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环保意识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摘要: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又是自然环境改造者,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破坏时,我们作何回答?!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通过我们的智慧,用教育这种手段,让保护环境意识深入到每个受教育孩子的心灵。本文拟从“利用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活动、实施课题研究、结合家庭社区”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教育学生接受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保意识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庆幸的是,人类是一个高度智慧的群体。它通过‚教育‛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选择性地传递有益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文明。因此对于今天出现的环境危机,‚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从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去热爱自然。因此对全民,尤其是对承担人类发展未来重担的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刻不容缓。以下笔者就浅谈在教
育实践中积累的几点‚环保教育‛经验:
一、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
小学常识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环保方面的知识,有的篇目直切环保主题,如第十二册《现代世界的三大社会问题》,整篇文章讲述了“人口激增、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三大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各国采取的措施,以及我国的治理情况,高年级学生较容易理解接受。而像第十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一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渗透环保的知识,如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我国人均可用淡水的总量,水体污染的状况,家乡水资源情况和受污染的程度等等,一串串的数字,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三年级教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我精心录制了两段声音:马路上嘈杂的汽车喇叭声和小商贩叫卖声,及古筝《高山流水》的演奏声,上课时分别播放给学生听,大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一致认为,嘈杂的声音使我们注意力分散,心情烦躁,对人体有害,噪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拓宽了学生的环保知面。这正如澳大利亚教育家亚瑟〃卢卡斯
认为的: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
二、开展主题活动,加深环保意识
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我们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全校师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如组织五年级学生结合6月5 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队会,大家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深刻地揭示了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继我校被评为市级绿色文明学校以后,校团委和政教处又开展了一系列的绿色环保活动,开始为创设省级绿色文明学校做准备了。整个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科技实践活动为突破口,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活动在校园内外蓬勃开展,借此带动相关环保活动向家庭、社区推广,向学生的爸爸、妈妈及亲戚宣传环保意识,达到大家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
本次活动的内容有绿色植物角评比活动、回收废旧电池活动、校团委组织的垃圾回收活动、环境保护知识讲座、环境保护主题队会、各班开展的护绿活动、环境保护黑板报比赛等等,通过参与上述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白保持环境整洁、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人人有责,并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活动期间,在校园、公园、街头及社区,学生们自觉地开展‚从我、从现在、从身边、从小事做起‛的各种‚洁、齐、美‛活动,向周围的同学及家长们宣传环保的意义,大家一起来支持并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共同为温州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使大家个个成为‚环保小公民‛,人人争当绿化保卫者,用自己的双手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增添新的色彩。
三、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
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1.确立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时,着手从身边细小的方面考虑,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像‚龙湾区上江河的水质调查与监测‛‚机场路绿化带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关于‘人民路’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调查‛、‚调查丢弃的塑料瓶‛、等等。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同学们在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着手制订研究的计划,准备研究的材料,依靠小组分工合作的精神,拟订了工作方案,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把从名著、专著、教科书、科普读物、报纸、期刊、年鉴等方面找到的环保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社会调查问卷。
3.课题研究实施过程。有了充分的研究计划他和准备之后,同学们就深入学校、家庭、车站、菜场、社区等,发放调查表,收集反馈的信息,然后再进行实地测量,采集标本,调查取样,采访群众,倾听呼声,充分收集研究材料。
4.汇总课题研究结论。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之
后,就把所有的信息汇总起来,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如‚收集丢弃的塑料瓶‛课题组的同学们通过估算,发现整个温州一年要丢弃45亿多个塑料瓶,已产生了‚白色污染‛问题。由此研究认为必须采取高科技或新方法切实加以解决,如采用可降解的塑料瓶或其他替代品。为此,课题组还给环保局的决策人寄了一封信,表明他们对‚白色污染‛问题的担忧,并请教环保专家有关解决‚白色污染‛的更好方法。通过调查与监测上江河水水质,同学们发现河水主要污染源是生活垃圾,而且河水受污染程度相当严重。为此课题组还向有关部门呼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河水污染问题,并以全校广大师生的名义向上江河沿岸居民发出保护上江河的倡议。
同学们通过可触、可闻、可见的实践行动,深刻领会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同时,对部分有潜力并自愿将来从事环保事业的学生,创造了环保初步认知条件,使他们将知识、实践和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并引导他们投身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四、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乱扔纸屑,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攀折小树,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等等。如果再经学校的积极
引导,学生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环保教育也需要全民参与,通过环保、新闻媒介、居民社区及执法等各单位有关环保的组织、宣传和执法活动,才能全面提高社会全员的环保意识,并有实际行动。如环保部门、居民社区及新闻媒介等选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全国植树周‛等特殊活动日开展集中宣传、组织活动及对违法行为的暴光和严格执法,或不限于形式和时间社区组织的“告别不文明、不卫生文艺演出”等。随着全民环保素质的提高,全社会有了重视环保、积极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才能更好地感染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娃娃抓起,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一起来关心与共享吧!
