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感恩节教育走进幼儿园
让感恩节教育走进幼儿园
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任性、自私、冷漠、不讲道理的现象,缺乏同情心,爱心。只知道别人应该要怎样爱他、关心他、呵护他,却不懂得自己也要关心别人、感激他人。因此,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那么,造成幼儿没有感恩意识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成人言行的影响
幼儿喜欢观察,成人的言行举止都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里有好吃的食物,成人总是让孩子先吃或独享。每年的生日,成人总是给孩子过,“六一”。春节,成人都先给孩子买礼物、送礼物,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不懂得什么是爱。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和老人争吵、顶嘴,甚至出现种种的不关心与不孝顺的行为。成人的言行影响着幼儿,不仅使孩子不会关爱他人,更加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
二、成人的过度爱护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家庭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想吃什么买什么,想玩什么买什么,一切从孩子需要出发。父母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辛劳而不图回报。孩子只会简单的接受,日久天长养成这是“天经地义的”、“差一点也不行”的思想,使得孩子只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让着自己,不会想着关心别人、感激他人。
三、教育观的改变造成的负面影响
幼儿所表现的冷漠、自私在很大程度上与幼儿所受的教育有关。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人们的儿童观有了很大改变,逐渐认识到幼儿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着独特思想的个体;应当尊重幼儿,随之而来的便是教育观的改变,在幼儿园幼儿是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幼儿展开,由幼儿提出主题,按照幼儿的意愿开展活动,还有表扬幼儿的创造性。特别是受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主张个性的张扬等等,这些改变确实有它积极的一面,也使我们看到它无形之中给幼儿形成一种优越感、唯我独尊、行为自私、对他人保持冷漠态度等不良倾向。
以上这些原因看起来是小问题,但如果不抓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下一代的精神面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可见感恩教育应当走进幼儿园。
那么,幼儿园又该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
一、教师借助幼儿日常生活,及时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父母,她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注幼儿,对于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所表现的友爱互助行为,教师应及时地表扬,引导幼儿说声“谢谢”。如:在课间活动时,郑用烨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张磊小朋友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并摸了摸他的腿。这时,教师应及时表扬并提醒郑用烨对张磊说声“谢谢”。在一次户外体育活动结束后,老师把钱丢在操场。董忠炜小朋友把它捡回来交给老师,听到老师那
一句“谢谢”,他笑得是那么灿烂。虽然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那一声声简短的“谢谢”,却深深地表达了他们之间浓浓的友情。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注,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句句“谢谢您”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幼儿意识到,生活中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对于别人给予的帮助要及时感谢,这无形中就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充分利用节日对幼儿开展一些感恩活动。如利用“三八”节开展“我的好妈妈”主题活动,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妈妈从事什么工作,下班后在家做什么。教育幼儿妈妈工作、带孩子很辛苦,我们从小要爱妈妈。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可组织幼儿亲手制作礼物送给妈妈,并感谢妈妈对自己的爱。又如,利用“重阳”节开展“我爱爷爷奶奶”主题活动,教师可组织幼儿到敬老院或社区看望爷爷奶奶。给他们唱歌、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并带上一些水果等好吃的东西送给他们,教育他们要尊敬长辈、孝敬老人。
2、通过语言活动、听故事等,让幼儿学会感恩。可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羊羔跪乳》等反复让幼儿听,以此来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之情,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3、通过父母正确言行的示范作用,激励幼儿学会感恩。
幼儿园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自身善良的情感和行为,会给孩子极深的影响。
第二篇: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
让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更红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湖前幼儿园林兰香
一、问题的提出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石。但目前,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不断壮大,感恩意识在他们的心目中却日益淡化。
案例一:去幼儿园的路上,华华爸爸一路背着他,看着别的小朋友和家长在一起走着,华华在爸爸的背上很神气。到了幼儿园门口,老师问:“华华,你为什么让爸爸背你走啊?”华华说:“爸爸喜欢背我„„”下午放学时,天空下起了大雨,华华爸爸撑着雨伞气喘吁吁地赶到幼儿园,裤脚湿漉漉的,脸颊都是汗,华华看着稍迟来的爸爸,心里很是不高兴,手指着爸爸的鼻子说:“你为什么迟来接我?你说,你说„„”
