买卖的过程相当感兴趣,大多数幼儿喜欢购物的结果,孩子们还津津乐道的与同伴交流自己买了什么菜。既然孩子们对买菜的活动如此感兴趣,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心理需求,生成了一次去菜篮子超市买菜的活动。游戏中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而实际购物则是幼儿与成人的交往,孩子们在买卖的过程中获得了初浅的交往技能。我们还曾根据幼儿对自身眼、鼻、耳的兴趣生成了《亲亲热热一家人》的主题,根据活动区中对玩色活动的投入和积极参与生成了《彩色的世界》的主题等。由于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由师生共同生成的内容,幼儿的参与性更高活动更为主动。而教师在这其中起着支持与引导的作用,和孩子们共同分享着学习的快乐。
三、关注环境创设,推进区域活动游戏化。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在活动中,我们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及材料为媒介来支持、帮助、发展幼儿的游戏,同时师生共建区域内容及角色,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融入活动中,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决定游戏时间的运用,最终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教师、同伴、环境的充分互动,自然地获得知识。同时,教师也注重把握指导的切入点,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推动了幼儿活动区活动游戏化的发展。
(一)创设童趣环境,激发游戏愿望。环境对幼儿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教 育作用,良好优美的环境能使幼儿身心愉悦,同时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满足审美需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出发的。为此在我们在活动区的设置时,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童趣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们以孩子们喜爱的动物形象对各区域进行命名,如:孔雀工作室、小黄莺艺术团、聪聪脑力房、小猪建筑队、小鸭之家,小蜜蜂工作坊„„并在区域周围张贴与区域内容相匹配的卡通图片,进区幼儿还能挂上相应的胸饰或头饰。不但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而且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不仅激发了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兴趣,还让大家对活动区的设置一目了然。
(二)逐步增添新材料,丰富游戏内容。小班孩子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 能维持几天,在同一区域活动中,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才有利幼儿的探索、发现与提高,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趋丰富,促进幼儿游戏主题纵向,横向发展。在开展“有趣的动物”主题活动下的区域时,美工区中我先投放了各种复印的动物形象图,供幼儿涂色,在孩子们已经能较好地完成涂色时,我们又往区域中投放了用白蜡笔勾线的动物形象,以给小动物拍照的游戏形式供幼儿棉签画,孩子们被白纸变动物的游戏吸引了,再一次激发了游戏兴趣。几天之后,孩子们的兴趣稍有减退时,我又投放线描动物,让幼儿用粘贴的方法帮助小动物穿衣服,这下孩子们又有了兴趣。这样层层递进,使孩子们对
这个游戏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三)提供合作游戏的材料,提高游戏协作能力。小班幼儿个人意识较强,缺乏合作意识,常常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在区域游戏中提供合作性的游戏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秋天的大树”主题下的美工区,水果印章画活动中,我把背景图“大树”画得很大,要求孩子们一起合作制作。在活动前,我先给了大家提供了几种合作的方法让大家选择。一种是分工合作:一个人切水果,一个人印章,;另一种是分块合作,即每人选择画的一部分进行操作。在经过尝试后,发现大多数幼儿喜欢第一种方法,这样速度快。这种行为也是符合小班年龄特点的。当完成了一幅画后,大家觉得一起玩比一个人更开心。
(四)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 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针对所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活动中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行为,捕捉细微信息,并及时抓住活动中的偶发事件,以自己的热情,机智感染教育幼儿。以此调整幼儿的游戏方式,促进全体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发展。有段时间发现娃娃家的幼儿特别喜欢拿插塑玩具做替代物,而且游戏结束后又不能及时的放回原处,如果以教师的身份去要求幼儿及时整理,孩子们可能会接受,但却不能主动。为此我以娃娃家客人的身份参与他们的游戏,创设为娃娃过生日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联系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回忆在过吃完饭后,妈妈是怎样收拾的。来指导幼儿分类摆放玩具,这样幼儿既乐意接受,而且还经常出现互相抢着整理的情况。
四、提供充裕时间,保证自由活动游戏化
幼儿自由游戏对其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孩子们的自由活动中中,幼儿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所以,他们的情绪是放松的,而且他们还拥有最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选择材料,选择活动内容,选择游戏伙伴,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因此,自由游戏中幼儿最容易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我们想增加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以一名参与者、旁观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自由活动,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支持者和引导者。活动中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行为,捕捉细微信息,并及时抓住活动中的偶发事件,以自己的热情,机智感染教育幼儿。以此调整幼儿的游戏方式,促进全体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发展。有段时间发现娃娃家的幼儿特别喜欢拿插塑玩具做替代物,而且游戏结束后又不能及时的放回原处,如果以教师的身份去要求幼儿及时整理,孩子们可能会接受,但却不能主动。为此我以娃娃家客人的身份参与他们的游戏,创设为娃娃过生日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联系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回忆在过吃完饭后,妈妈是怎样收拾的。来指导幼儿分类摆放玩具,这样幼儿既乐意接受,而且还经常出现互相抢着整理的情况。
