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优警模式2

时间:2019-05-12 17:0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优警模式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优警模式2》。

第一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优警模式2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优警模式

xxx检察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探索建立了以“文化育检”为牵引,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情感待遇为补充的“四位一体”优警模式,形成了既宽松又和谐,既紧张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检察工作氛围,干警的职业自豪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增强文化浸润,培育核心理念,使广大干警情趣更健康、士气更高昂。xxx把文化建设作为核心要素,努力帮助干警培养和树立浩然正气、英雄豪气和昂扬士气。一是培育干警核心价值观念。借助xx是xx精神发源地这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采取教育灌输、典型引领、环境熏陶、艺术感染等形式,增强干警对xxx的认同,使“忠诚、奉献、务实、创新”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成为全体干警共同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追求。二是建立文化宣传阵地。以办公楼门厅宣传栏和LED电子显示屏为展示空间,分层次、分主题展示历史画面、先优风采、精品书画等,突出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使干警在潜移默化中体悟人生哲理,提高品德修养,坚定价值追求。同时,在检察内网开辟文化专栏,展示干警摄影、书画、文学等方面的才华,提高干警的成就感。三是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利2-

干警有薪休假制度,确保干警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整。同时,通过基础工作信息化、绩效考评网络化,减轻了干警工作负荷,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工作压力和强度明显减轻。二是保障提档,让干警执法放心。基础设施、科技装备、办公设备不断提档升级,大量新设施、新装备、新设备的投入使用,提高了生活舒适程度,增加了执法安全系数,提升了工作科技含量,检察工作质量和效益逐年攀升。三是待遇跟进,让干警工作顺心。积极执行和认真落实干警健康体检、目标奖、通讯费、住房补贴、供暖补贴等待遇,对办公楼进行了功能性维修改造,修缮了干警食堂,伙食标准不断提高,节日福利待遇逐年增加,使干警切身体会到了组织的贴心关爱。

四、突出人文关怀,回应情感关切,使广大干警心态更平和、工作更舒心。xxx认真分析干警的需求和感受,积极回应干警的期待,努力为干警解决后顾之忧。一是拓宽沟通渠道,排解不良情绪。实行亲情化管理,建立了分级谈心制度,开通了检察长信箱,开设了心理辅导热线,坚持定期走访和家属联谊,及时掌握干警的思想脉搏。通过敞开心扉沟通交流,消除干警的心理疑虑和困惑,培育干警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的良好心态,消除失落感、不平衡感等情绪,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和开阔的心胸去看待问题与困难,及时为干警减压降负。二是延伸优警触角,解除后顾之忧。建立了干警-3-

生病住院探望、家访慰问和特困干警帮扶制度,运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将组织的温暖延伸到民警家庭,以情待警,力所能及地帮助干警解除后顾之忧。三是严惩侵权行为,维护执法尊严。健全完善维权工作机制,对阻碍公务、恶意投诉等违法行为绝不手软,既不委屈群众,也不冤枉干警,理直气壮地给干警维权、撑腰,还干警一个清白,让以身试法者付出应有代价,使干警执法腰板更直、底气更足、威信更高。

第二篇:构建“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范文

江西工贸学院“四位一体” 党校育人模式亮点纷呈

学院基层党校成立于1992年,20年来,先后培训学员逾万人,尤其是近3年来,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师生参加党校培训的热情越来越高,人数也越来越多,每年培训人数保持在1600人以上。

近年来,学院基层党校着力构建课堂讲授、课后沙龙、实践活动、网络教育“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培训模式。

一、课堂讲授坚持“一个原则”、满足“三个需求”、突出“四个结合”。

1、培训过程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注重加强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培养学员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培养学员学会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重新认识党在新时期的历史地位,增强他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注重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引导学员学会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和条件严格规范自己,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努力提高党性修养。

2、课程设计满足“三个需求”。学院基层党校结合高职生的群体特征,将党课培训内容进行全面整合,自己编纂教材供培训使用,并设计了10套培训结业模拟试题,供学 员参考学习。同时整个培训阶段分为15个专题教学,分别有党史知识、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入党常用文书书写格式、四个重大界限的划分等专题,并将教学内容融进每个专题中,满足学员对重点问题理解参透的需求;满足学员对认识社会、接触实际的需求;满足学员渴求不同观点撞击、明辨是非的需求。

