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令第28号襄阳市中心城区村(居)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2 18:4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政府令第28号襄阳市中心城区村(居)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政府令第28号襄阳市中心城区村(居)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市政府令第28号襄阳市中心城区村(居)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

襄阳市中心城区村(居)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

襄阳市人民政府令第28号

《襄阳市中心城区村(居)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3年4月9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4月24日起施行。

市长 别必雄

2013年4月24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中心城区内村(居)民建房管理,集约节约使用城市建设发展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中心城区内(以下简称中心城区)村(居)民进行房屋建设的,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的中心城区是指《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以襄荆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和规划的襄阳东外环围合的范围,以及隆中风景区、普陀堰风景区。中心城区范围外适用本办法的区域有:卧龙镇、欧庙镇、伙牌镇、牛首镇、太平店镇、襄北物流园、鹿门寺风景区。本办法所称的村(居)民建房,是指上述范围内的村(居)民依照规划要求和本办法的规定新建、扩建或改建供其本人或家庭居住的房屋及其附属物和构筑物。

本办法所称的村(居)民是指:

(一)取得集体土地使用权属证件(宅基地)的村民;

(二)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属证件的居民;

(三)“村改居”后,所在区域个人住房建设用地仍然是集体土地,并且按村民政策管理的居民。

第三条 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村(居)民个人建房,实行分级控制管理,划分为一级控制区、二级控制区。控制区范围根据城乡规划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每2年进行一次调整,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发布。

鱼梁洲开发区、隆中风景区核心景区、普陀堰风景区、鹿门寺风景区严禁个人建房。

第四条 市、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负责本市中心城区村(居)民建房规划管理工作,高新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村(居)民建房规划管理工作,具体行政许可按市政府确定的管理范围和体制执行。

各城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是本行政区域内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城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及其街道办事处(乡、镇)负责村(居)民违反城乡规划建设的日常监管、查处和强制拆除工作。

第二章 一级控制区建房管理

第五条 一级控制区范围是指《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以襄荆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和规划的襄阳东外环围合的范围,以及卧龙镇、欧庙镇、伙牌镇、牛首镇、太平店镇的主镇区。

一级控制区分为近期重点建设区域和近期非重点建设区域。近期重点建设区域是指襄荆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和中环以西围合的区域;近期非重点建设区域是指汉十高速公路以南、中环以东、东外环以西围合的区域。

第六条 一级控制区村(居)民建房,应按城市规划和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实行新市民公寓建设模式,不再进行一户一宅的审批。

在城市规划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内进行建设的,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

第七条 建设新市民公寓,应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以区为主、分步实施”的原则。“城中村”改造可视情况与新市民公寓建设结合推进,但应坚持“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原则。

第八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市房管部门会同各城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编制中心城区新市民公寓建设布点专项规划报市政府批准。

各城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根据新市民公寓建设布点专项规划,制订本区新市民公寓年度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由各城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采取整镇整村推进的方式申报城乡增减挂钩试点,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向上申报争取土地整理和城乡增减挂钩的项目资金,用于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的项目建设。

近期非重点建设区域由各城区人民政府和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负责做好农村新型社区的规划,并按照正常程序组织建设。

第十条 新市民公寓建设包括村(居)民委员会申请建设和市场化开发建设两种方式。村(居)民委员会申请建设是指经村(居)民会议同意后,由村(居)民委员会提出新市民公寓建设申请,经批准后,由村(居)民委员会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新市民公寓。

市场化开发建设是指将集体土地依法征收后,通过公开招标(挂牌、拍卖)出让土地使用权,确定项目实施单位,依法建设新市民公寓。

第十一条 新市民公寓建设的实施程序:

(一)各城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根据新市民公寓布点专项规划及相关规划,编制新市民公寓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合理布置新市民公寓、市政公共设施、公益设施等功能用地。新市民公寓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按城市居民小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在符合规划条件下鼓励建设高层。修建性详细规划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二)各城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或项目建设单位编制项目建设方案报市政府批准。村(居)民公寓建设方案除应满足居住功能外,还应充分考虑村(居)民饲养畜禽、存放农具、储存粮食等生产生活所需功能。建设方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征收补偿方案、用地规划、设计方案、效益分析及环保评估等。经批准的新市民公寓建设方案,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按原程序报批;

(三)村(居)民委员会或建设单位,持经批准的项目建设改造方案,办理立项、规划、用地、建设工程施工等行政许可手续;

(四)涉及房屋征收的,由村(居)民委员会或建设单位向被征收房屋所在地城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申请,由城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法定程序组织实施房屋征收与补偿;

