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
目录
摘要„„„„„„„„„„„„„„„„„„„„„„„„„„„„„„1
一、稳定幼儿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1
三、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幼儿„„„„„„„„„„„„„„„„„„„„2
四、重视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3 参 考 文 献 „„„„„„„„„„„„„„„„„„„„„„„„„„„„
4浅谈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
【摘要】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学前期的儿童爱模仿,愿尝试,可塑性最大,这一时期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为孩子自信、独立、坚持、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的培养打下基础。因此,早期教育不应当只注意幼儿智力的开发,更应该注意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提供最全面的准备,开拓尽可能广阔的空间。本文就如何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发表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常规情境配合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意识到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各项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也会因为总是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纪律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对于幼儿园小班来说,建立良好的常规,尤为重要。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对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感受颇多。我认为建立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稳定幼儿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回首童年,大家或许会感慨地发现,那些让您刻骨铭心、受益终身的教育,大多是您最喜欢、最爱戴的人给予的,父母们几乎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老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的去做。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会影响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因此,教师只有做到了爱每一个幼儿,才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
自从来到幼儿园工作后,我越来越能理解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爱与不舍,工作中我细细的体会这种情感,我把班级里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子女去关心、去爱护。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弱,大、小便后不会提裤子,我就蹲下来,帮他们一个一个提裤子。有的自理能力发展较好的孩子,我就鼓励他们自己提裤子,由于小班孩子能力有限,每次他们提好裤子后,我都会检查一下他们提没提好,并对他们说:“宝宝真棒,老师摸摸宝宝的小肚皮藏起来了么?”然后他们就会笑着对我说:“藏起来了,藏起来了”。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快乐地接受了我的要求。
此外,爱抚也是安抚孩子情绪的好方法。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缺乏安全感,特别需要老师的关心与爱抚,所以我每天都会抱抱他们,亲亲他们,有的时候是在早晨来园时,有的时侯是在午睡前。这样,通过老师的关怀,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感到满足,并且喜欢来幼儿园。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宝宝,胆子特别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任何活动他都不愿意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会经常抱抱他,一开始他会推开我,不让我靠近,后来随着我们的感情日益深厚,他开始让我抱他,有时还会主动地亲亲我呢。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我也特别注意他,经常提问他。渐渐地,他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也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也活泼、开朗了许多。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是表面的、具体形象的,所以空洞的说教对幼儿是无用的,幼儿喜欢接受老师亲切的、拟人化的语言,因此,我经常利用儿歌、小故事、游戏等教育形式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常规。首先,以游戏的形式或者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孩子们乐于接受。比如,出去户外活动或者去别的教室上课时,要求小朋友一个跟一个的走,我就会说:“请小朋友们来搭小火车。”刚开始的时候要经常提醒掉队的小朋友,如:“咦,鑫鑫的车厢怎么脱节了,快跟上。小朋友们要注意,我们每节车厢都要连在一起,要不然‘托马斯号’就不能安全的到达目的地了。”时间长了,小朋友就会牢牢地牵住前面小朋友的后衣襟,一步一步跟着老师往前走。有时侯班级里会发生追跑的现象,我提醒了很多次,都没有成效,后来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告诉我,可以让小朋友们玩学小乌龟或者小蜗牛走路的游戏,幼儿会特别感兴趣的。我按照她的话做了,果然,小朋友们特别有兴趣地参加到游戏中,还时而不时地问我:“老师,你看我学得像不像?”