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零陵区建设局开展2012年春节团拜会
零陵区建设局隆重举行2012年春节团拜会
值龙年新春来临之际,建设局隆重举行了2012年春节团拜会,向一年来为全区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辛勤奉献的全体干部职工和关心、支持局里各项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们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愿: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会上,局领导班子向大家汇报了2011年的主要工作情况以及2012年的工作设想,认真听取了老领导、老干部对局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一定尽快专题研究,认真解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会更加关心、重视老同志的晚年生活,积极为老同志们排忧解难,也希望众位老领导、老干部们继续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关心。
会议最后,张局长还表示:2012年是我区“五城同创”即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卫生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国家级森林城市和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局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区委领导提出要建设新型工业强区、生态宜居靓区、文化旅游旺区、现代农业新区,我们建设局各单位的任务很重,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团结协作,大胆开拓创新,共同推进我局各项工作早出新成绩、亮出新特色、再上新台阶。
零陵区建设局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九日
第二篇:区建设局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总结
区建设局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节能降耗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思路,我局成立了建筑节能领导小组,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建筑业管理的副局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建筑业管理科科长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组成。
二、认真贯彻落实建筑节能标准
在建筑领域中,现行的国家、省节能标准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根据国家标准、法规,特别是《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部令第76号),于2000年10月1日施行。今年2月份我局邀请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总工程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建筑节能专题知识培训。参加本次培训的主要是质监站工作人员、区属施工总承包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科科长以及部分房地产工程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和施工项目经理。
目前,凡是我区辖区内新开工的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必须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如已竣工的干览镇西码头国际贸易城住宅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现开工在建的,如干 览镇西码头阳光海湾住宅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金塘中学(公共建筑)、教学楼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位于盐仓街道的海运大厦(公共建筑)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等以上民用建筑对屋面工程、门窗、墙体均有建筑节能设计具体要求和内容。
三、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
按国家、省建筑节能标准,对在建工程项目中有建筑节能要求的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
四、主要存在问题
1、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展开:对建筑节能材料的监督、检查、检测尤为必要,但因刚起步,有关建筑节能材料性能检测设备、机构尚未完善,如中空玻璃露点性能检测。
2、对建筑、监理、施工等各方面主体的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的宣传力度尚不够。
3、对建造绿色建筑的意识不强,特别是根据我区实际未充分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工程项目较少。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继续加大对建筑节能政策、方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宣贯力度。
2、对民用建筑的建筑节能拓宽渠道,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农村住房和既有建筑的日照特点,根据《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规定,推广安装于阳台线直立墙面的分体式太阳能技术。
3、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在建工程项目建筑节能部分验收、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篇:区建设局
三、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要求,重点从以下六方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搭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框架。
把城镇社区与农村社区、工业园区与农业园区、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建立由区域总体规划——镇(街道)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的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以此确定农村地区居住区、产业区、农田保护区、生态区和不开发区等功能区的布局规划,通过发展建设功能区,把城乡连接成一体,形成城乡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和谐发展的组团城市。
(二)统筹发展三大产业,奠定城乡一体化的物质基础。
1、全面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按照《佛山市三水区农业产业和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决定》(三委发〔2009〕1号)要求,对“七园一带”约20万亩农地,根据各自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科学开展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从2009年起全面实施,到2011年基本完成。二是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股份社)的主体投入地位,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区政府按照2000元/亩的最高标准,投入4.6亿元补助农业园区的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银行的支持,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三是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效益农业、品牌农业和精细农业,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步伐。
