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何镜堂院士讲座心得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听学术报告总结
(创新学分专用)
学号:1093430223姓名:胡鑫涛
特殊评语:
报告名称:“文化传承与建筑设计”学术讲座举办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主讲人:何镜堂院士主讲内容:文化传承与建筑设计
时间:2011年9月14日地点: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423室
报告总结:
2011年9月14日,我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位大师,“中国馆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大
师。在我来到423之时早已坐无虚席,幸好我提前站好了位置,才能够保证有一席之地。对
今天的火爆我是有预见性的,大师的魅力是应该有这样的上座率的,我也早早做好了准备。
今天认真的去聆听,去学习,去感受大师所带来的不同。
那么首先先让我了解一下何镜堂大师的一些作品吧。
不得不说,中国馆是他最最为人所知的建筑作品。也许在中国馆建成之前,只有业内人士认
识这位大师,但是中国馆建成之后,何镜堂大师已经不再是业内的专有名词了,他已经被冠
以文化人物,甚至是文化大师。此外,何镜堂院士还主持设计了包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
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天津博物馆、钱学森纪念馆、北京奥运会摔跤馆及羽毛球馆等在内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标志建筑,主持了澳门大学、广州大学城(校区组团二)、浙
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等近200个大学校园(区)的规划设计工作。
了解了何镜堂大师的主要作品之后,让我们真正的进入这场讲座之中。这场讲座的主题是“文
化传承与建筑设计”,那么文化传承有多么重要,在现在这个社会,玻璃幕墙遍地都是,国
外思潮不断涌入,经济发展水平已和国际接轨,那么中国的传统在哪里?又该如何去传承下
去呢?建筑设计又是能在文化的传承之中起到什么作用,又或者说,文化传承和建筑设计又
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两者该怎样相互关联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认真地聆听的这场
讲座。
文化是人类应对自然和社会严峻考验过程中积累的宝贵文化财富,而传统同样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的传承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兴盛。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在原有文
化基础上进行,如果离开传统、断绝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毛主席曾经说过“忘
记历史就是背叛”。传统作为稳定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前提条件,只有不断创新,才显示其巨
大的生命力。没有传统的文化是没有根基的文化,不善于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而离开
创新,就缺乏继承的动力,就会使我们陷入保守和复古。
建筑也有其传承性,中国的古建筑,体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的最重的是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实力,人民思想先进水平,智慧水平等。
但是建筑设计并不仅仅只能靠传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创新,就是所谓的与当前的社会发展
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思想先进程度相适应,要与时俱进,简单的传承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想“两观三性”的观点就是这样来的,实践才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现代的技术和现代的审美观点加以整合,实际上我们叫东方之贯冠。我们最终给人家不是一个具体的什么构造的问题,而是给一个精神。这种精神看到我们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走向自信。本次讲座中,何院士又提出和谐观是中华建筑的核心。他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哲学体系以及与之相配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谐共生,厚德载物”的价值观,其核心观念是和谐。和谐观念认同世间万物在保持其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建立恰当的良性相互关系,以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这是中华文明各个层面的共同文化理想和价值取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思想和适应自然与社会变化的和谐观,以及城市、建筑、园林中所形成的鲜明特征,是我们从事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何镜堂院士强调,现代建筑的创作应吸收民族的优秀建筑文化遗产,与现代的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创作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现代建筑。何镜堂院士的著名理论为“两观三性”理论,他创造性地提出“两观三性”的建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两观三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何镜堂大师的代表作中国馆如何体现出他的设计理念呢?让我们引用他自己的回答来仔细听一下吧。“这个建筑也是立在黄浦江边,想必将来也是有影响的标志性建筑。我们也做了很多创意方面的尝试。比如我们注意环境节能措施,屋顶我们布置很多太阳能发电的设施,而建筑的造型,中空透光,解决了自然采光及通风问题,使用起来就非常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当然我们还有使用很多新材料新技术。另外,我前面已经谈到,建筑本身中国味比较浓,所有人看了都觉得:这就是中国的。但是其实我们运用了很多现代的手法来表现。所以我们刚才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体现时代的精神,用现代美学的构成手法来处理它的空间,空间是多变的、灵活的。还有这种构建是非常简洁,非常大气的,没有烦琐的处理。还有就是地面的平台,13米高的平台还有国家馆上面的平台,这三个平台就是一种反映现代人生活要求的空间活动场所。所以我们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对时代精神跟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跟现代人的活动要求及现代人的美学要求相结合,从而形成这样一个作品。” 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决定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大师就是大师,做出来的东西,不论从哪一个层面也都遵循着自己的理念,这不是设计的巧合,也不是硬给其赋予寓意,他真的是认真的再做设计,认真地思考,认真地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下面摘录一些何镜堂大师在讲座当中对我十分受益的几句话:
“学建筑首先学会做人,要树立正确的建筑观,掌握辩证的创作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敢于竞争。”
“人要有梦想和理想,从小树立奋斗目标,要有所追求,持之以恒,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人的一生从读书到工作,从家庭到社会,从学习到创业,每一步都需要有符合客观的人生目标定位,同时还要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和步骤,每前进一步,就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建筑师要培养综合思维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诸因素中,要学会优选定位,要善于综合思维,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建筑师要有创新精神,要有不断自我否定的气量,要重视原创性思维的培养。”
“你们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总是亦步亦趋地跟着外国建筑师走。你们这一代年轻人要主动走向世界,要让我们的建筑走向世界。”
何镜堂大师的一番讲解,让我对建筑设计,或者说设计,再或者说中国的传统文化该怎样去传承,去解读有了新的想法和理解。
在人生的这次知识沐浴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建筑设计,设计的不单单是建筑,更多的是他的背景,他的故事。他就像是一座携带着历史使命的雕塑,记录着历史,诉说的过去!但他代表更多的则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地区的社会生产力以及人民的认知度。传统的建筑不怕外来的冲击,但是却担心不精明的传承者!一位合格的传承者,不应该是抵触外来建筑,而是要研究,而且研究透外来的建筑,读懂他的内在思想,领会其设计主线,同时搭配传统建筑的长时间沐浴,把设计充分融化,让两者完美的结合,让他体现出我们现今这个社会的人民认知度,社会发展力,经济发展水平!
我们不是懦弱的人,所以我们不可能全盘接受,无视外来思潮的入侵。
但我们也不是迂腐的人,所以我们不可能保守的坚持传统,抱着那块石头不放手。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有聪明的,精明的大学生,我们是传承者。
第二篇:如 何 控 制 课 堂
如 何 控 制 课 堂 ?
如何控制好课堂?换言之,如何维持好课堂的纪律?还是先让我们分析一下,我们的课
堂为什么失去控制,为什么“乱”的吧!找到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嘛!
我觉得课堂上的“乱”,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原因:
是教师个人的学科素质低。
所授课程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本学科内在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兴趣。而兴趣是中小学生学习的主导动机之一。学生因为失去了兴趣,自然兴味索然,注意涣散,我行我素,干起了别的事——课堂自然也就“乱”了。
是教师不懂得青少年的心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只抓学生的学习,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不能够从心理上关心、爱护学生,不能够满足学生一些合理的心理需求,甚至有些老师对待“优生”、“差生”不能一视同仁。这样,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上的隔阂,甚至对立。有些学生就会制造一些“小麻烦”,故意气老师——“乱”
就不可避免了。
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使然。
青少年活泼好动、朝气蓬勃的特点决定了中小学课堂活跃的特点。思考积极、发言踊跃、敢于并善于怀疑,这是青少年的心理优势。然而正像硬币有两个不同的面一样,他们的这种心理优势有时候也会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思路漫无边际、脱离正题,说一些无关的话,做一些无关的事等等——“乱”自然就产生了。不过这种“乱”也是正常的和必然的。青少年注意力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长时间的集中。要求学生在每天十几节课的每一个40—45分钟内,都保持高度的集中,也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乱”有时候其实是学
生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放松”与“自我休息”。
以上是课堂“乱”的原因。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并扭转“乱”的局面,达到由“乱”而
“治”呢?还是那句话:对症下药!
首先,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要苦练“内功”。
要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钻研所教的学科,精心备好课、上好课,将一堂堂精彩的课呈现给学生。既要讲究学科知识的严密性、科学性,又要讲究授课过程的互动性、艺术性,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地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的殿堂,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求知的快乐与满足。老师专心授课,学生专心求知,师生兴味
盎然——何“乱”之有?
其次,教师要“爱”学生。
要真心地关心和爱护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既为“经师”又为“人师”,既教书又育人。严以为表、爱以为里、严慈互济、宽严有度的老师是最手学生欢迎的老师。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品格、渊博的知识、健康的心理、健美的体魄,应该成为新时代教师的标志。而“爱”、“信任”、“责任”应该成为新型师生关系的“主旋律”。当课堂
充满了“爱”、“信任”、“责任”的空气,焉有“乱而无序,效率低下”之理!