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班级里的这种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通过游戏的形式,将“老师不让我跑”的被动行为转化为“我想慢慢走”的主动行为,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再比如,针对幼儿经常会放错水杯或毛巾位置的现象,我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将幼儿的大头贴贴在幼儿的水杯架和毛巾架处,让幼儿自己找自己的物品并摆放好,效果也非常好。同样,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替幼儿收拾玩具,幼儿的好习惯是很难培养的,作为教师应放手让幼儿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管理。我采用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借此进行常规训练。当幼儿玩完玩具丢在一边不管时,我就对小朋友说:“宝宝,你怎么把你的好朋友丢在桌子上不管了?他一定很伤心,以后它就不会和你一起玩了。”“我们把你的好朋友——玩具宝宝送回家好么?”我还在区域的柜子和托盘上贴了各种小动物的图案,小朋友可以根据图案把玩具送回正确的家里。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该送到什么地方,逐步培养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再比如,中午午睡时,经常有小朋友不爱睡觉,和其他的小朋友说话,于是,我对他们说“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们玩的游戏的名字叫做‘木头人’,我们一起来念儿歌,‘我是一个木头人,一不动、二不笑、三要闭上小眼睛。’”这样幼儿就会安静下来,一会就睡着了。
另外,儿歌在培养幼儿常规中有突出的作用。小孩子的抵抗力弱,而他们又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总是喜欢这摸一下,那摸一下。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幼儿的洗手常规。由于幼儿的年龄小,所以洗手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把袖子弄湿,或者不打洗手液等。所以,每次洗手的时候,我都要求小朋友边洗手,边念洗手的儿歌“洗手前先挽袖,哗啦哗啦淋湿手,先打手液,后洗手,手心、手背和手腕,一个地方也不漏,冲冲小手甩三下,打开毛巾擦擦手,擦完叠好放原处。”这样幼儿就可以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正确地洗手。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经常在洗手时挤其他的小朋友,极易发生摔倒现象,所以,我在每个洗手池、小便池、坐便的前面都贴了一对小脚印,并告诉小朋友每对小脚印上只能站一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要在后面排队等候。以后,每次在洗手前,我都问他们,如“小朋友们,还记不记得老师说一对小脚印上面能站几个小朋友啊?”“没站到小脚印的小朋友要怎么样做啊?”用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加深印象,主动规范自己的常规。
三、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在遵守常规方面还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
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吃饭时,经常弄得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却不好解决。我向园长咨询了解决的办法,她告诉我要正面引导,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如:“萱宝宝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看她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老师要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把饭粒掉在桌上、地上。吃完饭的小朋友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除此之外,还要为幼儿提供纸巾,在吃完饭后,要求小朋友把弄到桌子、地面上的饭,用纸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上课时,经常有的小朋友不认真听讲,这时我会表扬认真听讲的小朋友,如:“文文真棒,身体坐得直直的,小眼睛一直看着老师,我要看看还有哪个小朋友做的好啊。”小朋友一听到这话,马上把身体坐得直直的,认真地听我讲课,渐渐地课上认真听讲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
在离园的这个环节,幼儿的情绪会特别的兴奋,到处乱跑,很容易发生危险。这时我就会让小朋友做坐在小椅子上,表扬坐得好的小朋友,并让这些小朋友和大家分享他这一天的美好时光。比如:“小朋友们看,智林坐得多好,今天我要请智林与小朋友们分享他的‘美好时光’。智林,请你给小朋友们讲一讲,你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呀?”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幼儿,这样他们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的做好每件事。为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进步,我还发挥了小印章的作用。在每一项常规环节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哪个小朋友做得好,并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盖小印章。如:“老师表扬姗姗,洗手时能够按老师说得做,现在老师要给她盖一个小印章。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向姗姗学习。”这样,通过表扬、鼓励、奖励,使幼儿清楚地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有利于形成良好习惯。