四、提供充裕时间,保证自由活动游戏化
幼儿自由游戏对其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孩子们的自由活动中中,幼儿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所以,他们的情绪是放松的,而且他们还拥有最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选择材料,选择活动内容,选择游戏伙伴,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因此,自由游戏中幼儿最容易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我们想增加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以一名参与者、旁观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自由活动,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结合,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孩子们的各项活动中,重视将学习、生活等与游戏相融合,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设计”,孩子们能主动、自由、快乐、有序、享受、创造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之中,由此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使幼儿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我们发现一日生活游戏化在小班阶段开展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孩子年龄特点 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是以直观想象思维占主导,而游戏的形式恰好能够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并获得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满足。
我们发现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体现在:首先,幼儿在游戏化的 一日活动中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得到了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次,提高了幼儿的
第二篇:小班生活化游戏环境创设的感悟
小班生活化游戏环境创设的感悟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任何幼儿都离不开游戏,创设一个良好生活化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幼儿在日常生活积累经验,通过游戏中的操作摆弄再现生活。小班幼儿天真好动,缺乏经验,对“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等比较熟悉,经过一学期的的实践游戏,我觉得环境创设对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角色行为,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1、创设与幼儿生活熟悉的环境。
对于小班孩子,他们第一次来到幼儿园,对家里还有很深的依恋之情。所以开学时我班就创设了两个平行游戏:大娃娃家和小娃娃家,还有超市和理发店,这让幼儿增加了不少亲切感。
孩子来到教室,就开始摆弄锅子,炒菜、洗碗、洗衣服、抱娃娃等,一些自然而真实的生活反映出来。由此可见,孩子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游戏起来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合理安排游戏空间。
游戏空间安排得合理性直接影响游戏活动自主性的开展,因此将各个区分隔来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进行游戏,互不干扰。我从实际出发,合理利用班里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合理的分割。由于教室不大,布局有些太过拥挤,使得孩子有些活动不开来。通过游戏的观察和孩子的需要,我做了许多改进。刚开始有两个独立的娃娃家,独立的房间、卫生间、厨房,空间比较宽敞,导致娃娃家人员拥挤,其他地方没有人,角色与角色没有交往,所以马上调整两个娃娃家,厨房间各一间,因为孩子喜欢烧饭烧菜,而卫生间和房间是共用,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发现孩子在卫生间房间的时间很少,他们更多的是去医院看病和超市购物。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增多了,愉悦的情绪体验也增多了。
为了让孩子在游戏中活动交往更方便,每次游戏中,孩子所有的椅子都搬到餐厅,中间有更多空间场地。另外根据孩子游戏情况,娃娃家的环境是全封闭,超市是半封闭,而医院是敞开式,午睡间和储藏室是爸爸妈妈上班的场地。我善于利用教室、午睡间、餐厅等场所,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游戏。
3、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应根据幼儿游戏的发展进行不断调整。幼儿的游戏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幼儿游戏情况或者主题的需要去改变,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
首先小班幼儿的材料要丰富,同一种材料数量充足。就如两个娃娃家,有充足的饺子、馄饨、面条,有利孩子用同样的点心招待客人。等孩子玩了一段时间,然后把点心减少,放在超市,让孩子知道物品没有能到超市去购买。又如:刚开始时,理发店里有许多发卡、丝带及化装用品,理发师对这些材料不熟悉,不知道如何使用,通过一次次的观察指导,适时的投放材料,如今理发师能正确使用材料,而且能把丝带进行装扮,给新郎新娘进行打扮。