(五)依法组织项目竣工验收,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

第十二条 新市民公寓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进行新市民公寓建设的,可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留出一定土地作为村(居)民委员会集体经济发展建设用地。鼓励各城区、各管委会打破现有村(居)界线统一规划集体经济发展建设用地;

(二)新市民公寓建设腾出的土地,由区土地储备中心统一征收后收储,出让土地收益按市(区)政府的有关规定分配使用;

(三)新市民公寓小区范围内的市政公用设施应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分期建设;

(四)因建设村(居)民公寓需要征收原村(居)民房屋的,征收补偿包括实物还房和货币安置两种方式。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选择实物还房的,按《关于市区中心城区‘城中村’综合改造土地利用、房产处置及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襄阳政办发[2011]78号)中关于

个人合法住宅房屋征收补偿的规定予以补偿(襄州区按照该区的补偿政策执行),选择货币安置的,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按照《襄阳市市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相关补偿标准(试行)》(襄房字[2011]79号)予以补偿;违法建筑不予补偿。违法建筑的认定及查处,按照襄阳市查处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对违法建设依法界定及查处的实施意见》(襄查违[2011]1号)的规定执行;

(五)新市民公寓每套建筑面积最高不得超过140平方米;

(六)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的新市民公寓,不得向本村(居)民委员会以外的其他人销售。村(居)民委员会、办事处(乡、镇政府)应对购买新市民公寓的村(居)民资格进行审核,并在本村(居)民委员会和市级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

(七)村(居)民委员会使用集体用地建设新市民公寓的建设规费,除上缴国家和省规定的部分外,按现行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

(八)一级控制区村(居)民住房确系危房,应向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申请鉴定。对于申请材料齐全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做出鉴定结论。

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为“D级”(不适宜居住的房屋),且当年又未能纳入新市民公寓建设计划的,原则上由各城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统一收购或封存。在未能安排其入住新市民公寓的过渡时期,由各城区人民政府、各管委会按规定支付过渡安置补偿费,直至入住新市民公寓。

(1)一级控制区内作为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的“D级”危房,镇政府、辖区办事处审查后报各城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区土地储备中心,由各城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收购,并集中建设新市民公寓;

(2)一级控制区内作为近期非重点建设区域的D级危房,未被收购或封存的,产权所有人可申请原址、原合法建筑面积、原合法建筑高度进行翻修改建。

第三章 二级控制区建房管理

第十三条 二级控制区范围是指卧龙镇、欧庙镇、伙牌镇、牛首镇、太平店镇主镇区范围以外的区域以及襄北物流园。

第十四条 各城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二级控制区村庄(居民点)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以连排连片、集中集约为原则,合理确定村庄建设用地布局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未编制村庄规划的,暂停一切建房的审批。第十五条 二级控制区村(居)民建房,应实行新市民公寓建设与连排连片建设相结合的模式。

村(居)民在原宅基地上进行改、扩建的,其建设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等,必须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要求。

村(居)民申请新建住房的,应符合村庄布点规划。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二级控制区村(居)民建房应实施新市民公寓建设模式:

(一)村(居)民委员会无法安排新增建设用地的;

(二)因调整产业结构、引进重大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需要,土地被征用后,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

(三)根据城市规划,其他需要重点控制的区域。

二级控制区实施新市民公寓建设,可享受一级控制区新市民公寓建设的相关政策。

第十七条 二级控制区村(居)民连排连片建房每户建设用地面积不得超过140平方米,每户总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80平方米。

第十八条 二级控制区村(居)民建房,应按村庄规划提出建房申请,经审批后在新规划的住宅区建房。进入新区的村(居)民,原有宅基地的房屋必须自行拆除、平整场地,并将宅基地交

回集体。未自行拆除的,由有关部门、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居)委会负责拆除、平整场地。

第十九条 二级控制区的村(居)民,凡将集体所有宅基地及其地上房屋出卖、出租的,无论是否分户,均不得再新批宅基地。

第二十条 对已审批的村(居)民个人住房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应当在放、验线前通知城管执法部门。放线后继续加强审批后的监管工作,发现违法建设行为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各城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对违法建设依法进行查处。

第四章 村(居)民建房申报程序

第二十一条 一级控制区非重点建设区域政府决定不予收购的村(居)民“D”级危房翻修改建,二级控制区村(居)民新建、地改、扩建住宅的,由申请人持有关材料向所在地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申请,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10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各城区、开发区规划分局受理,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请人需提供以下资料:l.书面申请;2.所在居(村)民委员会意见及四邻意见;

