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是世界幼儿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时间:2019-05-12 17:3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蒙台梭利教育是世界幼儿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蒙台梭利教育是世界幼儿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第一篇:蒙台梭利教育是世界幼儿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蒙氏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蒙台梭利教育是世界幼儿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对于近代乃至现代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幼儿爱心的培养及创造能力的开发,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启发他们开放的和自由的思维方式;还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在教学中注重老师、家长与幼儿的交流与合作,使幼儿教育方法和效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风行世界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学前教育模式之一,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精力所创造的。她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让儿童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自由学习,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建构独立、秩序、自信、专注和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因其科学的教育方法,有效的教育效果受到全世界幼教界的热烈关注和欢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国际上誉为“日不落”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法有着先进的教育观、儿童观,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了解儿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把握住儿童发展的各阶段敏感期,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直观实效的蒙台梭利教具,让幼儿主动学习,在愉快的动手动脑中促进各种潜能的发展,建构完善的人格。按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蒙氏的教具也分为: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科学文化五部分。在蒙氏经典教具的基础上,还不断延伸出很多新的适合中国孩子的新教具。蒙氏教育法推广近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

如何将蒙台梭利教育积极、有效的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希望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舒适、安全充满温情的环境和氛围,把家的感觉传递给幼儿,使幼儿在其中自主的发展。

蒙台梭利说,生命的成长必须有“爱”的感觉,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爱得来的。正是因为爱,儿童才会对他周围环境产生一种压制不住的冲动。在整个敏感期,将自己和周围事物连接起来。这种爱不是一般理解的情绪感觉,而是一种智慧,通过爱来汲取外界事物,建构自己。教师必须对儿童积极热情,对他们产生吸引力,儿童就会有接近教师的欲望,并接受我们的教导。从孩子们看到教师的第一眼起,给孩子们的感觉应该是从一个家庭走入另一个家庭,老师也就开始了母亲的角色。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感觉到你的亲切、柔和,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顺利度过老师和孩子的磨合期。

孩子刚到幼儿园,对他们来说是这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刚刚离开妈妈的怀抱,心理上是很脆弱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来安慰他,关怀他,让孩子的精神放松,尽可能的快一些融入到新环境中来,我们班范立辰小朋友刚来的时候,总是对我说“我很想妈妈”,“你给我找妈妈”,也不参加任何的活动,于是我不断和她说话,问她一些简单的问题,当她做游戏时,我不断的鼓励她,对她的每一点进步,都发自内心的表扬,可以看出每次表扬后,她的脸上都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渐渐的她终于融入到我们的大家庭里了,早上来园的时候脸上也没有痛苦的表情了,也能主动和我们进行交流了。只要我们付出耐心,就会得到孩子的安心。

在布置教室环境时,我们也选择一些能体现“家”的感觉的环境,比如用积木搭建了一个娃娃房间,孩子们在里面过家家,让他们体验一个温馨的气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里。

在日常生活中,适时地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约束纪律和简单地传授知识。在平时与孩子们游戏时,他们经常会用小手摸着我,从后面突然抱住我的腰或者用小手悄悄的拍打着我的身体。说一些表达他们情感的话语,“老师,我好喜欢你!”“老师,我要亲亲你!”等等这些,这都是积极建立宽松、愉悦、温暖的情感氛围所产生的结果。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和你亲近,他们把在周围汲取来的爱的信息反馈给了老师。

二、好好利用蒙氏教具,使之发挥较大的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是教材的物化,教具是让幼儿自己来操作的。

在学前阶段,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激发学习的热情、信心和兴趣。在蒙氏教育中,每种教具的使用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以适应孩子们能力、程度的不同,能力较好的幼儿可以不断接受不同的教具及不同使用法的挑战,兴趣随之被激发出来。

1.在教具演示操作中,教师要言语精练,动作准确,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讲,儿童的成长发育,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模仿。教师的一切行为都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其中就隐含了独立、专心、秩序、协调的教育目标,使幼儿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照顾环境,协调于他人的关系。

配对在蒙氏工作中十分的普遍,有色板的配对,听音盒的配对,布盒的配对,等等在这些工作中,为了让孩子看清楚,我每次遇到不一样的时候就会夸张的使劲的摇摇头,意思是它们不是一对,这个动作使很多幼儿在工作的时候都会煞有其事的摇摇头,和我的动作如出一辙。这就是老师的榜样作用的体现。

2.尊重不同儿童的具体情况,不搞统一化。

蒙氏教师所体现的教育价值就是既尊重了幼儿工作的自由性,也引导了幼儿

智力在新的领域里的自由拓展。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各种教具的演示的方法是不同的。一般都是采用集体、小组、两种形式。在演示过程中结合“三阶段教学”,及时的观察每个幼儿的工作状况及智力发展水平,使幼儿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得到提高。

在做“剪”的工作中,开始我们练习的是剪直线,大部分幼儿都在专心的用剪子剪着小纸条,可陈浩宇小朋友却好象心不在焉,原来他已经剪的很好了(他在这方面能力较强)。于是我又给他拿来了曲线的纸条,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难度,他没有失去兴趣,反而开始工作,并且做的非常投入。