3、教学内容突出“四个结合”。即结合国内外形势和重大事件教学;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学;结合本校教育改革和全局工作教学;结合不同班次学员的思想特点教学。

二、课后沙龙以“育”字为本

1、开展各类兴趣小组。为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养,达到尽早选苗、确保党员质量的目的,学院基层党校在课堂培训之余,根据学员兴趣,精心设计旨在促进学员交流与提高的沙龙活动,如经典理论学习、党章学习、革命战争影片学习,党史知识学习等各类兴趣小组,进一步加强学员对党的成长历程和建设过程的认识。

2、建立党员服务站。为加强学员的再教育,每期基层党校培训结业后,将所有取得结业证的学员编入党员志愿服务站,发放党员志愿服务卡,要求所有学员在校期间必须志愿服务20小时,定期检查服务效果,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各系党建考核中。

3、多层次“育”人。基层党校坚持贯彻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理念,秉承全方位、多角度培训的宗旨,实行多层次教育。从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到毕业生党员文明离校教育,从入党积极分子的集中培训到学生预备党员的再教育,从网络阵地——党建网站的主动占领到实体熔炉——院系二级党校的党课锤炼,从定期党的知识竞赛到党的主题征文活动,以各类沙龙活动贯彻“育人”目的。

三、实践活动以“实”字为根

1、党校宣传队发挥标杆作用。为加强学员的实践锻炼,基层党校成立了一支宣传队,专门吸收在党校培训中表现突出的学员,并配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指导学员开展各类活动与工作。其中有定期组织学员义务清理校园,增强学员的劳动意识;定期开展“进社区、献爱心”活动,增强学员的服务意识;协助参与基层党校管理,形成了“老学员管理新学员”的管理模式;定期开展自纠自查,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身边同学,为改善学风做出了应有贡献,发挥了的标杆和模范作用。

2、课外实践坚定学员入党信念。为缅怀革命前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学员入党信念,每一期基层党校都会组织学员参观小平小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一起义纪念馆、方志敏烈士陵园等,让学员在参观学习中接受革命教育,并在党旗下庄严宣誓。

3、模拟党支部大会明确入党程序。为让学员更加清晰入党程序,掌握召开党支部会议的方法、技巧,基层党校在组织学员认真学习《党章》等党内法规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党支部会议模拟演练活动。由班委模拟党支部、班长和2位副班长分别担任支委成员,并形成了学生模拟党支部工作守则,其他学员模拟全体党员,在各班开展模拟支部大会演练。在演练过程中,组织学员在台下观看,让他们对照条例要求,从中寻找存在问题,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模拟支部大会生动呈现支部大会召开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明确入党程序。

今年,适逢建党90周年,第41期基层党校学员为追忆党史、感激党恩,开展了“欢庆党的生日”手抄报展览、“党在我心”主题演讲比赛和红歌比赛,形成了爱党、爱国、爱校的良好氛围。

四、网络教育以“活”字为源

1、开通专题网站。为加强学员的再教育,搭建网络平台,基层党校专门开通专题网站,开设理论教育、廉政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教工思政、学生思政、时事论坛等专栏,与课堂讲授、课后沙龙、实践活动一起构成了“四位一体”教育模式。

2、及时传达精神。基层党校专题网站与中共中央党校专题网、省映山红网站直接链接,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定期从中央党校学习时报转载文章供师生学习,切实提高了师生 的政治理论水平,达到了在网上党校学习的目的。

3、共享经验成果。为切实提高网上党校建设水平,基层党校每一期培训计划、内容和总结、实践活动过程、影片材料、结业考试成绩全部上传网站,实现了利用网络教育的活源头。同时为促进学院典型事迹的宣传,及时在网站上宣传学院好人好事,以点滴好事促进学院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第三篇:坚持“四位一体” 构建现代文明城市

