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育
1.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1)儿童是人
儿童作为人,具有和成人一样的人格和尊严、一样丰富的精神世界。
(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儿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儿童需要时间去成熟和发展。要提供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活,让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伸展。
(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儿童与成人彼此平等、具有相同的价值,法律赋予了儿童基本的人权。
(4)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儿童最终要长大成人,而成人是经由儿童期、经过儿童的努力创造出来的。“儿童创造了成人”,“儿童是成人之父”。
2.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安排的建议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组成主要包括:
1.集体活动:由教师有计划组织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时间,整个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或指导为主。
2.小组活动:也是教师有计划组织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幼儿可以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和同伴及老师谈论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并有他们自己的速度和方式从事所要求做的事。
3.自选活动:是幼儿有范围的选择活动。通常以活动区的形式提供选择机会,如认知区、美工区、建筑区、音乐区、语言区、观察实验区等。
4.户外自由活动:是幼儿在户外活动时间里进行的活动,幼儿可以跑、跳、蹦、攀、爬、滑、投、推、拖、滚、喊叫、追跑、躲藏等,也可以收集和观察树叶、石头、花草、坚果、小虫、或观看饲养的小动物和小鸟。这些对幼儿的健康和发展均有益处。
5.收拾整理:幼儿把游戏、活动中使用过的玩具、材料整理好,归到原处。
6.生活活动:进餐、午睡、入厕。这三个生活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7.转换环节:教师应事先考虑和计划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环节之间的转换。建议教师尽可能减少转换的环节,一日生活安排尽可能动静交替,使用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日程表,帮助幼儿掌握每一环节的名称、使他们知道下一个环节是什么,每一环节结束时有明确的信号,确定环节转换时幼儿集合的地点,一旦幼儿集中后,马上转入下一个活动,即使还有幼儿未到场。
为幼儿安排一日的生活,让他们在园感到安全、快乐、得到游戏、学习和成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幼儿感到温和、安全。
2.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
3.活动要适合发展,使幼儿感到学习愉快。
4.注意幼儿自选活动与教师组织指导活动之。间的平衡
5.一日生活的安排应具有稳定性、规则性的灵。活性
6.幼儿的活动具有多样性,要动静交替。
7.幼儿的学习必须建立在真实的经验和参。与的基础之上
8.游戏是幼儿学习不可或缺的形式和方法。
9.提供家长参与幼儿园生活的机会。
10.评价每天的活动计划。
3.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教学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性影响
教学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性影响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是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范围要涵盖指向幼儿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几方面,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各种不同的学习机会。二是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过程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影响,虽说是每个教学活动都有其重点的内容,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组织教学的,但是教学过程对幼儿的影响却不是单一的,它会对幼儿各方面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这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潜在课程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第一层面的问题教师容易把握,而第二层面的问题不容易意识到。
(二)注意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辩证统一
“不要只重视教学结果,而不重视教学过程”是针对过去的教学只追求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不顾幼儿学习的规律和特点,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提出的。重视教学过程包含有三层意思:一是重视遵循幼儿学习的特点,提供机会让其主动地参与;二是重视幼儿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和探究的方法,以及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行动方式;三是重视教学过程各要素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整体影响。目前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对“重视教学过程”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基本上停留在第一层意思上。
(三)注意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
采用什么形式来组织内容,是由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决定的,从课程整体上说应该多种形式相结合,整合各种形式的不同效用;从具体的教学活动上说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的选用适当的形式。有的内容适合用科目的组织形式,如数学,因为数学知识的结构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数学概念的建构具有紧密的连续性,零散的经验是不利于数学概念的建立。有的内容可以用主题的形式,例如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可以围绕某个课题设计和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教学。有的内容也可以直接放入活动区,作为在某个时间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让幼儿自己主动地去做。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组织形式并没有限制,主要是看内容的性质和某个课题的容量,但是以主题的形式组织内容可以整合幼儿各方面的学习经验。主题的来源可以是幼儿的生活环境,或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某个科目,或是幼儿日常生活的某种经验。在组织主题时应当考虑如下几个问题:主题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幼儿能否了解其中的概念并发展出必要的技能?它能否帮助幼儿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系统的概念框架?其中的核心概念是否值得在幼儿期学习?
