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平安发展历程及品牌成功的因素
中国平安发展历程及品牌成功的因素
金1100-46-01李军3110400460
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中国平安品牌介绍
世界五百强之中国企业
中国平安发展状况 说到保险,我们耳边最熟悉的一句广告词便是“买保险就是买平安”,中国平安保险已经成为我们身边的朋友。从平安保险到中国平安集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显然中国是成功的,但其发展历程更是艰辛的,从成功到卓越,中国平安始终奉行“差异、专业、领先、长远”的理念,并越走越远。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中国平安的愿景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为支柱,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和百年老店。中国平安的企业使命是:对客户负责,服务至上,诚信保障;对员工负责,生涯规划,安家乐业;对股东负责,资产增值,稳定回报;对社会负责,回馈社会,建设国家。公司倡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追求卓越为过程,做品德高尚和有价值的人,形成了“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个人价值观,和“团结、活力、学习、创新”的团队价值观。公司贯彻“竞争、激励、淘汰”三大机制,执行“差异、专业、领先、长远”的经营理念。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中国平安遵循“集团控股、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整体上市”的管理模式,在一致的战略、统一的品牌和文化基础上,确保集团整体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中国平安拥有中国金融企业中真正整合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位于上海张江的中国平安全国后援管理中心是亚洲领先的金融后台处理中心,公司据此建立起流程化、工厂化的后台作业系统,并借助电话、网络及专业的业务员队伍,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全方位的金融理财服务。通过业界首创的客户服务节及万里通、一账通等创新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1.中国平安成功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便是综合金融之路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曾经说:“迎难而上是平安成就百年基业的唯一武器。守业被淘汰是必然的,这是历史永恒的规律。综合金融是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平安唯一的选择,是顺应客户的需要,顺应市场的变化。无论在什么行业,只有顺应市场和客户的要求,企业才能生存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在综合金融时代,中国平安的机会在哪里?中国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孙建一认为,机会之一在于中国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GDP年增长率为7%-9%;中产阶
层出现和内陆进一步发展,财富更快地集中于高收入阶层和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中心;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到2014年,中国家庭资产额将增加近3倍,资产构成出现大的变化,人们对各种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随着客户需求和购买力的增强,以及产品越来越丰富,客户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内外资金融机构都参与竞争,竞争加剧;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界线逐渐被打破,新的产品很快被同业模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企业可以同时做到高水平的服务和低成本运营。
除此以外,“2014年,中国金融产品利润总额预期达到9800亿元,最赚钱的行业第一个是储蓄,第二个是按揭,第三个是保险,第四个是信用卡,消费信贷、共同基金、证券这些行业都是金融业最赚钱的。而对于这些最赚钱的行业,平安现在的牌照都有,机会很大。并且全球优秀的金融公司,如花旗银行是一个客户拥有6.7个产品,汇丰银行是3个,而平安客户只有1.02个平安产品,重复购买的产品太少,潜力非常大。平安拥有4700万客户,35万销售人员,十多个销售管道,多元产品,在中国来讲,平安的机会千载难逢”。孙建一表示,平安的股权结构“让人满意”。平安集团各持有产、寿险股权的99%、信托股权的99.3%。“平安的客户是整个集团的客户,通过渠道整合、后援整合,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下充分利用共有的客户资源。中国平安的优势是独一无二的。平安将在同一的品牌下,以保险业务为核心,逐步进入消费信贷、信用卡、年金、资产管理、按揭、证券等金融领域,向每个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的销售和服务。这对平安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孙建一说。
虽然金融海啸波及很多大型综合性金融机构,但孙建一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综合金融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质是,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非传统金融业务的„高杠杆‟累积风险的一次集中释放,风险波及传统金融领域,继而影响到实体经济。恰恰是业务和利润结构合理、地区分布均衡的大型综合金融集团抗风险能力明显较强,这次风暴中,各国遭受重创的金融机构,绝大部分是非综合金融机构,其数量和损失规模超过了大型综合金融集团。部分综合金融集团受到冲击,也是因其非传统业务出了问题。综合金融集团恰恰是所有受冲击金融机构中率先走出危机、恢复正常经营的。”
