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就在你我身边(演讲稿)[范文模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幸福就在你我身边》。
幸福是什么?幸福,似乎是一个简单却遥不可及的问题。我没有动人的外表,没有华贵的衣服,可我是幸福的;我没有家财万贯,没有豪宅,没有名车,但我是幸福的;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没有超人的智慧,但我依然感觉我很幸福。也许你要问:幸福到底是什么?其实,在你问着幸福是什么的时候,你已经是幸福的!只是自己没有感觉到而已。幸福需要自己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
生活中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想得到整个春天,命运只给了他一片绿叶;一种人只想拥有一片绿叶,生活却给了他整个春天;前者抱怨生活,后者感恩生活。抱怨的人即便坐享150平方米的大房子,他还是找不到一平方米的幸福。一个人生活的空间里全装满了抱怨,怎么能容得下幸福小小的脚丫呢?
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了很多,而在于你计较的少。幼儿园的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感觉自己很幸福;丈夫夸赞妻子美丽,妻子感觉一阵内心的甜美,她感觉到很幸福;在洒满阳光的小路上,女儿推着轮椅上母亲散步,从她们笑容中看到母女俩是幸福的;在地震中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汶川人,他们心中虽然无比的痛苦,但在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心、帮助时,他们无疑也感受到了幸福、、、、、、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境,一种不言而喻的快乐感觉,一个小
小的愿望的实现。
走在命运不可预测的路上,幸福就像一个淘气包,你追,他逃,你停下,他便张望你。幸福离我们有时近有时候远。不久前和几个要好的女同学聚会了,聚会时我们当中最漂亮的一个姐妹缺席了,她去了遥远的天堂。在为她感到难过、惋惜之余,我们感叹道:活着多好!是啊,活着多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也许我们正在为身体的一点小毛病而痛苦,抱怨老天没给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请不要让过多的抱怨赶跑手中的幸福。静下心来想想,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因为我们还活着,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身体的疼痛,感觉到药的苦味、、、、、、如果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落远远地观望他人的幸福,以为自己是个不幸福的,那么就错了,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在你我身边。只要我们用心体味,就会发现我们都是幸福的。能够欣赏美丽的世界,能够拥有亲人和朋友,能够倾听音乐,能够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这就是幸福。其实幸福很简单,只要你微笑了,你就是幸福的。
第二篇:幸福, 就在你我身边
幸福,就在你我身边
——写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周年之际(下)
1月12日,尚未入春,而一组数字已谱写成喜悦的春之声,从省两会上传扬出来: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福建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8.2%,均高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省委、省政府兑现了去年初向全省人民作出的承诺:GDP和城乡居民收入三项指标同步增长12%。
又好又快的发展,带来看得见的民生。人们高兴地看到,老百姓的事就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大事,民生就在身边,温暖就在心间。一个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愈发清晰可见,海西“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的宏伟蓝图,正在八闽大地一步步绘就。
像抓经济一样抓民生
——推进项目,实施战役
【“你看现在我们的房子,有这么宽敞的屋子,有明亮的窗户,还有电梯。”让厦门市民施丽萍“做梦也不敢想”的这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位于厦门市高林保障房居住区,政府补贴租金的80%,她自己每月交203.9元就够了;连物业费政府也补助了60%。
过去,施阿姨全家8口人住在60平方米的房子里,虽然一家人过得很和睦,但是这么多人挤在窄小的空间里,“真的是一转身就能撞到人。”
2006年,厦门推出了保障性住房政策,听说低收入家庭可以去申请保障性租赁房,施阿姨一家第一时间提出了申请。经过公开摇号、选房,她搬进了现在的新家。“我的外孙已经出生,小区里有公办幼儿园,以后我每天可以接送我的外孙了。”畅想着未来生活,施阿姨脸上笑开了花。】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福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民生优先怎样落到实处?省委、省政府创造性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内化为一项工程,一大战略。“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省委书记孙春兰如是强调。
秉持这一发展理念,惠民为民的举措不断出台,力度不断加大—— 2010年7月,省委、省政府作出推动福建跨越发展、打好五大战役的部署,民生工程列为五大战役之一,灾后重建、为民办实事项目、重大社会事业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一个个具体项目密集安排,快速推进;
2010年11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原有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再推10项惠民实事,推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网点、医疗卫生机构、公交服务、城乡绿化、保障性住房、中小学布局等10个方面的项目建设;
2011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庄严承诺,全年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均增长12%;
