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规管理措施

时间:2019-05-12 17:5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常规管理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常规管理措施》。

第一篇:幼儿园常规管理措施

幼儿园常规管理措施

为了加强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规范教育行为,建立正常的教育秩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提供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求的师资保障。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保证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教师可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二、要根据幼儿兴趣,需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保证幼儿的身体得到充分锻炼,并注重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机渗透。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发挥各类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师应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自制玩具,丰富游戏内容,按照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和各类游戏的特

点指导游戏。

四、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工作网络,促进幼儿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充分挖掘、利用社区环境、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并有目的、有计划地体现在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中。

大阳岔中心学校

2009年3月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常规管理

浅谈幼儿园常规管理

益阳市衡龙桥镇中心幼儿园 刘娟

摘要: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常规教育的重要性,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主要是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保障各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管理就是指挥和协调,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每个单位及每个班,都离不开管理。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其管理工作是通过幼儿园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所以说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而主班,则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也就是“火车”的车头。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工作中,我对班级常规建立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也在班级常规的建立上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班级常规 含义 必要性 要素 措施 一贯性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实施常规教育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的常规教育。

一是自由型常规教育。教师强调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认为常规教 1

育是对幼儿主体性的限制。所以,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使幼儿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性。

二是管制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将“常规教育”和“如何管理幼儿”等同看待。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以督促、提醒和提要求为主,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其结果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幼儿成为了“木头人”,甚至使有些幼儿从心理上抵触教师,不喜欢幼儿园。

三是教条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把教育的规则“教条化”,认为常规教育是不可改变的。他们在实践中死板地看待问题,坚持已有的规定。如吃饭一定要都吃完才能走,不考虑幼儿的身体和食欲等问题。这种方式势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是说教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并且这类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规居多,如“不许大声说话”“不能乱丢玩具”“上下楼梯不能到处乱跑”等,却没有引导幼儿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习得常规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就多年工作经验存在常规的问题我做了一下总结:

1.大班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活动中都表现出很强的参与热情,自我约束能力还要进一步的提高,从日常的学习生活观察,还不能从始至终地坚持良好的表现,经常出现控制不住自己的现象。如:急跑,不能认真倾听,说话嗓门大等缺点。这个时候我采用的是用“幼儿园礼仪”加入一些视频很图片去帮助幼儿培养一个好的行为习惯。

2.集体意识不强。由于全班绝大多数的常规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非常地疼爱,许多时候都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导致孩子不会为别人着想,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对同学或集体带来什么,没有自我约束的动力。对于这种现象我会讲故事《我当哥哥了》和“幼儿园礼仪”来加强学习,带着他们去小中班做客,让他们体会到做哥哥的自豪感及成就感,同时让告诉让愿意分享的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好东西去分享,及时给与表扬,在分享这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3.在区域活动和桌面游戏,规则比较死板。自选游戏中,则要保证给与幼儿充分的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权利。我班的孩子特别热爱于画画,所以我会事先要他们准备好彩笔和画画本,在晨间活动和离园活动中让幼儿自由画画等待家长来接,这个活

动可以让幼儿从之前离园时的闹哄哄变成有秩序的离园活动。

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二)班级基本的常规有哪些

从幼儿园常规涉及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

生活常规包括盥洗、就餐、睡眠等方面,只有这样,班集体的生活才能融洽和谐。

学习常规是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要求,包括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等。

活动常规涉及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活动的玩具材料等。

(三)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

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一)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二)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三)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四、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有效对应

陶行知提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对应学习中,我们始终突出了幼儿“做”的主体地位。

第一,说做一体学技能。幼儿生活能力低下,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一是生活技能的欠缺,而是动作的不精确。因此,我们就把

多想生活技能型动作进行了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形象地描述,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变成简洁有趣的儿歌,引导幼儿边说边做,让他们在语言与动作的对应学习中,熟练并精确掌握多项生活技能。此外,我们还把创编的儿歌配上个幼儿实际活动的照片,制作成“生活小书”,把他们投放到活动区。

