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
关于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处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十分重要,关系着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基层政权的巩固。我镇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我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乡镇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石杨镇辖9个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4.5万人,现有党政干部80人,其中公务员编制数45人,实有公务员34人,其他编制35人。现作如下分析:
一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公务员队伍中,30岁及以下8人,31-35岁4人,36-40岁9人,41-45岁4人,46-50岁6人,51-55 岁2人,56 岁以上 1人。
二是从学历层次来看。公务员队伍中,研究生以上1人,大学7人;大专1人;中专及以下25人。而且大专以上学历基本上是2007年以来新进人员。
三是从工作年限来看。在乡镇工作2年以下的5人;2-5年的3人,其中公务员1人;5-10年的5人,其中公务员4人;10-15年的11人;15年以上的67人,其中公务员21人。
四是从来源情况来看。公务员通过考录10人,上级机关下派2人,其他22人。
五是从时间节点来看。2007年后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的7人,1
其中通过考录5人,上级机关下派2人;事业编人员新进1人,由“三支一扶”人员转正而来。
六是从改任非领导职位来看。2007年以来,改任总人数3人,其中正科2人;45岁以下、45-50岁、51-55岁各1人。
二、乡镇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镇党政干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干部年龄普遍较大。全镇80名干部中,41岁以上的达59名、占75%,40-31岁的13人,30岁以下的只有8人。虽然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选派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等措施,为乡镇基层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但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乡镇基层干部普遍年龄偏大、部分专业岗位人才严重短缺,干部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均不合理。
二是交流轮岗机会少。一个岗位一干一般就是好几年,甚至几十年,一直埋头于繁琐的业务之中,没有正常的交流轮岗机制,导致这些人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处理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经验普遍存在不足。大家知道,乡镇工作繁杂且直接面对基层群众,他们需要的是能处理实际问题的干部,而不是纯粹的“业务高手”。
三是县镇交流的少。我们有的干部在乡镇一呆就是十几年,有的一干一辈子,没有经历不同的岗位和环境。现在流行的是从县直以上机关选派干部到基层锻炼,也可以考虑从乡镇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直以上机关去锻炼。
四是部分干部综合素质不高、能力不强。部分干部由于年龄较大,学习热情不高,导致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工作方法单一,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层面来解决新时期的问题,缺乏依法行政的自觉性,缺
乏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主动性,缺乏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五是工作作风有待提高。工作懒散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直面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深刻剖析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缘由,我镇党委深入调研,广泛座谈,力求破解干部队伍建设的难题。
(一)以教育培训为抓手,着力提升干部软实力。建立和完善干部参加培训与学历教育的长效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安排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教育,以有效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一抓常规教育。充分利用创先争优、保持党的纯洁性等先进性教育的契机,对干部进行系统性教育,切实增强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抓阵地教育。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在线等阵地作用,对干部进行政策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三抓实践教育。开展外出考察、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干部亲眼所见经济发达地方的变化,学习先进乡镇的发展经验,用亲身的体验为本镇的发展谋思路、定目标。同时,加大典型的培育力度,选树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典型,发挥示范、教育、带动作用,为干部队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以建章立制为重点,着力提升干部战斗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的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和首问负责任,建立健全考勤、考评、学习、值班等方面的制度,对干部能力全面实行统筹,使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进一步强化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
力的配臵和限制。深入推进政务,增强工作透明度。
(三)以改进作风为抓手,着力提升干部执行力。“为政之要、贵在落、落实之要、贵在执行”。良好作风不仅能展现一个单位的工作风貌,更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讲务实。对待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党政干部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二是明责任。各部门制定每个成员的分工任务,明确责任,定下的事情就雷厉风行去做,定了的目标就不折不扣去完成。三是重督查。镇要专门成立了督查办,不定期对镇村两级干部在岗情况和完成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查实不在岗的人员在全镇大会上予以通报。
(四)以优化配臵为目标,着力提升干部发展力。一是选年轻的干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年轻干部不仅能够改善现有的干部队伍结构,更重要的是为乡镇干部队伍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力。二是选专业的干部。在新形势下,如何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如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这些都要靠技术,例如管理的技术、营销的技术、农业的技术。现在乡镇缺乏的就是这些实用的人才。三是选服务基层项目的干部。服务基层项目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也是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起来的。我认为在每年的公务员招录中逐步扩大对此类人员的比例,最终使之成为乡镇党政干部的主要来源。
(五)以奖优罚劣为举措,着力提升干部向心力。制定科学的干
部考评体系,让那些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避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六)以交流任职为基础,着力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干部队伍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适当的“走出去”和“引进来”,以激活干部队伍活力。一是实行部门交流任职。尊重干部的选择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做到“人尽其才”。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培养和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举措。二是实行县镇交流任职。通过交流任职,既能有效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因人力资源不足而导致工作开展较为艰难的局面。
第二篇:关于党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分析
关于党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人才强国战略确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三大基础战略之一,并首次将其写入党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已反复阐述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等科学人才观,而党和国家正着力重点建设的三支人才队伍即“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党政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全面实施“人才强国”、“人才强市”战略中,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面临着一个党管人才和自身成才的双重任务。要行使党管人才的使命,不仅要善于开发利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而且自身也应该并可能成为优秀的执政人才。笔者认为:党政干部成才的最佳领域,就在本职工作中;最短路径,就是履行好现职岗位职责,即所谓适职成才,或称岗位成才。
一、认知性路径:刷新党政干部适职成才的五个认识层面
认知层面是内在的隐性思维与外化的显性行为之间的衔接层面,其强化程度对思维与判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影响到行为层面的成效。从宏观而言,现在对党政干部要特别强调适职成才、岗位成才,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我党执政的资源性和成本性看党政干部适职成才的战略性。所谓执政资源,简指政党执政所必需的能量及其来源。一个政党的执政资源的强弱厚薄,主要是由党的先进性、成熟性决定的,由是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决定的。且这种执政资源还须与时俱进,常积常新,不断发展,执政地位才能坚如磐石。执政是有成本的,执政的过程是对执政党已有资源的利用和耗费。执政的成本,就包括了各级各类党政干部、公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倘若执政人员无德不才,或为“庸才”、“危才”,那付出的负成本可就大了。引导党政干部适职成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应该成为我党优化执政资源的战略大计。有了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现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全面地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科学、民主的决策,降低领导与决策成本;有了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能够充分发挥其人格魅力、创新活力,增强政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因此,强化人才“第一资源”,首先须强化党政干部这“第一资源”中的“核心资源”。
第二,从新世纪党执政使命的艰巨性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广泛性看党政干部适职成才的重要性。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一切,都需要党的各级干部在各自岗位上成为行家里手乃至杰出人才。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仅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才,也为千千万万人才的成长创造了新的天地。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职业的增多,为每个人提供了日益广阔的活动空间,为人的全面发展和自主成才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人人皆可成才,党政干部更需要也更可能立足本职岗位成才。
第三,从党政干部职位的特殊性与科学管理的需求性看其适职成才的必要性。我国各级党政机关,担负着组织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令的重要职责,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实施者。党政干部素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和事业能否打开新局面,而且影响着党的威信、国家兴衰和社会进步。党政干部起着被领导与领导的双重作用,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同一般的岗位不同,起影响时,不是牵涉一条线,而是影响一大片。它有其种种特殊的规律和机巧,有待于悉心探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开放和改革政策的深入实施,各部门各地区在实践中提出了大量的新问题,需要采取各种重大科技、经济和社会决策越来越多,越来越需要各级党政干部成为软科学的掌握者和实践者,因为他们大都处在犹如交响乐“软件”——指挥的位臵上。正如一些外国专家考察我们的企业后所说的:“这个企业按我的办法管,设备不用换,产量可翻番”;“中国缺乏科学人才,但更缺懂科学的管理人才”。
第四,从干部队伍学力能力和担负重任的不适应性与学历教育和岗位智能的悬殊性看其适职成才的紧迫性。我们党执政能力同肩负的重任总体上是适应的,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尤其是需要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做法,使各级干部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推进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以学历为主要目标的干部培训工作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不能代替岗位业务能力的培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丰富,各级各类干部因工作性质、内容的不同,所需专业知识结构也更细微复杂。据统计,我国社会各行各业社会需求和教育可以满足数量的比例为100:5。加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保鲜期”越来越短,各项事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大,对岗位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干部适职成才的迫切性。
第五,从干部队伍文化知识的既成性与管理研究的便利性看适职成才的可行性。党政干部队伍具备一定的文化理论基础,为岗位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些干部没有经过系统的学历教育,立足本职工作成才也是可能的。据研究,一个人的知识在学校获得的只占10%,90%是靠自学得来的。而作为软科学的管理等科学,是一门轻骑学科,投资少,效益高。它不要大型实验室及贵重设备,广大干部要在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凭借本职工作中的各种有利条件,悉心研究手头的数据材料,把定向专题的调查研究同动态多元的综合研究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把调研民主化同决策科学化结合起来,从而在适职成才的道路上迈出一个个坚实的步子。