坚持“四位一体” 构建现代文明城市

厦门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造福人民为根本,以公平公正为内涵,以构建和谐为目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城市文明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今年十月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夯实文明城市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文明的前提和基础,文明是发展的环境和体现。厦门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和发展大局融为一体,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现代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又快又好发展。198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20多年来,厦门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把握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契合点,积极实施壮大中心城市、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区级经济、提升民营经济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战略举措,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循环经济。2004年,全市实现GDP总值883.2亿元,比1990年增长10.1倍,年均递增18.75%;实现财政收入160.4亿元,比1990年增长14.6倍,年均递增2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3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647元。实现了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人均收入增长三同步。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9位。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城市化、工业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逐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2004年农村重点项目24个,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分别占全市的68.6%和65.8%。同时,我们不断创新“三农”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市1/3耕地的生产,订单农业农户户均每年从此项收入中获益8900元,近四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我们还大力实施了“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缩小农村发展农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战略,到今年上半年,全市8万多农村中青年富余劳动力已基本实现转移;随着在农村实施的“村村通水泥路、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工程的大力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促进区域联动发展。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努力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致力于打造“两个基地、四个中心”:对台交流合作基地、高新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我们注重发挥对台的特殊区位优势,大力加强对台产业合作、经贸交流、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目前厦门已成为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和两岸交流交往的重要通道。到2004年累计签订台商协议投资项目2296个,合同利用台资43.92亿美元,实际到资27.46亿美元,对台贸易累计达159.43亿美元。我们注重发挥经济特区中心城市龙头作用,服务和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闽南金三角地区为基础,积极推动构筑厦(厦门)泉(泉州)漳(漳州)城市联盟;以开展山海协作与对口帮扶为纽带,首倡闽西南5市建立经济协作区;着眼于促进区域资源整合,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积极推动闽粤赣相邻13市建立区域经济协作区。

以造福人民为根本,激发文明城市的社会活力

厦门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收入群众的各种现实问题,坚持把发展、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创建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千方百计调动市民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创建现代文明城市的主体和创建成果的受益者。

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城市的文明,核心是人的文明。厦门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着力加强对市民的思想道德教育,精心编写厦门市道德教育读本,广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厦门市市民文明公约》;着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教育,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全市各中学都配备了1—2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四有”、“五爱”、“五小”、“五德”等道德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成立外来务工人员培训中心、外来务工人员文明学校,讲文明道德规范和劳动法规,使之融入城市文明进程等等。在创建活动中,市民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关注厦门、热爱厦门、献身厦门已成为社会主旋律;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蔚然成风。

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厦门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一直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并大力加以解决。关注解决广大职工的后顾之忧问题,探索和推行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障,覆盖面达90%以上;关注解决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逐步建立完善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地方性法规《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关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民每人年交10元,便可加入合作医疗,并可享受大病救助,年累计最高可获医疗补助5万元;关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援助,城市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率达71.32%;关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待遇问题,兴建了外来员工服务中心,取消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证和子女寄读费,加强对有关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养老、工伤保险、超时用工和拖欠工资等问题的检查和监督,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关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卫生死角、不文明交通行为、食品卫生、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等问题,开展六项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努力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为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市广泛开展了“十大感动人物”、“十大好邻居”、“十大杰出母亲”、“十佳孝敬父母好儿女”、“十大慈善人物”等各种评选活动;开展了“寻找百名我们身边的好市民”、“百个一流服务„窗口‟创建活动”等“五个百”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了“人人出份力,共创文明城”、“双休日,我们上街义务劳动去”、“树文明新风,创文明城区”等活动。同时,从1994年开始,我们还成立了由老干部、老军人、老知识分子和志愿者组成的市容考评团,制定了16个大项的考评标准,专门对市容进行考评。通过这些活动,参与创建,投身创建,已成为厦门广大市民普遍的自觉行动,广大市民真正成为了文明城市的创建者、见证者和享有者。

以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为重点,提升文明城市的品质和内涵

公平公正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重要内涵和价值目标,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的反映,更是创建“四位一体”现代文明城市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始终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内容和工作目标。

着力构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多年来,厦门市从政府机构改革入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厦门市委先后制订了有关加强人大、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常委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市人大、市政协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建立了决策咨询委员会和决策咨询制度,加强了科学民主决策;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向基层,实行村委会和居委会的直选制度,并对村(居)委会干部实行统一财政津贴制度;不断强化行政体制改革,简化了审批权和办事程序,把原有1177项审批事项精简为200项,同时采取“一门式”办事、电子政务等办法,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对土地出让、国有资产转让、政府采购、户外广告等行政性资源配置都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市长热线和专线电子信箱的咨询投诉件办结率达95%,市民对政务满意率达97.6%。