第三,课堂目的要明确具体,节奏要张弛有度,管理要科学合理。
1、目标控制法。
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作业或任务具体明确,规定具体的时间,并将这些
明确地告诉学生。因为有意注意的效果明显地要好于无意注意的效果。
2、节奏控制法。
教学安排和节奏要“低、小、多、快”,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节奏。将课堂教学过程分解成几个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几分钟、十几分钟不等,听、说、读、写、记忆、演算、操作等学习方式交替进行,手、耳、脑、眼并用。因为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易,保
持更不易,学习形式单一或者学习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降低学习的效率。
3、语言控制法。
正确地及时地运用表扬与批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进行及时地反馈。表扬不仅仅是对良好的学习行为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不良学习行为的一种否定,一种提醒。教师在运用表扬和批评时,必须让学生明确地知道是自己的哪种课堂行为受到了表扬或批评。及
时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有很好的督促作用。
4、接近控制法。
教师要经常地走下讲台,一方面便于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可以在较近的距离上用敲敲课桌、碰碰肩膀、低声叫出名字的办法进行提醒。如果教师“蛛守”讲台,不但会失去许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丧失对远离讲台的一部
分学生的控制。这对维持课堂的纪律是不利的。
5、心理暗示法。
教给学生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比如用“自言自语”经常地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啊”、“停下来,听一听,看一看”、“不管周围发生什么事情,我都要先完成自己的任务”等;还可以在课本、课桌等显眼的地方粘贴一些“集中精力”、“不说话”、“提高效
率”等字样的纸条,也有一定的效果。
6、讲课过程当中的控制小技巧:
直观教具的运用、音量的突然提高、较长时间的停顿、板书时各种颜色的搭配与运用、突然的点名提问以及敲黑板、敲讲桌之类,都有一定的效果。这是因为新奇的事物以及事物的突然变化、强烈的对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课堂的控制能力也是教师一种重要的职业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许多老师都有一些很好的“绝招”,所谓“八仙过海,各有神通”。但任何一种“绝招”都不可能适用于所以的教师、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场合。多探索、勤实践、善总结、好学习,就会有好的办法,就会有好的效果。再具体一些?不可。所谓“岳武穆用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好办法
是不可尽述的。
第三篇:中华基督教会何福堂书院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 校友會第二次會議記錄
日期:二ΟΟ一年十二月廿九日(星期六)時間:下午2:30 地點:本校圖書館
出席:蕭永祥校長、謝劉寶貞副校長、蘇振邦老師、禢啟倫老師、鄧述誠、張金
喜會長、馬德力副會長、關子筠、黃嘉敏、范淑貞、何婉雯、劉振權、趙
龍泉、勞欣欣、霍妙嫻、劉嘉碧、鍾煥新、鍾笑鳳、郭潔華
主席:張金喜會長 紀錄:鄧述誠
報告事項:
1.介紹新校長蕭永祥
2.通過上次會議(無人提出反對或修訂)。3.19/11/2001職業講座,反應理想,學生得益。4.今天29/12/2001校園燒烤報名人數約40-45人。收費負責人:關子筠、馬德力、何婉雯。
5.學生入會籍之安排(會議紀錄 p.3 第七項)。上次提出有三個方案:1.禢啟倫
2.蕭校長
3.馬德力
大家一致通過馬德力之方案: 未畢業同學: $50.00(五年會籍)
永久會員: $350.00
建議: 每屆結業禮頒獎時請會長或副會長來本校呼籲同學加入校友會。
馬德力並建議: 或將網址、電話、E mail 及職業輔導等小冊子印
製後送給畢業的同學。又在會訊中、網址上有牙 醫、購物、飲食等優惠。
蘇 Sir 建議: 在畢業禮之前呼籲。
燒烤方面:
鍾笑鳳建議:「在酒樓聚會會比燒烤更大型,更多人參與,有更多時間談。」 蕭校長:「有Table Host 之方式,可考慮。」
6.學校重建計劃及40周年
蕭校長:
「本校重建計劃可能於今年4-6月份有進一步消息。」
「何福堂40周年,會將本校之光碟再補充新資料,請各幹事、校友提供資料。而學校有I.T.人手製作,電腦方面亦有禢Sir幫手。甚至將舊照上網。」 蘇Sir:「40周年聚餐將訂2003年十一月,可以在本校操場舉行,可容納400-500人。」
7.會員大會: 將在今年三月初發信通知會員、校友三月中重選新幹事、會長。8.其他事項:
校友會員優惠事項:
馬德力:「為使更多校友加入,會員可在網頁刊等登廣告、求職、購物優惠、活動、通訊等。」
關子筠:「屯官畢業生有會訊及優惠咭(每年),會費每年$20.00值得參考。」 鍾煥新:「幹事分工合作做比較可取,更為有效。」 馬德力:「收E mail 較省金錢,出版季刊亦適宜。」
張金喜:「前禢Sir曾提出幹事之架構,己派發,若人手足夠,則可以依其架
構實施。
《何鐘》只送給在校之學生而已!將來出版之校友刊物有無互相照 應之處。」
蘇Sir:「季刊對在校之同學及宣傳更適用、有用!」
鍾煥新:「刊物及上網可流傳、散佈給更多校友;而校友會之刊物有利 校友之凝聚、溝通。」
馬德力:「是否即時成立編輯小組?」
「並以A4 形式印製、會長、大會、福利、優惠、招聘、徵求………。」
自願人選:(編輯小組)鍾煥新、吳詠文、鍾笑鳳(福利方面)、范淑貞(提供飲食、幼稚園教育)、劉嘉碧(採訪)、蘇Sir(學校代表)、張金喜。
由編輯小組依從大會招集會議及編印事務。三月初出版可配合會員大會選舉等。
下次開會日期:
23/2/2002(星期六)農曆年初十二日 地點:本校圖書館 時間:下午2:30
第四篇:听课堂教学改革讲座心得体会专题
听“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高庄则中心小学:杨子胜
3月22日,我们有幸聆听了了山西省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精彩报告。期间,张主任时而犀利,时而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读了报告的精髓,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学习的一些心得:
一、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当一年级的小朋友玩手机都轻车熟路时,你还在拿根儿粉笔讲课,学生还跟你学什么?”虽然是玩笑般的一句话,却说明了老师“满堂灌”的传统课堂的落后,而新型课堂以学为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课堂真真正正属于学生。