再比如说,我班的两个娃娃家,家庭成员都是一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班通过不同装扮来区分来两个娃娃家,一个用头饰、一个用服饰,这样孩子也喜欢,大家也能够很快理解。在教研活动展示中,前来观摩的老师们提出小小的妈妈头套做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更加周到些,特征明显些,可以做成小小细细的卷发,便于幼儿更好的识别和区分。我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小班孩子把游戏当作真实的生活,所以我们的材料也要更逼真,推动游戏不断进展。
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实践,我对于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收获。将生活融入游戏的情节,创设生活化的游戏环境,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这才是角色游戏真正的目的所在。
第三篇:学习《指南》,有感于小班日常生活中的体会 王惠涵
学习《指南》,有感于小班日常生活中的体会
王惠涵 快乐与忙碌的一学期顺利结束了,小班的班级工作特别繁琐,又很细化,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们小三班富有朝气活泼的安丽老师,还有我多年前的老搭档小郑老师。有这样互补和默契的保教团队让我们能更积极面对日常的教育教学。
今年,是我带的第五届小班,学习了《指南》,里面的要求的确高了很多,也更细化了一些。《指南》的学习为我在工作中提供了有效的指导,特别是《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是针对每个领域内容中的发展目标提出来的,它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针对性非常强,对于我个人都具有良好的启示和引领作用。从教育建议中我领悟到了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必须遵循其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体验与学习等,当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把这些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和行为,要根据我们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下面我就从结合《指南》,谈谈自己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几点体会:
1.营造温暖、轻松的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记得小班幼儿刚进园的时候,由于环境陌生,又哭又闹,不哭的孩子已跟着哭了。孩子们的状况每天是更是层出不穷。《指南》给我们的建议是:教师应该拿出十分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待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对这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产生好感,多表扬不哭泣的孩子,给予他们鼓励,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例如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不愿与别人交流,我们就以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将他放大化,鼓励幼儿多与别人交流。例举许博涵、陈溥原、杜佳佳等不同幼儿的方式。
2.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全班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我们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小班幼儿年龄小,更在乎我们的关注和态度。注重个体差异,不横向比较。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不用“像不像”、“好不好”等评价幼儿的作品,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独创性。活动中提供的操作材料也体现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例如生活区提供层次不同的和材料,夹毛毛虫。户外活动的拍水果和扔灰太狼幼儿的不同能力要求。
3.理解小班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小班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观想象思维占主导,而游戏的形式恰好能够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并获得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满足。小班幼儿又处于生活适应和基本生活能力的初步发展时期。生活对小班幼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生活。这学期我们通过游戏与生活的自然结合,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生活,在生活中快乐地游戏。
如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喝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幼儿的运动量大,因此,及时地给幼儿们补充水分也是生活中的主要工作之一,但多数幼儿的喝水习惯不是很好,很少有会主动去喝水,或者在教师组织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幼儿以种种理由来拒绝喝水。于是,我们三位老师会一起想办法,用什么样的办法能让孩子主动喝水呢?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游戏,我们尝试了这样一些方法:在自然角准备了一些植物(大蒜、豆苗)、水杯等,请孩子每天给植物浇水,过了一段时间,一些孩子就发现不浇水的植物就会死掉。在组织幼儿喝水的时候我们通过游戏的口吻说:“该给小汽车加点儿油了。”孩子们听了都高高兴兴的来喝水,说:“汽车加足了油就能跑的更快了。”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喝水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
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生活活动游戏化。幼儿们每次的洗手是最积极的,却也是最马虎的,为此,我们组织了一个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我们还把儿歌中的流程用图片的形式把它剪贴出来,粘在水龙头的旁边,这样,幼儿们能更直观地去了解了。
