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的干部培训制度脉络介绍

时间:2019-05-12 17:0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现代的干部培训制度脉络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现代的干部培训制度脉络介绍》。

第一篇:中国近现代的干部培训制度脉络介绍

中国近现代的干部培训制度脉络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培训最早可以追溯到党的诞生初期,大体经历了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0-1949)、建国时期(1949-1978)、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3)和新发展观时期(2003——迄今)。纵观共产党的发展史,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干部教育事业一向得到重视。共产党在建国前就基本形成了领导干部培训的体系和内容,并随着党的事业发展而不断地完善。在20世纪50年代,共产党建立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党校体系,为各级干部培训确立了明确的培养机构和培养方式,这种方式一直作为干部培训的主战场在发挥着作用。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一大决议中指出,要成立工人学校和工会组织的研究机构。作为会议精神的落实,共产党在干部教育工作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其中较为重要的方式是成立干部学校和发行组织刊物。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

早期的干部学校有以研究和宣传革命理论为宗旨的大学,如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等;有以推动国民革命为宗旨的军事政治学校,如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后来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讲习班等;有培养工人干部的工人运动干部学校,如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宣传教育委员会创办的劳动学院;有培养农民干部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如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等;还有妇女运动干部学校,如平民女子学校、妇女运动讲习所等。

其中,自修大学和补习学校为党培养了许多优秀干部。毛泽东、何叔衡、贺民范、李维汉、李达、夏明翰、易礼容、罗学瓒、姜梦周、陈佑魁、毛泽民、郭亮、夏曦、王会悟、杨开慧、贺尔康、毛泽覃、陈赓等都是自修大学的学员。湖南自修大学和补习学校可以说是反对旧教育、对教育实行革命改造的一次成功试验。

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1924年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为培养从事农民运动的骨干而设立的培训机构。农讲所的教育内容兼顾理论学习和现状分析,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关于政治基础的学习;关于农民运动的理论及实施方略;关于宣传的训练;军事训练;农民运动实习等。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国民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摸索中发展,对干部的教育培训也并不成熟,但是在培训中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制定了目的明确的教育内容。这些探索之举为今后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培训奠定了基础,对今后干部教育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土地革命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共产党在各地建立了自己的政仅,迫切需要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毛泽东在1934年提出了苏维埃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教育总方针,实行以干部教育为亥心的“三育”模式,即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央苏区吸取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训练干部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创办干部学校来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如苏维埃大学、中央教育干部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等,初步形成了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和组织体系。

这一时期,高尔基戏剧学校是极具特色的干部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的前身为1933年2月工农剧社成立的“蓝衫剧团吁学校,主要是培养演员。1934年改

为高尔基戏剧学校,此后该校不限于培养演员,而是着重在培养从事俱乐部和文化工作的一般干部。

除此之外,为改变当时苏区师资缺乏的状况,党和苏维埃政府办起了各类师范学校,如闽瑞师范、列宁师范学校。为解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还设立了各种训练班,如商业税、土地税、合作社及会计工作训练班,银行专修训练班(还特设妇女班)。总之,在极端缺乏干部的情况下,党和苏维埃政府尽了最大努力打破常规培养和训练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在经过了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之后,积累了大量经验,这使干部教育到抗日战争时期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

中共干部教育部于1939年2月成立,统一领导全国的干部教育工作,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从组织上明确了干部教育的负责部门,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正规化、规模化发展。1941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党校题写“实事求是”的题词,并成为中央党校的校训。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干部学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种类更加齐全,分布更加广泛。除了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校、中共中央党校、延安马列学院等著名学校外,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华中抗日根据地和华南抗日根据地也建立了大批干部学校,如中共北方局党校、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新四军皖南教导总队、中共华中局党校、琼崖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此外,还有国共两党合作开办的干部学校,如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新疆航空队、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等。几年间,干部学校培养了政治、经济、军事、党务、文化、教育、医务及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大量的优秀人才。据统计,仅抗日军政大学(及其分校)抗战8年就培养出了20万优秀的抗日军政干部。