着力构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关键,是坚持依法治市。在有法可依方面,厦门已制订73部地方法规和110多件行政规章,既规范了社会行为,也规范了政府行为;在有法必依方面,市委对事关全局的决策和必须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干部,都事先征求人大、政协的意见,坚持按法定程序办事,尊重人民代表的意愿;在普法教育方面,通过市委中心组带头学法等活动,使普法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普及率达96%;在科学执法方面,率先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率先实行审立分开、审执分开的制度,率先在法院实行证人宣誓、司法文书等改革措施,推动了司法与执法的公平公正。

着力构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诚信体系。在诚信政府建设方面,着力构建社会对政府承诺的监督网络,实行为民办实事公开征集制度,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取信于民;在诚信企业建设方面,建立企业信用查询系统、企业“诚信档案”,广泛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的评比活动,开展诚信企业示范活动,表彰扶持诚信先进单位;在防范和打击不诚信行为方面,要求律师、会计协会、建筑企业等协会组织制订诚信公约和相关奖惩办法。市消费者协会也严格管理,“12315”电话两年受理申诉15142件,办结率达100%,逐步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有序开展。

以营造和谐社会为目标,创新文明城市的社会风貌

整个创建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营造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统筹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努力唱响和谐、促进和谐、营造和谐,形成文明城市和谐温馨的社会风貌。

致力于改善公共服务环境。公共服务水平是城市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和载体,更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聚焦点。厦门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全市已拥有1547所各类学校,建立起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发达的教育体系,现有在校学生51.7万人,并正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考落榜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全市已建立起疾病防控中心、传染病防控中心和急救中心,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防疫、康复机构,万人拥有医护人员63人,拥有床位50张,市民平均预期寿命77.2岁。城市公共设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55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16.38标台,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0.23平方米。

致力于建设温馨和谐的生态环境。厦门注重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在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工程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来,依靠科技进步,按市场规律办事,走循环经济发展路子,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前,全市空气污染指数为58,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5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3.1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62%。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9%。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质量考核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并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

致力于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厦门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致力于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成立了城市综合执法局,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认真实施《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除“黄赌毒”和除黑打恶工作;全市建立“110”联动中心,实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和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建立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出租车GPS卫星定位系统、工地施工监控中心,林场、水库卫星定位监检系统、房地产地理信息系统等,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维护了城市的秩序。为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设立了市长专线电话以及电视、报纸、电台等新闻单位的市民热线电话,通畅了民情反馈渠道,及时解决了大量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第四篇:构建“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

(开原市第三中学 李淑湘 王云龙)我校自1993年初,在德育工作上开始实施,即:以学生自我教育 为主体,以学校德育为主导,建立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德育 工作的合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一、以学校德育工作为主导,构成“三全”德育工作管理 网络 为了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和具体落实,必须建立健全由上而下的德育管理体制,加强德育队伍建 设,树立全员管理思想,强化管理,提高整体效益。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各要素必须在控制条件下排除干扰,各自按自身规律协调和谐地运行时,才能实现 整体优化效应。为此,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首先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做到三个管理,四个到位,六字措施。1.三个管理即: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和全程管理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实现了教育从专职人员向全体教职工的延伸,从教学领域向生活领域延伸、从校内向家庭、社会的延伸,取得 了显著的效果。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师、职员都积极参与德育工作管理。学校的《教职工量化考核方案》规定了各岗 位德育工作的职责,制定了细致的考核办法。学校有计划地对班主任、政治教师、政教处、团委等专职干部进 行系统培训。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制定了《各科加强思想 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发挥了三个系统的育人作用:教学系统是必修课,要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课外系 统的各项活动作为选修课,要发挥其对主渠道育人的补充和强化作用;隐形系统,即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 环境,都发挥其感染熏陶作用。全程管理,即抓好德育过程各环节的调控、评价。2.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职责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认识到位,首先强化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充分利用每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学习《 教师法》,《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 大纲》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从而使教职员工进一步提高认识。其次,要求全校教职工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开原三中教师师德规范十条》、《开原三中 教师一日常规》,作为师德行为的准则。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和文化业务进修学习。做到学习有笔记、有心得,有检查、有评比,理论联系实际,定期召开学用讲评会。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和教 师的素质。由于认识提高了。领导和教师增强了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快地适应了学校提出的构建“ 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实施的需要。工作中我们还强调了职责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组建一 支由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团干部及政治教师为代表的德育工作管理机构,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提出了学校德育工作职责。3.六字措施: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德育工作的能力,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了“学、看、听、研、比、训”六字措施。学,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人都分担一定的组织学习内容,事先认真备好课,充分利用每周三午 后的7、8节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德育工作大政方针,学习德育工作科学方法和先进经验,提高德育工 作的水平。看,组织师生到工厂、农村去,看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解决了教生对形势看不 清,对改革产生疑虑的思想问题,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心。听,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教师多听先进经验和成功的做法,提高教师做好德育工作的信心,增强事业心和 责任感。研,根据“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结合自己工作的特点,带着一个专 题进行工作和研究,学期末都要写成专题实践活动报告。比,比德育工作成果,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训,校内定期用讲座的形式,对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团干部、政教处主任及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校外培 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及各级教研部门办的培训班。

