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城镇市场调查报告
古城镇地块市场调查
一、古城镇概况
古名“马镇”,又称“马街”,相传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大将魏延屯兵牧马之处。民国三十年(1941年),开始在此建立乡级行政机构,因乡政府驻地附近有古城遗址,故命名古城乡。2000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置古城镇,镇域地处郫县西北面,与新都区、彭州市交界。行政区划面积为17.3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91个社,1个居民委员会,2所学校,1个卫生院,总人口15563人,总户数4598户,集镇居民人口3500人。2000年10月“古城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川西民俗文化旅游城。交通便捷,沙西线、郫彭快速通道、轻轨贯穿全镇,交汇于此,距县城8公里,成都市18公里,彭州市8公里,都江堰市25公里,新都区9公里,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二、楼市现状
根据目标地块所在区域位置,以项目为中心对周边区域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古城镇、三道堰及唐昌。基本数据如下表:
三、总结 共同点:
1、房屋性质:以2010年前小产权房逐渐过渡为商品房;
2、型区间:以套三(92-110平米)的刚性需求为主,比例约占总量的50%,主要满足当地居民、套二(75-85平米)占40%,主要满足养老居家需求、套一及110平米以上户型占10%;
3、价格:小产权约2200-2600元/平米,商品房根据项目品质不同,价格区间为3200-4400元/平米;
4、销售进度缓慢、开发及销售周期长、入住率低;
5、出租率及租金低(住宅80平米租金约400元/月,商业约15-30元/平米/月);
6、二次销售体量大;
7、购买人群:以本地居民及成都市养老居家人群为主;
8、营销方式:销售部现场销售、九里堤设立分支销售部、行销人员在项目周边及九里堤公交车站派发DM单,广告辐射范围小,除中铁堰澜山外无电视媒体及户外广告等促销手段;
9、营销主题:以水文化、养老居家为营销主题;
10、有价无市,项目之间恶性竞争,哄抢客户。差异:
根据房屋性质及定位的不同,项目品质打造差异较大,小产权以多层为主,商品房则以小高层电梯为主,部分为6+1多层电梯,别墅为辅。
四、地块分析 优势
1、交通:本地块地处沙西线旁,距离轻轨约1公里,交通便捷;
2、配套:5000余师生的铁路卫校及占地共约1500亩的两所待建高校;
3、历史文化背景:古镇遗址、三国文化及川菜博物馆; 劣势
1、配套:医疗、教育、购物等基本配套差;
2、地理位置:位置偏、客户认知度低;
3、竞争:古城镇与三道堰距离近,三道堰整体形象、生活配套相对较好,知名度高,优势明显。
4、本镇固定人口及流动人口少,因地震而搬迁至攀枝花大学的阿坝师专现已逐渐迁回原址,铁路卫校为封闭式
管理院校。
五、建议
由于政府政策对小产权房的大力打压,客户对小产权房的敬畏心理严重,建议房屋性质为商品房。
目前本区域内所建项目已经满足当地居民住房需求,我们目标客户主要确定在成都市及外地养老居家者、外地工作返乡者,因此小区品质及环境的打造为重中之重。
徐 海 清
2010年11月27日
第二篇:古城镇及文化保护(范文模版)
古城镇及文化保护
建筑学一班 殷 彪 201103190126 摘 要: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明大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古城镇,它们都代表着某个时期或某个名族的历史与文化,对于名族,对于国家,都是的一笔重要财富。但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和许多人对古城镇的关注和意识薄弱,导致我国许多古城镇遭到破坏。所以我们要对古城镇规划和保护。保护古镇,保护中华文化。关键词:
古城镇 古城文化 古城保护 保护模式
文化古镇是先辈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古镇的存在意义不仅在于它本身的物质环境,还包括古镇所携带的历史信息,而我们正是通过对古镇的保护来获得所要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由此可知,古镇规划之意义十分重大。
近年来,城市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城市发展了,但我国原来非常富有特色的城市、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逐渐地失去了记忆,干百个城市差异越来越少,面貌却越来越趋同。城镇历史文化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建设现代化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普遍追求的目标。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留城市的记忆,保留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因此,保护城镇历史文化应是城市规划的任务之一。
