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论文]
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反思
摘 要: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
关键词:教材相结合;灵活运用;评价相结合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61-01
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
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三是绘画空间局限,忽视环境布置、区角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为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孙悟空、猪八戒已不是名著中的想象人物,而是幼儿能直接从电视里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幼儿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一幅作品完成后,幼
儿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吓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宣泄出来,借物象表达心象,抒发自己率直的感情。这样的作品也许线条不够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色彩深浅不合实际,但仍不失为一幅有创意的好作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孩子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在每个孩子身上。
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第二篇: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
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三是绘画空间局限,忽视环境布置、区角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 1 的作用。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为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孙悟空、猪八戒已不是名著中的想象人物,而是幼儿能直接从电视里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幼儿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再如,大炮、坦克是幼儿喜欢可又比较难画的武器,可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的高新武器却让孩子们大饱眼福,坦克、大炮、飞机、航母、导弹„„,孩子们竟能画得栩栩如生。可见,教师如果能根据幼儿生活实际和兴趣,留心发现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在预成教材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则不仅能丰 2 富和发展预定目标,更能开拓新的教材教法,促进幼儿更为愉快、成功地作画。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以上多种方法都有其具体的运用环境,需要教师灵活把握。幼儿绘画能力千差万别,对于在观察法、谈话法基础上还无从下笔的幼儿,教师应及时进行个别示范,帮助其树立信心,勇敢地拿起画笔。对于绘画操作过程中遇到暂时困难的幼儿,教师应成为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一次绘画“迷宫”时,一位小朋友马上就要成功了,可迷宫被一个笔误变成了死胡同,面对一筹莫展的幼儿,我适时引导她说:“将关键的一条竖线怎样改变就会成为通道呢?”,稍加指点,小朋友茅塞顿开,将竖线改成一扇门,“死道”变“通途”,幼儿思维被激活了。可见,示范法的应用应和观察、谈话等方法相结合,因人、因情施教,这样才能既帮助弱者,又不限制强者,才能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 3 胆敢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一幅作品完成后,幼儿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吓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宣泄出来,借物象表达心象,抒发自己率直的感情。这样的作品也许线条不够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色彩深浅不合实际,但仍不失为一幅有创意的好作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孩子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在每个孩子身上。
四、课内空间与课外空间相结合。
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取出水彩笔在桌上、椅上、墙上、地上,甚至手上、脸上,随心所欲地涂画着。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活动室周围环境,善于寻找拓展幼儿绘画的空间,则不仅可以改变幼儿不良习惯,还可 4 以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技能。班级的美术区角放上纸和笔,便于幼儿随画随取;六个平面的长方体食品箱贴上白纸,更是幼儿作画的好地方,一层一层地画,一层一层再贴,画好的五彩缤纷纸箱还可以用来做游戏,幼儿乐此不疲;平净明亮的玻璃固然卫生,但贴上幼儿撕纸作品,把它布置成窗花,更富有童趣;选择部分贴上瓷砖的洁白墙面作为幼儿绘画场所,幼儿会大胆装饰,欢喜无比,因为美丽的教室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作品,更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幼儿自创作品,幼儿又怎能不体会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们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第三篇: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
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三是绘画空间局限,忽视环境布置、区角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为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孙悟空、猪八戒已不是名著中的想象人物,而是幼儿能直接从电视里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幼儿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再如,大炮、坦克是幼儿喜欢可又比较难画的武器,可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的高新武器却让孩子们大饱眼福,坦克、大炮、飞机、航母、导弹……,孩子们竟能画得栩栩如生,教学反思《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可见,教师如果能根据幼儿生活实际和兴趣,留心发现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在预成教材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则不仅能丰富和发展预定目标,更能开拓新的教材教法,促进幼儿更为愉快、成功地作画。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以上多种方法都有其具体的运用环境,需要教师灵活把握。幼儿绘画能力千差万别,对于在观察法、谈话法基础上还无从下笔的幼儿,教师应及时进行个别示范,帮助其树立信心,勇敢地拿起画笔。对于绘画操作过程中遇到暂时困难的幼儿,教师应成为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一次绘画“迷宫”时,一位小朋友马上就要成功了,可迷宫被一个笔误变成了死胡同,面对一筹莫展的幼儿,我适时引导她说:“将关键的一条竖线怎样改变就会成为通道呢?”,稍加指点,小朋友茅塞顿开,将竖线改成一扇门,“死道”变“通途”,幼儿思维被激活了。可见,示范法的应用应和观察、谈话等方法相结合,因人、因情施教,这样才能既帮助弱者,又不限制强者,才能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胆敢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一幅作品完成后,幼儿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吓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宣泄出来,借物象表达心象,抒发自己率直的感情。这样的作品也许线条不够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色彩深浅不合实际,但仍不失为一幅有创意的好作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孩子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在每个孩子身上。
