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勒流五金产业创新中心介绍

时间:2019-05-12 17:1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勒流五金产业创新中心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勒流五金产业创新中心介绍》。

第一篇:广东勒流五金产业创新中心介绍

广东勒流五金产业创新中心

广东勒流五金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位于勒流港口路集约工业区。中心成立于2013年3月1,是由顺德区企业、产学研机构、政府共同发起,经过广东省民政机关批准注册的民营非企业组织。中心是一个在政府指导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全方位服务于顺德五金行业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平台以“企业好伙伴,政府好助手”为角色定位,以“凝聚多种资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为重心,以“面向社会、立足市场、服务产业”为运营原则,以企业需求为主导,通过中心打造的服务功能,帮助企业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创新营销模式、从而打造顺德五金的中国知名品牌地位,促进传统生产向先进制造转变。

中心规划建成十大服务功能子平台,分别为技术创新平台、企业展示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企业融资平台、人才培育平台、知识产权平台、工业设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质量检测平台、信息网络平台。

中心成立至今,得到企业普遍认可和支持,目前已经拥有全区五金企业会员100多家。

中心的建设得到了省、市、区、街道各级政府和相关社会团体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勒流街道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直接有力的支持,区政府出台了“四举措助力勒流街道五金和照明产业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对平台实行一事一议方式进行重点支持。并计划从定位引 1

导、政策资金倾斜、创新资源支持、产学研合作四个方面引导鼓励中心加快配套完善。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在调研考察了本中心的建设发展情况后,正式授予勒流街道“中国家居五金之都”的荣誉称号。

目前,中心的多个服务功能子平台已经陆续建成并发挥积极作用。以国际五金交易体验中心(展厅)为载体的企业展示平台,容纳了近百家企业进行产品和企业形象展示,先后接待了多批次前来参观、交流、交易的国内外来宾。同时,本中心以“中国家居五金之都”、“中国滑轨、铰链产业基地”、“广东省小五金专业镇”等区域品牌为旗号,多次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国内重要展会,取得丰硕成果。以多功能会议中心为载体的企业人才培训基地也已建成使用,先后举办了企业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精益生产、产品质量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成果展览、国外市场开拓、企业融资策略、青年企业家联谊等各种讲座、培训活动多场次。企业孵化平台也借助“顺德(勒流)精密五金产业创业基地”(首期)启动服务,引入的初创型企业10多家,均进入快速成长轨道。正在密锣紧鼓搭建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即将建成投入运营,届时以产学研合作为先导,采用先进3D打印技术和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传统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模式将落地启动,有力地促进五金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篇:11月15日广东佛山顺德勒流街道新安村杀人案

11月15日广东佛山顺德勒流街道新安村杀人案:新启村村长潘同坤赴宴途中被砍死多次举报村里卖地问题

11月15日广东佛山顺德勒流街道新安村杀人案:新启村村长潘同坤赴宴途中被砍死多次举报村里卖地问题

顺德村长被砍7刀亡 多次举报村里卖地问题

011年11月21日07:37南方网吴曦 李勇

从家门口到酒楼,60米的距离,不到五分钟,41岁的潘同坤没法走完这段路,倒于乡亲云集的新启酒楼之前。

11月15日傍晚,勒流新安村新启二组组长潘同坤赴宴途中被两男子从后砍伤,17日下午因伤势过重死亡。顺德警方日前成立专案组侦查此案。

当选村长后他都做过什么?