二、高效课堂的实现关键的实施基地在于学习小组 太古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24字教学模式,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六个词是六种思想,引导四种课型(学习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如何上。其中,老师要说的寥寥无几,而学生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学习小组的高效,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老师要做的就是使学习小组的组建、指导、考核和应用等机制更加的有效。
此次报告中,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合作交流时教师应该怎么做?遇到问题时,如何调节?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等等细节,都做出了对我们一线教师很有帮助的回答。
三、教师角色的正确认知
新型课堂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教师由台前走向后台、变讲为导,一改传统独霸讲台的局面。学生由后台走向前台,变听为讲,成为“我要学”的主动参与者。
开放式教学的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多面、立体的课堂互动,体现师生不再是对立的矛盾体,而是和谐促进的合作者,是平等对待的朋友。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不断试着进行课堂改革,也曾有过短暂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困惑和纠结。此次听张主任的报告解决了我的许多疑问,也更坚定了我对课改的信心。
第五篇:何平心得
中国台湾网3月7日信阳消息近日,信阳市台办、部分县区台办将“何平九论”作为学习重点,专门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卢展工书记重要讲话、《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魅力信阳》等著作及何平九论学习专刊,并结合实际展开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学习计划要求:
一是领导带头深入学。通过领导领学,带头谈心得、讲体会,信阳市台办、台联人人撰写心得体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推进领导方式转变上来,增强台办、台联全体人员做好对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到学习在前、谋划在前、落实在前。
二是推动工作结合学。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干部带头转变领导方式,认真研究把握对台工作规律,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把握当前两岸关系新形势、新特点,不断总结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对台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转变作风全面学。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提高学习能力、强化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忠诚履职。在开展“争先创优”和公务员“两转两提”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对台工作干部队伍。(中国台湾网、信阳市台办联合报道)
第二篇
转变领导方式促进和谐发展
——读《何平九论》有感东部地区的繁荣发展,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促使身处中原地区的我们不得不加快自身的步伐,为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发展过程难免遭遇困惑,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一样,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正确地到达目的地,需要有正
确的理论引导。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反作用于实践”。理论的反作用就是通过人们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去指导人们更好地活动,完成既定的计划。科学的理论具有的作用是巨大的,譬如共产主义理论,它曾引导着无数的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成功地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为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奠定基础。
革命时期已经过去,然而我们面临更加艰巨的形势。“落后就要挨打”,在我们迫切地需要向前赶,力争上游的时候,一个科学的,有效的理论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何平九论的诞生,无疑为我们盲目的发展规划了更为科学的道路,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前进方式。
“何平九论”是最近一段时间,河南日报集中力量撰写的九篇大型政论,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面,深入地阐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等。文章通过每一个论题,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充分阐释,印证其重要性的同时,提出我们的领导干部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在警醒干部转变领导方式的同时,也促使他
们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来带动发展,促进政府,企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发展道路艰难而曲折,带领群众建设和发展的领导干部更是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俗话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想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单单是具有“为人民服务”赤胆忠心就可以带领人民去奔小康的。新时代的发展,社会步伐的加快,机遇与挑战的猛烈冲击,对新一代的领导人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错失良机的痛心疾首到改革开放盛世欢歌的欣慰自豪,面对机遇,我们所能做的不再是艳羡别人的成功,而是如何通过自身的优势把握运用。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如何看待机遇,如何寻找机遇,如何运用机遇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抢抓机遇不敏感,判断不准确,思维不辩证等种种症结舞步反映出当前在我们领导干部中的观念落后,思想僵化的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发展中忧患意识能促使我们的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一时的成功得意,不被一时的安逸所蒙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同时面临纷繁复杂的形式,透过现象去挖掘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的事半功倍。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以“大局”为重,不要为了局部利益而破坏了大局,影响了事物的整体。“责任”、“求实”、“为民”也是针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思想和作风提出的切实有效的要求。