案例二:齐齐拉肚子了,家长还是坚持把他送到了幼儿园。老师一遍一遍地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齐齐却认为理所当然,连个“谢谢”都没有;午餐到了,老师辛辛苦苦地把可口的饭菜分给幼儿,幼儿却嘟着嘴不乐意;可可的生日到了,妈妈为可可准备了蛋糕,老师和同伴也为他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当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时,可可高兴地接受着这一切,却没有想到要感谢妈妈的养育、老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友情。
案例三:晚饭时,妈妈在给6岁的明明好吃的东西前试吃了一口,明明就大哭着叫起来:“谁让你吃的?你给我吐出来!” 晚饭后,明明躺在沙发上眼睛盯着动画片,手里拿着遥控器,朝身边的奶奶命令道:“给我洗一个桃子。”奶奶洗完桃子递到他手上,说:“动画片完了之后,让奶奶看看京剧好不好?”明明说:“电视是我的„„”
这一幕幕,使我的心情异常复杂:为什么现在的许多孩子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
二、幼儿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家庭育人理念的缺陷
现在的家庭结构一般是“4+2+1”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小孩是家中的全部希望,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长辈们把养育孩子当成了自我情感的满足。在生活上,他们处处给孩子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不愿意让孩子体验现实生活的艰辛,不愿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压力
和艰难,对孩子所应给予长辈起码的感恩和爱心毫无要求。长此以往,孩子自然感受不到幸福生活得来的艰辛,体会不到他人付出的恩情。在对孩子的培养上,许多家长重视孩子智力发展,忽视品德教育,他们在接孩子时最关心的事是孩子今天学了些什么?儿歌会背了么?故事会讲吗?等等。如果听到老师夸孩子脑子聪明、智力好,家长就满心欢喜;如果反映的是孩子行为方面的缺点,家长往往会爱听不听的,甚至怀疑老师对孩子有成见。这些家庭育人理念上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冷漠的一代”。
2.社会大环境的侵袭
当今,随着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身边的孩子,一些孩子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片面地理解所谓的“自由”,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越来越浓厚,他们漠视了身边宝贵的亲情、友情和师生情,精神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 “真空”。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舆论(如:“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是ⅹⅹⅹ我怕谁”、“成王败寇”、“谁有钱谁就是爷”、“笑贫不笑娼”等等)也不断腐蚀着孩子的心灵;另外,某些电视、卡通、新闻、电影等公共媒介,由于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忽视了对孩子的基础教育,如感恩节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其他“洋节”被商家所重视;还有发达的网络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无知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使孩子的感恩意识日益淡化,甚至性情变得冷酷无情。3.学校教育的偏差
就学校而言,我觉得当前幼儿园课程中感恩教育的内容偏少(上海市在幼儿感恩教育方面做得较好,值得借鉴推广。在新版的《中幼儿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填补了教育内容的一大空白,在幼儿园的“二期课改”中,也将“学会做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新教材“学习”、“生活”、“游戏”、“运动”中,都贯穿了“学做人”的要求。),学校把文化课当成了惟一,德育课成了绿叶,这使孩子们情感教育上的漏洞更大;同时,老师本人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老师们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这也在一定程度误导了孩子,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是道德教育中的残缺。
三、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1、老师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要让幼儿学会感恩,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为幼儿天性爱模仿,他们能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所以老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时刻关心幼儿,时刻起榜样作用。记得有一次,我在带幼儿参加文艺演出途经一个十字路口时,看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艰难地过马路,我立刻跑过去扶着他过马路,并嘱咐他慢走。这出自内心的一个举动,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国庆节期间,我坐公交车去探亲,恰巧我班的两名幼儿舒婷和梦琪也坐同一班次,在一个公交车停站点,一位老奶奶爬上了公交车,由于座位已坐满,老奶奶只能站在通道上,舒婷和梦琪看见了,两个人争着让座给老奶奶。眼前这一幕,使我震撼,我当众表扬了舒婷和梦琪。过后,我在想:小小的舒婷和梦琪为何有如此之举?这或许就是当初自己在幼儿心中播下一颗爱心种子所带来的作用。
2、老师要善抓住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点滴,对其实施感恩教育
我觉得老师对幼儿“感恩教育”无需太多的理论,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就是很好的素材。老师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如:老师在为小朋友分饭时,让幼儿看看老师头上的汗,让幼儿感知他人的辛苦,从而做出互助和感激等积极行为。又如幼儿在撕书时老师就提醒幼儿:“你把书的衣服撕破了,他多难受啊!”幼儿在揪小鸟的羽毛时就说:“小鸟哭了,你在揪他,他就不和你做朋友了。”幼儿把被风吹倒的小树扶起来了,老师就及时表扬她:“你很有爱心,小树感谢你!”这些友善的提醒和毫无吝啬的表扬,我觉得总比训斥、责怪、打骂效果要好得多。