幼儿虽然能独立进餐,但许多幼儿的进餐习惯不是很好,吃完饭后,桌上全都是撒下的饭粒和菜。针对这一点,我们在弹性活动中组织了一次《鸡妈妈请客》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们在情景游戏中了解吃饭的正确坐姿和进餐方式,并让部分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现场学习。幼儿们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学习的兴致也相当的高涨。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区域活动中设立了能提高用调羹进餐这一技能板块。
4.关注环境创设,逐步增添新材料,丰富游戏内容。小班孩子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几天,在同一区域活动中,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才有利幼儿的探索、发现与提高,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趋丰富,促进幼儿游戏主题纵向,横向发展。在开展“小花伞”主题活动下的区域时,美工区中我先投放了各种复印的小花、小伞形象图,供幼儿涂色,在孩子们已经能较好地完成涂色时,我们又往区域中投放了用牙刷画、印章画、海绵、玩颜料等大量丰富的操作材料来装饰小花伞。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更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贯彻《指南》精神,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系列的艺术活动,如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小汽车开展车轮画《小伞面》《秋天的落叶》,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幼儿感受艺术活动的魅力和多样性,我都用肯定的眼光去支持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在活动中更细致地观察幼儿,学会理解幼儿,尊重幼儿,促进和谐师幼关系的形成。例如评价颜梓宸小朋友的画及问翁书行的艺术表现。
困惑:
1.家长是我们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大都是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玩好就行了,同时也觉得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指南》的颁布,对大部分幼儿家长原有的教育理念是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贯彻落实《指南》精神,更新家长的观念,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例举家长开放日幼儿观察的填写,一下子这么多的根据《指南》专业理念,家长的评价只是好、很好„„。
2.劳作区开展,更生活化。而全班性的开展,对小班幼儿又要做,又要煮,又要吃,经常是力不从心,指南中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小班幼儿的实际操作会受内容、材料、人数、时间上的限制。孩子看得开心,吃得开心,等待时间也长。
3.混龄角色游戏中三个年龄段幼儿的不同角色定位的职责,引发的指导困惑。《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活动、环境、区域,让活动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在学习中,我还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厦门市第九幼儿园
小三班
二○一四年一月
第四篇:托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环境创设初探
托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环境创设初探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游戏环境又是支持和引发幼儿游戏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应重视幼儿自主性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创造充分的游戏条件,营造生动的游戏环境。并善于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激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自主地展开积极的游戏。在师生分享中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与其身心发展,实现自主性游戏对幼儿的多元价值。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各不相同,尤其是托小班的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常以思维直觉行动为主。在游戏中,他们的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材料和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因此,我认为:教师在创设游戏环境时要考虑其是否顺应幼儿的年龄特征。也就是说,投放的材料既要满足幼儿游戏的总体发展水平,又要兼顾幼儿游戏需要而产生的差异;投放的材料不仅要丰富有趣,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还要具有整合性、推动性。
一、环境温馨舒适,诱发游戏兴趣
通过各项活动,从不经意间我深深地感受到,其实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同样具有审美能力和审美的愿望。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特别容易被色彩艳丽的材料所吸引,进而激发游戏的愿望。
因此我所投放的材料无论从色彩或是形象等方面均要求美观、温馨,有的甚至可以说是精致。我始终认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游戏过并时时吸引着孩子去摆弄、家中,我用粉色小花的花布小床的被单、枕套、床帏、为,温馨、生动的环境能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去操作、去体验。在贝贝裁剪制作整套装饰。如:桌布等等。模拟温馨的小家庭,其富有童趣的家居风格尽显无疑。我还根据季节特征而更换贝贝家的相应布置,如:在“卧室”铺上了地毯,投放温暖卡通垫。夏季时,我用成人的枕席给娃娃的小席子,使幼儿在游戏环境中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时,贝贝家格局基本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我而舒适的床铺上了和特征。同将卧室与餐厅都进行了隔断,有一种“家”的感觉,幼儿在宽敞、舒适的环境中快乐地游戏着,体验到了快乐。
二、内容丰富多样,满足游戏需要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所产生的游戏特点、游戏能力和游戏行为也具有很大差异。特别小年龄的幼儿,他们游戏的稳定性较差,这是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意志比较薄弱,缺乏坚持性,极易受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行动目的。