2.中国平安成功发展历程中另一不可缺少的因素便是洞察消费者需求
品牌是存在于消费者头脑中的认知,是一个企业产品、服务、销售、宣传以及社会行为在消费者头脑中印象的总和。每个企业的品牌建立、发展,都是通过产品、服务等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实际沟通,通过价值输出,让消费者形成不同的印象和评判喜好。而产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一个企业为客户提供价值的根本。
在金融消费的大范围内,消费者对具体服务和产品的需求各有差异,但针对消费者所做的市场调研表明,其选择专业、可靠、创新的品牌倾向是趋同的。为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细致的需求,平安顺应金融消费信息、电子化发展的趋势,创新性地推出“一账通”产品,以一
个账户、一套密码,轻松管理各类网银账户,满足了现代人追求高效、便捷的需求,给客户带来良好的品牌体验。
平安的目标消费人群主要是25~50岁、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人群,是平安“一个客户、多个产品”最核心的客户群。出于精准营销的考虑,平安把目标人群再分为核心客户和次要客户。核心客户群:25~50岁、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人群构成了各种金融产品的优质市场,也是平安“一个客户、多个产品”战略所对应的最为核心的目标市场;次要客户群:23~55岁、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客户有一定的金融需求,并且人口较多,是平安开展金融营销的次要客户群。平安的核心人群占城市成年人的15%,是市场上最优质的人群,个人金融消费力最强,在银行储蓄、证券投资和保险上的投入占整个金融市场的32%~39%。平安的次级客户占中国总人口的21%,其金融资产占整个金融市场的27%~1%。
作为一家融保险、银行、投资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相对于其他金融企业来讲,平安的客户群更加丰富,涵盖了保险客户、银行客户、投资客户。而这三类客户的金融需求和理财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基于此,平安丰富了广告表现形式,扩大了媒介传播渠道。例如,将广告分两个层面考虑,集团层面突出综合金融,业务层面重点传播产品、服务的独特利益点,突出“专业”形象,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在娱乐营销方面,从提升品牌形象和强化消费者关联度的角度出发,针对目标客户突出“专业”和“创新”;在媒介方面则明确了各个市场目标、媒介策略,加大投入并优化管理,从电视、纸媒、网络、影视各个层面建立综合金融品牌形象。
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中国平安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尽量通过加深客户对品牌和产品体验的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例如,中国平安专门针对VIP客户,成立了VIP俱乐部,定期组织消费者参与能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金融行业营销模式的创新,其实质在于服务的创新。平安从客户需求出发,不断为客户提供快速、高效、安全的服务。在服务创新方面,平安相继推出了“企业网上银行 S-ebank”服务、个人寿险电子保单、银行信用卡电子账单和MIT移动展业等新的服务模式。
3中国平安成功发展历程中的营销模式 多维度整合营销
中国平安的媒体资源配置策略,一般参考专业的媒体策略顾问公司(一般是国际4A成员)的建议,并结合业务传播的特征来制定。“投入最大的部分,还是传播面广、媒体品质强、对企业声誉指标建设度高的媒体,比如电视,特别是央视。我们的目标是不断提升„中国平安‟品牌在企业声誉各层级(知名度、美誉度、声誉度)上的表现,从而推动业务发展。”中国平安集团品牌部负责人员说。
通过相关指标的逐年追踪,中国平安发现:广告投放量、投放渠道与企业声誉,特别是知名度有密切的关系。并且通过调查,中国平安发现消费者更加关注在有地位的媒体上、有名人做的广告。“比如央视播出的有名人代言的广告,会让消费者更容易记住、提及以及信赖。因此自去年开始,我们请了葛优、海清做代言,在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在央视做了大
量的投放,我们相信这会带来平安品牌知名度的再次提升。”中国平安集团品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品牌往往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明星也有自己的定位和核心的观众群。企业选取的代言人在风格和定位上尽量与品牌定位相一致,才能通过名人效应提高品牌形象。正确选取代言人能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品牌推广的阶段性目标。中国平安近年来同众多明星合作,如体育明星刘翔、王楠、王励勤,商业明星王石,影视明星葛优、海青、刘谦等。2010年,中国平安选择同葛优合作,“主要是考虑到其亲民、平和、信任的形象同平安专业、可靠的服务相吻合”。
在影视植入方面,中国平安充分考虑目标客户群的匹配性、影视作品的影响力,以及植入是否可以顺应影视作品内容本身的情节发展等问题。例如,平安在《婚姻保卫战》中的情节植入,就恰当地利用了故事中皮具店的着火情节,加入着火后财产险的理赔过程,形象地展示了财产险的功能和平安一直推崇的高效、专业服务。此剧由著名导演赵宝刚执导,众多知名影星加盟,奠定了其在媒体、舆论中的影响地位。同时,婚姻话题又是时下30岁左右的人最热衷的话题,与平安核心目标客户群恰当匹配,实现了品牌的高效传播。
4.中国平安成功发展历程中的渠道建设全方位渠道建设
中国平安发展20多年,在渠道建设方面着力甚多。随着其“综合金融”战略的推进,交叉销售实践日趋深化,平安在渠道建设方面表现出越来越鲜明的综合金融特点。
平安产险自2007年进行渠道改革以来,形成了直销、综合开拓、电销、重点客户渠道、车行及车商合作五大渠道。其中,作为产、寿险之间桥梁的综合开拓渠道,经过专业化的改革后,形成了基础扎实及业务品质、效益稳步提高的局面。