(四)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活动形式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形式一般有三种:班级(大组)的、小组的和个别的“哪一种形式最好是没有定论的”,而要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需要灵活地使用。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小组活动的形式比较好。
有一段时间,人们对活动形式的使用有点片面的认识,以为幼儿园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用小组形式,而不管是什么内容和目的。例如数学活动,幼儿已
经是分为小组进行操作活动了,因为“上级”强调尽量少用集体形式教学而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由一位教师带着进行数学活动,一组由另一位教师带着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对小组活动的理解还是形式上的,并不十分清楚采用小组教学的实际意义。
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形式,决定是全班幼儿参与还是一半幼儿参与,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参与活动的方式来定。像上述的数学活动,就可以是全班参与,因为幼儿已经以小组的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活动了,班上的两位教师可以同时指导幼儿的活动,而没有必要再把幼儿分成两组进行不同的活动。以小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的意义主要在于:提供较多的人际互动机会,给幼儿较多的表现和直接参与的机会,方便教师观察、了解幼儿间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有的教师虽然使用了分组教学的形式,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步骤与全班幼儿集体教学没有两样,仍然是“合唱团”式的教学,“骑兵”式的训练。可见,形式并不能解决认识上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是受教育思想支配的,用好适当的活动形式,先要弄清楚这种活动形式的教育作用是什么,是否适合所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否适合幼儿活动的方式,不能单求形式,而不顾内容和效果。使用适当的活动形式还有一个参考标准,鉴于我们目前师生比例较高的情况,在达到同等效果的前提下,应讲求教学的效益,可以用集体教学形式。
(五)注意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有效性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个教学活动包含了较多的步骤,幼儿跟着教师热热闹闹地走完每一环节,却让人不清楚教学的重点是什么。由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结构性较强的活动,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活动的整体性,强调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的一致。教学的每一步骤及采用的方法都是围绕目标和内容设计的,它与目标和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在教学中要尽量减少与目标和内容无关的东西,以突出教学的重点。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把一个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弄清楚各个要素起的教育作用是否达到一致。要采用必要的方法和步骤,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形式上的花样以“丰富”活动的过程,而选用一些与目标和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如上述活动的某些步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避免线性的片断式的思维方法,机械地顺着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直线走,走完了直线,活动就设计好了。
应该还要再走一步,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能达成一致的教育作用,这实际上是对已设计好的活动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评价。这是教学活动设计必不可少的一步,它不但可以使活动过程的每一步应该是有效的,还可以强化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的意识。
4.幼儿园内环境创设的原则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为了保证环境的教育性,必须让环境的每一部分都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比如设计环境时偏重智育,忽视其他方面就不行;或者只偏重智育中某一方面,如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技巧轻学习态度习惯等也不行。在创设环境时应目标明确,而且要把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以至每个具体的活动中,以目标为依据来创设环境。对干扰环境教育性的各种因素要坚决抵制,如环境的商业化色彩、不良文化侵人等。强调教育环境的先驱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溶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因此,环境的目标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2.发展适宜性原则
环境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适合幼儿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否则环境的教育性将成为一句空话。这要求教师一是要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透彻的了解,既了解一般特征,更要了解个别差异;二是对构成环境的各种因素的教育和发展价值有充分的了解;三是具有灵活的调控环境的能力,才能让环境不断地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显然,发展的适宜性要求环境中人际关系是宽松、和谐、自由的;物质材料具有多样性、活动性、安全性。即幼儿能在环境中轻松愉快、安全地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能根据自己的水平或特点自由地选择不同水平的活动、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某一活动等等。
3.幼儿参与的原则
遵照《儿童权利公约》的精神,幼儿参与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是幼儿的权利,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应当成为幼儿学习行使自己权利的过程。即是说,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将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都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而仅仅由教师单方面策划、忙碌,布置好了之后对幼儿说一声“请进”的做法,只会在无形之中扼杀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精神,使环境的教育性大打折扣。
4.大环境和小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尽管幼儿园内环境的教育功能很强,但局限在这样一个小范围里是不够的。陈鹤琴先生早就指出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今天,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科技的发展,使外界的教育影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强大,形式、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再把幼儿园当作一方封闭的 “净土” 来培养理想幼儿的做法已经完全行不通了。幼儿园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主动与外界结合,尽管外部因素不能左右,但是可以选择、组织、吸取其中有教育价值、有意义的积极因素,控制和削弱消极因素,并在此过程中扩大幼儿园对社会,主要是对家庭、社区的影响,通过外部大环境和幼儿园小环境的结合,构筑开放的幼儿教育基地。