3、老师要充分利用传统和节日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老师要不定期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等),在故事、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让幼儿亲自制作一朵小红花或一张贺卡送给妈妈,回家为奶奶锤锤背;老师还可以利用老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老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4、老师要加强家园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但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甚至有的家长自己感恩意识也很不够。因此,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宣传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向家长介绍一些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如老师可以经常组织家长听家教讲座,使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方法更科学。可以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互相介绍相关的经验,这样既能增强家长的感恩教育意识,又能使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得以提高。也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访问、离园活动时的简短交谈、以及定期分发《幼儿发展情况评估手册》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使家长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当然老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例如对于那些比较自私的幼儿,老师建议家长把好吃的东西买回家时,要先让孩子把好吃的东西分给爷爷奶奶吃,并且告诉孩子:“爷爷奶奶很爱你,为你做了很多事情,很辛苦,我们也要爱爷爷奶奶。”也可以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带孩子去看望一下为自己接生的医生,并送上一朵鲜花,说一句感激或祝福的话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学会感恩。
5.老师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社会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社会是感恩教育的肥沃土壤,老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实施感恩教育。比如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我们可以带孩子到郊外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看看油菜花,挖挖野菜;硕果累累的的秋天到了,我们可以带孩子到野外采采菊花,帮叔叔阿姨摘摘苹果。引导孩子在玩耍中感受自然界所赋予我们的快乐,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的日子;没有阳光,就没有我们这五彩斑斓的生活。我们应该感谢太阳,感谢空气,感谢大自然,感谢万物„„当我们带着孩子走在干净的马路上,我们可以将清洁工人无论严寒酷暑,天还没亮就要推着清洁车扫地的事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对清洁工人心存感激;当孩子捧着白花花的米饭时要告诉孩子农民伯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让孩子对农民心存感激„„
总之,感恩是人不可少的品德,只要人人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社会才会变得更和谐,我们的民族才会变得更加兴旺发达。感恩教育虽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教育工程,但我坚信:只有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灿烂。
第三篇:让“绿色”走进幼儿园
让“绿色”走进幼儿园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在这些垃圾中,有些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比如废旧盒子、饮料瓶、报纸等。如果对这些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开展“变废为宝”,无疑是一种环保教育的有效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的活动。”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在幼儿教育时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创设具有环保特色的环境,使各种废旧物品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但体现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还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等的发展。为此,我园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一个会说话的环保环境
1.幼儿园大环境创设
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教育要取得较大的效益,必须优化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以“绿色环保”为原则,“变废为宝”为指导思想,我园进行了具有环保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布置,比如张贴环保标语:“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请别让水龙头流眼泪”等;创设“环保博客”、“废品回收站”、“环保作品陈列墙”;用废旧纸箱、稻草制作成鸟窝投放到树上等,让幼儿耳濡目染,在具有环保特色的环境中去发现、去思索,从而树立节约资源、低碳生活的意识。
2.班级小环境创设
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也以“绿色环保”为原则,“变废为宝”为指导思想,同时要求每个班级能够凸显自己的环保特色。经过研讨,我园决定十个班级都设定自己的班级环保特色,如中一班选择的主材料是废旧席子,无论是教室墙面布置还是区域布置等,布置材料均以席子为主。另外每个班级特别开辟一个环保主题墙,张贴“变废为宝”的手工制品、绘画作品等;在家园联系栏张贴一些环保教育的资料,比如电池的危害、白色污染等环境污染的照片、文章等。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家长和幼儿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二、与一日生活相结合开展环保教育
