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城乡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2 18:4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穴市城乡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穴市城乡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一篇:武穴市城乡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

武穴市城乡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

[ 作者: | 更新时间: 2006-7-27 17:17:17 | 文章来源: ]

根据省建设厅《湖北建设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武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我局在认真总结全市建设事业“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分析今后五年建设事业面临的主要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了《武穴市城乡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适应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事业发展全局,切实把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宜居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工作的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着力培植产业支撑,努力增强集聚能力,把武穴市建设成为“总体布局合理,现代气息浓郁,村镇风貌独特,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城市形象美观,经济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中等规模现代化城市。

二、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城市规模

“十一五”期末,计划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5万人,城市化率达到45%,其中,武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5万人。

(二)具体指标

城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达到30%,城市道路铺装率达到90%,城市排水管网密度达到9公里/平方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80%,垃圾处理率达到80%,居民生活用电保障率达到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25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1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交客运车辆12标台,城区规划房屋拆迁6万平方米,补偿资金3000万元,城区实行规范化物业管理小区率达到95%以上。建筑业动力装备率3千瓦/人,技术装备率5000元/人,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总产值的6%。道路、供水、排水、园林、环卫、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电信、供电等主要基础设施基本配套;镇区供水普及率65%。镇区住宅小区、工业小区或商贸小区基础设施完善。梅川镇加快向小城市发展,其它建制镇争创特色明星镇,全市30%的行政村力争建成整洁亮丽的新农村。

(三)建设任务

“十一五”期间,将以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为载体,逐步完成十大建设工程,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现代化的中等规模城市。具体建设工程如下:

一是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工程计划投资8000万元,全面配套城市道路,形成“内成网,外成环”的城市道路格局,其中刊江大道西段工程投资3000万元,完成道路及排水绿化设施;投资5000万元,贯通月塘路、广济大道、玉湖路、粮食路、21号路、凤凰路等路段,硬化主干道15公里。

二是供水改造工程。对自来水二厂进行扩建改造,日新增供水能力3万吨,实现供水能力6万吨,改造、建设供水管道84公里,在官桥新增一座加压泵站,满足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需要。

三是排水疏通工程。尽快完成第四期排水工程,重点解决龙港路以东、民主路以西、刊江大道以南、广济大道以北地区的排水问题,完善城区排水体系,对区域内的三条污水港进行改造。该项目排水服务面积1.38平方公里,排水方式以分流制为主,管网总长1万米,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

四是启动杨林新区建设。按照省政府2002年批复的《武穴市城市总体规划》,抓紧杨林新区建设规划编制,启动杨林新区建设,以市行政中心为牵引,新建市政广场,加快新区建设步伐。

五是小区建设工程。编制一批小区建设规划,重点高标准开发建设大桥小区、饶之美小区、张博也小区、李顶武小区等8-10个小区。规划控制改造老城区,加大对旧城区的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逐步建设力度,将旧城区建成设计新颖、环境优美、居住宽松的多个高标准小区。各镇也要建有50户以上的小区1—2个,同时,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在新老城区开发建设中,发挥建筑房地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拉动和推动作用。

六是管道管网工程。继续加快城区液化气管道安装工程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方便市民生活。项目规划设计能力为日供气20吨,服务能力为5万户,15—25万人,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用5年时间完成。对老城区的各种管网建设实行地下经营建设,新区建设按照地上建设与地下管网建设同步进行。

七是垃圾处理场工程。建设一座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填埋总量为500万m3,日处理垃圾能力达200吨,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建成一座粪便处理厂,用于处理未排入污水管网的粪便设施。新建2座车辆进城冲洗站,保证入城车辆清洁卫生。新建80座水冲式公厕和8座垃圾中转站,购置8台封闭垃圾清运车,3台吸粪车,6台洒水车和200台三轮式保洁车、650个果皮箱,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

八是污水处理厂工程。基本解决城区工业、生活污水对“一湖两港”(武山湖、东港、西港)及长江水体造成的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设计规模为日产处理污水5万立方米,总投资7200万元。