四、课内空间与课外空间相结合。
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取出水彩笔在桌上、椅上、墙上、地上,甚至手上、脸上,随心所欲地涂画着。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活动室周围环境,善于寻找拓展幼儿绘画的空间,则不仅可以改变幼儿不良习惯,还可以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技能。班级的美术区角放上纸和笔,便于幼儿随画随取;六个平面的长方体食品箱贴上白纸,更是幼儿作画的好地方,一层一层地画,一层一层再贴,画好的五彩缤纷纸箱还可以用来做游戏,幼儿乐此不疲;平净明亮的玻璃固然卫生,但贴上幼儿撕纸作品,把它布置成窗花,更富有童趣;选择部分贴上瓷砖的洁白墙面作为幼儿绘画场所,幼儿会大胆装饰,欢喜无比,因为美丽的教室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作品,更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幼儿自创作品,幼儿又怎能不体会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们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第四篇:绘画教学反思
绘画教学反思
篇一:绘画>教学反思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
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
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三是绘画空间局限,忽视环境布置、区角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为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孙悟空、猪八戒已不是名着中的想象人物,而是幼儿能直接从电视里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
“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幼儿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再如,大炮、坦克是幼儿喜欢可又比较难画的武器,可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的高新武器却让孩子们大饱眼福,坦克、大炮、飞机、航母、导弹??,孩子们竟能画得栩栩如生。可见,教师如果能根据幼儿生活实际和兴趣,留心发现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在预成教材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则不仅能丰富和发展预定目标,更能开拓新的教材教法,促进幼儿更为愉快、成功地作画。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以上多种方法都有其具体的运用环境,需要教师灵活把握。
幼儿绘画能力千差万别,对于在观察法、谈话法基础上还无从下笔的幼儿,教师应及时进行个别示范,帮助其树立信心,勇敢地拿起画笔。对于绘画操作过程中遇到暂时困难的幼儿,教师应成为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一次绘画“迷宫”时,一位小朋友马上就要成功了,可迷宫被一个笔误变成了死胡同,面对一筹莫展的幼儿,我适时引导她说:“将关键的一条竖线怎样改变就会成为通道呢?”,稍加指点,小朋友茅塞顿开,将竖线改成一扇门,“死道”变“通途”,幼儿思维被激活了。可见,示范法的应用应和观察、谈话等方法相结合,因人、因情施教,这样才能既帮助弱者,又不限制强者,才能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胆敢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一幅作品完成后,幼儿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吓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宣泄出来,借物象表达心象,抒发自己率直的感情。这样的作品也许线条不够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色彩深浅不合实际,但仍不失为一幅有创意的好作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孩子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在每个孩子身上。
四、课内空间与课外空间相结合。
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取出水彩笔在桌上、椅上、墙上、地上,甚至手上、脸上,随心所欲地涂画着。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活动室周围环境,善于寻找拓展幼儿绘画的空间,则不仅可以改变幼儿不良习惯,还可以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技能。班级的美术区角放上纸和笔,便于幼儿随画随取;
六个平面的长方体食品箱贴上白纸,更是幼儿作画的好地方,一层一层地画,一层一层再贴,画好的五彩缤纷纸箱还可以用来做游戏,幼儿乐此不疲;平净明亮的玻璃固然卫生,但贴上幼儿撕纸作品,把它布置成窗花,更富有>童趣;选择部分贴上瓷砖的洁白墙面作为幼儿绘画场所,幼儿会大胆装饰,欢喜无比,因为美丽的教室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作品,更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幼儿自创作品,幼儿又怎能不体会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们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篇二:绘画教学反思
通过一个学期的的绘画教学,我对2–3岁的幼儿的绘画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儿童绘画特别是对2–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阶段他们都还处于涂鸦期,这一时期的线描是从无意识当中产生的,并不存在表现具体形象的意图,但有象征性游戏功能。
在绘画教学中提高幼儿绘画的能力,并不是幼儿绘画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绘画活动是幼儿表现个人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情感的活动,在这一时期不必一味的去计较孩子画出了什么,画得好不好,过多的干涉会使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受到限制,使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受到遏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画。对他们的绘画多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绘画,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我对我们班的幼儿进行涂色的练习,为了让幼儿对涂色感兴趣,能大胆地运用各种颜色进行涂色。我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引导他们,从而提高涂色的技巧。在教学中多以添画的形式出现,并以>故事的形式引出绘画的主题,在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幼儿有更多一点的想象空间我尽量把握好示范的度,并用生动有趣地语言引导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我还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多接触美的事物,用语言感染他们。