三、根据蒙台梭利教育要求扮演好教师自己的角色。

1.敏锐地观察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

对孩子来说,学习的过程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当孩子犹豫时,教师给予必要的鼓励。孩子做错了,教师也不要轻易介入,而是让他在反复操作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正符合了蒙台梭利所说“孩子是从经验中学习”的原则。

马禧楠小朋友进行开锁的工作,他开始轻轻的用拇指与食指配合着选出一把锁,然后取出一串钥匙认真地向锁眼里插,结果没进去,再插还是不行。看一看锁眼又把钥匙反过来,咦!进去了。可钥匙没有完全进入,那小手左拧拧、右拧拧,拧了半天却没有结果。看来是遇到了困难,表情有点紧张。我忍住不去打扰她工作,于是她又将钥匙反过来试,但经过验证,反过来是错误的,还是要反过去,钥匙第二次插进去了,还是未插到底。这时我轻轻拍拍她,做个手势让她看着我,我故意夸张地做了一个“使劲”往里插的动作。她明白了,紧接着学我的动作开始操作,锁开了。接下来不同型号的锁,都在她的手中熟练地打开了„„幼儿在工作中,开始总会遇到困难,但作为教师不应该随便打扰孩子,给他们一点时间让她们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如果发现他们没有好的办法了,教师要立刻抓住时机,适当地协助她完成好一项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客观的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

这件事使我看到自己在当时处理问题上的欠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仅仅是对进区卡的上下活动产生了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摆弄它,其行为并没有错。在这之后,我在教学中不断的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角色,尽量不以 “我”的思维模式去处理问题,更多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体会孩子的心情,多一些对孩子的理解。

3、教师必须是一位观察者,也要是一名指导者。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实验中,当孩子做练习时,“教师除了观察外,什么也不必做”这时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心理学家,他应当观察儿童的心理表现和反应,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教师学会运用观察的方法,而且还应该通过培训成为一个训

练有素的观察者,在儿童的自由活动中去观察研究“自由儿童”,蒙台梭利的一句格言是:“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目的是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

在观察幼儿工作时,要求蒙氏教师做好观察记录,对每一位幼儿的工作进度,工作的熟练度,工作时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幼儿的兴趣等等,有一个了解,以便于更好地去指导幼儿。

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对儿童成熟程度的观察,指导儿童选择相应的作业,使儿童心理获得正常发展。在必要的时候,还指导孩子自发训练和给孩子必要的启示。教师还应掌握指导的艺术,把握干预的时机和方式。对有害于儿童的表现,应当毫不犹豫地加以制止,而且要尽力避免直接的干预和禁止,这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对于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极大的耐心,对他的成功要表示热情和欢迎。当发现儿童的动作缓慢时,教育者是去指导他实验其最重要的心理需要,而不要代替儿童完成活动,否则就切断了活动的道路,成为儿童主动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强调发挥儿童的主动性时,教师的指导也是不容否定的四、注意让幼儿在园得到全面的发展,增加幼儿与老师和同伴之间的交流的机会。

新的世纪,给蒙氏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拓展整体的、全面丰富的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蒙氏教育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领域,其设置的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儿童发展的需要。为使师幼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还开展了主题活动的课程,给幼儿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空间,让幼儿和老师、同伴在一起交流的机会也增多了,也加深了感情。在不断的活动中,孩子们的主动交往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语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我们设计主题活动的计划时,我们也注意了让课程与蒙氏课相结合,例如:《多彩的世界》这一活动就可以和蒙氏课的色板结合起来,让幼儿认识各种颜色,这样幼儿对色板这一工作也兴趣十足。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让每个孩子的学习经验在适当的时机,自然而愉快地产生。确实,我们不能创造天才,我们只能给每个孩子实现其潜能的机会,使他成为一个独立、有安全感的个体。”

总之,要以最和美的态度对待每位幼儿,将自己最好的一面自然的呈现给幼儿。老师和幼儿要做到心与心的交流,真情互动,使大家融入一个和谐完美的大家庭,幼儿才会在这片沃土上健康茁壮地成长。

第二篇: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引入中国后,引起了众多教育学者的关注。从收集的资料来看,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虽历经百年,人们对其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蒙台梭利的生平、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具的简单翻译介绍上;20世纪90年代后,理论研究虽有一些进展,但主要围绕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本土化问题或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展开的,关于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以及引进所产生的影响,人们还未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这无形中影响了国人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以及引进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的了解程度。笔者提出这一问题,希望能激起更多人对此问题的关注。本文力图综合各家研究成果,结合史料研究,在回顾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引进历程的过程中,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的引进对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做粗浅的思考。希望本课题的研究使人们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引进历程以及产生的影响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为致力于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研究的学者提供更丰富的历史资料。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分四个部分加以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进中国的原因。社会的变革,学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和国外兴起的蒙台梭利运动推动了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第二部分回顾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百年引进历程。文章把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13年—1949年;第二阶段,1950年—1977年;第三阶段,1978年—1989年;第四阶段,1990年—至今,并对每个阶段引进的现状、引进的内容、引进的途径、引进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勾勒出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历程。第三部分考察和归纳了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进中国后对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影响。积极地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进改变了人们的学前教育观念;引进为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引进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引进造成学前教育实践领域盲目效仿,同时导致人们办园功利心的加剧两个方面。第四部分针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进历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作粗浅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引进必须走出移植、模仿的形式,以扬弃的态度来借鉴国外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引进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纬度使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的应用走向深入;同时引进要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抓住思想的实质,不能流于表面形式的学习和模仿。