二、实践性路径:摆正党政干部适职成才的五对辩证关系
实践层面是素质、能力外化的执行层面,宏观认知层面通过个体实践层面把认识转化为行动。实现党政干部适职成才,从干部微观践行的角度来说,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
(一)在成才观念上,要正确处理谋职位心理和做学问意识的关系。谋职位同做学问,历来被认为是难以并行不悖的事情:要做官就不能做学问,要做学问就不能做官;做学问是文人学者的事,而做官似乎就是做事谋人搞平衡,无需多少真学问。这虽然是一种误解,但因多年来对领导干部的任免还没有严格的文化才学水准规定,所以在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读书钻研,做学问的风气还较淡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为适应新世纪新使命的高标准严要求,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一种搞研究做学问的紧迫感。党政干部因才智焕发而可能被提拨到高一级领导岗位,但这种升级是呈等腰三角形的(如图),因为越到高一级领导岗位,需要的人才量越少。党政干部因才智焕发也可能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这种升级则是呈梯形状的(如下图所示)。因为管理专家需要量大。因此,每个干部都要做好从管理的宏观上成才的准备。“当官一阵子,成才一辈子”;没当“××长”,应当“××员”;没当指挥官,就进智囊团,同样能发挥自己的专长。
(二)在成才实践上,要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是干部培训工作和继德教育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我们历来强调,不要借口工作忙而不重视学习,也不要强调学习而过多地影响工作。提倡在职学习、业余深造,控制税产率,改变那种“中青年奔四化干部,老年人搞四化建设”的状况。要把在职学习和业余深造作为一种生存需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品位,让集体成为学习型组织,个人成为终身学习人。提倡适职成才,实际上就为工作和学习提供了“结合点”,促使干部想成才就从本职工作学起做起,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双丰收。譬如一个干部平时认真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组织群众开展多种活动,按党的方针、政策处理问题,在大量工作积累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写成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经验体会等应用性文章,然后又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写出相应的论文,最后在众多的理论积累的基础上,反复研究、比较、综合,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其中每一升华阶段的成果,都重新回到工作实践,一次比一次更全面、深刻、贴切。这样几经反复,就形成某一方面较完整和系统的才能了。(如下图所示)
(三)在成才目标上,要正确处理专才与通才的关系。对于以成为管理人才和领导人才为目标的党政干部来说,不仅要争取成为本职业务的专才,而且要争取成为谙熟管理知识和领导科学的博学多识的通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既有知识宽度又有专业深度的“T”型人才。还要成为“十”字型人才,即不仅知识面宽,在某一方面深入研究、有所建树,而且还能冒出来,成为牵头领路人。这就需要党政干部在培养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十六大要求的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依法执政能力、总揽全局能力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的五种执政能力的前提,努力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自学能力。要善于适应各种变革,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而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善于查看文献资料,善于向社会学习,善于向一切内行请教,不完全依赖于正规化培训。二是思维能力。在执行任务时要长于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因而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信息敏感和学术敏感,遇事能及时形成主张。三是决断能力。要善于分析,善于综合,能够抓住关系,准确决断。四是表达能力。要善于通过语言、文字、图表、统计等多种形式和电信、网络等多种载体传播信息,使之失真少、速度快、效果好。五是行动能力。要善于自己动口动手动脑,作调查,写文章,拟文件,搞反馈,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录音录像、光缆传真等多种现代化工具。六是应变能力。遇到一些事先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和事件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应变自如,或化险为夷,或化难为易。七是协调能力。要善于处理需要许多人员或单位参与的工作项目,使人员之间或单位之间的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工作完成。八是交际能力。现代管理越来越需要涉外能力,因而要具备外交手段,善于横向交往。九是组织能力。党政群干部的工作水平的高低,相当程度上通过组织工作体现,具体体现在能将分散的人员、单位或事物拧成一股绳,使之具有作用于实现某一目标的整体效应或系统功能。十是创新能力。要善于革新,变“事务”为“事业”,开创工作和事业新局面。增长上述能力乃至适职成才的一个基本方法是“直接法”,即在知识不足不全的情况下,就直接对准创造目标,直接进入创造过程,根据实际需要补充新知识,暂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以研究和写作带读书、带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节约时间和精力,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最佳知识结构、焕发独创性思想,有利于快出成果。
(四)在成才内涵上,要正确处理权力因素与非权力因素的关系。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加速和民主意识的加强,干部成才过程中应有意识淡化权力因素,增强非权力因素。一是区别权威与权力之不同,注重提升自身的威信。有权未必有威,无权未必有威,有权无威者可怜、无权有威者可敬。干部的威信在内涵和实质上不是以权力为核心,而是以威望为核心;在外现形式上不呈强制状和唯命是从状,而是自觉状和心悦诚服状。提高威信要注意以身作则,表里如一,公正待人,言必信,行必果,使人由衷信服。二是区别思想工作与行政工作之不同,注重提升疏导能力。应增强干部除行政手段之外的思想教育能力,主要是对问题疏能和引导的能力,包括能否抓住苗头,防微杜渐;循循善诱,耐心细致;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等等。三是区别职业与职位之不同,注重提升的本职调研能力。要强化科研创造意识,并形成成果,努力使自己成为本职业的学者、专家。四是区别非正式领导与正式领导之不同,注重提升影响群众的能力。要有意识培养和利用这种非正式领导能力,如适当兼任技术业务工作,以普通成员身份参加群众活动,用自己良好的素养影响和带动群众,起正式领导过程中难以起到的作用。五是区别非正式沟通与正式沟通之不同,注重提升信息反馈能力。近些年来不少领导干部在本单位或网上推出了“领导信箱”、“改革建议簿”、“我的博客”,举办“大家谈心里话”、“民情面对面”活动,进行对话、恳谈,群众无压抑、无拘束地反映心声,领导无折扣、无挑剔地接收信息,继而又通过这些非正式沟通渠道面对面、心对心、实对实地做好疏导工作。干部在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理应增强。
(五)在成才效应上, 要正确处理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的关系。干部在工作和成才过程中自然注意其效应和效果.如何衡量和评价?有人认为政绩就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政绩”,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政绩”搞得再好,也是白干。于是,不顾广大群众的意愿和承受能力,大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对发展教育、保护环境等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显现出成绩的事业,以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但无法显示成绩的事情,则漠然视之,不感兴趣。个别人甚至认为取得“政绩”就是为了能够引起上级的兴趣和赞赏,于是脱离实际,沽名钓誉,大搞中看不中用、劳民伤财的“路边工程”、“风光工程”,为个人的提拔重用攫取资本。要引导干部认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作决策、想事情、干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由此,衡量和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乃至成才效果必须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标准,其他衡量标准只能以这一根本标准为转移、为尺度。
三、管理性路径:强化党政干部适职成才的五个有力抓手
适职成才虽然主要依靠个人结合实际工作刻苦努力,但组织上创造成才条件也必不可少。组织人事层面要由“重人事”向“重人才”转变,由“以事为主”向“以人为主”转变。实现党政干部适职成才,从组织、领导和管理的角度,要着重强化以下五个“抓手”:
其一,抓全面培训,建立和健全干部的上下岗制度。要深入贯彻中央批准下发的《干部教育条例》和“十一五”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把“大规模培训”的数量要求与“大幅度提高”的质量要求统一起来,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效益的最大化。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干部,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培训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真正把学习中的收获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各级党政组织要把本行业本单位干部的学习成才,逐步由自然成长向科学的系统的定向定量培训过渡。要把干部培训、工作、考查、提拔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根据干部所需要的合理的知识结构模式,建立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臵,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在继续提高干部基础知识水平的前提下,以管理科学为中心,帮助干部逐步实现由实际知识向理论知识升华,由零碎知识向系统知识提高,由熟悉一般知识向精通本行业知识转移,由比较陈旧的知识向现代科学知识更新。在步骤上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现在职干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第二步逐步实施按事业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有计划地训好一批批干部。在方法上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传、帮、带”的手工业学徒式,而采用现代化的科学的方法,以符合生产科学化、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新时代需要。为了给党政干部适职成才提供入门的钥匙,展示努力的方向,要制定各类干部岗位必备知识的规范,试行干部岗位必备知识合格证书制度。干部按岗位进行必备知识规范培训后,经教育单位考试合格,由用人部门发给岗位必备知识合格证书。现职干部没有合格证书的要通过培训获合格证书。今后要逐步做到先培训后上岗,长期不能通过岗位合格鉴定的要下岗。
其二,抓优化教育,帮助干部建立最佳知识结构。优化教育是促进干部适职成才的强大外力保证。优化教育首先是职业道德教育。“德者,才之帅也。”适职成才首先是职业道德够格。党和国家机关的干部要公正廉洁,忠诚积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在建立这些良好职业道德的同时,还要在优化教育类型和干部知识结构上下功夫。在教育类型上,要改变传统的全日制脱产培训的单一形式,建立以干部培训场所为联络点的多渠道、多规格、多形式的立体交叉网络结构。各级党校、干校、承担了干部培训任务的高校、中专学校要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刊授、函授、网络教育,努力把上述干部培训场所建成智力辐射中心,尽量扩大覆盖面,使广大干部能在本职岗位和工作之余多方面地接收传播而来的知识信息。在知识结构上,要改变知识构成单一化的倾向,建立具有新时期干部教育特色的最佳智能结构,因而要求课程设臵多样化和教育内容综合化。党政干部最佳知识结构,我认为应该包含两个大体相当的部分,其中基础知识为一部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专业知识为一部分,包括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彼此互相渗透、融会贯通。其中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是基础,要熟悉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尤其是本职岗位的管理和领导学问,应达到较精通的程度。有一位高校学者提出干部应用写作与管理技能同步优化的“五个台阶”:以短小材料为起点,培养发散思维;以总结报告为重点,学会细密布局;以工作研究为难点,强化创新能力;以调研论文为硬点,优化综合素质;以说写竞赛为沸点,提升整体水平。这种“同步优化”模式不妨试行。
其三,抓应用研究,把党政各项工作都作为科学来对待。把党政各项工作都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纳入科学化的轨道,造成工作中人人找规律、个人讲科学的气氛,能给干部适职成才带来最有利的环境。这就需要各级党政组织尤其是县以上组织,把以管理科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研究和应用研究列入重要议程,有计划、有布臵、有实施、有检查、有总结。近些年来不少党政机关组织召开了干部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和经验体会交流会,会前出好题目,提供研究信息和参考资料,会后辑录成果并给予表彰;许多党政组织都设立了调研机构或群众性的研究团体,有部署有验收地开展好调研活动,使一大批干部提高了思想业务素质,增强了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值得注意的是,党政干部的本职科研,不必一味强调搞纯论文,许多有见地的调查报告、情况分析和专题总结等,都应属于研究成果。当然,要努力实现:透过表象找问题,透过问题找原因,透过原因找对策,透过对策找经验,透过经验找规律,透过规律找理论,用这种“透过现象找本质”的“六透六找”方法增强工作的科学性。要建立干部科研档案,载入的科研成果要作为提拔晋级的重要依据。近些年来各级党政机关都涌入了一批研究生和大专毕业生,他们学术敏感性强,治学基本功好,可注意发挥其研究工作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但他们工作经验少,适应能力差,应有意识让这些新干部与老干部多多开展“互帮、互助、互补”活动,促使新老干部都成为既有工作能力又有研究水平的本职业务专家。有一位高校学者提出干部平时积累和临时说写的“九九归一十步曲”:用正眼看一看,用侧耳听一听,用脑子闪一闪,用心思悟一悟,用笔头记一记,用空闲翻一翻,用线索串一串,用模式仿一仿,用标题亮一亮,九九归一、一气呵成。这种应用步骤也不妨一试。
