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岗乡“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时间:2019-05-14 01:2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泊岗乡“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泊岗乡“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第一篇:泊岗乡“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泊岗乡“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泊岗乡“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报告

一、提要

农田基本建设是农业的基础建设,要制定好规划,首先要坚持全面规划,以小型为主,配套为主,洼地治理,防汛交通和陆路对外交通,处理污水能力一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饮水安全联村供水自来水厂一处为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把兴修水利,修桥筑路,新建与改造,农田林网与农业机械化,建设新农村等规划结合起来。

经乡人民代表大会第届1次会议通过,根据现有的水利条件,泊岗有“一二五”规划主要任务是防洪保安,洼地治理,污水处理,饮水安全,田间桥涵配套,依法管理,全面规划。

二、概念

泊岗位于明光市北部,引河北岸,怀洪新河南岸,四面环水,形似小岛,是滁州市唯一的一个淮北乡,堤内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洼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农田2.58万亩。分为三个排区:一是撇洪沟排区,面积2.9平方公里,二是胡台排区,面积8.6平方公里,三是老窑排区,面积10.0平方公里。有堤防17.3公里,其中淮北大堤7.3公里为确保堤。

地形除泊岗村、高秦村有一部分连片的岗田外,绝大部分为平原湖区,其地面高程分布在16.0—13.5米,大致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坡度较平缓。

泊岗属华北气候区,平均雨量8000毫米,雨量的年内分布也极不平均,很容易遭受旱涝灾害,特别是水涝威胁最大,所以泊岗党委政府的口号是“大兴农田水利,筑堤控沟。”几十年来,先后建老窑、胡台两处电力排灌站,胡台电站装电机150千瓦/3台,单机流量1.5立方米/秒,解决了新淮、泊岗两个村的洪灾。老窑电站装电机180千瓦/2台,单机流量2.8立方米/秒,解决了高秦、安全两个村排涝问题。根据地理情况,以胡台电站南干沟为主线,划分为胡台和老窑两个排区。

一九七四年对泊岗进行了三一沟网化的规划,打破了村队界限,采取了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到目前为止,开挖了大、中、小沟54条,田间道路50条,修筑了村村通水泥路3条,油路一条。全乡基本形成了三一沟网化,水利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减轻了历年的“大雨大灾”,解除了“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问题。

虽然淮洪新河大堤通过加固,堤顶达到8—10米宽,塌岸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全部解决,配套控潜,完善排涝,发展喷灌,新改造洼地治理,饮水安全,内外交通是我们“十二五”规划主攻方向,所做各项工程的效益,截止2009你底统计:

防洪面积占易涝面积78%,达到五年一遇以上占易涝面积84%经过全乡农田基本建设座谈会,对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粮田的建设提出以下六条要求:

1、地面平整,保水,保土,保肥;

2、深耕深翻,改良土壤;

3、遇旱有水,遇涝排水;

4、保证防洪安全;

5、沟、渠、路、田、林全面合理配套;

6、建设高产稳产田。由于田间的桥、涵配套一直跟不上,形成了路无桥水不通,造成了全乡遇涝不能及时排出,再加上两个电站的主线路没有按设计要求架线,设备严重老化,淮洪新河的开通,遇到大雨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给农业上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回顾2009年的生产形势,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小麦面积,保证基本口粮,小麦面积 亩,平均单产约 公斤左右,玉米 亩,单产 公斤,综合产量为:小麦,玉米总产为 万公斤。

2、狠抓经济,油料作物,2009年花生平均面积为 亩,单产 公斤,总产 万公斤。3、加速发展蔬菜生产,全乡蔬菜产区均为新淮、安全两村拥有,常年保持蔬菜面积 亩 一般两熟到三熟,平均达到两熟半,复种面积为 亩,其中单季间作套种的均占50%以上,泊岗、高秦两村仅为 亩,复种面积为 亩。一般单季收入均在 元以上。

4、走粮瓜套种,瓜菜连作的一年三熟的路子,全乡西瓜面积 亩,其中春播的 亩,春播麦套的 亩,其中麦套瓜 亩连作萝卜,土豆套瓜同样连作萝卜,亩西瓜也是 亩蔬菜,萝卜种小麦,创造出一年三熟制。这样连作套种的瓜菜就是 亩,加上 亩常年蔬菜面积,其中两年半连作复种面积为 亩,蔬菜总复种面积为 亩。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乡的粮食生产一直处于中低等水平,必须加以改进提高,为此“十二五”进行认真规划。

三、规划目标及治理标准

为了使中低产田变为高产稳产田,我们在“十二五”期间主要以泊岗洼地治理,饮水安全为主。

四、水利规划

1、洼地治理

根据安徽水利厅皖水规计[2003]409号文关于印发《安徽省淮河流域洼地治理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为彻底改变洼地因洪致涝,洪涝并发的现象。按照指导的要求,对泊岗洼地防洪,除涝及灌溉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规划治理防洪标准:泊岗洼地总面积21.5平方公里,为万亩以上圩口,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除涝标准,抽排标准为五年一遇,抽排模数为0.45立方米/秒/平方公里,自排标准为十年一遇,自排标准模数为1.75立方米/秒/平方公里。具体工程措施如下:

(一)防洪工程措施

1、泊岗码头—西泊岗段新建堤防工程:泊岗圈圩防洪堤因怀洪新河的开通,水位提高,现今全部封闭,在码头至西泊岗段2公里无标准堤防,地面高程多在15.5米左右,2003年7月怀洪新河分洪后,外河水位已达16.3米,该段漫水,淹没农田和村庄,需兴建堤防。2、泊岗圈堤护坡工程:泊岗圈堤堤脚地面高程一般15.0—16.5米,现怀洪新河分洪2000立方米/秒后的设计洪水位为16.1—16.5米,堤脚浸水深1米左右,由于堤身土质疏松,圩堤极易被风浪淘刷,切河面宽阔,风高浪大,危及圈堤安全。为此,拟在堤脚做浆砌块石镇脚,顶面与淮地齐平,镇脚以上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