第三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读后感

读《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有感

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医生,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和教育实验,并创办了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是教育史上继福绿贝尔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被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

对于这本书,我主要简单谈一下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感官教育。

一、儿童观

蒙台梭利强调,其教学方法的最大成功是给孩子带来自发的进步。因此,她强调教学必须严格遵照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者的积极干预的原则。教育的明确目标是按照孩子们自发的自我发展的自然方法来培养他们。在感官教育中,应实施个别教学,给儿童活动以自由,外人尽量不要干预,每个儿童都可以自由选择符合自己内在需要的活动,相信儿童通过教具能控制错误,进行自我教育。智力教育也是如此,而且感官训练获得的观察能力和方法对智力教育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观

蒙台梭利的教师观具有挑战传统的教师观。传统的幼儿学校以传授知识为主体,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儿童是客体,处于被动地位。蒙台梭利学校则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儿童全神贯注地从事各自的“工作”,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发展;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首先,幼儿教师应是一位观察者,他必须一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教师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的生命活力、培养和发展其个性,使之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独立自主的人。教学最为重要的教育方法是必须与儿童保持亲切友好的合作,因此,教师要关心儿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经常与儿童在一起生活和工作。其次,教师必须是义务明察秋毫、反应敏捷、冷静沉着、精明能干,有教育艺术才能的、儿童活动的自觉指导者。

三、师生关系

在谈到师生关系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关心、鼓励、启发、诱导和帮助下专心致志与自我活动,从活动中获得实际知识和经验,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协调发展。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心和课堂气氛融洽了。儿童的精神解放了,他们的“内在潜力”得以充分发展和展现。儿童写得知识不是少了,而是学得更多、更活、更全面和更有用了。

四、感觉教育

在书中,蒙台梭利用四分之一的章节来论述感官教育,可见感官教育在她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意义在于: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符合儿童在这一时期心理发展的需要;从教育学角度讲,算术、书写、言语以及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经由感官教育而引发。

五、纪律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不是依靠命令和说教,而是通过给儿童极大的自由,在工作中让儿童生命的潜能自然地出现,获得自我发展。儿童依靠分解、分阶段、分层次的练习,自发地开展工作和活动,在练习中协调动作,形成秩序感。

六、小结

关于蒙台梭利提到的学生观、教师观、感觉教育、纪律教育,在今天看来其思想仍具有超前性,对于我们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观有很多的教育意义。幼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之初的前几年,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会有意无意模仿,所以幼师更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我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继续加油!

1、每个儿童都拥有相对于自己或是相对于他人的智力强项,教育旨在帮助儿童发现、培育自己的智力优势,并以强项带动弱项的学习,建构自己的优势智力组合,实现自身全面和谐发展。注重幼儿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差异性和完整性是正在形成中的新型幼儿观。

2、有创造性的健全人格型教师,是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期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幼儿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教师的形象正在发生改变,活泼、健康、充满竞争力和富有探索精神的教师是家长所期望的理想教师。

幼儿教师应具有的健全个性、创造性和敬业精神是幼儿教育发展趋势,并把幼儿教育看作是幼儿和教师共同成长、闪光的活动,幼儿教师是培养创造性个体的高创造型人才,这亦是我国历史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

3、我国幼儿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指导思想。建立静态结构和动态进程相统一的开放性幼儿课程观,幼儿园课程以活动为基础,教师从幼儿已有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一起生成新的课程,是其发展趋势。

第四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读后感

读《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有感

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医生,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和教育实验,并创办了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是教育史上继福绿贝尔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被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

对于这本书,我主要简单谈一下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感官教育。

一、儿童观

蒙台梭利强调,其教学方法的最大成功是给孩子带来自发的进步。因此,她强调教学必须严格遵照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者的积极干预的原则。教育的明确目标是按照孩子们自发的自我发展的自然方法来培养他们。在感官教育中,应实施个别教学,给儿童活动以自由,外人尽量不要干预,每个儿童都可以自由选择符合自己内在需要的活动,相信儿童通过教具能控制错误,进行自我教育。智力教育也是如此,而且感官训练获得的观察能力和方法对智力教育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观

蒙台梭利的教师观具有挑战传统的教师观。传统的幼儿学校以传授知识为主体,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儿童是客体,处于被动地位。蒙台梭利学校则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儿童全神贯注地从事各自的“工作”,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发展;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首先,幼儿教师应是一位观察者,他必须一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教师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的生命活力、培养和发展其个性,使之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独立自主的人。教学最为重要的教育方法是必须与儿童保持亲切友好的合作,因此,教师要关心儿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经常与儿童在一起生活和工作。其次,教师必须是义务明察秋毫、反应敏捷、冷静沉着、精明能干,有教育艺术才能的、儿童活动的自觉指导者。