城镇经济越发达,社会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越高,城镇历史文化就越显重要。因为城镇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明的生成地。城镇出现的时候,正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升起的时候。城镇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文化产品。城镇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人文创新的引导,离不开文化繁荣。现代城镇是现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聚集地,它的本质即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城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个没有文化的城镇是一个没有品位的城镇,不可能生存发展和持久的。文化足进步的动力,是历史的积淀。城镇历史文化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可以再现前人、前朝或远古的民情风貌,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活化石,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自然风情。是在更高层面上展现出人类生活的文明,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于古城的规划保护,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古城镇规划的意义,首先,从保护的意义来说,古镇的规划是为了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传统地区城镇商业、居住建筑群、孔庙、塔等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历史风貌、街巷格局和居住生活形态,保护历代历史事件、商务交往、航运贸易与名人活动的多种历史信息和地方习俗及非物质遗产,带有丰富而典型的历史发展痕迹和浓郁地方居住与文化色彩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其次,从总体规划来看,古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展示给世人,将来主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而规划给古镇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通过对古镇的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希望能让人们在看到古镇真正的美丽和深知古镇景观存在的历史意义的同时,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大家积极参与到古镇的保护规划中去,总结先人千百年来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经验,谋求现代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大意义。再次,现实意义重大。规划在于指导实施,而实施的结果会给人民群众带来收益,收益的大和小与规划是否合理,景观设计是否成功有很关系。只要跟人民的利益发生关系,所以古镇的规划非常重要,影响深远。
在了解了古城保护的意义后,我们也要知道规划保护的目的,其分为文化、民生、经济、景观四个方面。文化,延续古镇历史文化环境,强化古镇历史风貌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城镇肌理、空间布局、街巷尺度、绿化、文物与历史建筑等构成古镇景观历史风貌特征的组成部分;民生,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完善古镇各项功能,改善古镇居住环境,让老城区的老百姓享受到规划后成果,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为保民生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经济,鼓励发展休闲旅游与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通过旅游景点的建设培育、旅游活动内容的多层次引入与休闲商业的繁荣崛起,形成具有城镇风情特色,又具有都市休闲文化与时尚气息的特色商业街区;景观,提出切实可行的古镇保护性景观设计,维护古镇景观风貌,提升古镇景观整体品质。依托现有潜在的旅游资源,构筑以文化博览、购物娱乐休闲、宗教文化体验、寻访名人故居等为特色的旅游主题景点。其中文化博览是深层内涵与无形文化特征的体验方式,主要通过对各类文化类景点的观光与相关民俗文化学习强化地方文化魅力。
在具有了对古城镇保护的意义和目的的认识后,我们了解古城保护的现状,历史文化名城的旧城地段,兼有保护和更新的双重要求,中国城市的旧城,不像欧美发达国家城市那样,出现衰落的现象,这些旧城一直是城市的中心,即使在新城区发展很快的情况下,也还是商业繁荣、人口集中的地方。因此,在房地产业兴起的今天,旧城区就成为房地产商热衷之地。许多城市就从地价的级差效应出发,要把原来旧城中的居住和其它功能转换成商贸、办公、娱乐功能,而使低地价转化为高地价,低效益变成高效益。表面上是改善旧城的环境而实际上改建后旧城区的建筑容量大大增加了,人口也增多了,交通也更加繁忙了,基础设施不堪负担,结果又一次地面临新的调整与改建。另一方面作为历史名城的特色地段--文物景点和历史街区,一般也会在旧城的中心地带,是人们汇聚之地,级差地租客观地导致商贸等第三产业向这个地区集中。但是由于历史名城的保护要求,一定会提出对这个地区以及其周围环境的种种建设限制,这样就会降低土地收益,对开发不利。