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环保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环保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常宁市宜阳中心学校石洲幼儿园 许红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呢?又如何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使孩子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去接受这一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呢?又如何让他们的行为去感化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深思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将我园的一些做法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如何把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一)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开展环保教育。结合主题 安排活动
我利用大班上册《保护地球妈妈》为基础,有机的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植树节》、《我爱花草树木》、《变废为宝》、等系列活动。这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讲故事比赛、儿歌、游戏、绘画、歌唱等。在看图讲述《窗外的垃圾》中,我们把原来单纯的讲卫生教育扩展为保护环境的教育。在孩子们的认识海洋动物的活动中,我们以原有的教材为基础,自编了《救救蓝鲸》的故事,通过多媒体动画让幼儿看海水被污染后小海鲸在挣扎、在求救,使幼儿自觉萌发珍惜动物,憎恶破坏环境行为的情感。2 实地观察开展活动
幼儿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的支配,而幼儿的情感又十分外露鲜明。而对比观察是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的阶段。面对这种情况,我经常组织幼儿去实地观察。我园靠近宜水河,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切的体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1适时的带他们进行参观,当他们看到那一堆堆垃圾让河水断流时,漂在河水上的小鱼发出难闻的气味时,有些女孩子当场就哭了起来。幼儿在马路边观察各种车辆排放出难闻的尾气;在工厂里看到大烟囱冒出刺鼻的浓烟,感受到空气污染让人很不舒服,眼睛流泪、呼吸困难。然后我再带幼儿来到绿化带,绿草如茵、树木茂盛、花儿绽放。孩子们通过比较,体会到这里空气真清新,懂得了树木、小草都有净化空气,吸附灰尘的本领。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他们说:“要是所有地方都这样,那该多好呀!”
(二)通过实践增强环保意识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我们还组织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幼儿亲自把种子种下去,经常浇水,捉虫,认真观察各种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同时记录植物生长日记。我们还通过开展废旧物品创作比赛。孩子们积极动脑子,精心创作了许多玩具。如用两只可乐罐做了望远镜;用各色吸管剪成一段段串起一条五彩项链;用牙膏盒、火柴盒做卡车、轿车、楼房;用塑料做小金鱼;用废信封做面具;用核桃壳做小船、小乌龟;还在六一汇演上表演了用废旧物体做成的时装表演。
二如何用他们的行为去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幼儿走上街头、村庄,通过散发宣传单,喊口号,演小节目,介绍宣传画等号召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他们不再让父母买青蛙吃、买小鸟玩;还会劝阻爸爸、叔叔别吸烟。他们还能养成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节约用纸。外出游玩时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拉圾、不采摘花草,个个养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有的幼儿和妈妈用可乐瓶制作了花篮,有的用废铁丝制作了双杠和单杠,还有几个家庭共同制作了喜洋洋和灰太狼……
第二篇:让绿色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绿色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苍南县机关幼儿园2007年学第二学期绿色环保工作总结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孩子,是地球未来的主人,是为绿色梦想开拓的缔造者,担负着改造和创造自然的重大使命。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实践已为人们所认同,《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可以看到幼儿乱扔垃圾、破坏草坪、随便摘花等与环保教育相悖的举动,环保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口头教育。对于幼儿来说,环保教育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让他们知道“白色污染”、“酸雨”、“可怕的沙尘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等这些复杂难懂的学术名词,而应该从幼儿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让幼儿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生活中积极、轻松、自然的接受教育,使他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萌发环保意识,从而转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我园作为省级绿色幼儿园,环境教育已成为一项重点工程。一学期来,我园重视环境教育工作,重视绿色幼儿园的建设,认真实施科学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把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和改进幼儿园环境的切入点,努力美化、绿化、净化、优化校园环境;同时,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给幼儿创建了一个美好和谐的育人环境。并通过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幼儿的环保能力,树立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
一、加大投入,营造绿色环境。
