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平地镇文化建设绽放光彩
太平地镇文化建设绽放光彩
太平地镇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推进文化建设,用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太平地镇组建了12支农民秧歌队伍,发展了一大批家庭文化户、校园文化等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文化发展的底蕴越来越浓厚。今年太平地镇在建设一个综合性文化站的基础上,又锦上添花,争取到上级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2个,即太平地镇河南营子综合文化站和太平地镇牤牛营子综合文化站,总计投资约5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为32万元,地方自筹20万元,按计划将在8月份开始施工,目前上级部门正在为我镇做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设。
项目建成后,这两处文化站可带动周围15个行政村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为丰富两万八千多百姓的文化生活提供平台,切实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促进地区和谐稳定,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文化需求问题基本解决。使我镇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促进活力、魅力、实力、和谐太平地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太平地镇刘文杰李金华
2011年6月24日
第二篇:太平地镇实施
太平地镇实施“五项措施”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年初以来,太平地镇党委为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升政府服务形象和功能,坚持把机关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实施“五项措施”,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成效显著。
——完善机关干部管理制度建设,做到工作有章可循。镇党委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从制度上确保机关办事效率的提高,制定完善了太平地镇党委政府28项工作制度汇编,对机关过去分散的、相互没有关联的各种制度,进行深化和延伸,对党委工作规范、政府工作规则、各类公文处理、机关服务、下乡工作等都做出了严格的约束规范。围绕机构职能转变,结合工作岗位职能和职责特点,把规范化管理的各项任务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到机关每名工作人员身上,真正使机关规范化管理任务目标成为每名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人人有制可守,从而有效地规范了党政班子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从政行为,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规范干部日常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素质。一是建立规范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中心组成员坚持自学和集中学习研讨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4小时,自学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个人学习笔记每年不得少于10000字,每年至少撰写一篇不得少于3000字调研报告或
体会文章。二是坚持机关干部学习制度。每周五为雷打不动干部学习日,组织干部集中学习,采取党员干部自报讲课内容,机关支部进行把关的方式,编排全年干部讲课顺序,并下发到每个干部手中,使党员干部转换角色,由学生变为老师,轮流上台讲课,增强了机关党员干部的知识水平、扩展了干部的知识层面、使干部为民服务本领进一步加强。三是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对机关干部参加自学、函授或技能培训等需要利用上班时间的,在安排好工作的前提下一律准假。
——实行指纹签到制,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实行了干部指纹签到,约束干部上班行为,保证干部工作时间,避免上班时间群众办事找人难现象发生。配套出台了干部签到领导周带班制,要求带班领导做好干部签到的管理、统计等系列工作。制定实施了干部请销假制度,每周对干部出勤情况予以公示,在月调度会上予以通报。
——实行首问责任制和工作公开制,不断提升政府服务形象。每周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并带本组值班机关干部接访,实行首问责任制和挂牌销号制度。对群众来访,带班领导和值周干部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全部热情接待,根据群众来访事由,干部负责引导该人到本单位相应部门,让来访群众方便、快捷地找到经办人员并及时办事。各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办事依据、条件、程序、将办事过程和结果以适宜形式向社会公开。对上级领导视察,根
据领导分工情况确定接待领导,以小会议室为接待场所,由专门的接待组根据来访领导打制桌牌,组织布置接待会场、准备正规的汇报材料,调试会场幻灯片,做好照相、录像等影视资料制作保存工作,接待领导要根据幻灯片、汇报材料等为来访领导做好情况介绍和工作汇报,解答上级领导提问。
——加强干部工作督查,不断提高干部工作效能。镇党委实行内部检查与外部督查相结合办法,不断强化干部工作监督。一方面,由镇领导组成的检查组不定期对机关作风和干部工作效能进行检查督促;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和意见箱,接受群众对机关作风和干部工作效能问题的监督,同时,聘请党代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为镇机关作风建设监督员,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机关效能进行督查,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太平地镇郑耀春
第三篇:太平地镇计生办行风评议汇报材料
太平地镇计生办
2011年行风评议工作汇报材料
根据统一安排,太平地镇计生办作为2011年行风评议参评部门,在“窗口式”服务中,紧紧围绕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计生办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以下一系列工作,肯请评议:
一、基本情况:
太平地镇计生办共辖21个村委会计划生育办公室,镇计生办有7名工作人员,各村有计划生育专干21人。常住人口37446,流动人口3556人。已婚育龄妇女7844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1094人。综合节育率93.74%,出生人口380人,综合性别比为117.14:100,二孩性别比为213.95:100。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廉洁自律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太平地镇计生办把行风评议工作作为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来抓,思想重视,行动迅速,积极参与行风评议工作。计生办将行风评议工作同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镇、与创建文明行业有机地结合,与开展“弘扬计生人精神、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相结合,与打造“阳光计生”、“诚信计生”相结合,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使计生工作进一步增强透明度,更好地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使广大计生干部自觉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的思想,认真按照计划生育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办事,自觉敬业爱岗,把为群众服务作为自已的义务。在奖励扶助、特别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独生子女奖励兑现等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的工作中,计生办采取主动上门为群众办理的方式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在开展以查
环、查孕、查病为主要内容的生殖健康检查过程中采取集中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既完成了工作又方便群众,成为了育龄群众的贴心人。
(二)依法行政严、严格按流程操作,提高办事效率。
太平地镇计生办把行风评议活动贯穿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之中,落到全镇计生干部的行动上。
一、在社会抚养费征收、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违约金征收工作中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生育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上级业务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章程、公约、各类协议的相关条款进行征收,严格按法律规定的流程进行征收。
二、在一孩《生殖健康服务证》、二孩及以上《计划生育服务证》、《流动人口婚育状况证明》等证件的办理过程中坚持严格按操作流程办理、坚持立会审批、严格按时限办理,提高工作效率,坚绝度绝推违、搪塞、等现象的发生。
(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太平地计生办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建立民情反映机制,多渠道听取群众呼声和基层要求,形成了有较广覆盖面的群众监督体系,主要作法是:(1)积极参与行风评议工作。(2)在各个村组公布行风举报投诉电话,电话为:8956011。(3)畅通信访渠道,方便了群众。(4)发动广大群众为计生干部把脉,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
(四)解决好群众和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
太平地计生办立足优质服务,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行风建设的重点,群众在哪些方面有意见,我们就从哪方面去改进;群众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就重点进行帮助;切实做到打一个电话不白打,来一封信件能办事。不管是通过来信来访,还是打行风热线,不论
是计生干部个人的原因,还是政策的要求,我们都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抓落实,特别是对涉及面广,需要处理一件、解决一片的,都认真进行研究,积极解决。
(五)计划生育各项制度、政策、工作情况进行公示,增强工作透明度。
一是搞好政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扩大计划生育政策公开阵地,拓宽公开渠道,做到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实施后,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公开促行风改进。二是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格规范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加大法院强制执行的力度。三是建立公开承诺制度,立足我镇实际,做出计划生育服务承诺,明确了各项工作的办事时限和要求,接受群众监督,对存在的不足,敢于揭短;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曝光。
今年太平地镇计生办结合行风评议工作开展了一系计划生育工作,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新机制的工作要求,结合行风评议工作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太平地计生办
二0一一年十月
第四篇:太平地镇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汇报材料
太平地镇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汇报材料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太平地镇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做一下汇报:
政策外生育及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
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太平地镇共上报政策外生育64例,其中:不符合政策生育二孩25例、不符合政策生育三孩13例、非政策生育二个以上子女1例、双方或一方不到婚龄生育 一个子女的(非婚生育)25例;64例中终结的38例、需续征的9例、未征的17例;64例中征收到位率达到80%的24例均已终结,到位率达到60%至79%r 12例均已终结,到位率60%以下有征收现象的11例,其中终结2例。
通过近几年社会抚养征收情况来看,确实兑现率低,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超生户故意躲避罚款。(2)超生户确实没钱,缴罚款确实困难。(3)受有些法律规定的限制,不能采取过激的措施。(4)法院的执行力度不够。