第二,“暗示——引导”样规则。我们知道,学习和遵守集体规则、社会规则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进程。我们利用标记、符号,巧妙地讲抽象的规则直观化、操作化,恰当地呈现在孩子最需要的场所,提供一种行为的暗示和引导,不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发生和养成。比如:在水龙头上设臵一条彩线、在地板上画圈圈,在配餐桌上放不同颜色的小盆、在书架和书的封面上贴上相同的标记。

第三,思辨一体明是非。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幼儿之间的碰撞和矛盾会时有发生。而这些碰撞和矛盾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通过思辨的方法,及时引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讨论、比较和选择,从而促进他们的情感、态度、理解、价值观等高级心理素质的发展。比如“举手表决”活动,通过”怎样举手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呢”这一问题,引导幼儿举手表决的正确方法。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们首先让幼儿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幼儿园了过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

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确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在讨论幼儿盥洗的规则时,小朋友通过讨论后认为: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通过讨论后,很多幼儿都能自觉地遵守,而对于调皮的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由于是讨论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幼儿不遵守,那么就有其他的幼儿进行提醒、监督,及时让该幼儿进行改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用音乐让幼儿规范幼儿的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在进餐时我们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区,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区,让幼儿得座位上休息等。相信这样的方式是现在已经普及的方式了。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四)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有一句话,从我接触幼儿教育以来,是一直记着的:“学校家庭,5加2”。

它的意思是说,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两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我们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是家园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的基础。只有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和家长建立感情,赢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才能和家长携起手来,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为了强化幼儿的意识,我们还在班级中设臵了评比栏,只要是小朋友在家里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让爸爸妈妈写下来,并拿到幼儿园,老师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进行朗读,并在的评比栏中贴上一朵大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效果还是不错的。

(五)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行为,又

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真所谓“一举多得”。

(六)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如晨间活动的时候看到地上有垃圾,我会询问幼儿看到这些要怎么处理,让他们自己像办法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幼儿同意的话,教师还可以和他一起收拾。

(七)运用榜样示范的方式。1.同伴间的榜样。

老师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做到嘴勤,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教师要求幼儿说话要轻声,可自己常常为了省事扯着喉咙打“长途电话”,进行遥控指挥,由于长此在教室大声的指挥声中,幼儿也学会了大声说话,大声指挥别人。如果教师每次能轻轻地走到需要指导的幼儿边轻轻的说,孩子们有事也会走到你跟前轻轻告诉你的,而不会坐在位子上大声告诉你。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和家长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讲话。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榜样的激励

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有一次我发现欣怡宝宝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放好,我马上表扬了欣怡,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把毛巾放好,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自觉地放毛巾。孩子们看到后,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因此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做出良好的表现时,我会及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八)制定常规措施。

1、通过与家长交流探讨,家园共同配合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走路习惯,在平时活动中,利用值日生,时常督促幼儿慢走。

2、小桌长监督,组织本组幼儿评选当日吃得好的幼儿,并给表现突出的组加奖红旗,看哪组的红旗多就可得到“流动红旗”。

3、家园配合,让幼儿形成家园一致的饮食习惯,通过评选“小红花”“小红点”,逐步提高幼儿的饮食速度,改正幼儿的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4.每周五组织幼儿评选“本周之星”,激励幼儿遵守班级各项常规。

5.自理能力培养: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很能干,自己的事自己做,并向幼儿进行友爱、谦让的教育。

6、继续进行课堂常规培养: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声音响亮;不随意与旁边幼儿说话.7、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