九是“美湖工程”。以武山湖风景区为依托,以武石大道快速公路为连接线,加快武山湖沿湖堤防道路建设,加强武山湖水质保护和旅游景点开发建设。

十是绿化工程。在绿化布局上做到新建一场、绿化两路、治理三港、建设四园、美化五点,即:积极参与行政中心市政广场筹建工作,精心设计绿化方案,努力将其建成精品工程;高质量绿化18号路和刊江大道至石佛寺路段绿化工程;治理东港、下官港和西港,沿港建设绿化带,使污水港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扩建药圣公园,建设滨江公园、杨林公园和月湖公园;在城区建设五处街头景点(即永宁大道与明珠路交叉处西北角和东北角、广济大道与玉湖路交叉处东北角、广济大道以北城西气站以西地块、北川路与玉湖路交叉口西南角、天宝路与景阳路交叉地块西南角)。龙潭公园将通过招商引资,逐年更换现有小型陈旧游乐设备,增设新型游乐项目,进一步优化市民游园环境。同时加强外滩规划控制建设,使其成为城区多功能的市民休闲长廊。

(四)建筑房地产业

加快我市建筑业的振兴和发展,使之成为武穴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到“十一五”期末,组建1家一级建筑施工总承包大型集团企业,5家二级总承包施工企业,多家三级总承包施工企业和多家劳务、租赁等专业承包企业,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左右,生产能力、队伍素质、工程质量明显提高,项目报建率、公开招标率、工程质量合格率均达100%,优良品率达35%以上,年完成建安产值6亿元,年实现利税1500万元。年利润总额800万元,年人均劳动生产率2万元。同时,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力度,在确保直管公房安全使用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国有直管公房保值增值。全面清理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对房地产市场、城市房屋拆迁等相关行业管

理力度。从严加强规划,有效整合勘察设计、监理机构,提高建筑设计、监理水平。

三、改革方向和主要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市城乡建设事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黄冈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建设事业的方针、政策,深化各项改革,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任务和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一)加大建设行业改革力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行业管理体制

1、进一步理顺建设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十一五”期间出台一系列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使城市建设管理规范有序。

2、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发挥土地储备中心作用,采取“公司制”方式,建立自筹、自用、自还的城市建设投资机制,盘活基础设施配套存量资产,鼓励私营资本进入城市建设。落实建设项目异地绿化制度,推动城市绿化向纵深发展。

3、加快建设行业价格改革步伐,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城建行业价格体系。根据《价格法》的规定,尽快完善城市供水、供气、公交、垃圾清运处理等行业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相应的收费办法,并根据资源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的原则,体现供求关系,使其达到合理的价格和利润水平。

4、深化建设行业企事业改革,建立现代建设行业企业制度。完成全市市政公用单位、建筑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改制工作,建立为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全过程提供技术性、管理性服务的勘察设计咨询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城市经营,重点盘活土地存量和固定资产存量,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市政工程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严格控制这类企业的数量,在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强化建设行业管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1、完成市域体系规划编制。确定科学的城市、村镇发展规模,提高规划对城、镇、村建设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老城区建设项目“门槛”,建立储备金制度,滚动改造开发老城区,通过规划调控,使城市建设向新区聚集。建立规划监督检查制度,加强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加大规划执法和宣传力度,提高城市规划依法行政水平。完成城市基础性测量工作,编制各类建设规划要坚持高起点和统筹兼顾,做到近、中、远结合,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培育和规范建设市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加快发展工程建设中介服务组织,强化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的执行和工程技术标准的管理。进一步加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建立和健全勘察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等各个环节,包括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审查、建筑材料制品质量认证、施工监理、质量检验和安全监督在内的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消除工程质量通病,使工程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大力推进禁止实心粘土砖,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同步实施建筑节能改造。整合市域内建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安装力量,大力开拓市内外建筑市场;规范建筑市场,严格实施业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形成有序竞争机制,提高建筑业技术装备水平,使建筑业成为带动武穴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3、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提升居住环境质量。下大力气抓好国有直管公房安全管理,排除安全隐患,确

保公房使用安全;对破、旧国有直管公房实行整片、联合开发,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土地利用率。对新建小区一律推行规范化物业管理,对旧住宅区通过清理整顿,妥善处理遗留问题,使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同步推进,对住宅组团,零星住宅楼,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居住环境质量。继续规范房地产交易和房地产开发市场管理秩序,建立规范、高效的房地产交易大厅,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房交会、房展,加快房地产市场流通;完善房地产交易规划,严格实行房地产交易申报和备案制度,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行跟踪管理,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要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意见书制度、项目资本金制度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制度,建立商品房预售款监督机制;加强对房地产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资质资格管理,大力开展“放心中介”创建活动;加大房地产市场监察力度,从严查处商品房开发中的私下交易、合同欺诈、面积缩水、重复抵押、多头出售、虚假广告等违规行为,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