当选(3月15日)

今年3月15日,潘同坤在村民小组选举中当选小组长,16日正式收到由勒流街道办发出的村民小组组长委任证书,今年5月正式交接。

举报(当选后至今)

“阿同在接手后,上任村委(新安村委会)并未将账目合同及新启村的综合地图交接。”潘启称,潘同坤上任后一直在争取这些文书,因为其中涉及村中土地出卖的合同和账目。

潘启和其他几名村民称:有争议的地块是位于新启村东面的一块固化地,面积过百亩,村民称其为海珠塘,现为新奇新村一、二、三期。2010年,上任村委未经村民小组会议决议后就私自填埋,并将其地块卖出,至今村民仍未得到卖地款的收入,潘同坤因此先后到勒流街道办的农村基层管理科、综治办、国土部门举报投诉,后又去了顺德区纪检办,事件至今仍未解决。

争吵(10月20日-25日)

小组组长选举结束后,新启股份社的社长一直未定下来,10月20日,新安村委组织了新启村的七个小组组长及股份社股东到村委会开会。潘启称,当日村委最初要求社长由村委直接指定,但在多名小组长的争取下,最后确定由村民自行选出社长的选举办法。

但到10月25日,新安村委再次召集部分小组组长和村中党员举行一次内部座谈会,要求将20日定下的选举办法取消。参加了这两次会议的潘启表示当日潘同坤与村委干部争吵得非常激烈,对村委私下将选举办法更改表示不满。

公开录音(10月26日、27日)

10月25日的会议最后仍将村民选举的方法否决,但并未确定新启股份社社长的选举办法。会后感到不满的潘同坤于是在26日、27日,带上喇叭,在新启酒楼前———他20日后倒下的地方,将两场会议长达数小时的录音播出,希望让村民了解事件经过。

上访(10月27日)

27日,潘同坤和潘启等人再到区纪检办反映选举办法被否决一事,直至遇袭前的几小时,潘仍在打电话事件的明确答复。

潘新是新启村一个村民小组的村委,事发当日与潘同坤同行,他对记者讲述了15日的经过:

1、三人出门赴宴,死者因锁门落单

15日下午5时,新启另一村小组的组长在新启酒楼举行晚宴嫁女,“五时恭候,六时入席”,提早十天就通知了潘同坤,也邀请了新安村内各小组长、股东、村委成员。潘同坤、潘新与另一个村组长三个人15日下午在潘同坤家里开会,潘同坤家离酒楼不过60米。

下午6点整,三人一起出门,“阿同要锁门,我们两个人就走在前面,我们之间就差了锁三道门的时间。”潘新说。、酒楼外七八米,两人持刀行凶

潘新快到酒楼时,回头等潘同坤一起入宴,“我回头一看,阿同已经中刀倒在地上,牛仔裤上全是血,身后站着两个人,手上各一把长长的西瓜刀,我马上大喊‘阿同被砍了!’”他回忆行凶两人身高大约1.7米,身形瘦削,其中一人身穿黄色长袖衫,另一人穿黑色短T恤。

持刀的两人闻声立即往村外跑开,并一直挥舞着西瓜刀防止村民走近,20多米开外早已有两辆摩托车在等候,两人骑上摩托车就绝尘而去,“阿同躺在地上不停喘气,说不出话,我马上打了110和120,当时6点05分。”

“之后有村民跟我们说,2个凶手和两个摩托车司机在婚宴刚刚开始就已经在酒楼前面的士多等着,还一边打扑克,我经过的时候没有看到,估计是躲在了旁边河涌的桥上。”潘新说。

3、身中7刀输血上万C C

“等了10分钟,救护车还没来,我们就用三轮车将阿同送到松鹤卫生站,他的血沿路一直流,在卫生站包扎后,大良医院救护车赶到。”潘新记得,救护车从村里开往大良医院,途中在南国西路看到警车赶到,“警车看到救护车,马上掉头,当时是6点35分。”

大良医院抢救至8点,转送顺德人民医院,直至16日凌晨3时手术结束送ICU,医生一直在输血,两天内输了过万CC,等于几个人的血量,但仍然于事无补。17日下午3点56分,潘同坤宣告死亡。据尸检报告,潘同坤身中7刀,全部集中在下身,致命一刀从其左大腿后穿出,切断其大动脉、神经及肌腱。

最新进展

村民组织哀思会并为其遗孀募捐

昨天上午9点,新安村内一片宁静,唯独潘同坤的家中哭声阵阵。陆续有村民来潘家上香,并安慰潘的妻儿和父母。有人手捧白花安慰家属,也有人举着白色横幅,上面写着“为人为民的好公仆”。还有村民自发做了一个募捐箱,希望有人能为村长家属捐出一点慰问金。