在综合金融的理念下,以专业化为特点的渠道目前在平安已经开始交叉化,即不同的专业子公司通过兄弟公司的渠道销售其产品。2010年,平安综团会、综个会先后成立,平安全系统层面的交叉销售管理得以加强,综合开拓进程正在深入推进。中国平安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在团体客户方面,中国平安养老险推银行存款、银行贷款指标完成达177%和226%。在个人客户方面,中国平安以个人客户经理培养为核心,持续推动综合金融开拓业务。截至2010年12月,中国平安个险推银行零售年计划达成率为339%,个险推证券年计划达成率为184%,个险销产险年计划达成率为149%,个险销养老险短险年计划达成率为116%,个险推信用卡年计划达成率为118%。
在传统销售渠道外,平安信托、证券、资产、小消等公司,通过网页、邮件、短信、彩信、电话等全方位的多媒体渠道推广产品,用尽每一寸新媒体资源。据悉,很多客户购买平安的高端理财产品正是从“浏览网页”、“关注邮件中提到的理财产品”、“被短信中提到的理财产品所吸引”等渠道预约而来的。
为提高多渠道、多产品的服务能力,2007年1月1日,中国平安电话中心(GCC)成立。整合后的GCC功能更趋完善,围绕细分客户群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在投入巨资打造以PA18和电话中心为核心的“天网”的同时,平安还不断对“人网”(营销队伍)和“地网”(客户服务门店)进行“升级改版”。2007年,平安客户服务中心推出升级规划,通过改变装修风格、提升装修规格和硬件配置、增加方便客户的服务设施等措施,营造温馨如家的柜面服务环境。同时,中国平安开始对优秀的营销员进行理财顾问式培训。事实上,早在2002年,中国平安就在国内率先引入营销员“礼贤业务员甄选系统”,通过互联网甄选高素质业务员。
通过全方位的渠道建设,解决渠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中国平安疏通了由集团到目标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网络,通过门店、人员、互联网等各种终端,传递中国平安的品牌和文化理念。在大金融计划中,中国平安的愿景是成为中国前3的个人金融服务提供商、个人金融服务品牌全国第一,每个客户平均拥有平安的3~4个产品,利润流均衡来自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等,让平安的客户数量和资产规模倍增。
中国平安不管是在品牌建设,还是在品牌创新都是成功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平安会越走越远,给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带来平安与吉祥。
第二篇:东风汽车发展历程及成功因素
东风公司,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国三大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分布在十堰、襄阳、武汉、广州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事业布局。公司总部设在“九省通衢”的武汉。主营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水平事业。经过40年的发展,轿车中国企业500强,公司已经构建起行业领先的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与市场营销能力,东风品牌早已家喻户晓
东风汽车产品发展历程文化墙是一个集中展示东风产品和文化的载体,是贯彻《东风汽车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的具体表现,彰显了东风品牌的魅力,显示了东风文化的底蕴。它的建成,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东风跨越式发展的足迹,昭示着公司的勃勃生机,体现了“关怀每一个人,关爱每一部车”的东风情怀。要实现东风基业长青、驰骋百年的梦想,就必须以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传承东风文化并发扬光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东风汽车成功因素: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公司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质量快速提升,公司也相应确立了建设“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东风,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的发展愿景,提出了“打造国内最强、国际一流的汽车制造商,创造国际居前、中国领先的盈利率,实现可持续成长,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长期创造价值”的事业梦想。规模最大。从资本规模上看,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67亿元,超过了国内任何一家合资企业。这也是日产历史上仅次于美国的海外第二大投资项目;人员多,重视吸收国内外优秀人才,国内汽车行业我最看好东风汽车公司。产品最全。公司产品涵盖了商用车、乘用车、零部件和汽车装备,是国内汽车行业第一家全系列产品的合资公司,也是日产公司在海外唯一的一个全系列合作项目;展望未来,东风公司一定会在新的发展阶段,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为社会、为国家、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层次最深,东风在卡车和军车方面在国内一直走在前列,现在不断加强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建设
第三篇:中国平安的发展历程
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简称为“中国平安”,A股证券代码为“601318”,成为A股第二保险股,申购平安IPO所冻结的资金达到1.1万亿人民币。其A股发行价为33.8元,最终发行规模为11.5亿股,募集资金388.7亿元,不仅成为A股市场发行价格最高的金融股,还创下有史以来全球最大保险公司IPO,网上申购中签率仅为2.3%。
2006年
2006年8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取得一张全国性的中资银行牌照。尽管此前平安集团已控股平安银行(原福建亚洲银行),但由于种种政策原因,平安银行终究改变不了“外资银行”的身份。由于深商行拥有银监会授予信用卡业务许可,故收购深圳商业银行将为平安集团提供涉足信用卡业务的理想机会。
2005年