“环境塑造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身边的环境,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场所,直接影响幼儿在园的生活质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就象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指导性。园内自然环境建设是幼儿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保护教育的最浅层次要求,也是教育和提高幼儿环保意识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一学期来幼儿园注重园内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
建设。
(1)绿色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人员对幼儿园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及时进行修缮或添置,以确保每位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2)各花坛种上花树,可绿化的地方铺上草坪,并由我园杨老师专门负责管理花草修剪、浇水等,使校园四季常绿。
(3)重视园内卫生管理,教室、清洁区每天打扫2次,办公室每天清扫一
次,使校园环境整洁、卫生。
(4)在我园的草坪中、树枝上、走廊里、墙上、卫生间都或贴或挂色彩鲜艳,极具童趣的环境教育的图案、标志和简短的语言提示,如:“不随便吐痰”、“请爱护花儿”、“节约用水”、“爱护小草”等,使幼儿、家长及老师一走进
幼儿园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
(6)每个班教室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区角(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快餐店、小超市、音乐区、益智区、计算区、语言区等)以及活动室中的墙饰、窗饰、吊饰,大多是老师利用同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建构而成,节
约资源,变废为宝。
(7)各班开辟了自然角,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小动物的活动和生活习性,在与动植物的相互交流中,学会对生命的尊重、热爱和
责任感。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幼儿创设美丽而宽松、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并能使幼儿感受到尊重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的幼儿园人文环境,促进幼儿身心
健康和谐地发展。
(9)在园内、外宣传窗和各班的家园栏中张贴绿色环保知识,对家长进行
绿色环保知识宣传。
(10)幼儿园定期悬挂环保宣传标语。
走进幼儿园大门,处处都感觉到绿色的存在。园内每个角落都干净整洁安静无噪音、无污染。是小朋友生活、学习的好场所。
二、精心组织,渗透环保教育。
我园将创建绿色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定位于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将环保教育列入幼儿园的园务计划和班务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环保教育。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能力。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创建绿色幼儿园的最终目的是让环保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没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是无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环保教育的。因此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师的环保知识。每学期开展环保知识专题讲座,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活动来丰富教师的环保知识。同时,我们通过上网查询的方式来了解国内外的环保经验,收集了有关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的最新信息,丰富自己的环
保知识。
(2)一日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我门在一日生活、各种集体教育活动渗透环保教育,并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教育专题活动。在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重点、周工作安排上找准环境教育与教材的结合点,掌握好渗透的程度。通过谈话、故事、儿歌、游戏、观察、劳动等手段,开展各种环保专题活动,如节水、节电、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使小朋友不断认识环境,懂得爱护环境。各班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安排1—2个环保教学主题活动:如大班的绿色奥运、中班的有用的纸、小班的我们在春天里等系列环境教育主题活动,时间都持续三周以上。例如中班年段开展了“有用的纸”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发动家长收集各种各样的废纸、纸盒等,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让幼儿了解各种纸的特性、用途,教育幼儿爱惜纸,不乱丢纸屑等,引导孩子利用收集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充分体现了废物利用。小班的“我们在春天里”主题活动通过让幼儿了解秋天的动植物、天气的变化、人们的活动等。老师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资源,带幼儿去认识花草树木,组织幼儿、品尝野菜等活动,在自然角里种植了小花小草,饲养了小蝌蚪。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产生表现春天美的欲望,通过绘画、制作、观察记录等把春天带进活动室,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在活动中让幼儿逐渐感受环保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产生环保意识,知道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3)国旗下讲话,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利用周一升国旗的时间,集中全园孩子进行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等等方面的环境教育,同时要求各班级教师开展谈话,教育幼儿人人争做文明孩子。(4)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教育。利用自然环境从孩子兴趣出发,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运用感官去亲近自然满足好奇心,如:小班年段组织孩子到水