新启酒楼是新启村内人流最密集的地方,在酒楼门前对开七八米,潘同坤当日留下的血迹仍然清晰可辨,颜色已变得灰黑。

声音

“我一直跟他说村里事务复杂,家里不缺这个钱,不要去当这个村长。但他就是热心,一直想帮大家追回卖地款,上任之后其他小组组长都收到过恐吓,为什么对他就要直接杀死?我们那么年轻,儿子才15岁,以后都不知怎么办。”——潘同坤妻子

凶手对潘同坤的出行时间、习惯把握得如此准确,明显早有预谋的,在那么多人的地方下手,则是对其他组长的一个警告。这次事件与他死前的多次上访、投诉有关,阿同甚至在遇袭当天下午,还跟顺德区纪检办联系过。———新启某村民小组委员潘启

第三篇:创新实践中心部门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学生创新实践中心部门介绍

一、总的工作思路

山东财经大学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简称校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是共青团山东财经大学委员会的直属学生组织。

中心成员遴选的标准是具有强烈的创造和求知欲,较好的学习学术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精英学生。

中心成员的工作,在教师培养和自我培养中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不断增强我校青年学生学习学术精神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中心将在团委创新实践部的具体指导下,突出学生主体性,为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体系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二、中心努力打造的品格:

激发青春活力、培养创造能力,锐意创新,赢在未来

三、机构及职责

中心的机构设置分为:对内部门,以办公室为核心面向中心内部的部门,主要负责中心一切内部事务、内部活动的处理和组织工作;对外部门,主要负责中心对外的一切行为和活动,包括中心的宣传工作以及活动等。对外部门主要包含四个部门,分别是研究室、企宣部、学术活动与科技竞赛部、创业与实践合作发展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中心建章立制、实施及完善。

2.负责中心对内对外的组织、协调工作;设立校区联络员,确保各校区及时沟通,保证信息的流畅性。

3.负责中心干部干事培训、考核和纪检工作以及纳新工作。研究室职责:

1.履行中心发展规划和制度的制定以及重要会议的资料准备,履行秘书组职能。

2.总结我校共青团开展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 活动和经验,把握我校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

3.对科技创新实践项目活动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做好优秀项目推荐工作。

4.对国家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性导向进行跟踪、收集、分析、整理,为中心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

企宣部职责:

1.负责中心的对外宣传与报道,重点开展“挑战杯”竞赛相关进程的策划宣传,并做好信息的发布工作。

2.加强和团委新闻中心合作,充分利用新闻中心宣传平台做好宣传工作。

3.负责该中心各项活动的海报、条幅内容策划及其他媒体宣传。4.负责对外交流。

学术活动与科技竞赛部职责:

1.组织实施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各项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研究制定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科技竞赛流程、落实各个环节,履行竞赛业务培训和工作保障职能。

2.依托“大学,大学堂”系列讲座、“财经论坛”、青春创业社、联想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各院部讲座等平台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讲座以及其他涵养性讲座

3.强化与山东财经大学大学生知识产权协会的合作和整合,积极联系省市知识产权局,引导和鼓励全校学生进行发明创造,为学生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申请提供各项服务。

创业与合作发展部职责:

1.充分发挥我校研究生、本专科生优势学科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心态和创业能力,积极探索和开展力所能及的创业实践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和提升个人能力。

2.积极联系和整合校内外资源,吸纳一切在创新创业、挑战杯竞赛方面有经验的校内外老师、学生。该部门成员加入具有开放性。

3.协助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的组建,强化与其对接和合作,进 一步获得省市科协的指导和合作,为中心选拔和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后备资源,同时扩大全校的“面”。

4.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运行办公室挂靠中心,由本部门具体指导并总结经验,指导对挂靠中心的青春创业社、联想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联想精英汇进行管理、指导。