在历史名城中,大多保留有成片的传统民居地区,其中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一般都划为保护区,并得到较好的保护。但是如何既能长期地保护它传统的风貌,又能继续为居民使用,这是一个难题。因为中国广大地区的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房屋,至今大多已木朽墙危,多数居民因长期居住条件简陋,渴求改善,传统生活环境不符合青年人的要求,而向往现代化的设施和环境。而且在旧城地区,一般都缺少现代的基础设施。要改善居住环境,解决居民的居住问题,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巨大投入。作为房地产开发,因为上述的原因,获利不多,又担售后的风险,一般是不肯承担的。政府也不可能拿得出足够的资金,居民的自己改造则大多不愿保留传统形式,这就需要研究一整套合宜的对策。
对于法律和政策方面,目前,我国对古城镇的保护处于一个越来越重视的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就有关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规定,城镇历史文化自然也在保护之列。而在2007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该条例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通过单独制定法规对城镇历史文化保护进行规范,国家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各级地方政府也有相应城镇历史文化保护法规的出台。例如,2004年制定的《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2006年开始施行的《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中国社会正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放到这个我们过去不曾注意的焦点上。但是,我国的城镇历史文化保护现状令人堪忧。最主要是对城镇历史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对于文化保存造成很大阻碍。
在具政策和现状面前,我们要考虑古城规划保护的模式及原则,古城保护规划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尽量保护旧城的传统风貌,不在旧城内大拆大建;同时在旧城外开辟新城,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这样既满足了现代建设的需要,又缓解了旧城中人口过密、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等矛盾。上世纪50年代初,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教授就曾建议首都北京采取这种模式,在旧北京城西郊公主坟一带另建新城。在同一时期,古城洛阳的总体规划就采用了这种“保护旧城,另辟新区”的做法。洛阳将新兴的工业区放在远离旧城的涧河以西,这样就保护了已有700多年历史始建于金代的洛阳旧城,旧城内密集的文物古迹,精良的古建筑均未受到破坏,同时也保护了旧城近旁的地下遗存。现在洛阳新区已具规模,功能合理,道路通畅,设施完善,在经济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从容地来研究在改造的同时保护古城风貌的问题。在中国历史古城中采取这种模式的还有苏州、安阳、潮州等城市。这种脱开旧城另建新区的规划布局模式,适用于旧城面积不大,历史文化遗存较多的城市。这样既可对旧城的历史风貌予以保护,又可使新的建设较为方便和顺利。它的好处是容易两全,减少矛盾;问题是旧城长期破旧,旧城内基础设施和建筑、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缓慢,居民意见较多。另一种模式,是保护旧城的主要格局和主要文物古迹,并对旧城进行改造和建设;同时向旧城四周幅射,进行新的城市建设。西安的城市总体规划,就是这一模式的实例。西安市在城市规划中,把文物古迹和古都风貌作为重要因素考虑,以现存的明城为中心,向四郊均衡发展,将全市分为五大块:旧城(明城)为行政商业区;在文物古迹较少的东、西郊,各布置一个工业区;南郊有众多古迹,规划为文教区;北郊为汉长安和唐大明宫等遗址,全划为文物保护区,只准农耕,不准基建。西安的城市规划突出了保护明城的完整格局,对标志性古建筑如钟楼、鼓楼、城墙、城楼,特别注意保护维修,它们仿佛是城市的眉眼,眉眼分明则古都面目清晰。对汉唐都城的宏大规模,规划则用城南宽阔的林带和道路来体现。西安的城市规划明确划定历代遗迹的保护范围,也增强了西安国际旅游的吸引力。南京也是这样。南京存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八处,它的明代城墙和一些城门均保存完好,明代的故宫遗址以及许多近代历史文物景点,如太平天国天王府、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都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在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注意控制住这些保护地段的空间环境和绿化环境,并使其成为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在一些有开发价值的历史地段,如夫子庙秦淮河地段,就着意地恢复其原有的市民活动功能,修复了祭祀孔子的文庙,修整了沿河建筑,并开辟了小商品和特色小吃商场,使其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有传统风貌的新的地段,经济上有很大的收益,受到市民的欢迎,也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这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中,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但无论是哪一种规划模式,保护古城我们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个是原真性。