世界有多大,童心就有多大,儿童画的天地就有多宽广。在这个学期我的绘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在教学时没有充分地体现个体差异性,对能力较弱的幼儿的关注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并针对我班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大胆地进行绘画,启迪他们的心智,画出他们眼中的世界。
篇三:绘画教学反思
转眼一个月又得了一半了,回顾这半个月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下面是我上个礼拜一堂绘画课所做的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刚从家庭走向新环境,对绘画几乎是一无所知,发展水平只是一个“涂鸦期”。比如,我在上周上的“神奇的笔”(绘画)一课时,让幼儿为一只气球涂色,开始时大家兴趣都很高,但是由于他们不清楚应该如何涂色,虽然老师示范过,但他们不懂得如何运用色彩,有的用各种颜色在气球上东一根、西一根画,有的索性画在气球外面„„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老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不必强调幼儿画的好不好、像不像。这样会让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我们应该去引导、呵护和培养他们。比如给气球涂色时,小朋友常常把颜色涂到轮廓外面去,这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尽量注意不要涂到气球的外面去,因为不小心涂到外面去了,气球就会“嘭”的一声爆掉了。这样说小朋友都开心的笑了。在涂色的时候都格外的小心了。所以我觉得老师在培养幼儿绘画时,首先要从兴趣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后再教育指导他们该怎样画才会更好看。
幼儿的绘画潜能是多样的,思维空间是广阔的,所以老师在和幼儿一起观赏自己的作品、讲评自己的作品时,应该注意多用正面的、鼓励的语言,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认可。即使画的有多不好,也要先表扬再建议。比如为气球涂色时,甄紫涵小朋友涂得很不均匀,而且也只是涂了一小部分,这时我就对她说:“我觉得你涂的很漂亮,但你看这里还是白白的纸,我觉得如果你把它都涂满了,一定会更漂亮的,你觉得呢?”甄紫涵小朋友听了我的话,点点头继续涂了起来。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责怪批评幼儿的不对、不足之处,只会使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磨灭他们的积极性,抑制他们的情感,这样做孩子的身心就得不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有一种健康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心境去引导每个孩子,用爱心责任心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
第五篇:绘画教学反思
绘画教学反思
绘画教学反思1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启发学生联想到自己所在地区的节日场面,体会节日带来的快乐、祥和的气氛。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是选好几个点,给学生安排了“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五个活动。“猜一猜”活动是出示六幅具有典型性的'节日活动图片让学生来猜,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说一说”活动是出示三幅画家笔下的节日,学生通过分析、欣赏几位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画面,从造型上(夸张)、主题上(突出)、色彩上(鲜艳)来理解这些作品,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究艺术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并加以内化,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想一想”活动是出示了三位小朋友的画,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一、二年级学段的主要任务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学生的“画一画”活动利用了多媒体播放器给学生的创作配上背景音乐,同时也是为了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这五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我认为是环环相扣,逐步实现了我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当然在这次教学中,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1、本节课较大的失误是在分析作品的时候,只是从内容、造型、色彩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没有对学生进行构图方面的指导,导致学生的作品主题很突出,颜色很鲜艳,造型很夸张,但是构图不够饱满。以后应更加注意让学生把画面画饱满,养成作画大气的好习惯。2、在调控课堂教学发展中,语言的精练和机智有待锤炼。一些过渡的语言不够流畅自然。3、最后的展评环节和总结拓展环节留的时间较少,感觉时间上有些紧张。
绘画教学反思2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然后从中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手空练习,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有时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对质量不高的作品干脆不作讲评。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三是绘画空间局限,忽视环境布置、区角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一次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如有违反,往往受到以抹布擦洗的处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幼儿园绘画教学是教师与幼儿整体互动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和灵感,才能相得益彰,才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为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固然,有目的、有计划的预成教材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以某一种教材为蓝本制定出来的,它便于教师的讲授准备和材料准备,但教师备课时往往忽略了活动的主体——幼儿。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孙悟空、猪八戒已不是名著中的`想象人物,而是幼儿能直接从电视里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幼儿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再如,大炮、坦克是幼儿喜欢可又比较难画的武器,可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的高新武器却让孩子们大饱眼福,坦克、大炮、飞机、航母、导弹……,孩子们竟能画得栩栩如生。可见,教师如果能根据幼儿生活实际和兴趣,留心发现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在预成教材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则不仅能丰富和发展预定目标,更能开拓新的教材教法,促进幼儿更为愉快、成功地作画。