2011年9月,省第九次党代会再次把改善民生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
2012年1月,我省将农林水利、城镇美化、造福工程、饮水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事关民生的项目,纳入五大战役实施范围„„
民生无小事,因为民生凝聚的是民心,百姓看得见的成效不断显现——
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1年,国家下达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责任目标25.01万套(户),我省开工率和竣工率均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国家下达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16.17万套(户)、基本建成13万套,加上往年结转在建项目,总在建规模达到36万套,是规模最大的一年;
继续加快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广播村村响起来,“农家书屋”建起来,图书馆、文化中心、剧院等场所纷纷进行了维修改造或设备购置,一批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公众免费开放;
继2010年的“菜价保卫战”后,去年9月,省政府出台稳定主要食品价格10项措施,加强“米袋子”、“菜篮子”建设,加大对生猪、蔬菜等重要农副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建立控价长效机制,当月CPI实现2010年12月以来的首次回落。作为一个粮油均需靠外调的省份,去年全年全省CPI累计上涨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农村,实施多年的造福工程惠及千家万户,2011年对居住生活条件恶劣、解决“五通”难度大的群众实行搬迁,补助标准由人均500元提高到2500元,全年搬迁10万多人。今年,造福工程还将搬迁10万群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3000元。
发展是最大的民生
——做大蛋糕,多分蛋糕
【“共产党好,共产党亲,共产党恩情深似海„„”2011年7月1日上午,龙岩市新罗区溪南社区广场上,66岁老人王纪昌高声朗诵着他自己创作的诗歌,他声音因激动而略带颤抖,泪水在眼眶打转。这是龙岩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启动暨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上的一幕。从这天起,革命老区龙岩6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是城镇居民、城镇职工,还是农村居民,每人每月都将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过去,政府提出‘新农合’,现在又有了‘新农保’。政府每个月都按时给现钱,现在的生活真的是越来越有滋味了!”今年76岁的武平县城厢乡园丁村村民钟战芹说。2011年3月13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全面覆盖全省,这一原计划“十二五”末实现的民生承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便提前兑现。】
为民发展、发展为民,成为福建持续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不懈追求。
“发展是最大的民生。没有发展的民生是无源之水。”今年全国两会福建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上,面对海内外80多家媒体,省委书记孙春兰表示,福建在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
去年底,人民论坛的一项调查显示,五大战役中,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战役最受群众关注。今年初,五大战役的领域和内涵进一步拓展,农林水利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加速实施。3月31日,35个重大水利项目同时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40.1亿元,保民生促发展,治水兴水吹响进军号。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增收最可靠的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我省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大体在60万人左右,农村转移劳动力在40万人左右。去年初以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12项金融财税政策、促进工业稳定增长“6+6”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抓项目,办企业,减免税费,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这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根本目的就是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惠民生。与此同时,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新型就业服务平台——12580海西求职平台,为求职者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150万个,累计有17万人拨打热线咨询、求职,超过1.3万人找到合适的工作。
群众收入增加了,经济也发展了,不断做大的财政蛋糕中,民生能切得的分量也越来越大。
2011年,省财政支出12.85亿元,使我省成为全国新农保制度全覆盖第一省,同时全省60%的县同步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支出1.45亿元,提高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支出16.5亿元,增加企业退休职工月人均养老金;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应对物价上涨;
2011年,省财政投入11.8亿元,启动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201所幼儿园新建或改扩建,缓解“入园难”;统筹安排20.4亿元,提高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安排7.65亿元,新增各地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学位4.5万个,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难问题;