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作为终身全面教育的一个奠基阶段,是实施环保教育的关键。如何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增强环保意识?我们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年龄段制订环保课程,并将相应的环保课制订到周计划中,保证每周有一堂环保课,如《报纸变变变》、《我是环保小卫士》等,通过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懂得环保的重要性,激发环境保护的内在动力。我们还与社区联系,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比如“清除白色污染,争当绿色之星”让幼儿到社区去寻找白色污染并将其清除,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幼儿才懂得白色污染的危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才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责任感。
2.与区域活动相结合(1)利用废旧材料创设区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本着家园合作的原则,我们对家长提出倡议,请家长将家中闲置的废旧物品带到幼儿园,这一倡议得到了家长的积极支持,纷纷将家中闲置的鞋盒、装电器的纸箱、矿泉水瓶、包装袋、编织袋、麻袋、酒坛、酒瓶等带到了幼儿园,经过老师们的再加工变成了抽油烟机、煤气灶、空调、煤气桶等模型,一个用废旧物制作的娃娃家即刻呈现在眼前;再比如利用纸盒制作成书架,供幼儿摆放图书;利用饮料瓶、纸盒制作成《有趣的滚动》让幼儿动手去操作、去发现、去探索,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树立环保的意识。
(2)以废旧物品为区域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中就会变得更加出色,而利用废旧物品就成了很好的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比如将废旧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幼儿给废旧的饮料瓶进行装饰,装饰完成的饮料瓶成为了装饰幼儿园的吊饰;幼儿在废弃的蛋糕纸盘上进行绘画等。在建筑区幼儿用易拉罐、各种纸盒制作了长颈鹿、恐龙、高楼、立交桥„„树枝、pvc管、报纸、毛线、布条、麻绳、油壶、鞋子等被废弃的物品,经过家长与幼儿的巧手全部变成了一个个“宝贝”。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同时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既美化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还能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与户外活动相结合
相关幼教法规明确要求幼儿在园需要保证2小时的户外体育锻炼。我园结合实际,将晨间活动、早操、体育活动及游戏活动均安排为户外活动时间。为了保证幼儿每天有2小时的户外锻炼,我园还专门建立了风雨操场。如何才能延长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保持对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观察发现,提供丰富的户外锻炼器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而利用废弃材料进行制作,不但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如此美事何乐而不为!在经过收集、改造、美化等一系列再加工之后,一件件“宝贝”完成了:用废旧布制作了袋鼠跳的袋子;用易拉罐制作成了高跷;用布与棉絮制作成了“炸弹”,幼儿可以进行“炸弹手”的游戏;用稻草制作成了草铺垫„„轮胎、油壶、皮筋、报纸等废旧物品都成为了“变废为宝”的原材料。幼儿拿着这些“宝贝”蹦啊跳啊,追啊跑啊,一个个笑靥如花,丰富了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同时,幼儿的身体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优化了幼儿园一日生活。
三、家园合作开展环保展示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得到好的发展是家长与老师共同的心愿,通过家园合作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展示活动,比如“我型我秀――亲子环保服装秀”,让幼儿与家长利用废旧材料:碟片、纸杯、编织袋、尼龙袋、稻草等废旧材料制作一件件精美、有创意的服装、头饰等,在动感的音乐声中进行模特走秀。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表演兴趣,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又能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除此之外,我园还举行了“环保小制作大比拼”、“亲子环保口号征集”、“亲子环保小报”、“染厂爸爸进课堂”、“环保展板”等一系列活动。在家园合作的共同努力下,将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理念播种到幼儿的心间,期待生根发芽,为保护环境而努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家园――地球却遭受着越来越多的污染与破坏,让我们保护环境,从娃娃抓起,通过家园合作、幼儿园的教育,循循善诱,使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环保意识,发挥想象“变废为宝”,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为拥有一个“绿色”家园尽一份力。
第四篇:让电化教学走进幼儿园
让电化教学走进幼儿园
河北省东光县幼儿园 杨晓宇 061600 ***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教工作者对幼儿教育的研究也朝着更深、更新、更具特色的方向发展,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其中,电化教育手段的普遍使用便一个重要方面。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优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画,刺激了幼儿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主动体验的积极性,使幼儿的聪明才智和各种潜能得到开发,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锻炼。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事实证明,让幼儿接触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理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开阔幼儿视野