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内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应与观察法、谈话法等相结合,并灵活运用方能提高教学效果。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以上多种方法都有其具体的运用环境,需要教师灵活把握。幼儿绘画能力千差万别,对于在观察法、谈话法基础上还无从下笔的幼儿,教师应及时进行个别示范,帮助其树立信心,勇敢地拿起画笔。对于绘画操作过程中遇到暂时困难的幼儿,教师应成为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一次绘画“谜宫”时,一位小朋友马上就要成功了,可谜宫被一个笔误变成了死胡同,面对一筹莫展的幼儿,我适时引导他说:“将关键的一条竖线怎样改变就会成为通道呢?”,稍加指点,小朋友茅塞顿开,将竖线改成一扇门,“死道”变“通途”,幼儿思维被激活了。可见,示范法的应用应和观察、谈话等方法相结合,因人、因情施教,这样才能既帮助弱者,又不限制强者,才能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胆敢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只有和幼儿评价相结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颇,起到尊重幼儿创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儿的作用。一幅作品完成后,幼儿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怕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渲泄出来,把心理期待与直觉观察融为一体,借物象表达心象,抒发自己率直的感情。这样的作品也许线条不够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色彩深浅不合实际,但仍不失为一幅有创意的好作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作者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每个孩子身上。
四、课内空间与课外空间相结合。
每周两节的美术集体活动满足不了幼儿更多的绘画需求,应给予幼儿以更大的自由创作空间。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取出水彩笔在桌上、椅上、墙上、地上,甚至手上、脸上,随心所欲地涂画着。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活动室周围环境,善于寻找拓展幼儿绘画的空间,则不仅可以改变幼儿不良习惯,还可以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技能。班级的美术区角放上纸和笔,便于幼儿随画随取;六个平面的长方体食品箱贴上白纸,更是幼儿作画的好地方,一层一层地画,一层一层再贴,画好的五彩缤纷纸箱还可以用来做游戏,幼儿乐此不彼;平净明亮的玻璃固然卫生,但贴上幼儿撕纸作品,把它布置成窗花,更富有童趣;选择部分贴上瓷砖的洁白墙面作为幼儿绘画场所,幼儿会大胆装饰,欢喜无比,因为美丽的教室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作品,更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幼儿自创作品,幼儿又怎能不体会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们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绘画教学反思3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本科的教学目标: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教学难点是如何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能更透彻的理解透视,我采取的是直接切入主题的方法,直接阐明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先是以提问的方式导出,然后我以当场示范的方法进行讲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当场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做铺垫。在讲解定义的过程中,我感觉学生肯定不愿意听老师把概念叙述一遍就结束了,一是印象不深刻,再就是感觉很枯燥、没意思。所以我把概念的讲授用一个例子来讲解,这个例子里面的主角一个是全世界人都知道的体育明星姚明、一个就是几乎每天都能看见的自己的老师(也就是我)这样做充分调动起了同学的学习热情,他们感觉很有意思。通过图片中我不动让姚明的位置变换讲解透视的概念,使学生在放松的情境中很容易的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了解了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
了解了概念后还得让学生会画透视关系,我主要是以图片欣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透视的规律,有些聪明的'、平时善于观察的学生可能很容易找到,但是要让他们在画纸上去表现出来还是有点难
度,就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极度渴望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讲解,并加以范画演示,这样会使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一般情况下老师灌输的知识他们可能不认真去学,但是遇到自己想知道的或感兴趣的他们会集中精力迫切的想得到它,从而大大的加深了学生对重难点的认识。
在表现透视现象的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室内的空间,室外的马路或是旷野一眼就能看见消失点,很容易就能找到视平线,然而室内同学们最容易搞错的就是把墙面与地面交汇的地方当成是视平线,这样就会导致室内的空间过大,与现实不相符。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是采取让学生判断的方式进行强调的,我展示了一张教室的图片让学生找视平线和消失点,果然不出我所料绝大多数学生都说教室地面与墙面的交汇处是视平线,我利用课件把地板砖的两条边缘线延伸,然而两条边缘线在远处相交的点不在墙面与地面交汇的而是高于这条线,这里相交的这个点就是消失点,因为消失点实在视平线上的,所以向学生证明真正的视平线不是墙角与地面的交汇处,课件出示正确的视平线的位置,从而解决了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我要在黑板是用范画做进一步讲解,并举出反例让学生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理论知识学习过后在欣赏部分中我选取的都是世界名画,我的目的是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画面中所含有的透视现象,还得让学生涨一些见识,因为时间的限制我对每一幅画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有一点初步的认识。我还展示了一些学生作品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增强
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这样一个心里“他能画出来,我也能”的想法,进而增强了学生的绘画欲望。
在接下来的绘画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视平线和消失点定的太远、画面中的近大远小关系运用的不明显、构图小、用线碎等情况都有出现但是并不是全部而是个别人,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就会进行单独辅导纠正错误,学生作品成型后绝大部分都符合教学要求,在欣赏的过程中我选取的不仅仅是好的作品还选取了一些有问题的,采用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为辅的方针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然后对本课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总的来说,五年级的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有了一定对透视现象的认识,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按要求较好的完成作业,最终达成起初的教学目的。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自身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语速还有点快,有些地方会不经意间说出地方方言。通过本次讲课深深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不断的学习和磨练中我相信一定能克服困难,改掉教学中常犯的毛病,争取做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绘画教学反思4