景公园放风筝,到西红柿基地参观和采摘,了解了西红柿的种植和结果,还开展了炎亭之旅、福鼎烧烤、参观吴家园水库等走进大自然活动,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培养了孩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5)利用环境纪念日开展环境教育系列活动。3月12日植树节,幼儿园组织部分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凤池中学植树,各班级家长带领孩子为幼儿园献花献树,共同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树木;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大班年段进行了节水宣传进社区活动,孩子们手拿彩球和节水倡议书,做起了节水宣传使者,彩球上画上了节水图和标语,传单里印着我们孩子的心声,孩子们把“你我携手共享蔚蓝”节水倡议书发给行人,告诉大人要节约用水;离园时,幼儿园的师生和家长在宣传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6.5”世界环境日,为了体现环境保护部“办绿色奥运,促节能减排,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6月5日上午,幼儿园大班全体幼儿开展以“绿色奥运
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绘画活动。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绘画出一幅幅漂亮的画面,你看“给小鸟一个温暖的家”、“给大树治病”、“不乱丢垃圾,爱护我们的家”„„等等这些,使孩子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热爱。
(6)环保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一致性
幼儿环保教育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了解幼儿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样要求家长应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家长还可通过各种方式将幼儿在家中的环保行为告知老师,并给予一定的表扬,能让幼儿有成功感和喜悦感,让幼儿的环保行动持续下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他们的言行对幼儿影响深远,我们通过网站宣传绿色行为例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仍瓜皮果壳,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高声喧哗,在家里听音乐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等等。请家长带孩子共同感受大自然,共同探讨怎样才能使环境更美,在大自然和社会中萌发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心灵手巧,开展变废为宝行动
开展环保教育离不开创设一个富有环保意识的环境。回收废旧物品,使废旧物品在幼儿园教育中成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是我园的一大特色。我园无论是语言、数学、科学、体育、区域游戏都离不开这些废旧材料的利用,充分体现了老师们心灵手巧的一面。每个班都有一个废旧材料箱。各种盒子、瓶子易拉罐都是
老师和孩子的宝贝。幼儿园的许多教玩具都是废旧物品来制作或替用。如晨间体育活动的玩具:用报纸做成纸棍让孩子练习玩耍,用布、海绵制作三节棍、沙包,用各种饮料瓶制作响罐,用旺仔牛奶罐制作高跷,用奶粉盖、废纸盒制作飞盘等,丰富多样的玩具很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数学区的各类计算卡片,语言区的拼图讲述故事盒,用废纸板制作大型的同里古镇特色的墙饰,在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中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玩“理发店”、“超市”、“医院”、“菜场”等都大量地收集了各类商品废旧盒子、瓶子来以物代物,激发游戏热情,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用牛奶盒子制作成 “热水器”“电脑”“桌子”“沙发”“床”,放在娃娃家,让孩子们玩得更开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中三班和大三班的服装表演,教师、家长们和孩子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类“服装”、“装饰挂件”等,家长们有的用废报纸、挂历纸做成衣服、帽子;有的用塑料袋做成“背心裙”;还有的用装饰袋、塑料布做成了衣服、裤子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合作,共同教育。
废旧物品的设计和制作,既丰富了孩子的活动材料,让孩子体会创造的乐趣,丰富了想象力,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又让幼儿深刻体会到,许多废旧物品都能变成有用的东西,从小就树立了资源利用的环保意识。现在我园的孩子们都习惯于将家里要扔掉的东西带到幼儿园来,放进班级的“废旧材料箱”。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了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好情感,培养孩子们的热爱动植物、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反复使用废物、避免噪音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环保知识。呼吁更多的人一起来爱护我们美丽的世界,让大家一起走入绿色的梦。今日的幼儿是明天的希望,幼儿环境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尽力把环境教育工作做好,随着一个个场景的观察,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思索,随着一个个活动的感悟,把绿色的种子播种在孩子心中,让幼儿们逐步明白,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生长在地区的怀抱里,共同保护我们绿色的世界,完善绿色的梦!
二00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张 延 辉
第三篇: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心灵
教育要走进孩子心灵
----读李镇西《把心灵献给孩子》有感 《把心灵献给孩子》一书,教育学家李镇西和他的团队以生动详实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心与心交流的空间,读后,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强烈地感受到了那份执着的耕耘和成功的喜悦。我为他们无怨无悔地承担着教育重任而鼓励,为他们对待孩子真诚无私的爱心而感动,为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而赞叹,为他们探索素质教育之路而自豪!这些鼓舞着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向前,让我更加坚定以“用心、真心,所以开心”作为自己教学的座右铭,引导自己和孩子不断追求真善美!
