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奥尔夫音乐韵律活动
奥尔夫音乐韵律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听音乐的基础上能随音乐进行声势活动。
2、训练幼儿节奏感,动作的控制力,即兴创作力,培养对音乐的注意力、听音乐的表现能力。活动准备:
录音机,录有不同旋律的音乐(适合做奥尔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围成圈坐在地毯上。
2、请幼儿自由想一想自己的身体都可以做什么动作?自己创编一些动作做给大家看。
3、放第一段音乐,请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4、请幼儿自己听音乐自己做声势。
教师跟着幼儿的动作做,看看有哪些小朋友能想出不一样的动作教给老师了。
5、请幼儿听第二段音乐,做声势。提出要求:请幼儿注意看老师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变化不同动作的?(引起幼儿对音乐长短不同变化的注意)
6、请个别幼儿自己即兴编动作带大家做。
每段音乐变化一位幼儿:教师在每段音乐的变化时走到一位幼儿身边,示意他来带大家做。
7、教师将幼儿做的情况做点评。
8、请幼儿到后边客人老师处邀请一位客人老师来一起做。
两人商量由谁来当老师,一起听音乐做动作。
活动结束。
中班音乐游戏:《鞋匠之舞》
活动目的:1.通过元素性的节奏/律动/游戏等体会角色游戏的乐趣。
2.通过图示体会音乐的曲式结构。
3.培养幼儿模仿能力、想象能力,节奏感等。
活动准备:道具(鞋匠的包);音乐《鞋匠之舞》、《玩具兵进行曲》;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1.律动《玩具兵进行曲》A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行进。例如: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体会运用身体乐器的乐趣。B教师提醒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玩具,边表演边行进。
2.欣赏音乐《鞋匠之舞》,老师模仿鞋匠,跟音乐节奏做缝和捶的动作。
3.引导幼儿画图并通过图示体会音乐的曲式结构:A-B-B’。看图示跟音乐做动作,体会A缝的动作及节奏;体会B和B’的节奏区别。
4.幼儿扮演鞋匠练习动作,启发幼儿在捶的动作时的创编,例如:不同方位的捶。
5.分角色游戏:一半的幼儿扮演鞋匠,一半的幼儿扮演顾客。提出要求,鞋匠要利用各种语言或方法招揽顾客。顾客在A 时找鞋匠修鞋,B时伸出脚,跟着音乐节拍做出得意或满意或不满意的表情。一个乐句结束时换脚。B’结束要付钱。第二次A 开始再换一位鞋匠修鞋。
6.小朋友交换角色,创编不同的修鞋方法,再次游戏。
7.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做活动小结。
8.听音乐开火车律动,离开活动室。
《龟兔赛跑》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感受慢板,快板的音乐.2练习用肢体模仿兔子、乌龟的动作,训练幼儿的音乐反应能力。
3在表演中体验快乐。
4能准确掌握A与B的节奏变换。
5幼儿能够喜欢参与音乐游戏。
第二篇:中班音乐韵律活动
中班音乐韵律活动:小小按摩师
学前121班
53号 朱栋恋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短片,感受乐曲的节奏。
2.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不同乐段的情景和情节。3.与同伴合作,表现音乐,体验按摩师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与自豪。活动重点:
懂得音乐可以将平淡的活动变得有趣,愿意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乐于为别人服务,愿意合作。
活动难点:
感受乐曲活泼流畅的性质及节奏,愿意用表演的形式表达、表现。活动准备:
卓别林《理发师》视频,《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视频导入,用谈话的方式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小朋友你们喜欢音乐吗?有一位理发师特别喜欢音乐,他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给顾客服务,看他来了。2.老师播放《理发师》视频,幼儿欣赏。
老师:这位理发师你们认识吗?他就是著名的滑稽大师卓别林,他的动作多有趣呀!有了音乐滑稽大师的表演就更有意思了。3.理发师听了音乐可以快乐的理发,滑稽大师听了音乐就有滑稽、有趣的表演。在生活中我们听音乐也可以做很多事,小朋友想一想,你听音乐最想做什么事?