3.土地权属证明;4.常住人口户籍证明或身份证明;5.房屋权属证明;6.危房鉴定证明(一级控制区);7.其他有关资料;

(二)各城区、开发区规划分局受理后10日内指派专人进行现场勘察、审核后,对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报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后,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含附图),并在申请对象所在单位或所在居(村)委会和市城乡规划局网站上予以公示;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做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三)(村)居民住房工程竣工后,建房者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含附图)向各城区、开发区规划分局申请竣工规划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核发《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验收不合格的,依法进行处理;

(四)(村)居民建房者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及其他有关文件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中心城区内村(居)民建房,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管执法局依法予以处理: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

(二)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内容进行建设的;

(三)利用买卖、转让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

(四)利用失效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

(五)未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放线、验线进行建设的;

(六)其他违反城乡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的。

第二十三条 对违法建房者,各城区人民政府、各管委会应当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当事人不停止建设的,依法进行查处。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村(居)民委员会要加强对村(居)民建房的监督工作,对违法建设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举报。

对无理拒绝、阻挠违建查处工作的,由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各有关责任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取贿赂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城乡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3年4月24日起施行。

第二篇:赤峰市中心城区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交付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赤峰市中心城区新建商品住宅小区

交付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中心城区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交付使用管理,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保障购房人入住后的基本生活条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交付使用标准》(内建房〔2013〕475号)、《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明确工程建设管理职责的通知》(赤政字〔2014〕3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交付使用的内容,是指住宅小区规划用地界限内,由开发建设单位按照规划设计条件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新建商品住宅小区规划用地界限以内的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线路,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等管道,给水、供热、燃气、消防、排污、信报箱、太阳能设备安装等工程,纳入房屋建筑工程管理。

第三条 在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上新建商品住宅小区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赤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交付使用的监督指导工作。

红山区房产管理局、松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交付使用管理工作。其中赤峰新区管理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交付使用管理工作,由赤峰市房产管理局负责牵头,市住建委其他相关科室、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配合工作。

第五条 新建商品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交付使用前应办理交付使用备案手续。分期建设的,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可以分期办理交付使用备案手续。

第六条 开发建设单位应将开发建设内容和建设进度详细载入《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将电子版按时上传内蒙古自治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系统。

第七条 新建商品住宅小区在规划、设计阶段应按照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确定供电、给水、供热、燃气、排水和道路、绿化等建设方案。

第八条 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交付使用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开发建设单位已组织进行商品住宅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取得竣工验收备案证明材料。

(二)生活用水已纳入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相关配套设施已竣工,建设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户外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已移交城市供水企业统一管理并供水到户。

(三)用电已纳入城市供电网络,供电不得使用临时施工用电。配套设备及外部供电设施必须符合国家及电力行业相关管理技术规范并送电到户。

(四)雨水、污水排放经排水管理部门批准纳入城市公共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

(五)供热已纳入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或者供热企业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已竣工,工程符合国家相关建设规范和标准要求,户外供热设施已移交供热企业维护和管理。

(六)有燃气管网的,应当完成住宅室内外燃气管道的敷设并与燃气管网连接;住宅小区附近没有燃气管网的,应当完成室内燃气管道敷设并落实燃气供应渠道。

(七)用于安装通信线路配线设备的集中配线交接间已竣工,配套通信设施符合国家强制性通信规范标准。住宅小区内电话通信、宽带数据传输信息和有线电视等端口敷设到户,通信交接间(含交接间)以外的通信管线及设施,已经移交通信部门维护和管理。有线电视纳入城市区域性有线电视网。

(八)住宅小区道路建设按规划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完成,并与城市道路直接相联。住宅小区与外围有效隔离,内部场地清洁,道路平整,排水通畅,符合通行条件。分期建设的,交付工程与在建工程应当有明显有效的隔离设施,不得合用小区内部道路。

(九)住宅小区内路灯安装完毕,照明条件符合标准。确因分期建设暂时无法建设的,应采取临时照明措施,临时照明费用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

(十)按规划要求完成住宅小区内的绿化建设,确因季节原因暂时无法实施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出具承诺书,自交付使用通过之日起到下一年7月末完成。

(十一)规划配套建设的人防工程需一并投入使用的,应当

— 3 — 通过人防主管部门验收。

(十二)按照规划要求完成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环卫、邮政、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分期建设的,建成规模应当满足居民入住的基本生活需要或有可供过渡使用的相应公共服务设施。