二、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形成“四会”教育网络 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入手,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真正达到我校构建初中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 :“会学习、会劳动、会健美、会做人。” 1.加强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第一,在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要注入新的内容。学校除了进行“行为规范”、“百分竞赛”、“主题 班团会”、“升旗仪式”、“一分钟演讲”及校园科技文体活动等常规教育活动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基础知识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增强创新意识、自立意识、风险意识,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掌握 是非美丑的标准。第二,教育学生要有创新的方法。变灌输多为启发多,用活一个“导”字,对学生中的思想认识问题,既 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一味封堵。变说教多为激励多,对每学期涌现出来的优秀生、三好生、特长生、竞赛标 兵等,学校都用照片张榜分布,在学生中树立典型,使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正面的道德形象,受到极大的鼓 舞。变封闭教育多为开放教育多。几年来,学校多次组织师生到国防教育训练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新生入 学的军事训练,并组织学生到农村参观。变追求形式多为讲究实效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学校规定每周五午后为科技文体活动,并纳入课时计划。活动课以学生兴趣、爱好和自愿为编组依据,以发展 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原则,将全校1908名学生分布在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体育类、劳技类共计31个兴 趣活动小组之中,大面积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第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德育工作,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师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良好的品德。所以,我们特别注重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做到师德和德育一起抓,促进两德相长,使师生心理相容、感情共鸣。第四、坚持搞好科研。德育工作是一门科学,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譬如独生子女、个体户子女、单亲子女 等。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要在工作中选择课题、搞好德育工作信息反馈的政策、探索规律、深入研究,增强工作 的主动性、科学性。2.让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立能力。①建立值周班长负责制。每周设一名值周班长。开始由班主任老师任命一些工作能力强、各方面表现较好 的学生为值周班长,后来就由全班同学推荐,采用演讲竞争的方式,进行民主选举。值周班长的工作职责是负 责全班工作,监督值周小组的值日工作,领导各小组长管理班级学习、纪律、卫生和活动。每周作一个工作总 结,这一活动纳入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激励了学生自我提高的积极性。②建立评比竞赛制度。在值周班长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班务工作包干到人,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学生思想考评卡》规定:每人的基础分都是80分。《卡》有明文细则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加分、减分,由值周班长和各组长记录,根据加分或减分的标准累计出每学期个人得分多少,作为学生行为、学习、纪律、卫生、好人好事、参加活动的量化考核依据,也为期末评选优秀生、三好生、特长生、规范生和学生 的操行评定打下基础。