历史古城及其里面的文化遗存,在经过修缮以后,应该还是原来的历史遗存和历史风貌。我们进行的保护修缮,是为了让原本破败的历史遗存延年益寿,让它健康永存,而不是要拆旧换新,这是很重要的原则。比如建筑,明清的建筑和现代仿明清时期的建筑是完全不同的。仿造也许能得到迎合商业的“形似”,但文化内涵却被遗漏了。我们应该原样原修,该木头的还是木头,该石墙的还是石墙。原真性就是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原本的真实历史原物,要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修缮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修补要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原样,以求达到原汁原昧,还其历史本来面目。第二个是整体性。一个历史文化遗产,是连同其他环境一同存在的,保护不仅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地段、景区、景点,要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整体性还包括其文化内涵,形成的要素,如街区就应该包括居民的生活活动和与其相关的所有环境对象。第三个是可读性,是历史遗物就会留下历史的印痕,我们可以直接读取它的“历史年轮”。可读性,就是在历史遗存上应该读得出它的历史,就是要承认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不要按照现代人的想法去抹杀它。大片拆迁和大片重建,就是不符合可读性的原则。第四个是永续性,保护历史遗产,是长期的事业,不是今天保了明天不保,一旦认识到,被确定了,就应该一直保护下去,没有时间限制。有的一时做不好,就慢慢做,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这一代不行下一代再做。要想一朝一夕恢复几百年的原貌,必然是做表面文章,要加强教育使保护事业持之以恒。
城镇历史文化,除了要保护有形的、实体的内容外,还要保护无形的、传统的、原生态文化。所谓原生态文化是指由民众创造并拥有的,在民众中自然传衍着的文化形态。也就是说,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在特色地域中生长的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镇历史文化的发展及其郊区的城市化,应走具有特色的道路。历史街区与历史地段的保护应重点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环境质量人手,维持原有的街巷格局与建筑风貌,维持原有的城市社会生活形态,维持原居民稳定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民间工艺等历史文化的内容。
总结: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用作展览、旅游、开展文化活动,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建筑的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中国特色建筑和城市来。古城保护既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更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增强对古建筑、古文化的认识,提高自我修养,具有对古文化、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保护古城古建,便是保护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 阮仪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2] 郭万平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3] 仇保兴
《城市化过程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三篇:古城镇宣讲内容
古城镇乡情、村情和文化资源现状
———古城镇宣传委员
刘 敏
尊敬的各位领导及同志们: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县委宣传部为我们提供的这样一次锻炼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机会,这次我就本镇的情况和文化资源现状给大家做一介绍,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有何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1、地理条件