[参考文献] 余惠娟 《环境问题与教育》、《新人类的成长》,《人民教育》2001年6期
第二篇:让环保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环保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常宁市宜阳中心学校石洲幼儿园 许红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呢?又如何把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使孩子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去接受这一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呢?又如何让他们的行为去感化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深思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将我园的一些做法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如何把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一)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开展环保教育。结合主题 安排活动
我利用大班上册《保护地球妈妈》为基础,有机的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植树节》、《我爱花草树木》、《变废为宝》、等系列活动。这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讲故事比赛、儿歌、游戏、绘画、歌唱等。在看图讲述《窗外的垃圾》中,我们把原来单纯的讲卫生教育扩展为保护环境的教育。在孩子们的认识海洋动物的活动中,我们以原有的教材为基础,自编了《救救蓝鲸》的故事,通过多媒体动画让幼儿看海水被污染后小海鲸在挣扎、在求救,使幼儿自觉萌发珍惜动物,憎恶破坏环境行为的情感。2 实地观察开展活动
幼儿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的支配,而幼儿的情感又十分外露鲜明。而对比观察是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的阶段。面对这种情况,我经常组织幼儿去实地观察。我园靠近宜水河,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切的体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1适时的带他们进行参观,当他们看到那一堆堆垃圾让河水断流时,漂在河水上的小鱼发出难闻的气味时,有些女孩子当场就哭了起来。幼儿在马路边观察各种车辆排放出难闻的尾气;在工厂里看到大烟囱冒出刺鼻的浓烟,感受到空气污染让人很不舒服,眼睛流泪、呼吸困难。然后我再带幼儿来到绿化带,绿草如茵、树木茂盛、花儿绽放。孩子们通过比较,体会到这里空气真清新,懂得了树木、小草都有净化空气,吸附灰尘的本领。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他们说:“要是所有地方都这样,那该多好呀!”
(二)通过实践增强环保意识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我们还组织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幼儿亲自把种子种下去,经常浇水,捉虫,认真观察各种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同时记录植物生长日记。我们还通过开展废旧物品创作比赛。孩子们积极动脑子,精心创作了许多玩具。如用两只可乐罐做了望远镜;用各色吸管剪成一段段串起一条五彩项链;用牙膏盒、火柴盒做卡车、轿车、楼房;用塑料做小金鱼;用废信封做面具;用核桃壳做小船、小乌龟;还在六一汇演上表演了用废旧物体做成的时装表演。
二如何用他们的行为去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幼儿走上街头、村庄,通过散发宣传单,喊口号,演小节目,介绍宣传画等号召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他们不再让父母买青蛙吃、买小鸟玩;还会劝阻爸爸、叔叔别吸烟。他们还能养成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节约用纸。外出游玩时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拉圾、不采摘花草,个个养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有的幼儿和妈妈用可乐瓶制作了花篮,有的用废铁丝制作了双杠和单杠,还有几个家庭共同制作了喜洋洋和灰太狼……
第三篇:让每个孩子热爱数学
让每个孩子热爱数学
说起教育故事,一般都认为语文老师或班主任都滔滔不绝,其实,在数学老师的心中也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闪光的珍珠点缀着我们数学教师繁忙而充实的教学生活,使我们平凡的生涯充满了欣喜和感动。
首先,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深化,也有正误辩论,有积极的合作。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小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努力改变八九十年代的教学方法方式。
第二、第一次接触数学教学,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讲,学生全堂听,犹如开什么会议似的,十几年过后,幸运的赶上了生本这个时髦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学新法的学习,现在也在慢慢的摸索中和我班的孩子共同成长,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我就更加谨慎,不说大话,指望我的教法和培养方法能指引学生终生的学习,但愿我的点滴能够对孩子的发展有一点点的鞭策。在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新理念教学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起初,预习并不顺利,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农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比如,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谁学会的快,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兴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我在讲一道几何难题时,在我说完证明过程后,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另外的解法。”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因为这位学生平时数学是弱项的.她大胆的走到黑板前说出了自己的证明思路。同学们也好像恍然大悟.我什么话也没说,冲她伸出了大拇指,并投去赞赏的眼神。
这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看的出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就等着我们怎么去帮助他们挖掘了。我们在日常教学或生活中,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鼓励都是评价,它像一缕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在我的教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不管是哪种评价,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个体差异,构建个体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多个特质看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成长!