(三)加强城市管理 提升城市品位

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精干的城市管理系统,加强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公用设施、交通秩序的综合治理,落实好“门前四包”、“庭院三包”责任制和路段长负责制,抓好城市长效管理。加大城区“三港”的清淤整治和占道经营的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档次和水平。认真贯彻城市公交产业政策,大力发展以国营公交为主体的公交客运,积极稳妥地发展的士客运,切实搞好城市客运车辆总量控制,加强城市客运交通的监督管理,确保城市客运市场有序发展。加强对市政公用企业的资质管理。严格城市道路、路灯、园林绿化设施侵占、损坏、迁移等审批手续,搞好公用设施的维修养护与管理,提高完好率。

(四)实施“小城镇大战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1、加强镇区建设,提高镇区功能。“十一五”期间,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以“楚天杯”、“大别山杯”创建活动为主线,全面构建以武穴城区为中心,以田镇、龙坪、石佛寺为组团的中等城市框架,建立完善以梅川、龙坪、花桥为重点,以余川、大金、石佛寺、四望、大法寺、田镇、万丈湖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各镇区建设努力实现七个一:即一个行政区、一个商贸区、一个居住区、一个工业基地、一个小公园、一条文明示范街、一处供水设施。到2010年,全市各镇处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镇区人口数量有较大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加快,供水普及率达到 90%,绿化覆盖率达 30%,人均道路面积达6平方米,污水和垃圾得到处理。实现“123”目标,即1个全国示范镇、2个全省示范镇、3个黄冈市示范镇。

2、加强村庄建设和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先行,节约土地;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率先对20个村进行重点建设和整治,逐步推广实施“12345”工程,即“一有”(村庄总体规划)、“二建”(建设一个运动场所和一个文化场所)、“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四改”(改水、改灶、改厕、改路)和“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通沼气),争创文明村镇示范村,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村级公共事业,切实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基本做到公路及村内主干道路硬化,给水排水系统完善,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充分绿化,住宅建设多户连体,富有特色,实现村容村貌整洁。

第二篇:武穴市新型工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武穴市新型工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奠定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坚实基础,特制定《武穴市新型工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继续实施“工业立市”主战略,面向世界,立足国内,围绕区间,紧扣市场,坚持空间发展抓园区,产业发展抓集群,龙头发展抓重点,市场发展抓品牌,后劲发展抓项目,循环发展抓创新,率先在鄂东实现工业化。

(二)基本目标:到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7.5%,工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8亿元,工业增加值23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和25%;实现工业税金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70%以上。

二、重点项目

医药产业6个:广药年产2万吨L-乳酸、50吨β-胡萝卜素、5吨虾青素、B2废水利用、B2扩建,迅达药业合成酮洛芬;化工产业5个:祥云年产50吨甲基吡啶磷、化工流程性制造系统集成、磷石膏综合利用、无机精细化学品开发、年产4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建材项目2个:华新二、三期工程、永安玻璃项目;机械产业4个:梅园100万只镶圈和内冷油道活塞、长江工具高效潜孔钻具、兴达车桥扩建、武师天平真空相变导热节能空调器研发;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4个:金百利10万吨啤酒扩建、花桥粮贸3万吨大米精深加工、百万头优质生猪精深加工、万吨佛手山药保鲜加工。争取引进项目:石油化工、环保纸模系列产品、燃料酒精联产酵母等。

三、任务措施

(一)以建设“沿江工业带”为重点,优化工业布局。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产业升级为主导,围绕“江”、“路”两条轴线,按照发展“一带”(田镇、武穴、龙坪、万丈湖沿江工业带),激活“五块”(刊江、石佛寺、梅川、花桥、余川),壮大“五园”(武穴高新技术产业园、团山工业园、火车站工业园、祥云精细化工园、华新新型建材工业园),做强“六业”(医药、化工、建材、机械、轻纺、农产品加工业),构建武穴工业“内张外延”的发展平台。依托沿江港口资源和产业聚集优势,建成田镇建材、盘塘化工、武穴船舶修造、城东医药、龙坪轻纺五大工业区,形成“沿江工业带”;依托省市干线、沪蓉高速、京九铁路等交通区位优势,扩张建设湖北武穴经济开发区和火车站工业园;启动“多菱”机械行业,整合相关企业,规划建设城北机械工业园;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开发建设梅川、大金、花桥、四望、大法寺集农产品加工扩散为一体的加工工业小区。到2010年,总体要形成工业、港口沿江配套,园区沿路联通,工农产业互动,资源区内互补,产业链条紧密,市场纵横吞吐,循环发展有序的现代市域工业经济新格局。