2、继续发展优质工业,为反哺农业创造条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园区兴业、工业强区”战略,进一步明确各镇(街道)产业发展定位,促进产业集聚。继续抓好招商选资和项目落实,为发展增添持续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势推进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通过工业产业升级换代和积聚财力,加大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力度。
3、以度假式乡村休闲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涉农三产。充分利用我区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三江汇流的自然条件和“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重点发展度假式“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研究制定扶持“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的政策措施,按照农民投资、政府补贴的原则,同步推进村庄改造与乡村旅游区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错位互补、协同发展格局。力争用3~5年时间,使三水“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成为闻名省、市的旅游名牌。
4、实施富民工程,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倍增。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就业指导,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经营水平,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农业发展补偿机制,增加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盘活农村集体经济留用地,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三)大力实施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拓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空间。
1、推行优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一是大力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村居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二是加快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每年全区统一安排开发建设用地指标,逐步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历史遗留问题。三是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流转试点工作。借鉴江浙地区“两分两换”(即农村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区“三旧”改造工程,鼓励有条件的镇、村或多个村民小组通过宅基地置换,整合和优化村庄居住点,联合建设农村新社区。在西南城区周边范围建设5~10个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逐步在各镇(街道)城区范围建设5~10个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规划范围内旧自然村暂停新农村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农村居民以宅基地置换商品房、农民公寓房、物业或货币补偿。四是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综合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股权等各种农村产权的流转交易。通过规范、公开、统一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逐步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的权利,实现农村集体建设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 ”。
2、大力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一是进一步加大股份社的整合力度,适度扩大股份社规模,逐步统一股份社的土地发包期。二是选择有条件的城中村、园中村、郊边村,积极推进“四改一转”综合改革:即村委改居委,农村居民改城镇居民,集体经济体制改城镇经济体制,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改市政管理,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三是积极推行集体经济管理职能与村民自治职能分离。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各司其职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
3、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一是积极筹建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引导村镇银行推出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业务,允许农村集体物业和资产用于银行抵押贷款,解决农村发展所需资金问题。二是搞好“政银保”农业贷款工作。引导合作银行向符合我区产业政策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企业和农户贷款,大力扶持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质种养项目,并通过实施信用保险降低贷款风险,不断加大银行资金扶持力度。三是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要根据当地农业特色、发展优势和抗风险需要,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需要的险种入手,加快推出生猪、三鸟、水产、花卉等险种,并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补充保险、农村居民住房保险等险种。
(四)全面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城乡一体化的硬条件。
1、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为载体,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每年继续按照不少于10%的数量,以“五村、五通、五化、五有”为标准开展自然村的新农村创建工作,到2015年全面完成,整体改善农村
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以农村垃圾处理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切实加快建成白泥坑垃圾填埋场建设,在此基础上全面实行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继续大力实施“三年促变、绿地三水”工作,确保成功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区,美化提升农村的生态空间和居住环境。
2、以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为重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切实加快西江水厂首期工程进度,确保2009年底前实现西江、北江双水源供水。加快镇级水厂整合步伐,推进管网建设进度,重点推进自来水进村入户工程,引入招投标的竞争机制开展村内管网建设工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民主决策和确保质量,2011年基本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任务。
3、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交通路网和公交营运体系。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的污水处理、燃气、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强化城乡基础设施高标准衔接、全方位互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
