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习题
水调歌头盟鸥①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①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作
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千丈翠奁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表现了带湖的哪些特点?(3分)
(2)作者借鸥鹭表达自己的孤独之
情,请从内容上作简要说明。(4分)
(3)结合全词,说说“东岸绿阴少,杨
柳更须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
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醉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连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
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
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4分)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
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他们的表达效果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
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
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
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第二篇:古代诗歌鉴赏习题
三.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5~6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B.“映阶”两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鸟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国忧民,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四.《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的另一首诗,阅读《书愤》和这首诗,作比较,回答后面问题。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7.对两首诗词语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A.《书》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为全诗的诗眼和灵魂,不仅总挈了全诗,也刻画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空怀爱国热忱,却不知世事艰辛;遥望金兵侵占的中原,愤恨之情郁积如山!
B.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首联写过去,颈联写现在,首联写少年,颈联写暮年。“空自许”与“世事艰”相对应;“已先斑”与“气如山”相对应。二联不仅处处对照,而且诗脉贯通,概括出诗人的整体形象。
C.“世味”“薄似纱”,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其隐含信息,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南宋小朝廷得过且过,官场风气一天坏过一天,诗人慨叹:在如此环境中为官,会有什么作为?
D.《临》诗颈联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到了京城,不屑去结交权贵以求攀升,却独自待在客馆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对生活细节的这种描写,既是个人心迹的剖白,又是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否定。
8.对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方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风尘叹”,既是自励——绝不会受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慰。
D.陆游的《书愤》中诗人联想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锤炼出尾联那样的警句。
五.语段精读
阅读屈原的《湘夫人》,回答问题。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袅袅兮秋风
微风吹拂的样子 ..B.荒忽兮远望 迷迷糊糊的样子 ..C.捐余袂兮江中 捐献 .D.聊逍遥兮容与 从容自在的样子 ..三. 5.【答案】 C(C项“两朝”指东汉和蜀汉,说法有误。“两朝”指刘备、刘禅两代)6.【答案】 B(B项“由远及近”,说法有误。正确的说法是“由近及远”)四. 7.【答案】 B(B项分析不当,“已先斑”和“气如山”从内容到形式都不能形成对应关系)8.【答案】 B(B项分析欠妥。颔联回忆确实蕴含了诗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种情感不是“直接蕴藉其中”,而是曲折地体现出来的)五.9. 【答案】 C(捐:抛弃)
第三篇:诗歌形象习题 教师版
诗歌形象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
高适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5分)
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2分)交代了时间、地点,(1分)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1分)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1分)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①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②归家有望的喜悦。③暂且归隐,等待时机报效朝廷的愿望。(每点2分,共6分)
2、阅读下列这首古诗词,完成下面两题。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
王昌龄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②。一宿阻良会,清风徒满川。
【注】①潞府: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客亭:旅馆。崔凤童:作者新结识的友人。②依然:形容思念依恋。
(1)诗的颔联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颔联主要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角度写景。上句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愁客(作者)独对秋月的情态,是静景;下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傍晚的天空回荡着山寺钟声的感觉,是动景;进一步渲染了空寂的氛围。(答出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给2分;分
析上句、下句内容和“渲染了空寂的氛围”,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如拟人、以动衬静, 以声衬静,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①孤独寂寥。作者独处萧条郡城的空寂旅馆,备感寂寥;②惊喜欢乐。偶遇新知,斗酒相娱,获得了意外的欢乐;③思友惆怅。结尾写清风满川,胜景堪赏,而良友不在,徒增无限的惆怅与思怀。(每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完成下面两题。
小 村 梅尧臣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1)诗歌前二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言外之意是什么?(6分)
前两联描绘小村破败萧条、凄凉的情景:乱散棘篱做门,受冻的鸡得食呼唤同伴,老人无衣抱孙互暖。(4分)言外之意是:百姓少食缺衣,生计艰难。(2分)(2)诗歌尾联抒情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尾联婉而多讽,以惨情抒发同情。(2分)委婉含蓄指出村民生计艰难,不仅得不到抚恤,反而被编入交租纳税的户籍,讽刺了统治者的荒谬。(3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完成下面两题。
念奴娇•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①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②寒轻,琐窗③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④有个人忆。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篽:禁苑。③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④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拟人。(1分)上片“笑杀”“温柔”“借”等词语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梅花笑傲百花之神,其神姿天真自然、温柔清秀,却不借助任何力量。(1分)对比、衬托。(1分)将春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的百花和清秀不俗、骨气奇绝的梅花作对
比,衬托梅花。(1分)词人通过描写突出了梅的迥异百花、超凡脱俗的神韵。(1分)(如从色彩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6分)冰清玉洁,高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在冰雪之中、清澈水边,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2分)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零之时飘泊天涯,“风烟”“霜雪”,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格。(2分)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内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以及归隐情思。(2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文后小题。