3、防汛交通道路和跨河桥梁工程:泊岗圈圩是滁州市唯一的淮北确保区,也是明光市防汛工作的重点地段,原防汛公路是沿河滩地15.0—16.0米高程修筑,不能满足双沟引河在分洪时高水位情况下的交通,新筑堤段由于加高加宽,部分堤防该线,原有的道路已不存在,圩区防汛、交通十分困难。因此,必须重新修筑境内防汛和对外交通的道路,全长12公里。并在老淮河上建汽—20级钢筋混凝土大桥一座,以打通泊岗乡的陆路对外交通的通道,彻底改变圩内对外交通闭塞的现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二)、除涝工程措施

1、穿堤涵闸工程:泊岗圈堤现有7座穿堤建筑物,只有一座为钢筋混凝土箱涵,其余均为圬工结构,(其中有两座为老窑电站改建前系老窑机站出水口,已废弃多年,另一座是安全涵洞西侧70年代建的圬工泵站出水口,从建站就没用过,94年大堤加固被打在下边,一直没拆除),现在穿筑渗漏,洞身断裂,漏水严重,等重大问题,隐患较多,给防汛带来很大压力。2002年12月,经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岩土工程质量检测所对西泊闸、胡台闸、老窑闸、安全闸进行检测,鉴定全部为危闸,建议拆除重建。本次规划将泊岗圈堤西泊、胡台、老窑三座圬工结构穿堤涵,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箱涵,将安全闸,胡台圬工泵站出水口,老窑泵机站出水口等工程建筑物拆除,按标准断面复堤。

2、泵站工程:由于外河水位的抬高,圩内电站以及自排涵闸已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此次计划在撇洪沟自排区新建泊岗码头电力排灌站,对老窑电力排灌站更新改造,将胡台站从圩外迁到圩内重建,以彻底解决泊岗洼地的“关门淹”问题。

(三)、灌溉工程措施

泊岗土质为砂质壤土,含砂量大,以种植花生、大豆、玉米、小麦等含作物和蔬菜为主,干旱时需抽水灌溉,明渠漫灌,土壤不适应,人多地少,道路纵横,没法做渠,根据泊岗的地理特性,种植的作物适宜喷灌,在圩内建好大、中、小沟和沿三级沟建成道路网基础上,拟选用JP100/300A型绞盘式喷灌机配4BA-6电动泵车进行喷灌,以利节水,增效,达到高产稳产。

(四)、配套工程措施

新建码头排灌站后,对洼地排灌区域重新调整,沟田林路进一步配套,形成田林路网状化。沟的深度以地面计,干沟不小于3米,中沟不小于2米,小沟不小于1米,并建好田间所有的桥涵配套建筑物,确保能及时排除内涝,有效的降低地下水位,对洼地旱作物种植区来讲,这是农业增产的有效途径。

(五)、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问题,充分发挥工程设施的潜力,更好地发挥工程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益。

1、组织机构

乡里成立水利管理站,人员3-5人,村里成立管理小组,人员1-2人,负责管理全乡所有水利工程设施。

2、管理原则

① 要做好水工建筑物的养护修理工作,详细了解工程情况。

② 要做好水利工程的防护工作,划定必要的管理范围,所有权归管理单位。

③ 要做到对农村水利工程勤查勤修,小坏小修,防止缺陷扩大酿成事故。

④ 做好防汛抢险工作,慎重研究措施,防止措施不当,加重险情,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在水利建设中,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管理事关重要。

3、管理办法

① 堤防管理:采取分段管理,以组承包,对水工建筑物要经常检查,有专人对建筑物各个部位按照规定细则进行经常性检查观测。做到不定期性检查和定期性检查相结合。

② 排涝沟管理:排涝沟要分级管理,由于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排田间水,我们在管理中要及时清淤,清杂草、沟内障碍物和阻水工程,加固沟坡,防止冲刷堒坡。

(六)、工程的效益及分年设施意见1、2010年—2013年三年时间计划对泊岗圩区进行洼地治理,完成防洪、除涝。灌溉、配套等工程。同时完成泊岗处理污水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新建一处饮水工程,抽怀洪新河水经处理后,向全乡各户供水,使泊岗人民吃上放心水。

2、2014年—2015年两年时间计划完成泊岗防汛道路合对外陆路交通,在圈堤顶修筑一条长2公里的砼防汛道路,在老淮河上修建跨淮河大桥一座,解决泊岗几十年的陆路交通问题,促进泊岗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完成田间沟田林路网化排水工程和桥涵配套,现有的大、中、小沟全部清淤一次以达到原设计效益,使泊岗乡农业达到高产稳产。

泊岗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四月八日

第二篇:---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1966年建乡,1997年4月由伊盟鄂托克旗划归***市***区。全乡有可耕地万亩,农业人口万人,地处黄河东岸,属三级提黄灌区。在划归***区的前15年间,由于隶属关系不确定,伊盟方面一直未给***乡投入,以至我乡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设施历史“欠帐”甚多,基础条件相当落后。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三年来先后筹资1700多万元,完成了干渠衬砌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二级扬水站扩建和部分小泵站改造,为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一)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基于***乡水利设施严重滞后的和当地供水矛盾突出实际,于1999年9月开工建设干渠防渗衬砌工程。该工程完成渠道衬砌52公里,桥、闸与原水工建物衔接194座,洪水交叉及涵洞维修改造8座,总决算投资万元。经过几年运行,除个别地段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冻胀和盐碱严重腐蚀外其余衬砌渠道完好无损。

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建成后,水资源利用率由%提高到50%多以上,灌溉周期由40天缩短到30天,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农田灌溉年均水费减少20多元/亩。同时,工程的建成使用不仅为改造万亩盐碱地提供了现实可能,而且新增保灌面积1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连年获得丰收。

(二)扬水站补水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于XX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4台机组扬水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740kw,提水流量/s,扬程20m,总投资万元。补水工程投入运行后,可新增灌溉面积XX0 亩,改善灌溉面积16000亩,灌溉周期可进一步缩短;基本解决该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

