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寒亭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查意见[范文]
寒亭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查意见
建设规划总体结构符合提纲要求,能反映出规划的基本内容;总体规划布局基本合理,规划内容与投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明确;典型设计基本合理,总体工程内容、现状反映基本清楚;建设管理、运行管护机制及产权归属基本合理;投资概算基本合理;效益分析合理。
规划报告存在如下问题:
前言
1、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85%以上。应为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80%以上。
农田水利现状
1、水土资源平衡分析中,表3-4中农业用地41.19,其它用地18.93应为农业用地41.43,其它用地19.69。
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规划
2、衬砌渠道493.34km,疏浚排水沟502.02km,应为衬砌渠道493.33m,疏浚排水沟502.22km。分干长59.2公里,应为东、西分干长59.2公里
3、无典型断面设计图
中小型河流治理建设规划4、5.13.8.7夹沟河建设内容,应为5.13.8.8夹沟河建设内容
附表、附图
5、附表1 无灌溉渠道长度。无排水沟长度。
6、附图中标注字体太小。
7、附图现状图中现有工程标注不全。
第二篇:榆林市靖边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专家审查意见
榆林市靖边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专家组评审意见
2010年12月19日,省发改委会同水利厅在西安召开了《榆林市靖边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榆林市水利局、靖边县水务局等单位的领导、代表和特邀专家。与会人员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的汇报,特邀专家认真的阅读了规划文件,会议对《规划》进行了讨论,认为靖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成立了由发改委、财政、水利、农业、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参加《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水利部门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人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清现状,找准农田水利建设的突出问题。根据《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灌溉设施建设的意见》和靖边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完成了《规划》编制。会议认为《规划》资料翔实、内容全面,水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论证基本可行,规划建设内容和重点符合实际,工程建设规划典型设计基本满足要求。投资估算编制原则依据准确,《规划》基本符合《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的要求,具体评审意见如下:
1、农田水利工程实施节水改造的必要性
靖边县地处关中陕北黄土高原,全县辖22乡(镇)人 1
口31万人,总土地面积50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7.84万亩,水利设施灌溉面积39.27万亩,现状年有效灌溉面积37.1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9.16万亩。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群众,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累计共建成机井4266眼,小型抽水站23座,水窑窖4692座。上述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建成投运,极大地改善了灌区农业的基础条件,在“十年九旱”的自然灾害条件下,农业灌溉设施在提高和改善灌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灌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全县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由于农田灌溉设施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标准偏低,施工质量较差,经历数十年的运行,设施年久失修,老化损坏严重。水库蓄水能力严重下降,可供水量不能满足灌区粮食生产灌溉用水需要;现有引、提水工程大部分设施老化及损坏严重,有相当部分已失效,造成引、提水量不足;现有灌溉渠道防渗率低,渠系建筑物年久失修、坍塌、老化、淤积等现象,导致灌溉水利用率低,灌溉面积逐年下降,农业产量下滑,灌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缓慢。从2000年以后,国家对大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对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基本上解决了灌区水源及骨干输水工程,由于斗农渠末级渠系存在“上通下堵”“半截渠”和配套不全等问题,已成骨干工程效益不能发挥。为了充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发挥骨干工程效益,增强农业抵御干旱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实施节水改造和建设十分必要。
2、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规划目标与任务
(1)规划指导思想正确。“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求效益,建设与改革同步”的规划原则符合有关政策和县情。
(2)同意规划基准年:2008年,近期规划水平年:2015年,远期规划水平年:2020年。
(3)规划目标明确、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基本同意全县土地资源可利用量与潜力分析;
(2)原则同意不同水平年地表水、地下水可供水量分析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指标;
(3)机井、抽水站、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由于位置分散,规模较小,灌溉设计保障率为50%,农业灌溉年用水量小,另外灌区人畜饮水另有水源。因此,这些小型水利工程农业灌溉用水供需基本平衡。
4、规划主要建设内容
(1)同意小型水源工程新建灌溉泵站14处,改造灌溉泵站17处。新建机井1447眼,改造机井1182眼。新建水窖10858座,改造水窖2970座。
(2)同意灌溉排水工程建设渠道72.23km,其中衬砌渠道61.4 km,配套建筑物397处,铺设管道484.8km,发展喷灌面积6.07万亩。
(3)同意对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修复配套,对新增泵站、机井、水窖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根据县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可能整合的支农涉水资金适度发展,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不易新建机井。
5、工程建设规划方案
(1)同意对现状机井、泵站、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在基本维持其平面位置和设计规模不变的基础上实施改造配套。
(3)基本同意工程典型设计方案
①基本同意对原有抽水站更新改造方案,新安装
8sh-9A水泵,配套电机YZ-250M-2型55kw。同意新建抽水站选用300QJ-200-100/5型潜水泵。
②同意利用原有深井进行喷灌节水改造,埋设喷灌主(支)干管。同意对原有旱地进行滴灌节水改造,安装滴灌支管、毛管和滴头。
③同意机井为管井,井壁管选择钢筋混凝土管,水泵选用200QJ32—130/10型泵,配套S9型节能产品。
④同意低压管灌工程采用单井为一个灌溉单元系统、干支两级固定输水管道按“圭”字形与“π”形相结合布设,同意管材选用UPVC管。
⑤同意水窖设计方案。
6、投资估算
(1)同意投资估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同意按分类工程的典型设计和综合投资指标为基础计算给类工程投资估算的方法。
(2)同意投资估算主要材料价格按照2006—2008年市场平均水平确定。
7、经济评价
同意国民经济评价依据、方法和评价主要参数的选取,基本同意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成果。
8、分期实施意见及实施保障措施
(1)基本同意《规划》提出的规划工程分期实施意见及实施保障措施。
(2)本《规划》工程规模较大,涉及面广,资金筹措及建设任务繁重。《规划》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并保证工程效益充分发挥。