四、重视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教师应该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这是幼儿良好常规养成的关键。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草案)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教师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发现家长们特别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和家长沟通,或者通过家园联系册向家长说明家园配合的重要性,请家长配合老师一起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常规。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做得不好、嫌孩子做的太慢,就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巩固的机会。老师应对家长提出有关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幼儿在家中吃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等,鼓励家长让幼儿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一次家长开放日中,老师组织孩子去洗手时,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做不好,就过去帮孩子洗手。我见状,赶忙说,“今天活动时,宝宝们表现的都很棒,爸爸妈妈很高兴,现在呀,请爸爸妈妈站在门口看宝宝洗手,看看哪个宝宝洗的最好。”家长听见我这么说,也都打消了帮孩子洗手的念头。在孩子洗手时,我反复强调洗手的要求,这样可以让家长了解我们对孩子洗手的具体要求。当有一部分小朋友洗好手时,我说:“现在请洗好手的小朋友来找老师搭小火车,今天啊,宝宝表现的真棒,希望宝宝们回到家里时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洗手。以后每天早晨,老师都要问问爸爸妈妈,哪个宝宝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洗手,表现好的小朋友,老师会给她贴一个漂亮的小粘贴。”通过开放日的活动,家长也发现许多事情孩子是能够独立完成的。老师要在和家长交流时,告诉家长鼓励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幼儿的常规习惯得到很好的巩固与加深。
再比如,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衣服只凭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考虑孩子身心的特点。经常有家长给孩子穿的衣服、鞋子太紧,穿脱不方便,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与家长个别交谈,提醒家长注意幼儿的着装。比如,我们班的一个孩子经常会穿一些紧衣紧裤,在和家长交流时,我和家长说:“这几次的活动中,我发现童童的参与度不是很高,我问童童是不是不喜欢玩,他说裤子有点紧,不太舒服。正好童童的园服在这,我就把他的这条牛仔裤换下来了,童童今天玩的可好了,我还给他照了很多照片呢。”并把照片给家长看。并且和家长说,穿紧衣紧裤,不仅活动起来不方便还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建议家长给孩子穿宽松的衣服,这样让家长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总之,培养幼儿常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平时加强检查,坚持不懈,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那么,不仅老师在日常生活的组织上会轻松很多,幼儿的未来也将更加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好孩子好习惯》漓江出版社2006.12、童时《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早期教育》2003年第01期
3、赵静《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国教育创新导刊》2009年第09期
4、李宇《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才智》2009.125、陆燕芬《了解性格因材施教》《科学大众》2009.5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策略
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如哭闹、想要的东西随手就拿、不要的东西随地一扔、吃东西不洗手、想到哪就去哪、饭后马上玩玩具、和同伴争抢玩具和图书„„,这些种种行为都是由于以往在家庭中随意的教养方式决定的,所以到了幼儿园,进入集体生活就会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
小班幼儿存在着自控能力差,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差,学习习惯更差的现象,同时小班也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时期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幼儿入园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这对低龄的幼儿来说相对容易;
二,低年龄段的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为教师进行常规管理创设了有利条件,同时,良好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身心发展;
三,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将为以后中、大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但是,同时小班幼儿在常规培养的过程中又存在诸多困难,主要是由于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而且,常规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出现多种反复的行为,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关注才能够帮助幼儿养成的。一个班的常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幼儿们成长和教师组织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要分散精力去维持规则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培养。
1、设立的规则要清晰明确,教师要求统一。
为小班幼儿设立的常规应该是他们能够理解的,并能够容易执行的,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常规更有利于幼儿的遵守,并在不断巩固和强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例如:放玩具时要将玩具收好;搬椅子时要用两只手等等。同时班中三位教师对幼儿的要求要一致,在统一的环境中幼儿能够更快更好地养成各项常规。
2、教师应注重自身行为,以身作则
在幼儿园里,老师在孩子心中是最有权威、最可信赖的人,因此幼儿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为此,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严谨有序。例如:要求幼儿是两只手搬椅子,自己也要这样做;请幼儿帮忙做事时,也要说“谢谢”;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自己也要做到,等等。