三、师生关系

在谈到师生关系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关心、鼓励、启发、诱导和帮助下专心致志与自我活动,从活动中获得实际知识和经验,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协调发展。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心和课堂气氛融洽了。儿童的精神解放了,他们的“内在潜力”得以充分发展和展现。儿童写得知识不是少了,而是学得更多、更活、更全面和更有用了。

四、感觉教育

在书中,蒙台梭利用四分之一的章节来论述感官教育,可见感官教育在她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意义在于: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符合儿童在这一时期心理发展的需要;从教育学角度讲,算术、书写、言语以及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经由感官教育而引发。

五、纪律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不是依靠命令和说教,而是通过给儿童极大的自由,在工作中让儿童生命的潜能自然地出现,获得自我发展。儿童依靠分解、分阶段、分层次的练习,自发地开展工作和活动,在练习中协调动作,形成秩序感。

六、小结

关于蒙台梭利提到的学生观、教师观、感觉教育、纪律教育,在今天看来其思想仍具有超前性,对于我们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观有很多的教育意义。幼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之初的前几年,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会有意无意模仿,所以幼师更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我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继续加油!

第五篇: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摘自《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她撰写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开设国际训练班,对现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 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第二年。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3.行走的敏感期 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

4.手的敏感期 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这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 幼儿开始学说话,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二)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它的目的是两重性的:生理的和社会的。从生理方面看来,是帮助个人的自然发展;从社会方面看来,是使个人为适应环境作好准备。在幼儿的教育中,要注意两条原则: 1. 自由的原则

根据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幼儿的内在冲动是通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他能根据自己的特殊爱好选择物体进行活动。“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将是学生的自由,允许个体的发展和儿童天性的自由表现。”

幼儿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2. 工作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如果儿童能全神贯注的工作,正说明这种工作能满足他内在的需要。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这不仅使幼儿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使得他获得了独立的能力。总之,工作对于幼儿来说是极有帮助的,能有助于他的肌肉协调和控制,能使他发现自己的潜力,能有助于他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力,能使他在生命力不断展现的神秘世界中练习自己并进一步完善自我。

蒙台梭利学校的课堂使一个“有准备的环境”。1. 为幼儿创设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他们喜欢有条理、有秩序的生活,因此东西必须放在固定的位置。

2. 提供有吸引力的、美观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适合儿童的身材、体力,同时方便儿童使用。3.允许儿童独立的活动和自我选择活动。

4.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5.培养儿童的社会行为,各种教具的取放和使用方法都依照一定的规则,并且考虑对他人是否方便。

(三)幼儿教育内容和方法

蒙台梭利指出在“儿童之家”中对幼儿的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 1. 肌肉训练

肌肉训练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幼儿动作的灵活、协调和正确,还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2. 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认为,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这是幼儿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的基础。3. 实际生活练习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实际生活练习。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儿童自己有关的,另一类是与环境有关的。通过实际生活练习,幼儿可以培养独立生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4. 初步知识教育

3—6岁幼儿天生具有学习出初步知识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们学习阅读、书写和计算。初步知识教育与感官训练是相联系的,正确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初步知识的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法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等几部分。蒙台梭利教育法最为精彩、最为科学和适合儿童发展的部分,则是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和教育观念。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到儿童发展需要,从而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协助儿童自然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发展了认知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习得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培养了独立、进取、坚持、自信、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及其教学特点

蒙台梭利透过在“儿童之家”的观察与发现,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她说:“在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这件事上,成人切记不要用自己的角度,或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成人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与儿童心灵有关的所有因素,只会增加对儿童的误解。” 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是和成人截然不同的独立个体。成人必须重新看待孩子,发现孩子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任意将自我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抹灭了儿童的人格意识。

蒙台梭利以科学观察、验证的精神,发现了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儿童具有自我学习,使自己趋于完善的潜能,也就是说孩子致力改善他自己。然而由于成人不适当的引导或环境的影响,孩子会出现偏差行为,如不整洁、不顺从、怠惰、贪婪、自我中心等等,因此蒙台梭利强调环境和成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能看见孩子的本来面目,将无法协助孩子正常地发展。

蒙台梭利说:“我们的学校一开始可比拟为疗养院,儿童在这儿发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心智健康。”蒙台梭利认为惟有透过工作的治疗方式,才能治疗孩子的偏差行为,因为孩子会经由工作来建构他自己。因此蒙氏科学幼教虽有丰富的教具,但其最大的目的并不是教会孩子如何使用教具,而是籍由教具的操作,协助孩子建构完善的人格。而专注则是孩子打开内心宝藏的一把钥匙,孩子必须在自由选择与专注的气氛下,才能增强他的能量与心智能力,进而达到自制的境界

基于上述的观点,蒙台梭利幼教有别于传统幼教十大教学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O至六岁的幼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征,即可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科学幼教的最大目的就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科学幼教没有课表,不划分上下课时间,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 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可养成儿童兄友弟恭、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繁多,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奖惩制度 蒙台梭利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儿童对奖惩毫不在乎,因此,蒙氏科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科学幼教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在成长。

蒙氏教育法的五个步骤

1.预备环境

我们不止一次强调,一个适合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氏的教学中,如何为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被列为首要的条件。