(二)以发展产业集群为重点,壮大产业支柱。

以全市工业布局为依托,以江路园区为发展主平台,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产业支柱。突出发展医药、化工、建材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形成核心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机械、纺织、塑料、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内部实行产业整合,外部推进区域协作,实现产业升级。

1、医药产业集群。以广济药业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基础,巩固和发展中国核黄素生产基地,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扩大新产品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快速进入市场的能力,延伸产业链,实现规模扩张效应。利用广药的品牌优势和医药产业高新技术效应,提高企业集中度,加快产业集聚,引领我市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医药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

2、化工产业集群。以祥云为龙头,以盘塘、黄家山为基地,以农化产品为主体,重视提高技术研发与培植能力,做强硫化工,做深磷化工,做优精细化工,加速规模扩张。重点吸引国内外一流化工企业集聚,使我市化工产业形成链式结构,使盘塘地区成为集化工产品研发、生产、贸易、信息等功能为一体的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引领我市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到2010年,化工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3、建材产业集群。以华新为龙头,以田镇建材资源为依托,加快华新二、三期工程建设,努力把田镇建成中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将粗放型建材企业整合为集约型建材企业,延伸开发精细硅、钙产品系列,形成新型建材产业链,推动田镇地区水泥企业向“龙头”靠拢;推动一批粗放型建材企业整合转型为建材配套企业,综合开发利用建材资源,引领我市建材工业循环发展。到2010年,建材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

4、机械制造产业。以兴达车桥、长江工具为主体,以城北机械工业园为核心区域,实施机械产业大整合,启动振兴“多菱”品牌,重点发展整机及总成等产业带动性较强的生产企业,全力打造

一、两个产品品牌,扩大产业品牌效应。重视汽车配件、船舶修造、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和小五金等生产企业的发展。到2010年,机械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5、纺织服装产业。以信德、洋龙为龙头,以武穴、刊江、龙坪、花桥为纺织服装产业的集聚地,充分利用我市劳动力资源,积极引进纺织、服装企业到我市落户。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引导纺织、服装产业与周边地区开展技术协作,使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鄂东地区形成优势地位。到2010年,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6、日用塑料产业。以楚威日塑为主体,以龙坪为核心区域,引导和鼓励楚威日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的步伐,提升核心技术,促其做大做强。大力支持楚威日塑配套企业的发展,快速完成原始积累,使龙坪塑料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到2010年,塑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7、食品加工产业。依托我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众多的优势,加强规划,实行产业梳理与整合,推行产业分组集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形成四个乡镇级特色产业:一是以武穴为核心区域,以美雅酥糖为龙头,全面整合全市酥糖经营,大力发展酥糖生产,培育武穴酥糖特色产业;二是以梅川为核心区域,以黄鹤楼排粉厂为龙头,重视米粉产品多次转化,不断扩大米粉制品品种,培育梅川米粉特色产业;三是以石佛寺为核心区域,以奇奥为龙头,进一步壮大现有饲料生产规模,抓紧盘活鄂东饲料存量资产,培育武穴饲料特色产业;四是以大金为核心区域,以大金板鸭厂为龙头,大力推进鸭制品深度开发,培育大金鸭制品特色产业。在“黄鹤楼”、“美雅”等品牌效应带动下,将酥糖、米粉、饲料、鸭制品四个特色产业做专、做精、做大,使我市食品加工产业成为一个新的特色支柱。到2010年,食品加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三)以实施“3310”工程为重点,培育工业“巨人”。

全力实施“3310”工程,重点培育33家不同档次的骨干企业。“十一五”期间,培育3家销售收入过20亿元(或税收过亿元)的主力企业(广药、祥云、华新);培育10家销售收入1亿元—5亿元(或税收500万元—1000万元)的强力企业(中牧安达、金百利啤酒、信德纺织、楚威日塑、迅达药业、龙翔药业、伟业药化、富源表业、洋龙服装、兴达车桥);培育10家销售收入5000万元—1亿元(或税收300万元—500万元)的骨干企业(长江工具、成都彩虹、东磁集团、东金磁钢、海铭星集团、长江纸业、梅园活塞、奥得赛、龙腾服装、百达建材);培育10家销售收入2000万元—5000万元(或税收100万元—300万元)的优势企业(麒麟五金、精华轻纺、立昌玻璃、福康油脂、花桥粮贸、万方肉联、广力制造、东方旅行、江隆棉业、鸿达棉业)。举全市之力,全力支持广药、祥云、华新3家企业发展,力争在2010年前将三大集团建成为销售收入过20亿元、税收过1亿元的企业;重点支持中牧安达、金百利、楚威日塑、信德纺织、龙翔药业、伟业药化、迅达、兴达车桥等20家企业壮大成年生产规模均过亿元的“强力集团”;积极支持海铭星、麒麟五金等富有发展基础的骨干企业培育成年生产规模均达亿元的“潜力集团”。要扶持6家骨干企业(广药、祥云、金百利、伟业、迅达、楚威)进入全省中小企业50强、民营企业50强。