基与以上分析,太平地镇党委、政府针对我镇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社会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低等问题,经过全面考量采取了如下措施:第一、组织召开了一次由村书记、主任、村计专干参加的工作会议,分析形式、查找差距、部署工作。第二、长期坚持高压式的多部门联动综合管理机制,以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为切入点,从计生工作最源头的“三查”到措施落实到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工作,由政府组织、计生办牵头、协调辖区内公安、抽调镇政府各部口的干部等对社会抚养、村民自治违约金
进行清缴,目前在高压式征缴过程中已有1例主动缴清社会抚养费并办理了终结手续,另外有多例具有缴款意向,正在筹措资金。
太平地镇
二0一一年九月
第五篇:太平地镇潘家沟村交流材料
太平地镇潘家沟村交流材料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太平地镇潘家沟村“双联双建双促”活动开展情况、区政协办公室包扶我村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们做一简要汇报。
一、我村的基本情况
潘家沟村位于赤峰市松山区东部,距市区64公里,是太平地镇两个山区村之一,全村无集体经济,是自治区典型的贫困村,总面积26225亩,其中耕地面积14200亩,人均有耕地面积15亩,共辖6个村民组,246户,1032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49人。全村全部为山坡旱地,水源严重匮乏,群众只能靠天吃饭,十年九旱的自然状况对农民收入造成直接冲击,广大群众广种薄收的传统观念强,缺少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农业效益低下,群众投入多收入少、耕种投入大于秋收产出现象时有发生;缺少技术和信息,青壮年不能外出务工,种种原因促使群众收入低下;生态环境恶劣,“微风三尺土、大风沙连天,年年种地看老天”是潘家沟村的真实写照。2008年以前,群众人均收入不足3500元。
针对我村树木稀少,土地贫瘠,风沙严重,环境十分恶劣、群众收入低下的现状,镇党委多次邀请市、区两级林业部门深入我村进行调查研究。他们从全村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适地适树、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但由于没有建设资金,缺少建设项目,发展山区旱作经济林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一直搁浅至2008年。
二、区政协办公室包扶我村情况
2008年3月,全区启动了“双联双建双促”活动,区政协张成利主席、苑春利副主席带领政协办公室成员,多次深入到我村进行调查研究,与市区两级林业及其它相关部门沟通后,决定在我村实施种树、改水、养殖、劳务输出“四位一体”的帮扶思路。
经过区政协办多次努力,为我村争取到产业化项目资金34万元,实施了山区旱作经济林项目。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行动,2009年初,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带头栽植枣树80亩,全村在家的38名党员有32户栽植了枣树,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群众的观念逐步得到转变,发展山区旱作经济林的激情得到了凸显,针对群众缺少发展资金现状,区政协办为潘家沟村无偿提供枣树苗5万株,帮助协调贷款50万元,协调林业部门给予全程技术服务。镇党委、政府专门抽调工作队入驻潘家沟村,协助村进行山区旱作经济林建设。当年,全村枣树栽植面积达到了1900亩,2010年、2011年潘家沟村先后栽植枣树2700亩,新修了10公里田间作业路。
在此基础上,区政协办为我村协调解决7万元的水利资金,对 “截引潜”工程进行改造,使废弃多年的“截引潜”工程重新发挥了作用,使300亩山坡旱地变为了水浇地。三年来,区政协办共提供致富信息 21条,组织干部职工无偿提供帮扶资金4.4万元,为贫困户送去了温暖。根据山区生产实际,针对群众生活水平低下这一迫切解决难题,政协办还帮助群众发展育肥羊、笨鸡饲养产业,使2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根据劳务市场需求,每年组织人员在我村举办3次以上就业培训和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将培训过的人员有组织的输出,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三、包扶工作成效
经过三年的帮扶,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区旱作经济林项目成功实施,栽植大枣4600亩,全村人均拥有枣树面积4.4亩,修建作业路12000延长米,栽植油松6000株,营造防护林带50亩,直播油松、榆树、锦鸡儿2000亩。7000亩旱作经济林,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营造了环境小气候,降雨量连年增加。户均1亩水浇地,成为群众“保命田”。育肥羊、笨鸡等山区特色饲养业的兴起,为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09名有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年收入均超过1.8万元。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6050元,较帮扶前人均增收近3000元。村党支部新建了活动场所、建设了草原书屋、规范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得到提升、社会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和谐社会得到创建。区政协办公室的帮扶,彻底改变了潘家沟村农业生产方式,更新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带动了全村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如今的潘家沟村,呈现出了“青山环绕、大枣飘香、群众殷实、幸福安康”喜人局面。
据估算,到2013年我村大部分枣树将进入初果期,按照每株结枣4公斤、每亩56株、每公斤3元售价计算,每亩年收入将达到672元,全村仅大枣一项可实现年增收300万元,人均增收2900元。今后,我村把发展山区旱作经济林作为主攻方向,五年内计划发展到1万亩,人均栽种10亩枣树,年人均增收7000元。同时打造自己的品牌,注册“太平枣”商标,使群众真真正正的得到实惠,万亩山区旱作经济林涵养了水源,保持了水土,必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重丰收。
今后,村“两委”班子将坚定工作信心,按照区政协办确定的帮扶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使昔日的荒山变成名副其实的花果山,让农民群众真正实现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