对于同一年龄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游戏也存在相对的差异性,根据托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投放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整合性的游戏材料,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如:我在贝贝服饰店里投放了各种材质、大小、颜色的珠子供幼儿自主选择串项链;还投放了不同布料做成的娃娃小衣服、提供了各种花样、颜色的小纸片,供幼儿自由粘贴,设计装饰服装。
在冷饮店里,我投放了各色橡皮泥,供幼儿搓圆,制作珍珠奶茶;还提供了POS机、冷藏柜供幼儿卖冷饮用。这些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他们喜欢冷饮,对这些游戏环境、材料非常熟悉,所以他们很快就开始互动起来,做起小买卖了。
在以上的游戏材料中,我坚持丰富性、层次性、整合性、多元性等原则。如:我投放了不同的珠子满足了幼儿选择不同操作材料的需要,体现层次性;在贝贝服饰店里,既有项链设计区、又有服装设计区、服饰专卖区,体现了游戏环境与材料的丰富性、整合性的原则。使角色和个别化游戏之间既有联系性又有指向性,同时也体现了游戏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三、开发游戏材料,推进游戏发展
我始终认为:有些老师自制的玩具其功能和价值远远超于现成的玩具。现成的玩具常给幼儿一时的摆弄兴趣,其功能比较单一,幼儿的操作兴趣和时间不长。而有些老师自制的半成品玩具却能反复使用,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游戏深度的发展。
如:在蛋糕店中,我用泡沫和海绵自制了小蛋糕的模型,供幼儿用橡皮泥自制蛋糕奶油等。这个蛋糕半成品的制作,还真具有其一定的价值。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做成不同的蛋糕来。他们先用橡皮泥在小模型上铺一层“奶油”,然后会用橡皮泥搓一些小圆子黏在“奶油”上,最后把“蛋糕”装在透明的小蛋糕盒子里。晶晶会主动要求上来给小朋友们介绍:“这是我和陈欣怡一起做的草莓蛋糕和蓝莓蛋糕,上面还有巧克力豆,你们想吃吗?”小朋友地回答着:“想……。”老师和幼儿们都快乐地交流着、分享着。因而使游戏的情节更推进了一步,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自主性游戏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环境与材料这位“隐性教师”的作用与功效。要以幼儿的年龄特征为首要依据,合理投放材料,营造多方位的环境,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从而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们都异口同声
第五篇:陈蓓蓓-----浅谈小班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
浅谈小班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
陈蓓蓓
摘要:皮亚杰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环境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区域活动是在开放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产生的,最能体现幼儿的本体性价值,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能面向全体幼儿,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里,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青睐,这是区域活动自由、宽松的氛围和丰富多彩的环境给幼儿带来的特殊体验,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真切地体验着各个角色的情感和态度,表现出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关键字: 区域游戏 环境创设 教师 小班
研究背景:如何顺应幼儿发展特点与游戏需要,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主动发展问题在我国还是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是困扰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课题。现在许多幼儿园做了几年的研究,但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我们只注意开辟新的活动区,把眼光仅仅放在“物”的投入上,放在可见的空间环境变换上。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内在联系,从空间环境设置、游戏材料投放等方面优化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
正文:教师在区域活动的开展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隐性的,体现为创设区域游戏环境和提供游戏中的适宜指导两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地观察与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对于小班的孩子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爱模仿、规则意识欠缺,对区域游戏中的物品都会去摸一摸、玩一玩,常出现物品乱放、同伴间争强玩具等现象。针对此情况,作为教师如何创设与幼儿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游戏环境,寻找最合适的区域指导方法,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与快乐的体验。
一、创设具有新意,具有参与性的物质环境 1.具有新意
所谓新意的物质环境,就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内容新颖,构思独特,富有情趣的环境。幼儿教育实践证明: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得特别敏感而有兴趣,把环境创设得独特而富有情趣。我们将教室和活动室连成一片,在室内外设置了游戏区,结构区,手工区,小舞台等天地。我们在活动中调动幼儿的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与竞争意识。
2.具有参与性
游戏的环境设置是集教育与艺术设计为一体的创造过程,它应当充分表现出童趣,因此,在设置游戏环境时,我们本着凡是孩子能想、能说、能做的,就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如师生共同布置环境,通过每单元的探索性主题,让幼儿自己找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并把答案贴出来让大家都了解。又如图书角里的图书怎样摆放,音乐角里的乐器怎样摆放等等,都让孩子自己摆放,教师不干预限制,只是给与适当的提示,在一双双小手的操作下,他们设置了温暖舒适的“娃娃家”、琳琅满目的 “小吃店”、节目丰富的“小舞台”。