(五)积极发展农村文教卫事业,营造城乡一体化的软环境。
1、大力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统一区内教师福利待遇。进一步推进名师培养工程,全面提升各镇(街道)教育办学水平。
2、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实施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在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镇村数字电视建设。
3、扩大医疗卫生覆盖面。建立健全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格局。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逐步实现两个医疗保险制度的并轨,尽早实现区域医疗保险费用实时结报。
(六)完善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人力保障。
1、探索城乡一体劳动就业和失业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劳动力失业登记制度和失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清理取消各种针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实行适用于城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统一的劳动管理办法,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在就业身份、岗位安排、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一视同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区域间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2、建立全覆盖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政府扶持、集体补贴、个人缴费”和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加快推进全征地和全退出承包集体土地的农村居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全体农村居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试点。
3、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重点加强教育和医疗救助等专项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低保线标准、五保供养标准与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指数联动调整机制。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全面提升社会福利整体水平。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成立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区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统一负责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个专责推进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对策措施,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的具体工作。各镇(街道)也要相应成立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确保工作顺利实施、稳步推进。
(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哺农长效机制,实现各级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土地出让收益和耕地占用税新增部分使用结构,大幅度提高用于“三农”的比例。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城市管理体制,将新型社区的交通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全部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改变以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主要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的格局。
(三)建立扶持优惠政策。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工作中,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向农村集体和农民征收的税费项目一律不得收取。对用于宅基地置换的房产、物业等建设,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征收的税费,争取减免上交市级以上的各种税费,凡区级留成的税费收入一律以扶持发展的形式作专项补助。凡涉及有偿服务的收费,一律只收取材料成本费,其中属于政府事业单位有偿服务的收费,由政府财政支付或减免。凡属以集体土地建设的农民公寓,按减轻农民负担的农民自建房政策执行,只收取土地证、房产证工本费。
(四)加大督促检查和宣传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指导、检查和督促,跟踪督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督查工作机制。同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工作的落实和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利用各大媒体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支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区县长2011年春节团拜会主持词
在春节团拜会上的主持词
(2011年1月31日)
同志们:
现在开会。
值此2011年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贺佳节。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参加今天团拜会的有:区大班子领导成员;各镇党委书记、镇长,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区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现在,请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同志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
同志们,刚才**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新春贺语,对2011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关于节日期间的有关工作,我再简单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认真做好节日值班工作。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确保节日期间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遇到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迅速上报、果断处置。要严格落实外出请销假制度,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原则上不准外出,确需外出的,必须按规定、按程序履行请销假手续。
二是全力保障节日期间的安全稳定。要切实抓好节日