《绘画游戏》是二年级教材中“造型与表现”领域内的一节课,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首先根据对本课教材的分析与解读,在课的导入部分我通过简单的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线条上,随后在欣赏画家米罗的作品时学生就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画家画面中由线条组成的各种各样的形状上,由此对这种类似游戏的绘画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怎样才能像画家米罗一样做绘画游戏呢?在学习绘画方法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教材中作品的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快的总结出绘画步骤。在处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上,我通过设置“怎样画线条会更适合添画?如何对简单的图形进行想象?怎样涂色会使添画的内容更加突出?”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比分析学生作品,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这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能力。
最后,学生在自己绘画时能够合理用线条对画面进行分割,而且想象力丰富有创意,作业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也特别满意,这节课我感受到大部分同学都体会到了绘画的乐趣。
作为教师在这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参与到学生之中,和他们一起分享了美术的快乐。再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关注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绘画教学反思5
本课是人美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中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目标主要是在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们从线条造型中发现从抽象变具象的美感,通过绘画游戏,让学生认识线条的魅力,了解线条形状的想象要注意线条疏密变化,从线到形再到具体事物的添加,让学生不但体会造型的乐趣同时也开发了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
一、学生体会有趣的“线条”游戏,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上课前我就感觉这是一节有意思的.课,一上课,我给学生创设了愉快而又新奇的学习氛围,伴着不同动感的音乐,多指名在黑板上随意画一条线,音乐停止,师生欣赏他们的作品。问:“你们感觉怎样?”一个站起来说:“乱死了。”还有的说:“有意思。”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孩子们兴奋不已,谈完感受后,我像变魔术一样将这乱乱的线变成美丽的画面,我又画了一个图形,问你能变成什么?顿时,孩子们又一次七嘴八舌……我的课开始使每个孩子都有了兴趣,所以这节课课堂活跃,效果很好。
二、一步步引导,添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培养发散思维。
在“七嘴八舌”之后,我把主动性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画一画,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引导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力,如在欣赏学生作品时联系自己的作品进行想象,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小朋友是怎样添加的?为什么这样添加?你画线条时应注意什么?你所画的线条成了许多形状,你能把它想成什么呢?等…。学生既欣赏了作品又能和自己的画相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开拓,大胆想象,轻松的获取了美术知识。
最后,学生在添加时想象力丰富,作业生动形象、妙趣横生,课堂效果很好。
在这一节课中,我把激发兴趣、鼓励发现、引导活动作为重点,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了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作为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愉悦的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再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绘画教学反思6
时间一分一秒地在不停的转动,学习是不能停止的,当自己选择幼教时,要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通过几个月的实践工作,发现自己不断学习到许多的经验,还学习到了教师应当多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一味地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应当蹲下来与幼儿面对面交流,有时对待孩子的问题应当给予正确的指导。
最近,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绘画活动,绘画《小刺猬》,一开始我拿出蜡笔向幼儿介绍使用方法和颜色类型,却发现幼儿们似乎都不太有兴趣听我介绍,我愣了一下,“怎么回事,我们班的孩子不是很喜欢画画的吗”?怎么没有兴趣听我介绍呢?这时一个幼儿站起来说:“老师蜡笔的使用方法和颜色我们都知道了,赶快告诉我们,今天画什么吧?我等不及了。”于是,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绘画范本《小刺猬》贴在黑板上,顿时,全班的小朋友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小刺猬,并和身边的小朋友高兴地说:“今天我们要画小刺猬。”“想一想小刺猬在干什么。”我把纸张发下去,让幼儿进行绘画。当活动快结束时,一个幼儿拿着绘画本,高高举起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画得小刺猬。”我一看,便笑了一笑说:“哇,你画得小刺猬可真特别还会飞啊!很漂亮。”孩子们听了,便把自己的小刺猬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小刺猬背上刺苹果,有的画小刺猬穿裙子,有的小刺猬是蓝色的,紫色的,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有,有的小刺猬在骑车,看着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我会心地笑了。
通过这节绘画活动后,我不断的反思,也找到了优点和缺点的所在。首先当我拿出蜡笔向幼儿介绍这个环节,给我很大的启发,其实我每节绘画课前都会向幼儿介绍蜡笔的使用情况,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早已非常熟悉了,当自己在向他们介绍蜡笔时,肯定是吸引不了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在平常活动中,多注意观察幼儿是否爱护自己的蜡笔,偶尔在进行强调,不必每节课都向幼儿介绍蜡笔,以免造成幼儿产生厌倦情绪,让我认识到教师应当多站在幼儿角度去思考问题,找清楚原因。