(四)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打造精品名牌。

大力扶持企业创造自己的核心产品、核心市场、核心技术,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产品开发为龙头,以技改项目为载体,促进企业产品优化升级,开发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名、优、特、新强势品牌产品,使现有品牌更响,历史品牌复兴,新特品牌诞生。“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出3个国际认证产品,争创2个中国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免检产品,8个省级名牌,10个省级著名商标和10个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通过提高生产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强化质量检测,使广药“索宁牌”核

黄素、祥云集团“祥云牌”磷酸一铵、迅达药业“恒友牌”酮洛芬产品获得国际认可证书,扩大国际市场影响;通过更新技术,更新设备,更新工艺,使“金龙牌”钎具、“亚牌”车桥总成、“楚威牌”塑革、“彩虹牌”蚊香系列、“立昌牌”玻璃、“龙腾牌”成衣等产品取得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证书,拓宽国内市场领域;通过改造技术、改进工艺、改善环境,使“美雅牌”酥糖、“黄鹤楼牌”米粉、“大金牌”板鸭、“两路牌”皮蛋、“百园牌”生姜、山药等食品成为叫得响的省部级名优品牌,开辟新的市场空间;通过启动振兴、挖掘扶持、培育创新,使具有国际影响的“章水泉”竹器、获得国家银质奖的“多菱”牌动力机械、省级名牌的“蝴蝶牌”木钟得到振兴和恢复壮大,焕发新的生机。

(五)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

突出以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扶持环保和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科学制订环保综合治理规划,根据园区产业布局,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严格控制污染项目进入工业园区;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能耗产品,实现内部“链条式”发展,提高全市资源、能源利用率,降低工业水耗、能耗、物耗和污染;系统开展园区工业环保评估,强力推进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标志认证,鼓励企业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全面提升企业循环生产能力,从根本上转变我市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六)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增强发展后劲。

切实加强工业项目建设力度,举力攻克项目难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为推力、以部门为依托、以环境为保障的项目运作体系。实行期望项目抓公关,签约项目抓报批,开工项目抓进程,建成项目抓见效。重点实施22个新上的开发改造项目,推进我市工业规模升级、技术升级、产品升级。

(七)以人才培育为重点,加大企业家队伍建设力度。

坚持把培育企业家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建立健全企业家成长的激励、考核、监督、约束机制,营造企业家成长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现代创新精神的现代化民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第三篇:泗县城乡建设“十一五”工作总结

泗县城乡建设“十一五”工作总结

泗县城乡建设“十一五”工作总结 及“十二五”规划意见

“十一五”期间,泗县县委、县政府积始终坚定实施“城镇化”战略,坚持不懈加快城乡建设发展步伐,积极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泗县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焕然一新,城镇体系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一、“十一五”主要工作

“十一五”期间,泗县城乡建设工作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和“加快皖北建设”的政策机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不断加快城乡规划建设步伐,顺利完成城乡“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城乡建设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县城镇化水平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期间的增长幅度,2010年达到24 %,比2005年提高7.5个百分点。目前,全县总人口达到92.5人,其中,城镇非农业人口22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 23.78%。城市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人均道路铺装面积13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10平方米,用水普及率80%,城镇人口万人拥有公交车 1.5标台,污水处理率达到80%。

(二)城市规划不断健全。

“十一五”期间,我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编制城市规划,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委托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安徽建工学院等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修编《泗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30),编制开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泗城工业示范区详细规划,在市住建委直接指导下,完成道路、绿化、排水等三个专项规划,完成城区“三园三馆”“七路两桥两场”以及20余个居民住宅小区的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了规划委员会、规划专家评审等制度以及规划审查程序,对城区重要规划建设项目进行集中审查把关,重大项目规划方案采取公开公示方式征求广大市民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逐步形成了“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城市规划审批机制,为确保规划设计水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五年审批核发规划“一书两证”1084件,面积202.82万平方米,严格实行规划副证、规划验收证、规划档案管理等多项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了规划严肃性,保证了城市规划得到科学、有序实施。(三)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1、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由80平方公里扩大至1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由11.41平方公里增至1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达到111.1平方米。