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平安健康险公司成立
2004年
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目前市值已逾100亿美元。随后,中国平安相继入选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成份股,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份股。11月,公司又因上市运作的上佳表现,荣获全球著名的《投资者关系》杂志(Investor Relations Magazine)颁发的2004年亚洲区“新上市公司最佳投资者关系”奖。
2004年2月19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平安与汇丰联合收购的福建亚洲银行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同年,平安银行获准将总行迁至上海,并设立福州分行。
2004年12月1日,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通过中国保监会的验收,核准开业。同年9月,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筹备。
2004年9月17日,中国平安全国客户服务及后援技术中心项目工程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银行卡产业园区开工奠基。
2004年11月10日,平安人寿行销支援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结合公司业务流程和IT业务系统,通过事件提醒、新闻公告、查询中心、行销支持、早会经营、互动园地六大模块,建立与实际业务运作紧密结合的网上专业服务平台,为营销队伍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援。
2004年12月11日—12日,在两年多建设和准备的基础上,平安IT系统成功完成了国内首次保险企业“IT灾难快速恢复”演习,此次演习共投入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历时28小时,经过30多个机构用户验证显示,所有恢复工作顺利达标,标志着平安IT已经初步具备了应对重灾的紧急处理能力。
2003年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2月14日,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分业重组,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集团公司控股设立平安产险、平安寿险、平安信托和平安海外投资,平安信托依法持有平安证券股份。
服务迈向全球化。8月,中国平安将全球急难援助服务、急难援助特服电话95511全面升级,平安客户海外遇险时直拨平安95511,即可享受到专业、便捷的全球急难援助服务。这是国内首次实现特服号码海外直拨。
独家承保国内投资额最大的合资项目。2月,平安产险独家承保国内目前投资额最大的合资项目——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一揽子保险,总保险金额超过31亿美元,保费超过1900万美元。
2002年
2002年10月8日,汇丰集团(HSBC)与平安正式签署《认购协议》,以美元6亿元(约人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10%的股份,公司资本实力进一步壮大。这是国内金融业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引进外资项目。作为战略投资者,汇丰集团还将在管理和技术方面与平安进一步合作。
2002年6月27日,继平安大学成立(工程奠基)之后,平安—LOMA学院正式成立,这是LOMA与其会员公司国际化合作创办的第一个学院。同月,平安与LIMRA合作,引进礼贤业务员甄选系统(LASS系统)。
2002年10月19日,平安信托投资公司新产品“卓越汽车消费贷款集合资金信托”面市,迅速销售一空。标志着平安信托成功迈出了通向高价值客户金融服务市场的第一步。
2001年
平安的集团改革方案正式获批,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月28日,平安金融大学正式奠基并获博士后工作站资格。平安首届中级管理干部培训也于8月31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圆满结束,此次培训人数达800多人,新时期公司的干部成长机制正式启动。
3月13日,平安首家推出团体退休金投资连结保险,填补了国内团体保险市场的空白。
2000年
平安3A客户服务体系初步建成。7月18日,平安全国电话中心95511在苏州开通,并力争三年内建成亚洲最大的企业电话中心;8月18日,一站式综合理财网站PA18正式启用,平安大步进入电子商务。
平安证券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增资扩股至10亿元人民币。
1999年
9月20日,原美国林肯国民集团副总裁斯蒂芬•迈尔正式加盟平安,出任总精算师及董事长高级顾问。
10月中旬,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电话咨询中心——平安 Call Center 项目将全面提升平安服务、销售和信息管理的手段和水平。同时电子商务项目也开始起步。
平安世纪理财在沪试销10月23日,中国大陆第一代投资连结保险——“平安世纪理财”在上海面世,该险种是中国保监会首次“会”的名义批准的新商品。
11月15日,平安被正式确认为江苏田湾核电站首席承保人。江苏田湾核电站是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的核电项目,平安获得39%的份额。
1998年
麦肯锡改革方案全面推出,平安在产、寿、证、投、内控、人力资源六大领域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改革,各项方案都已通过并进入实施阶段,经营管理各方面全面推选KPI指标体系。产、寿险小型机系统、证券公司SYBASE证券交易系统全面上线,使平安信息技术在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为平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风险防范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援。全系统精简机构和人员。1998年6月22日,“总公司组织和岗位设计方案公布会”召开,打响了全系统“消肿减肥”的揭幕战。总公司部门数从12个减为8 个,室建制数从51个减肥为26个,人员数量从327名减为238名。各专业公司和分支机构“消肿”工作随即全面展开。
