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2007-11-13作者:佚名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进入论坛
第一部分总论
为了贯彻实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导幼儿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结合北京地区幼儿教育发展实际制定《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城郊各类幼儿园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均应遵循《纲要》和《细则》的要求,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一、幼儿园教育总要求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与教育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要热爱幼儿,尊重和保护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严禁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自觉抵制各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案、教材、学具、活动及比赛等。
二、幼儿、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
(一)幼儿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幼儿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由于先天素质、家庭环境、生活经验的不同,幼儿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潜能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在学习中活动的主要是具体经验。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幼儿在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驱使下,对周围世界中任何新颖、陌生或难以理解的事物都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
有而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和实践活动实现的。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正是在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幼儿喜欢模仿。模仿是幼儿语言、社会等方面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模仿,幼儿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它既可以使幼儿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能学到不良行为。幼儿经常接触的成人、同伴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此外,一些影视作品中鲜明的艺术形象也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幼儿的学习活动往往与游戏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游戏和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真实问题情境使幼儿不断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经验,并在不断面临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因此,游戏和日常生活是幼儿进行各方面学习的主要途径。
(二)家长
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幼儿最持久的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身心发展。他们对幼儿游戏和活动的关注以及所表现出的兴趣,与幼儿的进步、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合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水平以及学习能力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家长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长有效地参与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真正的健康成长。
(三)教师
幼儿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同时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待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当做到——
1、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用自己的情感、态度、言行举止给幼儿以积极的影响。
2、热爱、尊重每一个幼儿,善于观察幼儿,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家庭成长环境有充分的了解。
3、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教育计划,灵活地实施教育,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4、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沟通,并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5、善于开展社区学前教育工作,发现并利用社区和周边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合理的组织教育内容。
保育员也是教育工作者,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育员应当结合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正面而积极的影响幼儿,与教师密切配合,使幼儿生活安全、快乐;活动主动、积极,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为进一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从2001年9月起试行。目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第一部分 总 则
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 通知
教基〔2001〕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部属师范大学:
为进一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现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印发给你们,从2001年9月起试行,并就贯彻实施《纲要》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纲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纲要》的实施工作给予充分重视,认真抓好。
要积极利用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使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以及社会人士都能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认真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幼儿教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学习和理解《纲要》,以有效地依据《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教育计划和组织教育活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
二、贯彻实施《纲要》,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制订本地贯彻《纲要》的实施方案。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切忌搞“一刀切”。各地可采取先试点的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幼儿园,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三、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纲要》的精神,改革现行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实施《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四、各地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研究和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注意总结积累经验,并及时反映给我部。
198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同时废止。
教 育 部
二○○一年七月二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 总 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一)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二)内容与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会
(一)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学
(一)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术
(一)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指导要点
1.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三、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方案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迈进新阶段的标志,它将指明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贯彻落实《纲要》,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我们将做如下安排:
一、抓好培训,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指幼教教师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它要求高质量的幼儿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职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的不可替代性。既然幼儿教师的角色有不可替代性,那么提高专业水准当是必然。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根本的一个途径就是加大培训的力度。
1、培训目标
(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熟悉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特点、规律,掌握适应幼儿园教师教育发展要求的新模式、新方法。
(二)了解学前教育前沿发展动态、国内外学前教育的最新理论及实践新成果,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的研究能力。