解放战争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

为迎接革命胜利,共产党加强了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对原有的干部学校进行整顿和提高,为新中国建设和管理提供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原有技术人才政治素养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担当起参与国家建设的重任。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中央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01948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9月会议的通知》指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的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工作的干部。”e1948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又发出了《关于大量提拔培养产业工人干部的指示》,指出: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大批地培养、训练和提拔产业工人和职员干部,已成为目前全党性的迫切的中心任务之一。

各大解放区根据中央的指示,纷纷采取措施举办了各种干部教育学校:在晋察冀边区有华北联合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军区军政干部学校等干部学校;在晋冀鲁豫解放区有军政大学、新华大学;在华中解放区有山东大学;在苏北有华中公学;在东北老解放区内干部学校最集中,有东北军政大学、辽东人民军政学校、东北公学、辽南建国学院、东北大学等。以上这些干部学校招收了大批的知识青年,使党的干部队伍素质迅速得到了提高,有力地配地配合了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

综合来看,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初步建立起了一

定的教育体系:以在职干部为主,既包括高级干部教育,又包括中级和初级干部教育;既包括中央直接领导的干部教育,又包括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东等各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既有针对党政军干部的培训,也有针对农、工、青、妇、文教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干部教育体系。在干部教育中,建立了科学的组织领导机构,并形成了政治教育与理论教育、文化教育和专业业务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成了良好的干部教育局面。在实践中形成了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一系列教学资料,初步组建了一支干部教育队伍,为建国后的干部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的干部培训制度脉络

建国发展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

建国后干部队伍建设的背景和举措

建国后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主要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民主革命的胜利迅速到来,我党的干部储备不足,七届二中全会前,全党的干部仅80万人,其中部队干部50万人,地方干部30万人,如要掌握全国政权则需要百万以上的干部,因此干部缺口极大。

上述情况使得中央对许多城市实行军管,并大量提拔新干部。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心工作由革命战争转向经济建设,由夺取政权转向发展生产力。与革命战争相比,进行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更为艰巨和复杂,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加艰苦的努力,而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显然是缺少经验的。

1951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我们现在已有五百几十万党员,对于这些党员特别是干部党员,认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能力,是一个极大的任务。”01955年3月,毛泽东同志指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理论教育和理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有许多做理论工作的干部,但还没有组成理论队伍,尤其是还没有强大的理论队伍。而没有这支队伍,对我们全党的事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现代化国防、原子能的研究,是不行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正式把干部教育纳入其中,提出“训练培养各项建设人才,提高在职干部的理论、政策、业务文化、技术的水平”。可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把学习的注意力放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运用上。这也成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

这一时期党校建设非常迅速,成为了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战场。全国形成了由中央党校、省级党校、地方市级党校、县级党校训练班构成的四级党校教育网络。每一层级的党校在学制、课程设置、授课时间、师资条件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适应了不同层次干部教育的需要。同时,为了系统的教育和培养领导干部,1950年初,在华北联大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人民大学。这是我党建立的第一所以培养在职干部为主的正规化大学,也是由高等院校作为主力军参与到国家领导干部培训中来的一次有益尝试。1950年4月,教育部与北京市文教局联合创办了工农速成中学。之后,各地很快办起了一批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

中央的这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干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干部学习的热潮。仅1954年全国参加业余文化学习的干部就有86万余人。到1955年下半年,全国干部业余文化学校达3546所,在校生130万人。大批干部通过学习迅速掌握了工作所需的技能,甚至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成为新一批知识分子。

据不完全统计,1954年、1956年、1958年这三年中经考试或保送进入高等学校的干部就有16万人。

建国发展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

建国发展时期最为重要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为干部业余理论学校和马列主义夜校、夜大学。