四、运行机制

中心作为团委直属学生组织,在团委创新实践部的具体指导下,以青年学生的视角和主体性来组织工作运行,创造性地开展校团委统筹部署的工作,同时设计自己的自选动作。

1.对内运行

办公室主要负责中心日常运行工作。

研究室针对一个项目活动进行专业可行性论证,通过后根据活动性质推荐给学术活动与科技竞赛部或创业与实践合作发展部,由这两个部门负责具体开展实行,期间企宣部负责策划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

2.对外运行

实现团委创新与实践部、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有关社团多方联动,既相互独立,优化职能;又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工作任务由原来的组织创新创业竞赛扩展到增强全校学生创新意识。

校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作为精英团队,是校级层面创新活动参加者、指导者和组织者,要发挥先锋作用。利用有效载体开展工作。加强与各二级学院的联系,将工作资源和重心下移,要在基层中不断“翻土”,激发大家的创新热情,从而不断拓展创新创业意识在学生中间的影响力。

五、报名方式:

时间:即日起至3月13日(周二)下午12点

方式:请于山财大文件交换提取报名表,提取码:cxsj001。并将报名表按照“XX校区—XXX(名字)—报名表”的格式重命名,以 附件的方式发送至:cxsjzx001@163.com

六、面试流程:

时间地点:待定(以通知为主)

方式:由负责老师及中心主要干部进行选拔

七、相关事宜:

1、报名表提取码:cxsj001.2、原则上只招纳大一学生作为干事,如有条件特别优秀的大二学生也可直接招为副部长;

3、有意者请按时递交申请表,过期不予受理;

4、面试内容及安排另行通知。

负责人联系电话:赵昆:*** 于淼:*** 唐博奕:***

第四篇:佛山市顺德区产业服务创新中心管理规定

佛山市顺德区产业服务创新中心管理规定

(2012 年6 月26 日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深入推进顺德区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运行机制,成立佛山市顺德区产业服务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并根据《佛山市顺德区法定机构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是创新中心的主要政策部门。第三条创新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创新运作财政扶持资金由创新中心设立政策性投融资公司,实行稳健经营,创新运作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的方式有:1.委托借款:选择在顺德区内经营的各类商业银行总行或分支机构作为合作银行,委托合作银行贷款给企业有偿使用。

2.融资担保:选择在顺德区内经营的各类商业银行总行或分支机构作为合作银行,对从合作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进行贷款担保。

3.股权投资:选择优质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其发展。

(二)承接政府服务企业任务组织开展院士咨询,院士及其所在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与交流合作;负责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申请初审;负责自主创新型企业及自主创新产品的申请初审;组织科技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应用;负责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进口设备免关税的初审;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高交会、境外展览及经贸洽谈,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负责顺德展览中心的维护运营工作;协助组织开拓国内市场,培育城乡市场;配合开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验收等。

(三)开展公共服务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微型企业,整合华南家电研究院的服务功能,重点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服务,并开展创业辅导、产学研合作、咨询服务、项目孵化、人才培训、综合支持等公共服务。

第四条理事会是创新中心的决策和监督机构,围绕区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目标任务等开展工作,接受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的指导和监督,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五条理事会主要承担下列职责:

(一)审议创新中心的发展规划、重大业务开展计划、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并报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备案;

(二)审议创新中心的财务预决算方案,并报区财税局;

(三)根据理事长的提名,讨论通过总裁建议人选;

(四)审议、决定创新中心的内设机构设置、岗位设置、用人计划、薪酬分配等方案和管理层副职以及监察审计部门正、副职;

(五)审议、批准绩效考核激励、激励约束、内部管理等基本管理制度和其他重大事项;

(六)根据需要,提出机构变更、职能调整的建议;

(七)监督管理层执行理事会决议;

(八)审议、决定其他需要由理事会决策的事项。

第六条理事会下设财务管理、监察审计、人事薪酬和业务发展委员会,为理事会决策提供专业建议。

第七条理事会设理事长1 人、副理事长2 人。理事长主要承担下列职责: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根据理事表决结果,宣布理事会决议;