古城镇位于垣曲县南端30公里处的黄河小浪底水库畔,东与英言乡和蒲掌乡交界,西与王茅镇和解峪乡相邻,南与河南渑池、新安隔河相望,北与华峰乡和历山生态旅游区相连。本镇居允河、亳清河下游入黄河处,境内有四山(凤凰山、鸡笼山、孤山、佛云山)、一河(黄河)两水(允河、亳清河)。
2、行政管辖
国土面积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万余亩,辖26个行政村,2001年合并乡镇,原谭家乡12个村并于古城镇,新增新瑶村。分别是古城、北坡、南堡头、北堡头、允岭、店头、三联、莘庄、南坡、北窑庄、宁董、磨头、西滩、谭
新,形成了畜牧、林果、蔬菜、蚕桑、制种、水上运输等主要产业。
6、企业和农业
依托山里红公司发展杏、杏梅、红枣、山楂、圣女番茄等原料基地3000余亩;依托蚕丝绸公司发展桑园1300余亩,年养蚕2500余张;依托河南济源种子公司发展玉米制种1500余亩,年收入达150万元;全镇规模养殖户达800户,成立了养猪、养牛、养鸡、养蜂等协会15个;蔬菜种植户达150户,其中大棚菜近百亩;充分利用库区资源发展水上养殖和水上运输业,全镇大型货船35艘,大小渔船80余只,日吞吐量达2万吨;永长饲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各种饲料5千吨,消化秸秆1千吨,年产值1千万元;燕鑫薯业有限公司年加工红薯2.5万吨,可带动500余农户调产增收;舜里服装有限公司位于古城镇南堡头村,建于2010年,投资100万元,拥有职工70人;融乐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2008年,投资380余万元,建设厂房2000平方米,拥有职工28人,年生产各类饮料3万吨。
7、交通、水利
闻源高速从华峰乡北营村入境,途径古城镇西沟、南嶝坂、谭家、上庄4个村出至英言乡,境内段4.3公里;横济线(省道)从王茅镇下亳村入境,途径古城镇北坡、允岭、古城、磨头、南堡头、北堡头、北窑庄、店头、峪子9个村
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革命遗址有:关家十八兵站、莘庄朱德与卫立煌会晤地、南嶝烈士陵园。古遗址有:曙猿活动遗址、原始文化遗址、夏代文化遗址、商城遗址、迎新世遗址等。国家重点工程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古城镇拥有40平方公里的水面,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湖面,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千岛湖”。八里峡、狮子山、阳壶夕照、黄河大桥等自然景观为发展旅游观光、水上养殖、客货航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古城镇“十二五”规划
县党代会、人代会召开之后,我们先后组织镇村干部认真学习侯书记、杨县长的工作报告,并结合古城实际,紧紧围绕我镇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的“农业稳镇、生态立镇、旅游活镇、文化塑镇”四大战略目标,强力推进“特色农业、中心集镇、招商引资、文化旅游、信访稳定”五项重点工程。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抓住小浪底水库提水工程和允西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大好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农业;以创建商贸旅游中心集镇为目标,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集镇功能,提升集镇品位;以盘活闲置资产为出路,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古城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为契机,做强做优生态旅游业,带动其他服务业快速发展;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抓手,极力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以饱满的热
之乡”,2010年,被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命名为“山西省楹联文化名镇”。
2、文化资源现状:
我镇将综合文化选建在毗邻镇政府,交通便利,人员聚集的古城正大街,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内设有篮球场,影像放映室、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多功能活动室和图书藏书5000册,配备投影仪、电视机、VCD、音响、乒乓球案等器材20件。为了更好面向农民群众开展文化工作,使文化站真正成为宣传我们党的主张和各项政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科学知识的阵地和窗口,我镇大力推进各村文化组织和文化活动室建设进程。目前,辖内26个行政村拥有18个文化广场,24个党员活动室,17个多功能活动室,24个村配有远程教育网络,全部配有投影仪、图书和书柜等有关器材。为解决中心集镇无文化广场的情况,今年3月份动工,在集镇十里长街中心位置修建了投资160万元、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工程预计今年国庆节峻工,届时将成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集会为一体的综合型场所。本镇的古建筑和古遗址39处,文物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配合文物局积极打击盗墓分子,积极抢修西沟汤圣庙,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