(九)用儿歌、歌曲进行渗透教育。

儿歌短小精悍,而且琅琅上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的要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时我都要念儿歌:“乖宝宝,来洗手,先把袖子卷卷好,再把小手搓一搓,搓手心,搓手背,一二三,甩三下,最后擦干手指头。”这样,使幼儿通过儿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洗手的要领,并且还知道了洗手时不应该玩水。歌表演《我是好宝宝》的儿歌:“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得好,小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说话先举手,做个好宝宝。”孩子们在儿歌的氛围中慢慢掌握了上课的要求,都争先恐后地要做老师的好宝宝。“音乐指令法”以音乐为信号,提醒孩子怎样的音乐该做什么,让教室的氛围变得更亲切,这是在音乐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比如搬椅子的音乐、走到中间的音乐等)

(十)常规建立的坚持性。

确定了的规则必须坚决执行,教师尽量避免以临时的指令代替规则,尤其避免与规则相悖的指令代替规则。如果三天打渔,两天收网,那之前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会白费。给孩子制定玩好了玩具要放回原处的规则,一位幼儿没把玩具收好,教师就让他走了,这时教师要和其他幼儿说清楚是因为这位幼儿身体不好,家长急着带他去看病。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让幼儿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从而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避免幼儿总是用规则去要求别人,而很少要求自己。

五、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

(一)密切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两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二)严格要求

严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首先,良好的班风是促进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个班级,班主任应组织配班教师共同学习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在班级常规中,班主任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老师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对幼儿严格管理是需要班组老师共同进行的。要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出现不公或偏颇。

(三)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每一位老师对幼儿的要求应是一致的。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 “活” “异”“新”,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我们不能把常规当成一种强加在儿童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而需要把常规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常规意识看成是儿童主体品质之一。只有将常规视为儿童主体的一种品质,把它当成是儿童内在的并在儿童积极的自我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东西,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儿童的常规意识。

参考文献:

《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张斌著,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

《教育学原理》叶立群,福建教育出版社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 《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丁榕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宋文霞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幼儿教师试用教育教学技能》莫源秋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5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摘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将会给其未来的发展造成障碍,给别人带来诸多困扰。良好的常规和习惯的建立无论对维护班级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还是对孩子们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大班幼儿正处于好学好问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个性也开始形成。所以,常规的建立和实施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的要求和规则要符合实际。目前,幼儿园常规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如:“小学化”管理、常规教育的表面化、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的脱节等,因此,我在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从幼儿、幼儿园环家庭、幼儿教师这四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管理 幼儿园大班 存在问题 措施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良好常规的建立,对于实现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大班幼儿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即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常规的建立更需要教师、家长的协助。

一、幼儿园常规管理的定义

幼儿园班级常规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在《关于幼儿园教育的思考》一书中将教育常规解释为“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本研究中幼儿园常规管理特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的实施,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大班幼儿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规矩!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在心理、生理各方面均需要一个连贯的、完整的、全面的适应过程。这时,幼儿园常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常规管理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促使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还可以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当幼儿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时,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很快的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这样产生的身心作用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好的常规可以促进幼儿园管理,幼儿园大班在生活制度方面,游戏、休息的时间逐渐减少,延长了上课时间,严格执行作息制度。这种特殊的管理模式使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工作保持衔接关系。家庭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常规管理为幼儿家庭教育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所以,要求幼儿园常规的建立必须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做出符合科学的合理安排,帮助幼儿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和有组织、有条理的办事能力。

三、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化”管理

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是幼儿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兼具学前和学龄的特点。因此有的幼儿园直接把小学的一套搬到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变成让幼儿提前上小学。用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

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其次,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这样的教育只会使幼儿园的孩子们过早成熟,学会成人化的模式,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会使孩子的童年不快乐,使他们对于小学生活产生厌倦心理。

幼儿园的活动应以游戏为主,小学化的教育看似比其他幼儿学得多一些,实则违背了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不利于幼儿日后的发展。幼儿教师应加强教师意识,减弱游戏伙伴的角色意识;在生活制度上,逐渐减少休息、游戏的时间,延迟上课时间,严格执行作息制度,逐步向小学教育靠拢。

