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数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三)可行性原则
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本地区,本幼儿园,本班儿童的实际.所定目标应该是经过教师和家长的工作能引导幼儿达到的,即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不要等于或低于儿童的已有水平,使课程失去应有的引导,促进发展的价值和功能;也不要一味攀高,使儿童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浅谈数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小班数学活动《水果丰收了》案例浅析
作者:徐丹 来源:《幼教博览》2010.05 上传时间:2010-09-09 19:53:13 关键词:小班,数学活动,案例,浅析
新《纲要》把数学教育作为科学领域中的一部分,对数学教育内容规定不够具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感到数学教育操作难度大,缺少理论支撑。本文从一则小班数学教育活动案例入手,依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数学教育规律来分析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提高教师设计数学活动的能力。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教学方法理解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现以一次小班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水果丰收了》作具体分析:
目标制定的分析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排序。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数学教育总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案例《水果丰收了》体现出两个方面的目标:(1)幼儿掌握数概念;(2)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涵盖了情感和认知目标,缺少能力目标。其实数概念形成的过程就是在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建议能根据数学活动特点提出能力目标: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为孩子今后发展打好基础。
方法运用的分析
1.歌曲导课
幼儿欣赏歌曲《小树叶》。师问:“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听出来?”幼儿答:“唱的是冬天,因为有树叶落下来。”教师引导:“是秋天,秋天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小朋友再说一遍,是什么季节?”“秋天”幼儿回答,教师点头。教师继续引导:“秋天水果是不是很多呀?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
分析
这是一个创设情境的环节,经历了2分钟。目的是为了导入“秋天来了,水果丰收了”这一主题。如今,科技发展,四季水果丰盛,教师可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果园的水果丰收了,小朋友一起去看看吧!”
2.参观果园
教师出示一幅水果树图片,提问:“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呀?”幼儿回答:“香蕉、苹果、梨子、桃、菠萝。”
教师问:“你喜欢哪种水果?它们有几个?”幼儿说出一种水果,教师就从果树上摘下该水果。如幼儿说:“我爱吃苹果。”教师请幼儿数一数果树上的苹果数量,说出总数,并在苹果的下方标上数字“5”。等五种水果全部说出后,教师要求幼儿:“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给水果排排队。”这一环节经历了7分钟。
分析
数学知识所反映的还不仅仅是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是从中抽象出来的、普遍存在的数学关系。该班幼儿大多数能够手口一致正确点数数字,并说出总数。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深入提问,如:“除5只苹果之外,大家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表示5呢?”进一步了解幼儿对数字实际意义的理解程度。教师可结合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引导(活动室里的环境教师可有意识地创造)。
小班幼儿按数量的排序的要求为:(1)明确排序的方向;(2)了解排序能力发展顺序:正排序→逆排序→传递性→双重性;(5)最早掌握的是长度,其次是数量,最后是数字。该班级幼儿的排序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小到大的正排序阶段,能够运用数字进行排序。
3.摘水果
师:“树上这么多水果,我们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去超市卖好吗?”教师请幼儿摘水果,提问:“水果娃娃上面藏着一个小秘密,数一数你摘的水果上面有几个圆点?”这一环节经历了12分钟。
分析
按照一般的数学学习程序,幼儿数概念的形成经历实物点数——圆点点数——数量与数字相匹配的过程。但我们认为教无定法,可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来决定是否需要中间环节——圆点点数的环节。小班幼儿的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只有10分钟左右,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应把重难点内容安排在5分钟以后开展,学习的难点最好安排1个。复习巩固内容不易超过两个,时间尽量安排在5分钟之内完成。
4.送水果
师:“这么多水果我们怎么送到超市呢?嘀嘀嘀,开来了汽车。(出示汽车图片)开来了几辆汽车?请给汽车排排队。”教师请一名幼儿按照1—5的顺序给汽车排好队。教师在汽车下面标上数字。教师未要求从哪个方向开始排序。
师:“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水果上的点有几个,应该对应乘几号车?”教师拿出一张水果卡片,请幼儿点数卡片上的点数,说出总数,然后找出对应数字的一辆小汽车,把水果卡片放到小汽车上。师:“走喽,我们把水果运到超市去吧!”此环节经历7分钟。
分析
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意义的理解,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的。水果上的圆点与汽车上的数字相对应,是图形与数字相匹配的学习,使幼儿对数字的抽象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应安排5分钟左右的学习时间,讲解须详细。注意按照从左到右的排序顺序。
5.操作活动
幼儿人手一张画有水果和数字的练习纸及若干五角星的粘粘纸,请幼儿根据数字取下相应数量的五角星粘在水果娃娃上。教师要求幼儿将完成的作品送给客人老师。此环节经历8分钟。
分析
操作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情绪愉快,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数字贴出相应的五角星,是“数量与数字相匹配”的再实践,从实物与数字的匹配过渡到图形与数字之间的匹配,操作活动更能体现出思维的抽象性。
存在的问题
1.活动目标不够全面
从数学教育的特质看,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和细致、严谨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所以在制定数学活动目标时,应体现出情感、能力、知识三者目标。
2.忽视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
整个教学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学习时间过长,有36分钟,而小班幼儿科学学习时间为15分钟,整整延长了21分钟,违背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的学习专注性受到影响。
3.重难点不够突出
整个活动重难点突破用时15分钟,方法有效可行。但时间安排上没有突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复习巩固点数和排序活动也安排了两个环节,用时19分钟,超过新知识点的学习时间,说明教师组织教学时并没有做到统筹安排,心中有数。
编辑:cicy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初探
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教育学会
2014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登记表 学科类别: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初探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让其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
(一)分析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
1.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