(三)代表理事会签署有关文件;

(四)检查理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五)提出总裁建议人选。

第八条理事长、副理事长、其他理事由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根据需要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征集提名人选,讨论通过后由区人民政府聘任,再向社会公告。第九条理事资格的终止,由理事会或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提出,经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区人民政府解聘;也可由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直接研究决定,由区人民政府解聘。理事出现空缺的,按照本规定第八条执行。

第十条创新中心实行总裁负责制,管理层由1 名总裁、1 名常务副总裁及2 名副总裁组成,负责创新中心的日常管理。

第十一条管理层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定业务发展规划和开展计划;

(二)草拟创新中心的基本管理制度;

(三)讨论通过监察审计部门正、副职建议人选,决定创新中心其他内设机构正、副职的人选;

(四)组织开展业务活动;

(五)管理创新中心人事、财务和资产等日常事务;

(六)执行理事会决议;

(七)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工作。

第十二条创新中心总裁由理事长提出建议人选,经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报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决定,再由区人民政府聘任,并向社会公告。创新中心常务副总裁和副总裁由总裁提出建议人选,经理事会审议决定后由创新中心聘任。创新中心总裁、常务副总裁、副总裁的建议人选,通过公开招聘、委托中介机构寻聘或内部竞聘上岗等方式产生。

第十三条管理层人员的聘期一般为3 年,聘期届满可续聘,但聘期不得超过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总裁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应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未经审计的不得解除其经济责任关系。第十四条创新中心实行企业化、市场化的用人制度,在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以及人员聘用上拥有自主权。管理层根据中心的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制定岗位设置方案,经理事会审议通过后执行,并报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五条创新中心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招聘普通员工,招聘工作按照发布招聘信息、报名、考试、体检、考核、公示等程序进行。

第十六条创新中心与员工严格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年金。

第十七条创新中心围绕工作目标,根据合同约定和岗位职责,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建立人员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完善激励和约束办法。

第十八条创新中心在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确定的薪酬总额内,建立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经理事会审议通过后执行,并报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备案。第十九条创新中心应当着眼长远发展,不断适应社会建设和创新的需求,通过加强培训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素质。

第二十条创新中心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财务规章制度。

第二十一条创新中心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编制预算,并严格执行;完整、准确编制中心决算,真实反映中心财务状况;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第二十二条创新中心应当按照政府预算要求,参照以往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以及以往结转和结余情况,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中心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

第二十三条创新中心将单位预算方案报区财税局,区财税局初审后提交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审核,由区人民政府报区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第二十四条根据已批准的预算,区财政补助的经费由创新中心按财政资金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申请划拨。

第二十五条创新中心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二十六条创新中心在政策规定许可范围内开展有偿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可留在创新中心。第二十七条创新中心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单位预算,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条创新中心的支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以及该机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第二十九条创新中心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和基建工程管理等有关规定。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第三十条创新中心应当于每个季度结束后15 天之内向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报送财务报告,于每一结束后30 天之内向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报送财务报告。

第三十一条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第三十二条创新中心理事会下设监察审计委员会,由3 名理事组成,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的代表理事任召集人。创新中心设立监察审计部门,直接执行监察审计委员会的决定,结合该机构加强各项管理和进行风险控制的需要,独立开展具体工作,对理事会负责。

第三十三条创新中心监察审计委员会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服务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设立意见箱、电子邮箱、在网站开设专栏等形式,广泛征求和收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梳理查找出来的问题,形成自查自评情况汇报。

第三十四条创新中心在每一工作结束后的30 天内,对上一工作的重要决策、营运管理、计划目标完成情况、主要财务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编制工作报告,并报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区法定机构事务委员会。

第三十五条创新中心在每年4 月前,将上一重要信息形成年报,以印刷资料形式向社会公布,同时在区人民政府网和本机构官方网站进行全年公示。

第三十六条创新中心建立信息公开工作制度,适时通过媒体、网站、宣传册、公示牌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其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政策依据、运作状况、发展规划等内容。