当一个幼儿给自己欣赏他得作品时,我给予了肯定,这一点值得鼓励的,不管幼儿画得好不好。教师都应当给予鼓励,让幼儿有自信心,绘画不是照本宣科的`千篇一律,而是通过绘画,让幼儿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教师不要把幼儿的想象局限于一个框架内,不要小看了幼儿的想象力。书上中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也许一个小小科学家,就在你的身边”让我认识到,对于与幼儿的一问一动,好奇心,想象力,做为教师都不要感到惊奇,因为这就是他们可爱的地方。”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活跃,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经验,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认识,我们的所追求的应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我们要关注的是活动能否促进幼儿的思维,有没有给予孩子鼓励,肯定。通过这节活动课后,我觉得做为教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懂得肯定幼儿的大拇指。
绘画教学反思7
本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节造型与表现类型的课,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在面对低年级教材时,我们更应该注重用什么样的创新教学手段呢?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体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我主要通过“走迷宫”、“形的联想”、“迷宫探宝”、“作品欣赏”等环节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探索到创新这样一个过程。
在“走迷宫”游戏中,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自由线条画,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伸出手指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弯弯绕绕地画线,在画线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线条随意地流动,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在“形的联想”游戏中,我引导学生从常见的圆形、三角形再到不规则的图形展开联想,并通过添画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使学生在联想添画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图形、不同的方向都会带来不同的联想。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学生对“迷宫路线”随意形成的图形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添画服务。
在“迷宫探宝”游戏中,因为学生有了先前图形联想、添画的经验,我就尝试先让学生来“探宝”,并利用小组探讨、交流、演示的形式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再出示教师的范例,使学生感受不同个体联想、添画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起来联想、添画,感受绘画游戏的神奇、有趣。
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我分别引导学生从画家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中感受画面的丰富、神奇和有趣,同时了解线描装饰和涂色装饰的两种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另外,为了突破学生画线走迷宫时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我设计了一个看图思考的练习,向学生出示四幅“迷宫图”,让学生说说哪张迷宫图最容易让我们添画,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创作。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我还设计了“摸奖”的游戏来奖励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时也让这些图画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始终被有趣的游戏吸引着,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这种新的绘画方法带来的快乐。由于上课时电子白板软件系统发生故障,很遗憾没能很好地发挥好电子白板互动式的功能,但是在面对这种尴尬的状况下,我灵动发挥了黑板的功效,让学生到黑板上联想、添画,这也使我有了一次应变课堂突发事故的深刻锻炼。不过,在课后教学反思过程中,我也觉得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些欠妥,如:可以把“走迷宫游戏”的环节掉调节到“形的联想”环节后面,这样可以使活动上下衔接得更连贯些;在个别学生联想、添画演示时,可以让其他学生在纸上也来练习,让每个学生的脑和手都动起来。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不但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来设计,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应具备随时调控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使教学更加灵活而有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绘画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完成
本节课主要使幼儿初步具有热爱生活的情感,有追求和创造美的兴趣。能大胆的表现自己对鞋子产生的丰富联想和构思,具有初步的造型能力。
教学亮点
在课前首先丰富幼儿有关鞋子的知识,在课上我给每人一只结构清晰、形象生动的大鞋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汽车的主要特征:有轮子、方向盘------请幼儿讲述自己的独特构思,肯定幼儿的独特创造。
幼儿喜欢音乐绘画、喜欢美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天生就乐与表现美,而这节课我就运用了孩子这一点,让他们在这节绘画课中充分的欣赏美,感受美和表现美,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欲望。
教学启示
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象具体化,既让作品有鞋的特征,又有孩子想象的物品的特征,知道幼儿合理布局画面。
故事活动《大皮鞋的故事》,请幼儿根据自己的作品讲故事。
所有的幼儿都融入到整节课中,充分体现了绘画带给孩子们那种愉悦。
问题与分析
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布置在展板上,没有画完的可以在下次画完自己将画贴到展板上。
可随音乐绘画,教师观察指导。
幼儿绘画活动教学反思2
最近我们开展了《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画画,经过观察发现班内孩子的绘画能力差异很大,有的孩子能构图大气地绘画小树和小鸟,有的孩子能在提供连线画的基础上获得成功,而有的孩子则要手把手扶着才能勾画出一幅作品。针对这一情况,在活动“神奇的房子”中,我分成了两次活动来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活动一:让孩子充分观察,在拼拼摆摆、描描画画中感知房子的基本结构。
活动一开始,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房子范画,提问:这些房子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哪座房子,为什么?引导孩子从屋顶、墙面、门窗等来观察,如果请你来设计房子,你怎么设计呢?我及时提供各种图形片,孩子们争着上来设计、摆放自己喜欢的房子,孩子们一边摆一边说:我用三角形做屋顶,屋顶下放个正方型就是墙,找个小长方形放上去当小房子的门。我想设计一个圆形的窗户更好看。不一会各种各样漂亮的小房子在孩子的小手下诞生了,孩子们自发地为自己成功的作品鼓起掌来。孩子们已有线条勾画的经验,接着,我为孩子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房子轮廓图,让孩子们描一描,画一画,然后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一涂,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