2011年,我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5元提高至25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水平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至200元„„ 过去的一年,全省各级财政民生支出达1573.89亿元,省级财政超收的70%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省委、省政府确定的4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兑现。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打造幸福的家园
——绿水青山,和谐宜居
【马雪梅今年快50岁了,老家山东青岛,1997年嫁到长汀濯田镇莲湖村。1999年,她承包198亩山地,“可那叫啥山?天上下一点小雨,水从山头冲到山下时,就变成了泥石流,冲得整座山一道道深沟。”忆起往事,马雪梅还是忍不住流下眼泪。
哭完之后,马雪梅那股山东人的倔强性格显露了出来,重新借钱、重新买苗买肥,再度上山。技术人员上山指导,创造出“反弹琵琶”、“小穴播草”、“逆向治理”、“养分归还”等“土”招数,别看“土”,但管用。2000年,马雪梅再种上去的板栗,4年后开始挂果,挂果率和质量也开始逐年提高。后来,马大姐又一口气承包200亩山地,如今398亩山地全部种满了果树,连养猪带收果,一年毛收入五六十万元。】
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是海西《规划》的重大目标。
今年初,中央领导两次就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龙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省委书记孙春兰便专程赶赴挂钩帮扶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长汀,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福建作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与改善民生并举,生态惠民,开发富民,始终贯穿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理念。
2011年,福建将生态省建设摆在更为突出位置,去年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01万亩,占全年造林650万亩任务的107.8%,相当于过去3年的总和。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2012年,在推广“长汀经验”的基础上,我省把水土流失治理的资金从3000万元增加到3.3亿元,提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万亩的目标。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全省27个扶贫开发、水土流失重点县(市),由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挂钩指导,并安排省直单位和经济较发达县(市、区)挂钩帮扶。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自2010年起,我省3年投资15亿元,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并将这项工作列为市、县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和市、县长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现在,农村环境已经“大变脸”,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都大为提升。到去年底,全省新增城市绿地11.5万亩,建成绿色乡镇145个、绿色村庄1002个,真正实现“还绿于民”。如果说,全力推进“生态福建”建设,体现的是省委、省政府面向未来的气魄和形象,那么,和谐征迁则是重在破解现实发展难题。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面对多元的利益诉求,如何正确回应与处理?
作为我省县域经济首强,晋江市产业快速发展倒逼城市建设提速提质。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给晋江带来了产业空心化、城市边缘化的危机。为解好这一现实课题,2009年,晋江“城建革命”揭幕。为减少拆迁阻力,晋江市决策者确立了“为民建城”的理念,让老百姓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晋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成片项目梅岭组团位于市中心,7000亩土地可谓寸土寸金。在新规划中,2782亩用来造景,1180亩作为市政工程用地,595亩作为配套设施用地。晋江还专门辟出景观最好、最核心的近200亩地块,规划为闽南民俗文化保护和展示区。
为确保征迁工作“一碗水端平”,晋江市成立了九大片区改建工程监督组,负责征迁各环节的监督检查。每个村的征迁进度,每一户的补偿情况,都上墙上会,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征迁民房数百万平方米,却没出现重大上访和纠纷,被称为和谐征迁的“晋江样本”。
2011年10月,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我省在全省全面推广包括主要领导“五亲自”、安置补偿“五严格”等内容的和谐征迁工作法。
民生优先是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和谐征地拆迁,是近年来我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共谱和谐社会乐章中的一个动听音符。
绿水青山,和谐宜居。福建百姓发现,幸福早已来到身边,如花绽放。——写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周年之际(下)
1月12日,尚未入春,而一组数字已谱写成喜悦的春之声,从省两会上传扬出来: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福建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8.2%,均高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省委、省政府兑现了去年初向全省人民作出的承诺:GDP和城乡居民收入三项指标同步增长12%。
又好又快的发展,带来看得见的民生。人们高兴地看到,老百姓的事就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大事,民生就在身边,温暖就在心间。一个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愈发清晰可见,海西“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的宏伟蓝图,正在八闽大地一步步绘就。