(三)全面理解并准确把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以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专业化要求,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四)研究“十五”教育课题中的有关问题。
2、培训形式:首先要在市级培训的基础上抓好区级培训:组织本区幼儿园所有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如:实现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研究;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内容和实施计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
其次是以区级培训带动园本培训:即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幼儿园活动和教师行为,是各幼儿园结合实际需求对本园教师开展培训。园本培训问题的研究,包括园本培训的目标、要求、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园本培训的课程、教材开发;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适应本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教育研究课题,其中参与式培训是园本培训中的一种最佳的形式。13、培训的主要内容及形式
(一)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天津市〈纲要〉实施细则;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新〈纲要〉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新〈纲要〉与幼儿的科学教育;新〈纲要〉的知识观和发展观;新〈纲要〉的幼儿健康教育;新〈纲要〉与幼儿的艺术教育;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要求等。
(二)培训形式采取举办讲座、观摩、交流研讨、集体备课等。
4、培训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以教师发展为本,有利于幼儿园教师的综合发展、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多样性原则:坚持教师需求多元化与课程设置多样性,使教师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三)针对性原则:紧密联系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紧扣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教师发展的需要。
(四)创新性原则:坚持创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五)信息化原则: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继续做好学前教育信息交流。更好地使用学前教育信息。逐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信息管理队伍。
二、以〈纲要〉实施试点园为龙头,组织优秀活动观摩,总结交流试点园的经验,带动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全面提高的教育质量。
三、以幼儿教育单项评比活动为契机,进行层层评比,推动全区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入落实〈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教育中科学领域的目标。
四、以市级游戏达标活动为动力,发挥达标中心园的示范作用,带动乡镇中心园、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落实〈纲要〉中有关游戏活动的要求。
五、根据《纲要》和《细则》的要求开展学术活动、经验介绍活动。2
第四篇:北京市中学共青团教育实施纲要(试行)
北京市中学共青团教育实施纲要(试行)
为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根据《中共中央进正派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相继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教育工作规程》的总体精神,结合共青团工作的实际,科学规划中学各阶段共青团教育的内容与要求,特制定本纲要。
中学共青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中学共青团组织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共产主义的大学校,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广大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中学共青团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配合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中学共青团组织承担着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大批合格共青团员的光荣任务,是全团的基础和源头。
中学共青团组织教育的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配合实施素质教育,面对全体中学生,开展邓小平理论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政治素质,使他们初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帮助他们成为具有“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思想情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合格公民;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在参加实践活动中起作用、受教育、长才干。协助学校党组织和教育行政,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学共青团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共青团组织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大学校,这种教育职能决定了共青团组织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同时,中学共青团组织也是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中学共青团组织要在发挥自身优势,把青少年学生团结在自己周围,开展系统的组织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发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青少年学生真正做到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理论灌输与下面教育,对帮助青少年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政治理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品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必须针对青少年的思想实际抓好实践教育环节,实践教育对理论教育能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教育主题、教育思想寓于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的最终效果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
三、普遍教育与分层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按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开展普遍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各项教育活动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区分教育对象,循序渐进分层有效地开展,注重教育的实效性。
中学共青团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共同理想教育: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培育“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党赋予共青团的神圣职责。中学阶段是共青团完成这一神圣职责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要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互相关联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使中学生懂得,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帮助和引导中学生努力争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中学共青团组织要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逐步帮助和引导中学生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个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
要遵照团的章程,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把广大中学生吸引和凝聚到共青团的旗帜下;要教育和引导团员树立和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充分发挥业余党校、团校的阵地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邓小平理论教育、党团基本知识教育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上述教育中,共同理想教育是主线,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是基础。三个方面教育不约而同为依存,互为补充,各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并在不同的年级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和有联系的渐进性,构成了中学共青团教育的基本框架。
各阶段教育内容和要求
第一阶段:集合在共青团的旗帜下(初中)初一教育主题:“迈好青春第一步”
一、学生特点:
初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2—13岁之间,他们面临着“两个过渡”,即小学向中学的过渡,少年向青年的过渡。他们刚刚跨入中学的大门,希望在新的环境中有一个好的开端,易于接受教育,开始向往共青团。
二、教育内容与要求:
要充分认识这一阶段学生的特殊性和正确教育引导对他们的特殊意义,帮助学生打好中学生活的基础——迈好青春第一步。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完成好“两个过渡”,帮助学生认识中学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珍惜中学时代,适应中学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引导学生了解共青团组织,推荐优秀少先队员做团的发展对象。
1、少先队教育
(1)指导、帮助组建好少先队各级组织,细致地做好各级少先队干部的民主选举工作,尽快形成集体的核心。建立健全少先队的各项活动制度和工作制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集体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友谊和对集体的感情;通过开展少先队集体间的竞赛,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树立爱班级、爱学校的集体主义风尚。