干部业余理论学校(或名曰业余政治学校、业余党校)是为了有效地对广大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开设的。1951年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据此,各地大力开办了干部业余理论学校。各地干部业余理论学校除了少数吸收理论水平较高的干部参加学习或以培养理论教员和学习辅导员为自己的任务以外,大多数都是为参加中级组和初级组理论学习的干部而设立的o,如1953年春,华东行政委员会等机关举办了干部业余政治学校(即业余理论学校),参加学习的合计超过1200人。据不完全统计,到1953年全国已有各类干部业余理论学校842所,在其中学习的在职干部共达43万余人。中共中央批转的《中宣部关于1955年在职干部学习的报告》中要求:“1955在各主要城市、省会所在地必须办好中级业余政治学校一所或几所(每所学校约500人左右),业余政治学校校长的任命必须经过省市委批准,每校须有合格的专职教员;学校对学员须有考勤、考试等必要的制度,凡在中级业余政治学校毕业或用其他学习方式学完中级党校课程经过考试认为合格者,应发给相当于中级党校毕业的证书。

干部业余理论学校的开办,克服了过去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理论教育工作无人负责、学校教学内容无计划和零乱的现象,使在职干部理论教育的管理大大加强,提高了干部理论学习的效率,也使在职干部教育向经常化、规范化迈进了一步。

马列主义夜校和夜大学是根据苏联的先进教育经验建立起来的业余专职理论学校。它们有比较正规的教学组织、教学计划和教学制度,主要是依托一些高等学校而开办的,如1953年3月成立的东北师范大学。业余大学计划在4年内学完《中国共产党的30年》、《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4门主要课程。业余大学还建立了各种正规的学习制度,如学员入学、退学、考勤、考试、考查、毕业制度等。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组建的专事培养国家高级建设人才的中国人民大学,在搞好党和国家规定的国民教育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提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1950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夜校和夜大学,主要招收人民大学的教师、工作人员和校外各机关在职干部。到1953年,人民大学的夜校和夜大学已有学员1640人左右,其中校内学员近1000人(主要是学校的教员和领导干部),校外学员641人(都是部队、机关和其他学校的工作干部),另有旁听学员183人。

一些省市为了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在各地有重点地举办了农村夜间党校。这种夜间党校,一般每15至30天集中上课一次,然后利用工余时间分组讨论。党课内容除党的基本知识和政策外,还结合当前工作和党员的思想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因此讲课内容比较充实且通俗易懂。e1952年初,东北局提出要加强“学习室”与“夜党校”(或夜间政治大学)的工作,并要求要有重点地利用较大机关、大学或专科学校、党校的条件试办联合性的“夜党校”,使地区相近的小型“夜党校”逐渐合并为大型的正规的“夜党校”,以便集中领导,加强人力。o为了更好地开展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少地方根据中央的指示组建了“讲师团”这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当时在东北、中南等地都广泛设立了讲师团。此外,不少省市党委还设立“学习室”,起到了帮助教员

助教员(如召开教学研究会,传达报告等)、编写和审查讲课提纲、解答问题、介绍参考书等辅导作用。

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的又一发展时期,也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曲折时期。在建国发展这一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党校的大量建立,四级干部教育培训网络的形成极大地有利于提高干部的整体水平,使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任务发生本质改变的情况下适应了国家建设的新情况,为新中国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对中国以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干部教育脱离了建国前期所一直秉承的延安时期的教育内容,全面倾向于政治教育,甚至是阶级斗争教育,严重脱离了正常的干部教育轨道。随着文化大革命对于教育系统的冲击,干部教育也像当时所有的普通教育一样陷入了混乱和停顿状态。这一时期从反面印证了领导干部教育一定要为组织目标进行服务,一旦组织目标陷入了混乱,干部培训也很难独善其身。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介绍

于右任,是我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和著名草书书法家。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

林散之,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林散之被誉为“草圣”,其草书被称为“林体”

任伯年,名颐,浙江山阴人,故画面署款多写“山阴任颐”。儿时随父学画,十四岁到上海,在扇庄当学徒,后以卖画为生。所画题材,极为广泛,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无不精妙。他的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

赵之谦,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都从他处受惠良多。

黄宾虹,近现代画家、学者,号宾虹。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之功力较深。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

