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测试卷
2011年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测试卷
得分:
日期:姓名:岗位:
填空题(共50个空,每空2分,总分100分)
1、《人类环境宣言》第19条 为了广泛地扩大个人、企业和基层社会在保护和改善人类各种环境方面提出开明舆论和采取负责行为的基础,必须对年轻一代和成人进行的教育,同时应该考虑到对不能享受正当权益的人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2、《国际清洁生产国际宣言》中所谓的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的、预防战略应用予生产过程、产品设计和服务中,以减少风险,寻求经济、健康、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利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5)建设项目对的经济损益分析;(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7)环境影响评价的。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引水、截(蓄)水、排水,不得损害利益和的合法权益。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或者废液。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六条 向大气排放粉尘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措施。
8、《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十八条 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分类进行。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四十条 各行业应当制定行业节能技术政策,发展、推广节能新技术、新、新和新材料,限制或者淘汰能耗高的老旧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措施,降低资源,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和资源化水平。
12、《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第3.3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色、色、色、红色
13、《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二条 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造成水污染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或者减少排污,并在事故发生后小时内,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作出事故发
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经济损失、人员受害及应急措施等情况的初步报告。
15、《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第十一条 工业污染源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基本登记信息,原材料消耗情况,产品生产情况,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和情况,各类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等。
1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1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第十二条 对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保护报告(表)。
18、《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第十一条 排污单位对所排放的污染物,按国家统一规定进行、。
19、《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第二条排污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全部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20、《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第五条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每转移一车、船(次)同类危险废物,应当填写一份联单。每车、船(次)有多类危险废物的,应当按危险废物填写一份联单。
21、《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第十三条 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原则上包括审核准备,预审核,实施方案的产生、筛选和确定,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等。
22、《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第十五条对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和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标志。
23、《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第十二条 申请认证的组织在申请认证审核时,应向认证机构提交由具有法定资格的环境监测机构近年内出具的该组织各项污染物监测结果。
24、《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第十四条 自动监控设备因故障不能正常采集、传输数据时,应当及时并向环境监察机构报告,必要时应当采用监测方法报送数据。
25、《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第九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必须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并按照相关规定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26、《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第十一条国控企业每季度第一个月前个工作日内应当向责任环保部门提交季度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日常运行自检报告。
27、《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第三十条已建成的防治污染设施必须运转,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28、《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第十七条 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排污单位的排污口应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测仪,1998年底前必须安装污水和在线监测仪。
29、《江苏省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排污单位的废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噪声、放射性、电磁波等公害发生源和固体废物储存、堆放、处置场所应具备生态环境采样、监测计量等工作的条件,排污单位应按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立。
30、《江苏省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 危险废物标志。
31、我司产生的废水经设施处理后必须达到《江苏省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COD一级标准≤mg/L,悬浮物(SS)一级标准≤mg/L,石油类一级标准≤mg/L,氨氮一级标准≤mg/L后方可排出。
第二篇:环保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环保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提纲)
一、环保法律基础知识
1、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2、环保基本制度
3、环保法律责任(执法措施)
二、近年来环保法律法规修订情况
1、两高司法解释(2013年修订并于2016年12月23日再次修订公布,自2017年1月1日实施)
2、新环保法修订(2014年4月24日修订,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3、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2015年8月29日修订,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15年4月24日修订并实施)
5、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订(2016年7月2日修订,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6、环保税法的出台(2016年12月25日颁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实行)
三、几点感受
1、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影响经济发展,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值得重视餐桌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白色污染、镉大米事件)、央视315曝光日本辐射食品流入国内、PX项目受抵制、杭州垃圾焚烧厂事件,人民政府不断加大整治污染的力度,重典治污、向污染宣战。
2、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应当重视环保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合法排污、依法申报、危险废物管理等。
3、政府部门应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高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应当增强服务意识,指导协助企业做好环保工作。
(1)集控区、高新区的环境监管问题、污水处理厂等特殊行业建设项目监管问题、法律法规更新带来的执法变化(2)坚持公开透明,满足人民群众环境权益需求(政府信息公开)
(3)服务提前,指导企业做好环保工作(应急预案的制定、排污核定、危险废物的管理)
第三篇:常用环保法律法规目录
常用环保法律法规目录
(一)、环保综合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9、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二)、环保法律法规类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规划环评管理条例
3、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
4、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
6、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7、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8、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9、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0、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11、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办法
12、限期治理管理办法
13、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管理办法
14、环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
15、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16、关于规范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的指导意见
17、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
18、江苏省环境违纪违法案件移送暂行办法
19、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21、江苏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
22、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
23、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24、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25、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26、无锡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27、无锡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
28、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2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30、环境保护部直接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
31、环境保护部委托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
32、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审批后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
33、关于发布放射源编码规则的通知
34、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施意见的通知
35、无锡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实施细则
36、关于印发《江苏省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标准及评价办法》的通知
(三)、环保审批类
环保产业政策类
1、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
2、无锡市制造业转型发展指导目录(2012年)
3、关于修改《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苏经信产业〔2013〕183号)
4、全市开展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锡政办发〔2013〕30号)
5、关于规范发展我市橡胶制品业的意见(锡化治办〔2008〕25号)
6、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监测点设立环保审核工作的通知(锡化治办〔2008〕25号)
环评审批权限类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保部令第5号)
2、关于明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审批权限的意见(苏政办发〔2005〕93号)
3、关于贯彻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环发〔2009〕127号)
4、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
5、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摘录)
6、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江苏省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范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221号)