3、小组合作既促进学习,又增进友谊。
小组合作应该是新理念教育课堂的精髓,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教会学生,最终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如何培养小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给我最大的困惑是不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序有质的说好,反而给了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更不动脑筋贪玩的好机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种心急,给了我一段时间的打击,让我快对学生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许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照亮了他们的心,也许是他们懂得了合作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力量。于是,他们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现在,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讨论,并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可以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提高,相信给孩子些时间和空间,不断更新我们的思想,采取有效的方法,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就让我们静等花开。
在小组合作的同时,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发现孩子们学会了谦虚,学会了尊重,学会了鼓励和团结。在组织活动男女生进行比赛时,我问女生表现好还是男生表现好,居然他们各不争抢,反说对方表现好,我想作为学生,这一点比学习的进步更难能可贵。
最后,了解学生的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教学上也应如此,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比如,成人接受知识的特点是先知后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概念去内化理解后支配我们的行动,而学生则是在行动、体验后才真正晓得、理解知识的内涵。那么面对一群教育的实体,我们应该顺应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特点,有效教学。
总的说来,自己懂得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太少,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是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合格教师。
第四篇:校运会——让每个孩子乐在其中
校运会:应让每个孩子乐在其中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张仁勤 224200 镜头1:学校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正在举行,根据运动会的竞赛规程,每班的参赛名额只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所以运动员大多还是那些老面孔,各班级、各年级的体育尖子生。
镜头2:运动场内熙熙攘攘的少部分同学在竞赛,运动场外则是另外一种景象,有的同学在为运动员加油、助威,而有些同学则在高谈阔论、吃零食,一些渴望参加比赛,但又没被选上的同学只能乘老师不注意时,找个空地过过瘾。
这是我从学校运动会观察到的两个镜头,据我了解和调查,这种以“少数学生”表演,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做“观众”的学校运动会并不少见,这种比赛项目单一,目的不明确,单单是为了走过场的运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社会和家长的舆论、完成工作量而举行的。这显然是与《体育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截然相反。
在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的今天,我们难道不应为这种现象深深的反思吗?学校运动会究竟为谁开?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体育专业书籍,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学校运动会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校运会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衡量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尺寸。但这种片面、狭隘的运动会只能是为某种目的,带动一时的各自临阵磨刀,运动会一结束,运动会所出现的繁荣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与学校运动会的群众性、健身性、经常性是相对立的,绝大多数学生在运动会中的收益是很少的,就是那些经常参加的“老运动员”,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也不会有那种获胜后的喜悦。
根据调查、随机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现行的学校运动会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形成、体育兴趣偏好影响、体育学习观念形成、体育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除了在文中已经提到的参赛人数少的现象外,在实际中还有其他几点:
1、趣味性少,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展现。
2、学校运动会比赛内容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机械单调、比赛形式、方法一成不变,个人项目多,集体项目少。出现“从小无参与机会,长大无参与意识,成长无参与能力”的状况。
3、学校运动会组织工作全部由教师完成,不利于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运动会组织方式单一,都是由老师一手完成,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缺乏学校特色,各级各类学校都相同。
5、学校现行的比赛内容与体育的健身性要求相脱节。
6、比赛内容与平时教学内容脱节,与教育部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涵相悖。
7、运动会缺少集体性、趣味性、表演观赏性项目。
二、学校运动会竞赛项目改革的必要性。随着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等思想的深入,学校以往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与发展,表现出诸多弊端。
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的推广下已为我们广大教学工作者所接受,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不再有系统接受体育教学的机会。而终身体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现行的学校运动会无法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也谈不上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掌握参加运动会所需要的运动技能。只有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才能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掌握。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五个基本目标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和社会适应二个基本要求。同样要求学生在学校运动会中能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对以往的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其应该在学校运动会上得到充分的体