第三篇:浅析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浅析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摘要: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少,水资源相对较为贫缺。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始终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放在非常重要和突出的位,着力解决当地农田水利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下面本文对新时期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技术;投资;灌溉
Abstract: China is a pillar industry on agriculture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 large population base, and the per capita little arable land, water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poor lacking.For many years,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lways the strengthening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on very important and outstanding, a local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s to solv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work direction and key.Below this paper in the new period,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technology;Investment;irrigation
中图分类号: F40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的兴建、技术措施的改进,来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主要有:
1、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旱涝保收面积,提高现有耕地产出率量,保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我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和关键措施。实践证明,凡是水利搞得好的地方,五业兴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反之,一定是洪涝灾害不断。所以,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农业才能真正实现旱涝保收,这对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才是最重要,最实在的。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必须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只有在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发展,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
2、农田水利建设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将更加严峻。就目前而言,全国有 1/3 以上的国土面积水土流失严重,很多地方因干旱缺水,导致草原退化,林木枯死,农田沙化、盐碱化。从以上种种情况来看,只有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才能减轻生态环境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只是努力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提高抗灾减灾的能力,而且还承担着遵循自然规律,改善生态环境,构建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3、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农民群众饮用了不卫生、受到严重污染的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全国8.5 万多座水库中,有 3 万多座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对下游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快水土整治和水利设施配套,加大河道整治力度,提高农村用水安全,保护和营造绿色环境,不仅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新农村,都迫切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4、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未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在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农业科技、农机装备的设置等方面的投入数量少、水平低,存在明显的不足。所以说,要把农田水利建设摆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位置上,制定和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粮田,提高耕地质量
和产出水平。
二、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
1、建立有效的农业用水收费制度
农业水价直接关系到农民水费负担、农业生产效益和节水的积极性。由于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农业水价低于供水成本,灌区管理单位亏损严重,农业用水效率不高,农民节水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农业供水中间环节乱加价、乱收费较为严重,农民实际水费负担加重。因此,必须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维持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民合理负担的水价形成机制。要在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加快水价改革,加强用水计量和水费征收,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转。要总结、完善和推广一些地方试行的“超定额累进加价”、“丰枯季节水价”、“两部制水价”等合理的计价制度,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水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在确定终端水价的基础上,实行“水价、水量、水费”的公示制度,有效地减少水费收取的中间环节,遏制中间环节乱加价、乱收费和水费的截留、挪用现象,减轻农民不合理的水费负担。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工程管理、水费征收中的作用,减少因水费不再随农业税由乡镇代收造成的征收困难。要按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严格规范水费的使用管理,确保用于工程设施的更新、改造、配套和维修;管理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杜绝不合理开支,降低运行成本。
2、加强水利信息化管理
水利信息化涉及的部门多,业务范围广的特点,需要调动一批文化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精兵强将,来开展信息化工作。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信息系统管理、熟悉水利信息化知识的多层次、高素质的水利信息化人才,为快速推进水利信息化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要根据目前水利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的这一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利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培养更多的水利信息技术人才。要制定优惠政策和良好的用人机制,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将其对信息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纳入到职工绩效考核的内容中,对于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及时的进行强化培训,将其尽快培养成为骨干力量。另外,由于水利信息化涉及到水利工作的很多方面,一定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并根据规划的内容,把握原则,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各部门协调一致,统一作战,积极的做好网上信息的政策把关及网络安全建设工作,进一步抓好水利基础信息的采集和数据库建设等工作,及时的补充和更新水利信息,为水利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信息。