像抓经济一样抓民生
——推进项目,实施战役
【“你看现在我们的房子,有这么宽敞的屋子,有明亮的窗户,还有电梯。”让厦门市民施丽萍“做梦也不敢想”的这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位于厦门市高林保障房居住区,政府补贴租金的80%,她自己每月交203.9元就够了;连物业费政府也补助了60%。
过去,施阿姨全家8口人住在60平方米的房子里,虽然一家人过得很和睦,但是这么多人挤在窄小的空间里,“真的是一转身就能撞到人。”
2006年,厦门推出了保障性住房政策,听说低收入家庭可以去申请保障性租赁房,施阿姨一家第一时间提出了申请。经过公开摇号、选房,她搬进了现在的新家。“我的外孙已经出生,小区里有公办幼儿园,以后我每天可以接送我的外孙了。”畅想着未来生活,施阿姨脸上笑开了花。】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福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民生优先怎样落到实处?省委、省政府创造性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内化为一项工程,一大战略。“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省委书记孙春兰如是强调。
秉持这一发展理念,惠民为民的举措不断出台,力度不断加大——
2010年7月,省委、省政府作出推动福建跨越发展、打好五大战役的部署,民生工程列为五大战役之一,灾后重建、为民办实事项目、重大社会事业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一个个具体项目密集安排,快速推进;
2010年11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原有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再推10项惠民实事,推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网点、医疗卫生机构、公交服务、城乡绿化、保障性住房、中小学布局等10个方面的项目建设;
2011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庄严承诺,全年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均增长12%;
2011年9月,省第九次党代会再次把改善民生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
2012年1月,我省将农林水利、城镇美化、造福工程、饮水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事关民生的项目,纳入五大战役实施范围……
民生无小事,因为民生凝聚的是民心,百姓看得见的成效不断显现——
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1年,国家下达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责任目标25.01万套(户),我省开工率和竣工率均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国家下达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16.17万套(户)、基本建成13万套,加上往年结转在建项目,总在建规模达到36万套,是规模最大的一年;
继续加快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广播村村响起来,“农家书屋”建起来,图书馆、文化中心、剧院等场所纷纷进行了维修改造或设备购置,一批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公众免费开放;
继2010年的“菜价保卫战”后,去年9月,省政府出台稳定主要食品价格10项措施,加强“米袋子”、“菜篮子”建设,加大对生猪、蔬菜等重要农副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建立控价长效机制,当月CPI实现2010年12月以来的首次回落。作为一个粮油均需靠外调的省份,去年全年全省CPI累计上涨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农村,实施多年的造福工程惠及千家万户,2011年对居住生活条件恶劣、解决“五通”难度大的群众实行搬迁,补助标准由人均500元提高到2500元,全年搬迁10万多人。今年,造福工程还将搬迁10万群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3000元。
发展是最大的民生
——做大蛋糕,多分蛋糕
【“共产党好,共产党亲,共产党恩情深似海……”2011年7月1日上午,龙岩市新罗区溪南社区广场上,66岁老人王纪昌高声朗诵着他自己创作的诗歌,他声音因激动而略带颤抖,泪水在眼眶打转。
这是龙岩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启动暨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上的一幕。从这天起,革命老区龙岩6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是城镇居民、城镇职工,还是农村居民,每人每月都将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过去,政府提出„新农合‟,现在又有了„新农保‟。政府每个月都按时给现钱,现在的生活真的是越来越有滋味了!”今年76岁的武平县城厢乡园丁村村民钟战芹说。
2011年3月13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全面覆盖全省,这一原计划“十二五”末实现的民生承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便提前兑现。】
为民发展、发展为民,成为福建持续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不懈追求。
“发展是最大的民生。没有发展的民生是无源之水。”今年全国两会福建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上,面对海内外80多家媒体,省委书记孙春兰表示,福建在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