近两年来,我镇党委、政府深入开展民族文化大镇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有效
住村活动,针对各村特点,积极争取资金项目的扶持,切实保障现有的民间文化和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着力开发新型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楹联文化、奇石文化、布艺文化。
最后,我想说,作为宣传战线的一员,我一定会立足本职,做能做之事,力求做到最好,努力开创宣传工作新的局面,为宣传工作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古城镇古街巷调研
古城镇古街巷调研
-------威海栖霞街
俯瞰栖霞街全景
位于威海市区振华商厦对面,新威路西侧的栖霞街,是威海市区目前唯一存留的一条百年老街。作为20世纪30年代威海社会发展的缩影,栖霞街记录着威海百年的荣辱和兴衰,向我们诉说着威海百年的沧桑和历史。栖霞街的由来
说起栖霞街的由来,就不得不说100多年前威海屈辱的历史。1898年,英国在控制了香港及长江流域的同时,暗中同占领威海卫3年之久的日本政府签订条约,以代替中国支付战争赔款为借口,把铁甲战船开进威海湾。开始,英国政府只是把威海卫作为远东水兵避暑之地,由英国海军部管理,后被这里的环境所吸引,遂把威海卫纳入与香港同等地位开发。由于当时的威海卫只是一座村庄般的小城,城内疏于管理,脏乱不堪,所以,英国人决定将开发的重点设在威海卫东城墙外侧与东海岸之间的地区,将之命名为爱德华商埠区,分三大区域实施开发。先期开发城东北部的东码头区和行政区,建成官邸和兵营,开办学校、医院和民宅,形成商埠中心,就是如今的海港码头往东北到黄泥沟村一带;接着向南开发体育区,利用老城与东海之间开阔平地,就是如今的昆明路和宝泉路之间的地带,建成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运动场,称之为大操场,在中国开了足球运动的先河;再往南就是以现如今的栖霞街为中心的文化娱乐中心,这个区域是当时商埠区中最热闹的商业区,呈现出一派灯红酒绿的景象。至1930年,威海卫收回时这里已初具规模,1931年这里命名为栖霞街、清华里、绥远街、青云巷、建平街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合并为栖霞街、绥远街、建平街,1967年统称红卫街,1987年7月改名栖霞街,从此这里就成为威海著名的老街栖霞街了。
栖霞街说是街,其实是一片街区,包括世昌大道以北、新威路以西、东城路以东、东方宾馆以南的区域,至于街名的由来,最早是何人所提?如今已无从查考,但是,据说凡以“栖霞”为名的街区,过去大都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繁华去处,南京、天津等大城市都有栖霞街。
栖霞街昔日的繁华
1949年之前,栖霞街设有红灯区、游艺社、茶社、大剧院和医院等,是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成为这一时期威海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当时的栖霞街是一个杂色斑驳的地方,贩夫走卒、车夫卖匠、乡下财主、豪商富贾、买办官吏、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潮水般往这边涌,街上总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市声如沸;店里总是顾客盈门,嘈杂喧嚣,业务繁忙;空气里总是充斥着美酒佳肴的香味和小姐戏子的脂粉味,加之大车店、马掌铺里的马粪味儿和人身上的汗味儿„„是威海当时空前繁华之所在,无论是谁一旦在这里碰面一律以“爷”相称。
1918年,威海商人阮长生首先在迪化街投资兴建同乐戏院,成为威海第一个营业性的现代剧院。后来,天津商人韩德兴投资在清华里开办“华乐茶园”小舞台,每天有“花宝珠”“花宝金”“花宝银”等十几位女歌手登台卖艺。每位女歌手都有自己的摺子,客人想听谁的歌就拿谁的摺子点歌,唱一段一吊钱,一段为一个货。歌手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挂在舞台前面,谁唱一个货就在谁的名字下划一个圈。客人想捧谁就多点谁的货,多给谁划圈。小舞台有时一天最多演6场。栖霞街清华里是当时英租界唯一的红灯区,有妓女十几户,约40余人。英租时期威海人谭松涛还在栖霞街西侧开办了亚洲医院。
栖霞街的现状
经过世事沧桑的巨变之后,栖霞街这条百年老街基本保持着原有的格局。一条长约200米、宽不足10米的街道贯穿东西,街南一条巷道向南延伸百米,街北一条石巷深几十米又横出一条东西巷。主街东西的尽头,皆是一面子街的临街房。建筑结构多是黑砖瓦的四合院,属环翠区环翠楼办事处红光居委会社区管辖。