现。
学校应该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体育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在学校运动会上每一学生都要有体现自身能力的机会。
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也要求对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小学生渴望在交往中得到他人的承认,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和自信心,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个性鲜明,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性,单调的田径运动会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从而制约他们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兴趣。只有对运动会的形式和内容都进行变革,开发新的运动会资源,把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项目引进到运动会上来,才能吸引广大少年儿童的参与,真正让学生享受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这就要求运动会的组织者要为大多数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在运动会项目的设置上要考虑到多数学生的需求。
三、学校运动会改革的基本构思
学校运动会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改变原有运动会“少数人干,多数人看”,比赛内容机械单调、比赛形式一成不变,与教育部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涵相悖的现状,淡化竞技型的比赛模式,构建融群众性、竞争性、多样性、趣味性、健身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学校运动会新模式,开展一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大众化竞赛项目。营造一个既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又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持久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的良好的运动环境。学校体育运动会的理念和初衷是以育人为最高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贯彻“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体质、日常锻炼和普及为主,学校运动会的目的是全面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与作风,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在学校运动会上,通过竞赛项目设置的变化、组织形式的改变吸引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通过学校运动会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能力)组织协作能力(社会适应)终身体育意识都得到发展,运动会项目要体现出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大众性、娱乐性。作为体育运动的最基本特征,竞赛是体育运动最能吸引人之处。群体之间、个体之间的竞赛、自我突破都能让每一个运动的参与者乐在其中。体育运动的群体性要求主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我们应不断探索,对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努力做到融竞争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集健身、娱乐、教育与一体的运动会新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和“师生和谐”的原则。
1、提供机会展示才艺,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我们把学校运动会办成学生个个有参赛资格、人人愿参与的集文艺表演、才艺展示、体育竞赛、师生同乐、家长参与的“体育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由体育组、艺术组、少先队大队部、教务处和各班班主任通力协作筹备,给学生以充足的准备时间。
开幕式入场式由体育教师指挥调动,全体学生以班为单位入场接受检阅。班级方阵可在先进过程中由班干部统一指挥做一些简单的、能体现班风班貌的体操表演。如做行进间的徒手操、哑铃操、棍棒操、胶圈操、扭秧歌及其它轻器械操表演。然后组织校鼓号队、腰鼓队、大型团体操等依次进行汇报表演,以展示其风貌。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都以自己是小运动员的身份能受到老师们的检阅,而倍感高兴与自豪。
2、项目设置多样化,体现“健康第一”原则
在项目设置上减少以跑、跳、投等以纯身体素质判定名次的田径项目设置,增加一些以趣味性、娱乐性为主的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另外,设置的竞赛项目年年都有新花样,并注意具有儿童化、生活化、趣味性、参与性强的特点。例如,跳长绳、两人三足跑、转运实心球、套圈、保龄球、抬轿子、踩高跷、轮滑绕标、袋鼠跳、春种秋收、翻轮胎、棋类、球类等学生喜欢的项目。这些竞赛项目对身体素质条件要求不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还能充分体现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赛前大家商量分工,强弱搭配。赛中互相勉励,互相帮助。特别是那些体弱者在同学们帮助下也能参与比赛,他们心理上的愉悦是以往运动会上无法得到的。此外,还专门为低年级设立了“家庭运动会”项目,组织部分家长和孩子一块参与有趣的竞赛活动,使体育进入家庭,让家长重视从小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
3、组织教师参与比赛,体现“师生和谐”原则
适当组织教师参加比赛,起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大会组织教师表演广播操、健身操、跳长绳、踢毽、投篮比赛、篮球赛、乒乓比赛、师生混合趣味接力赛等。每逢这些项目登场,场上气氛热闹非凡,为老师加油的呐喊助威场震天动地,融洽了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距离,为鼓励学生锻炼身体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4、比赛后有延伸,学习锻炼双丰收
赛中组织学生积极撰写通讯稿件,一方面为本班加油助威,另一方面又活跃了场上气氛。赛后各班语文教师结合运动员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要求学生造句、写日记、做作文,学生们都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语文教师普遍认为,每次运动会后的作文是一学期中写得最精彩的,而通过动笔、思考的写作过程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竞争、社会突飞猛进的世纪,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强。我们体育教师们应高瞻远瞩,立足本质,充分挖掘“新课标”精髓,把学校运动会办的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使学生在玩中练、练中学、学中强,使素质教育步入良性化发展轨道。让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和掌握一项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法,即使以后走出校门,也能够时常在工作之余进行锻炼,这对他们来说是终生受益的事情。设身处地为广大学生考虑,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运动的“快乐”!