(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我乡XX年—XX年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期土地治理项目,共涉及新渠村、机井村、都斯图村、红墩村、新建村、迎河村、渡口村、绿化村八个村,三期实际完成改造中低产田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万亩。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相应的水工建筑物。三期共投资万元,衬砌渠道公里;投资万元,修建渠道水工建筑1174座,投资万元,改良土壤万亩,修筑农田道路公里,平整土地450亩。共投资万元,营造农田防护林万亩。项目实施后,用水量明显减少,灌溉周期缩短,经测算每年节约水量336万立方米,节约水电费30多万元,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改良土壤万亩。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由%提高到67%多以上,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玉米产量稳定在亩均550公斤以上。

(四)土地复垦项目。***乡土地复垦项目于XX年7月批准立项,XX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万元,涉及新渠、新坝、新胜三个村1000多亩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复垦面积65公顷。项目共开挖排碱干沟1800米,农沟2600米,毛沟暗管铺设XX米,大小渠道4400米,平整土地700亩,排碱效果明显,渠道衬砌硬化4800米,建造桥涵、水工建筑物35座,营造农田防护林带4条。项目完成后可整理新增耕地公顷,年创利润万元,将有力地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同时也可为今后盐碱地大面积改造积累成功经验。

(五)二级扬水站改造。扬水站补工程投入运行后,从根本上缓解了我乡农业用水紧张局面,但由于受二级扬水站抽水能力制约,补水泵站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乡在二级泵站新增一台机组,以增加二级泵站的总提水能力。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增加500S-22型离心泵机组一台及附属设 施。总投资万元,技改扩建工程计划5月份开工,7月底完工。

该项目建成后,可均衡南北支干渠供水能力,有效解决补水泵站满负荷工作后,二级泵站提水不足的矛盾,对于提高二级干渠及北支渠供水能力,彻底缓解二级灌域旱情。

(六)小泵站改造。我乡共有村级泵站30多个,各泵站大多建设于60年代,设备陈旧,渠道破损严重。近年来陆续进行了维修改造,为加快结构调整部伐,今年乡、村两级先后筹资10万多元对6个泵站设备彻底更新。截止目前,已累计改造泵站13个,有效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扬水站补水工程资金缺口大。扬水站补水工程预算为 万元。截止XX 年底干渠衬砌工程实际到位资金万元,其中自治区、市政府投入万元,区财政资金50万元,区农林局代付万元,农民自筹资金万元,至今仍拖欠工程款万元。由于工程欠款久拖不决,农民或直接抵扣水电费,或集体到乡政府上访,扰乱了乡政府日常工作秩序,导致电费及扬水站职工工资不能按期上缴和发放,并严重影响到扬水站的正常检修和运转。

2、二级扬水站扩设资金严重不足。二级扬水站计划工期2个月,于6月底完工,但因资金短缺机电设备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工期一再延期。

3、中低产田改造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已改造中低产田万亩,但另有近万亩仍需资金改造,这些耕地只能种植玉米等耐旱作物,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4、小泵站改造任务繁重。目前,我乡尚有20多个小泵站亟待维修改造,限于资金不足,只能逐年逐步加以改善。

《[组图]***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第三篇:***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组图]***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1966年建乡,1997年4月由伊盟鄂托克旗划归***市***区。全乡有可耕地2.1万亩,农业人口1.5万人,地处黄河东岸,属三级提黄灌区。在划归***区的前15年间,由于隶属关系不确定,伊盟方面一直未给***乡投入,以至我乡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设施历史“欠帐”甚多,基础条件相当落后。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三年来先后筹资1700多万元,完成了干渠衬砌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二级扬水站扩建和部分小泵站改造,为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一)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基于***乡水利设施严重滞后的和当地供水矛盾突出实际,于1999年9月开工建设干渠防渗衬砌工程。该工程完成渠道衬砌52公里,桥、闸与原水工建物衔接194座,洪水交叉及涵洞维修改造8座,总决算投资721.67万元。经过几年运行,除个别地段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冻胀和盐碱严重腐蚀外其余衬砌渠道完好无损。

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建成后,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50多以上,灌溉周期由40天缩短到30天,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农田灌溉年均水费减少20多元/亩。同时,工程的建成使用不仅为改造1.6万亩盐碱地提供了现实可能,而且新增保灌面积1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连年获得丰收。

(二)扬水站补水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于2001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4台机组扬水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740kw,提水流量2.2m3/s,扬程20m,总投资481.3万元。

补水工程投入运行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0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6000亩,灌溉周期可进一步缩短;基本解决该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

(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我乡2000年—2003年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期土地治理项目,共涉及新渠村、机井村、都斯图村、红墩村、新建村、迎河村、渡口村、绿化村八个村,三期实际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0.12万亩。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相应的水工建筑物。三期共投资253.6万元,衬砌渠道63.5公里;投资45.17万元,修建渠道水工建筑1174座,投资30.34万元,改良土壤0.6万亩,修筑农田道路57.4公里,平整土地450亩。共投资30.18万元,营造农田防护林0.13万亩。

项目实施后,用水量明显减少,灌溉周期缩短,经测算每年节约水量336万立方米,节约水电费30多万元,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改良土壤0.6万亩。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67多以上,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玉米产量稳定在亩均550公斤以上。

(四)土地复垦项目。***乡土地复垦项目于2002年7月批准立项,2003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万元,涉及新渠、新坝、新胜三个村1000多亩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复垦面积65公顷。项目共开挖排碱干沟1800米,农沟2600米,毛沟暗管铺设2000米,大小渠道4400米,平整土地700亩,排碱效果明显,渠道衬砌硬化4800米,建造桥涵、水工建筑物35座,营造农田防护林带4条。

项目完成后可整理新增耕地58.59公顷,年创利润31.71万元,将有力地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同时也可为今后盐碱地大面积改造积累成功经验。

(五)二级扬水站改造。扬水站补工程投入运行后,从根本上缓解了我乡农业用水紧张局面,但由于受二级扬水站抽水能力制约,补水泵站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乡在二级泵站新增一台机组,以增加二级泵站的总提水能力。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增加500S-22型离心泵机组一台及附属设