(十三)前期物业管理已经落实,物业管理用房、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符合规定,权属明晰,并办理交接手续。

(十四)征收(拆迁)安置已经落实,征收(拆迁)范围内所有房屋完成征收(拆迁)补偿安置。分期建设的,当期建设范围内的房屋全部完成征收(拆迁)补偿安置。

(十五)住宅小区内应当设置符合国家标准(《住宅信报箱工程技术规范》GB50631-2010)的信报箱。

(十六)电梯设施检测合格已委托专业维保单位维修、养护,并移交物业服务企业。

(十七)因施工期间损坏住宅小区和相邻住宅小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已按原设计标准恢复。

(十八)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给水、供电、燃气、供热、有线电视、通信、邮政等配套设施应按行业管理技术规定进行安装施工。竣工验收合格的,开发建设单位已向有关专业经营服务单位办理移交,并由专业经营服务单位出具同意投入使用手续。

第十条 小区道路、路灯、绿化、安全技防、交通标识等配套设施或者配套工程竣工后,由开发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 4 — 监理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由相关部门备案出具同意投入使用证明文件。

第十一条 开发建设单位申请住宅小区交付使用前,应向新建住宅小区交付使用管理部门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一)住宅小区交付使用总体情况说明;

(二)经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规划总平面图和绿化、硬化、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设计施工图;

(三)住宅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明材料;

(四)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物业承接查验协议、物业质量保修金交纳证明、物业服务履约保证金交纳证明,物业管理用房、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移交证明文件;

(五)房屋征收(拆迁)部门出具的征收(拆迁)安置已经落实证明文件;

(六)专业经营服务单位、相关部门出具的配套设施和配套工程同意投入使用证明文件;

(七)提供本小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样本等;

(八)按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开发建设单位提交的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后,10日内组织现场踏勘,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主管部门出具《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交付使用备案意见书》,并在主管部门的网站上进行公告。

第十三条 《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交付使用备案意见书》作为

— 5 — 开发建设单位申请办理新建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的必备要件。未取得《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交付使用备案意见书》的住宅小区项目,房屋登记机关不予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

第十四条 开发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违反本规定或弄虚作假交付使用的,主管部门可将其作为不良经营行为记入信用档案;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 开发建设单位将不符合交付使用标准的商品住宅擅自交付使用,造成入住居民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十六条 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不予查处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赤峰市房产管理局、红山区房产管理局、松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组织相关部门做好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交付使用管理工作,及时受理解决新建商品住宅小区交付使用后出现的矛盾、纠纷和投诉。

第十八条 各旗县、元宝山区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鞍山市牛羊屠宰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2005]145号)

鞍山市牛羊屠宰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

[2005]145号)第一条 为了加强牛羊屠宰与检疫、检验管理,防止牛羊传染病的传播,避免牛羊产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牛羊屠宰及牛羊产品加工、冷藏、运输、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除外。

第三条 市、县(含海城市,下同)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是牛羊屠宰加工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牛羊屠宰厂(场)设置的规划编制和实施、行业发展计划制定、牛羊屠宰厂(场)管理以及牛羊产品市场监督检查等工作。规划、工商、动监、卫生、环保、民族事务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牛羊屠宰管理工作。

第四条 牛羊屠宰厂(场)应当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利流通、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设立,并且符合城乡规划、卫生防疫、动物防疫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五条 牛羊屠宰厂(场)的设置审批实行并联审批制度,按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原则进行。申请设置牛羊屠宰厂(场)的单位和个人向市、县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驻市、县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提交书面申请和有关资料,市、县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组织规划、工商、动监、卫生、环保、民族事务等部门进行审批。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审批不得从事牛羊经营性屠宰。

第七条 牛羊屠宰的检疫及监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执行;牛羊屠宰的卫生检验及监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执行。牛羊屠宰厂(场)屠宰的牛羊,应当经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

第八条 屠宰厂(场)屠宰牛羊,必须符合下列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一)屠宰前应当按照技术规程对牛羊检疫检验;

(二)牛羊屠宰前应当冲洗体表,清除血块污垢;

(三)屠宰用水应当符合饮用水标准;

(四)屠宰操作过程中禁止牛羊着地,宰后胴体应悬挂在通风、阴凉、清洁的场所。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不得被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污染;

(五)禁止对牛羊和牛羊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

(六)胴体及内脏不得带血、毛、粪、污、伤斑、病灶和有害腺体,屠宰后的牛羊胴体应经冷却排酸处理;

