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的德育教育
3“6岁的幼儿实施德育,其德育的内容和途径是什么?《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现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我认为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各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关系之中的。简而言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其各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实施德育。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
那么,怎样才能有机的和谐的将德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及其各个环节中去呢?
第一,要有强烈的渗透意识。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例如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有了德育的意识,就会不但注重对幼儿构图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绘画习惯,绘画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第二,要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进行渗透。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怎样才能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应当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我们班上有几位小朋友用餐时经常鞭笞变掉饭菜。我利用食堂需要帮忙摘菜的机会,组织全班幼儿去摘豆角。小朋友们很投入,可是时间一久,他们就没有耐心了,有的小朋友喊脚酸,有的喊脚痛。通过这次劳动,让幼儿认识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
第三,要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利用环境来教育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革命。《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应的良好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有两方面:一是指物质环境。二是指精神环境。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在活动时中创设了一个以爱祖国,爱家乡,为内容的活动角,并随着活动的变化,更换不同的内容,是幼儿一进活动室就感受到了五爱教育的气息。我们的环境不能作为一个摆设而是应该与教育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另外,我们除了为诱饵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我们的肩上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栋梁之才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俗话说:“身教胜于眼角”,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幼儿影响最大。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有一次,我在上厕所时不小心踩到一位小朋友的脚,我连忙扶起那位小朋友,赶紧跟他赔礼道歉,或许,这种无声的行动要比你在课堂上讲十次、二十次要凑笑得多。第四,家、园同步做好德育工作。
3”6岁的幼儿,其道德意识正处于一种朦胧阶段,家长是幼儿第一人教师,家长的品德行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应此,我们要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要求家长配合做到同步教育。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把小朋友用的橡皮拿回家去了,老师找她谈话时,她也勇敢的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明天回园时,把橡皮带回。可当我们把这件事向她妈妈反映时,她妈妈生气的指责老师说,我相信我的女儿,她从来不偷东西的。后来通过我们促膝相谈,消除了她的误会,她也愿意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女儿改正缺点。
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篇: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德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孩子托起了整个家庭的期望,是父母的全部感情寄托。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呢?我认为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是最重要的。
古人云:德者才之主也,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德,在人之所以“立人”,人之所以“立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司马光曾说过:“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徳者谓之小人。”足见德乃立人、立事之基础,那么人之德在先,对孩子的教育也必须德育先行。
德育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那么如何进行德育呢?依我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知礼”。大家都清楚这句俗语——礼多人不怪,礼反映在我们的待人接物上,落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一举一动都有礼可遵。我更希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多多实践,通过实实在在的与社会生活多接触去懂礼、知礼、行礼。生活中我们是社会化的人,与人见面应微微笑主动地打招呼,寒暄几句,这是见面礼;与人有意见分歧时,应沉着冷静,对事不对人,尊重对方;与朋友交,真诚为先,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其实“礼”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行礼,才不失礼,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其次,我们应该让孩子“知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只有懂的孝敬父母,才能做到真正的爱人、爱自己、爱家庭、爱事业。我们让孩子们从小知道生活、了解生活,知道是干什么的,工作时怎么样的,知道父母的辛苦。让孩子们知道父母为家庭、为事业、为了他们付出了多少。他们终会慢慢长大,他们会成家立业,会成为父母,也会有自己的家庭,知敬才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敬”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敬老”,不仅仅是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对每一个老人有尊敬之心,知敬也是知礼的一个方面。
最后,我们应该让孩子“知恩”。我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可能独立生活。因此我们必须知道感恩,也必须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感恩,心怀感恩。让他们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生他养他,给予物质和精神;让我们感恩大自然,自然提供阳光、空气、水扥给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东西;让他们感恩师长,师长交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感恩对他们好的人,因为他们爱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感恩对他们不好的人,因为他们让他们认识生活。总之,心存感恩,才能拥有幸福和快乐。
身为父母,我们是教育者,我们也是孩子的榜样,言教不如身教。只有我们生活中言行一致,只有我们知礼、知敬、知恩,他们才能更好的成长。
第三篇:走进孩子心灵的世界 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兴隆县八卦岭乡冷嘴头小学 王进华(067302 ***)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教育家徐特立曾指出:“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下一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有所不同。做为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显现出艺术的效果,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活动。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语文教学活动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明辨是非、爱憎分明。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设计教学内容,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自信自荣。为此,我们要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寓批评于表扬之中。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带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