幼儿园的教育是将大千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知识传授给幼儿,同时又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这就存在着如何提取、选择教学内容的问题。由于幼儿生活范围、经验的有限,有些知识内容和经验是孩子所不具备的。大班科学常识“种子找家”的教学活动,以通过对多种种子以及其不同的传播方式和认识作为幼儿认识秋季的契入口,幼儿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幼儿对于种子的认识只是单一的,特别是城市的孩子。为了能客观地使幼儿有机会观察到不同种类种子的产生、传播、发芽变化的状况,了解到种子与自然现象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我根据教学要求,在网上搜寻了很多罕见的资料,如喷瓜种子,喷瓜的种子从喷瓜中射出只是刹那之间,可是要等待这一刹那之间的出现并非易事,我在搜寻到这一资料后,复制下来让幼儿观察,从而让幼儿有机会看清种子传播的过程,让孩子开阔了视野,了解了种子在海、陆、空中的不同传播方法,又如:莲蓬种子传播是在水底进行的,一般人是不易见到的,可电教媒体应用把这一过程完整清晰地提供给幼儿,丰富了教材,拓宽了教育内容。再如故事《小狐狸画春天》,伴着优美动听的艺术语言“春风轻轻吹着,吹来一阵春雨,雨停了,金灿灿的太阳照得大地暖洋洋的,小树长出了嫩绿的叶芽,一点一点的,就像一串串的珍珠;草地一片绿油油,就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迎春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来,甜滋滋的。”同时画面呈现出小树伸出嫩绿的叶芽,小草渐渐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儿开放了,这对于生长在大城市的孩子来说,是没有亲身经历的,孩子们宛如身临其境,置身于洋溢着春天气息的大自然中,感受小动物辛勤劳动的结果,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故事内容。
二、用心使用电教手段,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有推动幼儿去为之发挥内因,增加内驱力,引发大脑皮层兴奋的重要因素,而电化教学有刺激幼儿感官的作用。幼儿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曾用多媒体制作了散文诗《萤火虫》、儿歌《五个好朋友》等课件,在教学中这些课件充分展现出声、像、色、形等方面的优势,逼真、生动、有趣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幼儿,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散文诗《萤火虫》,我们根据散文诗的内容编制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件,如;“远远地、远远地飞来了一只萤火虫”这一句,画面到运行层萤火虫就从远到近、从小到大慢慢飞入画面,“那是一盏会飞的灯”这一句,一点鼠标萤火虫闪着光在夜空中飞来飞去等,画面生动有趣,老师随着画面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之后,老师提问,幼儿通过直观的感受,很快说出散文诗的内容,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情绪高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在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充分体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又如:在让幼儿了解小兔喜欢吃的食物时,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幼儿了解除了大家知道的萝卜和青菜,原来小兔也喜欢吃小麦和其他别的食物。这就要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来达到,当小兔来到小麦身边事,幻灯片上会出现小兔的笑脸,小兔见到不喜欢吃的食物,会有一个不高兴的表情,这时,孩子们会不约而同的喊道:呀,小兔不喜欢这些食物!通过多媒体网络的直观教学,幼儿可以了解更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也有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且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三、巧妙利用电教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还有些重难点往往不易突破,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的使幼儿接受的教学手段,达到知识的迁移,而多媒体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教材重点、难点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大班的美工活动:扎染《美丽的花布》的重点是掌握基本的捆扎图案的方法,难点是自己设计图例制作花布。扎染是一项手工制作活动,整个扎染过程制作起来时间比较长,如果在活动中当着孩子的面直接示范,势必延长教学时间,而5—6岁孩子让他们在活动中保持长时间的有意注意,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把扎染的整个过程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并分成设计花纹----捆扎----染色----打开晾干这几个步骤,而多媒体网络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换功能,运用多媒体以后,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贮的声音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快捷的交换,活动中,如果幼儿有疑问,计算机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捆扎图案这一步骤。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录音、录像机因倒回播放而中断教学使幼儿注意力分散、影响幼儿思维等弊端的发生,这就可以使教师能更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它的魅力所在,不仅是直观形象、光色绚丽和悦耳动听,还能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能造就想象的空间,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并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促使幼儿较快得掌握知识,开阔视野,展开想象,增强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如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要求幼儿画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情景,而生活在城市的幼儿很少有机会观察到小蝌蚪生活的场面,因而作画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动画的真实再现无疑是幼儿最佳的感知途径,短短几分钟的flash动画,便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幼儿的眼前,并留在幼儿记忆的宝库中,然后幼儿根据对刚才小蝌蚪找妈妈的表象记忆进行联想、概括、取舍,从而创造成新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宽泛的体验空间里学习,幼儿创作的作品非常生动、形象,效果很好。