2.发现意愿

儿童表现在外的行为,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反应,尤其是幼儿时期会在某一阶段对某种需求有特别的“敏感期”。如果能掌握这一时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对孩子的启发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3.协调意愿

蒙特梭利老师与传统教师最大的差别,在于蒙特梭利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教”学生,而是教具、儿童及学习意愿的协调者。她必须依孩子的需要而整理环境,并且观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提出适当的教具来让孩子“工作”

4.延长工作周期

如果孩子已经专心进入“工作”情境,启导员就该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让孩子酌情的反复操作。蒙特梭利说:“延长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心和耐力。”我更认为一个儿童未来生命发展的“精度”与其“专心和耐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蒙特梭利特别重视并且告诉教师,需要“等待”孩子反复练习的行为发生,而予以鼓励,使孩子乐意“再来一遍”,甚至几十遍。因为儿童知道如何使用教具,只不过是教具的功能开始显现的阶段而已。孩子能对教具产生尽情的反复操作,才会使儿童发生“真正的成长”,我称之为:“心智的任性发展”。这种尽情“反复”操作的情况,只有当儿童感到“工作”的乐趣,且能够符合他的“内在需要”时才会发生。

5.观察—实施—记录—研究—发现—重新针对他们的需要进步而对教育计划的再设计”的循环施为。

由于孩子的不断成长和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以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老师的教育规划需要不断改进。惟有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的发现儿童内在的需要,而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生命更美好的成长。

自由与独立。

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事项,是大人必须时时警惕在心的:(1)给孩子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2)让幼儿自己做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关于蒙氏教育中的纪律与自由 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成为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

——玛利亚·蒙特梭利

谈到蒙氏教育,最初我的感觉是蒙氏教具主导一切。那个时候的我欠缺学习,只是一味的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其实儿童时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种“灌输”,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儿童会自己吸收。遵循这个发展规律。儿童会发展的很完善。所以,蒙氏教具只不过是一种有准备的环境之一,是对孩子进行感觉训练的材料。让孩子自己探索,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自行更正错误。蒙氏教育的理念是“爱和自由,平等和规则”蒙特梭利说:我们不认为一个人只有当他像哑巴一样默不出声和像瘫痪病人一样不动弹才是守纪律,此时,他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

有一次,我去我们市里的一家幼儿园。当我们刚走进大班的时候,一大群孩子看到我们后,听说我这个叔叔要讲蒙氏课时,高兴的手舞足蹈,都跑到我们的面前。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老师走到钢琴前,速度很快的在弹几个音节。孩子们听到这个速度很快的节奏时,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两手高举并不停的抖动。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孩子们像被掌控的木偶一样。这样是阻碍孩子自由发展的,其实孩子们走到我们的面前是在观察我们,为什么要剥夺孩子观察的权利呢?前几天抱孩子回家,经过一家的门口时,听到孩子再哭,随后就听到妈妈说“你掐孩子做什么”?爸爸说“不掐她,她记不住,只有这样才可以叫她记住”(教育其实和大禹治水一样,在输不在堵)。我认识一位家长,她是某学校的音乐教师。她有个很可爱的儿子。她对我说:孩子小时候很喜欢听妈妈弹琴,也喜欢摸妈妈的琴。可是有一次,孩子在幼儿园的教室里也有一架钢琴,孩子很好奇,走过去想摸一下(可能是想看看和妈妈的琴一样吗)当他走到钢琴前,想伸手触摸时,一个“可怕”的声音传来“不要乱动,要守纪律,不可以乱摸钢琴”一个孩子的探索心,好奇心,就这样被所谓的“不许摸,不许动”的规则扼杀了。从此孩子再也不摸妈妈的琴,不听妈妈弹琴。儿童不是被动的接受别人传授给他的东西,而是充满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孩子自身的潜力和帮助生命成长,儿童是依据内在的理性独自发展的,通过不断地活动把“精神胚胎实体话”。蒙特梭利说“幼儿期是感觉经验开创期,创造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儿童保留他所得到的清晰印象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只有当这些印象清晰,并且对它们进行区分之后,他才能形成自己的智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混淆纪律与自由的概念和联系。蒙氏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个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有益的纪律,而不是一个不动的,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由于孩子生来具有的不能自立的特性以及他作为社会个体个性质,他总是被镣铐限制自己的活动。所以必须采用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各式各样的束缚。换句话说,对孩子的训练应该用合理的方式帮助他减轻约束他活动的社会镣铐!