4.理发店里除了理发还可以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按摩)
二、音乐里的按摩师
1.引导幼儿自由创编按摩动作。
2.师幼共同提炼出适合音乐表现的按摩动作。
3.随着音乐节奏,老师示范引导动作,较完整地让幼儿欣赏。
三、我是小小按摩师
1.老师:现在,我们来当小小按摩师,为辛苦的人服务。2.一名幼儿扮演辛苦的人,老师扮演按摩师,进行按摩,听音乐看教师完整表演,并请幼儿模仿。
3.请部分幼儿当按摩师,部分幼儿当辛苦的人,配合着音乐节奏,进行按摩。
4.幼儿互相交换角色配合音乐节奏进行按摩。
5.师幼共同表演,教师在表演过程中作适时提醒换动作。活动延伸
回家听着音乐给爸爸妈妈按摩一下,再次体验按摩师的快乐。
第三篇:音乐游戏和韵律活动
音乐欣赏和韵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教研活动
前期学习积累
班级
教师
日期
思考:
什么是音乐欣赏活动和韵律活动?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答: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能力。是提高幼儿审美认知、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律动活动是指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美化了的节奏性活动,是向幼儿进行走、跑、跳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步伐和变换队形的训练。主要的特点是音乐和动作的紧密结合。动作要符合音乐的节拍、节奏,由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动作要富有乐感。在幼儿律动中,幼儿把音乐与身体的反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沉浸在参与活动所带来的欢乐之中。
音乐律动和音乐欣赏都是属于习得性的音乐教学活动,音乐律动注重的是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比如:律动的教学活动是模仿、探索、创造、表演这样几个过程。而音乐欣赏注重的是培养音乐的素养。通过欣赏音乐可以扩大幼儿的音乐眼界,使幼儿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激发情感,开发智力。
回顾:
请选择你观摩过的一个音乐活动(欣赏或韵律)说说采用了那些教学策略?你认为还可以采取什么策略对活动进行改进?
大班音乐歌唱《小黄鸭合唱队》采用语言情景策略、游戏表演策略、图谱展示策略。我认为还可以加入情感体验、经验移植的策略对活动进行改进。研讨:
1.音乐欣赏活动包含哪些教育内容?音乐欣赏活动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音乐欣赏教育内容包括:熟悉音律街拍、节奏,分辨各种类型的乐曲。
活动材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能力。音乐旋律贴近幼儿的生活。2.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利用多种媒介引导幼儿多通道感受和表现音乐?
声音作为多种媒体信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是极富感染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教学中运用数字数字多媒体来制作课件时应注重声音审美的作用。课件中的声音分为三类:音乐、配音解说和音响,主要体现在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三个方面。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符而发出的音响,刺激人的听觉神经,使人产生情感共鸣的 一门艺术,一种美的艺术
总之,通过数字多媒体在课件中对美妙音乐的运用,可以培养幼儿对真、善、美的热爱,通过对表达各种情感的音乐的欣赏,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世界。
3.韵律活动包含哪些教育内容?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幼儿园韵律活动包括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歌表演。音乐的选择:要贴近儿童,被儿童所喜欢。
托班可以选择轻松、愉快、刺激性较柔和以及重复性较强的音乐为主,风格上可以比较随意,最好选择经典型的音乐作品。
小班课逐步加大儿童音乐和一般性中国风格音乐的比例,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熟悉和喜爱这些类型的音乐。
中班可逐步加入具有明显民族个性的、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
在大班可选明显地域、民族个性的异国风格的阴郁,以及情绪健康向上、刺激适度的少量成人音乐。
动作的选择
儿童韵律活动的动作可以分为三类:
一般生活动作:包括走、跑、跳、拍手、点头等
律动模仿动作:包括模仿动作的动作,模仿自然界的现象等