(二)常规教育的表面化

幼儿园大班还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教育的表面性。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只注重了表面的东西,华而不实,没有把目标放在心中,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第一个需要衡量的就是目标有没有实现。如果目标没有实现,其余的一切都是废品。案例一:我是山西省和顺县的一名幼儿教师,为了达到安全教育的目标,我园的老师把安全知识分成了10个内容,每个内容都以儿歌的形式呈现,简单好记。一时间,安全小儿歌充满着我园的每个角落,但是幼儿的入厕、喝水、就餐等,却没有因为学习了安全教育知识而有所改变,嘴里念着“你不推,我不挤”,却和另一名幼儿相互追赶着。

案例中,幼儿虽然把安全小儿歌都记住了,但却没有把儿歌中所讲的内容运用到实处。教学目标没有实现,幼儿学会的也只有几句话而已,作为教师必须把实现目标放在首位,目标可以实现的前提上添加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东西。

(三)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内容的脱节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二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数题;三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就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

案例二:去年我和武老师带大

(一)班,国庆节过后,武老师埋怨说:“于佳琪在家过了一个节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道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我也颇有同感的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案例中,我们两位教师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认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认识不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重要性,常规管理也就不好进行,幼儿园应该帮助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四、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的措施

(一)从幼儿的角度来看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相互“控诉”、“告状”不绝与耳,相互的赞美、表扬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应该是缺少发现。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所在的大

(一)班,告状行为就特别严重,为了改善这种现象,从而让幼儿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相互学习,我和武老师一起绘制了一个行为规范的表格,里面有各个方面的规范:纪律、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等,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常规好的小朋友在对应的格子里贴一个自己喜欢的小贴画,善于发现的小朋友在脑门上贴一个小红旗。孩子们为了得到小贴画会努力的去发现,并且规范自己的行为。执行了一段时间后,班上的常规明显好了很多,幼儿的告状行为也随之减少了。抓住幼儿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常规的管理也就容易了许多。另外,还可以实行班干部管理的办法,同时根据幼儿的表现随时替换,让每个幼儿都有管理的权利,以此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从家庭的角度来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搞好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另外还有家长错误的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老师的事,从而放任对孩子的教育。为了更好地开展班级常规工作,我们幼儿园在每学期的刚开始都会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本学期将要开展的一些活动、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在开学一个月后还举办了“家长开放日”。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可以通过家园联系栏、家访、网上聊天等方法沟通交流。教师可以申请个人网址,介绍每个孩子的在园情况、教育教学照片、视频,欢迎各位家长留言关注,为家园合作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三)从幼儿园环境的角度来看

1、标语提示,设施摆放幼儿园的墙面、空间都蕴含着教育价值。可运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将常规体现在环境中。如:在楼梯、喝水处、洗手处等贴上提示标语,在洗手处还可以贴上洗手的顺序图;班级内用图案和文字标明各个区域;每个幼儿的用品上贴上标记并写上名字,便于幼儿辨认,取放。设施的摆放也会影响常规的管理,如:美工区、语言阅读区、科学区等应设在光线明亮,比较安静的位置;结构区场地要宽敞些,以便幼儿的建构活动。

2、营造家庭式氛围,这样更容易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和幼儿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幼儿沟通与交流,与幼儿处于一个平等的状态,并全面了解本班幼儿,这是营造宽松、温馨式氛围的前提。制作活动墙饰,区角摆放,都要充分尊重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创设。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坏境的教育。

(四)从幼儿教师的角度来看

1、教师的自身素质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师应当“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非常重要。幼儿需要在爱的精神环境中获得健康成长,在幼儿园中所需的爱应从教师那里获得满足。教师还应注重团结集体,尊重家长。另外,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提问往往涉及各个领域,教师除了对五大领域的精通,还必须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并且要根据社会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教师的教学思想