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低年级爱莫能助教育时,要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要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学习要求,纪律要求、卫生要求、艰苦朴素要求等。结合单元教材写作文重点。记人就记本班学生、写事就写本班事情。这样班级里模范同学生先进事迹就得到了张扬,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增强了。个别学生的讲吃、讲穿、随便花零钱,逃学、进游戏厅等不良行为会得到彻底改变。
四、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
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
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组织活动的实效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德育教育让孩子能在班队会中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
让孩子能在班队会中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二、扶着孩子做主人。
我为自己提出了“扶着孩子做主人”的工作思想,并拟定了工作计划。新学期的第一天,我就对学生说:两周之内进行民主选举,无记名投票。根据自己的标准选自己的干部,这是让大家产生主人翁意识的第一步。雄赳赳气昂昂的小干部们选出来了。我告诉他们,这可不是戴个标志牌那么简单,凡是有为班集体抹黑的,将一票否决无条件退出干部队伍,并提出两周考察时间。让小干部产生“忧患意识”,这是走向主人翁的第二步。两周过去了,我开始给干部们进行细致的分工,并陪着他们开展了几周的工作。我教劳动委员如 1
何合理安排劳动;教学习委员怎样组织学习;教体育委员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教小组长如何收发作业本。教时手把手,干时放手干。发现漏洞,马上补,发现错误,马上改,因为分工细致,小干部任务明确,所以,他们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习惯,基本上能独立开展工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干部的积极性感染着同学们,榜样的作用激励着同学们。
我抓住这一契机,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开展了“争做班级小主人”的主题队会,让同学们讨论了“怎样才算班级的小主人”这个问题,使大家有了深刻而具体的认识。孩子们通过讨论知道了,要当小主人,其实并不难,做任何事的时候,多想想集体,想想大家就成了。大家还主动提出每周评选“班级小名星”的活动。当好了小主人的,进行表扬,没当好小主人的,提出批评。这一来,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高涨。课间疯打的,少了;满地废纸和铅笔屑,看不见了。大家你帮助我,我监督你,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小干部们的工作也得心应手。经过大家的努力,本期第一次就获得了“优秀班集体”的流动红旗。
三、抓好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促班风班貌整体发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如何整体优化班风班貌?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
好习惯?我认为,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在工作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注意符合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注意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对具体学习习惯进行指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它习惯的养成,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可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将情况等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竞争意识。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五、重视班队会的开展。
要注重每次活动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其主题可以根据社会影响、学生思想动向以及偶发事件拟定。比如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的班会《我是这样学习的》,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金钱的班会《金钱是什么》以及开展安全自救的班队活动。
在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
作者姓名:田梽鑫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7263090914-6179006
第五篇:德育教育
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德育建设非常重要,电脑在家庭的普及,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决定它的资源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然而青少年生理跟心理都处于不成熟阶段缺乏自律能力,这种社会现状不容忽视,我认为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个人教育做起。
一、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
学校德育要主动出击,抢占网络阵地,构建学校网络德育体系,构建校园网络德育基地,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育人环境,建立家校联系电子信箱以及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渠道。
二、不可忽视的家庭教育
首先,家长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上网时不做有违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的网上活动,言传身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
其次,对孩子在家中的上网活动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因噎废食,禁止孩子上网,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文化交流、增长学识等方面都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功不可没,这才是网络的主流,拒绝网络就意味着拒绝进步
第三,作为家长,还要掌握一定的电脑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作好疏导工作,才能向孩子推荐健康、文明、有益的网站,才能掌握孩子的网上心理及动向。第四,可以在家用电脑上装一套合适的防黄、扫黄软件,建立起一道防黄屏障,避免孩子主动或被动地遭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三、规范有序的社会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为此:要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行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管理措施与力度。网络即虚拟世界,加大对未成年人进出网吧、网络不健康行为调查研究的力度,寻根求源,寻找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与漏洞,主动查缺补漏,制定防范措施。
四、积极向上的个人教育
学生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要多接纳家长老师的意见;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网络时代的到来,引发诸多的网络道德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面对这个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去思考、探索与行动。对于网络这把双刃剑,靠堵只能是螳臂挡车,逃避也只能是掩耳盗铃;不能视而不见,自行其是;也不能被动防御,疲于应对;而应该主动出击,在这个全新的网络空间中去占领阵地,开辟一条网络道德教育发展之路,真正让网络成为道德教育的窗口,使学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翱翔,不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