教师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有正确的把握。如“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自己总结与概括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内容属于规则学习的范畴,而规则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获得运用有关概念的能力。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个公式中包括了“三角形”“面积”“等于”“底”“高”“乘”“除”七个概念,如果这七个概念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没有掌握,规则学习都将无法进行。同时,学生必须掌握“剪”“拼”“转化”等策略,否则将不能自主地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准确地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
2.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要与背景知识发生联系,以有关知识──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学习获得的知识来理解知识,重构新知识。教师对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不仅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包括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背景知识的分析。经验告诉我们,正确地分析学生的背景知识,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
3.研究学生的思维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关注的是怎样进行教学,而很少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是如何思维的。工作中遇到造成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差异,其主要原因就是设计者缺乏对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判断。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关注学生是如何思维的。
此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对达成教学目标也十分重要,也是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的内容。
(二)组织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应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我设计的“比一比──求平均数”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1.通过丰富的实例,以统计为背景,使学生初步了解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对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夹玻璃球比赛,由于是学生自己亲自参加比赛,他们非常积极主动,通过实际操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让学生决定男
女生最后的冠军组激起学生的思维矛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每组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男女生组夹球的平均数决定最后的冠军是公平的,从而了解求平均数的必要性。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根据现场比赛结果制作的统计图,思考当参赛人数不同时,怎样确定冠军组才是公平的。我选择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了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运用知识,还体会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三、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
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一位教师在“统计”一课的设计中,做了如下的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问题一: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感觉怎么样?
请全体同学合作进行现场调查,看一看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有多少名同学很快乐、比较快乐,又有多少名同学不开心,把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另外,请采访不开心的同学,了解他们为什么不开心,并帮助不开心的同学,争取让他们也能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但能让全体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全过程,尝试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数学问题,学会看统计图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可以为改进教学提供基本的依据。
问题二:给统计图命名。
下面是一个画好的统计图,请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你认为这幅统计图可能用来表示什么?
(2)请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这幅统计图起名。
(3)请写出根据这幅统计图你所能想到的事情。
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解答时需要一定的创造性。评价教学效果时设计这样的问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统计的意识,是否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了解情况。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习,也应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综合加以设计。通过比较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总之,教学设计是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诸要素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要综观全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行整体优化,这样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
2014-4-15
第三篇:有效性的设计数学作业
有效性的设计数学作业
在远程培训研修的日子里,观看专家与老师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需要扬弃,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特别是在数学作业布置、批改上我有更深刻的认识。作业的布置对教师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情况,并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弥补教师教学的不足有一定的意义。但整个过程中,我们注重了教师对学生知识理解的反馈,而对学生解题思路、方法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却很少理会,这样的过程所强调的只是教师主体评价和导向作用,忽略了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地位,导致某些学生对作业产生消极心理,把作业当作是“应尽义务”,消极应对,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而且作业的发展功能消失殆尽。