3、通过榜样进行正面教育
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小班幼儿的模仿更为强烈,并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而向小班幼儿提供学习榜样,是小班幼儿进行行为练习,形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条件。每个幼儿都有闪光点,抓住优点进行表扬,其他的幼儿就能起到榜样与鞭策的作用。例如:我班幼儿中有一半是上过一年幼儿园的幼儿,他们对一日生活中的各项常规和要求都很熟悉,因此,在开学后,通过表扬这些做的比较好的孩子来使新入园幼儿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对,同时也加强了这些孩子们的自信心。
4、常规培养应循序渐进。
常规的培养不能只追求短时效果,对幼儿的要求应循序渐进,逐渐养成。如进入秋季,培养幼儿穿脱折衣服这项内容便重要,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对于那些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的新入园幼儿来讲是十分困难的。在这项常规的培养上我们是这样做的:最初只要求幼儿有自己穿的意识,会将衣服披在身上,穿好后可以找老师帮助系扣子和拉拉链,在脱的时候也是只要愿意自己脱就好;接下来,当幼儿都做的比较好的时候,我们就要求幼儿在学习了系扣子和拉拉链的方法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做,脱衣服时也要求幼儿拽着袖口和裤腿脱,不能将袖子和裤腿脱反;而折衣服时也在以往只要能折上就好的基础上要求幼儿折叠整齐。而在过程中,如果幼儿遇到了困难从最初的教师帮助到要求幼儿请求同伴帮助,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渐提高要求的过程中,幼儿的能力也不断获得了提高。在常规培养的过程中将困难降低,分阶段培养,使幼儿的常规养成更稳定。
5、采用儿歌等的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
采用儿歌的形式能够使幼儿理解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更有利于幼儿养成。例如,培养幼儿漱口和擦嘴,我们通过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来使幼儿理解漱口的方法和重点。而擦嘴的儿歌:小餐巾,手中托,擦擦嘴巴折一折,饭粒粒,肉末末,一二一二溜走了。在说儿歌的过程中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重点和先后顺序。
6、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便自信、更快乐,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下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小班幼儿在吃餐、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最令老师头痛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媛媛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7、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如在入班时,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引导认识自己的标记,并找出自己的标记朋友,是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找自己的杯子和毛巾。我还通过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认识,对小朋友的认识,增进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
再如,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不看标记乱扔、乱放,我采用了“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进行常规训练。当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时候我就说:“小朋友,送玩具宝宝回家了。你要看清玩具筐上面的小秘密,找到和它一样的放进去就对了。”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者还想玩时,我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怎么我的汽车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会很快地将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在洗手后擦手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摘毛巾就擦手,于是,我在毛巾柜里每块毛巾的后面都贴了一个小笑脸,告诉幼儿:“只有摘下毛巾才能看到小笑脸。”这样一来,就极少会有幼儿不摘毛巾就擦手了。
8、在常规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常规教育不仅让我们的孩子有了规矩,让他们养成了一些基本的行为习惯,而且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如早上的时候可以请来的早的小朋友自己挂毛巾、放水杯,不仅放自己的还帮别的小朋友放,小朋友都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小朋友在小班下学期就可以自己学着擦屁股、叠被单了,这对他们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性是有极大好处的。
9、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生活常规的习惯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利用宣传栏、育儿经验及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宣传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同时,将班中近期常规培养的重点和方法通过各种形式传达给家长,使家长在家时也用相同的方法要求孩子。如:刚入园时洗手、进餐和入厕的要求;秋冬季时穿脱折衣服、塞衣服的要求等等,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总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常规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孩子长大以后的习惯养成以及人格、性格的养成。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用耐心、爱心和智慧帮助孩子度过这段非常时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喝水常规的培养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班级园本课题开题报告