第三十七条创新中心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或合同约定追究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三十八条创新中心的理事、工作人员与决议或处理的事项存在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申报,自行回避,放弃行使相关职权。利益相关人申请理事、工作人员回避的,创新中心应当及时受理,作出决定。

第三十九条创新中心必须制定运作管理、员工守则、员工福利和保险、劳动工资、工作绩效评价、财务管理、追究问责、信息公开、回避以及其他必要的规章制度。第四十条本规定的修订、解释权属于顺德区人大常委会。

第四十一条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佛山市顺德区法定机构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本规定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以法律、法规、规章的内容为准。第四十三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__

第五篇:【省教育厅】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

省教育厅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

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我省高等学校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高等学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结合我省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实际,经与省财政厅研究,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省属高等学校,设区市所属高等学校和县(市、区)属高等学校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机制

第三条 扩大高等学校科研管理自主权。

1.有序下放专业技术岗位设臵自主权。高等学校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内自主确定岗位结构比例和岗位标准,自主聘用人员和自主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评聘结果报主管部门和省人社厅备案。允许高等学校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兼职。支持部分高等学校推进“长聘教职制度”,实施“非升即走”、“非升即转”或“任满即走”的用人机制。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2.高等学校所属院系及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且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可以科研人员身份参与创新活动,享受相应的政策待遇。

3.高等学校聘用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创新实践成果的科研人员,可自主公开招聘,探索建立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符合人才特点和市场规律、有竞争优势的薪酬制度。落实科研人员兼职兼薪管理政策。

4.鼓励高等学校科研人员自主选择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面向需求的应用研发。学校应积极支持创新项目的实施,赋予创新人才和团队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

第四条 支持高等学校科研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1.高等学校应鼓励和支持本单位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兼职、挂职、参与项目合作等方式到相关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2.高等学校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批准可携带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离岗到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或自主创办企业。离岗创业人员的离岗期不超过三年。离岗创业期间,保留人事关系、职称,人事档案由原单位管理,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停发各项工资福利待遇。科研人员所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原则上不得中止,确需中止的应当按照有关管理规定,报项目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离岗创业人员等同为在岗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岗位等级晋升,离岗创业期间取得的科技开发、转化成果等相关业绩,作为其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3.离岗创业期满前,本人要求返回单位工作的,按照有关人事管理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恢复相应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如该等级岗位不空缺,允许一次性超岗位聘用,今后逐步消化。离岗创业人员在离岗期满时,既可根据合同(协议)约定返回单位工作,也可提出办理辞聘辞职手续继续创业。对离岗创业人员在离岗期满时既不回单位工作又不办理辞聘辞职手续的,单位应按照聘用制度或辞退制度为其办理解除(终止)聘用合同或辞退手续,并按规定转移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

4.高等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科研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和返回单位任职制度,对在职创业的兼职时间和取酬方式、离岗创业期间和期满后的权利、义务及返回单位任职条件作出规定并在校内公示。

5.高等学校要完善产业教授参与研究工作的管理办法,推进研究生工作站等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围绕企业技术难题,联合研究攻关,与产业教授所在企业联合申报国家或省市级科研项目。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按照有关要求创造条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应聘企业创新岗。

第五条 鼓励高等学校学生创新创业。高等学校应深化教学和学籍管理改革,为学生创新创业营造有利条件。探索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读学生(含研究生)保留学籍,休学从事创业活动。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大学科技园应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创业辅导、孵化场地及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援助。鼓励高等学校通过无偿许可专利的方式,向学生授权使用科技成果,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第六条 建立健全科学的科研评价机制。1.高等学校要发挥科研指标在高等学校设臵、岗位聘任和考核、资源配臵、学科评估、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将科研评价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形成公平、公开的竞争与合作机制,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等机构作用,制定和完善适合本校实际的科研评价细则,加强科研评价改革的宣传和引导。

2.高等学校要针对不同类型科研人员、科研平台、科研团队(群体)、科研项目等,建立导向明确、分类合理、客观公正、激励约束并重、与国际评价标准衔接的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多元的评价方法。