其四,抓领导带头,责成党政负责干部率先成为综合性人才。要实现“领导抓”,首先要“抓领导”。鉴于领导干部工作的性质和职能要求,其适职成才的重要途径是亲自动手动笔。早在新中国建立才半年时邓小平同志就过,“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了”。党政领导干部亲自动笔,观点从哪里来,材料哪里来?这就促进自己养成平时认真读书、看报、阅读文件和注意积累资料的习惯,养成乐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勤于观察事件分析问题,善于总结实践上升理论的习惯,从而既克服思想懒惰、作风飘浮等官僚主义弊病,又能锻炼成为某方面的专门领导人才。当然,亲自动笔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有饱满的政治热情,拼命的工作精神,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感,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善于利用时间,有的还要扫除文化上的障碍。只要坚持动笔,就能消化理论知识,积累实践成果,逐步在本职岗位上成才。正如一位党政人才部门负责同志提出领导者要努力争当的“五型”干部:理论要精通、知识要融通、信息要贯通,力求做学习型干部;思路要开拓创新、工作要常抓常新、方法要推陈出新,力求做创新型干部;脑中要有全局、心中要有大局、手中要有布局,力求做谋略型干部;站起来要能说、坐下来要能写、走出来要能干,力求做复合型干部;对待事业要有激情、对待工作要有热情、对待群众要有真情,力求做服务型干部。
其五,抓模式转变,形成组织成功、个人成才的好机制。一是方位上变“灯下暗”为“灯下亮”。党政干部处在党委或行政身边,工作忙,事务多,有时忙于抓基层,往往会忽视自身的建设。领导也可能放松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宜约法三章:班子有决议,率先向机关干部传达、贯彻;要求基层做到的,机关干部先做到;精心安排领导同志过好双重组织生活。机关干部要利用离“班子”近的优势,借用领导者的良好素养,以求自身建设“近水楼台先得月”、“明灯之下光更亮”之效。二是职责上变“一头沉”为“两肩挑”。党政干部一头沉入实际工作、一心奋战在第一线,这无疑是求真务实之举。但这显然还不够,一边工作,一边总结;一边实践,一边学习;一边继承,一边创新,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这才是较为完整和全面的工作职责和成长轨道。要提倡工作业务和调研创新“两肩担子一同挑”、“两项考核一块搞”、“两类成果一起要”,促进岗位工作科学化。三是方式上变“中转站”为“变电站”。党政干部往往位于领导和群众的“接合部”,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和管好事务、参与党(政)务、搞好服务的任务。满足于对上级文件、旨意照抄照转,显然是不够的,而应进行种种“变压输送”,富有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四是作风上变“只唯上”为“只唯实”。参谋助手的职能和党内民主的机制,要求党政干部履行陈云同志所教诲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党政组织的领导干部则应增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多多掌握协调艺术,广泛深入地开发利用信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地分析比较,理论联系实际地准确判断事物,说真话,办实事,树立起执政者的好形象,具体体现如:“脑”中有规划,“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腿”上有韧劲,“身”上有魅力,“背”后有人才。在自身适职成才的同时,引领群众也在不同的岗位上成为有用之才。
综上所述,党政干部适职成才,不失为优化党的执政资源成本、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升执政能力水平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种极佳路径选择,应纳入执政立国、人才强国和人才强市的大战略大布局并大力实施。当然,适职成才的层面和路径尚不止上述,还可以从更宽的层面、更优的路径去拓展和深化。这就需要党和政府齐抓共管,上下左右一起努力,把这项利党利国利政利民的系统工程夯实建好。
第三篇: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告 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1 乡镇党政干部队伍状况如何,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贯彻执行,关系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十分重要。xx 年以来,xx 县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如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公推直选、扩大党内民主和政务公开等,这些举措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效应,引起了中央和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以 xx 县为重点,系统总结了 xx 年以来 xx县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以及实践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意见和建议。、一、xx 县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xx 县位于 xx 省东部、xx 市北部,现辖 xx 个乡镇,xxx 个行政村,面积 xx平方公里,总人口 xxx 万,是 xx 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近年来,xx 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开明开放、奋发向上、苦干实干、富民强县”的发展理念和实现“x 东工业强县、x 东现代农业示范县、x 东一流中等城市、xx经济文化强县”四大发展目标。为了为实现四大发展目标提供干部保障和人才支撑,xx 县下大力气抓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乡镇基层干部公推直选、乡镇党务政务公开和推行民主评议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创造了一整套丰富的实践经验。
设(一)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建设 xx 年 x 月和 xx年 xx 月,xx 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充分激发乡镇发展活力的十条意见》《关于激发乡镇发展活力的补充规定》文件,坚持放权、让利、减压、明责,从体制机制入手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建设,不断激发乡镇发展活力。一是赋予乡镇委托执法权限。在行政许可的范围内,以授权、委托等方式,将县级部门 xx 余项行政、经济、执法管理权限下放、下延至乡镇。同时,县级部门派驻、下伸机构其他行政事项审核或审批前须书面征得所在乡镇政府同意,有效解决了乡镇责、权、利不一致的问题。二是赋予乡镇人事管
理权限。将乡镇中层干部任免权下放到乡镇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只负责审查任职资格和备案批复。对以条块管理为主的人员调动、任免、考核,必须征得所在乡镇党委的同意,年终考核权乡镇占 xx%、部门占 xx%。对直管单位派出机构,所在片区乡镇每年结合考核一并对机构及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凡乡镇站所工作人员因工作不力,乡镇党委要求县级相关部门调整的,县级部门须在半个月内作出处理。三是赋予乡镇更宽的财政管理权限。对建制镇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全额返还乡镇用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镇新增税收县级分享部分以及社会抚养费返还乡镇比例。四是赋予乡镇更活的运转空间。足额预算乡镇工作经费,坚持公用经费乡镇预算高于县级部门,偏远乡镇预算高于城郊乡镇xx%。年终,县财政对保障水平最低的十个乡镇给予适度补助。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乡镇党委政府“责大权小、干部难管、工作难做”的难题,基本厘清了体制上多年存在的“条块纷争、利益割据、相互掣肘”困惑,而且形成了“共同推进、争相发展、加快发展”的可喜势头。
(二)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根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和省委“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坚持“看德才选人,凭实绩用人”的原则,xx 县积极探索改革乡镇党政干部选任方式,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在“公选公考”中选优。xx 年 xx 月,xx 县公选了 x 名乡镇长拟任人选。xx 年 x 月,面向全县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公开选拔 xx 名驻特困村副乡镇长拟任人选。xx 年 x 月,面向全市公开选拔 x 名乡镇长人选;xx 年 x 月,面向全县公推直选 x 名乡镇党委书记。以 xx 年 x 月面向全县公推直选 x 名乡镇党委书记为例,为了确保“公选公考”的公平、公正、透明,xx 县在候选人资格审查合格后,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一是公开报名。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人自荐,凡符合资格条件的人员,可直接到县公推直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名;群众推荐,xx 名以上党员、群众可联名推荐,群众推荐采取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组织推荐,由所在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推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的人员须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并征得本人同意、签字确认。二是资格审查。由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征求纪检监察、计生、安全、综治等部门意见后,没有影响任用问题反映的资格审查合格人数与公推直选名额的比例不低于 x:x。若低于规定比例,相应减少公推直选名额。三是公开选拔候选人初步人选。通过集中非定向公开选拔的办法,按 x:x的比例产生候选人初步人选。集中非定向公开选拔采用面试的方式,主要测试报考对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应具备的综合分析、逻辑思维、语言表达、领导驾驭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实行现场打分、计分、公布得分结果,并在县电视台、党政网发布公告。四是组织考察。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工作由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考察中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票得票率低于 xx%的,或不称职票得票率超过 xx%的,取消参与后面环节的资格。五是自主选择职位。考察合格的人选,再根据集中非定向公开选拔面试得分,按 x:x 的比例从高到低确定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候选人预备人选按面试得分从高到低自主选择具体职位,每人只能选择 x 次。若放弃选择,则在考察合格的人选中按面试得分从高到低依次递补。若面试得分相同,则近三年考核优秀票平均得票率高者优先。六是实地调研。由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集中调研。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深入到村、企业、农户走访,与乡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交流沟通等形式,就该乡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候选人预备人选撰写调研报告,提出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党的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和任期目标及主要措施。调研报告送县公推直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阅,当选后存乡镇党委并装入干部个人档案。集中调研原则上 x—x 天完成。七是公开推荐候选人正式人选。在公推直选的乡镇召开公开推荐大会,由候选人预备人选围绕自己的基本情况、任职优势、任期目标、工作思路及措施演讲,并回答参会人员的提问。演讲答辩结束后,参会人员无记名投票,民主推荐产生候选人正式人选。八是批准正式候选人。由所在乡镇党委上报公开推荐的候选人正式人选。县委常委会议按 x:x的比例批准正式候选人 xx 名(每个乡镇 x 名)。九是直接选举。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组织召开乡镇党员大会,对 x 名正式候选人进行直接选举。直选前,正式候选人党组织关系不在所
选乡镇的,应将党组织关系转到该乡镇机关党支部。十是审批。选举工作结束后,由所在乡镇党委将选举结果报县委审批。在“基层基础”中选实。坚持干部下基层去、干部从基层来。建立基层干部提拔提任机制,要求县级部门局长原则上从乡镇党委书记产生、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原则上安排进城。xx 年至 xx 年,乡镇由股级干部提拔担任副科级领导干部的 xxx 人,由副科级领导干部提拔为正科级干部的 xx 人;全县 xx 名乡镇领导干部交流进县级部门任职。特别是提拔重用 x 名在平武、什邡重灾区抗震救灾表现突出的干部。其中,x 名乡镇长转任乡镇党委书记,x 名乡镇副职提拔为乡镇长,x 名股级干部提拔为副科级干部。
化(三)大力推进乡镇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xx 县为了解决长期以来乡镇领导班子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一言堂”等决策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突出问题,通过扩大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积极推行乡镇党政会议开放,开展了党员群众代表列席乡镇党政会议、乡镇重大决策实行咨询论证等一系列实践探索,使乡镇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符合民意,更加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开(四)坚持实行乡镇党务、政务公开 xx 县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党务、政务公开,明显地提高了乡镇党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五)积极推行民主评议真理来自基层,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也同样来自基层,来自实践,来自群众。xx 县充分发扬民主,邀请人民群众、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共同参与,集思广益,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积极推行民主评议,切实听政于民、评之于民。、二、xx 县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成效 乡镇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乡镇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关键。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也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xx 县近年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坚持把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以激发乡镇发展活力为突破口,进而扩展到乡镇党政领导公推直选、乡镇党委决策民主化、乡镇党务公开和实行民主评议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进行制度配套建设,达到了较高的制度化水平,走上了循序渐进和逐步深化的发展轨道。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各项工作目标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一是党群、干群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xx 县通过实行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大力推进乡镇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实行乡镇党务政务公开,积极推行民主评议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特别是乡镇干部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方面十分重视民主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手段推进和保障改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 xx,干部选任没有“潜规则”,干部是凭真本事“赛”出来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干部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干部选任“风气正、导向好,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搞勾兑”、“跑官要官”已经没有“市场”了。党在广大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了维护巩固,党在基层社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是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关心政治、参与改革的热情,各项事业取得。