(2)配合学校各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常规》教育,利用站首都少年先锋岗和校园少年先锋岗,开展红领巾植绿护绿、少年军校等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不断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广泛的团前教育
(1)面对全体少先队员,广泛进行共青团基本知识教育。通过中学生业余团校、团课学习小组等形式,有计划地对少先队员进行团前教育。这一教育要以《团章》为基本教材。
(2)要认真执行《北京市中学生团校条例》,对团校学员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要想明天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今天必须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强化少先队员的组织意识,全面活跃中学少先队工作。
3、树立典型,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
(1)通过“推优入团”工作,深化中学少先队“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以《北京市小学少先队组织向中学团队组织推荐优秀少先队员做团的发展对象工作表》等组织活动形式,把小学少先队员组织开展雏鹰奖章达标活动的成果通过“工作表”延续到中学,使“争章”和“推优”有机结合起来。
(2)认真执行《北京市推荐优秀少先队员做团的发展对象工作细则》,广泛开展少先队中队“推优”活动,在“推优”工作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成熟一名、推荐一名。
初二教育主题:“团旗在我心中”
一、学生特点
初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3—14岁之间,基本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环境。面临着少先队向共青团的过渡,他们离队心情迫切,开始主动追求共青团组织。
二、教育内容和要求
这一阶段的教育要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点开展。在做好离队建团工作的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团队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愉快渡过青春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强化团员意识教育。
1、做好团队衔接,广泛建立团组织
(1)离队建团大会要开得隆重热烈。激励离队的少先队员更加珍惜少先队的光荣传统和作用,把少先队的呼号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
(2)帮助、指导组建好共青团的各级组织,细致地做好各级共青团干部的民主选举工作,尽快形成团支部的领导核心,建立健全团支部的各项活动制度和工作制度。
2、团员意识教育
(1)通过上团课、主题团日等组织形式,加强对新团员的团员意识教育。要使他们懂得组织上虽然入团,但真正做到思想入团还要经过艰苦的努力。
(2)要有意识地给新团员压担子,使他们在开展团的工作中,在为同学的服务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自身进步成长的同时,带动大批青年共同进步。
3、加强团校建设
(1)要进一步加强中学生业余团校的建设,扩大业余团校的教育教学规模。校级团校要面向全体青少年学生办学,对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追求共青团的愿望,给予充分的支持和正确的引导,真正把业余团校办成共青团组织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
(2)团校建设要严格执行《北京市中学生团校条例》,严把教学质量关。同时,要解放思想,积极稳妥,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及时发展入团。要充分认识中学共青团的基础地位和源头作用,真正把团校办成加强团员发展工作,壮大团员队伍的重要基地。
初三教育主题:“做合格的共青团员”
一、学生特点
初三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14—15岁之间,他们面临初中毕业,面临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选择和竞争。他们开始较多地关心自己的命运、前途,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思想尚不成熟。学习在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团员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二、教育内容和要求
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面临毕业所引导的矛盾进行教育引导。政治上引导他们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思想上引导他们积极地面对生活的选择,做生活的主人;学习上引导他们自觉积极地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改进学生方法;组织上引导他们珍惜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一阶段的教育活动要注意少而精,针对性强。
1、祖国在我心中的教育
(1)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特点是要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教育。使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跟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2)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使学生面对社会的选择,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刻苦学习的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知识在生产、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学习那些刻苦学习、为祖国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进人物的事迹,使学生明确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全面地完善自己,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
(2)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方法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要高质量地开展启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的活动。
3、做合格共青团员的教育
(1)强化团员的责任感,通过讲团课等形式,引导团员明确加入共青团,意味着履行自己对社会、对团组织、对他人的责任。这种责任感是通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来体现的。
(2)学习优秀共青团员事迹,对照自己找差距,过好民主生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克服自身缺点,努力从思想上入团。在升学与就业等问题上,要特点强调团员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阶段:扬起理想的风帆(高中)
一、学生特点
高中学生年龄大都在十五、六岁到十八、九岁之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人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精力充沛,有较强的时代责任感,成才、成年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又不完全具备成人的思维特点和行为能力,对自己的前途理想化。高中阶段,团员在学生中的比例较大,容易产生组织观念淡化,模范作用不强等问题。
二、教育内容和要求
高中阶段的教育要在巩固初中各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在教育内容上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要重点开展成年教育、理想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以上教育内容可因学生的年级不同有所侧重。开展成年教育,要通过实施系统有效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意识和爱国奉献、追求真理的精神。使他们在向成年人的角色转变过程中,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努力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开展理想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要在开展好成年教育、理想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协助党组织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一)成年教育
1、以为进入十六周岁的青年学生颁发居民身份证为切入点,认真贯彻执行北京市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十六周岁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中开展成年教育活动的决议》,开展公民意识教育。要通过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帮助广大未成年学生深刻掌握宪法和法律的有关知识,懂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
2、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依托,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求适龄青年在成年预备期内参加48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使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五爱”情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以成年宣誓仪式为载体,全面巩固和提高以往的教育成果。成年宣誓仪式在青年成长的历程中留有深深的烙印,是成年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应体现出庄严和隆重。成年宣誓仪式要严格按规定程序、以学校为主进行,要注重扩大宣传和社会影响,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二)理想教育
1、从爱国主义教育入手,为帮助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奠定思想基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引导学生把实现“共同理想”作为已任,把个人成才与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成才”就是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就是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得到完善。
2、要针对高中学生面临的升学、就业等实际问题,开展理想与前途教育。要使学生懂得,个人理想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要与个人条件相结合;要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理想就要从现实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各方面自觉地磨练自己,为实现理想做出不懈的努力。