舞蹈动作:经过多年文化积淀、已经基本程式化的艺术表演性动作。4.在创造性韵律活动中,有哪些好的教学方法?并举例说明。替换法
替换法指用一种新的动作替换原有律动中的部分动作。这一方法适用于初步学习创编动作的小、中班幼儿,它能调动幼儿创编动作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学习新鲜感,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轻松自如,此方法一般用两课时进行较好,第一课时教师可教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幼儿模仿,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替换某一乐段原有的动作。如:中班《小星星》,第一课时,教师可教给幼儿简单的律动,让幼儿模仿,第二课时,教师可启发幼儿创编不同的妈妈哄娃娃睡觉的动作,来替换前面的动作,还可创编星星眨眼的动作来替换。
联想法
联想法是由一种动作想到另一种动作的心理过程。如创编《红绸舞》时,一位幼儿想出向前甩红绸的方法,就抓住时机让幼儿根据动作方法变化进行联想,启发幼儿想象
向上、下、左、右等不同方法甩彩带的方法。还可以先由教师示范一种动作,再启发幼儿根据这种动作表达的内容、方法等进行联想,创编相关动作,如创编《儿童乐园》律动时,教师教授了荡秋千的动作之后,启发幼儿根据律动和主题想出其他儿童乐园游玩的动作,如:翘翘板、滑滑梯等等,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使幼儿的创造思路更加清晰,创编的动作更丰富。
匹配法
匹配法就是指幼儿在熟悉音乐性质及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将律动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帮助幼儿理清动作顺序并根据情节线索创编相关动作,将动作与音乐恰当匹配,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创编经验和一定舞蹈动作语汇的中、大班幼儿,如:律动《抬新娘》第一步,教师根据音乐性质与结构,将设计出的动作情节提供给幼儿。新娘出嫁了----抬轿——吹喇叭——敲鼓——新娘走下轿——掀盖头——看新娘——拍手。第二步,引导幼儿根据情节创编动作,第三步,将完整的动作与音乐匹配,使幼儿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愉快地掌握动作。
游戏学习法
游戏法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舞蹈教学形象化、简单化、游戏化。此方法,主要将它应用于基本舞步学习。如:学习汉族舞中秧歌十字步时,将较复杂的秧歌舞步用玩“田”字格形成的方式学习,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此方法的好处,不仅便于操作,还给幼儿提供了想象、创造和空间。如:在学习“踏点步”时,采用了“大房子小房子”的游戏,大房子大用踏步,小房子小只能用点步,用走大房子小房子的游戏,幼儿不仅掌握了踏点步,还可以为房子搬家,变换出不同方法的踏点步,这种游戏法是幼儿在学习律动时最感兴趣的方法。
图谱表现法
在集体舞教学中,人数多、难度大,过程不易调控,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运用枯燥、乏味的口令,训练幼儿编排队形。由于幼儿方位感较差,队形易混乱,教学效果差、效率低。通过一段时间的教研探索,从观念上改变以往的集体舞教学方式,利用幼儿能理解的知觉符号,把复杂的队形简化成一目了然的“图谱”,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创编,给了幼儿自主、创造、想象的空间,如:大班集体舞《花儿朵朵》就是运用了“图谱法”,先让幼儿根据图谱的队形,学习集体舞,再让幼儿小组使用图谱创编各种队形,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创造能力。
舞美辅助法
舞美道具是舞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韵律活动中,可以使舞美道具辅助教学,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增强创造的欲望。如《红绸舞》中,幼儿运用红绸这一道具,创编各种舞绸的动作。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又如律动《美丽的彩巾》,教师启发幼儿想象,可以把手中的彩巾当做什么来跳舞?幼儿想象丰富,有的小朋友挥动彩巾当旗子、有的拉直了当枪、有的当娃娃抱,有的当蒙古人的头巾、有的当骑马的疆绳,还有的当西藏舞的哈达,幼儿的创造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实践:
请根据现场给与的音乐素材分别设计组织一个活动(音乐欣赏或韵律活动)