了明显成效。xx 县紧紧围绕发展民主政治的要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关心政治、参与改革的热情,为实现全县“四大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xx 年,实现 GDPxxx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xxx 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xx 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xxx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xx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xxx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xx%、xx%、xx%、xx%、xx%、xx%,比“十五”末增长 xx%、xxx%、xxx%、xxx%、xxx%、xxx%。xx 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xx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xx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xx%、xx%。在经济建设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教育、科技、文体、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几年来,xx 县先后荣获“中国香椿第一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节水灌溉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水电电气化达标县”“xx 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xx 省文明城市”“xx 省绿化模范县”等称号,被确定为“革命老区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全国优质苎麻种植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县”。
三是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公共行政的有效开展,要求对公权力进行重新调整和配置,以发挥社会自治的力量、保障公众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参与权利;而这些也都依赖于行政体制发挥其基础性的作用,因为没有规范的行政行为,公共行政的有效运行只能成为空谈。xx 县积极引入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理念的管理和服务手段,出台《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重大决策后评估制度。灵活、高效、务实的行政体制使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乡镇领导干部逐步学会使用民主的方式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经过几年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后,不少乡镇党委、政府,坚持和完善了村务、厂务、政务、党务的“四公开”制度,抓好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创新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让群众中的许多疑问、误解在民主机制中得到及时澄清和消除,化解了群众多年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xx 县在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群众信访和群体性事件却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全县和谐稳定的局面已基本形成。xx 至 xx 年,连续三年荣获“xx 省维稳工作先进县”“xx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四是激发了干部比学赶超氛围,队伍活力不断增强。xx 县一方面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明确乡镇人事调配原则、调配条件、调配范围、审
批权限、审批程序和调配纪律,为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奠定机制保障。另一方面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崇尚实干、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让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乡镇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目前基本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队伍活力不断增强。、三、xx 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题(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乡镇党委、行政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加强。由于行政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乡镇干部不愿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工作浮在面上;有的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个别干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有些干部仍然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工作方法过于简单,缺少主动到群众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存在“等、拖、推”的官僚作风;有的怕失去选票,怕得罪人,争做“老好人”。这些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影响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此,乡镇党委、行政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加强。
二是干部选拔、管理、监督、激励机制有待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政策的系统性、配套性和规范性还不强。对乡镇干部的推荐、考察和选拔等环节还不是很规范,而且选人渠道较窄,乡镇干部的“进”“出”口不畅,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干部选拔、管理、监督、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三是乡镇党委、行政民主评议有待提升。乡镇党务、政务公开内容不够真实,实际效果也不够理想,参会代表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乡镇党委、行政会议仍不够开放,还需统一规范,列席代表的作用发挥也值得研究,乡镇党委、行政民主评议有待从根本上提升。
四是教育培训针对性、实用性有待商榷。干部培训缺少针对性、实用性,培训力度不够、渠道狭窄、形式单一。由于受师资、资金、地域等条件限制,干部培训只局限于一般的岗位培训,缺乏有针对性的深层次规模培训措施。乡镇干部资源配置的统筹性和计划性还不够完善,梯队培养的意识不强,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导致文化基础较弱,知识更新不及时,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基层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五是政治生态环境有待改观。受自然环境制约,也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现在乡镇党委政府的责任越来越大,但乡镇有调控和执法职能的机构大部分收归上级部门管理,乡镇党委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小,导致干部“恋城不恋乡”现象突出,政治生态环境有待大幅改观。
(二)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乡镇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最基础的层次,肩负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艰巨使命,是国家和社会连接的枢纽,其核心是乡镇党委,关键是乡镇政府。中央 xx 年 x 号文件提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这就必然要求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迫切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从制度和机制建设入手,要紧紧抓住“创先争优”活动的难得机遇,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狠下功夫,着眼于“选、管、培、评、育”五个方面,花大力气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积极探索出一套“选得准、留得住、干得好”的干部教育和管理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德才兼备、后备有序的干部队伍,在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上狠下功夫。
首先,建立乡镇党委、行政监督管理机制。一是规范乡镇干部工作制度。重点是建立健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逐步完善考评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村组财务审计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实现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机制。重点是推行“阳光政务”。在乡镇要落实好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大组织监督管理力度,建立乡村领导干部预警教育制度。
其次,建立和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一是坚持正确的选人标准。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把经济的发展程度、农民的富裕程度、群众的拥护程度作为选拔乡镇干部的重要标准。二是拓宽选人渠道。坚持把党政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放到乡镇。同时,可从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企业骨干、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知识青年以及留村优秀青年中选拔一批乡镇干部。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新方式。根据乡镇直接服务群众的特点,采取“三推两考一选”(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推荐,进行考试和考核,按党章和有关法规进行选举)、“两票”(民意测验票、选举票)选举、“海推直选”等办法产生乡镇领导干部。四是坚持和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探索建立党务工作岗位与经济工作岗位、综合部门与专业部门、基层与上级、机关与一线、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企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干部流动机制。五是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坚持和完善干部公选制、末位淘汰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其三,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在乡镇,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广纳民意,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群众意志贯彻于决策全过程。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监督机制,积极探索群众和党代表列席党委会议,聘请群众监督员监督党委和政府重大工作等制度,使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其四,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保障机制,把学习成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把培训作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性和基础性措施。加强县委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批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思维活跃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其五,加强乡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建立健全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和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二是努力提高乡镇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组织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积极推进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建设,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程序等公共行为,强化
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三是营造乡镇干部求真务实的良好环境。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制度。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农村基层干部讲实话,办实事。真正减轻乡镇干部的工作负担,让他们一心一意抓改革,谋发展。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 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2 2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以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配备和管理,提升干部队伍的干劲和活力,破解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题。长期以来,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流动过频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乡村振兴。乡镇及上级党政机关必须加大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集聚力量,充实乡镇干部队伍,让懂经济、懂农情、懂治理的“三懂”干部人才服务乡镇,通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难题