蒙台梭利幼儿园行为规则(请家长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您的孩子)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哪些行为是粗野的:棒子和石头不能拿;大孩子不能强制小孩子;要学会尊重、宽容有问题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在任何地方不可以搞破坏(教具、学校财产,同学的东西,家里的东西);不可以打人、骂人、推别人;不可以在走道里奔跑、不可以在楼梯上相互挤、推;纸屑不可以扔在地上;不可以抠人(抠人的孩子需要常剪指甲);不可以挖鼻孔。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孩子自己所有,孩子有权力自由支配(不是你的东西就都是别人的东西)。

3、从哪里拿的东西就归位到哪里。(“请归位”)

4、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请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包括在公共场所(请给孩子解释公共场所的概念)高声说话、哭闹、奔跑、嬉闹就是打扰别人;在学校里,不可以踩别人的工作毯、在别人工作时不可以打扰别人,但可以保持沉默在一旁观察。

6、做错事要道歉。成人做错事也要道歉。(小资料)蒙台棱利的感觉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真正能自由行动的儿童是有智慧的。智能是内部建构的关键,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感觉教育主要通过感官的训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的训练),尤其注重触觉训练,以达到感觉与动作练习相结合的目的。她说:“幼小儿童常常以触觉代替视觉或听觉,触觉对于他们如同稍大些儿童的想象。”

蒙氏设计了一系列教具材料(相当于教学玩具),用这种“有准备的环境”引起儿童的自然反应,使儿童在对实物的操作和摆弄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成人可以通过观察儿童活动的表现,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她认为重要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的属性,她的教具都是代表物体的特征(如大小、长短、轻重、颜色),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

1.蒙氏的感觉训练教具有以下特点:

(1)按物体的属性(特征)排列成严格的等级顺序。(2)每种教具训练三种特殊的感官。

(3)体现儿童的自动教育,儿童直接接触教具,按自己的进展进行自我教育。(4)激发儿童重复练习的兴趣

(5)由感觉教育导致文化的学习(包括听、说、写、读)。2.蒙氏的感觉动作训练有一套严格而机械的方法。(1)材料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但使用的时间长短不限),从少量的、对比大的刺激到多而差别细小的刺激。

(2)练习有一定的步骤:①认识物体的相同属性;②认识物体的相反属性;③识别差距较小的物体的不同点。

(3)教师只向儿童提供教具材料,教会使用方法(话语简短、明确、客观),然后注意观察儿童的表现,不干涉或不妨碍儿童的自由行动,也不纠正错误。儿童自己依靠教具本身的规则和要求进行练习并改正错误。

3.感觉训练的效果

蒙氏认为儿童经过一系列的感觉动作训练,获得了辨认物体的能力,掌握了有关物体的分类和特征,便可能进一步观察生活中其他的物体,辨别它们的相同、类似和不同点。将有共同属性的物体联合起来,产生联想和识别的兴趣,开始对事物敏感并获得明确而有顺序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就有可能自然过渡到对掌握文化知识的要求,学习读、写、算,达到更高的抽象思维水平,也就是进入小学学习阶段的准备 评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的幼儿园“作业”观

在幼儿教育的发展史上,“作业”曾被许多教育家所重视。例如19世纪的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和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蒙台梭利都把“作业”单独提出来,作为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予以论述。在幼儿教育史上的“作业”一般是指对儿童进行感觉和知觉的训练,尤其指手工作业,而在现代幼儿园教育中,一般把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称之为“作业”,是广义的,包括上课、游戏等等。

福禄倍尔把幼儿园的“作业”视为幼儿教育体系的一大支柱。他认为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儿童身心正从盲目的、无意识的活动状态,过渡到自发的、积极的活动状态,儿童身心各方面的活动,构成了儿童发展的基本途径,而且儿童期活动的自发性、自主性也显得更为突出,因此要使幼儿园的教育真正达到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就必须通过儿童的“自动”进行教育,教育内容应该是活动性的,而不应以书本知识为主。他明确指出:“幼儿园应成为一种为了人的自我教学,自我教育,自我培养的机构;同样也成为一种通过游戏,创造性自动和自发的自我教育进行全面的也是广泛的教养机构”。

①他主张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形式,是“自动”性教育原则的突出体现。做为教育形式的游戏活动,绝不能流于随意和盲目,而要有一定的选择和带有目的性的设计。反对教育中的绝对自由放任,主张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必须有一定的规则.他根据自己的见解,为幼儿园设计了三类游戏活动,也可称为“作业”活动,认为这是最理想的。这三类活动中,第一类为“恩物(Gms)”。这是他为儿童游戏制做的一套玩具材料。因为在他看来,当儿童要求发展的自动本能一经觉醒,就渴望寻找某种实物,借以表现自己的内部存在,借助恩物可以让儿童把它当做一面镜子,了解自我,感知自我,体现自我.他指出:“为了符合发展的法则和生命的法则,儿童的训练课程和作业,要求有一个物体的形式作为媒介,来恰当地表现儿童的作业和游戏”。②第二类为活动游戏,是以儿童四肢活动为主要外部特征的游戏.他认为当恩物引起了儿童内部的活动愿望和自我揭示,自我发展的冲动以后,儿童就渴望通过独立的活动,或行走,或奔跑,或跳跃,来充分表达内心的愿望,展示自己的力量。因此,要求教育者给儿童提供纯活动的游戏的机会,并把它作为幼儿园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二。第三类“作业”也被称做一种游戏,这种作业是指儿童利用作业材料在桌上进行的手工和构造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折纸和放置木棍两种。此外还有串珠、刺绣、绘画等,作业材料通常是纸片、木棍、厚纸板、细绳、小圆珠粒等等,儿童使用这些东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构建或剪叠成一定的形状,其作用与恩物游戏相同。