首先,应形成自主管理的教学模式,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步入大班以后,幼儿的个性更加鲜明了,他们有了明确的行为意识,因此自主管理模式更加适合大班幼儿;其次,教师应灵活运用常规,在活动中经常出现幼儿兴致很高时,却到了进行下一项活动的时间。这时,教师一定要心中装着大目标,灵活、民主的运用常规,让幼儿自然的进入下一项活动;最后,要对不合理的常规及时调整,幼儿园常规管理细则中,要求了每一个细节,如吃饭时勺子要放在碗的右边。这样过于细致的常规很容易让幼儿形成定性的思维模式,教师一定要仔细观察和思考,及时改进常规管理中不合理的地方。

3、教师的组织及引导方式

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活动中,应注意以多种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儿歌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利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的要领;故事《我是环保小卫士》可以让幼儿在故事的氛围中掌握环保知识,还可以以表演的形式把故事表演出来,教育的作用在表演的过程得以展示。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还应注意因人施教。教师通过微笑、点头等非言语的沟通,表达出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幼儿教师的声音是最有亲和力的,在讲故事时体现的极其鲜明。

抓常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反复的练习,教师应尽量避免以临时指令代替原则,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让幼儿体验规则的公正与互惠,从而提高遵守常规的自觉性,避免幼儿总是用规则去要求别人,而很少要求自己。

4、教学评价

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有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有具体的教育实践。通过教学评价可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了解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教师要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及时沟通。

五、小结 结合以上措施对于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中存在的“小学化”管理、教育常规的表面化和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内容相脱节等问题都可以进行改善和培养,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让我们携手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②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幼儿园的教育[N],1996年.③张燕,幼儿园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④曲云丹,班级常规管理该怎样管才利于幼儿发展[J],班主任,2008年第4期.⑤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⑥朱自贤,儿童心理学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

第四篇: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及管理措施

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及管理措施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二、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一)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幼儿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二)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三)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三、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通常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具体措施表现在:

(一)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行为常规。

大家都知道在自由操作的活动中让教师最烦恼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可以使用让幼儿听音乐的方法,在活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这样,教师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 “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前,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应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二)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每次餐前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安静地愉快地进餐,而且还让幼儿自觉地改正了一些进餐的不良习惯。

(三)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

班里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

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发现班级中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的闪光点,我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整理折叠毛巾,并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自觉地整理毛巾。幼儿都很喜欢模仿,也特别容易受到鼓舞,所以在几次鼓励后幼儿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近几年关于如何有效进行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和管理的一些实践经验反思总结,不表示所有的园所老师都会适用,还得根据本园本班情况具体分析取舍,毕竟这只是关于幼儿园班级常规建立管理的部分策略建议,园立方上还有一些同行的园长老师们在促进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管理工作上各种经验教训,大家可以一起相互学习,交流分享。

(四)将评比小红花落实、具体化,提高幼儿的自觉意识。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小红花。以前在评比小红花时,我总是笼统地要求要各方面表现好,上课发言积极,坐得神气,睡觉乖,吃饭香等等,由于各方面要求太高,但每星期真正能做到的只有少数几个孩子,所以在评选小红花时都快成批斗会了,因为小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个小朋友拿到了小红花,小朋友总能找出他某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因为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可总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能太多太高。现在,我们一改以前的做法,从以前的要求面面俱到到现在的每星期只定一条规则,每星期公布一条要求,告诉幼儿这星期小红花要找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只要你在这个星期符合以上的一条就可以得到小红花,然后我将具体要求贴在家长园地上,让家长也一起来督促孩子。

(五)做个“勤”老师也能促进幼儿常规习惯的形成。

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行为练习,也能促进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形成。幼儿年龄小,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时常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

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要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督促,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六)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行为,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真所谓“一举多得”。

四、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

(一)密切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三位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二)严格要求。

严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首先,良好的班风是促进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个班级,班主任应组织配班教师共同学习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在班级常规中,班主任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老师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对幼儿严格管理是需要班组老师共同进行的。要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出现不公或偏颇。