青玉案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1)上片后四句写景,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5分)描绘了秋季村庄一幅宁静安详的图景。作者写了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村庄,这些都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2)整首词中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6分)
①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②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③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1分)
卜算子 张元幹①(宋)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该词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诗歌描绘一幅凄凉、幽冷(清幽、静逸也可)而又朦胧辽远的秋夜泛舟图(1分)。
一、二句: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营造出凄凉、幽冷(清幽、静逸)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与沉重(2分);
三、四句:用“明
河”“(秋)月”“苍山”等意象,营造出朦胧辽远的意境,体现作者报国之志难以实现的悲愤无奈(2分)。
(2)请分析该词最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6分)
①用典,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却难以实现的内心的悲愤无奈。(3分)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衰退国势的内心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3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苏秀道中①(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1)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表现了一位不以小我为念,关心国计民生的诗人形象(2分)。因为所管辖地区久旱遇雨,故诗人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即使没有田地,也因大雨的到来而欢欣鼓舞。(3分)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特点:雨大,及时。(2分)分析: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每点2分,两点即可。)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1)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对全诗有什么作用?(5分)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年轻丈夫与妻子别离的凄楚画面,(2分)为中间八句写盼归和最后两句写入梦作铺垫,为全诗定下哀伤的感情基调。这是送别的结束,却是全诗的开始。(3分)
(2)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在意境营造方面有什么不同?(6分)本诗通过试衫、开镜、妆洗、入梦、掩扉等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表达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境孤寂冷清;(意意、手法、情感各1分)而《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在月下奇景描绘中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抒写游子思妇的月下相思之情,意境优美深邃。(意境、手法、情感各1分)
9、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
村 晚 茅塘马上
雷震 贺铸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1)两首诗均有“落日”意象,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两首诗中诗人利用这一意象营造的意境。(6分)
①第一首诗:诗人把池塘、远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勾勒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山村晚景图——火红的夕阳好象被山口衔住一样,日影倒映在尚有凉意的池水涟漪中,营造出宁谧安适的意境。(3分)②第二首诗:作者写出了池塘边秋日黄昏颜色浅淡的太阳即将落下的场景,一个“薄”字,突出略现寒意的季节特征,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恬淡的意境氛围。(3分)
(2)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概括说明。(5分)
①第一首:诗人表达了作者对山村自然风光,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2分)②第二首:侧重表达诗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慨,以及因而向往羡慕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流露出了隐退田园之意。(3分)
第四篇:七年级诗歌鉴赏习题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⒈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
⒉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 “f
3、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
4..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7、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它隐含了什么哲理?
8、“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二、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好在何处?
3.首联点明登临之意。有人认为表达喜悦之情,有人评价暗含抑郁悲凉。你同意哪种看法?说说理由。(中考指南)答:4.这首诗历来被称为意境开阔雄伟之作,请结合颔联和尾联具体分析。
5、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6、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三、孤雁 唐朝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 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诗,其“诗眼”是 “孤”。2.诗歌的抒情主人翁往往是自己。这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3.诗中“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
答:
4、诗人以雁自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四.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2分析本诗中梅花的形象。答:3毛泽东、陆游的这两首同名词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举例说明。
答:“
4、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5、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卜算子? 咏梅 宋朝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2.分析本诗中梅花的形象。答3.毛泽东、陆游的这两首同名词都写出了梅花的哪些共同特征?答: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五、《观刈麦》 唐朝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⒈表明全家人艰辛劳动的诗句:⒉表明劳作艰辛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3、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4、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十、《破阵子》 宋朝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⒈写主帅军中生活的诗句
⒉侧面表现抗金将士英雄气概的诗句⒊表达恢复中原大业,建立不朽功名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的诗句:
4、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抒发无尽感叹的句子是5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6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7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8、概括这首词的主旨。悲愤之情。
9、体味“梦回”“可怜”的表达作用。
十三、《归田园居》 晋 陶渊明(重点)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⒈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⒉写辛勤劳动的心情和感受的诗句:⒊本诗的点睛之笔:⒋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句子:
⒌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句子:。
⒍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不懈追求的句子:7.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8.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9.“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4.答: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5.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6.写出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8.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或隐喻了人的品性高洁,情趣高雅,心志淡泊。