2、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成污水处理厂和2个污水提升泵站,新铺设污水收集主支线管网70公里,基本实现城区污水进场处理。启动开发区新水厂建设和供水管网改扩建项目,年新增供水能力60万立方。建成8万平方泗州广场和10万平方府前广场,改建新建城区道路20余条,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启动生活垃圾处理、清水湾公园和古汴河保护项目。新增绿化近10万平方米。

3、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同步推进。全面实施“一查双拆”政策,切实加快旧城拆迁改造,五年先后完成地块拆迁40余个,拆迁面积62.3万平方米。新开发东城虹郡、玉兰小区、春港花园、东方明珠等20余个规模住宅小区,开发面积达到150余万平方米。完成11万平方米和谐花园(政府安置小区)主体工程。编制完成泗县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并着手实施。建成泗州展览馆、职教中心,实施一环路、环城路、二环路等道路路面和景观工程改造,城市公共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得到大幅提升。

(四)住宅与房地产产业稳步发展。

1、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我县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成多元化发展。截至2010年,我县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0家。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3.5亿元,累计竣工150万平方米。

⒉房地产市场日趋成熟,商品房交易供需两旺。到2010年底,商品房预销售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实现产值达到22.9亿元,年均递增15%。商品房价格平稳上涨,到2010年底销售均价每平方1996.9元,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3.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先后出台资本金、维修金专户管理制度,泗县物业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物管服务面积由“十五”期间的23万平方米猛增至100万平方米,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五)建筑业有长足进步。

“十一五”期间,施工企业增至12家,实施招标工程项目 126个,总造价为2.951亿元,面积42.48万平方米,应招标工程和公开招标工程招标率均达到100%。五年新增受检项目454个,面积224.8万平方米,造价10.47亿元,竣工工程277个,面积135.8万平方米。全面加强工程质量各方责任主体监管,改革监管模式。工程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加强,五年间没有发生一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城区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覆盖率、工程竣工合格率、监理覆盖率均达100%。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清理问题,共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8项,共计500万元,未发生新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六)建设法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严格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整治力度,依法开展专项治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对自身的监督。认真培训执法人员,积极组织开展普法活动,把普法教育、法制培训和推进依法行政有机结合起来,普法教育取得显著成果。五年来,先后查处违法违章建设行为1130余起,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使城市建设管理秩序得到有力维护。(七)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

实施工业化、产业化、农产品牌推广战略,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力度,集中力量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小城镇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集中完成省、市、县级中心镇(村)规划编制,完成12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15个乡镇村庄布点规划、近70个新农村规划编制设计。完成5个乡镇镇区卫生清洁工程,实施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工程,完成农电网改造,逐步推进土地整理。十一五期间,全县乡镇共投入资金近8亿元,完成开发改造项目70余个,面积145.5万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人均道路、人均绿化面积和自来水普及率稳步增长,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二、“十二五”规划意见(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城乡建设工作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抢抓政策机遇,继续以规划为龙头,以“加快皖北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力度,大力提升城市综合使用功能,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调整城市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振兴建筑业,努力推进城乡建设与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总体目标

1、城市化率:十二五期末达到32.4%。城市人口达到31.5万人

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五年完成7亿元。

3、住宅与房地产开发投资:五年完成 42亿元,年均递增12%-15%。

4、住宅与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五年施工35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50万平方米;完成28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00万平方米。

5、建筑业总产值:五年完成12.8亿元,年递增15%。

6、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城镇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全面实施节能设计50%以上的标准。

7、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基本原则

1、统筹城乡建设。以城乡统一规划为先导,产业统一布局为基础,基础设施统一建设为重点,促进产业聚集、优势聚集、生产力聚集。

2、坚持规划先行。继续引入先进的规划理念,以规划引导城市健康发展,以规划促进乡镇(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3、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强老城改造,强化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更新维护;高标准建设新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

4、保护文化特色。珍惜城乡文化遗产,一要保护,二要发展。防止无知和急功近利式的破坏性建设。

一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在规划设计和城乡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研究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公众利益与群众具体利益等重大问题。三是坚持民主法制,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努力做到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四是坚持城乡统筹,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理念,稳步推进城乡互动,实现以城带乡、共同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工作思路与措施