5.经济性原则
因地制宜、勤俭节约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也是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从当地实际出发,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一物多用,不浪费资源,不盲目攀比应当成为幼儿园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那种追求昂贵的玩具、豪华的设备,甚至认为良好的教育环境就是高档的物质环境的观念和行为都应当受到抵制。不少农村幼儿园利用沙、石、水、土、玉米棒子、竹片等等,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玩具、教具,创造了许多游戏和活动来促进幼儿发展的做法;不少富裕的城市园坚持废物利用,用废纸盒、空塑料瓶、废旧纸箱和泡沫填充料等等为幼儿创设各种发展其想像力、创造性的活动角的做法,都应当大大提倡。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
国学是什么?国学实际上就是中国学的简称,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对中国固有传统学术文化的称呼。国学也叫国故,以前北大曾经出版过《国故月刊》。胡适提出过“整理国故”的口号。他说:“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什么是国学教育?一般来说,国学教育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至于为什么要让幼儿学习这些东西,我想主要是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让这些历史文化等到很好的传承!同时可以让孩子兼备知礼、谦逊的美德与温文儒雅的气质,并从中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全面提高记忆、逻辑、社交、创造等各项潜能,全面促进儿童国学启蒙教育。
根据我学习的经验总结:“不求理解,只求熟读”,简单的过程不要复杂化,只要反复念反复跟读,儿童自然就能背诵;在反复整体诵读中,孩子们很轻松很愉快的就可以大量记忆其内容,并且对大量生字的认知。让学生从经典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经典诵读实现了育人,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幼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孩子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在日常交流中,我可以看出孩子们每天的进步。
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我作为教师的国学功底还不够深厚,急需提高。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我们教师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自己的的阅读量,阅读水平。通过培训,通过相互学习,尽快提升教师的水平,是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质量的关键。
国学经典诵读作为课程,作为幼儿学习的必要内容,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坚信,今天的开启必将迎来明天的收获。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根源 浅议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当前幼儿教育领域必须深度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能真正解决的问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幼儿园教育违背(主要是超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无视或忽视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学习小学生的内容,让幼儿以小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我认为,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观念的原因。在世界的华人社会,甚至包括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大众意识中,不同程度地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有一种“重成就、重学业、重知识”的倾向,从小背书包、学写字、做算式在东亚文化中是常见的,很多公众一直期待和支持他们认同的以知识学习甚至是读写算为主的幼儿园教育,这种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幼儿园教育。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对儿童的认识,是对儿童作为独立的人的天性、权利及需要等的认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儿童解放的理念在我国学术界的影响和在民间的影响有重大的差异。我们深感了解儿童、理解儿童和解放儿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向公众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是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途径。从今年起,教育部决定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通过公益广告、科学育儿电视节目、发放科学育儿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科学的学前教育。我们期待公众的儿童观、教育观不断科学。这是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力量所在。
第二,资源的原因。幼儿教育的空间资源、人力资源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幼儿人数过多,幼儿园空间过小,教师无法真正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变成了奢求。班级人数超过国家标准一倍的幼儿园在县及县以下大量存在,甚至还有不少班级人数达80—90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幼儿的安全,端坐静听成了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幼儿教育人力资源的缺乏是造成“小学化”的重要原因。有些地区根本没有按照国家的教师配备标准配备工作人员,师生比严重超标。更为严重的是,合格教师大量缺乏。目前报道出来的教师伤害幼儿案件,很多发生在没有资质的“教师”身上。有些地方为了解决幼儿园教师的不足,采用了小学转岗教师计划,这是短期缓解幼儿教师紧缺的一种措施,但必须加强专业培训,坚持考核合格,坚决避免转岗教师成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推手。因此,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培训最基层的幼儿园教师。
第三,制度的原因。长期以来,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够,学前教育欠账太多,这是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公共财政投入体系,公共财政一直关注的是少数人或者是小部分人受益的幼儿园,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就是在近两年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背景下,我们看到,各地对学前教育的专项投入多于制度性投入,在有些地方我们看得到投入的数量,看不到投入的理由和维持的时间,看不到相应的制度安排。
与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相比,幼儿园教师的编制也缺乏制度性安排,编制没有专列,教师队伍的发展缺乏制度保证。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对幼儿园教育的管理就缺乏底气,缺乏杠杆,政府对收入完全来自家长或绝大部分来自家长缴费的幼儿园如何有效控制,如何积极引导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