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观要求在数学学习中,把数学作业当作是课程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数学作业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密切联系实际,在形式上要追求活泼多样,在内容上要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同时,整个数学作业过程要注重互动性的多元评价机制(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评价促进教师、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控制的调节,不断改进教学、学习方法和策略,调整和端正心态,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1.作业形式的多样化;2.作业目标的综合化;3.作业内容的生活化;4.作业发展的时代化。使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得以有效的提高,作业的多样化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学生作业的评价上,应注重于过程性和主体性,切忌只注重结果。总之,我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四篇:浅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浅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是指为促进幼儿数概念和数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任务而设定的,要求儿童通过教学去获得有关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在形成一定的良好的学习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以保证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教学过程。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是指教师为促进儿童数概念而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是教师教学组织行为的一种预先筹划基本过程包括对活动目标的设定、对学习对象学习需要的分析、对学习情境的设计、对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习过程的活动安排和调整以及对学习对象行为的预测和评估等环节。
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服务的它是介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或中间环节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在其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效果会更明显,教学质量会更高。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活动设计中各个活动环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接受性能很好地促进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教学的每个环节的正确把握和处理都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一、学习者分析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前对学习者进行全面、详细、认真、透彻地分析是教师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们制定教育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活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情境布置、教学评价设计等一切相关活动的客观依据。大班儿童在 5—6 岁,根据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来看,这时一般儿童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时期,但逻辑思维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第一逻辑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动作。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自对动作水平进行具有逻辑意义的概括和内化帮幼儿的逻辑思维是依赖于动作的第二这时的儿童思维发展依赖于具体事物。所以这个年龄段儿童在其学习数学时也表会表现出这种过渡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同化到顺应、从不不自觉到自觉、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有效的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不可缺少的依据。作为教师在活动设计之前除了了解上述一般儿童数学思维特点外,还必须对幼儿的已知的数学内容和和幼儿一般特点分析。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对幼儿已知的相关内容的了解有助于帮助儿童确立学习的心向为新知识建构提供一种脚手架是通往学习目的的一座桥梁。如果不了解儿童已有的知识就没有搭起这座桥的基。所以有必要掌握大多数儿童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般发展水平和本班每个儿童的数学认知技能方面发展水平特别是有长处或发展特别不足的儿童的水平。另外还要了解每个儿童情感态度水平,这样才能在考虑活动设计的目标和选择内容、范围时做到有的放矢实现不同起点发展性原则并且可以给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之间交流留有广阔的余地。如在为大班儿童设计3个相关数列 4 道题的活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提供辨数的操作材料圈出3个可以编 4 道题的数提供补数的操作材料给两个或一个有数字套环补一个或二个有数字的套环提供改数的操作材料给 3 只蝴蝶的身上数字也去一个成为可以编 4 道的 3 个数提供选数的操作材料选择写有数字的 3 朵花把可以编 4 道题的插入花瓶中。这样体现不同难度的操作活动设计才能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能在数学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
二、教育活动目标设定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可以分解为数学教学目标、年龄
阶段目标和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不同的层次。这里我们讨论的只是教育活动目标教育活动目标是指本次活动中所应追求的主要目标也就是儿童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获得有关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在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着眼于儿童的发展以儿童已有发展水平出发最终促进儿童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应根据具体活动内容、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注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
第二目标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认知、情感与态度以及操作技能三方面。
第三在表述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时既要做到具有可操作性、精确性、具体性又要给儿童发表自己的见解留有余地。既要给儿童指明将要作业的情境、儿童将要处理的问题、儿童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但又不指定儿童将要从中学到什么。意在成为一个主题为绕这一主题儿童可以扩展和拓深那些技能与理解并使其具有个人特点。如给儿童摆放 10 个大小或颜色不同的两类球要求儿童按大小或颜色特征进行分类。这样表述既有利于幼儿知识技能和观察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又便于教师在活动中准确把握教学效果。总之具体数学教育活动各种目标的设计要结合活动具体内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等来确定。最终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有关数学知识与技能实现儿童需要又体验到数学的重要与趣味同时又有利于情感态度的培养。
三、选择、组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是指为促进幼儿数概念和数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任务而定的要求儿童通过学习去获得的有关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在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时要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另外,在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时,在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基础上将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选择具体内容时首先要尊循幼儿不同程度上渐进式地接触和掌握数学学科基本结构围绕基本结构不断拓展和加深内容进而促进幼儿对数学学科的有意义理解。其次要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逻辑起点整合式编排活动内容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与小学教育衔接。