(七)屠宰操作结束后,对屠宰场地、设备、工具必须清洗干净并做消毒处理;

(八)禁止健康牛羊和病畜混宰,对病畜应当根据疾病性质按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死畜按国家规定做无害化处理;

(九)符合卫生、环保、动监等部门有关食品加工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

第九条 牛羊屠宰厂(场)应当建立严格的肉品品质检验管理制度。肉品品质检验必须与牛羊屠宰同步进行,肉品品质检验结果及其处理情况应当进行登记,并按规定报市、县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经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牛羊产品,由检疫部门加盖检疫合格验讫印章,牛羊屠宰厂(场)加盖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并分别出具《畜禽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畜禽产品检验合格证》后,方可出厂;经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牛羊产品,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无害化处理。未经检疫、检验或者检疫、检验不合格的牛羊产品,不得出厂。

第十一条 牛羊屠宰厂(场)对未能及时销售或者及时出厂的牛羊产品,应当采取冷藏或者冷冻等必要措施予以储存。

第十二条 在市场上销售的牛羊产品必须具备《畜禽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畜禽产品检验合格证》。从事牛羊产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饭店、宾馆、集体伙食单位,使用的必须是符合前款规定的牛羊产品。

第十三条 牛羊产品的运输必须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专用运载工具。城区内运送牛羊产品,必须使用防尘并设有吊挂设施的专用车辆,不得敞运。铁路、公路、水路长途运输应当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冷藏车、船。运输牛羊产品的运输工具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认定,经认定合格的运输工具应当悬挂卫生合格标志。

第十四条 供少数民族食用的牛羊的屠宰及牛羊产品加工、冷藏、运输、经营,应当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并符合《辽宁省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规定》。

第十五条 牛羊屠宰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可以采取感官检查、取样化验、查阅资料、询问、查验证件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不得阻碍和拒绝。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接到举报的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对查证属实的,应当对举报人予以适当奖励。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未经审批擅自屠宰牛羊的,由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根据情节轻重,对个人可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牛羊屠宰厂(场)出厂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牛羊产品的,由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有关规定,法律、法规、规章有规定的,由商业、工商、动监、卫生、环保、民族事务等部门按各自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罚;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由上述部门按各自管理权限,根据情节轻重,对个人可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对阻碍、拒绝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牛羊屠宰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牛羊产品是指牛羊屠宰后未经加工的胴体、肉、脏器、血液、骨、头、蹄、皮。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潍坊市中心城区既有多层居住建筑加装电梯管理暂行办法范文

潍坊市中心城区既有多层居住建筑加装电梯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提升我市中心城区既有多层居住建筑居住品质和居住舒适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心城区既有多层居住建筑加装电梯,应当遵循“业主自愿、充分协商,公开透明,兼顾各方,政府指导,自主实施”的原则,并力求与小区整治改造提升相结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既有多层居住建筑,是指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三层及三层以上的无电梯居住建筑。

城市规划已列入拆迁改造的项目,不属加装电梯的项目范围。

第四条 中心城区既有多层居住建筑加装电梯,按区域划分实行市、区两级管理。

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负责做好既有多层居住建筑加装电梯项目审批的牵头组织工作,为加装电梯项目的审批提供服务,并协调各有关部门或单位做好相应工作。

第五条 住建、规划、质监、消防等部门和供水、供电、燃气、通信、有线等运营单位,以及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电梯制造安装企业等单位应在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按照简化、便民、高效的原则,做好实施项目的审批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第六条 申请既有多层居住建筑加装电梯,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项目用地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满足建筑结构安全鉴定要求以及有关建设规划和消防安全等规范、标准要求;

(二)经加装电梯改造居住建筑范围内的全体房屋所有权人协商一致,并已共同签署书面改造意见,属单位产权的房屋需征得产权单位的同意,出具书面意见;

(三)经业主委员会、所在社区居委会同意。

第七条 加装电梯改造居住建筑范围内的全体业主为项目的申请人,承担建设单位的权利义务。申请人应授权委托1至3名业主代表负责具体承办加装电梯项目的相关工作,也可以委托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代为办理。

第八条 既有多层居住建筑加装电梯的,申请人应做好以下前期准备工作:

(一)签订改造协议。申请人应委托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加装电梯初步方案、样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效果图),并征求全体业主意见,经加装电梯改造居住建筑范围内全体业主协商一致后签署加装电梯改造意见。