加强幼儿园教育的制度化建设是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必需,也是幼儿园教育健康发展的必需。就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而言,必须建立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这是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最重要的制度建设,真正让政府的管理力量去有效消除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推进幼儿园教育的科学化。此外还应建立幼儿园举办准入制度、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幼儿园课程准入制度,确保幼儿园教育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案例
幼儿园教育案例
——让我们牵手,一起走进孩子的世界
案例产生的背景:
当前,我国幼教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时代要求幼儿教育的目的应由只对幼儿传授知识技巧转向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上来。然而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它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班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生活上得到了父母的关注,物质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教育得法;成才率会很高,否则适得其反。幼儿不仅要有一个充实的物质环境,更需要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我们在家长工作中,积极从情感入手,主动与家长联系,真心、真实的去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上的难题,共同关心孩子的进步与成长,达到同步教育。
案例实录: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李佳妮,天真、活波、可爱。有一天,她神情忧郁,不爱吃饭,不想参加游戏。当我蹲下去,同情的问她的时候,她的大眼睛回避了我的目光。我说:“好朋友,看到你的这个样子,我的心里好难过。你有什么困难,请告诉我,我会帮助你的”。她“哇”一声扑进了我的怀里:“爸爸、妈妈吵架了,妈妈不要我了。”“不会的,老师来帮助你”。我安慰她。
晚上,我和她的母亲谈了很久,她泪流满面。我帮助他,分析它们之间的“战争”,只是一些琐事的积累和误会。我说:想想你们恋爱的情景,希望你冷静一下,重新开始。由于你们的争吵,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创伤,孩子会因为你们的不和睦而变得郁郁寡欢”。我又说:“只要佳妮在我班一天,我就要为孩子负责,因为我实在不忍心看孩子那张痛苦的小脸”。事后,我又劝孩子的父亲,要他学会体贴妻子,关心孩子,担负起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用心观察佳妮父母的情况,随时做一些工作。为此我设计了两次联谊活动——“全家长”节目。通过这个节目,使佳妮父母深受感动,关系有了很的大好转。“五一”前我问佳妮:“老师一看见你那快乐的小脸,就知道爸爸妈妈和好了,是吗?”她说“爸爸外出打工了,不在家。爸爸打电话给妈妈,说妈妈过生日时,爸爸要送她一条漂亮的项链。”噢,多么真切的希望和灿烂的笑容呀!儿童节后,佳妮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到我的身边说:“爸爸、妈妈带我去儿童游乐场玩了。”那神情令我无限的欣慰和轻松。我为又一个家庭恢复了往日的温馨,为又一个小朋友绽开了笑脸而高兴。
之后,我又在班级举行了绘画比赛,题目是: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和五颜六色的画笔绘出了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他们都把自己的爸爸妈妈画得非常漂亮。然后,我把这些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中,请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欣赏。这次活动同时也是一次亲子活动,加深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同时使家庭更加温馨和谐。
是孩子把老师和家长紧紧连接在了一起,又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促进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案例分析及反思:
幼儿园教育是多层面,多元化的综合系统工程,是家庭、幼儿园、社会密切结合的综合整体,在实践中,我们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幼儿良好的素质培养,单靠幼儿园老师教育而得不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将流于形式,成为空谈。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其渗透性之强,影响之大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李佳妮小朋友的事情,是我深切感到一个完整温馨的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多么深的影响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责任观察,注意每一位幼儿的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并与家长取得联系,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令孩子恢复天真、活波的精神状态。作为家长,要配合幼教老师的工作,共同为诱饵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长环境。
家园手牵手目的就在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长和老师有共同的责任感,一起走进孩子的世界!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落实到“提高幼儿教育”的目标上。
第五篇:关于幼儿园教育心得
关于幼儿园教育心得
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教育心得。作为一名新的教育基层工作人员,与小
(五)班的孩子们共同成长了半学期,也是我平生第一回与这么多的孩子接触。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怎样才能使幼儿在幼儿园学得好,玩得好呢?在此期间受益非浅,吸收了些幼教经验,有很多的事情还要认真的学习,与同事们共同探讨。在跟幼儿们进行户外、区域、教学活动中,有着些心得与大家一起探讨。
首先整治纪律,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得老师能顺利正常的开展教学工作,心得体会《幼儿园教育心得》。特别是我们小班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思想上老是开小差,如何培养出孩子们的自控自理纪律的良好习惯是关键。有几次上课时嘉亮与几个小朋友正在你一言我一句的说个不停,还有几个调皮的小朋友还不时的向教室外跑。我们要让孩子们养成在上课时能安静遵守纪律的常规是很重要的,还需认真的教导。
其次,沟通也是无极限。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能融入他们的世界中,能很好的洞悉他们的想法。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孩子的伙伴,使他们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生活洋溢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有一次区域活动,孩子们都去选择自己想做的工作,认真的主宰着自己,我也不例外。我投身与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姐姐,我今天做了好多的饭,煮了很多的鱼,你来我家尝尝我做的翻好吃吗?”小思思笑着对我说。我也愉快的回答道:“嗯,好的,谢谢你的邀请。”话音刚落,思思就把玩具递到我嘴边,我也假装的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这时我看到她开颜的笑了,我知道,孩子们就是想要平等且互相尊重的感觉。有时候我也给孩子们做好吃的东西,他们还时不时的挑剔我做的饭菜不好吃呢,同时我也很认真的接受他们的批评。我尽量在工作之余与孩子们多多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共同健康的成长。
[关于幼儿园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