三、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形成同步教育的联手网络 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可以通过血亲关系的感化作用,家庭生活的渗透作用和父母言行的 示范作用,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要使家庭教育发挥积极的影响,必须提高家长的素质,增强家长的教 育意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保持同步。我校采用以下组织形式建立较为稳定的教育联手网络。1.建立班主任家访制。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班后或假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家访,除了解和沟通学生在家 在校的情况外,要搞好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家长的观念是否陈旧、教育知识是否贫乏,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家庭环境是否和谐,据此做出切合实际的指导家庭教育的计划。2.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以年部为单位,每年召开2次,聘请有代表性的家长参加,分析研究学生思想 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交流探讨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树立家庭教育的典型,大大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3.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家长学校活动2次,自编教材11讲。通过这些,帮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 要性,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教育家长克服教育子女的盲目性、随意性或简单的作法,为孩子创 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形成“多方参与,共育人才” 的立体化协调网络 社区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联合社区内各种教育力量进行综合性的教育,进一步优化育人的环境,无疑是学校建设“大德育”环境的重要内容。两年来,我校与开原镇孙台办事处、孙台派出所、驻军部队、沈空汽车修理厂、航空航天工业部四○四部、开原市人民武装部国防教育基地、开原市气象站、开原市房产局、开原化工厂等单位、联合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合组织德育活动,初步取得成效。其德育职能突出表现 在四个方面: 1.社区教育为形成德育合力架设了桥梁。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协调,既可协助指导学校制订德育工作 计划,又可向社区为单位部门宣传学校德育要求,还可以组织多层次,全方位教育活动,沟通信息,使各德育 力量之间联系畅通。2.利用社区教育的优势拓宽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从封闭走向开放。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 学生了解社会,树立理想,增强了适应能力。②与社区教育协作单位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 的思想和热爱劳动的观念。③社区教育委员会为学校提供本区内知名英模人士作为校外辅导员。3.社区教育的开展,丰富了德育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限制和抵销了社会的消极因素 的影响。家乡是祖国的缩影,社会实践活动,增添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也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凝 聚力。4.社区教育优化了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社区教育委员会可以向社区内有关方面提出改善育人的环境要求,调动家长和社会成员优化育人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控制社会的一些消极影响。一个“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关心学校,学生离校不离教”的教育网络正在逐渐形成。几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逐渐形成了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丰富了德育内容,拓宽了德育渠道,优化了育人环境,形成了德育工作合力,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学 校荣获了“辽宁省教师先进集体”、“辽宁省贯彻日常行为规范先进学校”和“文明学校”等光荣称号20余项。

第五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和谐“职工之家”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和谐“职工之家”

深入开展建家活动是推动工会各项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工会建设的有效载体。近几年来,我们机关工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家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把建家与建行紧密地结合起来,自觉把建家工作融入全行中心工作,积极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支机关多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和“全国金融系统职工体育达标先进单位”。中支机关工会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某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分行级“模范职工之家”。

一、党委重视,行政支持,构建“职工之家”

行党委历届班子都十分重视职工之家建设,充分认识到,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行职工根本利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牢固树立了“建家就是兴行”的指导思想,精心策划建家方案,积极拓宽创建形式,努力实现高起点建家。早在建行初期,在办公楼未开工的情况下,行党委就把“职工之家”活动中心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广泛征求广大干部职工意见的基础上,从方便职工活动和提高活动中心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将“职工之家”的位置选在了家属区。行党委克服经费紧张等诸多矛盾,挤出资金200多万元,建起了 800多平米的室内活动场所和占地1400平米的户外活动场所,在建设过程中,行领导多次亲临现场监督指导,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职工之家”室内设有健身房、乒乓球室、图书室、棋牌室、台球室、多功能娱乐厅等,户外场地包括篮(排)球场、羽毛球场和水泥跑道。我们先后购买了5000余册图书、征订了各种报刊、杂志、购置多种文体活动器材,安排2名本行职工家属专职管理,为职工提供了宽敞、方便、美观、实用的“职工之家”活动场所,深得机关职工欢迎。

行党委重视不仅体现在硬件建设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对工会工作的支持上,体现在工会的组织建设上,行党委每年两次听取工会工作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切实解决建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组织建设上,行党委及时指导机关工会建设,确定工作责任心强、能力强工会委员候选人并通过选举产生,为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创建“学习之家”

职工素质是中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我们以“创争”活动和劳动竞赛为抓手,努力创建学习之家,为把机关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分行党委“创争”活动精神上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创争”活动的意义,邀请分行工会办的领导来行授课和举办“创建学习型组织”知识讲座,深入了解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强调学习和工作的相互融合及组织成员之间工作与学习的借鉴、合作、提高、创新。开展青年员工户外拓展训练,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每年召开“创争”活动推进会和“创争”经验交流会,不断营造浓郁的“创争”活动氛围。我们把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认真组织实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荣辱、讲和谐、促文明”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我们大力开展职工的岗位培训,同人事部门共同制定培训计划,每年都要开展20多项业务培训。我们鼓励职工读书自学,通过开展向职工赠书活动,用优秀的文化作品鼓舞职工,努力增加职工的知识面;此外,我们非常注重典型激励效应,利用“每月一星”专栏大力表彰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和知识型职工的先进事迹。我们加大督学、促学力度,制定了《职工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规定职工每年必须取得一定的学分,否则不得评先评优。