改造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授权业主代表或有关单位办理加装电梯项目有关审批手续,签订有关协议;2.加装电梯项目的费用预算以及资金筹集方案;3.电梯维护保养方案以及运行费用的预算;4.相关费用的分担方案;5.与不同意加装电梯的业主展开协商的情况以及解决方案等。

(二)委托建筑结构安全鉴定。申请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检测鉴定单位鉴定并出具检测鉴定报告。经检测鉴定达到A级的居住建筑,方可申请加装电梯。

第九条 符合既有多层居住建筑加装电梯条件的,申请人向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申请表,需业主委员会签署同意意见;无业主委员会的,需社区居委会签署同意意见;

(三)经申请加装电梯改造居住建筑范围内的全体房屋所有权人共同签署的书面改造意见,并附房屋所有权人的身份证、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复印件;属单位产权的房屋,应提交产权单位的书面同意意见,以及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复印件;

(四)房屋建筑结构安全鉴定报告;

(五)申请人委托的设计单位根据国家建设工程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设计的初步方案、样图;

(六)委托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提出申请的,应提交委托人的身份证明材料,授权委托书,以及被委托业主委员会证明材料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身份证明材料;

申请人应对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条 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在收到申请材料后,会同业务办理部门进行初步审查,对申请材料齐全的,协调住建、规划、质监、消防等部门进行现场勘查,对项目的可行性提出会审意见。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的全部内容。

第十一条 各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出具论证结果。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应将论证结果及时告知申请人。

项目通过可行性论证的,有关部门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办理有关审批手续需提供的材料。

第十二条 项目通过可行性论证后,申请人应向规划部门申请核定加装电梯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

第十三条 按照核定的规划设计要求,申请人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优先选择原设计单位)按国家建设工程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加装电梯方案设计。设计方案应做到使加装电梯符合安全美观、经济实用、便于管理等要求,并采取隔声、隔振、节能等措施。

设计方案应包含设计说明(包括加装电梯的可行性、结构安全说明等)以及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和日照分析图等。

第十四条 设计方案完成后,申请人应将设计方案以及规划部门核定的规划设计要求,提交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应在收到设计方案及有关材料后协调住建、规划、质监等部门联合对设计方案进行实地审查,并出具审查结果。

经审查,设计方案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要求的,应予审查通过并出具书面意见。不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要求未予通过的,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应及时通知申请人根据审查意见修改设计方案。

第十五条 根据设计方案,加装电梯对相关业主的通风采光、建筑使用功能等产生较大影响的,除申请人已与相关受影响业主达成协议外,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应通知申请人,再次取得受影响业主的书面同意意见。

第十六条 设计方案经审查通过后,应将设计方案以及电梯拟登记单位(人)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基本信息等其他相关材料,在申请加装电梯改造居住建筑以及相邻居住建筑范围内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

公示期间,相关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申请人应与利害关系人进行充分协商,达成解决方案后,方可继续项目实施工作。

经公示后无异议,或利害关系人的异议问题已协商解决,或异议意见缺乏法律和事实根据的,申请人可告知建筑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

第十七条 申请人应向规划部门申请办理加装电梯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部门应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对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按法定程序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既有多层居住建筑已预留电梯井的,可以不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八条 建筑设计单位应根据加装电梯居住建筑的原设计资料和设计方案审查意见深化设计,出具各个专业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并经有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

第十九条 加装电梯项目的工程施工、监理及电梯设备采购等可以不进行招标,由申请人负责选定,但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符合相应的标准。

第二十条 申请人在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后,应向住建部门办理质量、安全监督登记手续,并申请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在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后,按规定时限完成消防设计备案,由消防部门开展备案抽查。

第二十二条 施工单位应按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应按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工程监理。电梯安装前,施工单位应当书面告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电梯安装过程应当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未经监督检查或者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三条 电梯经检验合格,项目完工后,申请人向规划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验收。

第二十四条 规划验收通过之后,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应组织住建、规划、质监等部门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电梯制造安装等单位共同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各有关部门或单位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后出具验收结果。

第二十五条 项目验收合格的,自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应进行竣工验收消防备案;15个工作日内,应向住建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项目验收不合格的,有关部门或单位应及时告知申请人对项目进行整改。申请人应根据各部门或单位的整改意见对项目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各有关部门或单位再次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

第二十六条 加装电梯项目经各部门或单位竣工验收通过后,申请人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电梯使用登记手续,领取并张贴电梯使用标志。

第二十七条 加装电梯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申请人负责将完整的工程档案资料移交市城建档案馆归档,住建部门应做好指导、协助工作。