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乡村,乡村振兴靠乡镇干部引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山东省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显示:泰安、烟台、威海三个地市,五个乡镇共计 219 名乡镇干部调查发现,乡镇干部队伍“弱化”“老化”现象严重,导致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以支撑乡村振兴的需求。在调查中,有 52%认为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严重,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具备优良“治理”能力和引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干部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障碍,主要表现在干部人才“进不来”、机关庸才“出不去”、本职工作“干不动”、干部人才“留不住”。
(一)干部人才“进不来”
影响和制约人才进入乡镇机关的因素很多,重要原因是“身份”壁垒导致很多治理良才不能闯过公务员考试关。因此,要引导更多治理人才向乡镇机关流动,应调整乡镇公务员考试“门槛”,加大乡镇人才引进政策的创新力度,逐步形成人才引进的“政策高地”,突破乡镇干部人才“入口”瓶颈。
1.乡镇公务员进入“门槛”制约。
由于我国公务员“逢进必考”的选拔性考试制度,根本目的是录用政治素质高、具备一定层次学历和能力的人才进入干部队伍。但设置门槛时,在年龄、学历、政治面貌、工作经历等方面设置隐性条件,导致像非大学生、优秀工人或农民等受报考条件限制被挡在公务员考试大门之外。如浙江省2011 年到 2016 年工作经历要求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和学历歧视仍然大比例存在。另外,我国公务员考试重“应试能力”不重“治理能力”的导向必然会导致出现“人”“岗”匹配度差和治理能力缺失现象。治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的缺失,导致乡镇干部队伍人才流动和断层,影响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
2.“身份”壁垒。
受乡镇政府编制数量和身份壁垒的影响,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因身份限制被挡在机关门外。《公务员法》实施后,乡镇人才引进和干部流动中存在明显的身份壁垒问题,身份性质和单位性质差别是制约人才流动的一大壁垒。事业身份的人,很难进领导班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优化乡镇干部队伍。近年来,除参加选调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录用到乡镇党政机关以外,其余大部分干部、职工是通过参加事业单位公开考录、招聘、借调等方式进入机关部门工作,并逐渐成长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得力干将。受事业编转公务员身份难的影响,在干部提拔任用时,事业编制人员由于非公务员“身份”制约,即使业绩再突出,口碑再好,也只能在单位从事专业性工作。“身份”壁垒导致事业编人员提拔空间小,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不公平,不利于他们才尽其用。
(二)机关庸才“出不去”
受公务员编制制约,存在个别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没有及时‘下来’,仍然留在领导岗位上的情况,干部队伍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盘活,影响干部合理使用且其潜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进入公务员体制后,有才无才都一样端铁饭碗,进得来,上得去是奔头,但“出不去”、“下不去”现象制约着乡镇干部人才新陈代谢。没有“出口”的淘汰机制,乡镇干部容易
滋生散漫慵懒、不作为等行为,甚至脱离本职工作,影响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1.体制堵“出口”。
由于我国公务员制度仍然存在“只进不出”的缺陷,导致乡镇干部不管是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地留在体制内,缺乏让不作为的干部及时“下岗”的淘汰机制,这就从体制层面造成了“闭环效应”。“吐故才能纳新”,在本来固定的编制内,能够容纳干部的数量本来就很有限,老的或者不合适本岗位工作的干部出不去,新的年轻的人才就进不来。
2.纵向没“入口”。
乡镇干部事务性工作较多、任务重、压力大,受晋升岗位和职数限制得到的晋升空间有限或晋升“排队”时间较长,容易触碰“天花板”效应。有32.42%的人认为乡镇干部晋升渠道不畅,晋升空间机会有限。导致很多不干事、干不成事的“庸才”在“纵向流动”上没“出路”,长期的留在基层、留在机关“混日子”,坐等“养老”。
3.横向没“渠道”。
乡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横向交流轮岗的机会不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长期耕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容易形成按老观念、老规矩办事,缺乏工作热情、不求上进,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造成能力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严重脱节。干部交流作为一项重要的干部管理制度,为完善干部人事制度、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增强干部队伍活力、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干部横向交流到不同岗位上进行轮岗,增加基层各种岗位工作经验,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有利于优化乡镇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动力。但单位间交流任职设置了选拔条件,工作出色、能力强、口碑好的干部往往被横向交流单位抢着要,实现干部流动与工作需求真正的“对接”,而安于现状、碌碌无为者却是人见人“躲”,出现“对接”脱节现象。
(三)本职工作“干不动”
乡镇干部出现本职工作“干不动”现象,可以理解为“职业倦怠”、“职业枯竭症”。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情感、精神与体能上入不敷出、身心俱疲的枯竭感觉。乡镇干部工作“干不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上“干不动”。
乡镇干部队伍,由于调动交流的岗位很少,使得许多基层工作人员在原单位一待就是数年,甚至十多年。重复的工作内容、较大的工作压力以及长时间难以解决的个人晋升、心理焦虑等问题,容易让人对工作产生厌倦、烦躁之感,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变得淡漠,严重影响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
2.能力上“干不动”。
乡镇干部长期重复性工作很容易产生“工作责任型”和“本领回避型”职业倦怠,严重制约干部工作成效。调研发现,有 82%的乡镇干部反映基层的工作越来越难做,“官”越来越难为,不同程度出现“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
第一,“工作责任型”职业倦怠。乡镇工作任务重,资源有限且责大权小,出于强烈的事业心和对自我近乎苛刻的要求并在上级“责任状”重压下,鞠躬尽瘁地投入工作,但往往由于条件不成熟等原因没取得预期结果,边际效用越来越小,导致乡镇干部的职业倦怠现象逐渐显现,极易身心俱疲、就此消沉。
第二,“本领回避型”职业倦怠。乡镇干部的本领恐慌主要是指受自身能力素质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不能及时有效完成相关工作或任务,进而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长此以往,导致工作能力“负增长”,常常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窘境。在推进乡村振兴产生的新任务新问题过程中,由于能力不足产生的逃避心理悄然而生。
第三,绩效考评缺失致“干不动”。干部绩效考评机制流于形式,进一步助长乡镇干部“干不动”懒政心态。绩效考评机制本意是以“考绩黜陟,察其善恶”,奖勤罚懒,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有 9.8%受访的基层干部认为当前基层干部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旦考评机制在基层失真失实,乡镇干部工作是否完成、群众评价高不高、群众满不满意也就不重要了,因为没有监督、执行、反馈及后续奖惩措施落实,乡镇干部“懒政”不作为现象将一步恶化蔓延。
(四)干部人才“留不住”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时常陷入“留人难”的窘状。待遇低、离家远、责任大、平台小、任务重、配套设施不完善、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原因,都可能成为乡镇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逃离“围城”的理由。为避免过度“逃离基层”现象造成人心思动引发基层工作的“蝴蝶效应”,各地相继出台了最低服务年限来限制乡镇干部调离乡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人才逃离这一问题。但治标不治本的“强留”政策,并不能解决干部逃离基层的客观现实。每一个身处基层的干部都清楚当前干部选拔任用上留给乡镇干部的“位子”很有限,很容易触及晋升的“天花板”。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乡镇干部五加二白加黑地工作,不但没有令人羡慕的工资收入,还把原来一些隐性福利减少。预期经济保障水平降低和心理“落差”,导致一些乡镇干部感到不适应。原本公务员职业附带的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由强指数开始向下锐减,离职或逃离倾向开始强化。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成因分析
由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基层待遇不高、资源短缺、出政绩难和人才朝着城市单向流动等原因,导致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队伍稳定差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乡镇发展的重要瓶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分析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有助于推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制度的创新与改革,着力优化乡镇干部工作的环境,促进干部队伍健康成长,助推乡村振兴。
(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主观原因
1.认知层面。
认知是个体对内部和外部信息自我加工过程中形成的顿悟、观念化和概念化的心理成像。由于发展滞后,通过媒体报道及自身对主观心理评判,普遍认为乡镇条件艰苦,在乡镇工作掉“身价”、难“出彩”,最终前途无望,导致很多干部抱着对乡镇无限希望的预期来到乡镇工作,却又在乡镇的现实里屡屡失望碰壁,出现认知心里“落差”,打起“退堂鼓”,产生抛弃乡镇工作的认知心理。
2.本领层面。
乡镇干部处在乡村振兴第一线,肩负着推动扶贫脱困、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是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当前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对乡镇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而乡镇干部队伍本领恐慌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具体表现在有些干部不出“衙门”不下基层、服务群众意识薄弱、工作作风飘浮、工作上糊弄了事、行为上不负责任、不想干事、不能成事,面对困难绕着走或陷入本领恐慌。
3.人际层面。
很多乡镇干部是草根干部,所处“圈子”小且自身缺乏从政资源,在处理上级领导、同事、群众关系方面容易陷入理不顺、容不入的“水土不服”的人际困境。基层的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不处理好同上级领导的关系,工作开展和职务晋升方面就得不到支持,工作业绩也难出彩;不协调好同事关系,容易被他人“嫉妒”或无形中“得罪”同事,开展工作协调难度就大;不培育与群众良好的干群关系作基础,在事务性工作较多较复杂的基层工作,就会不懂民情、不解乡音、不得方法,不能有效解决群众事务。
4.价值层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生不断追求进步,实现人生价值的格言。一些青年干部错误地把自己的职业优势看成是自己的优势,把职位赋予的权力看成是自己的权力,催生了一心向上爬的单一价值观。当下流行用职位比作理想,金钱衡量价值,用报酬指导行动,形成把基层看作“贬值地”的价值扭曲现象。即使到了乡镇也不真干实干,只是挂名镀层金,混个乡镇阅历,把乡镇工作当成临时跳板,时刻想方设法的离开乡镇,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
5.心态层面。
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面对枯燥乏味、错综复杂的基层工作,呆的时间长了,比待遇、赶仕途的现象使乡镇干部心态变得烦躁不安。一旦升迁无望或有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心态,容易催生“气球干部”,做工作就会蜻蜓点水,混日子等着“平安着陆”的“退休心态”。如果心态变样、思想懈怠、理想缺失、作风涣散,不但不能团结广大群众齐心干事,还难以扎实乡村振兴工作,甚至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终结者”。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客观原因
1.培养层面。
“为政之要,首在举人;为政之要,重在用人”。在乡镇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事务工作多、检查多、会议多、要求多、材料多等原因,导致乡镇干部思想疲软,缺乏进取心。人才成长需经历培养、锻炼、再培养、再提高的多重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相当一部分领导“重选拔,轻培养”,结果往往是人到用时方恨少。长此下去,势必导致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出现周期性老化循环、“青黄不接”断档现象,使干部工作总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导致乡镇干部工作跟不上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
2.储备层面。
乡镇出现干部“人才荒”现象,主因是后备干部人才储备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乡镇干部队伍储备不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乡镇干部作为地方父母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心为民所想,行为民所盼,需要乡镇干部运用群众语言和群众方法解决群众事务,但乡镇往往缺乏这样懂农村、懂农民、懂农业的干部人才,乡村振兴工作就难以推进。二是乡镇干部引进渠道窄。当前,乡镇干部来源渠道单一,主要通过选调生和公务员考试录取干部到乡镇,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编制限制加上原有干部需要消化,客观上导致后备干部人才储备不足,且结构僵化、不合理,从而影响乡镇干部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晋升层面。