1、认真落实“老城抓改造,新区抓建设,设施抓配套,功能抓完善”的发展策略。城区重点向东,适度向北、西南方向发展;小城镇重点发展省、市级中心镇和区位优势明显的乡镇,壮大城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总人口达到31.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2.4%。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全力推进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新建农房必须建到规划点上,进一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因地制宜逐步改造“空心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2、坚持高标准规划。按照县委、县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市场化运作、多出精品、争创一流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行政推动、市场运作、企业经营、规范管理、强力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城乡规划编制步伐。重点编制“三河治理”(石梁河、环城河、小汴河)、“三园”(环城河公园、石梁河公园、幸福闸公园)、开发区(包括老城区)13条道路建设规划;逐步搬迁老城区内行政单位,进一步加快行政中心建设;细化棚户区改造规划,加速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分步实施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3、综合整治老城区,全面改善城市面貌。着力搞好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紧紧围绕老城区做优做美、做大做强、提档升级,突出城市建设项目的科学性、经济性和社会性,把城市建设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与优化产业、市场布局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以实现“三城同创”为切入点,加大城市建设及环境整治的力度,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我县城市品位有较大的提高。重点实施以西关商贸中心、文庙商城、泗州大市场、东港商城、新区商贸城为中心的商业圈;改造汴河路、泗州路、人民路、铁市街等商业步行街;完善西关蔬菜批发市场、高尤综合大市场、西二环装饰城、泗州大市场建设;完善老城区景观绿化带建设。力争建成体育馆、博物馆,启动清水湾公园、小汴河游园项目,启动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完成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完成开发区新水厂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

4、坚持宏观调控,加快发展房地产业。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消除影响居民住房消费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住房保障制度;坚持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加快实施城区棚户区改造,力争在2013年完成所有目标。一是在“十二五”期末,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计划完成投资达到42亿元,以2010年为基数,年均增长12%-15%;二是在“十二五”期间,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计划完成35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80万平方米。

5、合理规划布局,切实抓好城市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统筹老城与新区的发展,合理布局发展用地。加速老城拆迁改造,重点实施道路、管网、供水、排水、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三园三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新区路网,力争启动三环路建设。

6、围绕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建筑业。“十二五”期末,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2.8亿元,年均递增10%。加快建筑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速度,做强做大建筑劳务经济,同时,大力推广节约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严把图纸设计、审查、验收关。到“十二五”末,确保我县城镇新建建筑实现节能目标。

第四篇:外语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模版]

为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提升外国语中学的办学水平。服务于洪泽的经济建设,本着立足当前,考虑长远。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我校重点任务是逐步完成学校硬件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保证学校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校园面积达到158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实现了校园环境的美化、亮化、绿化要求。实现了多媒体进教室,初步完成了教师笔记本电脑配备。教师的电脑应用技术培训率100%。95%以上教师会多媒体课件制作。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教育教学已形成一定的体系和特色,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教科研引领教育教学,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高考成绩逐年提高。已成为一所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现代化程度较高,具有初中42个教学班、高中22个教学班办学能力的完全中学。“十一五”期间,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要通过工作创新,科研创新,制度创新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和我省实施教育发展优先的机遇,坚持“充实内涵、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快速发展”,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教师发展为途径,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教师发展、质量管理的办学体系,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德才并举,和谐发展”的办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特长,探索创新机制的教育教学模式。推行名师、名校、名牌战略,打造常规管理、特色兴校的品牌,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努力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多渠道筹资,快进度发展的目标,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体系、德育工作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进入名牌学校的行列,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几年来的发展趋势,实现初中14轨制,高中10轨,达到72个教学班,在校生数3600人左右。确保2008年完成三星级高中的创建,2009年创建四星级高中。把我校建设成江苏省名校。

四、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

1、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硬、软件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十五”期间,学校的占地面积,教室、实验室等辅助配套用房已具规模,基本满足目前教育的需求。在“十一五”期间,有计划地逐步完善教学设施,立足现实升级提高。五年内争取建成室内体育馆一座,校科技大楼一栋,添置多媒体教学和电子备课等系列装置。添置运动器材。增添音乐、美术教学设备。完善满足学生选修课程的辅助教室。全面实施信息化工程,提升学生微机房的档次,完善学校教育网络平台及软件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图书馆的建设。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大力推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2、全面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强综合实践课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新课程的校本研究,积极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积极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有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科教研,使中考和高考成绩位于同类校前茅。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个性发展并形成特色,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发展,全面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3、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外语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2007-12-17 14:40:2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2)文章标题: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办事处位于登封市西城区,辖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4709人。耕地面积15026亩。共有15个党支部,247名党员,我处地处市区、景区,区位优势优越,交通便利,郑少、许少、洛少高速公路、国道207、省豫03线从我处通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有闻名世界的禅宗祖庭少林寺;有中国第一尼僧寺院——永秦寺;有幽静深远、风景秀丽的三皇寨、待仙沟、太子沟、玉皇沟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以旅游服务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产业化水平较高。矿产资源丰富,可开采的矿产有麦饭石2亿吨、花岗石150万平方米、石灰石6400万立方米等。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有少林、马庄等两座中小型水库。耿庄、王庄、马庄一带土厚、水肥,水利条件好,发展高效农业潜力巨大。