7、关于进一步扩大县(市)环境管理权限的通知(苏环办〔2008〕38号)
8、江苏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区域平衡方案审核管理办法(苏环办〔2011〕71号)
9、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重金属污染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通知(苏环办〔2011〕177号)
10、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苏环规〔2012〕2号)
11、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苏环规〔2012〕4号)
12、关于危险废物处置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有关事项的复函(苏环函〔2012〕452号)
13、无锡市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工程”实施方案(2013—2015)的通知(锡政发〔2013〕99号)
14、无锡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锡(政办发〔2011〕164号)
15、卫生防护距离的分级规定
16、环保部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关复函
建设项目管理类
1、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审批后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09〕316号)
2、江苏省环保厅建设项目试生产核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苏环办〔2011〕39号)
3、关于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流程的通知(苏环办〔2013〕101号)
4、关于明确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苏环办〔2013〕148号)
(四)、环保标准类
1、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32/1072-2007)
2、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48-1999)
3、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CJT95-2000)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5、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
6、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
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8、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1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1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
14、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15、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1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1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1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第四篇:环保法律法规
环保法律法规
1.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
(9)《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8月3日);
(10)国家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1987)第002号];
(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
1.2.2地方性法规与规范性文件
(1)《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8.4);
(2)《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01.7.1);;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文);
(4)江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的通知(赣府厅发〔2006〕50号);
(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3月29日)
1.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10)《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1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1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1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
(1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9)《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
(20)《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
(21)《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省环保局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
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府发〔2008〕58号);
(23)《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24)《关于切实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的通知》(环发〔2012〕98号)。
第五篇:环保法律法规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2.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4.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5.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6.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1.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方针。
2.运输放射性物质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放射性污染。3.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生产、销售、使用、贮存、处置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的场所,以及运输放射性物质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
4.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的规定申请领取许可证,办理登记手续。5.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其贮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射线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6.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进行收集、包装、贮存。7.因放射性污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8.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
9.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1.本条例所称放射性同位素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2.国家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放射源、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具体分类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具体分类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商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3.辐射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持证单位应当于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4.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产品台账,并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编码规则,对生产的放射源统一编码。
5.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6.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的规定,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7.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8.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造成的职业病的防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1.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关活动。2.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或者显示危险信号。
3.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可以委托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4.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提交上一的评估报告。
5.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安排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建立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个人剂量档案应当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岗位、剂量监测结果等材料。个人剂量档案应当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年满75周岁,或者停止辐射工作30年。6.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接受委托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其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7.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的风险,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
8.已经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使用低于《基本标准》规定豁免水平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少量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后,可以被豁免管理。
9.废旧放射源,是指已超过生产单位或者有关标准规定的使用寿命,或者由于生产工艺的改变、生产产品的更改等因素致使不再用于初始目的的放射源。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1.本条例所称放射性物品,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并且其活度和比活度均高于国家规定的豁免值的物品。
2.根据放射性物品的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将放射性物品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一类放射性物品,是指Ⅰ类放射源、高水平放射性废物、乏燃料等释放到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重大辐射影响的放射性物品。二类放射性物品,是指Ⅱ类和Ⅲ类放射源、中等水平放射性废物等释放到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一般辐射影响的放射性物品。三类放射性物品,是指Ⅳ类和Ⅴ类放射源、低水平放射性废物、放射性药品等释放到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较小辐射影响的放射性物品。
3.运输放射性物品,应当使用专用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包装容器,且其设计、制造,应当符合国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标准。《陕西省放射性污染防治条例》
1.放射性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方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
2.生产、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处置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联锁报警系统或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其正常运行。
3.销售或者转让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应当在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之间进行。禁止向无辐射安全许可证或者超出许可证规定种类、范围的单位销售或者转让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
4.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放射性废物暂存库的建设。放射性废物暂存库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费用,列入省级财政预算。
5.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对库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建立监测档案,发现情况异常的,应当及时报告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6.涉辐单位直接从事放射工作的作业及管理人员,应当参加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后方可上岗。进入作业区应当配备并使用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
7.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
8.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逾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9.射线装置,是指X射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10.辐射事故,是指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