公务员“金字塔”式的职务级别分布让大多数身处乡镇的干部,唯有拼晋升这座“独木桥”。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乡镇干部作为国家机关最底层的工作群体,工作起点低,升迁渠道窄,导致很多乡镇干部担心辛辛苦苦几十年,干到退休还是个科员;选拔任用干部政策也没有实质性向乡镇一线干部倾斜,进一步收窄乡镇干部的上升通道;且日渐增多的“空降兵”现象,更是挤占乡镇干部苦苦期盼的晋升资源。这些因素催生乡镇干部消极情绪,“一入乡镇深似海,一抬头就是天花板”,晋升难成为乡镇干部挥之不去的噩梦。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前途基本到顶的心态及晋升渠道不畅极大地影响乡镇干部成长,导致乡镇干部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
4.待遇层面。
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而且工资福利和待遇也相对比较低。2017 年 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适当提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但乡镇财政支付能力非常有限,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难以得到较好的保障和解决,与上级机关人员相比,乡镇干部的休息休假不仅难保障,还拿低工资,干最苦的活。另外,基层绩效考核奖励标准低,专项工作奖励力度小且不直接发放到个人账户,财政补贴也是乡镇干部标准低,乡镇干部待遇差就成了一个客观现实。
5.责任层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落实不到位必问责,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出发,反复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要求以问责常态化促进履职到位,对乡镇干部玩忽职守、懈怠无为、违法乱纪起到威慑作用。但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工作,常常任务多,难度大,见效慢、出彩难,导致很多干部怕被问责。在基层真干活的人被问责,“明哲保身”不作为的干部倒是淡定,想方设法规避上级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乡镇干部普遍认为上级政策是好的,但这些政策往往到了基层很难不打折扣地执行,乡镇干部权力小,可用资源少,能够动用的手段极为有限,责任却很大,甚至还要为所有政策落实不力负责,上级的“责任绑架”行为,导致乡镇干部普遍感觉“委屈”,不敢有所为。
三、破解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题的对策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基层,关键在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重视政策宣传,引导更多有“才”之人扎根乡镇,拓宽引才渠道,配套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乡镇干部人才储备库,完善留才措施让更多有能力的干部留在乡镇、服务乡镇,推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更好更快地实现。
(一)政策引导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乡镇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之基、发展之本,更是乡村振兴践行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疆流动”。在机关干部中树立“要提拔、到基层”的用人导向,引导机关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或任职,促使他们工作在基层,服务在基层,成长在基层,使基层真正成为培养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主阵地。通过此政策导向,引导更多优秀干部人才到乡镇干事创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针对乡镇干部匮乏的实际情况,发挥政策宣传平台作用,强化干部人才到乡镇大有可为的导向,鼓励年轻干部服务基层一线,引导年轻干部下乡镇锻炼成长,在一线岗位“摔打磨炼”,夯实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功”。切实搭建好乡镇是年轻干部练就过硬本领、锤炼意志品质的大舞台,让每个干部到乡镇都有机会施展才华、担当重任,在乡镇一线成长发光。
(二)引才机制
“郡县治,天下安。”乡镇干部队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权稳固的重要基础。吸引更多优秀干部人才来到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需要在“引”字上下功夫。
1.解放思想,拓宽引才渠道。
需要大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拓宽引进渠道,完善“硬性”引进和“柔性”引进政策。积极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向各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引进松绑,不断加强和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形成“引进一批、培养一批、用好一批、留住一批”的人才梯次引进机制。让这些引进干部熟悉基层一线,不断探索乡村振兴举措,让他们成为基层建设发展的主力军,让人才聚集洼地效应逐渐显现。
2.破除身份壁垒,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第一,破除身份壁垒。使事业编人员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上与公务员无差别,并实现同工同酬,使公务员身份和非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在福利待遇上无差别,分层次、多渠道、多措施解决干部“身份”问题。第二,盘活编制资源。根据乡镇编制和用人需求的实际情况,乡镇和上级机关应拿出一定数量的领导干部职位激励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有“向上”流动的机会,拓宽乡镇干部的晋升空间,为乡镇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三)后备干部储备
随着基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布局的纵深推进,需要充实乡镇干部队伍。为此,要在基层着力构筑后备干部“蓄水池”。
1.培养乡镇干部人才。
乡镇干部是最苦最累、最靠近人民群众、最直接执行党的政策方针的主体,各级组织部门要下基层调研,确定培养人选、育人要求和锻炼平台。
第一,确定培养人选。培养那些在工作中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弯得下腰、吃得了苦的实干人才;培养那些德才兼备、敢于担当,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敢作为、有作为的干部推选到需要的岗位上进行培养,并把这些人选拔进人才储备库中。第二,确定育人要求。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通才”型干部领头。以提升乡镇干部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选派乡镇干部赴高校进行综合能力提升培训。按照“胜任岗位、一专多能、人人懂政策、人人能办事”的要求,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综合素质和治理能力。第三,确定锻炼平台。针对乡镇具体工作需求,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精准”培训。如利用大数据平台,对乡镇干部进行在线培训;发挥基层是磨练年轻干部的“磨刀石”和“大溶炉”的主阵地,推行乡镇干部在岗多轮次挂职锻炼;利用党校教育平台,采取“定期+定点授课”、“APP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开展干部培训工作。
2.常态化储备干部人才。
加大后备干部的管理力度,及时将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干部纳入组织视野,选派到重要工作岗位加以锻炼并录入储备干部数据库。采取常态化储备、周期性选拔以及各基层单位推选出人才列入人才储备库中并实行动态管理,按照综合管理型、专业技术型、特长突出型等进行分类归库,建立人才储备数据库,建立审核干部人事档案、干部征信系统信息,优化乡镇干部来源结构,丰富源头活水,形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梯次配备齐全的乡镇干部储备库。
(四)留才举措
乡镇干部流动较多,基层留人难成了乡镇组织的难题。要避免乡镇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要让更多干部心甘情愿地留在乡镇,上级组织和领导需要对乡镇干部多一些关爱、减压和容错机制,从物质、精神、工作上给予更多
激励。同时,也要优化制度设计,充分拓展乡镇干部的职业发展空间,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乡镇工作环境,为干部搭建施展才干的良好平台。
1.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
基层条件艰苦、生活条件艰难大家有目共睹。因此,要结合当地实际适当调整基层工作岗位补贴,各方面的福利待遇向基层倾斜,鼓励干部安心留在基层干事创业。让更多有才干、有抱负、有水平的年轻干部成为乡镇干部,要像重视县委书记那样重视乡镇书记,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当乡镇干部光荣的氛围。
2.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现象比较多,乡镇干部开展工作难免会因经验不足出现过错,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防止上级考核“滥打”一票否决牌,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为给乡镇干部“减压”和“松绑”。2018 年 5 月 20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鼓励乡镇干部对工作进行创新,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强调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允许他们在合理范围内大胆探索和创新。
3.畅通基层干部晋升通道。
在职务晋升及职务调整上,要加大对乡镇干部(包括事业编制人员)的倾斜力度,尤其是奋斗在一线岗位上的乡镇干部,按一定比例增加一定岗位职数及专业技术职务数量,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要加快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将成为公务员工资增长和职级晋升的另一个通道。受领导职数限制,不可能每个基层干部都有机会提升到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因此,我们注重发挥职级待遇的激励作用,对受年龄学历、身份性质、领导职数等因素限制,长期在基层一线的优秀干部实施职级激励。2019 年 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就乡镇公务员而言是一个政策“礼包”,即使职务没有晋升,只要努力工作,也有很大的职级
晋升空间,这无疑为想干事、敢担事的干部提供了更多机会,提高乡镇干部安心工作的“向心力”。
4.领导关怀。
组织领导加强与乡镇干部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关怀,用关怀拴住乡镇干部的“心”。基层工作条件差等因素使很多乡镇干部不太情愿留在基层,这种情形下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要主动关心乡镇干部,建立帮扶和减压机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化解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增加工作信心,激发干部的工作动力。
总之,乡村振兴是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是中央吹响的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号角,同时也是对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考验。建设一支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是破解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题,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
第四篇:【调研报告】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例文
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乡镇党政干部队伍状况如何,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贯彻执行,关系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十分重要。xx年以来,xx 县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如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公推直选、扩大党内民主和政务公开等,这些举措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效应,引起了中央和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以 xx 县为重点,系统总结了 xx 年以来 xx 县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以及实践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xx 县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xx 县位于 xx 省东部、xx 市北部,现辖 xx 个乡镇,xxx个行政村,面积 xx平方公里,总人口 xxx 万,是 xx 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近年来,xx 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开明开放、奋发向上、苦干实干、富民强县”的发展理念和实现“x 东工业强县、x 东现代农业示范县、x 东一流中等城市、xx 经济文化强县”四大发展目标。为了为实现四大发展目标提供干部保障和人才支撑,xx 县下大力气抓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乡镇基层干部公推直选、乡镇党务政务公开和推行民主评议等
一系列制度创新,创造了一整套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建设
xx 年 x 月和 xx 年 xx 月,xx 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充分激发乡镇发展活力的十条意见》《关于激发乡镇发展活力的补充规定》文件,坚持放权、让利、减压、明责,从体制机制入手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建设,不断激发乡镇发展活力。一是赋予乡镇委托执法权限。在行政许可的范围内,以授权、委托等方式,将县级部门 xx 余项行政、经济、执法管理权限下放、下延至乡镇。同时,县级部门派驻、下伸机构其他行政事项审核或审批前须书面征得所在乡镇政府同意,有效解决了乡镇责、权、利不一致的问题。
二是赋予乡镇人事管理权限。将乡镇中层干部任免权下放到乡镇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只负责审查任职资格和备案批复。对以条块管理为主的人员调动、任免、考核,必须征得所在乡镇党委的同意,年终考核权乡镇占 xx%、部门占 xx%。对直管单位派出机构,所在片区乡镇每年结合考核一并对机构及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凡乡镇站所工作人员因工作不力,乡镇党委要求县级相关部门调整的,县级部门须在半个月内作出处理。三是赋予乡镇更宽的财政管理权限。对建制镇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全额返还乡镇用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镇新增税收县级分享部分以及社会抚养费返还乡镇比例。四是赋予乡镇更活的运转空间。足额预算
乡镇工作经费,坚持公用经费乡镇预算高于县级部门,偏远乡镇预算高于城郊乡镇 xx%。年终,县财政对保障水平最低的十个乡镇给予适度补助。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乡镇党委政府“责大权小、干部难管、工作难做”的难题,基本厘清了体制上多年存在的“条块纷争、利益割据、相互掣肘”困惑,而且形成了“共同推进、争相发展、加快发展”的可喜势头。