张大千,别署大千居士,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吴昌硕,字昌硕,别号缶庐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沙孟海 1900年生于浙江鄞县。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黄绮,著名书法家、学者、教育家,西南联大毕业,黄庭坚第三十二世孙,在古文字研究、诗词创作、书画篆刻等诸多文化领域方面都有独到建树,被学术界称为“黄绮文化现象”,在书法方面,其创造的“铁戟磨沙”体和“三间书”开创了“雄、奇、清、丽”的“中国北派书风”。其书法作品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

张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其书法自成一体,只要成就在于隶书,其将隶书与行草书结合,不泥古又不成异端,不失古法而求新意。

白蕉,字远香,别署云间居士、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著名书画家,其能篆刻,精书法,擅长画兰,能诗文。沙孟海先生曾誉其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可恨“文革”中含冤早逝。

黄胄,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带头捐赠自己的书画作品、古代文物、书画收藏。其创造性的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驴是其最擅长画的动物,新疆人物是其常入画的对象。2013年,其画作《欢腾的草原》被拍出1.288亿元。

启功先生,满族,字元白,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学家、鉴定学家、国学大师,其自称鉴定第一、画第二、书只是闲时偶作,当日后书名远扬而掩其它之长也。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就是其所作。后世有启功体字库,启功老言其优而己劣。

齐白石,又名齐璜,湖南湘潭人,号寄萍老人、三百石富翁,近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擅画虾,喜作诗,早年为木匠,制“鲁班门下”一印,其自称“诗第一、印第二、画第三”,又有“作画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之美学观点。

赵朴初,中国著名佛教领袖、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温润尔雅,端庄之中又带有丝许魏碑的雄健。当代新修的许多庙宇大殿的“大雄宝殿”牌匾多为赵朴老所题。

欧阳中石,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早年拜在京剧大师奚啸伯的门下。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其为国内最早提倡高等书法教育者之一,其书法带有浓厚的文人色彩。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源于天津

-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源于天津--文杜琨 何美嘉-今晚报

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源于天津

发布日期: 2011-10-13 00:00

作者:文/杜琨 何美嘉民国期间印有当时警察局图片的明信片民国8年(1919年)天津市警察局警察登记表民国十二年(1923年)直隶警察传习所毕业证书,时任直隶警务处处长、传习所所长杨以德颁发天津民国期间警长、所员名片民国二十年(1931年)天津市公安局委任状,时任局长、张学良胞弟张学铭颁发民国十八、十九、二十二、二十三年(1929、1930、1933、1934年)警察腰牌

纵观历史,负责管理社会治安职能的机关自古便有,甚至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维持社会治安、抓捕犯人等工作。而这个制度真正的建立还要从“天津巡警总局”说起。天津培训最早巡警

“警察”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是表示“秩序”、“社会和平”的意思。在我国警察制度的历史萌芽可追溯至夏商时期,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西周,就已有了类似现在治安管理的职能分工。当时的国家设有司民(户籍)、司稽(捕盗)、司寇(刑狱与纠察事务)等相应的官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更为先进的封建统治制度,并在县乡两级创设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治安机构——亭,担任缉捕盗贼和维护治安的职责。而后历朝历代也都只是设有巡守、捕快等职位维护治安稳定,但一直没有形成系统性制度。据《中国天津通鉴》记载,中国近现代的警察制度发源于天津。时间追溯到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翌年签订《辛丑条约》中规定“天津城二十华里内不准驻扎中国军队”,这种规定实际上是剥夺清政府在整个天津城的驻兵权。天津是北京的门户,中国军队如不能在天津驻守,西方列强随时可以兵临北京城下,要挟清政府,但条约中规定“巡警不在此列”。当时签订条约的李鸿章在签订条约后几个月就逝世,清政府任命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