幼儿园小班喝水常规的培养
一、研究背景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如果有儿童一日生活常规培养不受到重视那是一个很严重的结果,所以我们注重幼儿一日生活的培养,加强幼儿常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规律,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水是人体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年龄越小,体液占人体体重的百分之八十,如果失去了百分之二十的水分,就会危及生命。水是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部分代谢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排除体外。所以培养幼儿养成喝水的好习惯,就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人体各系统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充做各种物质的吸收、运输及排泄的携带体,协助维持体内一切体液的正常渗透压。每天喝一定量的水,可以保护肾脏,排除体内毒素。
水的需要量取决于机体的新陈代谢的需要。孩子新陈代谢旺盛,热量需要较多,肾脏处于“常虚”的阶段,其浓缩功能较差,因此所需水分相对较多。此外,活动量、外界气温和食物性质也影响孩子对水的需要量。活动量大的孩子散热多,需水量较大;多吃蛋白质和矿物质时,排泄这些物质所生的废物需水较多,水的需要量也因此而增加。所以,孩子体内水分相对比成人多,约占体重的70%~75%。
专家提醒,如果所进水分远远超于身体正常需要量也无好处,可能会发生水中毒,因此要适度饮水。如果给予孩子的水超过了正常需要量,也没有好处,白白增加了尿量的排泄,也增加了心、肾的负担,产生不良的作用。宝宝每天每千克体重大约需要100~150毫升的水。营养学家建议一天中喝水的最佳时刻有7个时段,分别为起床后、早餐前、上午中间时刻、午餐前、下午中间时刻、晚餐前、晚上中间时刻。
一.是别等口渴了才喝水。做父母的要在每天随时给孩子喝水,随时补充水分。
二.是极度干渴时别喝过多的水。前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这是防止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如果孩子渴得厉害时,要让孩子缓缓饮水,若拿起水瓶喝个没完,会造成胃难以适应,引发不良后果。
三.是睡前不宜多饮水。孩子在睡前喝较多的水,会影响夜间休息,还有不少孩子会因此而遗尿。
四.是用餐前和用餐时不宜喝水。不少脾胃阴虚或有疳积的孩子,特别爱在饭前和吃饭时要水喝。进餐前和进餐时喝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以往对身体不利。
五.使早晨起床时喝水有助健康。
三、研究目标
1.初步懂得人的身体需要水分,知道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2.帮助我们通过小便排毒,是身体更健康。
3.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
4.实际练习,幼儿排队喝水。
四、研究方法
1.观察法;2.调查法;3.案例研究法;4.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措施
(一)培养幼儿一人一杯的良好习惯。
通过故事等形式告诉幼儿一人一杯更卫生的道理。
(二)开展关于水的主题教育,促进幼儿饮水
教育活动可以比较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为了促进幼儿饮水,在小班本学期我班开展了许多关于水的知识,如:《口渴了,怎么办?》、《天热了,喝什么?》、《白开水,我爱喝》、《多喝水,身体棒》等等。幼儿从这些活动中懂得了白开水对人体的重要性。为了巩固这一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意识地与幼儿一起运用故事中的对话,如:“你渴了,快来喝杯水吧!”和“白开水,真好喝。白开水,真好喝。”由于幼儿对故事较熟悉,所以喝水时,许多幼儿都能反应出来。此外,为了调动幼儿饮水的积极性,我们收集并创编了一些相关的儿歌,教给幼儿,同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饮水
幼儿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充分利用环境与幼儿互动,将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让幼儿多喝一些水,我们布置了半杯水和满杯水的对比图,以提醒幼儿接水时尽量多一些。
(四)培养幼儿随渴随喝的习惯
(1)、最初老师讲道理
效果:不是很明显,只有一半的幼儿是随渴随喝,仍然是有很多的小朋友是属于被动喝水,需要老师和保育老师的提醒.分析:还是孩子们太贪玩,不想在游戏和玩耍的时间来喝水,还有的表示说不想喝水。
(2)采用奖励贴花,看看哪个小朋友今天喝水了,喝了几次了,以此来鼓励孩子们喝水。
效果:喝水的小朋友增多了,每个小朋友几乎每次都能喝水,多的有8次,少的有6次。
最后为了做到全方位的给幼儿补水,让孩子不会因为缺水而生病。养成主动喝水好习惯,家长接孩子回家后,也要及时给孩子喝白开水。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在习惯的培养上,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同等重要。
家园共育才是最好的幼儿教育,才能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培养出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入园开心,家长工作安心。
保集半岛幼儿园
濮丽华 秦雪 晏智琴
2021年9月
第四篇:幼儿园小班班级常规培养计划
中科启稚幼儿园班级常规培养计划
中科启稚幼儿园下学期工作计划安排表
本学期主要工作任务及实施措施
一、合理安排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具体措施。
1、制定适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教学计划和班务计划。
2、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充分利用环境创设这一资源,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根据幼儿对游戏的爱好,充分运用乐智游戏作为开发幼儿活思维动的基本形式,在对幼儿感兴趣的动手活动中训练小肌肉动作,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认识一些基本图形,并会尝试图形的匹配。