施。总投资40.5万元,技改扩建工程计划5月份开工,7月底完工。

该项目建成后,可均衡南北支干渠供水能力,有效解决补水泵站满负荷工作后,二级泵站提水不足的矛盾,对于提高二级干渠及北支渠供水能力,彻底缓解二级灌域旱情。

(六)小泵站改造。我乡共

有村级泵站30多个,各泵站大多建设于60年代,设备陈旧,渠道破损严重。近年来陆续进行了维修改造,为加快结构调整部伐,今年乡、村两级先后筹资10万多元对6个泵站设备彻底更新。截止目前,已累计改造泵站13个,有效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扬水站补水工程资金缺口大。扬水站补水工程预算为481.3万

元。截止2003年底干渠衬砌工程实际到位资金500.03万元,其中自治区、市政府投入391.5万元,区财政资金50万元,区农林局代付2.2万元,农民自筹资金56.33万元,至今仍拖欠工程款246.64万元。由于工程欠款久拖不决,农民或直接抵扣水电费,或集体到乡政府上访,扰乱了乡政府日常工作秩序,导致电费及扬水站职工工资不能按期上缴和发放,并严重影响到扬水站的正常检修和运转。

2、二级扬水站扩设资金严重不足。二级扬水站计划工期2个月,于6月底完工,但因资金短缺机电设备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工期一再延期。

3、中低产田改造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已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但另有近1.6万亩仍需资金改造,这些耕地只能种植玉米等耐旱作物,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4、小泵站改造任务繁重。目前,我乡尚有20多个小泵站亟待维修改造,限于资金不足,只能逐年逐步加以改善。

第四篇:***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模版)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乡1966年建乡,1997年4月由伊盟鄂托克旗划归***市***区。全乡有可耕地2.1万亩,农业人口1.5万人,地处黄河东岸,属三级提黄灌区。在划归***区的前15年间,由于隶属关系不确定,伊盟方面一直未给***乡投入,以至我乡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设施历史“欠帐”甚多,基础条件相当落后。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乡三年来先后筹资1700多万元,完成了干渠衬砌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二级扬水站扩建和部分小泵站改造,为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一)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基于***乡水利设施严重滞后的和当地供水矛盾突出实际,于1999年9月开工建设干渠防渗衬砌工程。该工程完成渠道衬砌52公里,桥、闸与原水工建物衔接194座,洪水交叉及涵洞维修改造8座,总决算投资721.67万元。经过几年运行,除个别地段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冻胀和盐碱严重腐蚀外其余衬砌渠道完好无损。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建成后,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50%多以上,灌溉周期由40天缩短到30天,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农田灌溉年均水费减少20多元/亩。同时,工程的建成使用不仅为改造1.6万亩盐碱地提供了现实可能,而且新增保灌面积1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连年获得丰收。

(二)扬水站补水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于2001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4台机组扬水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740kw,提水流量2.2m3/s,扬程20m,总投资481.3万元。补水工程投入运行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0000 亩,改善灌溉面积16000亩,灌溉周期可进一步缩短;基本解决该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

(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我乡2000年—2003年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期土地治理项目,共涉及新渠村、机井村、都斯图村、红墩村、新建村、迎河村、渡口村、绿化村八个村,三期实际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0.12万亩。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相应的水工建筑物。三期共投资253.6万元,衬砌渠道63.5公里;投资45.17万元,修建渠道水工建筑1174座,投资30.34万元,改良土壤0.6万亩,修筑农田道路57.4公里,平整土地450亩。共投资30.18万元,营造农田防护林0.13万亩。项目实施后,用水量明显减少,灌溉周期缩短,经测算每年节约水量336万立方米,节约水电费30多万元,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改良土壤0.6万亩。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67%多以上,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玉米产量稳定在亩均550公斤以上。

(四)土地复垦项目。***乡土地复垦项目于2002年7月批准立项,2003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万元,涉及新渠、新坝、新胜三个村1000多亩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复垦面积65公顷。项目共开挖排碱干沟1800米,农沟2600米,毛沟暗管铺设2000米,大小渠道4400米,平整土地700亩,排碱效果明显,渠道衬砌硬化4800米,建造桥涵、水工建筑物35座,营造农田防护林带4条。项目完成后可整理新增耕地58.59公顷,年创利润31.71万元,将有力地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同时也可为今后盐碱地大面积改造积累成功经验。

(五)二级扬水站改造。扬水站补工程投入运行后,从根本上缓解了我乡农业用水紧张局面,但由于受二级扬水站抽水能力制约,补水泵站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乡在二级泵站新增一台机组,以增加二级泵站的总提水能力。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增加500S-22型离心泵机组一台及附属设施。总投资40.5万元,技改扩建工程计划5月份开工,7月底完工。该项目建成后,可均衡南北支干渠供水能力,有效解决补水泵站满负荷工作后,二级泵站提水不足的矛盾,对于提高二级干渠及北支渠供水能力,彻底缓解二级灌域旱情。

(六)小泵站改造。我乡共有村级泵站30多个,各泵站大多建设于60年代,设备陈旧,渠道破损严重。近年来陆续进行了维修改造,为加快结构调整部伐,今年乡、村两级先后筹资10万多元对6个泵站设备彻底更新。截止目前,已累计改造泵站13个,有效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扬水站补水工程资金缺口大。扬水站补水工程预算为481.3 万元。截止2003 年底干渠衬砌工程实际到位资金500.03万元,其中自治区、市政府投入391.5万元,区财政资金50万元,区农林局代付2.2万元,农民自筹资金56.33万元,至今仍拖欠工程款246.64万元。由于工程欠款久拖不决,农民或直接抵扣水电费,或集体到乡政府上访,扰乱了乡政府日常工作秩序,导致电费及扬水站职工工资不能按期上缴和发放,并严重影响到扬水站的正常检修和运转。

2、二级扬水站扩设资金严重不足。二级扬水站计划工期2个月,于6月底完工,但因资金短缺机电设备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工期一再延期。

3、中低产田改造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已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但另有近1.6万亩仍需资金改造,这些耕地只能种植玉米等耐旱作物,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4、小泵站改造任务繁重。目前,我乡尚有20多个小泵站亟待维修改造,限于资金不足,只能逐年逐步加以改善。

《[组图]***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第五篇:高淳县“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