何平九论不仅是对领导干部转变工作方式提出了建议和要求,也对我们每个人更清醒地看待发展形势,增强自身素质提供了方向。
第三篇
近日,省文化厅党组中心组利用三个半天的时间,集中学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系列政论文章(简称“何平九论”)。以学习促进思想方式、工作方式、领导方式转变,以方式转变推动河南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文化厅党组中心组2月22日和2月28日的两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厅党组书记、厅长杨丽萍同志带领全体厅领导及各处室负责人共同学习了省委书记卢展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文章,并结合工作实际,着重学习讨论了“何平九论”中关于“机遇”“创新”、“责任”和“求实”等方面的论述。会上,11位厅领导分别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文化工作实际和分管工作实际做了学习发言,畅谈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体会。
3月3日,省文化厅再次召开厅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举行“河南省文化厅学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报告会”。全体厅领导及厅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会议。会上,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崔为工同志和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东升同志分别作了学习报告。崔为工同志的报告紧扣“责任”主题,深刻阐明了责任感对于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性;黄东升同志的报告结合河南文化发展现状,提出文化工作和艺术产品在生产与营销、硬件建设与软实力建设、精品创作与大众化产品创作、政府投资与社会力量投资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趋势,令与会同志受益匪浅。
厅机关12个处室的负责同志也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大家结合本职工作,认真查找了自己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思想方式、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明确了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改进自己的工作,努力为推动河南文化工作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家一致认识到,“何平九论”对于我省文化职能部门转变领导方式、推动河南文化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要认真学懂学透,把学习成果及时转化为全省文化工作者新的思想武器,转化成为加快全省文化发展新的助推剂。
杨丽萍厅长对省直文化系统开展“何平九论”学习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转变领导方式的重大意义,要通过学习保持清醒头脑,持续正确思路,改进方式方法;二是要结合实际,认真查找在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的不足。对照“何平九论”在“忧患意识”、“全局观”、“创新力”、“责任感”、“实干精神”、“群众立场”等方面的论述,深刻查摆自己在思想上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三是在思路上要创新,在措施上要到位,在作风上要转变。切实把学习成果落实到转变职能的过程中,落实到推动全省文化建设的工作中。
第五篇
连日来,周口市地税局组织局领导、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各县(市、区)局及直属单位负责人,集中封闭学习了省、市《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领导讲话和理论文章以及“何平九论”等内容,并把“深入学习„九论‟,促进地税发展”作为贯穿全年的主题教育,坚持把活动与税收工作相结合,与创先争优相结合,与爱岗敬业相结合,着力培养一支“廉洁、高效、文明、和谐”的高素质地税干部队伍。
为确保学习效果,该局一是明确学习重点。继续在全系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为全系统人员指定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七个“为什么”》、《苦难辉煌》、《工作就是责任》、《务实求理》等为必读书籍,要求同志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并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通过学习培养全体人员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机关人员在协助领导决策时,超前收集资料,超前预想研究,超前制定建议和对策,自觉做到眼中有活、心中有数、笔下有路,更好地为地税事业发展献计献策。二是注重学习实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组织开展座谈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启迪思路,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类人员的学习培训,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举办专家讲座,创新学习方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每月来局举办一次讲座,拓宽同志们的知识视野,促进地税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向社会树立地税良好形象。(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