电化教学已深入课堂,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反对滥用多媒体,因为我们不能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我觉得使用电化教学应该注意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件内容的独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制作,让课件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幼儿易于接受,不能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不能把本来简明的问题搞得花里胡哨,否则,就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课件内容的实效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电教”方式,它姓“教”而不姓“电”,因此,在制作使用课件上,不能简单地配上不相关的“漂亮”画面和“美妙”音乐,将教材内容“电子化”,而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上。
3.课件内容的价值性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易转移,我们在使用电化教学时,要注意“度与量”的问题,多媒体使用过多,易出现“喧宾夺主”,因此,要坚持“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的原则,让电教手段融入到传统教学中去,真正体现它的教学价值,这样的课件才有意义。
总之,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巧妙合理地使用电教手段,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趣,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没得能力,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求真务实,大胆创新,运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就会真正走进幼儿园,成为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第五篇: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
失败了没关系,你下次会做得更好2009-06-12 1 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就应鼓励说:你会改变的!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一次考试,凯西考得很不理想。于是,她一进门看到妈妈就大哭起来,很伤感地说:“妈妈,这次我考得很不好。”看着女儿这个样子,妈妈第一次大吃一惊,感到女儿太脆弱了,经不起小小的挫折。
于是,妈妈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出发,没有说一句责备的话,而是诚恳地安慰她:“凯西,没关系!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呢,你会改变的!关键在于你错在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是你不懂,还是因为粗心?”凯西伤心地说:“语文的文章分析是我不懂,数学是我粗心了。”听了女儿的话,妈妈让孩子把眼泪擦掉,说:“凯西,来,妈妈帮你一起纠正,好吗?”凯西点了点头。于是,妈妈把她的语文考卷拿出来,要她反复读几遍,熟悉文章内容,然后帮助她分析一些问题。女儿一下子就做出来了。接着,妈妈又帮她分析数学考卷。完了,妈妈告诉她,眼泪是无用的;一次考不好没关系,关键是弄清楚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直到弄懂为止;再则,以后学习还要认真,考试时要看清题意,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通过这件事,妈妈使孩子明白了:人应该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更应该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些孩子由于心理年龄特征和各方面的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成年人的高要求,因而受到成年人的否定。孩子屡遭失败,不仅使孩子得不到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体验,还会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会慢慢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使孩子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而走向自卑,由厌学而变成厌世。
好家长就应该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照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成年人预先设计的轨道成长。所以,家长千万不要硬性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和要求。
其实,在生活中,让孩子适当地承受一些失败是很必要的。作为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失败的可能;但失败并不可耻,更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不敢面对,不去改正不足。
父母不允许孩子失败,往往是只看到了失败的一个方面,把它看成是丢脸的事,却忽略了失败的价值和意义。父母应该有“失败即教育”的意识:孩子失败了,但是他获得了“痛苦的体验”,将来就知道如何去避免失败;同时,他也有了挑战困难的契机。孩子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就是一个锻炼自身、慢慢成熟的过程,他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所以,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你下次会做得更好!庭中的生命教育