3.高等学校要根据科研活动类型和特点,结合人事聘用合同、项目实施过程的要求,适当延长评价周期,注重评价实效;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对从事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弱化中短期目标考核,给予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减少评价频次,适当简化评价程序。

4.高等学校要加强开放、多元的国内外专家数据库建设和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科研评价工作效率和开放程度,完善公平、公正、透明的开放评价规则,健全随机、回避的评价专家遴选机制,健全评价专家责任和信誉制度。

第七条 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

1.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开展《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工作,发挥高等学校专利监控管理平台作用,开展专利资源数据分析和利用,将知识产权产出和实施情况作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指标,定期考核公布。2.高等学校要优化专利结构,加大对专利工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支持高等学校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申报“中国专利奖”、“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等。

3.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加强知识产权相关学科建设,设立知识产权学院,增设知识产权专业,开设知识产权必修或选修课程,建设知识产权精品课程。支持有关高等学校建设知识产权研究机构、国家及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集聚高层次知识产权研究人才。

第三章

改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第八条 高等学校要加快改革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项目预算编制、间接费用统筹使用、劳务费管理、结转结余资金使用等内部管理办法。

1.根据科研活动规律和特点,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部门预算批复前项目资金预拨制度,保证科研人员及时使用项目资金。下放预算调剂权限,在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将直接费用中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及其他支出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高等学校。简化预算编制科目,合并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科目,由科研人员结合科研活动实际需要编制预算并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其中不超过直接费用10%的,不需要提供预算测算依据。

2.间接费用核定比例可以提高到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臵费的一定比例:500万元以下的部分为20%,500万元(含500万元)至1000万元(含1000万元)的部分为15%,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为13%,且间接费用的绩效支出纳入项目承担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不计入项目承担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基数。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重点向一线科研人员倾斜,突出工作实绩,体现人才价值。

3.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及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均可参照当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根据其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劳务费,其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科目列支。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利用科研经费聘请全职或兼职科研人员的管理规定,明确聘用对象、聘用程序、薪酬标准和绩效奖励办法;对聘用人员建立工资专户。

4.科研项目实施期间,剩余资金可结转下一使用。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后,结余资金在2年内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2年后未使用完的按规定收回。

5.高等学校以市场委托方式取得的横向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按照委托方要求或者合同约定管理使用。

第九条 建立对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稳定支持的长效机制。省财政整合现有专项设立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支持青年教师和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自主选题科学研究工作。

第十条 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科研财务助理所需费用可由高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研项目资金渠道解决。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作为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建立健全科研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内部控制制度。

1.明确经费管理权限,加强预算审核把关,规范财务支出行为,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2.注重加强全过程的信息公开和痕迹管理,实行内部公开制度,主动公开项目预算、预算调剂、资金使用(重点是间接费用、外拨资金、结余资金使用)、研究成果等情况。

3.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机制,强化科研诚信建设和信用管理,建立常态化自查自纠机制,严肃处理本单位出现的违规行为,完善单位内部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

第十二条 完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制度,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做好设备采购的监督管理,对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可自行采购和选择评审专家,对进口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继续落实进口科研教学用品免税政策。

第十三条 高等学校应于2016年12月底前研究制订差旅费管理办法、会议费管理办法以及符合科研需要的项目资金内部管理办法和内部报销规定,明确教学科研人员乘坐交通工具等级、住宿费标准以及业务性会议规模和开支标准等,解决野外考察、心理测试、人群调查、社会调查等科研活动中无法取得发票或财政性票据,以及邀请外国专家来华参加学术交流发生费用等报销问题。第四章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第十四条 下放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臵权和收益权。

1.高等学校自主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审批或备案,成果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单位,不再上缴国库;在对完成、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后,主要用于科研与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

2.高等学校有权依法以持有的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确认股权和出资比例,通过发起人协议、投资协议或者公司章程等形式对科技成果的权属、作价、折股数量或出资比例等事项明确约定、明晰产权,并指定所属专业部门统一管理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所形成的企业股份或出资比例。