高淳县“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

前 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安全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水是高淳的魂,水是高淳的根。经过长期的水利建设和治理,我县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防洪体系和水资源供排系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洪涝危胁严重等问题依然突出。“十二五”期间,水利将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高水利对全县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是全县面临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根据《高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家和省、市水利建设有关规划的要求,抓住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历史机遇,结合我县的水利发展的自身特点,编制我县“十二五”(2011——2015年)水利发展规划。“十一五”水利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县水利建设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依据高淳县“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治水理念,以“一线圩堤达标、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全面增强防洪除涝及应急救灾能力,增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及服务民生的能力,提高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水平,提升了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实现了服务农业生产的传统水利向保障经济结构调整、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利转变。“十一五”期间,我县水利建设累计投入7.68亿元。1.1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县积极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主攻薄弱环节,继续加快了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1.1.1防洪保安能力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县水利建设完成土方3910万方、石方10.36万方、砼10.21万方。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一线堤防达标工程建设(其中加固圩堤长170公里),拆建了茅东闸,对龙墩河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完成了水阳江水利血防工程、城西排涝站工程建设、筑城圩排涝站改造等工程,启动实施杨家湾枢纽节制闸、胥河整治工程。完成中沟以上配套建筑物400多座,加固改造一字排涝站、东风圩排涝站、永联圩西埂排涝站等重点泵站20座,完成各类堤防消险建筑物60座和一大批消险工程,实施大山水库、荆塘水库等11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消除了存在的险工隐患。1.1.2排涝灌溉标准提高

疏浚县乡河道145条,土方1489万方,疏浚整治村庄河塘1661条(面),疏浚土方1221万方,圩内河沟排涝、塘坝调蓄能力增强,村庄环境改善;改善排涝面积31万亩,排涝模数达0.65立方米/秒/平方公里;完成淳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05、2007、2008、2009工程,其中完成小型排灌泵站45座;实施2007、2008、2009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中完成小型排灌泵站23座;完成了农村新八件实事56座小型泵站改造工程。修建防渗渠道148.04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推广水稻控制灌溉面积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平方公里。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农田2.0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达0.61。1.1.3水源工程建设加快

组织实施了《高淳县固城湖水资源保护规划纲要及分期治理计划》。新建和改造塘坝463座,增加蓄水830万方。完成村庄河塘清淤整治土方1221万方,水质、村容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1.2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了对全县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一是加强水资源日常监督管理。(1)经省政府批准设置固城湖、龙墩河水库等16个水功能区,定期检测,并发布水质状况简报。重点水功能区每月监测1至2次,并对固城湖进行了纳污量测算。每年发布水资源公报。(2)借助河海大学力量联合编制了《高淳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和《高淳县固城湖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二是推行取水许可制度。全面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退水水质论证制度,对非农取水企业实行年审,年审率100%,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三是全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创建了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4个、省级节水型灌区2个、南京市节水示范项目5个、南京市农业节水示范点1个,年节水量可达2200多万吨。四是加强水资源保护。根据《高淳县固城湖水资源保护规划纲要及分期治理计划》,全县关闭和搬迁了86家对固城湖具有水污染的企业,对固城湖内外源实施综合治理和长效化、规范化管理,清理固城湖取水口淤泥43万立方米,打捞黄丝草2.1万吨。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将固城湖等水域480多艘船只迁移到官溪河集中停靠,依法取缔了船户的水上餐饮和水产品经营行为,并实行长效管理。五是与南京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启动了“高淳县淡水养殖污染负荷计算及环境承载能力研究”。1.3依法治水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县水政执法队伍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落实水行政执法责任制。一是根据县阳关办《关于开展行政权力事项清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清理,并建立了权力阳光网上运行系统。二是积极开展水政监察队伍规范化达标建设,九个水政监察中队全部达标,完善了水政执法组织网络,夯实了基层工作基础。三是积极查处水事违法案件,维护水事秩序。水政执法队伍定期进行执法巡查,对危害堤防、河道安全的水事违法案件进行严肃查处,结案率达90%以上。四是严格依法进行行政审批,实行权力阳光网上平台运行,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五是每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纪念活动,深入开展水法宣传“上街头”、“面对面”等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水事法律法规及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的相关知识,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同时,以县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1.4水利工程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水利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具备了同时组建3个项目法人机构,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投标率达到100%,设计招标开始试点。绝大多数项目建成后投运,经过一个汛期后完成竣工验收。

加大水利工程管理力度,实现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实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提高养护水平;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以县政府的名义出台了《高淳县淳东灌区管理暂行办法》、《高淳县小型水库管理暂行办法》《高淳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高淳县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办法》,县水务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相应的考核办法。按照分级分类管理,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人员、筹措管护经费,以不同方式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农村河道按照“县河县管、镇河镇管、村河村管”的原则明确管护责任,各镇、村将河道保洁、垃圾清运、道路维护、村庄管理等统筹安排,与河道管护人签订管理责任状(或管护合同),明确任务,落实管护经费,责任到人;农村泵站按规模和受益范围,明确管护责任,一般规模较大、受益跨村的泵站由镇级负责管理,目前,我县每座泵站均有专门的管理技术人员,其中,圩区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圩局或机电站),山区由镇村落实专门的技术人员,人员相对固定,经过专业培训,业务比较熟练。全县树立了一批农水工程管理典型。1.5水利改革进一步深化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为我县的水利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市政府《南京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完成了“出台意见(方案)、分类定性、定岗定编、经费测算、经费落实、内部改革、管养分离”等改革工作,并通过市级验收。全县水管单位全部定性为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事业单位。