1997年
公司收购深圳足球俱乐部,开创了国内金融企业独家经营足球俱乐部之先河。经过一年的努力,平安足球队于11下旬提前一轮晋升甲A,展现了平安拼搏进取的精神。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初步构架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体系。全面实行稽核、审计双轨制;建立区域稽核中心;推行财务委派制;完善区域总督导制。
1996年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同意公司增资扩股,股本从15亿扩至25亿,公司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平安证券公司正式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公司成立,使公司形成以产险为基础,寿险为重点,证券和信托为两翼,海外业务为补充的集团化架构。
1995年
公司募集定向法人股工作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复,公司资本金扩大到15亿元。全国推选产险、寿险、证券业务的营销体制改革,其中寿险营销业务成果显著。按《保险法》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实行了产险、寿险、证券、投资四大业务的统一管理、分业经营。完成了资产一体化改造工作,实现二级法人向一级法人的平稳过渡。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总公司成立财务工作委员会和电脑工作委员会,加上已有的保险业务审定委员会和投资贷款审查委员会,四大专业委员会已全部形成。
1994年
整个平安系统实施人寿业务与产物险业务分业经营、管理和核算的举措,推动了平安人寿险乃至整个平安保险的大发展。证券业务实施经营机制改革,大大增强了平安证券业务的竞争实力。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世界两大财团摩根财团和高盛财团参股平安,进一步增强了平安的经济实力,平安的管理水平上升到国际化水准。
1988-1993年
1988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文(银复〈1998〉113)批准成立平安保险公司,同时颁发“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这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险企业。
1988年4月15日平安保险公司批准成立后,承保了第一笔业务,保户是深圳特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房地产公司,保额为3072.1万元人民币,收入保费43998元人民币。
1988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复深圳人行(88)深人融管字75号文《关于对平安保险公司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的意见的函》,同意设立分公司,这是平安保险公司在特区外设立的第一家分公司。
1992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国办函[1992]93号)批准平安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并同意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办理法定保险和国营企业、三资企业的保险业务以及各种外币保险和国际再保险业务。
今天的平安:
中国三大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之一,以保险为核心的,涵盖证券、信托、银行的高度紧密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中国第二大保险集团,3000万优质个人客户,300万企业客户,2005年保险业务收入707亿人民币,2005税后利润42亿人民币,2005公司总资产3100亿人民币,2005公司股东权益380亿人民币;
平安业务:综合金融业务体系。
拥有中国金融企业中真正整合的、独一无二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集团实现品牌、IT、HR、计划和风险管理的集中统一;
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保险、信托投资、证券、银行)创造更多的便利和更高的效率。
其中:
平安信托投资公司
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7月2日,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02年2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重新注册登记,成为全国第一批获准重新登记的信托投资公司之一;2005年10月,平安信托进行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到42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信托公司;为客户提供基于下列本外币信托业务的产品:资金信托业务;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的信托业务;投资基金业务;公益信托业务;租赁信托业务;企业资产的重组、购并及项目融资;公司理财、财务顾问等中介业务;目前,平安信托代管理资产超过90亿元。
平安证券公司
1995年10月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深圳,注册资本金为18亿元人民币,获得国家创新级券商资格;2005年,在中国股市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平安证券积极开发新产品,改善服务手段,降低经营风险,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高,正向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券商方向迈进;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客户对金融服务全方位需求愈加迫切,客户已不满足于单纯或者品种单一的投资渠道,因此对券商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服务要求;平安证券将充分发挥中国平安的集团品牌优势,进一步打造先进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完善服务手段,以专业的体系、专业的产品、专业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平安银行