3、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要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农业用水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充分的调动集体、农民和社会力量对节水灌溉投入的积极性。制定更多的鼓励节水的优惠政策。对一些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大的节水工程,以国家投入为主,财政补贴为辅。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用水价改革,做到水价和水费的公开、公正、透明。逐步引入用水户参与管理,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落实占用补偿政策,保障灌排面积的稳定发展,保护农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维护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体管理经营灌排设施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努力推广用水户参与为主的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做到产权明晰,探索建立以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建立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标准体系,进一步推广节水技术、使管理体制得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行。
4、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
目前涉农资金渠道分散,工程建设各管一段现象十分普遍,加上层层要求配套,造成部分项目建了水源没钱建渠道,或者建好了田间工程缺水源工程;有的灌溉渠道建好了,但排水渠道、排涝泵站无钱兴建,难以发挥整体效益;有些项目缺乏技术论证,难以发挥效益,造成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建议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安排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形成合力,保证投资效果。近年来,很多地方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把农口和综合部门的涉农资金按规划集中使用,确保“治理一处,受益一处,建设一处,巩固一处”,不但农民得到了实惠,调动了积极性,而且资金运行安全有效。这种做法可在兼顾部门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推广,建议进一步明确各分管部门的职能和分工,对能够归并的支出事项由一个职能部门牵头负责,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配置,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5、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目前,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地理条件及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要分阶段制定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编制规划要根据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同时,水利部门要从全国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以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目标,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回归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必须达到灌溉水质标准)等多种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以水定产业结构、生产布局和发展规模。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各地区应结合实际,积极试点,逐步推广所取得的经验。遵循量水而行的原则,在节约用水方面,一定要推广普及管道输水灌溉和改进地面灌溉技术,积极发展喷灌和微灌。
三、结语
回良玉副总理指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都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集聚多方力量,合理确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使得水利建设始终走在农业现代化的前列,为农业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霍加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析》,《现代农业科技》,2008 年第11 期。
2、刘建明:《探索新机制,谋求大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河北水利》,2006 年第 1 期。
第四篇: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
国办发[2005]50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十月六日
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国土资源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为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投
1入总体呈下滑趋势,已成为制约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组织形式,促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重大意义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我国现有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完善,配套率低,欠账较多,对现有灌区全面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在人增地减水少的严峻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因而也需要更多的投入。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呈下滑趋势,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农田水利建设滑坡,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粮食增产,而且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因此,尽快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认真组织试点,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原则。
1.坚持政府支持、民办公助的原则。国家要逐步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要把加大政府投入与增加农民劳动积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和引导农民尽可能增加劳动积累。
2.坚持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要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投入为契机,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控制筹资筹劳标准。
3.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要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把规划作为乡村两级组织农民出资出劳的必要条件和国家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科学有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三、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工作重点
(一)增加政府投入,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财政部门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改革部门要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整合国家现有的各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强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安排,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原则,地方各级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投资和财政预算,逐步形成适度规模。