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对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烟花爆竹、森林防火、公共聚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严防事故发生。要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切实组织好节日期间的生产运行。要加强对工业生产的运行调度,千方百计化解生产要素制约,确保首季开门好。要全力维护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公共基础设施正常运行,保障人民群众春节期间生活需求。要根据节日消费特点,精心组织货源,丰富商品种类,确保不断档、不脱销。要突出抓好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风尚,坚决制止以各种名义乱发钱物、铺张浪费以及用公款相互宴请、高消费娱乐等不正之风,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四是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救助、走访慰问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中去,让他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最后,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一切顺利平安。
散会。
第五篇:第一章 零陵区旅游环境
第一章 调查区旅游环境
一、零陵区旅游业发展的规模
零陵自古以来就是湘南重镇,历史沿革渊远、文化底蕴深厚,区域交通优越,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颇为丰富,一度被誉为“千古诗文地,绵绣潇湘源”,怀素、柳宗元、张浚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和诗文,永州八景、朝阳岩、香零山、回龙古塔、周家大院等历史文化景观,也都极具旅游开发潜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伴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旅游不再是少数人的消费,而是一种普遍化的商品,参加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2009年国内旅游接待超过2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4万亿元,占GDP的4%,但与世界发达国家旅游收入所占GDP比重有很大差距,说明我国的旅游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这给零陵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美好的前景。
永州市零陵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零陵区作为农业大区,全区农业逐步走向产业化、基地化。兴建起20万亩楠竹林、30万亩油菜、12万亩蔬菜、2万亩百合等10大商品生产基地。异蛇产业年产蛇400多吨、蛇酒500多吨、蛇毒30千克,蛇药等系列产品得以开发,成为“中国一绝”,被列为国家财政部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零陵区境内有卷烟、电力、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采矿冶金、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7大工业体系。30多个产品获国优、部优、省优称号,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32.5%。全区有耕地31592公顷,盛产稻谷、红薯、黄豆、油茶等。有林地面积15万亩,森林总储量41万立方米,杉木24万立方米,楠竹1550万根。年产木材492万立方米,楠竹7.71万根;可供开发利用的水利资源有13.5万千瓦。
二、零陵区旅游发展的总体形象——“千古诗文地、锦绣潇湘源”
一、旅游业的发展的总体形象
零陵,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存在大量的文物古迹,而且拥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着令人神往的自然景观。
可零陵区旅游发展却存在很大的问题,景点景区分散、旅游吸引力不够、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较差、没有一条完整且可供游客选择的精品旅游线路。这主要是受到当地经济和管理体制的制约,当然,当地老白姓的对于“家门前”的旅游资源的的保护和对旅游开发的观念也有很大的影响,不过现阶段,零陵待开发的旅游资源仍有发展的前景。
二、旅游资源和景区的主打产品
现阶段零陵区已经开发了相当一部分旅游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公园:怀素公园、朝阳岩公园。
佛教寺院:青阳寺、佛祖庵、绿天庵、高山寺、法华寺等。名山文化:西山(《始得西山宴游记》)
人文和民俗文化:柳子庙、迥龙塔、永州市博物馆等。自然风景类:萍岛、香零山、愚溪、朝阳岩、西山等。古街道:水晶巷、总督巷、朱家巷、东门巷、鼓楼巷等。度假村:异蛇村、异蛇山庄。
三、旅游发展的市场前景
区位优势——近年来,随着永州境内衡昆高速、洛湛铁路、二广高速、厦蓉高速等国家重要干道的相继开工和建成通车,零陵机场通往北京、长沙、广州等大都市航班的逐步开通,零陵已成为永州市的交通枢纽,南下北上和东进西出,交通十分方便快捷,吸引外地游客来零陵旅游的交通条件基本成熟,区位优势已经凸显。
机遇优势——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务院开始采取措施刺激内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讨论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旅游业的新定位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并且强化了后续政策出台的预期。与“十一五”规划定位最大的不同,是多了“战略性”字样。同时,市委、市政府把零陵定 4 位是“永州旅游中心城市”,在各方面的支持力度肯定会进一步加大,对于零陵旅游业来说,是个加快发展、突飞猛进的极好机遇。
特色定位——零陵旅游的特色是什么,是否真正具有与周边的桂林、衡阳、清远、张家界等不同的独一无二性?我们认为零陵旅游最大的特色就是“文化+生态”的旅游产品,具有不同于桂林、不同于衡阳、不同于清远、不同于张家界的唯一性、独特性、差异性。因此,零陵旅游特色定位应为文化生态旅游。
目标定位——湘粤桂边境的旅游中心。当前,永州周边的桂林、衡阳、郴州、清远、贺州等地的旅游业如火如荼,而永州正处桂林、衡阳、清远等旅游圈中的“盲区”和空隙。零陵地处永州的中心城区,是永州水陆空交通的交汇点,更是永州文化旅游的核心区。优越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注定零陵应当成为湘粤桂边境的旅游中心。
四、旅游市场拓展的条件
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综合性产业,发展零陵旅游必须要在加快景区建设的同时,加强旅游要素市场建设,形成功能齐全的大旅游产业结构。
一、要加大旅游饭店、宾馆建设。在提升红太阳大酒店、柳子大酒店等星级宾馆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快怡港国际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再引进一家“五星级酒店”,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二、要加大饮食文化挖掘。深入挖掘“名泉酱板鸭”、“才子牛扣”、“糁子酒”等传统零陵名菜佳肴文化意蕴,努力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打造饮食文化本土品牌。
三、要加大旅游纪念品开发。整合区内民间艺人、能工巧匠,加大本地丰富的竹、木、石料、异蛇等资源利用,开发出系列有观赏性、纪念性、实用性的旅游纪念品。当前重点要打造一条异蛇产品街,提高零陵知名度。
四、要加大旅游专业人才培育。加快引进、招考一批旅游专业人才,推动零陵旅游快速发展。
五、要加强标识标牌建设。特别是要把“东山(怀素)景区”、“柳子景区”、“回龙古塔景区”、“朝阳岩景区”、“香零山景区”等重点景区 5 的标识标牌要在交通要道标示,在古城门、城标、河西桥头、高速出口等处设立纯标识标牌或广告性标识牌,使之即能引导游客出行,又能宣传景区。
六、要加大旅游宣传。旅游作为一种服务型产品,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尤为重要。要塑造零陵旅游业良好形象,需要努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这也是政府引导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围绕打造“零陵古郡,潇湘绿城”的整体形象,统一宣传口径、统一宣传内容、统一宣传标识,提高对外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就现阶段而言,要运用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重点对外宣传我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提高零陵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以国际柳文化研讨会、怀素书法文化节、各类招商会等节庆活动为平台,邀请各级旅游组织、各界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来我区观光考察,为我区旅游业聚集人气,营造声势,扩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