(三)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活”“异”“新”,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第五篇: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措施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措施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学校要深挖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以“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为主线的教学管理系统,推进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育人。具体措施如下:

一、抓实“四个规范”。

1、规范课程设置。学校全面实施国家课程方案,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做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科技)相统一,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合理科学安排学生学习、课间活动时间;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开学初,学校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导处计划),科任教师要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预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学科教学计划。

2、规范教材征订。学校征订的教材必须严格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省市审定的目录订足教材,教师不能向学生推荐或推销教材、教辅资料。

3、规范招生。严格按照省市招生文件要求,就近入学原则,面向学区内的每一名适龄学生。

4、规范教师行为。教师要按时上、下课,课堂上教师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和蔼、精神饱满”,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

二、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孩子”。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切实实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孩子”,落实“备、上、辅、改、考、评”等常规环节。

①教师个人备课与年级组集体备课相结合,平时授课要有超前1-3课时的备课,教师备、上课时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教学方法要体现巧、妙、趣、活、新,将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创造性地指导学生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的收获、困惑、趣事,有目的地进行研究,写教学后记(或反思、教学叙事),每学期末上交1篇有代表性(或针对性)的教学后记。

②教导处要结合市、区教育局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文件,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以一、二年级为试点,研究、制定学生的作业量、作业批改规定,力争达到“总量适度、难易适度、批改及时、反馈及时”。

③课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建立学习档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对他们的特长予以鼓励和培养,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和学习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心,扬起进步的风帆。

④继续开展“春蕾”“春芽”等学科实践活动,以增长学生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

⑤学生评价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每学期期中,要组织期中质量检测,各年级针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每学期结束时,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评价和教师的评语评价。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认真填写《小学生素质报告手册》及学籍册。

三、以扎实有效的常规教研,推进课程改革。

1、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教研体系。开学初,教科室、教研组要制定教研计划,备课组根据教研计划制定备课组计划,期末各科室针对教研活动完成总结,力争做到“工作有计划,目标有分解,落实有措施,结果有总结”。

2、教师要按要求积极参加所属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及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推进课程改革。教研做到“听、说、评”相结合,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8节,上课教师要进行说课,听课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3、继续开展“优秀备课组”评比活动,并完善这一活动制度。

4、教师要积极准备,适时举办面向市、区的教学观摩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校际结对交流研讨活动。

四、完善各项制度,加大督察指导。

为了使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有章可循,使得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常规管理制度,如《教研活动制度》、《听评课制度》、《作业批改制度》等,为了学校的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活动的操作更规范,学校将组织相关人员,在原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制定出一套更细节化的规范,让制度更明细。

每学期要对教案、作业批改、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等进行定期普查与不定期抽查,并详细记录《备课、作业批改检查记录》。

下载幼儿园常规管理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常规管理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措施

    红岩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近年来,我校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常规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离......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措施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措施 垫江县龙岗小学:胡相兵 为了搞好教学“六认真”工作,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根据学校工作规划和本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学校的实际,根据各级教学常规管理实施......

    幼儿园管理措施

    山村幼儿园 管理措施 幼儿园小朋友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为使园办学朝着健康、快速、稳定的方向发展,根据山村幼儿园的管理条例及细则,结合我园的实......

    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

    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 老城小学幼儿园杨艳萍 教学常规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一项规章制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和基本要求,更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保障。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

    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

    幼儿园常规管理汇报材料

    幼儿园常规管理汇报材料常规教学管理是幼儿园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园一直坚持“两手抓”,齐发展的办园思路,一手抓硬件环境的改善优化,一手抓保教质量、常规教育教学的规范与提升,现......

    幼儿园小班常规管理

    小班常规的管理 一、生活活动常规 (一)来园活动: A:幼儿常规活动 1.能衣着整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能向老师问早、问好,能与家长说再见。 2.能接受晨检,按号数插好自己的晨检牌。 3.不......

    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

    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XX幼儿园 2016年X月X日 常规管理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在组织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