活动二:大胆设计,绘画不同风格的神奇小房子。
孩子们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这次我提高了要求,让孩子们独立设计漂亮的小房子,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回忆房子有哪些部分组成,说说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房子?孩子们可有的说了,我要画座五彩房;我要画象华芳金陵一样高的楼房,我想设计象汽车一样会移动的神奇房子……开始作画了,虽然孩子画的线条还不够直,但房子的大体结构都能绘画出来,经过孩子们的设计,一幅幅漂亮的房子诞生了。虽然我准备的材料多了些,花的时间多了一些,但看到孩子们开心地说“老师,我成功了;老师,看我设计的房子好看吗……”我倍感欣慰。
绘画教学反思9
《绘画中的节日》是一节欣赏课,本课侧重于引导学生欣赏以表现节日活动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学习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和感受。
所以这节课我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初步接触各民族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态度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
纵观这节课,从始至终课堂都萦绕在节日的气氛中。从一首《金蛇狂舞》导入本课学习内容,接着展示大量的民族节日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大胆的发言,关注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各小组积极讨论,拿出课前准备的资料卡互相学习,并派代表尝试表演自己组了解的民族节日特色。虽然刚开始同学们表演有些害羞,但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还是比较准确的`表现了这些节日的特色,比如说,用手模仿孔雀头,扭秧歌等等。在欣赏绘画作品环节,因对一些作品表现内容时代背景不了解,有学生产生了疑问。幸好我提前做了准备,给学生们简单的阐述了历史知识和作品创作的背景。最后,让同学们在教材中选择一副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构图和色彩方面的评价。
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总体感知孩子对本国的传统文化缺乏,尤其是在中国传统节日方面。因为外来文化的熏陶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好多学生对外来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比自己国家本土节日了解的更多,更感兴趣。所以,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我会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教育,定期抽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从而让学生们在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时,不忘自己的老本。
绘画教学反思10
在我国的灿烂艺术宝藏中,“清明上海涂”是一个明亮的珍珠,有些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本文“著名的中国和外国绘画”介绍了这种古代绘画以生动的语言工作。
由于这是一个轻微的阅读文本,教学时,我掌握了文本的教学要求。“了解文章,不寻求字”以下两个主要教学链接的原则:
1.让学生阅读文本并了解古代绘画的内容。我努力创造一个祖国辉煌文化的氛围,让学生整合。在课程开始时,我让学生阅读古代绘画听课堂阅读,并与美丽的古筝音乐一起,让学生进入美丽的艺术观念,刺激学生了解古代绘画的兴趣。然后,我有“古代绘画的'绘画”指导学生的第二个,第三和第四部分。然后以阅读形式喂回自学情况。在反馈过程中,学生将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扩张,如:二,三段阅读“有......有......”“”一些......一些......一些......”在阅读书上的内容后,我将继续正常指导“有......”“”一些......有些......“此时,学生必须展开到文本,学生对想象力有富罪。
2.抓住文本问题,指导学生了解古代绘画的价值。在欣赏和理解古代绘画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阅读文本,让他们想到为什么它将成为一个著名的中国和外国绘画学生谈到屏幕上显示了街道的生动场景和北方的屏幕桥。他们从“超过500人”的“三百六十六十”,“有”和其他词语,其中一些人找到了人,商界人士等,以及一些人在图片中。从痛苦的绘画,你抓住了这张照片,确实是著名的中国和国外。这种教学过程充分关注学生个人阅读感的基础知识,真正了解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绘画教学反思11
上星期开始,我园下午的艺术活动又开始了,今年我教小一班的孩子们画画。对于我来说,对这个班级的孩子们十分陌生,所以我首先要熟悉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下午的第一次艺术活动时间到了,我一走进小一班,就看到这些可爱的宝宝们坐得端端正正,还礼貌地大声称呼我:“m老师好!”没想到是这些宝宝们主动和我拉近了距离,(这与班级老师的课前教育是分不开的)真是太好了,我所有的顾虑也就消除了。第一节课,在《我爱画画》这样一个活动中顺利进行着,从出示哥哥姐姐的画,边看边聊中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再了解一下孩子们喜欢画什么,尝试画一画,了解一下班级孩子的作画习惯等,最后简单讲评和小结。第一次的接触,让我对小一班的孩子们有了很好的印象:愿意表达、习惯好。
在第二次和这些孩子们画画时,我以一个故事《小仙女》,来激发幼儿帮忙和动手的愿望,通过撕贴,给苹果宝宝们穿上了漂亮的红衣服。以为这个教学设计可能有一点难度,没想到孩子们个个专心、认真地撕贴着,没有一个孩子说我不会或不愿动手的,而且操作常规全都做得很好。我还看到有个孩子的.本子上有一点点水印,走近一看,原来撕贴的方法不对,再用力拉纸,手心都出汗了。他显然没被困难吓倒,还在认真的想办法把纸撕掉。于是我手把手纠正了他的动作后,看到他一脸的轻松。还有一个孩子,我发现他撕贴的特别好,就是有一小块空缺,我就对他说:“你给苹果宝宝穿的衣服真好看,如果在这里再贴上一小块就好了”。他马上说:“这里没粘性。”嘿,小班的孩子用词这么好,也明白为什么有空缺的地方。于是,我就和他一起把空缺的地方补上……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和努力,都给苹果宝宝穿上了红衣服后,我就听到好多小朋友在情不自禁地说着:“苹果宝宝笑了”、“苹果宝宝不哭了”……是啊,苹果宝宝笑了,我们的孩子也笑了,他们体验到了帮助小仙女完成任务的快乐。
由此可见,3岁左右的幼儿,进入绘画的象征期,开始产生表现的意图。对于孩子的绘画,需要教师精心选材,设计教学活动等,多走近幼儿和了解幼儿,顺应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幼儿享受绘画带来的快乐,让绘画活动更加具有游戏性、开放性,从而喜欢上绘画活动。
绘画教学反思12
超轻粘土是一种综合创作的艺术,集艺术性、趣味性、创作性为一体,在制作过程中,通过感性的感知、观察、欣赏,可以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通过不同颜色的彩泥的组合、塑造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品,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不同力度的捏揉制作、小心翼翼的黏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孩子的耐心。
在软泥塑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让孩子在简单的制作中,逐渐学会超轻粘土的.8种制作手法:球形法、水滴法、空心法、长条法、柱形法、压片法、垒叠法、挑拨法外,我还插入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制作大比拼,我是小装扮家,小老师来教学,从而激发孩子对软泥塑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以及发挥孩子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当课堂的主人。