农村水利改革取得新突破。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遇到的难题,积极尝试建立新型用水管理组织,推进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根据《关于印发〈南京市镇街机构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积极推动水利站体制改革,求得水利站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经费无保证等问题尽快有效得到解决。1.6水利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水利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水利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引进和推广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于水利事业的各个领域。开展了《淳东灌区(低丘)节水改造关键技术和节水模式研究与应用》和《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综合评价研究》,并分别获得了江苏省水利厅水利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从2008年起,与河海大学合作,承担了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在淳东灌区开展的WRSIS改进系统在我国南方水旱轮作区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研究专题,同时,开展了省水利厅重点科技项目《WRSIS系统在淳东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及示范推广》和《南京淳东灌区稻田水循环节水净化系统研究与应用》。发表水利科技论文11篇。新增水利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9人,水利科技队伍得到壮大和提升。1.7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水利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各项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得到加强,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是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保安问题尚存。由于我县地理位置特殊,极端天气频率与强度的增加,加之防洪薄弱环节仍未彻底消除,水阳江流域治理工程尚未实施,涵闸排灌工程改建任务较重,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二是排涝标准相对不高,除涝压力突出。我县圩区排涝标准不高,平均排涝模数约0.65m/s/km,与省定标准差距较大。同时,圩内沟系淤积,32主要大沟拦网养殖,行洪不畅,固城湖冬春控蓄,沿湖圩田积水不能自排,一旦遭遇大暴雨,圩区农田除涝问题压力很大;三是农田设施比较薄弱,工程效益衰减。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建成的,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加上经过多年长期运行,已全面进入老化期。涵、闸、桥等建筑物工程设施严重老化损毁,年久失修,带病运行,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排灌泵站机电设备陈旧,老化失修,效率低下,削弱了农村的抗灾能力,降低了农业的产出效益;四是灌溉水源浪费较多,水质环境亟待改善。农业灌溉仍然存在大水串灌漫灌等现象,具体表现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高,全县平均仅为0.60左右。农村水环境由于农业的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垃圾倾倒河塘等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农村河道、沟塘水质下降,需要多个部门、各个方面联合进行综合整治,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重点水源工程还需整治;五是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岗位责任落实不力。全县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相当一部分镇村人员、经费不落实,责任不明确,导致工程管理不到位,效益发挥不充分。同时,水利投入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管养分离”推进不力,“两费落实”工作仍需进一步做好。

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今后一段时期,中央将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也相继以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因此,“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县水利大投入、大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我们要根据全县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十二五”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抢抓大兴水利的重大历史机遇,融入全县发展大局,全力做好“水”的文章,明确“十二五”发展的方向和投资重点,做到大力推进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保障。“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围绕经济繁荣、生态文明、文化灵秀、和谐安康的幸福高淳,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全县经济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经济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年均增长20%左右,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与之适应,并适度超前。2.1指导思想

“十二五”水利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合力”高淳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以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为主线,依靠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强工程建设,坚持科学规划、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依法行政,统筹推进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生态富裕和谐的幸福高淳提供坚实水利保障和优质服务。2.2发展目标

经过几十年来的长期水利建设,尤其“十一五”的水利发展,以及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我县水利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对“十二五”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发展目标: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动力,以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为目标,加强水利防洪基础设施和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管理,做好以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按照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努力推进水利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致力构筑全县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有效供给、水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利工程新型管护四大保障体系,真正做到“安全水利贯穿始终,资源水利不断推进,环境水利力度加大,民生水利更加突出,生态水利效应彰显”,全力保障全县经济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2.2.1防洪堤建设标准

水阳江沿线圩堤顶高程15米,顶宽10米,内设两级平台,达到20~40年一遇标准; 固城湖、石臼湖圩堤顶高程14.5米,顶宽8.0米,内设二级平台,达到20~40年一遇标准;

太湖湖西片圩堤标准9.0米,顶宽4.0米,达到20年一遇标准;县城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重点城镇防洪达到20~40年一遇标准。2.2.2排涝建设标准

我县属苏南不发达地区,按省定标准达到20年一遇标准,排涝模数达到1.1-1.4m/s/km,圩区确保日雨200毫米两日排出不成涝。2.2.3抗旱建设标准 32按省定标准取灌溉保证率90%,水田种植区,规划灌溉模数每万亩不超过2.0m/s,农业用水达到100天无雨保灌溉水源标准。2.2.4水源供给标准

初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全县水资源有效供给保证率达到80%以上,城镇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到100%。2.2.5水质保护标准

全县主要湖泊、水库、供水河道水质状况有明显好转,水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其中水功能区Ⅱ类标准1个、Ⅲ类标准9个。“十二五”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

根据全县水利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经估算,“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投资14.688亿元,其中:防洪除涝减灾(城市防洪)工程体系8.00亿元,水资源供给工程体系5.688亿元,水生态环境工程体系0.80亿元,管护工程体系0.20亿元。

3.1建设高标准的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

33.1.1水阳江及固城湖、石臼湖流域治理

依据《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实施水阳江近期防洪治理工程,继续完善两湖堤防建设及通湖河道综合治理,基本建成水阳江流域防洪体系。至2015年,水阳江流域防洪标准达到20-40年一遇。“十二五”期间实施的主要工程:水阳江干流水阳镇、大花滩段开卡扩挖,河道疏浚,新建水碧桥闸,拆建杨家湾闸,工程总投资6.96亿元(其中江苏省高淳县约2.3亿元左右)。同时,积极抓住机遇,进一步组织实施水阳江下游段中期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固城湖、石臼湖流域综合治理,全面解决防洪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圩区防洪能力。

3.1.2蛇山、相国大型泵站改造

全面改造大型泵站,“十二五”期间计划改造蛇山、相国大型泵站2座,改造流量53.4m/s,总装机4480KW。其中,砖墙相国泵站改造流量17.3m/s,装机1615KW;蛇山泵站改造流量36.1m/s,装机2865KW。3.1.3中小河流治理

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十二五”期间计划对漆桥河、港口河、狮树河、蛇山港等进行综合整治,主要工程内容为加固堤防、建筑物消险、河道清淤等,整治长度约60公里。3

333.1.4水库除险加固及堤防消险

依据新一轮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十二五”期间完成九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对尚义三号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结合历年防汛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险工险段,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有计划地对险工险段进行除险加固。3.1.5城市防洪除涝

进一步完善全县新老城区防洪总体规划,分年实施县城主要防洪除涝工程。实施石固河疏浚工程,建设城西排涝站二期工程及水利工程景观带。结合芜申运河工程建设,整治县城防洪堤,确保县城防洪排涝安全,确保县城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重点城镇防洪达到20-40年一遇标准。

3.1.6防洪除涝非工程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水情、工情、灾情信息系统,完善传输手段,实现防汛指挥决策及管理的现代化。同时,加强防汛抢险机动队伍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避险能力。强化涉水建设项目监督管理。