今天我们眼里的栖霞街己是破烂不堪,早已没有了当年繁华的影子,但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民居风格:青砖黑瓦,马头山墙,一条街上整整齐齐一溜儿木窗,一溜儿窗搭子贴着窗的两边,一溜儿挂在街墙上。交街曲巷,里走外拐,院落又极深。走进去,密密的鹅卵石铺成的巷路,路面总有点湿润润的,影壁墙上往往会见到一个大大的“碰头福”,福字写得通体圆润,像字也像画。再朝近里走,有时你会看到门楣上雕刻了四五个古奥的大字,或是门两旁一副同样古奥的对联。临街大门上至今可见当年的门饰:由铁匠锻打的铁门环虽然锈迹斑斑,但仍发挥着它拉手和门铃的作用。街上的百年老屋,除个别房顶的小黑瓦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换成大黑瓦或红瓦外,建筑结构依然如故。虽然街道路面铺了一层粗糙的沥青,巷子里至今保留着原来的石头路和泥土路。作为英租时期威海百姓聚居地、旧社会威海的“温柔富贵乡”,栖霞街在威海历史上有一定地位。作家孙鸷翔曾在栖霞街17号居住近12年,并以该地为原型创作出长篇小说《鱼龙巷表情》。孙鸷翔认为,作为我市目前仅存的成片老街区,栖霞街的不少建筑都有上百年甚至更长历史,对后人了解威海的历史、市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予以保留。孙鸷翔表示,可以借鉴北京保护四合院的经验。首先对老街区进行整修,拆掉居民私搭乱建的柴房、小厨房等,恢复老建筑旧貌,然后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街道及老建筑进行修缮。可保留部分居民继续在栖霞街居住,保留传统威海人的生活。环翠区环翠楼办事处副主任曲广辉认为,如果栖霞街能顺利保留下来并规划为旅游区,可以吸引大量原本只游览刘公岛的游客在市区逗留。可将栖霞街整修后开辟为公园,设立纪念馆,以图片、展板、雕塑等方式向游客介绍老威海。市民高先生认为,栖霞街改造可参考上海的“新天地”改造工程,与东城路改造相配合,拆除栖霞街周边一些没有历史价值的房屋变为绿地,保留成片老街区建筑并整修后,将临街房屋改建为展示厅、饭店、西餐厅、咖啡馆、酒吧、旅游纪念品店等营业用房,将栖霞街打造为“风情酒吧街”“老威海、新天地”。这样既保护了老建筑,又为游客和市民休闲提供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好去处。
-------威海光明路
80年代的罗锅桥,朴素的平房群却是威海“金融中心”之所在
现在的光明路已成为威海时尚的最前沿
80年代前出生的威海人,一般都记得已经消失的罗锅桥,还有桥下的那条坞口河。
远逝的坞口河是光明路的前世,有着时尚格调的光明路是坞口河的今生。
《威海市志》记载,明崇祯九年明廷防院杨文岳与把牌太监杨钦、周从善奏请朝廷,对威海卫护城河进行疏浚。不少老居民说,这条汇奈古山北坡、古陌岭南坡及西诸岭之水,于卫城北侧入海的“北门外河”就是当年的卫城护城河。而建在坞口河入海口附近,长约5米的石拱桥,也因此得名“罗锅桥”。时至今日,很多曾生长在这条河边的老威海人,对这条每逢大雨就要泛滥的小河,仍充满着感情。小河,仿佛是童年的玩伴,亲切没有距离。
从20世纪初开始,罗锅桥附近逐渐成为了威海卫城北门外的金融中心。在老居民谷祖武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罗锅桥一带集中着鲸园小学、市立医院、市邮电局、人民银行等当年威海仅有的现代化机构,以致于当时的居民一说“上罗锅桥去”,便意味着要去办“正事”了。虽是繁华如此,但当年的罗锅桥附近也仍以民房为主,仅有的商业机构便是这张摄于80年代中期照片上一左一右的两个小店铺。而鲸园小学内的4层教学楼很长时间内都是这一片最高的建筑。直到1986年前后,罗锅桥的平房区中才立起了照片上的4层居民楼。当年的坞口河是从如今的新威路附近自北而来的,而现在的光明路、新威路以西区域当初是一片菜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渐渐建起了高耸的楼房。
80年代后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坞口河变得令人难以忍受。66岁的谷源湘清晰地记得,那时每逢旱季,干枯的坞口河就成了附近居民的排污水沟;而由于此处地势低陷,每逢大雨或海水涨潮,必然排水不畅,积水成灾,污水流进居民家中,令人无法忍受。1987年建市后,威海市政府对坞口河附近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将坞口河换成了柏油马路。坞口河两岸乃至以西的平房、菜地中崛起了大片大片红顶白墙的居民楼。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光明路渐入佳境。随着威海与韩国、日本交往的不断深入,光明路成了威海最著名的“韩国街”之一,也变成了外地游客来威的必到景点。琳琅满目的韩国商品、口味地道的韩国小店、时尚潮流的韩国服装饰品、新潮酷眩的美发中心,夹杂着街上不时传来的韩语对白,令不少游客体会到浓浓的异域风情。随着2004年5月光明路—古陌路步行街的正式落成,这条昔日由臭水沟“变”来的几百米小街已变成了威海时尚的最前沿。
71岁的谷祖武在北门外生活了大半辈子。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边,他说自己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当年的老街、坞口河、罗锅桥。而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则是现今五光十色美丽缤纷的光明路。眼帘开闭间,20年转瞬而逝,温柔的浅河前世缓缓流转,变换成了幸福的小街今生。
第五篇:古城镇幼儿园工作计划
古城镇幼儿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针,进一步加强辅导组幼儿园教学研究工作,抓好常规管理,逐步提高我园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工作重点:
1、不断学习,转变观念。