(三)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1、以中学生业余党校和党课学习小组为依托,在优秀团员中,开展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要以《党章》为基本教材,重点进行党的性质、任务、奋斗目标、优良传统和作风、党员标准、党与团的关系的教育;组织他们学习现实生活中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帮助他们重点解决为什么入党、怎样争取入党两个问题。开展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要在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理论精髓和理论主题的基础上,重点在全面、正确领会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帮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而增强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认同感。
2、在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以“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等工作为有机载体,进一步强化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树立优秀学生典型,协助党组织把他们培养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中学共青团教育实施途径
学校团组织要自觉主动地承担起贯彻《纲要》的职责,积极争取学校各有关部门及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把《纲要》提出的各项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一、学校团委(总支)
学校团委(总支)是实施《纲要》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团支部的领导和指导,落实《纲要》的教育任务与要求。要加强教工团组织的建设工作,强化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带领全体青年教师为实施《纲要》做出贡献。
二、班级团支部(少先队中队)工作
班级团支部(少先队中队)是实施《纲要》的最基层组织。应根据《纲要》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团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协助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班风。要有目的地培养同学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利用组织生活会,开展经常性地批评和自我批评,带领大家共同进步。
三、学生会工作
学生会是共青团受学校党组织委托指导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生会应根据自己的章程,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同学吸引到自己周围,落实《纲要》的各项任务。
四、中学生业余党、团校工作
中学生业余党、团校是对中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中优秀分子的重要途径。要通过举办业余团校,加强团前教育,强化团员意识教育,充分发挥中学共青团组织的基础和源头作用;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小学活动,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并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五、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活动是共青团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重要载体,是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是中学成年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形成热爱劳动、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爱护环境的风气,培养学生树立互相关心、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精神。志愿者活动应重点依托社区开展,要加强志愿服务基地的建设。
六、实践教育活动
坚持实践教育环节是共青团组织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也是团组织的生命力所在。要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利用好各种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公益劳动、科技创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学生“五爱”的思想情感、行为准则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七、校园环境建设
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不可缺少的条件。团组织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建设,使学生受到爱护学校、保护环境的良好熏陶;要发挥校歌、校训和校风对学生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活动园地等宣传阵地,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的教育环境;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共青团文化体育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八、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全市性青少年教育活动
全市性的大型教育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是首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学系统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运用这些大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教育氛围,积极开展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参加,在参与中接受教育。
中学共青团教育实施的保障措施
《纲要》对中学共青团教育的日常的工作提出了较全面、较系统的内容和要求,是中学共青团组织贯彻落实《中学德育大纲》的基本措施。全市中学系统各级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全市中学系统各级团组织要强化自身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进一步加强团队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团队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有计划的根据《纲要》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业务培训,为全面贯彻和落实《纲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全市中学系统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争取党、政的领导和支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纲要》的实施情况,主动将《纲要》的实施工作纳入到德育的整体工作当中去。要加大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支持和关心共青团工作,形成有机的教育合力,为《纲要》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纲要》是中学共青团组织实施日常教育的纲要性文件,各级团组织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要制订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保证《纲要》在各个层次都得到充分的贯彻实施。
四、各级团组织要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贯彻《纲要》。各级各类中学团委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对《纲要》规定的内容制订实施细则,使《纲要》在各地区、各类学校得到创造性的贯彻落实。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选填空题
1、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是:幼儿园教育应做到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框架是(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
4、《纲要》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首的一系列教育法规,特别是(《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而制定的。
5、幼儿园教育可以相对划分为(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6、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幼儿园教育应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7、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是: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8、《纲要》的宗旨是(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9、幼儿园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根本任务是(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10、《纲要》的“目标”部分主要表明(该领域重点追求什么),它主要的价值取向何在。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11、《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集中地反映在总则里,贯穿在整个《纲要》的各部分。主要有:(依据)(原因)(目的)。
12、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13、(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及其(幼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14、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15、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16、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17、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教材)灵活运用。
18、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9、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20、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21、健康教育的本质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2、幼儿健康行为养成中,(动作技能的练习)与(来自生活的感知体验)是最基本的方法。
23、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
24、幼儿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幼儿)。
25、幼儿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评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