进一步完善以防汛抗旱信息收集、预报预警系统建设、防汛防旱应急能力建设、洪水预报调度及资源化利用、洪水风险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防洪除涝非工程体系。3.2形成有效的水资源供给工程体系

按照市、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着重围绕服务保障现代农业“1115”工程和农业园区开发建设,为高标准农田提供优质的灌排服务,为经济林果强化水源保障,为高效养殖畅通水系、改善水质,为设施农业配备高效节水灌溉体系。进一步加强项目资源整合,实行单元治理,连线成片,典型引领,整体推进,打造农田水利建设重点片区。3.2.1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着力加强以小型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新投资机制,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市场化筹资与引导群众投劳投资相结合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机制和管护机制,全面提升我县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全力保障全县粮食生产安全、农民收入增加、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建成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区。“十二五”期间,建设塘坝178座,新建、改造排灌泵站100座,建设涵闸70座,新建防渗渠道150公里,改造排涝沟100公里。3.2.2灌区改造

在完善“蓄、引、提、调”灌溉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健全农田灌溉渠系和配套建筑物,提高丘陵山区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主要实施小型灌溉站更新改造、灌溉渠道护砌、引水河道疏浚、蓄水塘坝扩容兴建,以及打造丘陵山区特征的农村水环境示范村等工程内容。

围绕市农业“1115”工程和县农业三大园区建设,集中连片,集中投入,打造亮点,形成规模。重点实施茅东闸--淳东灌区配套改造,分布于东坝、桠溪、固城、漆桥等四镇。“十二五”期间,灌区治理工程共更新改造灌溉泵站87座,流量18.0m/s,完成渠道护砌93公里,新、扩建蓄水塘坝100座,实施引水河道疏浚整治15公里,配套小型建筑物200座。

3.2.3圩区治理

围绕“挡得住、排得出、降得下”的目标,以圩区为单元,开展圩区标准化建设。主要实施圩内外河道、沟系疏浚整治,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涵闸等小型配套建筑物改造,以及打造河网圩区特征的农村水环境示范村等工程内容。

“十二五”期间,对永胜圩、永联圩、团结圩、跃进圩、朝阳圩和天保圩等7个圩区进行重点治理,更新改造排涝泵站18座,流量43.0m/s,沟系疏通95公里,配套建设小型建筑物300座。同时,着力疏通水系,改善水体环境,对狮树河、砖墙河等内河进行疏理整治。

3.2.4节水灌溉建设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围绕服务设施农业和都市城郊型农业建设,加快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步伐,努力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致力打造节水型农业,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主要实施防渗渠道建设,推广喷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

“十二五”期间,建设节水灌溉治理区3个。主要建设东坝镇游子山、青山村节水灌溉治理区、桠溪镇瑶宕和新塘村节水灌溉治理区,共建设喷滴灌区6000亩、渠道防渗区23500亩。

3.2.5小流域治理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小流域为单元,加大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力度,通过坡耕地改造、生态修复、农田整治等措施,着力打造生态小流域,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十二五”期间,治理漆桥镇茅山小流域、桠溪镇跃进和大荆山、东坝镇付家坛、固城镇蒋山小流域共5个,治理面积56平方公里。

333.2.6丘陵山区水源工程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灌溉保证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快灌溉水源工程建设,改善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建、扩容塘坝500座,新增蓄水750万方,完成土方400万方。

3.2.7农村河道河塘疏浚

按照恢复农村河道河塘“引、排、蓄”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作,提高水资源的调节配置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十二五”期间,治理河道320公里,疏浚土方850万方;清淤村庄河塘1150个,清淤土方1100万方。

3.3初显维持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环境工程体系 3.3.1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一是严格实施“三条红线管理”。制订《高淳县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管控规划(方案)》,建立指标体系。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制订用水效率红线,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制度,各镇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县水务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各镇水资源节约、保护等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镇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二是建设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县。单位GDP用水量递减率达10%,“十二五”末期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80立方米以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75%以上,非农业取水计量率及灌区渠首计量率达100%,90%以上的非农取水实行远程监测,实行固城湖水质自动化监测系统资源共享。3.3.2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

固城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到省级标准,镇级水厂自来水管网接入县自来水公司管网,实现全县统一联网供水。同时,通过通湖河道综合治理、人工湿地建设、生态景观建设、引水换水等措施,维护固城湖水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固城湖作为我县最重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维持着全县70%以上的饮用水和82%的农田灌溉用水,是我县40多万人民的“生命之湖”。随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固城湖富营养化渐趋严重,水质明显下降,为加强固城湖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十二五”期间,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固城湖水环境忧患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巩固固城湖围网、网箱养殖、水上餐饮取缔工作成果;提高调水引流和保水蓄水能力。实行水质动态监测与生态引水补水联动机制,适时利用杨家湾闸、蛇山抽水站和茅东闸进行调换水,将优质的水阳江水引入固城湖,改善水质;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继续实施以固城湖取水口为中心的清淤工程和水草打捞工程;在新建杨家湾闸建立水质自动检测系统;五是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减少秋季蟹塘尾水进入固城湖造成二次污染;严格按照标准,将固城湖建成省级规范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大监督、监察力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机制和现场检查,坚决打击破坏固城湖水资源、水环境的违法行为。四是加强备用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在石臼湖逐步开展清除围网养殖,加强蛇山抽水站的日常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3.3.3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组织开展排污口普查,编制排污口整治规划,严格审批新增入河排污口,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建立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开展重要河湖的健康评价。建设引水配套工程,减少养殖尾水直排固城湖,对镇区水域进行治理和美化。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以丘陵山区小流域为单元,结合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实行山、水、田、林综合治理。3.3.4节水型社会建设

调整农业布局和生态结构,建立固城湖圩区生态农业区、石臼湖圩区生态农业区、丘陵岗地生态农业区和湖西灌溉总渠流域生态农业区4个生态农业区;开展湖西灌渠节水改造工程;分别在淳溪镇、桠溪镇、固城镇、东坝镇建立4个农业节水示范区;推广节水灌溉面积175500亩。严格计划用水管理,深入开展学校、家庭、企业等各类节水创建活动,逐步开展对全县主要企业(单位)重复利用水系统的改造更新,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节水型企业用水量占工业总用水量的60%以上。3.3.5水资源开发利用