第二十八条 为确保电梯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能,业主须做好以下工作后,电梯方可投入使用:

(一)制定电梯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办法;

(二)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预案等安全管理制度;

(三)配备持证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四)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电梯维修单位或电梯制造安装企业负责电梯维保,签订维保合同,并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相应培训计划。业主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等相关单位负责电梯的日常管理;

(五)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表》,设备及其零部件、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技术文件,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有关资料、报告,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维保记录、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急救援演习记录,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设备运行故障与事故记录等。

第二十九条 业主委托的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电梯定期检验。

电梯未经定期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或维保费用不足,或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应停止使用。

第三十条 加装的电梯产权归加装电梯改造居住建筑范围内的全体业主共有,不再调整各业主的公摊部分面积。相关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时,受让人自该房屋转移登记之日起,享有和履行原改造协议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一条 非居住类建筑(如办公、医院、学校等)申请加装电梯,可参照本办法实施,但需结合实际情况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三十二条 有关个人和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加装电梯的,按照查处违法建设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有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加装电梯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中,未按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的规定履行职责,或存在推诿拖延、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将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五篇:南阳市中心城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南阳市中心城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

行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行为,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合法权益,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交通运输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商务部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国家网信办令2016年第60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在我市中心城区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以下简称网约车)经营服务,应当遵守本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所称网约车经营服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

本实施细则所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者(以下称网约车平台公司),是指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企业法人。

第三条 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有序发展网约车。

网约车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四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我市中心城区网约车管理。

市公安、工商、质监、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网信等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对网约车实施相关监督管理。

第二章 网约车平台公司

第五条 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应当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二)具备开展网约车经营的互联网平台和与拟开展业务相适应的信息数据交互及处理能力,具备供交通、通信、公安、税务、网信等相关监管部门依法调取查询相关网络数据信息的条件,网络服务平台数据库接入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监管平台,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内地,有符合规定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三)使用电子支付的,应当与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签订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协议;

(四)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制度;

(五)在我市中心城区有相应服务机构及服务能力;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外商投资网约车经营的,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当符

合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六条 申请在我市中心城区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应当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申请表(见附件);

(二)投资人、负责人身份、资信证明及其复印件,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和委托书;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属于分支机构的还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外商投资企业还应当提供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四)在我市中心城区的办公场所、负责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信息;

(五)具备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数据交互及处理能力的证明材料,具备供交通、通信、公安、税务、网信等相关监管部门依法调取查询相关网络数据信息条件的证明材料,数据库接入情况说明,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内地的情况说明,依法建立并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证明材料;

(六)使用电子支付的,应当提供与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签订的支付结算服务协议;

(七)经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制度文本;

(八)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首次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应当向企业注册地相应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前款第(五)、第(六)项有关线上服务能力材料由网约车平台公司注册地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商同级通信、公安、税务、网信、人民银行等部门审核认定,并提供相应认定结果,认定结果全国有效。网约车平台公司在注册区域以外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应当提交前款第(五)、第(六)项有关线上服务能力认定结果。

其他线下服务能力材料,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审核。

第七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实施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八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于网约车经营申请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明确经营范围、经营区域、经营期限等,并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

第九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第十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在取得相应《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并向企业注册地省级通信主管部门申请

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后,方可在我市中心城区开展相关业务。备案内容包括经营者真实身份信息、接入信息、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核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等。涉及经营电信业务的,还应当符合电信管理的相关规定。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自网络正式联通之日起30日内,到省公安厅指定的受理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一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暂停或者终止运营的,应当提前30日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书面报告,说明有关情况,通告提供服务的车辆所有人和驾驶员,并向社会公告。终止经营的,应当将相应《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交回原许可机关。

第三章 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

第十二条 拟在我市中心城区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车籍所在地为南阳市,7座及以下乘用车;

(二)5座车辆不低于10万元,7座车辆不低于13万元;

(三)车辆初次注册登记时间不超过2年,行驶里程不超过3万千米;

(四)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

(五)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第十三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网约车平台公司申请,按第十二条规定的条件审核后,对符合条件并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的车辆,应当明确其经营区域为中心城区,经营期限自车辆初次注册之日起满8年止,并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不得安装顶灯、计程计价器,不得设置车身营运标志、标识,不得使用与巡游出租汽车相同或类似的车身颜色、图案。

第十四条 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取得C1车型及以上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

(二)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公安机关应出具相关证明;

(三)无暴力犯罪记录,由驾驶员所在地派出所出具证明;

(四)有本市户籍或者居住证;