“教育”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们可从李校长和他的同事们的践行中感受他们独特的教育方式。教育,要先走进孩子的心灵,尝试去学着理解、尊重孩子。当你蹲下身子,站在与孩子同样的高度再去审视这个世界、反思自己的教育时,你才会知道: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用爱培植爱,用童心唤起童心”——在这里引用李校长的话,是我从这本书里得到的一个重要启示。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要无私地爱上许许多多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而且要爱得公平,爱得合适,那是多么地不易!我曾经迷惘过关于对“爱”的条件和适度问题。读过此书,我明白了“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在我面对一颗颗稚嫩的心的时候,只有让爱和童心相互滋润,才能形成感召的力量,在孩子的心灵上插上新绿,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宽容。如果没有爱,就不会去在意孩
子的冷暖;没有爱,如何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没有爱,哪里能看到孩子对你信任的目光;没有爱,哪里会有和孩子之间的默契;没有爱,你就不会是一名合格的老师!„„读完此书,我想真的有必要再一次思考一下关于“爱”的主题了,重新审视一下“爱”得是否用心、是否恰当。只有用心的爱,才能被所有的孩子珍藏在童年的记忆里。
我有过几年的教学经验,回想起来,有过成功,自然也有过失败或做“无用功”的例子。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成长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教师起着“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但也不可能总是对的或成功的教学。读了李校长的书,我豁然开朗起来。面对曾经因经验、方法等等原因造成的失败或无效的教学,也就够泰然处之了。因为我觉得,失败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会不会去进行教学反思!能不能从失败中汲取营养,让失败引导下一次的成功!书中“且教且思”系列中的文章,让我认识了“教育反思”的理念。这将引导我坚持读书,在从书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记录好教育细节随笔,让那些零碎的散乱的思考成为系统的“反思”总结,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
孩子毕竟有他自身年龄的特点,我们绝不能以对一个成年人的要求来苛责、规范他。孩子有孩子的天性:活泼、天真、好动,这些都是他们身上最本质、淳朴的东西。我们从不希望我们的孩子永远是安安静静、循规蹈矩的,因为,我们并不是在制造一批机器、产品,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一群每个都有他自身可贵天性的、有思想的人!我希望我们的教育是能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
第四篇: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
——读《教育有道,耕心为上》有感
荷塘小学六年级袁洪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假期读了左梦飞、王小凤等著作的《教育有道,耕心为上 ——中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与点评》,我明白了情绪和情感可以提高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们不懈追求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善于走进儿童心灵,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开展教学。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不少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那么我们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呢?
一、要有作为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保证,教育是爱的艺术,是心与心的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以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要有责任心的去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我感觉学生就会更多地为朋友我来考虑,对于管理班级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平等的尊重与理解学生。
人格被认为是心理学中最复杂问题之一。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和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后备力量,为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急剧变化,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不能有侮辱学
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尤其是对那些品学有缺陷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深入细致的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起来,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他们,学生会用心感受到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自己的用心良苦,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约束自己的行为,异,例如,身体素质,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课内外渗透德育教育。教育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灵活现有思维的人,每个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中,有不同的性格、爱好等,他们之间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绝不能象企业的产品那样,有一个流水线,有统一的模子,统一的规格。针对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的有点和缺点,有一些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解决,在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人的道德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灌输一定的思想和观点,并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育是最具人性之美,最具艺术性的工作,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良好的教育对学生一生有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老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
2014/2/20
第五篇: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教师的信条。多少年来,为了架起师生间相互依赖的桥梁,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我常利用班会、队会给同学们讲故事,给同学们选精彩的文章,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在感受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去爱每一个人,因为一个真正得到爱的孩子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才会懂得真正去爱别人。
作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和生活中的朋友,我除了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并及时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帮助外,我还与一些学生家长建立了电话联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在校情况进行交流,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以便更好开展工作。同时还利用家长之间的关系为一些下岗的家长解决工作问题。我准备了一本备忘录,记录了一些学生的个人信息,并通过自己的接触将这些同学的性格特征总结下来,还记录了和他们谈心的进展情况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情况,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