以固城湖、龙墩河水库、胥河、官溪河、水阳江等骨干河湖为水环境重点整治保护对象,重点建设胥河带、石固河带、官溪河带、漆桥河带。在淳溪镇范围内构建固城湖小湖区滨湖景观带,官溪河—固城湖—石固河—环北河城区四周滨水环,官溪河、石固河和环北河景观带。

3.3.6强化依法治水管水

健全水法规和配套制度体系,修改完善《高淳县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实施细则》、《高淳县水资源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费、水利工程水费的征收,出台超定额累进加价的标准及实施管理办法,开展节水奖励政策方面的研究和制订。成立用水者协会,鼓励农民参与水量分配、水价制定等决策。加大河湖岸线及水域资源开发利用、取水和入河排污口设置违法违章行为执法力度。3.4建设工程管理新型管护体系

健全机构,理顺关系,明确管理职责,确保水利工程管理顺利进行;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水管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管养”分离,落实管护经费;健全水库长效机制,争创市级水库管理单位;开展水管单位管理考核,龙墩河水库、茅东闸、杨家湾闸管理所争创省级水管单位;完善管理实施,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和操作方法,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力度,转变思维,开拓思路,敢于创新,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河湖管理,加大《南京市水库湖泊管理保护条例》的宣传贯彻,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执法,在保护好水资源的前提下,有节制地利用部分水利工程资源。贯彻分级管理职责,完善水库湖泊管理考核制度,建立水库湖泊管理的绩效挂钩制度。

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创建和水利旅游风景区创建为抓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制度,继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建设,重点加强固城湖、石臼湖、龙墩河水库、茅东闸的管理标准化建设。

加强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全县水利服务体系充分履行职能,推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切实发挥水利服务改善民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十二五”水利发展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全县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投入多、任务重、难度大。要实现水利建设目标,必须按照“三水”统筹的理念,全面提高圩区防洪排涝标准,确保防洪安全;全面提高山区蓄水灌溉标准,大力开展水库、当家塘建设,增加蓄水库容;继续推进县乡河道(山河)和固城湖清淤工程,保蓄水源,增加调蓄能力;全面推进村庄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建设,改善农村水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发挥水利工程作用,逐步形成土方建设与防洪保安、环境整治相结合,工程建设与景观建设相结合,改善民生,体现水利为生产、生活、生态服务的目标。

4.1加强组织领导,履行政府职能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摆上突出位置,把加快水利建设放在基础设施的优先领域,协调联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水利部门要全力以赴,抢抓机遇,从前期工作到立项审批、从资金筹措到移民安置、从开工准备到建设管理,真正做到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加强协调、扎实推进,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及时组建项目建设处,确保工作责任到人,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县上下关心支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浓厚氛围,为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2抓好前期工作,完善项目储备

前期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争取项目立项和投资计划的关键。把前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专门班子,整合技术力量,制定工作计划,落实有效措施,确保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前期工作保证。同时,加强前期工作中的协调,特别是涉及到土地预审、移民规划等。依据规划,认真做好项目库工作,完善项目储备,实行动态管理,分年组织实施。4.3创新投入机制,多方筹措资金

建设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是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县级政府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落实10%的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15%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用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等有关政策,县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有明显提高。优化水利投资结构,加大对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二是落实政策措施。收足用好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资金等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专项资金和规费,保证中央、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增加水利投入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三是发动群众参与。按照中央政策精神,对于群众直接受益的水利工程,正确运用农村“一事一议”政策,建立农民投工投劳水利建设的有效机制。四是探索投融资机制。积极通过采取组建县水务投资公司等办法,多渠道解决资金配套问题,保证工程建设需要。4.4严格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安全 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认真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强化“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切实抓好工程建设实施计划和节点工期的协调、督查和落实,加强对工程建设计划、资金、质量、安全、基建程序执行情况的督查,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按计划推进并及时组织验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加强资金使用监督,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4.5强化水利法治,推进依法行政

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大力开展阳光行政文明执法创建活动。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严格水行政执法,重点加强河湖岸线及水域的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资源和水利规费征收等执法检查,维护正常水事秩序。按照“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行使行政权力,增强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约束。简化审批程序,强化后续监管。加强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4.6加强队伍建设,保障事业发展

适应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快提高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稳步提升人才总量,不断改善人才结构,逐步建立一支适应水利改革发展需要的作风过硬、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保障水利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基层水利站建设,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理顺基层水利管理体制,落实人员经费,加强政策扶持,激活运行机制,加大基层水利站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提升服务农村水利建设的能力。

下载泊岗乡“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泊岗乡“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是规划先行,认真做好前期工作。自“九五”规划以来,我区相继编制完成了“九五......

    农田水利建设回复

    关于丁志坚等委员提出《关注学生安全、农田水利 建设、维护公路将设和成果》建议的答复 2011年10月10日政协于都县委员会办公室转来丁志坚等委员《关注学生安全、农田水利建......

    农田水利建设难题

    农田水利建设难题 2011年07月18日 11:59 《财经》记者 翁仕友 焦建 年初中央确定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终于在半年之后开始具体落实。 7月8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上油岗乡对十二五规划建议

    上油岗乡对《县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建议 一、“十二五”时期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做强工业。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实行全民、全方位、多角度招商,通过努力,确保......

    寒亭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查意见[范文]

    寒亭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查意见建设规划总体结构符合提纲要求,能反映出规划的基本内容;总体规划布局基本合理,规划内容与投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明确;典型设计基本合理,总......

    刘备寨乡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总结20110816

    遵化市刘备寨乡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总结 刘备寨乡地处遵化市西南部,是个山区中心乡,全乡辖19个行政村,2.3万人口,耕地面积3.32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山场面积2.045万......

    金刚台乡农田水利建设汇报材料

    金刚台乡农田水利建设汇报材料 金刚台乡认真贯彻落实县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

    农业局农田水利建设自查报告

    围绕建设省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的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积极营造林,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两大生态工程建设。2013年度,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