2.1.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坼”、“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3.(1)种看法,认为表达作者喜悦之情,因为作者早就盼望登上岳阳楼,今天初次登上,自然满含喜悦之情。(2)种看法,认为作者暗含抑郁悲凉之情,因为杜甫一生怀才不遇,结合“亲朋无一字”“凭轩涕泗流”可知此时作者的坎坷落拓,在平淡的叙述中寄予了作者深沉和抑郁和壮志难酬的感慨。4.答:颔联将洞庭湖的广阔无边、水势浩翰描绘得雄奇壮观。尾联突出诗人虽孤寂多病,但仍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两联上下衬托,相得益彰。5.示例:这首诗是三四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写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点。6.示例:与亲朋失去联系,而且自己年老多病,孤单寂寞;更重要的是国家风雨飘摇,天下到处兵荒马乱。是个人的颠沛流离和国家的动荡不安促使着诗人“凭轩涕泗流”。
3.2.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3.作者写孤雁自比,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最能体现这种感情。4.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4.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
5.毛泽东笔下的梅花的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6.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阖,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7.D
8.(“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9.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0.抒发了作者孤傲清高之情。
11.: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
12.(1)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赞颂了梅花崇高的品格。13.(3)作者以梅花自比。
14.表现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
15.陆游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而梅花那种寂寞凄凉,屡受摧残的遭遇,也正是陆游政治上备受排挤的写照。作者在此诗中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他苦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6.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17.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18.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9.: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2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3.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4.“梦回”在内容结构上将现实与梦境勾连在一起;“可怜”结构上将词作内容由梦境再拉回现实;情感上从前句情感表达的高潮跌入感情的低谷,表现出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使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2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6.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7.追忆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表现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
28.: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7.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8.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厌弃。“9.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第五篇:20道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共同点是:(2分)两句诗是:(1分)末句感情:(2分)
3.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8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6分)
看叶-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 答: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灵澈上人①-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②-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灵澈上人是中唐时一位著名诗僧。②刘长卿,唐代诗人,曾登进士第,但终不得志。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但其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感情又有区别,请简要分析作答。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商歌-(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注】《商歌》是一个古老的诗歌题式。春秋时的宁戚就曾唱过两首自鸣不平的《商歌》。“商”是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秋天的,所以“商歌”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
(1)作者巧妙地运用传统诗题作反面文章,诗言春,而题却言秋,请简要说明作者的用意。(3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1)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分)
(2)诗歌第八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4分)
8.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馆娃宫①怀古(其一)吴宫怀古②
皮日休
陆龟蒙
绮客飘香下太湖,香径长洲尽棘丛③,乱兵侵晓上姑苏。
奢云艳雨只悲风。越王大有堪羞处,吴王事事堪亡国,只有西施赚得吴。
未必西施胜六宫。
①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造的行宫。②吴宫:吴王夫差昔日的寝宫。③香径,长洲:采香烃,长洲苑,昔日吴宫里的处所。
(1)同样是写吴官,两位诗人笔下的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皮诗中,将吴灭亡的原因说成“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4分)
(2)同题材的怀古诗,两位诗人却运用了不同的写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答:
(2)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答: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4分)
答:
1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村夜-(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有什么不同之处?
(2)两首诗均写了秋色秋味,又表现了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黄词想象奇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3.阅读下面这首曲,做后面两小题(6分)
[双调] 沉醉东风 秋景(元)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① 这支曲子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态情绪?
②请自行选定一个角度,简要赏析曲子写作上局部的或整体的特点(不超过60个字)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杂诗三首(其三)-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
【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②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1)请分析颔联中“月”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
1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歌第八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19、阅读李贺的两首诗,回答诗后问题.南 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吴钩,刀名。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若个,哪个。
马 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络脑,马笼头。(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
(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20、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望江南 李煜[注]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注]作此词时,李煜已亡国入宋,身在开封。
(1)两首词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词简要分析。
(2)分析两首词抒情手法上的不同特点。
1.(1)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1分)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1分)