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平安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2月19日正式成立。平安银行将采用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管理、运作模式,引进国际先进的银行电脑操作程序,努力建设成为一家具有独特竞争能力、规范、稳健发展的商业银行。由中国平安与汇丰银行携手合作的平安银行,中国平安持有73%股份,汇丰银行持有27%股份。十年规划将成为中国第五大行。目前平安银行开办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驻华机构、香港、澳门、台湾在内地代表机构,外国人及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的人民币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股票以外的其它外币有价证券;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办理国内外结算;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外币兑换;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提供资信调查和咨询服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它业务。
中国平安荣获福布斯顶尖非国有企业第一
近日,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中文版发布针对中国大型非国有企业的2008 “中国顶尖企业榜”,中国平安首次入榜即荣列第一,这也是平安继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并成为入选的中国非国有企业第一名之后,在非国有企业领域获得的又一个骄人荣誉。
2008年“中国顶尖企业榜”是福布斯连续第三年针对中国大型非国有企业进行的调查,并向读者推出了兼顾规模与效率的100家大型企业典范。其调研范围包括2007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主营业务在中国大陆的非国有企业。
“中国顶尖企业榜”排名根据候选企业在2005-2007三年间的回报率指标(总资产回报率、净资产回报率)、增长性指标(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和赢利性指标(销售利润率)进行加权计算,并根据企业过去3年的销售规模进行调整。此番入选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榜”是对中国平安三年来稳健经营和快速成长的充分肯定,也是继连续两年上榜《福布斯》上市公司前500强并蝉联该奖项中国非国有企业第一之后,中国平安获得的又一殊荣。
榜单方面有关负责人在总结今年的调研时指出,许多大型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都开始走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道路,而中国平安国际化的综合金融战略正是走在众多企业前端的典范。目前,中国平安正积极推进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战略,并将继续加大海外资产管理业务的拓展力度,力求打造“以保险、银行、投资为三大业务支柱的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
另外,联想控股和日照钢铁也分别位列榜单第二、三位。
这也是中国平安在中国非国有企业排名中获得的多项荣誉之一。今年7月,继两度入选《福布斯》全球500强,并蝉联中国非国有企业第一之后,中国平安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并成为入选该榜单的中国非国有企业第一名。
第四篇:长城品牌发展历程
简介:长城葡萄酒是全球500强企业中粮集团旗下驰名品牌,是中国葡萄酒第一品牌,是“中国名牌产品”和“行业标志性品牌”,连续多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长城葡萄酒在中国最好的葡萄产区河北沙城、河北昌黎和山东蓬莱拥有三大生产基地,其旗下著名产品长城桑干酒庄系列、华夏葡园小产区系列、星级干红系列、海岸葡萄酒系列等产品多次在巴黎、布鲁塞尔、伦敦等多个国际专业评酒会上捧得最高奖项,远销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独具个性的风格和品味带给消费者丰富多彩的葡萄酒体验。
三大产区
河北昌黎产区:是中国葡萄酒业首家走高科技酿酒路线,专业生产干红葡萄酒的出口型企业。新中国第一瓶达到国际标准的长城干红葡萄酒便诞生在这里.烟台产区:
风景秀丽、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烟台蓬莱(烟台是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局(OIV)在中国唯一命名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是我国比较大的酿酒葡萄生产基地,位于渤海湾南部产区与法国波尔多同处一个经纬度,企图让和光照条件适合成为葡萄酒的产地,多年来一直是国内葡萄酒企业所需酿酒原料的优质产业地,中国蓬莱南王山谷被称之为世界葡萄七大海岸之一.沙城产区: 位于北纬40°4′- 40°35′,东经115°16′- 115°58′之间,正处于世界种植葡萄北纬40°的“黄金地带”,与法国波尔多同处一个纬度线上, 是我国最理想的葡萄酒原料基地之一。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十分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其独有的砂质土壤也利于葡萄养分储存;干燥的气候以及季风使得葡萄的病虫害少、不易感染杂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河北沙城成为我国酿造葡萄酒的最佳产区