蒙台梭利认为,3岁至6岁的儿童处于感觉、秩序的敏感期。这个时期教育是通过作业使儿童身心得到完善的发展,蒙台梭利说:“儿童有意识征服环境,就进入自身的建设性……其经验不是单纯的游戏,也不是荒唐的行动,而是成长过程中的作业,是手在智慧的引导下完成了人生第一次作业”。

③她认为“作业就是自由活动”,“这工作不能是外界武断地提供……它必须是本能想的,在这工作中,生命的潜能将自然地出现”。即作业应是儿童自愿的,符合儿童兴趣的.她所设计的教具包括:三组固体嵌入物,各种几何固体物、粉红色的立方体、综色四边形小木板、红蓝相间棒、光滑、粗糙相间棒,各种不同的毛线,重量不等的小木板,两种各装有64块彩色板的盒子、发声筒、音乐钟.这些教具具有三方面的功能,训练儿童的感觉器官,包括触、视、听、味、嗅觉,培养儿童思维、分辨,归纳和组织的功能,为儿童学习写字和阅读敏感期的到来做准备。这些教具还具有以下特点:容易控制错误的出现,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并能及时地改正过采,能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能够使儿童积极地投入和参与,儿童都能够动手操作,而不是被动地站在旁边观看,他们之所以能够全身心摆弄自己手中的教具,就是因为这些教具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吸引人,儿童尤其是对教具的颜色和大小比例十分满意。由于儿童对作业的选择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也就是说作业的,内涵的主要特征是儿童自发的需要,是由其内在潜能的驱使,不是外在压力,其外延包括儿童的自由活动,如进行感官练习,摆弄字母。儿童全神贯注于他所选择的活动,就形成了良好的纪律,这样作业就成为自由与纪律之间的链条,即自由-作业一纪律是蒙台梭利的“儿童大厦”的三根支柱。她认为通过作业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可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儿童的意志.作业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个别作业,作业是由儿童自己选择的,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一种是反复练习,他在作业的操作中尝试性错误,最后得以完成,达到内心满足。可见蒙台梭利的作业是强调儿童的自发活动,而不是教师强加的。

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关于幼儿园“作业”的主张,对各国幼儿教育都有一定的影响,如英国19世纪早期的幼儿学校深受欧文幼儿学校思想的影响: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幼儿学校注重德育,体育及游戏等特色,另一方面却又十分注重书本学习及教具的使用,在教学中重视记忆而忽略了儿童的理解能力,把教授和教育混为一谈,加重了儿童的负担。到了19世纪中期,福禄倍尔的幼儿园“作业”主张开始传入英国,使幼儿教育排除了一切形式的正规教学,积极鼓励户外活动和自由游戏,通过福禄倍尔的“恩物”和教具,让儿童们进行作业,唱歌、跳舞和讲故事等活动.1911年保育学校在英国出现,到20世纪20年代,蒙台梭利教育法传入英国。使这一时期英国的保育学校利用蒙台梭利法,提出了在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充分注意到每个儿童的个性发展,即保育学校为幼儿提供进行无拘无束学习的良好条件,坚持对儿童进行感觉训练,运动神经的训练,以及在蒙台梭利“实践生活训练”启发下的家政活动训练。在1933年的《哈多报告》中,认为不应在6岁以下的儿童中进行读、写、算的教育,应让儿童通过各种自由活动学习知识,其教学计划由“包括体育、野外活动、舞蹈、唱歌、手工与图画在内的表现形式”构成。

现在英国的学前教育主要设施有两种:一种是保育学校和保育班,在这里没有任何形式的课程,以自由活动为主,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地给予一些帮助,但不干涉幼儿的活动,另一种是游戏班,是作为正规学前教育的过渡性辅助设施,主要目的在于向儿童提供丰富的有促进作用的游戏活动,使儿童得到健康发展,在幼儿学校没有正规的教学大纲,儿童的作业略趋向于组织性和系统性,有的幼儿学校实行开放教育制度,将5-7岁幼儿混编在一个班里,儿童在不同的活动角,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活动和学习,教师酌情予以指导。又如在日本幼儿园建立初期的19世纪中叶,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首先是受福禄倍尔的影响,明治十二年(1879年)关信三编篡了《幼儿园法20游戏》,对20种“恩物”做了图解说明,该书与他译的英文版《幼儿园记》一起,成为明治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南,到了1889年制定的《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中,“恩物”作为“手技”之一部分。④其次,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传入,引起了幼儿教育界的极大兴趣,并且逐步在日本推广,但福禄倍尔的主张仍占日本幼儿园教育的主流。据1921年日本文部省调查,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中,采用福禄倍尔教育方法仍是第一位。

从历史的回顾来看,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关于“作业”的主张,与现代幼儿园的“作业”既有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差异。首先从思想理论基础比较,福禄倍尔等教育家所谈到的“作业”,因神秘主义、象征主义以及世界观和科学发展的局限,没有按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做恰当的论述,福禄倍尔重视儿童的自动活动,通过儿童自己活动在“作业”中得到发展,重视手工技能训练,是为了让儿童更好地认识上帝,而仿制大自然创制了恩物以及建立了作业体系,而蒙台梭利是为了使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充分的显现,主张幼儿的自我教育,其思想中具有唯心主义因素。现代的“作业”是建立在医学,儿童生理、心理的科学基础上,认为幼儿期是儿童感官、思维等迅速发展的时期,应给予儿童以足够的作业刺激促进其发展.儿童身体发育未完全,特别是小肌肉未充分发展,通过橡皮泥、剪纸,贴纸,绘画等练习,可活动幼儿小手肌肉的协调控制,以发展感官,手眼协调,如现在对蒙台梭利教具的使用就是通过填充、穿孔等来训练手眼协调,以及大脑的反应能力.由此可见,现代的“作业”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上的,是适应儿童身心特点的.