去年底,人民论坛的一项调查显示,五大战役中,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战役最受群众关注。今年初,五大战役的领域和内涵进一步拓展,农林水利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加速实施。3月31日,35个重大水利项目同时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40.1亿元,保民生促发展,治水兴水吹响进军号。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增收最可靠的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我省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大体在60万人左右,农村转移劳动力在40万人左右。去年初以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12项金融财税政策、促进工业稳定增长“6+6”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抓项目,办企业,减免税费,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这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根本目的就是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惠民生。与此同时,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新型就业服务平台——12580海西求职平台,为求职者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150万个,累计有17万人拨打热线咨询、求职,超过1.3万人找到合适的工作。
群众收入增加了,经济也发展了,不断做大的财政蛋糕中,民生能切得的分量也越来越大。
2011年,省财政支出12.85亿元,使我省成为全国新农保制度全覆盖第一省,同时全省60%的县同步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支出1.45亿元,提高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支出16.5亿元,增加企业退休职工月人均养老金;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应对物价上涨;
2011年,省财政投入11.8亿元,启动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201所幼儿园新建或改扩建,缓解“入园难”;统筹安排20.4亿元,提高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安排7.65亿元,新增各地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学位4.5万个,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难问题;
2011年,我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5元提高至25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水平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至200元……
过去的一年,全省各级财政民生支出达1573.89亿元,省级财政超收的70%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省委、省政府确定的4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兑现。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打造幸福的家园
——绿水青山,和谐宜居
【马雪梅今年快50岁了,老家山东青岛,1997年嫁到长汀濯田镇莲湖村。1999年,她承包198亩山地,“可那叫啥山?天上下一点小雨,水从山头冲到山下时,就变成了泥石流,冲得整座山一道道深沟。”忆起往事,马雪梅还是忍不住流下眼泪。
哭完之后,马雪梅那股山东人的倔强性格显露了出来,重新借钱、重新买苗买肥,再度上山。技术人员上山指导,创造出“反弹琵琶”、“小穴播草”、“逆向治理”、“养分归还”等“土”招数,别看“土”,但管用。2000年,马雪梅再种上去的板栗,4年后开始挂果,挂果率和质量也开始逐年提高。后来,马大姐又一口气承包200亩山地,如今398亩山地全部种满了果树,连养猪带收果,一年毛收入五六十万元。】
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是海西《规划》的重大目标。
今年初,中央领导两次就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龙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省委书记孙春兰便专程赶赴挂钩帮扶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长汀,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福建作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与改善民生并举,生态惠民,开发富民,始终贯穿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理念。
2011年,福建将生态省建设摆在更为突出位置,去年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01万亩,占全年造林650万亩任务的107.8%,相当于过去3年的总和。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2012年,在推广“长汀经验”的基础上,我省把水土流失治理的资金从3000万元增加到3.3亿元,提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万亩的目标。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全省27个扶贫开发、水土流失重点县(市),由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挂钩指导,并安排省直单位和经济较发达县(市、区)挂钩帮扶。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自2010年起,我省3年投资15亿元,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并将这项工作列为市、县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和市、县长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现在,农村环境已经“大变脸”,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都大为提升。到去年底,全省新增城市绿地11.5万亩,建成绿色乡镇145个、绿色村庄1002个,真正实现“还绿于民”。
如果说,全力推进“生态福建”建设,体现的是省委、省政府面向未来的气魄和形象,那么,和谐征迁则是重在破解现实发展难题。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面对多元的利益诉求,如何正确回应与处理?