3.高等学校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参加人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学校规定与学校签订协议,进行该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享有相应权益。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机制。

1.加强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管理、组织和协调,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

2.统筹科技成果管理、技术转移、资产经营管理、法律等工作,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平台建设。

3.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机构和职能,落实科技成果报告、知识产权保护、资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责任主体,优化并公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

4.高等学校应根据国家规定和学校实际建立科技成果使用、处臵的程序与规则。在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时,可以通过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也可以通过协议定价。高等学校对科技成果的使用、处臵在校内实行公示制度,同时明确并公开异议处理程序和办法。涉及国家秘密和国家安全的,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5.鼓励高等学校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并建立相应的评聘制度。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要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并在校内公开。在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时,要充分听取学校科研人员的意见,兼顾学校、院系、成果完成人和专业技术转移转化机构等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各方利益。

第十七条 对由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国家安全的科技成果,明确转化责任和时限,选择转化主体实施转化,在合理期限内未能转化的,可由国家依法强制许可实施。

第十八条 在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中,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用于奖励研发团队的比例提高到不低于50%,计入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但不受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限制,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

第十九条 高等学校可与研发团队以合同形式明确各方收益分配比例,并授权研发团队全权处理科技成果转化事宜,具体方式由成果完成人或研发团队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自行确定。高等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横向项目到账经费等作为其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

第二十条 改革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管理办法。

1.高等学校正职和所属单位中担任法人代表的正职领导,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者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可以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规定获得现金奖励,原则上不得获取股权激励。高等学校正职和所属单位中担任法人代表的正职领导,在担任现职前因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股权,可在任现职后及时予以转让,转让股权的完成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股权非特殊原因逾期未转让的,应在任现职期间限制交易;限制股权交易的,不得利用职权为所持股权的企业谋取利益,在本人不担任上述职务1年后解除限制。

2.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所属院系和内设机构领导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可以获得现金奖励或股权激励,但获得股权激励的领导人员不得利用职权为所持股权的企业谋取利益。

3.对担任领导职务的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实行公示和报告制度,明确公示其在成果完成或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贡献情况及拟分配的奖励、占比情况等。

4.试点开展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通过技术交易市场挂牌、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的,或者通过协议定价并按规定在校内公示的,高等学校领导在履行勤勉尽职义务、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于追究其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化后续价值变化产生的决策责任。

第二十一条 完善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个人奖励约定政策。

1.对符合条件高等学校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依规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

2.对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个人奖励约定,可进行股权确认。

第二十二条 高等学校应建立负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专业化机构或者委托独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培训、市场聘任等多种方式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职业经理人队伍。

第二十三条 高等学校要发挥资产经营公司、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区域(专业)研究院、行业组织在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依托其构建技术交易、投融资等支撑服务平台,开展技术开发和市场需求对接、科技成果和风险投资对接,形成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营体系,培育并打造运行机制灵活、专业人才集聚、服务能力突出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

第二十四条 鼓励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研究院。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建立的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加强成果的宣传和展览展示,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横向合作,与企业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十五条 建立报告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1.高等学校要按照中央、省科技成果报告制度的要求,以规定格式于每年3月30日前向主管部门报送科技成果许可、转让、作价投资以及推进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和奖励等情况,并对全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的总体成效、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工作中增设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指标。

2.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价机制,高等学校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业绩突出的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高等学校给予支持的重要依据。

3.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绩效纳入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第五章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十六条 高等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深刻内涵,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省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根据本实施细则的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规定、办法并抓好贯彻落实。

第二十七条 高等学校是贯彻落实《实施细则》的责任主体,要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形成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落实各项工作保障措施。

第二十八条 高等学校要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廉政风险和法律风险;加强监督检查,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肃问责,对借机谋取私利、搞利益输送的违纪违法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第三十条 本实施细则由江苏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下载广东勒流五金产业创新中心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勒流五金产业创新中心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