袁世凯早先“小站练兵”曾训练过清政府新军,对西方的军警制度也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就在保定创设了警务总局和巡警学堂,开始训练巡警,为接管天津做了充分准备。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八国联军交还天津。袁世凯接收天津后,立即把从保定带来的2000名巡警和天津都统衙门原设的1000余名华人巡捕合并成立了“天津巡警总局”,委派曹嘉祥为总办。并建立了“警务学堂”,为巡警总局输送人才。如此一来既可在津城内外建立起正常的治安秩序,又不违背《辛丑条约》中“天津城二十华里内不准驻扎中国军队”的规定,一举多得。此外也改变了以往政府只备军以“御外侮”而无警兵以“清内匪”的状况。巡警总局渐具规模

据史料文献学者、知名收藏家李刚介绍,“天津巡警总局”在成立时,下设总监官房、探访局、捐务局和警务学堂等机构。总监官房设官房长和秘书员、会计员及普通办员等职,负责文书、财会、后勤等事务;探访局在总办下设书记官及警探40—50人,专门负责重要案件的侦查缉访等工作;捐务局在总办下设房、铺、车、船、渡等各类捐务总查、稽查及司事等30—40人,专门负责房、铺、车、船、渡等税收事宜。“警务本为专门之学”。在“天津巡警总局”成立当年,袁世凯就成立“巡警学堂”,分别在天津和保定都设有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底,保定巡警学堂并入天津,合组成“北洋巡警学堂”。学堂聘请日本警视厅警官为总办,编译国外书籍为教学课本,培养巡警和高级警官。初期为半年学制,后延长为1年至2年。开设督察、律例、法政、国际法等课程,毕业后分配天津、上海、南京等地。这是清末在政治体制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进一步实施。天津开创了巡警制度的先河,后来各省及大商埠设立警察局均向天津聘请教官。当时的“天津巡警总局”将所辖地域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警区,相应设立了5个巡警分局,每个分局下设若干巡警棚,每个巡警棚又设3处岗,每个巡警棚分配9名警察,每岗3名。这些警察“画区域,清户口,督率官弁兵丁昼夜巡守”,这是中国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警察。

最初,“天津巡警总局”内部机构比较简单,其管辖范围也只限于北运河以南的城厢及附近地区。不久,袁世凯又扩充了天津警力,扩大管辖范围,又成立了“天津北段巡警总局”,主要管辖金钟河以北地区。也因此,原来的“天津巡警总局”就改称为“天津南段巡警总局”。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一月,又成立了管辖天津周围四乡及海河一带的“四乡海河巡警总局”。同时又增添了河巡、马巡、暗巡和消防队,且陆续建成拘留所、备差队、军乐队和探防队等,当时天津的这些举措在全国堪称独一无二。后来,经袁世凯奏请,清朝廷成立了“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袁世凯推举其亲信赵秉钧任该部右侍郎。天津南段巡警总办由段芝贵继续担任,北段巡警总办改由刘金标担任。制定警察法规 制度推向全国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原属于直隶总督衙门的工程局、捐务局和卫生局的部分机构并入巡警总局。工程局当时主要负责修建道路、开砌河渠、修建桥梁等事务,并管辖地亩注册、房屋颁照、点灯路灯、街道树木等工作。卫生局当时主要负责市区环境卫生和防疫、死亡注册等,当时有80多名巡捕专门负责监督卫生状况。捐务局当时负责天津全部的房产税、营业税、车船税的征收业务,专为巡警、工程筹措经费。

清末天津的警察当局在进行机构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制度建设,陆续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章程、条例和办法。这些法规大抵分为四类:

一、总务类,包括警察机构的组织、编制、官吏使用、赏罚抚恤、考核训练、礼式服装等;

二、行政类,包括护卫、治安、正俗、外事、户籍、消防、交通、营业、建筑、税收等;

三、司法类,包括刑事、警法;

四、卫生类,包括清洁、保健、防疫、化验、戒烟(毒)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颁布的《天津南段巡警总局现行章程》长达5万余字,几乎包括了上述所列全部内容,可谓警察法规的汇总,后被各地警察机构和中央警察部门广为借鉴效仿。

袁世凯效仿“东西成法”创办的警察制度,深受清政府赏识。不久,清廷正式通令全国各省仿照筹办,并从天津抽调大批警官到各省协助开办警察机构。自此,在天津建立的近现代警察制度开始逐渐走向全国。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