4、教师在活动实施前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包括活动材料的准备,经验、知识的准备)。幼儿的操作材料根据能力强弱安排准备。
二、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1、在组织一日活动中保证幼儿每天一小时的户外活动的时间。
2、每个幼儿能随着音乐愉快地、精神饱满地做早操。、注重平时的观察,让幼儿在走,跑,跳,平衡等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
三、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形成良好常规;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本班的情况,以《幼儿园班级管理》为指导,制订合理、科学的班务工作计划,并保证在日常工作中逐步落实,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运用标记,故事等形式让幼儿明确一日要求,继续养成良好的常规。
3、积极配合幼儿园任务开展各项工作。
四、安全教育
1、注意个体差异,鼓励个别胆小、缺乏主动性的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2、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一些体育活动器械,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内容的趣味性。
3、引导幼儿会根据天气的变化自动增添衣物,不在尖锐物边追逐,会注意安全。
班级:幼儿小班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卫生习惯常规培养方法
幼儿园小班卫生习惯常规培养方法
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分散精力,不仅身心劳累又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以下是我在带小班的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家长包办替代,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对于刚步入集体生活的他们根本不了解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做,该怎么做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便先向幼儿传授: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轻松自觉的遵守这些日常规则,形成良好的常规,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提点实施各种有效的方法如:结合儿歌法、情感教育法、讲故事、游戏活动、教师示范等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二、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三、要创设情境,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天生活泼好动,课间经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解放军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拟人的方法使走路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走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走,不让我跑”的被动行动转化为“我想走”的自愿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四、要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小班幼儿在喝水时,一接就是一缸子,总是喝一半倒一半的,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喝水时经常表扬那些喝完水的小朋友、懂得节约用水的幼儿,“**喝水喝得真干净,一滴水也没浪费!今天我们来请喝的干净的小朋友当班长。”这时,幼儿们都把杯子里的水喝完了。喝完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没有浪费水。”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五、和幼儿一起制定规则,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现代家庭中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在隔代教育的宠爱下变得任性,往往不全会遵照大人的意愿做事,甚至有时还会存在叛逆心理,若老师凡事都把规则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去遵守,往往效果不大,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指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我组织幼儿玩户外玩具滑滑梯、翘翘板等,由于是第一次玩滑滑梯,翘翘板又不够,对于兴奋的30个孩子,我很担心他们的安全,活动开始前,我先讲了一个故事,大体内容就是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不会轮流、排队等待,最后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后果;然后,提出问题,让幼儿说说今天的集体游戏该怎样进行?游戏时应该怎样做,鼓励引导幼儿思考、讨论;最后,幼儿自己得出一个活动规则——必须轮流玩,排队等待。由于游戏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定的,因此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自觉遵守,即使有个别孩子违反规则,其他幼儿也能主动提醒或告诉老师。这样尝试了几次,每次集体活动,孩子们来制定规则,他们就会努力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集体生活,有时还会出现谦让行为。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我欣喜的发现我班孩子的规则意识在逐步养成。
六、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本身所具有的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训练,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也十分有利。我们一定要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