我们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把它作为提高职工业务技能的措施抓紧抓好,一是适当增加竞赛次数,确保每季都有劳动竞赛。二是努力扩大职工参与率,有些项目的参赛选手采取抽签的办法来确定。三是竞赛内容广,涉及人行业务的方方面面。四是竞赛形式多样,如计算机安全知识竞赛我们采取了多媒体纠错的形式。以上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员工业务素质并促进中支机关整体工作上水平。主要表现在:一是激发了职工的求知欲,提升了职工业务素质。二是激发了广大职工争先创优、敬业爱岗的热情,培养和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三是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使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起到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效果。四是培养了团队精神,促进了中心工作的完成。

通过深入开展“创争”活动和大力开展劳动竞赛,“终身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不断深入,“创争”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扩大。干部职工学习先进理论和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在中支蔚然成风。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创争”活动收到了实实在在效果。

三、坚持制度,切实维权,构建“民主之家”

一是将民主管理工作逐步推向深入。近年来,我们在坚持职代会制度的基础上,在职代会的内容上不断深化,除常规的“三报告一评议”外,逐步增加了行务公开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交由职工代表讨论,使其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二是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我们重新修订了《行务公开制度》、《职代会实施细则》、《工作创新奖励办法》和《职工代表提案管理制度》,使民主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三是畅通民主管理渠道。适时征集合理化建议,鼓励职工为中支发展献计献策;组织召开职工座谈会,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四是加大对机关职工代表的培训力度,通过职工代表述职、民主管理讲座和优秀提案评选等,提高职工代表履职的责任感和参政议政的水平,调动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关心中支建设的人明显多了,职工对“家”的归属感也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良好氛围。

四、服务职工,倡导文明,构建“温馨之家”

群众性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工会建家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途径。在工作中,我们以开展各种活动为载体,以陶冶职工情操为目的,以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为前提,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我们每年组织开展春节联欢晚会、演讲比赛、红歌会,经常举办书法、绘画、摄影比赛等,寓教于乐,不断陶冶职工情操。我们组队参加市里组织的万人长跑、广播体操比赛、参加市里举办的职工运动会,充分展示基层银行干部职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我们坚持做班前广播体操,坚持两年一次的系统职工运动会、篮球赛、乒乓球赛和羽毛球赛。经常不断的文化体育活动,既锻炼了职工体魄,又培养了职工健康的生活情趣,深受广大职工的欢迎。为提升职工运动技能和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中支在分行举办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比赛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近年来,我们又通过开展“讲文明 树新风”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身体力行,从身边事做起,讲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做文明职工。一是大力倡导明礼、守法、文明、和谐的新风尚,我们举办了礼仪知识讲座,提高职工品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提升内在修养和外在形象。二是宣传、推广、普及“共建绿色家园”节能减排知识,增强广大职工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三是组织职工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捐助“春蕾班”的失学女童,与企业贫困职工“结对帮扶”,与扶贫村“挂村帮扶”,建立“春阳基金”帮扶贫困孤儿等,激发广大职工的互助、仁爱、奉献精神,中支也因此被评为某市扶贫先进单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以人为本,关爱职工,体现“家”的温暖。我们建立了“五必访”。即职工生日、结婚、生育、生病住院、直系亲属病故等必访制度,工会都会送去祝福或探望慰问。工会还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每年都要对困难职工进行慰问。认真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及有关法规,为女职工办理了安康保险,对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职工严格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给予应有的照顾。我们每年都坚持为职工体检,接种疫苗。有一位职工在体检中检查出肺部疾病,工会立即联系医院,督促该职工抓紧治疗,目前该职工已康复出院。

“职工之家”建设永无止境。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建“家”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建“家”的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建“家”的内容,不断提高“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中支机关这个“家”建设的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加和谐美满。

下载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优警模式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优警模式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