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面临着困惑、尴尬、压力、恐慌等
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家长改变教育孩子的观念。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本。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有生命的。家长要珍爱生命的存在,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感化生命,从而使你的孩子茁壮成长、顺利成才。
一.让孩子感受到父爱、母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习场所,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孩子的智能只有在轻松的环境,自由的空间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爱、母爱,这样不仅使孩子感受到心情舒畅,爱学习,爱父母,还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了。这就要求做家长的,时刻以“爱”的方式来关心孩子,关爱孩子,处处让孩子感受到爱。相反,孩子在家里感受不到爱,就会失去信心,失去快乐,走向邪路。
二.与孩子平等相处,沟通交流、理解孩子、宽容孩子
现在的孩子在各种环境中的接受能力都很强的,大人不会的,孩子有些都会的。所以,做父母的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和孩子平等相处,多进行语言交流沟通,把孩子当朋友,孩子也会把你当成朋友的,有什么事都会对你说的。若孩子犯了错误,不要批评、责骂,要宽容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错误之处,以便改正。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你很信任他,很理解他。孩子就会爱你的,听你的话,就会像朋友一样对你的。
三.孩子的成绩是夸出来,特长和爱好是孩子成才的基础
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所以有的孩子成绩没有考好,就不要埋怨、责怪、批评,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作为家长一定不要拿自己孩子的成绩和别人孩子的成绩比,(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都有所不同)。如若这样做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家长要鼓励孩子,让孩子放下思想包袱,轻松面对学习。心情好了,学习也就好了。平时,做家长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和爱好。一旦发现,就要发展其特长和爱好,这是孩子成才的基础。
四.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有的孩子很淘气,一般办法是不行的。家长靠做思想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家长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找一个好的方法,去帮助孩子摆脱困惑、诱惑,找回自我,重新开始做人。现在的孩子很苦恋网络,甚至发展到彻夜不归去上网,达到不能自拔的程度。这就要求家长让孩子冷静下来,考虑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选择自己该走哪一条路(一条是继续去网吧,将来无职业,无门路,无生活保障;另一条进学校继续学习,走自己该走的路),这样孩子就会选择自己该走的路。家长是孩子的指路人,关键时刻要帮助孩子指明人生的道路。
五.让孩子向往幸福生活
每个人都会向往美好的生活,孩子尤其如此。因此,做家长要时刻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中快乐,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机会,去见识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这样孩子心目中就有一个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外边的世界很精彩,有很多自己向往,并梦寐以求的生活。这样,就能促使孩子好好去学习,去向好的方向发展、竞争、奋斗。从而,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孩子的口才和交际能力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要走向社会,在社会中生存。因此孩子的口才和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做家长的要从小让孩子锻炼自己的口才和交际能力。尽管孩子说的不好,家长也要鼓励孩子说下去,并虚心听。这样孩子就有胆量、有信心去面对各种环境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家长要带孩子到各种社交场合,给孩子提供锻炼口才和交际能力的机会。这样,使孩子从小就接触到各类各样的人,逐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口语和交际能力。
七.市场经济需要孩子有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需要有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人。大家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个人不可能成为全才,懂得各方面的知识。就有必要大家来合作。因此,一个人不能很好地和别人合作,就无法工作和学习。做家长的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家长和孩子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孩子有什么问题,家长可以帮助解决;家长可以提一些问题,让孩子帮助解决,逐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八.家长的责任心、自信心、同情心、事业心、待人处事等方面,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孩子只有先学会做人,将来才有可能成才。其身正,不令而行。父母的思想品质,做人的原则等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尤其是,孩子的同学来了,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要给孩子的同学留个好印象,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有一个好父母。在同学中也就注意到自己的形象,慢慢就养成了做人的品质。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健康地成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做家长的就要付出很多劳动,而且是有效的劳动和付出,才有好的回报。愿天下的父母都培养出满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