(二)公推直 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
根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和省委“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坚持“看德才选人,凭实绩用人”的原则,xx 县积极探索改革乡镇党政干部选任方式,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
在“公选公考”中选优。xx 年 xx 月,xx 县公选了 x 名乡镇长拟任人选。xx 年 x 月,面向全县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公开选拔 xx 名驻特困村副乡镇长拟任人选。xx 年 x月,面向全市公开选拔 x 名乡镇长人选;xx 年 x 月,面向全县公推直选 x 名乡镇党委书记。
以xx年x月面向全县公推直选x名乡镇党委书记为例,为了确保“公选公考”的公平、公正、透明,xx 县在候选人资格审查合格后,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一是公开报名。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人自荐,凡符合资格条件的人员,可直接到县公推直选工作领
导小组办公室报名;群众推荐,xx 名以上党员、群众可联名推荐,群众推荐采取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组织推荐,由所在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推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的人员须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并征得本人同意、签字确认。二是资格审查。由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征求纪检监察、计生、安全、综治等部门意见后,没有影响任用问题反映的资格审查合格人数与公推直选名额的比例不低于 x:x。若低于规定比例,相应减少公推直选名额。三是公开选拔候选人初步人选。通过集中非定向公开选拔的办法,按 x:x 的比例产生候选人初步人选。集中非定向公开选拔采用面试的方式,主要测试报考对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应具备的综合分析、逻辑思维、语言表达、领导驾驭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实行现场打分、计分、公布得分结果,并在县电视台、党政网发布公告。四是组织考察。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工作由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考察中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票得票率低于 xx%的,或不称职票得票率超过 xx%的,取消参与后面环节的资格。五是自主选择职位。考察合格的人选,再根据集中非定向公开选拔面试得分,按 x:x 的比例从高到低确定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候选人预备人选按面试得分从高到低自主选择具体职位,每人只能选择 x 次。若放弃选择,则在考察合格的人选中按面试得分从高到低依次递补。若面试得分相同,则近三年考核优秀票平均得票率高者优先。六是实地调研。由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集中调研。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深入到村、企业、农户走访,与乡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交流沟通等形式,就该乡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候选人预备人选撰写调研报告,提出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党的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和任期目标及主要措施。调研报告送县公推直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阅,当选后存乡镇党委并装入干部个人档案。集中调研原则上 x—x 天完成。七是公开推荐候选人正式人选。在公推直选的乡镇召开公开推荐大会,由候选人预备人选围绕自己的基本情况、任职优势、任期目标、工作思路及措施演讲,并回答参会人员的提问。演讲答辩结束后,参会人员无记名投票,民主推荐产生候选人正式人选。八是批准正式候选人。由所在乡镇党委上报公开推荐的候选人正式人选。县委常委会议按 x:x 的比例批准正式候选人 xx 名(每个乡镇 x 名)。九是直接选举。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组织召开乡镇党员大会,对 x 名正式候选人进行直接选举。直选前,正式候选人党组织关系不在所选乡镇的,应将党组织关系转到该乡镇机关党支部。十是审批。选举工作结束后,由所在乡镇党委将选举结果报县委审批。
在“基层基础”中选实。坚持干部下基层去、干部从基层来。建立基层干部提拔提任机制,要求县级部门局长原则上从乡镇党委书记产生、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原则上安排进城。xx 年至 xx 年,乡镇由股级干部提拔担任副科级领导干部的 xxx 人,由副科级领导干部提拔为正科级干部的 xx 人;全县 xx 名乡镇领导干部交流进县级部门任职。特别是提拔重用 x 名在平武、什邡重灾区抗震救灾表现突出的干部。其中,x 名乡镇长转任乡镇党委书记,x 名乡镇副职提拔为乡镇长,x 名股级干部提拔为副科级干部。
(三)大力推进乡镇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xx 县为了解决长期以来乡镇领导班子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一言堂”等决策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突出问题,通过扩大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积极推行乡镇党政会议开放,开展了党员群众代表列席乡镇党政会议、乡镇重大决策实行咨询论证等一系列实践探索,使乡镇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符合民意,更加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四)坚持实行乡镇党务、政务公开
xx 县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党务、政务公开,明显地提高了乡镇党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五)积极推行民主评议
真理来自基层,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也同样来自基层,来自实践,来自群众。xx 县充分发扬民主,邀请人民群众、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共同参与,集思广益,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积极推行民主评议,切实听政于民、评之于民。
二、xx 县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成效 乡镇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乡镇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关键。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xx 县近年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坚持把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以激发乡镇发展活力为突破口,进而扩展到乡镇党政领导公推直选、乡镇党委决策民主化、乡镇党务公开和实行民主评议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进行制度配套建设,达到了较高的制度化水平,走上了循序渐进和逐步深化的发展轨道。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各项工作目标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一是党群、干群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xx 县通过实行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大力推进乡镇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实行乡镇党务政务公开,积极推行民主评议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特别是乡镇干部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方面十分重视民主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手段推进和保障改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 xx,干部选任没有“潜规则”,干部是凭真本事“赛”出来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干部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干部选任“风气正、导向好,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搞勾兑”、“跑官要官”已经没有“市场”了。党在广大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了维护巩固,党在基层社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是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关心政治、参与改革的热情。
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xx 县紧紧围绕发展民主政治的要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关心政治、参与改革的热情,为实现全县“四大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xx 年,实现 GDPxxx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xxx 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
入 xx 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xxx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xx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xxx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xx%、xx%、xx%、xx%、xx%、xx%,比“十五”末增长 xx%、xxx%、xxx%、xxx%、xxx%、xxx%。xx 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xx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xx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xx%、xx%。在经济建设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教育、科技、文体、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几年来,xx 县先后荣获“中国香椿第一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节水灌溉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水电电气化达标县”“xx 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xx 省文明城市”“xx 省绿化模范县”等称号,被确定为“革命老区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全国优质苎麻种植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县”。
三是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公共行政的有效开展,要求对公权力进行重新调整和配置,以发挥社会自治的力量、保障公众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参与权利;而这些也都依赖于行政体制发挥其基础性的作用,因为没有规范的行政行为,公共行政的有效运行只能成为空谈。xx 县积极引入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理念的管理和服务手段,出台《县政府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重大决策后评估制度。灵活、高效、务实的行政体制使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乡镇领导干部逐步学会使用民主的方式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经过几年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后,不少乡镇党委、政府,坚持和完善了村务、厂务、政务、党务的“四公开”制度,抓好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创新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让群众中的许多疑问、误解在民主机制中得到及时澄清和消除,化解了群众多年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xx 县在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群众信访和群体性事件却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全县和谐稳定的局面已基本形成。xx 至 xx 年,连续三年荣获“xx 省维稳工作先进县” “xx 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四是激发了干部比学赶超氛围,队伍活力不断增强。xx县一方面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明确乡镇人事调配原则、调配条件、调配范围、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调配纪律,为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奠定机制保障。另一方面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崇尚实干、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让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乡镇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目前基本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队伍活力不断增强。
三、xx 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乡镇党委、行政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加强。由于行政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乡镇干部不愿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工作浮在面上;有的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个别干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有些干部仍然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工作方法过于简单,缺少主动到群众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存在“等、拖、推”的官僚作风;有的怕失去选票,怕得罪人,争做“老好人”。这些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影响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此,乡镇党委、行政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加强。