第五篇: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已用!
4、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开学以来,我班由原来的四十五人变成了三十七人,从数字上感觉轻松了很多,但是从心里感觉还是一样不轻松。因为那天的一次家访,让我走近了一位学生,走进了她的心灵,使我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要真正地了解他们,设法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
最近一个星期以来,崔婷婷同学连续几次家庭作业没完成,课堂作业也很马虎,更使我感到疑惑的是,那天连她最感兴趣的数学作业也没完成,课后我也留心观察了她的一些举动,发现本来性格活泼开朗的她近来常常与同学发生冲突,脾气暴躁。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那天我拨通了她妈妈的手机,可她妈妈却没空来学校,因为她在外地打工。并且和我在电话上开始了长谈,通过与她妈妈半个多小时的交流,我才突然醒悟。
从她妈妈处我得知,她的父亲在白音华上班,一年也回不来几次家,她的妈妈又经常在外地打工,也很少和孩子见面,崔婷婷就是跟着爷爷奶奶常年生活在一起。虽然在经济上父母总能满足她的要求,但是对于女儿的学习情况,感情方面有些什么要求几乎不问不闻,所以平时的崔婷婷连个说知心话的人也没有,特别是最近由于假期爸爸妈妈在家里陪她待了将近一个假期,之后又各自忙各的工作去了,这对孩子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孩子的那种孤独感又来了。所以才会造成今天的结果。交流结束后她妈妈很诚恳地表示,今后无论多忙也要对女儿尽一个做父母的责任,尽量抽出时间多陪陪她。
家访之后的第二天,她高兴地告诉我,说她妈妈给她打了电话,和她聊了很久。说着她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接着连续几天她的家庭作业完成得很好,几天以后当我又问起她在家表现时,她美滋滋的告诉我说她爸爸要休假回来了。看着她脸上露出的幸福、自豪的笑容,我在心中默默地祝福这位可爱的小姑娘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一直有这份关爱陪伴着她!
5、不经意间的感动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和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总有一些不经意的片段,恰恰是这些小小的片段凝固成永恒的感动。
教师节这一天,当我刚跨进校门,身边便被一群孩子围住了:“老师,教师节快乐。”“老师,节日快乐!”伴随着那唧唧喳喳的祝贺声,几双小手递上了一张张卡片、一朵朵的鲜花。此时此刻,做为一名老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感谢这些孩子真挚的祝贺,收下了他们的卡片和鲜花,继续向办公室走去“老师,这个送给你。”我又被一名叫浩浩的小朋友给拦住了,只见他的右手小心翼翼的托着一个象油菜籽一样的小东西,我正疑惑着,他又说:“老师,这是一粒牵牛花种子,你只要把它种下去,明年就能长出美丽的牵牛花。”“喔,太谢谢你了。”“我昨天晚上想了好长时间,才想到送你这个礼物的。”浩浩扑闪着一双大眼睛,两颊涨得通红。“好,我一定会把它种下去,到了明年,我们一起欣赏美丽的牵牛花,好吗?”“耶”,他欢呼着飞奔向教室。多么可爱的孩子呀!你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粒种子,而是在教你的老师播种美丽的希望!
感谢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快乐如小鸟,所以也希望你们的老师也快乐!是你们提醒了我,使我沐浴在一次次的感动中。在这些精彩而亲切的日子里,我感受着快乐,我用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让每个孩子纯真的心灵感受更多的阳光,让孩子们心灵的天空灿烂一片,久久不散的闪耀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