小故事: 开启中国酒庄酒历史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的一句玩笑“中国很大,但缺少葡萄酒和时尚女性”很现实地反映了中国当时葡萄酒产业的现状。不过这一历史小插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大力发展本国葡萄酒的决心。
1978年,国家派出专家团为建设中国第一个世界级酒庄选址,计划在中国最好的葡萄产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葡萄酒酒庄,并最终选择河北沙城桑干河畔建立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葡萄酒研究中心,随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葡萄酒酒庄——长城桑干酒庄。1979年,长城葡萄酒自主研发酿造出了中国第一瓶干白葡萄酒、1984年酿出第一瓶干红葡萄酒以及于1986年酿出第一瓶传统法起泡酒,实现了国内葡萄酒全方位零的突破,填补了中国国产葡萄酒的空白。
历史发展轨迹:
1走出国门开辟国际舞台:
1986年,当时的法国总理希拉克访华,长城桑干酒庄酒作为国宴用酒受到他的赞赏。而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长城桑干酒庄酒走出国门,不过十几年的时间。2进入新世纪[:1.37% 资金 研报] 2008年,长城桑干酒庄酒成为奥运会的指定用酒,为来自全球的100多个国家的元首、数万奥运代表团官员以及超过3万名的媒体记者提供了美酒体验。
2010年,长城葡萄酒成为上海世博会惟一指定葡萄酒,再一次证明了长城葡萄酒在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领袖地位。过去的30年间正是在长城葡萄酒的带领与推动下,中国葡萄酒行业实现了一次次质的飞跃,长城葡萄酒再度开创并见证了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新纪元。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长城桑干酒庄推出了国庆60周年纪念版葡萄酒。相信,在这瓶酒中,人们不仅仅能品出长城桑干酒庄的历史,还有国家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刻。
重大事件:
一、长城葡萄酒牵手奥运,奥运营销何以“异军突起”
长城品牌作为北京奥运会葡萄酒独家供应商在62家奥运合作者中跃居前列,在担当大国美酒使者的同时,成为奥运营销界一匹强劲的黑马,反映了其管理者中粮酒业系统化奥运策略、个性化营销创意和多元化营销组合的显著实效。
1.系统化奥运营销战略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2006年第一阶段战略,“共品长城,同享中国”为主题的第一阶段战略。这一战略定位与长城品牌内涵珠联璧合,长城品牌是中国葡萄酒的代表作,代表中国葡萄酒在国际酒坛屡获殊荣,这无疑使长城奥运酒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
2007年,以“相约长城,相约奥运”为主题的第二阶段战略。葡萄酒在古奥运上是对奥运英雄的最高奖赏,体现了平等友爱的奥运理想,长城品牌战略继承了这一奥运遗产,使之成为奥运品牌阵营中最独特、也最贴近奥运精神本源的品牌,巧妙地找到了人文奥运和长城酒文化的共振点。
跨入奥运亮剑之年后,又递进式地推出了以“举杯长城,荣耀中国” 为主题的第三阶段战略,意在战略组合拳中发出重磅冲击,实现长城品牌在奥运舞台上的华丽转身。
总结:第一阶段战略广而告之地展现了大家情怀,那么第二阶段战略则在强势互动中发出了“相约长城,相约奥运”的盛情邀请,而第三阶段战略则在完美呈现中肩负起了“举杯长城,荣耀中国”的神圣职责。三大战略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步步深化。
2.多元化营销组合借力发力,刚柔相济
在线上营销中,在首届华彬高尔夫世界公开赛、国际体育大会、上海国际艺术节、亚欧工商领袖论坛、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庆典、奥组委高峰联席会议、APEC中小企业对话世界500强财富论坛、创业中国高峰论坛等高端盛会上,长城被选为特别指定用酒,在中西文化间架起了美酒之桥。
中粮酒业以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酒庄——长城桑干酒庄为基石,以该酒庄酿造的“超越2008奥运限量珍藏酒”为标志,成为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在全球唯一收入馆藏的葡萄酒。随之,长城桑干酒庄酒又作为火炬登顶珠峰的庆功酒 强化长城品牌社会责任,中粮酒业率先表示向北京奥运每位中国冠军整桶赠送长城美酒,建立冠军酒窖专业私藏。而近期展开的奥运美酒义拍,款顶全部捐助四川地震灾区及贫困地区,让各阶层分享奥运阳光。由许海峰、杨扬等冠军的亲笔签名酒拍出了中国葡萄酒界的最高价。
线下营销中,中粮酒业准确把握稍纵即逝的奥运商机,与国航、松下等奥运合作伙伴强强联合,整合资源,实施了“长城酒庄之旅”封闭式体验营销,还同步开展了“有品有赏,足金88”抽奖及“长城奥运酒品酒课堂”等主题营销活动。
针对奥运门票一票难求的状况,长城品牌在全国启动了历时1年的“长城送厚礼,邀您看奥运”大型馈赠奥运门票活动,实现全方位的互动共赢和多层次的奥运资源激活,探索出了“奥运、品牌、消费者”紧密联系的营销模式。
“有奥运的地方就有长城美酒”,中粮酒业精心布局,从北京的31个赛事场馆、200多家五星级酒店到北京以外的6大赛区,从参加奥运开闭幕式的100多个国家元首、皇室成员到数万奥运代表团、3万多名媒体记者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450多万观众,都可随时尽享长城奥运酒。
二、国酒长城蝉联“华樽杯葡萄酒品牌价值第一”大奖
2011年9月16日,国内权威的酒业品牌价值评判专项奖项“华樽杯, 长城葡萄酒凭借96.68亿元的品牌价值斩获“葡萄酒类品牌价值第一”、“中国酒类十大最具全球竞争力品牌”以及“中国酒类十大成长最快品牌”等三项重要奖项,再度奠定了其中国葡萄酒行业领军者的身份。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和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华樽杯”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被誉为全球了解中国酒类市场风向标。