作为我省县域经济首强,晋江市产业快速发展倒逼城市建设提速提质。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给晋江带来了产业空心化、城市边缘化的危机。为解好这一现实课题,2009年,晋江“城建革命”揭幕。为减少拆迁阻力,晋江市决策者确立了“为民建城”的理念,让老百姓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晋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成片项目梅岭组团位于市中心,7000亩土地可谓寸土寸金。在新规划中,2782亩用来造景,1180亩作为市政工程用地,595亩作为配套设施用地。晋江还专门辟出景观最好、最核心的近200亩地块,规划为闽南民俗文化保护和展示区。
为确保征迁工作“一碗水端平”,晋江市成立了九大片区改建工程监督组,负责征迁各环节的监督检查。每个村的征迁进度,每一户的补偿情况,都上墙上会,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征迁民房数百万平方米,却没出现重大上访和纠纷,被称为和谐征迁的“晋江样本”。
2011年10月,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我省在全省全面推广包括主要领导“五亲自”、安置补偿“五严格”等内容的和谐征迁工作法。
民生优先是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和谐征地拆迁,是近年来我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共谱和谐社会乐章中的一个动听音符。
绿水青山,和谐宜居。福建百姓发现,幸福早已来到身边,如花绽放。
第三篇:亲情,就在你我身边演讲稿(范文模版)
亲情,就在你我身边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亲情,就在你我身边》。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是啊,家是心灵的归宿,是避风的港湾,是每个孩子最纯真的渴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常年在外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却被迫留在农村的老家,失去了父母的呵护,感受着远离亲人的痛苦,忍受着孤独无助的煎熬,用稚嫩的双肩独自撑起生活的困苦和艰辛,过早地远离了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他们,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远去上海打工。那时,年少无知的我还为父母的离开而暗自高兴,心想,爸爸妈妈离开了,就没人可以管我了,我就可以无拘无束地玩了,再也不用担心作业没做完,考试没考好而被责骂了。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爸爸妈妈刚离开时我心中的那股高兴劲儿也慢慢地消失了,总感觉心里好像少了什么东西似的。生活在孤独、空虚之中的我开始思念爸爸妈妈,盼着他们早点回家。每次接到爸爸妈妈的电话,我总是迫不及待地问他们什么时候能够回来陪我,可是爸爸妈妈每次都回答说工作忙,回不去。望着冷冷清清的房间,伤心失望的我开始怨恨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于是,我开始上课无精打采,下课不做作业,睡觉成了我的嗜好,电视成了我的“密友”,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我变得孤僻、任性起来,我的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小。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过着日子,整天无所事事,爸爸打来的电话我不接,老师的话我不听,整天东游西逛。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在家里闲得发慌,班主任来到我家,让我非常意外。看到屋里零乱的样子,老师没有责怪我,和我一起扫地,收拾东西,帮我洗衣服,陪我聊天,给我做了一碗我最爱吃的鸡蛋面。那一天,我的作业做得特别认真,尽管出现了几处错误,老师还是表扬了我。随后的日子,老师经常到我家“家访”,陪我聊天、写作业、收拾屋子,给我做爱吃的东西。原本空荡荡的屋子也渐渐地充满了笑声。
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也在关注着我的成长。一天中午,我很早来到学校,坐在读书园的长椅上看书。照例在校园巡查的黄校长走到我身边,把一张报纸递
给了我,说:“李莉同学,听说你们班今天自习课有个读报活动,你看这篇《背着妹妹上大学》的文章写得挺好的,你先读一读,上自习课时,由你读给全班同学听,我听说你以前参加演讲比赛曾获得过大奖,今天要好好展示一下哟。”校长的话激起了我的自信,一个声音在我心中呼唤:“我一定要读好,要让校长、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我是最棒的。”捧读着溢满墨香的报纸,洪战辉,这个响亮的名字,一下子点燃了我心中的热情,那瘦弱而坚强的身影,那自强不息的事迹,强烈地震撼了我。一束阳光照亮了我内心的世界,突然间,我明白了校长的良苦用心,不禁热泪盈眶。自习课的“读报活动”,带着校长的殷殷期望,我读得很动情,不禁泪流满面,许多同学也深受感动,流下了眼泪。听着同学们献给我的雷鸣般的掌声,我的脸上再次露出幸福的微笑。
从那以后,我开始试着改变自己。在我孤独、苦闷的时候,语文老师来了,数学老师来了,英语老师也来了„„他们对我嘘寒问暖,给我讲生活的常识,教我洗衣叠被,告诉我怎样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生,“洗净手、勤通风、晒被子、喝开水、吃熟食、除垃圾”;他们辅导我做功课,向我讲人生的道理,讲励志的故事,讲做人的准则„„
与此同时,一场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也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学校开通了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建立了留守儿童心里咨询室,开展了“我留守、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的征文比赛。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出务工人员采访活动,亲身感受到了父辈打工的艰辛。学校组织“留守儿童亲情书信大赛”,我写的《我们的心近了》获得了一等奖。我还有机会参加了宣传部、市妇联、团委、教育局组织的古诗文诵读比赛、迎奥运演讲比赛。学期结束,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捧回了大红的奖状。
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父母不再遥远,亲情就在身边。在这爱的春光里,我们像春天的花儿一样幸福,尽情享受着和煦的春风、甘甜的雨露、明媚的阳光,快乐、健康的成长!