通过软泥塑的活动学习,低年级的孩子从不知道如何玩软泥到懂得玩软泥,从不会做软泥到能做出漂亮的作品,从无什么特长到发现自在软泥上的闪光点。看到他们的进步,看到他们在软泥课上的笑容,我甚感欣慰。其实,软泥塑这个课,并不是要让孩子们把一个作品做到完美,而是让她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发现自己的能力,培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绘画教学反思13
大熊猫是我国非常珍贵的动物,学生可以很准确地抓住大熊猫的形象特征,用画笔在纸上绘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在小朋友的笔下大熊猫的形态更加的可爱。我认为绘画《国宝熊猫》这节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想想,这节课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有效的课堂评价,鼓励孩子、赏识孩子,相信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在后来的课堂反思交流上,采用了自我讲述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交流方式,活动后我对活动中的各环节进行了再思考,发现有一些地方可以更加完善。
一、以模仿大熊猫的动作的形式开展活动
活动之前我让学生大量的收集了关于大熊猫的资料,不但丰富了学生这方面的知识面,更是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因为是自己所喜欢的,又是自己了解的,所以学生在讨论、介绍时也很有兴趣,积极性很高,听他人介绍时也很认真。再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小结,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大熊猫,通过对颜色、形象特点的再次欣赏,学生对大熊猫的外形特点也很了解,为下一步绘画做了很好的铺垫。制作能够活动的大熊猫教具,把大熊猫的'头、四肢分解开来,让孩子可动手操作,在动手摆摆玩玩中,萌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在老师提问与孩子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对话学习,师生关系十分融洽,而且孩子的原有经验得到调动,新的经验得到扩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二、欣赏多媒体课件
活动欣赏过程中有多媒体课件介入,学生在介绍欣赏大熊猫过程中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学生在欣赏时一直处于静止欣赏状态,只是在看和听,由于欣赏的时间较短,有些学生甚至都没有回答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没能充分的被调动起来。如果在欣赏时加入游戏,学生能在主动的游戏中欣赏,效果可能会更好。如:在此环节中加入抽奖游戏,学生在一个装满大熊猫标记的箱子里抽出一张大熊猫图片,然后介绍自己所抽出的大熊猫图片,教师用投影仪放大学生所介绍的大熊猫图片,供其他学生欣赏,介绍正确后将大熊猫图片奖给做介绍的学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充分的被激发出来。最后让其他学生从几个箱子里都去抽出大熊猫图片,让他们再和自己的好朋友介绍、交流,就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欣赏、自主学习,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虽然大熊猫这一美术活动已经结束了,可是“大熊猫”这一主题还有很多的活动值得继续生成下去,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大熊猫,增强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存在的不足:
教具制作的数量不够,教师只是制作了一个大熊猫。如果多做几个大小不一的大熊猫教具,让孩子们上来摆一摆,那么各种姿态的都有,画面就会更加形象,也会有前后遮挡关系的。从孩子的作品看,多数的遮挡关系还是表现在个体肢体的遮挡上。因为孩子此时还处于模仿的学习阶段,有了活动教具的演示会更加形象生动。由于教具少,只有部分孩子有操作的机会,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怕麻烦图省事。
绘画教学反思14
《变色的游戏》一课曾经在古镇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比赛时上过,这次再重复上一节课,两节课的上课经验与过程都深深刻印在脑海,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小细节以及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反应,不能说不有所感触。
《变色的游戏》是广东岭南版美术课程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美术与科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其中一节,本单元有些内容也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不管属于哪个学习领域,本单元都密切联系“美术与科技”、“美术与生活情趣”的课程取向,因为电脑本身就是科技的产物,电脑美术作品题材均取自社会生活,生活气息浓郁,情感色彩强烈。而《变色的游戏》本课重点学习颜色工具的使用与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使用中感觉色彩的变幻与丰富以及色彩的一些相关知识,比如色彩与光、冷色与暖色等。
首先,作品引入。让学生欣赏两幅内容一样,但色彩完全不同的画(一幅是白天时鲜明的、亮度高的色彩,一幅是晚上深色调,亮度低的色彩),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找出不同点,指名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小结,以引出下面的本课主要内容——变色。
其次,对比学习。在学生还沉醉在刚才的变色游戏给他们带来的新鲜感的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求知的欲望更强,我出示一张有“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四张图片,画面上四种色彩感受完全不一的`对比,适时提出:四个季节的主要色调是什么颜色?随后引导学生回忆,在脑海里留下一年四季的主色调。即为本课的变色打下伏笔,也为学生今后的色彩知识添上一笔。这段学习内容重在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来感受,自己说出对一年四季的不同色彩的感受,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再次,分析比较。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电脑上利用绘画工具对同一幅内容的画面进行填充色彩。此节主要针对冷色与暖色的对比进行学习,学生对画面进行填色的时候冷暖对比,学生基础的色彩搭配知识。
最后,是展示评价。这个环节把本课推向高潮与结束,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色彩搭配作品,并进行自评、他评。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本课“我学会了什么?”。
绘画教学反思15
今天的美术活动是绘画《我的家》,要求用三角形和正方形画出简单的房子形状 ,在设计活动时,我认为这次活动很简单,小朋友都能画出来(可能房子会倾斜),幼儿园美术反思:一个失败的活动。活动开始也正如我估计得那样,幼儿的兴趣很高!可当幼儿握着画笔时,我的笑容凝固了:小朋友们都在犯愁不知从何落笔?还有小朋友对着我皱着眉头说:“老师!我不会画!”尽管我很耐心地辅导每一位幼儿画,但幼儿的.兴趣全没了。毫无疑问这个活动失败了!
交接班后,我坐下来仔细地回忆每个环节,寻找活动失败的原因:小班幼儿的绘画能力远远还没有赶上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许多他们能想、能说的不一定就能画下来,这就是幼儿画与成人画的区别,尽管预先我也估计到了幼儿画出房子的千姿百态,但没有料及幼儿会不动画笔!最后幼儿画出来的房子都是经过我协助先画好了三角形的尖角部分,才画出来的,幼教之友《幼儿园美术反思:一个失败的活动》。这就说明要求他们画三角形是个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子的难题,这是这个活动失败最大的因素!
我把活动设计重新设计:
1、用三角形粘贴做屋顶、添画出房子的其他部分。
2、在画面上添画出小草、小雨等景物。我坚信这样一改肯定会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