三.版图扩充自2010年9月,在500强企业中粮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长城先后收购智利中央山谷、法国波尔多产区的知名酒庄,成为中国第一家构建起横跨葡萄酒新、旧世界和东方世界“全球酒庄群”格局的葡萄酒企业。并于今年8月上旬,聘请法国首席酿酒师米歇尔·罗兰加盟长城“全球酒庄群”,成为这位全球最顶尖的葡萄酒酿造大师在亚洲范围内首家、也是独家的合作方。长城于2011年初,整合旗下所有优质产区,充分保留了原产地的浓郁风味,推出中高端新品长城天赋葡园。在完善产品矩阵的同时,开启了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的风格化消费时代,更为形成独立于世界的中国葡萄酒文化重建了价值标杆。
四、世博会长城葡萄酒日拉开世界酒博会序幕
9月19日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长城葡萄酒日”,在这一天,由本届世博会葡萄酒高级赞助商中粮集团长城葡萄酒倡导、中国(上海)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共同主办的“干杯!世博!”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葡萄酒博览会也正式开幕.同时,为表彰长城葡萄酒长期以来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OIV授予长城品牌全球葡萄酒行业首个卓越贡献奖。这也标志着以中国为代表的葡萄酒东方世界新势力的崛起,并与葡萄酒旧世界、新世界共同铸造了三足鼎立的世界新格局。
PPT总结:延续国酒身份铸造东方美酒长城 在加速推动全球化发展的背后,长城凭借国酒荣耀的品牌传承,成为雄踞行业领袖地位的基石。翻开30年中国外交史,凡里程碑事件发生,必有长城;凡中国势力出现,必有长城。无论是来自葡萄酒故乡的法国总统希拉克,还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亦或是来自美国的里根、布什父子、奥巴马四位总统,在为其专设的招待国宴上都洋溢着长城葡萄酒的“中国味道”。
与此同时,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博鳌亚洲论坛、APEC财长会议、达沃斯论坛„„长城葡萄酒在一次次的大事件中,履行着“国有大事 必有长城”的强大品牌使命感,见证着中国逐步步入国际舞台的中心,代表中国力量的东方美酒赢得了世界赞誉,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国家名片”,在每一个全球瞩目的历史时刻将东方世界的精彩与荣耀传递给全世界。
第五篇:品牌建设发展历程
1.从1992年开始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萌芽阶段,从时间上界定为从新中国建立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止。这个阶段是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经历时间最长、品牌数量最少、名牌最稳定、企业在无意中建立了自己的企业产品品牌。整个品牌的表现形式以商标为主要特征,没有形成品牌个性与品牌文化。这个阶段企业品牌的特点主要有:产品质量好,知名品牌的产品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都很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高居不下。特别是“三大件”品牌产品,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追求目标。在这个阶段的末期,广
告意识开觉醒,广告活动开始介入部分品牌的塑造,并取得相应的成功。
但是,随着广东及沿海诸省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国外商品的大量进入,这些品牌到了90年代开始
没落,到目前为止,许多品牌已经从市场经济的视线中消失了。
2.媒介催生阶段(1993年——1997年)在第二个品牌发展阶段中,CIS战略成为塑造品牌的核心手段被广大传媒长达几年的深入宣传,一些来自于台湾、成长于大陆的CIS“大师”也应运而生,他们把CIS说成是解决企业问题的唯一“救命稻草”。与此同时,媒介的造星运动在品牌塑造上大打出手,“标王”成为这个时代的品牌代名词。利用新闻效应、利用媒体的影响力、不择手段制造新闻事件、大规模的广告活动,成为这个时期品牌宣传的主要方式。有的企业则自办小报,利用人们无法辨别信息和消费者对信息缺少免疫力的现状,实施印刷品信息轰炸,比如三株是也。另一方面,外国品牌则从品牌战略的高度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了他们的消灭中国本土竞争品牌的行动,通过“合资”等合法方式购并本土品牌,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取愉悦于外资企业老总,担心“引资”不成,把地方本土品牌免费合资。外资企业一旦合资成功后,就把本土品牌放入“冰柜”冷冻起来,让时间的车轮来撵碎中国消费者对本土传统品牌的记忆,最终是外资品牌全面获胜。比如,在中国的洗涤用品市场,还有多少原来传统的品牌?在这个阶段,企业品牌问题,已经逐步超越了“商标”的理念,企业形象成为品牌的代名词。企业在“商标”企业形象的宣传上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是,从客观上讲当时人们对品牌的普遍认知,还处于茫然与被动的状态。理论界的倡
导力度和研究也未深入。“牌子”是当时人们对企业产品“品牌”的主要认识。
3.市场营销理念与实践的阶段(1998年——2002年)这个阶段的主要竞争方式与上一个阶段相比,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营销”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口头语,“营销”也成为大众生活中使用最为普遍的词汇。在这个阶段,市场竞争的焦点集中到商品流通渠道领域。拥有渠道,拥有足够的终端网点,成为一个企业品牌是否有用竞争优势的标志之一。整个市场,企业品牌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促使土企业真正重视“品牌”,并试图从营销书籍中去寻找答案。出版社也把经济书籍的重点之一放到营销书籍的出版上。在众多的营销类系列书籍中,“派力”丛书对营销知识在中国的普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人才的培养上,高校有
更多的营销专业大学生走向企业,营销学课程也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本课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