最后,我代表所有的留守儿童向关心、帮助我们的领导、老师、叔叔、阿姨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一定不辜负您们的期望,牢记您们的嘱托,好好学习,自立自强,回报祖国,回报家乡!
谢谢大家!
第四篇:榜样就在你我身边演讲稿
榜样就在你我身边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榜样就在你我身边》。
这个时代不缺少榜样,不同的时代造就了无数的榜样。我们以雷锋为榜样,榜样是高大的形象,给予我们力量。如今,只要细心体会,榜样更容易被发现,榜样已不再单一。可以是书中的伟人,也可以是平凡的常人。只要他能洗涤心灵,给人以正能量,就会象一座标杆、一盏明灯,指示照亮前进的方向。
我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生长在石拐,那里有逶迤的古长城,有神秘的五当召,大青山下孕育的煤田为百姓点燃生活的希望,也为支援包钢建设草原钢城贡献了几代人的时光。五十年前的石拐,是一个连楼房都少有的小地方。我的爷爷奶奶放弃了市区,毅然选择了这个偏远落后的城区。同时期的很多人匆匆地又调走了,年轻的爷爷奶奶也曾茫然过,也曾失落过,也曾有过动摇。可是,成人的我如今无比敬佩自豪的是,那个年代的爷爷奶奶,完全没有我们身上的矫揉造作、不堪一击。地方小不要紧,工作环境差不要紧,离市区远不要紧,满腔热血的他们,一心的扑在了工作、扑在了治病救人这条神圣的道路上,扎根石拐,这条路一走就是五十多年。五十年来,有数不清的患者因为爷爷奶奶重获了健康。改善了生活质量。
记得小的时候,最爱趴在奶奶的身边听她讲那过去的故事。文化大革命时期。开会是家常便饭。孩子们小怎么办?那个时候没有保姆、月嫂一说,只要单位一声令下,爷爷奶奶就毫不犹豫的赶往医院。孩子们就锁在家里……身为医务工作者的爷爷奶奶,太多的牵挂放在了工作与病人上,他们从未后悔过。
奶奶是石拐有名的儿科大夫。看大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记得有一次,已经是深夜了,突然听到外面有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奶奶起身开门,看到的是一个中年男子焦急的脸庞。原来他未满周岁的儿子不知道什么原因高烧持续不退。奶奶二话没说,穿起衣服就走了。第二天早上问起奶奶昨天的事情,奶奶只是很平淡的说:哦,一个孩子病了,我去瞧了瞧,好在烧已经退了。这样的出诊很多,在外人看来,这是身为医生应尽的责任,在奶奶自己看来,这也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奉献。可是,在我的心里,奶奶的仁爱之心,她的亲切、她的尽职尽责就成了我成长中重要的支撑,时常会激励着我。
五十多年来,在奶奶的从业生涯中,没有发生过一次孩子危难的事件,没有一个孩子耽搁诊治。
在家里奶奶还是很好的“垃圾桶”,家里人得思想垃圾经常会装进奶奶这个“垃圾桶”,经过奶奶的垃圾分选分类,奶奶又制造出了良性的思想资源,教育鼓舞着家人们健康成长。
爷爷还是有名的园艺师、摄影师,年年夏天,幸福的小院都会有近五十种花朵绽放异彩,路人们经过时都会放慢脚步感受这个充满温馨小院的气息。这种温馨陪伴着爷爷奶奶退休,陪伴着退休后创立的小门诊,继续坚守在已经成为资源枯竭型的石拐沟。
爷爷奶奶现在已经旅游了国内外数十座城市,积累的摄影资料,已是整个家族聚会时观赏的重要节目,爷爷奶奶亲自录制、配音、剪辑、刻录,近四十级的纪录片,加上浓重的山东配音,情趣别然。
爷爷奶奶并不是什么名医,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可在现实中演绎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最和谐的人生。人们总会设想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生活的追求是什么?人生的归宿是什么?