第四篇: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森林舞会 一. 设计意图: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以森林中多种动物鸣叫以及动物们发出声音合成的音乐,旋律清幽抒情,潺潺流水,轻快鸟鸣,让人身临其境,感受自然,这首音乐很适合奥尔夫音乐的教学,于是我选择以打击乐的形式表现此乐曲,我们班的幼儿接受能力强,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选用了沙锤,木鱼,双铃铛三种乐器让孩子们表现出各种动物的声音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二.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熟悉音乐,掌握音乐节奏。
2.根据图谱能进行简单的乐器分配,学会能跟着指挥,看着图谱进行乐器演奏,并能试着用多种乐器进行合奏。3.享受打击乐活动带来的乐趣。三. 活动重点:
让幼儿能初步掌握音乐的节奏。四. 活动难点:
让幼儿用乐器表现不同的角色进行合奏。五: 活动准备:
碰铃,沙锤,木鱼,音乐(森林狂想曲),图谱,ppt 六: 活动过程: ㈠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新年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咱们幼儿园上个星期也举行了元旦汇演,小朋友你们开不开心呀?那你们知道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想要举行一个音乐会,小动物们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参加音乐会,你们愿意吗?那好,我们一起去听听小动物们的音乐吧。
⑴师幼共同欣赏音乐一遍,提问:孩子们,你们听出了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吗? ㈡出示图谱 到底今天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呢?请看我们的节目单。第一个为我们表演节目的是谁?(青蛙),对,是大嘴青蛙,那青蛙是怎么叫的?他要表演的节目是唱歌,他唱歌的节奏是怎么样的? X XX︱X XX︱X XX︱X XX 第二个表演的是谁?(小黄鸡),对,小黄鸡的脚尖尖的最喜欢跳芭蕾舞了。他今天为我们表演的就是他最擅长的芭蕾舞,那他又是怎么跳的? X X ︱X X ︱XX XX︱XX XX 第三个表演的是谁?(小孔雀),那小孔雀最漂亮的动作是什么? X — ︱~~~︱X X︱X X 1.看着图谱,听着音乐用拍手的方法进行演奏。
2.引导幼儿用身体其他部位跟着音乐拍打节奏。㈢幼儿学习初步按图谱进行乐器分配。㈣让幼儿与老师合作将乐器与动物进行配对,并对其进行演奏练习。(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老师在旁帮助)㈤尝试用多种乐器进行合奏。
① 集体尝试演奏一遍(事先说清楚演奏规则)② 交换乐器尝试演奏一遍。
㈥请小朋友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加入我们的森林音乐会。七:活动结束
今天的森林音乐会非常成功,今天的演奏会到此结束,请小演奏家们谢幕(鞠躬),和咱们的客人老师们再见。
第五篇:奥尔夫音乐活动 萤火虫
奥尔夫音乐活动 萤火虫
活动目标:托班、小班:
1、幼儿了解萤火虫的生活习性。
2、了解短短长乐句曲式。
3、学习使用一种乐器演奏歌曲。
中班、大班:
1、幼儿了解萤火虫的生活习性。
2、了解短短长乐句曲式。
3、幼儿能用柔美的肢体表现歌曲的优美。活动准备:教学挂图P2
纱巾
乐器:碰铃、铜碰钟、激光笔
活动过程:(第一节课)
一、教师幼儿互问好:XXX早上好!XXX早上好!
二、出示挂图,讲述故事。
三、介绍萤火虫的特征与习性。
问:你们知道萤火虫是哪里在发光吗?它生活的地方是哪里?它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
(注:托班、小班只需让幼儿了解萤火虫是哪里发光)
四、感应短短长乐句
1、萤火虫飞舞:教师与幼儿一起把手指变成萤火虫飞,每个乐句结尾,轻点面部或肢体各部位。(飞---停、飞—停、飞、飞、飞、停。)(1)、教师示范手指飞舞,并请幼儿一起手指飞舞。(2)、播放音乐,配合音乐让手指飞舞。
2、萤火虫飞舞
(1)、教师示范飞舞的动作。(走—蹲、走—蹲、走、走、走、蹲。)
(2)、请幼儿自由飞舞,每个乐句屈膝微蹲。
(3)、播放音乐,教师幼儿配合音乐用肢体飞舞。
3、纱巾飞舞(托班、小班)
(1)、教师随音乐节奏发放纱巾。
(2)、教师将纱巾做成灯笼,幼儿将灯笼提在手上。
(3)、播放音乐,教师示范后请幼儿听音乐飞舞。(走—蹲、走—蹲、走、走、走、蹲。)(中班、大班)
(1)、教师随音乐节奏发放纱巾。
(2)、请幼儿将纱巾绑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
(3)、播放音乐,听音乐飞舞。(飞—碰、飞—碰、飞、飞、飞、碰。)
五、分析曲式结构,画短短长乐句(1)教师边唱歌曲边画唱名线。(2)、唱歌曲,贴磁片。(3)、唱歌曲,写唱名。(4)、分析“短短长”乐句。(5)、分析、总结曲式结构。
(第二节课)活动过程:
一、教师幼儿互问好:XXX早上好!XXX早上好!
二、出示挂图,讲述故事。
三、幼儿跟随音乐舞蹈(托班、小班)
1、幼儿将纱巾变成灯笼拿在手上,听音乐飞。(走—蹲、走—蹲、走、走、走、蹲。)
(中班、大班)
幼儿将纱巾绑在肢体任何一个部位,听音乐任意飞,句尾互碰纱巾。(飞—碰、飞—碰、飞、飞、飞、碰。)
2、铜碰钟萤火虫(小班、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