一、“十五”期间主要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党工委、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维护稳定为第一责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十五”期间主要社会经济目

标完成情况

预计到05年底,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0236万元,实际年均增长10,占计划期的;主要工业增加值完成1032万元,实际年均增长,占计划期限的11;财政收入完成230万元,实际年均增长9,占计划期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3元,实际年均增长9,占计划期的。

(二)主要工作

1、全力以赴,配合市委、市政府基本完成了少林景区拆迁整治及安置等中心工作。一是在02年第一期拆迁中,完成牌坊以里80余户拆迁工作,建设王子沟居民小区。二是在03年二期拆迁中,共拆迁武校40余家,居民户380余户,在西城区建设**安置小区,03年底被拆迁户基本全部搬入新居。四是04年完成少林景区入寺口建设、停车场及电瓶车路征地绿化工作。同时,配合市委、市政府完成塔沟武校南院拆迁。五是积极配合05年牌坊以里商户的拆迁整治工作,入寺口商业房开业迎宾。

2、积极推进西城区城市化建设。一是02年完成塔沟武校800亩新校址在西城区的征地工作。塔沟武校老校逐步搬迁,新校逐步建设。二是03年配合有关部门修建禅武路、少林路、北环路等三条道路并进行硬化绿化;三是04年成立了西城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小区居民水、电、卫生等工作;四是为扩大就业,活跃市场,配合市有关职能部门在小区设立了星期

六、星期日两个商贸市场,给西城区经济发展和小区居民生产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3、集中精力,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登少公路扩宽改建和道路两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是在01至02年,配合有关部门完成登少公路征地拆迁扩宽改建工作。二是03年在少林景区拆迁建设中对登少公路两侧200米以内影响景观的民房、厂房进行了统一整治。三是03年对登少公路两侧50米进行绿化。四是04年按时按要求完成景观路大环景卫生集中整治,以优秀成绩迎接了首届世界传

统武术节迎宾式在我市的胜利举办。

4、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我处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两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一是重点围绕旅游,较好服务。二是引导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三是利用矿产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砂石、麦饭石加工等非公有制经济,筹备成立少林办矿产品协会。为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

5、党的建设和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02年分两批在全处认真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04年认真开展学习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活动。04年10至12月份,利用近三个月时间在全处干部中开展了干部作风集中建设活动。认真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对后进村党支部,派出工作组进行整顿,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二是03年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办事处全体动员,全力以赴,认真做好“非典”防治工作,确保了全处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切实加强计生工作,圆满完成人口计划;四是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从04年开始,在全处免缴农业税,认真做好农业税“一降一补”,完成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工程;四是认真落实劳动保障社会就业再就业政策,积极开辟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积极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和做好农村、城镇低保工作;六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从04年8月开展移风移俗殡葬制度改革,在全处推行亡故人员火化。七是02年、05年上半年,完成第四届、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下载武穴市城乡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穴市城乡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一、企业目前基本情况本企业于2004年底迁入XX工业园区生产。第一期新建标准厂房(包括供电设施)26000余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左右;新增生产设备投入200......

    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背景与基础分析、战略选择、专项规划选择、制定行动计划、项目具体细节与举措、规划的准备实施与管理. 1.背景原则1.1规则编制背景1.2规则编制原则1.3规......

    “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经济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江苏省阜宁经济开发区今年1-6月份引进工业项目32个,协议利用投资16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实际完成投资5.6亿元,协议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到帐资金600万美元,上半年共实现财政......

    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办事处十一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办事处位于登封市西城区,辖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4709人。耕地面积15026亩。共有15个党支部,247名党员,我处地处市区、景区,区位优势优......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0000;立足于以中药与天然药物为主导的生产、经营、研发业务......

    医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医院~年--2010年规划一、“十一五”规划总目标:以医疗工作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开发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群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