(五)年龄不超过60周岁。

第十五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驾驶员或者网约车平台公司申请,按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核查并按规定考核后,为符合条件且考核合格的驾驶员,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第四章 网约车经营行为

第十六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当保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保证提供服务车辆具备合法营运资质,技术状况良好,安全性能可靠,具有营运车辆相关保险,按要求参加车辆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保证线上提供服务的车辆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的车辆一致,并将车辆相关信息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备。

第十八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保证提供服务的驾驶员具有合法从业资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根据工作时长、服务频次等特点,与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者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维护和保障驾驶员合法权益,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安全运营等方面的岗前培训和日常教育,保证线上提供服务的驾驶员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的驾驶员一致,并将驾驶

员相关信息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备。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记录驾驶员、约车人在其服务平台发布的信息内容、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订单日志、上网日志、网上交易日志、行驶轨迹日志等数据并备份。

第十九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公布确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计程计价方式,明确服务项目和质量承诺,建立服务评价体系和乘客投诉处理制度,如实采集与记录驾驶员服务信息。在提供网约车服务时,提供驾驶员姓名、照片、手机号码和服务评价结果,以及车辆牌照等信息。

第二十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实行明码标价,并向乘客提供相应的出租汽车发票。

第二十一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不得侵害乘客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不得有价格违法行为。

第二十二条 网约车应当在许可的经营区域内从事经营活动,超出许可的经营区域的,起讫点一端应当在许可的经营区域内。

第二十三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依法纳税,为乘客购买承运人责任险等相关保险,充分保障乘客权益。

第二十四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加强安全管理,落实运营、网络等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数据安全保护和管理,提高安全防范和抗风险能力,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第二十五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提供经营服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运营服务标准,不得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绕道行驶,不得违规收费,不得对举报、投诉其服务质量或者对其服务作出不满意评价的乘客实施报复行为。

第二十六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通过其服务平台以显著方式将驾驶员、约车人和乘客等个人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的目的、方式和范围进行告知。未经信息主体明示同意,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使用前述个人信息用于开展其他业务。

网约车平台公司采集驾驶员、约车人和乘客的个人信息,不得超越提供网约车业务所必需的范围。

除配合国家机关依法行使监督检查权或者刑事侦查权外,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驾驶员、约车人和乘客的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地理位置、出行线路等个人信息,不得泄露地理坐标、地理标志物等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发生信息泄露后,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

第二十七条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遵守国家网络和信息

安全有关规定,所采集的个人信息和生成的业务数据,应当在中国内地存储和使用,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上述信息和数据不得外流。

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利用其服务平台发布法律法规禁止传播的信息,不得为企业、个人及其他团体、组织发布有害信息提供便利,并采取有效措施过滤阻断有害信息传播。发现他人利用其网络服务平台传播有害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为公安机关依法开展国家安全工作,防范、调查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协助。

第二十八条 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向未取得合法资质的车辆、驾驶员提供信息对接开展网约车经营服务。不得以私人小客车合乘名义提供网约车经营服务。

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不得通过未取得经营许可的网络服务平台提供运营服务。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设和完善政府监管平台,实现与网约车平台信息共享。共享信息应当包括车辆和驾驶员基本信息、服务质量以及乘客评价信息等。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约车市场监管,加强

对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的资质审查与证件核发管理。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网约车服务质量测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市中心城区网约车平台公司基本信息、服务质量测评结果、乘客投诉处理情况等信息。

市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有权根据管理需要依法调取查阅管辖范围内网约车平台公司的登记、运营和交易等相关数据信息。

第三十条 市通信主管部门和公安、网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网约车平台公司非法收集、存储、处理和利用有关个人信息、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有关规定、危害网络和信息安全、应用网约车服务平台发布有害信息或者为企业、个人及其他团体组织发布有害信息提供便利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并配合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认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网约车平台公司进行依法处置。

市公安机关、网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监督检查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防范、查处有关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十一条 市发展改革、价格、通信、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人民银行、税务、工商、质检、网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网约车经营行为实施相关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市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建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信用记录,并纳入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将网约车平台公司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在全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予以公示。

第三十三条 市中心城区出租汽车行业协会组织应当建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不良记录名单制度,加强行业自律。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实施细则,按照相关法规规章予以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由市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六条 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强制报废。行驶里程未达到60万千米但使用年限达到8年时,退出网约车经营。我省对网约车报废另有规定的,按省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2016年11月1日起实施。

下载市政府令第28号襄阳市中心城区村(居)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政府令第28号襄阳市中心城区村(居)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