二是干部选拔、管理、监督、激励机制有待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政策的系统性、配套性和规范性还不强。对乡镇干部的推荐、考察和选拔等环节还不是很规范,而且选人渠道较窄,乡镇干部的“进” “出”口不畅,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干部选拔、管理、监督、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三是乡镇党委 、行政民主评议有待提升。乡镇党务、政务公开内容不够真实,实际效果也不够理想,参会代表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乡镇党委、行政会议仍不够开放,还需统一规范,列席代表的作用发挥也值得研究,乡镇党委、行政民主评议有待从根本上提升。
四是教育培训针对性、实用性有待商榷。干部培训缺少针对性、实用性,培训力度不够、渠道狭窄、形式单一。由于受师资、资金、地域等条件限制,干部培训只局限于一般的岗位培训,缺乏有针对性的深层次规模培训措施。乡镇干部资源配置的统筹性和计划性还不够完善,梯队培养的意识不强,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导致文化基础较弱,知识更新不及时,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基层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五是政治生态环境有待改观。受自然环境制约,也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现在乡镇党委政府的责任越来越大,但乡镇有调控和执法职能的机构大部分收归上级部门管理,乡镇党委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小,导致干部“恋城不恋乡”现象突出,政治生态环境有待大幅改观。
(二)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乡镇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最基础的层次,肩负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艰巨使命,是国家和社会连接的枢纽,其核心是乡镇党委,关键是乡镇政府。中央 xx 年 x 号文件提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这就必然要求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迫切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从制度和机制建设入手,要紧紧
抓住“创先争优”活动的难得机遇,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狠下功夫,着眼于“选、管、培、评、育”五个方面,花大力气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积极探索出一套“选得准、留得住、干得好”的干部教育和管理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德才兼备、后备有序的干部队伍,在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上狠下功夫。
首先,建立乡镇党委、行政监督管理机制。一是规范乡镇干部工作制度。重点是建立健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逐步完善考评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村组财务审计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实现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机制。重点是推行“阳光政务”。在乡镇要落实好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大组织监督管理力度,建立乡村领导干部预警教育制度。
其次,建立和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一是坚持正确的选人标准。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把经济的发展程度、农民的富裕程度、群众的拥护程度作为选拔乡镇干部的重要标准。二是拓宽选人渠道。坚持把党政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放到乡镇。同时,可从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企业骨干、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知识青年以及留村优秀青年中选拔一批乡镇干部。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新方式。根据乡镇直接服务群众的特点,采取
“三推两考一选”(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推荐,进行考试和考核,按党章和有关法规进行选举)、“两票”(民意测验票、选举票)选举、“海推直选”等办法产生乡镇领导干部。四是坚持和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探索建立党务工作岗位与经济工作岗位、综合部门与专业部门、基层与上级、机关与一线、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企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干部流动机制。五是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坚持和完善干部公选制、末位淘汰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其三,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在乡镇,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广纳民意,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群众意志贯彻于决策全过程。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监督机制,积极探索群众和党代表列席党委会议,聘请群众监督员监督党委和政府重大工作等制度,使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其四,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保障机制,把学习成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把培训作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性和基础性措施。加强县委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批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思维活跃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其五,加强乡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建立健全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和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二是努力提高乡镇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组织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积极推进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建设,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程序等公共行为,强化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三是营造乡镇干部求真务实的良好环境。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制度。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农村基层干部讲实话,办实事。真正减轻乡镇干部的工作负担,让他们一心一意抓改革,谋发展。
第五篇:2008党政干部述职报告
一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经营形势严峻、市场开拓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现将x年的主要工作简述如下:
一、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与穿越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时俱进、开拓创新,用新观念、新思路指导工作。
一年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自觉地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强化基础管理,倡导科技创新,丰富企业文化,促进基层建设。生产经营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运行。供石粉一队试行的“单车核算末位淘汰制”表明公司的企业管理有了新的提高,以制剂厂为代表建立起的“以工作程序为线索的工作制度”的落实,又标志着公司的厂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工作向前迈进了一步。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观念与作风转变年”活动,有效地促进了班子建设和各项制度的落实。
一年来,紧紧围绕管理局党委倡导的“观念与作风转变年”活动,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及机关人员转变观念、转变作风,通过认真的查摆、整改,使大家的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自律意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在开展的这些活动中,我带头执行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工作制度,将公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司的实际现状,在领导办公会上讨论,以确立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公司各职能部门不断强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各基层队也逐步建立了“以工作程序为线索”的工作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厂务公开,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
一年来,我不断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把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和政策上来,自觉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同时,还认真学习现代管理、钻井技术、计算机知识等,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在工作中,积极倡导规范办事程序和议事规则,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不断增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一步促进了班子成员间的团结、理解和支持。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依靠职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热心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认真执行管理局《关于党员生活作风“九个禁止”的规定》和《关于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落实“六个不准”的规定》等制度,自觉地为职工群众作表率,树立好基层领导干部廉洁为公、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同时,积极按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照“四化”原则,选拔、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使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得到加强。认真做好新分毕业生的教育、实习、锻炼和成长的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他们尽快成才。
三、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为公司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为适应公司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三学三创”主题活动,坚持以“达标、创优、争强、夺牌”活动为载体,努力在整体推进、创优争强和突出特色上下功夫,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党组织和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搞好职工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要认清形势,瞄准目标,在深化改革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薪酬分配观、福利待遇观等,大力选树和培养“树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感召力和榜样的示范导向作用。不断强化基层党的建设,利用演讲比赛、上党课等多种形式,在党员中组织开展了以“为党旗添光彩”为主的党员先进性系列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008年,公司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量化考核力度,将基层管理制度创新纳入到考核中来,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荐“泥浆工艺研究所”为局“行业一强”基层队,制剂厂、供石粉二队被评为局“优秀基层队”,基层建设取得新成果。认真抓好公司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维护公司的稳定局面,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面对子女就业、协解人员多、老年离退休职工多的现实情况,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从宣传教育入手,妥善地处理好各种内部矛盾,把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真正做到了“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不遗余力,措施上积极稳妥”,力争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
一年来,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首先是学习不够。除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外,还要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以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作的需求。其次是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离形势的要求、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在谋划公司深化改革方面力度不够。第三,工作中虽然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激情,但由于某些主客观的原因,有时出现急躁情绪,有时因问题考虑不周全,在处理方式方法上欠妥当。
以上不足之处,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克服。
2008党政干部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