本学期教师要加强学习《纲要》所体现的新观念,新思想,重视幼儿园的教育评价,我们要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让评价活动成为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评价发现每个幼儿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让每个幼儿得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促进课程本身的发展,我们对幼儿的评价要从学习兴趣、情感、策略、发展状态、相应年龄段幼儿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做到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2、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各教师要认真按《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幼儿实际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认真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教学内容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渗透游戏活动,同时坚持保教并重原则,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富有个性的发展。
开展好常规的教研活动,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每人认真上好实践课,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并且要提倡个人反思,让每一个教室都成为教改实践的场所。让每一个活动都成为一次课改实践,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实践员,使教师从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本学期将进行活动设计的评比。
3、抓好班级常规,规范一日活动。
各班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活动,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一日常规作为教师经常性的工作,杜绝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做到耐心细致,常抓不懈,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园风。
4、重视游戏活动的开展。
本学期的重点继续放在幼儿的来园活动和户外活动。各班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来园游戏活动和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吸引幼儿参与,并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自主选择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既得到了知识又获得了满足和快乐。在早操和早锻炼中要求幼儿人人参与,达到一定的活动量,不断调动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同时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自信的态度,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加强卫生保健工作。
我们要认真使用好二巾一杯,认真组织好幼儿的洗手、午餐、午睡,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保健教师要认真做好八本台帐,按
2时制定好营养菜谱,保证幼儿的营养摄入,并做好各种常见病、传染病的登记消毒工作,保育员要全面、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卫生消毒工作,切实保障幼儿的健康以及各室的卫生。
6、做好家长工作
每班定期出刊家长园地,除了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计划和要求之外,还应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和家长的反响,及时调整家长园地的栏目,使家长园地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协助幼儿园工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利用好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机会做好日常性家园联系工作。
7、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继续加强对幼儿学习兴趣和各项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握笔姿势的正确培养,特别是大班幼儿,要发动家长一起配合教育,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在大班末期将开展“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做好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
2、制定各项计划。
3、幼儿体育活动比赛。
四月份
1、各班开展“我爱爸爸”的主题活动。
2、开展课题研究。
五月份
1、幼儿园半日活动。
2、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主题活动。六月份
1、教师完成实践课。
2、庆祝六一文艺活动。
七月份
1、家长联谊活动。
2、做好学期结束工作。古城镇幼儿园年3月1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