(二)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以县为单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个县都要编制。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规划按程序经过审批后,即为安排国家补助资金的依据,申报项目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水利部门要从全国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积极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三)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一是明确资金投向。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县。二是明确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
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完善补助方式。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四是制订补助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制订不同的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五是健全申报程序。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主体的申请进行审查、公示后联合上报。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应经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四)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对政府给予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的斗渠、相邻村共用的村级小型水塘(库)和圩堤等农民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村级为基础进行“一事一议”,按照乡镇协调、分村议事、联合申报、统一施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分村落实建设任务的程序和办法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限额标准由省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在不影响村整体利益和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可按受益群体议事。要加强资金和劳务的监管,对国家引导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都要实行全过程公开、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各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资金和劳务使用效率。
(五)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县乡政府要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和责任,落实有关政
策,组织规划编制,抓好项目实施,加强监督检查。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指导和检查监督。鼓励和扶持农民用水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建设、使用维修、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
(六)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主体所有。允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灌区管理机构定岗定员和工程维修养护定额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妥善解决富余人员的分流问题,改革水价和水费计收机制,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
第五篇:农田水利建设回复
关于丁志坚等委员提出《关注学生安全、农田水利
建设、维护公路将设和成果》建议的答复
2011年10月10日政协于都县委员会办公室转来丁志坚等委员《关注学生安全、农田水利建设、维护公路建设成果》的提案,我局认真调研,针对桥头乡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给于答复如下:
一、桥头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桥头乡仅有3座小(2)型水库分别是愚公水库、东坑子水库、黄泥坑水库;2009年进入《于都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灌溉面积200亩以上的灌区有7处,分别是愚公水库灌区、东坑子水库灌区、黄泥坑水库灌区、江背水陂灌区、水背水陂灌区、固石水陂灌区、朱屋水陂灌区、中石水陂灌区;灌溉面积200亩以下的灌区共有14处。桥头乡耕地面积8370亩,其中水田7117亩,旱地854亩全依靠上述水利工程供水灌溉。桥头乡水利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库存在安全隐患,水陂破损,渠道老化、淤塞、倒塌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仅有0.4,因此桥头乡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需要长远、持续的建设,资金需求量较大。
二、近几年农村水利工作情况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我县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工作。2008年我县发改委、水务局、财政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扶贫开发办、农业综合开发办、气象局联合编制了《于都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2009年7月经县政府批准执行,并上报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等部门,为我县农田水利工程申报项目奠定了基础。2008年安排小农水资金16万元愚公水库干部进行了维修。2010年桥头乡愚公水库灌区被列入我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122.6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82.7万元,主要用于愚公水库主干渠建设。目前已完成了渠道整治5.24km,渠道衬砌
2.73km。多次安排资金对3座水库进行维修险险。
三 “十二五”期间农田水利工程计划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10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央1号文发出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7月8-9日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成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开启了我国水利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桥头乡共有3座小
(二)型水库,根据省水利厅赣水利建管函字[2011]62号文件,都已列入规划内重点建设小
(二)型水库。黄泥坑水库计划安排在2011年进行维修加固,目前完成项目招投标,近期将开工建设。愚公水库和东坑子水库的维修加固项目计划安排在2012年进行除险加固。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进入规划的7座200亩以上灌区进行维修改造;对200亩以上灌区建议受益村民采取“一事一议”、“民办公助”、“先干后补”的形式,农民投得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形式进行维修。各级政府已出台“一事一议”奖补政策,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建议各水利工程受益村委会学习银坑镇梅屋水库灌区、新陂乡红旗陂灌区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组建“灌区农民用水协会”,指定专人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对水利工程进行维护,以保证长效发展。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于都县水利局
2011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