四、教育活动情境设计对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和数学这门课本身具有的强逻辑性、抽象性、概括性较难理解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数学活动,不能只以解说方式进行教学,而是应该进行具有情境性直观性的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因此幼儿园要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宽松环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学习情境设计作用也不亚于教学过程。学习情境的设计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教学活动媒体的组织与设计。教学媒体从广义上说指包括教学活动的一切内容、手段和方法:教科书、实物、标本、模型、黑板、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实验、实习、参观、幻灯、投影、电影、录象、计算机等。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媒体既包括物理方面又包括心理方面。在具体活动的媒体设计时第一应该根据幼儿身心水平、教育活动目标选择适合于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活动目标实现的媒体并且注意经济实惠和多种媒体的综合利用尽量达到物尽其用。第二应该特别注意媒体呈现的时间顺序。第三在国际化的今天很多幼儿进行了浸入的第二语言教学根据心理学及现实经验数学教育活动最好不用第二语言而用国语。第四要注重偶发事件的利有。第五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教育活动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给儿童以一种亲切感。总之在数学教育活动媒体的设计应给儿童心理提供一种宽松的、和谐的、安全和自由的、亲切的、可以放松地表达、发问不压抑、不急燥、不忧虑、不紧张氛围。物理环境方面就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自主开展活动时间和空间使环境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宜的材料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和功能性有助于幼儿自由选择、探索、发现。充分考虑这些有利于设计有效性的实现。
五、教育活动步骤设计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教育活动步骤是教育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体现一堂课上一系例相对系统的行为在时间空间上的总体规划包括前对幼儿组织、引导内容讲解的时间、方式幼儿学习活动的安排以及根据具体活动需要安排媒体即教具与学具呈现的时间、地方、方式等等。例如在上“6”的组成时可以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幼儿活动的组织引导23 分钟。在这步又可以分为两小步第一步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到活动中来安顿好幼儿心理准备后可以采取对原有相关知识的复习进行如给幼儿显示一张标有“6”的卡片让孩子认读并让他们说出“6”可以代表什么即举出生活中的“6”的含义如 6 个人、6 朵花、6 颗糖等使关于 6 的认识得到回忆巩固。第二步给幼儿表述清楚这个活动的情境、任务。第二环节:让幼儿操作57 分钟。皮亚杰说过儿童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是建立在动作的基础上的。所以上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 6 的组合得到感性认识是学习此任务的最好方式。例如可以让幼儿在做玩撒雪花的活动完成。具体操作是:第一步给每个儿童 6 个正反两面各涂有黄绿两的花瓣模型、一张标有如下见下面的纸张并交代操作活动的要求:让幼儿在随机撒花瓣时得出不同黄绿两数量的组合分别记录在左边的代表黄绿花瓣的图形下面。第三个环节:相邻幼儿交流比较各自得出的组合情况2 分钟。第四个环节510 分钟:老师让幼儿说出 6 个花瓣与“6”的关系并让他们说出得到的黄绿两色花瓣随机的组合数 同时让两个幼儿到黑板上记录一个人得出的红绿花瓣数目不同组合因为有可能每个都能撒出 6 的全部组合来另外一个将抽象的数字写入 6 的组分号下面。第五个环节:让幼儿自己安排总结3 分钟。第六个环节:用找朋友方式进行练习2 分钟。将不同种类的组合随机分发给个幼儿根据班级人数多少确定组合种类多少每类两张要求每个幼儿能找出自己的同伴。如给一幼儿一张标有 2 的花朵卡片让他找出另一张标有 4 的花朵卡片。总之活动过程设计要根据具体的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其既符合儿童掌握知识的规律即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又能将活动的重点内容安排在儿童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这样教学设计有效性才能更好的发挥。最后还要注意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步骤或增或减或换。
六、数学教育活动评价与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可以了解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计划、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环境、设备、材料等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可以了解幼儿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数学教育目标可以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方法等存在的问题还可利用反馈机制 使幼儿看到自己已有的进步 影响到幼儿的自我评价 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动机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激励幼儿继续学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有着它自身的一个体系它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评价主体如:教师、幼儿、幼儿同伴甚至家长或其他人员。第二评价的内容如:知
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第三评价的方式方法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情、编测题测评、直接提问看幼儿的答题速度、灵活度等、观察作业或者幼儿作品及行为、学习热情的改变情况等进行评价。通过数学教育活动评价可以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每一次教育活动的评价既是本次活动的总结又是下一阶段教育活动设计的基础。总之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中的每一个因素 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努力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对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潜能 发展和丰富幼儿数学教育的理论 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第五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效的情境创设。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年龄心理特点,创设他们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求知欲的情境;要考虑教材的实际,针对不同年级选择不同方法。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所以我们要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使之敲开学生心灵之门。
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认识分数”,我创设了一个情境:今天天气特别好,熊妈妈带着两只小熊去郊游,它们带来4个苹果,2块月饼,1块蛋糕,两只小熊怎么分呢?学生争先恐后帮忙分,4个苹果每只分2个,2块月饼每只分1块,1块蛋糕怎么分给两只熊,就自然引出了分数1/2。接下去,又来了两个好朋友,现在4只熊怎么分呢?1块蛋糕怎么分给4只小熊呢?学生都很乐意帮几只小熊的忙,气氛活跃。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提问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内容,突出实质问题,对一节课的内容要搞清应在哪些地方提问。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好的提问,问题应该在教学的关键处,教材的重点处,知识内在联系处,理解的难点处,问题的矛盾处,还有探索的规律处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中,我先让学生欣赏几幅图形(有蝴蝶、飞机、乒乓球拍),然后问:这里有各式各样的东西,为什么聪聪说它们是一家人呢?这问题就撇去外在特征,直接指向内在联系,即教材的重点----对称图形。在动手操作画长方形的对称轴时,学生很容易画出两条对称轴,紧接着提问:为什么斜的这条不是呢?于是展开讨论,而这个问题正是学生最容易搞混的地方,是本节的难点。
三、有效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反应要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奖励一个小红星,甚至只是一个轻抚学生的头部的小动作,孩子都感到无比高兴与满足。但也不要忽视错误的反应,应该鼓励继续努力。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所教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