近现代史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重点简答)

答:A、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英国与其它列强强迫清政府与之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特权,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为了国家主权形式上仍然存在,而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

B、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一方面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农业经济也日益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并成为其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了。

所以说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重点论述多选)

答:A、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中国有封建势力同外国的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C、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阻碍。

D、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发展缓慢,力量弱小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E、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外国列强分而治之使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F、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3.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重点选择)答:两大历史任务:

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对主要矛盾: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4.反侵略斗争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重点简答,多选)

答:A、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B、社会制度的腐败(展开来说); C、经济技术的落后(展开来说);

D、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制度腐败。

5.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论述或简答,选择)

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评价:

(1)《天朝田亩制度》比以往历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纲领和要求相比水平更高,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

(2)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对封建制度有否定意义,但无建设性意义。

6.怎样评价《资政新篇》?

性质:1859年,“干王”洪仁玕回到天京提出《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评价:《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7.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重点论述,多选)(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外在表现):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制思想的的滋生。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3)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8.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重点论述,多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1)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

(2)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及各族起义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联系封建社会特点中的文化特征理解)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将士们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属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重点多选,简答)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10.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重点简答)

(1)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11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重点简答)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重点论述)

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3、五四运动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简答,多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广泛在动员和组织和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1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重点简答,多选)

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意义: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15.试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重点论述)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选择写几点即可)

16.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重点论述简答多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4)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17.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出民族先锋队和阶级先锋队的作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18.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重点每年必考)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主要内容:

(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政协《共同纲领》有哪些重要内容?(多选,简答)

在1956中国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前,《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规定了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政体及其组织原则)此项规定,是《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这项规定也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

(2)规定了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规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规定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0.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简答,多选)

(1)党的领导:首先是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2)人民的广泛参加: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3)国际的帮助: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1.试论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多选,论述)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须深入农村进行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一支在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首先着重党的思想建设,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成为了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22.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多选简答)

(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53年春,新解放区(原国统区)3亿多贫苦农民无偿得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

(2)意义: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得到了解放,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与此同时,依靠土改中形成的有觉悟有组织的骨干量,建立了新中国农村的基层政权,为整个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与稳定奠定了深厚基础。这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重大胜利。

23试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1)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其特点是,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突出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2)意义: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这是列宁曾经设想并打算实行的方法。中国共产党把这种设想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接受这样的方案。从根本上说,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符合于客观需要,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

24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是什么?

(1)路线: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和意义是什么?(论述多选)

(1)主要贡献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之前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全会公报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指出:

▲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今后应该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去解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全会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决定:

▲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决定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决定保障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等问题。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6江泽民是怎样阐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

(1)1994年5月,提出: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

(2)1994年9月,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27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特重点论述,多选)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下载中国近现代的干部培训制度脉络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现代的干部培训制度脉络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中) 1.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 D ) A. 失业的农民 B.手......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范畴及其讲授内容国内高校教学与国外研究情况中华民国时期的音乐发展历史公元1912 -1949 ,共37 年音乐历史新音乐的发展与传统音乐在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精选合集)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一.填空题,选择 1 、华彦钧(阿炳)代表作《二泉映月》2 、18世纪中期之后西方音乐在中国传播的三大途径:1、通过基督教会的宗教歌咏2、新式军乐队的建立3、新制学......

    中国近现代数学家

    中国现代数学家 1.华罗庚 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 在众多数学家里华罗庚无疑是天分最为突出的一位!! 华罗庚通过自学而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他是解析数论......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 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各阶层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改革的呼声直接推动着我国新型学校音乐教育的逐步建立和发展。1.富国强......

    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总体目标 一、了解我国小说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 二、学会鉴赏有关的重要小说,掌握小说鉴赏的方法。三、学会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在阅读中做到融会贯通。 导......

    干部培训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

    干部培训制度

    干部培训制度为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本办实际,制定本制度。一、集中培训。按照“少而精”的原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