其次,就“作业”内容而盲,现代的“作业”的内容比过去更丰富更科学.福禄倍尔的“作业”主要是根据他设计的“作业”用具来进行的,重视儿童的自发活动,认为教育过程就是生活过程,但在作业中也并未把生活联系起来,其作业则主要限于手工训练,如纸工,模型等手眼协调动作的训练.蒙台梭利主张通过教具训练感官、智力,以达到自由与纪律的协调一致。其范围比福禄倍尔更广一些,但主要是训练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此外蒙台梭利还重视现实,认为教育是为了现实生活做准备,因而把“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注重日常生活教育。但他却把重视现实与发展想象对立起来,反对游戏,认为游戏只是为儿童提供虚幻的东西。现代幼儿园中作业范围更加广泛,包括了上课的正规教学,也包括游戏,手工劳动,音乐、绘画、舞蹈,只要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均称为“作业”。同时,现代幼儿园中的“作业”已越来越重视与现实生活联系,与儿童对游戏的“自主”活动相联系,同时强调创造性活动,以游戏为主进行各种广泛的“作业”。

其三,教师与儿童在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福禄倍尔虽然认为儿童的自动活动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应以儿童为中心,但在“作业”中却要求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儿童只是摹仿成人,少有创造,强调循序渐进,由简到繁,但过于死板,不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挥。蒙台梭利主张在作业中以儿童为主体,教师仅是从旁观察,指导。指导儿童选择与其成熟程度相匹配的作业来促进其发展,现代幼儿园中的’作业“主张以儿童为主体,教师做适当的指导。但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则有许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给幼儿布置各种内容的”作业“,而这些”作业“并不是幼儿自愿的,喜欢做的,而是迫于教师或外界压力不得不去完成,这样”作业“不仅没有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而且成为他们的一种负担,这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现代幼儿园”作业“趋向于正规化,教育成份增多,活动和游戏成份减少,这种以教师指导为主的作业,将会使作业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匹配,引起儿童负担过重,或者作业结构不合理,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从而导致儿童的片面发展,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应当在现代”作业“体系中注意以下几点:作业的制定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作业要注意其份量,注意各方面的结合,不能偏重某一样作业,而忽视其他作业类别,教师要注意耐心指导儿童正确完成”作业“,同时还应注意教师素质的培养。在作业中要提供给儿童一定的活动场所。让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启由活动,让儿童接触大自然,把知识教学寓于娱乐之中。这样才能保证儿童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⑤总之,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关于”作业“的观点有它的正确性.他们主张让儿童自由活动,自然发展,培养儿童创造性,以利于儿童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有助于感官的训练和培养儿童兴趣,激发儿童的内部动机,使儿童自觉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协作精神和独立自主性.但应当认识到现代幼儿园的”作业“与他们主张的”作业“中虽然都包含了自由活动的思想,可是现代的”作业“却更注重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重视体育,游戏以及智力的培养。在儿童充分自由活动基础上,更注意科学性,理论结合实际,使幼儿园幼儿的”作业“立足于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幼儿园的作业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它改变了以往作业的盲目性,提供了具体内容目标,使教育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它包括:提供给儿童各种玩具进行感官刺激,发展儿童视、触、听、嗅、味觉,使感官敏捷,记忆,思维发展。由此可见现代幼儿园的”作业“,既汲取了教育史上教育家们在”作业“方面的一些精辟见解、扬长避短,同时又采用了现代的科学研究成果,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作业"体系,以促进幼儿在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以便最终把他们培育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下载蒙台梭利教育是世界幼儿教育史上的里程碑word格式文档
下载蒙台梭利教育是世界幼儿教育史上的里程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蒙台梭利教育问与答

    蒙台梭利教育问与答 1.玛丽亚蒙台梭利是谁? 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范文合集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

    蒙台梭利教育简介

    蒙台梭利教育简介资阳车城幼儿园 李燕蒙台梭利教育举世闻名。它不仅推动了幼教的发展,也使幼教工作的实践创新更加深入。我园2006年正式成立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验班,我园的......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教学原则蒙特梭利教育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

    浅谈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商丘市教育系统 优秀论文评选 浅谈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姓名 班 晓 莉 单位 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日期 2013-4-18 浅谈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内容摘要:感官教育在蒙台梭利教学体系中......

    蒙台梭利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蒙台梭利思想 读完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后,我又读了她的《蒙台梭利教学法》等书籍,我发现“自由”是蒙台梭利一直强调的词,那她是如何看待自由的呢?她认为幼儿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