(2)下阕“飞蓬”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暗喻戌边将士行孤苦无依的漂泊感;“迷鸟路”“白雁哀鸣”即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绝寒”“孤城”一联则通过写与世隔绝的边寒黄昏、闭门孤城,暗示了戌边将士们孤独寂寞的思归愁绪。(能结合具体文本,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可得4分)
2.(1)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
(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 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分)
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2分)
3.(1)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人的衰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明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无可奈何之情。
4.“意味长”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美丽如花的事物却易于凋零,平凡如叶的生命似更为长久。诗人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个极为普通的意象“绿叶”,表现出一位回归于平淡生活的老人独特的感受。人生不必像春花璀璨而短暂,应如绿叶生命顽强而长远。(哲理3分;表现3分。)
5.《送》诗即景寄情。诗以僧人远归青山为构图中心,描绘了苍翠竹林、清幽晚钟、落寞残照等,为送别营造了一种清淡、幽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或因失意而归于山水、向往出世的淡泊情怀。《重》诗言事抒情。诗直陈同为逐臣江边送别悲远之事。叙事中穿插“猿啼”“流水“孤舟”等颇有悲情色彩的意象,借以表现仕途失意、朋友别离的苦闷、伤感情绪。
6.(1)(3分)作者的用意很明白,春,对穷苦人家来说,无异于秋天的萧瑟凄凉。
(2)(4分)这首诗多用烘托对比的手法。(2分)一方面渲染春天无处不在,一方面又用“独无春”来表示并不属于所有的人;写“贫家独无春”,言外之意是唯有富室有春;写“负薪”,同时又写“花下”,这就使对比鲜明,动人心魄。(2分)
7.(1)(3分)“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1分)“迸”字显示了力量(1分),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1分)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2分)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1分)一个“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1分),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1分)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1分)(如果对两个“字”均有解说,按前一个答案给分)
(2)(4分)第八句总括全诗(2分,答案为“卒章显志”得1分,答案只是说说“抒发情感”0分)“短愁”指羁旅之愁(1分)思乡之感(1分)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8.(1)皮诗:以想象写当年吴宫奢华盛景;陆诗:着重写眼前吴宫残败凄凉之景。写诗忌直贵曲,如果三、四句把笔锋直接对准吴王,虽然痛快,未免落套;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他的观点,不是浮在字句的表面,要细味全篇的构思、语气,才会领会诗的意蕴。诗人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给人以有余不尽的情味,从艺术效果说,要比直接指斥高明得多了。
(2)皮诗用对比。“绮阁飘香下太湖”,这句完全从侧面着笔。它写馆娃宫,仅仅用一个“绮”字状“阁”,用一个“飘”字写“香”,这样,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一个罗彀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便自在其中了。特别是“下”字很有分量。从“绮阁”里散溢出来的麝薰兰泽,由山上直飘下太湖,那位迷恋声色的吴王如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至对越王的复仇行动,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就不言而喻了。
“乱兵侵晓上姑苏”,这句省去越王卧薪尝胆等过程,单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一重要环节。“乱兵”,指吴人眼中原已臣服现又“犯上作乱”的越军。侵晓,即凌晨。吴王志满意得,全无戒备。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直到爬上姑苏台。吴人方才察觉。一夜之间,吴国事实上就亡了。这是何等令人心悸的历史教训啊!
前二句胜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
陆诗用虚实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以及设想之境。实写的是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虚写的是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用“奢”、“艳”修饰“云雨”,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批评态度。并指出,吴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亡国,未必西施就是六宫中最漂亮的,言外之意讽刺吴王。
9.(1)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1分)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醒之后,才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这样写强化了送别的愁情。(情感1分)
(2)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答出“乐景写哀”、“反衬”2分)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答出“烘托”2分)
10.(1)热爱自然、思乡。
(2)①对比、动静结合②拟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
11.(1)白诗写室外景,写了月下虫声,荞麦花如雪,动静结合(2分);朱诗写室内景,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是静景(2分)。
(2)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全诗意境宁静恬淡(2分);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突出月在“缺处”朗照的凄清(2分)。
12.(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
(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长茂盛的春草那样,细碎浓密,无边无际,浩渺无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恨的深远不尽。
黄词“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二句,体现了词人奇特的想象。作者把春想象成有生命之物,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住春的情感。
13.①如画秋景之中闲适安逸的心态,自在逍遥的情绪。
②例:A、“化用典故”(《蜀道难》《滕王阁序》)B、“动静相生”,赋予静景以动感之美 C、“有声有色”
D、“美景乐情,情景相生”
14.(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到“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每个要点2分)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每个要点2分)
15.(1)比喻、排比(2分)(答对偶也可以给分)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1分)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他们正在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1分)
(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假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概括内容2分、揭露、讽刺各1分)16.(1)(3分)“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1分)“迸”字显示了力量(1分),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1分)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2分)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1分)一个“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1分),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1分)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1分)
(2)(4分)第八句总括全诗(2分,答案为“卒章显志”得1分,答案只是说说“抒发情感”0分)“短愁”指羁旅之愁(1分)思乡之感(1分)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17.(1)热爱自然、思乡。
(2)①对比、动静结合②拟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
18.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19.(1)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2)《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20、(1)两首词都是先总起后具体描写。(1分)白词开篇紧扣“忆”字,总提一笔,然后具体描写耀眼的红日、“红胜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1分)李词开篇从“闲梦”起笔,紧扣“春”字,然后具体勾勒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1分)
(2)白词借景抒情,借江南春天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和思念之情。(2分)李词以乐景写哀情,(1分)梦中的故国春色越美,越反衬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