现在找到了一面镜子,找到了自己的行为准则,找到了实现自我的价值的道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播撒了神奇的种子,便能够时时看到人生的目标。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榜样;三百六十天,天天有榜样。榜样是你,榜样是我,榜样是他,榜样是我们大家!榜样,就在你我身边。
第五篇:榜样就在你我身边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榜样就在你我身边》。
这个时代不缺少榜样,不同的时代造就了无数的榜样。我们以雷锋为榜样,榜样是高大的形象,给予我们力量。如今,只要细心体会,榜样更容易被发现,榜样已不再单一。可以是书中的伟人,也可以是平凡的常人。只要他能洗涤心灵,给人以正能量,就会象一座标杆、一盏
明灯,指示照亮前进的方向。
我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生长在石拐,那里有逶迤的古长城,有神秘的五当召,大青山下孕育的煤田为百姓点燃生活的希望,也为支援包钢建设草原钢城贡献了几代人的时光。五十年前的石拐,是一个连楼房都少有的小地方。我的爷爷奶奶放弃了市区,毅然选择了这个偏远落后的城区。同时期的很多人匆匆地又调走了,年轻的爷爷奶奶也曾茫然过,也曾失落过,也曾有过动摇。可是,成人的我如今无比敬佩自豪的是,那个年代的爷爷奶奶,完全没有我们身上的矫揉造作、不堪一击。地方小不要紧,工作环境差不要紧,离市区远不要紧,满腔热血的他们,一心的扑在了工作、扑在了治病救人这条神圣的道路上,扎根石拐,这条路一走就是五十多年。五十年来,有数不清的患者因为爷爷奶奶重获了健康。改善了生活质量。
记得小的时候,最爱趴在奶奶的身边听她讲那过去的故事。文化大革命时期。开会是家常便饭。孩子们小怎么办?那个时候没有保姆、月嫂一说,只要单位一声令下,爷爷奶奶就毫不犹豫的赶往医院。孩子们就锁在家里......。身为医务工作者的爷爷奶奶,太多的牵挂放在了工作与病人上,他们从未后悔过。
奶奶是石拐有名的儿科大夫。看大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记得有一次,已经是深夜了,突然听到外面有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奶奶起身开门,看到的是一个中年男子焦急的脸庞。原来他未满周岁的儿子不知道什么原因高烧持续不退。奶奶二话没说,穿起衣服就走了。第二天早上问起奶奶昨天的事情,奶奶只是很平淡的说:哦,一个孩子病了,我去瞧了瞧,好在烧已经退了。这样的出诊很多,在外人看来,这是身为医生应尽的责任,在奶奶自己看来,这也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奉献。可是,在我的心里,奶奶的仁爱之心,她的亲切、她的尽职尽责就成了我成长中重要的支撑,时常会激励着我。
五十多年来,在奶奶的从业生涯中,没有发生过一次孩子危难的事件,没有一个孩子耽搁诊治。
在家里奶奶还是很好的“垃圾桶”,家里人得思想垃圾经常会装进奶奶这个“垃圾桶”,经过奶奶的垃圾分选分类,奶奶又制造出了良性的思想资源,教育鼓舞着家人们健康成长。
爷爷还是有名的园艺师、摄影师,年年夏天,幸福的小院都会有近五十种花朵绽放异彩,路人们经过时都会放慢脚步感受这个充满温馨小院的气息。这种温馨陪伴着爷爷奶奶退休,陪伴着退休后创立的小门诊,继续坚守在已经成为资源枯竭型的石拐沟。
爷爷奶奶现在已经旅游了国内外数十座城市,积累的摄影资料,已是整个家族聚会时观赏的重要节目,爷爷奶奶亲自录制、配音、剪辑、刻录,近四十级的纪录片,加上浓重的山东配音,情趣别然。
爷爷奶奶并不是什么名医,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可在现实中演绎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最和谐的人生。人们总会设想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生活的追求是什么?人生的归宿是什么?
现在找到了一面镜子,找到了自己的行为准则,找到了实现自我的价值的道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播撒了神奇的种子,便能够时时看到人生的目标。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榜样;三百六十天,天天有榜样。榜样是你,榜样是我,榜样是他,榜样是我们大家!榜样,就在你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