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的乐园,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在设汁游戏环境时,教师可预设环境或师生共同生成环境,使幼儿在游戏中更具有参与性,创造性。游戏环境的设计布局也要美观奇妙,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让孩子在健康、和谐、美观而又充满情趣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重视区域游戏中材料的投放
有目的的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入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全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地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使他们产生新鲜感。
首先,教师应从区域活动的需要出发,为各区配置必要的成品材料,使幼儿有进行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对班级孩子进行分析评估,并做好观察记录,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和幼儿需要,尽可能地提供给孩子们充分的活动条件和发展空间,让孩子们在活动区中有所动,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如把活动区设置成扩张式的,利用几组组合柜,加以拼搭变成固定的围墙或隔墙,再放上玩具和材料,形成左右两娃娃家,用旧纸盒做成了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用挂历做装饰布,把矿泉水瓶装满五颜六色的水,冲作个角落的围墙,用色纸做各种不同的灯笼,使角色区丰富而美观,我们还将美工区,建构区等几个静区设置在教室中央的桌面上,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培养了孩子的坐姿,使窄小的活动空间变得井然有序。其次,还应充分发动教师、家长和幼儿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和复合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这样可以让孩子家长知道哪些废旧物品有使用价值,知道一物能多用,并能主动帮助幼儿园收集材料。再次,在活动中鼓励孩子以物代物地进行游戏,所谓以物代物,是指幼儿用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品,以表象代替实物,如把皮球当作布娃娃,将椅子看作是门等。以物代物的心理过程,实际上是“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的象征建构过程,其前提是幼儿要改变看待事物的方法,摆脱已有的知觉定势的影响,敏锐地觉察到物体与某种不在眼前的物体的潜在的类比或隐喻关系,从而在思维上对它加以改造、变通、把它想象成为另外一种物体,这需要幼儿的思维、想象等多种复杂的心理成分共同参与,因而能充分体现幼儿的创造性。教师应善于根据主题变化和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有目的的更换游戏内容和材料。
三、利用废旧材料创设特色环境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在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废旧的材料如:饮料瓶、一次性纸杯、果核、方便面盒等情有独钟,我就利用废旧材料创设特色环境。
1、教师制作,激发幼儿制作欲望,幼儿园的教育功能及效果,主要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活动材料能直接影响幼儿活动质量为激发幼儿的制作欲望,我们利用废纸泡沫等物品制成西瓜、茄子、饼干等投放“小超市”。
2、共同搜集材料,指导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各种作品,在教育里,我们设置了“百宝箱”,里面放着幼儿和家长搜集的废旧材料,并且进行了分类:纸杯系列、自制玩具、各种果实粘贴、服装设计等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爱好和能力制作自己喜欢并需要的作业,有的用皱纹纸把纸筒缠成花瓶,有的幼儿用废旧挂历制成立体动物,制作的各种面具、打击乐器等用来表演,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我为他们准备的各种材料。通过自发的学习或游戏来获得知识,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了充分发挥。
3、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室内外环境,在环境创设方面,我还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参与环境创设,使幼儿从环境的观察者变为创设者。
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一片一片小树林,一方小池塘,一块草地,一片竹林,都是孩子们的乐园,幼儿置身这样的环境,有利于萌发探究兴趣。我体会了环境创设是我们老师和幼儿共同走进主题共同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我们必须敏感地观察幼儿的每一个探索点,兴趣倾向,才能做好幼儿表现美的铺路石,引领他们走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审美境界。
总之,在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与意见,以幼儿想玩游戏为立足点,开展幼儿喜欢的游戏为目的,发展幼儿的各方面能力。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自身感知操作而得来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孩子的发展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认识到,要使幼儿得到发展,除需要积极创设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多样性、自由性、趣味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将连续不断地挖掘区域环境的教育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继续努力。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2.李全华.幼儿园环境创设[M].2007.3、皮亚杰,《认知结构论》
4、蒋亚青.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