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局开展质量兴区工作自查报告
建设局开展质量兴区工作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整顿全区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确保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根据《防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防城区实施质量兴区战略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防区政办发〔2010〕122号)精神,我局开展了全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现将检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接到通知之后,我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人员开会研究,并组成以黎波副局长为组长的全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工作小组,统一组织领导相关工作。工作小组设在局建管股,主要负责领导协调区质安站参加对全区在建工程的质量安全大检查。全区共检查建筑工程25项,总建筑面积22.92万平方米,总投资3.33亿元,涉及建设单位 25家,施工单位15 家,监理单位4家。同时,还对今年以来发现的违规工程3项进行了检查处理。这次活动主要检查了在建项目的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及各方主体市场行为。检查中,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和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25份,停工整改通知书6份;发现违法违规建设项目3项;共出动人员120人次,车辆20余次。
从检查情况看,全区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履行较好,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安全生产措施基本落实,市场行为不断规范。从项目上看,城区住宅工程项目、高层建筑项目、规模较大项目、市场诚信较好的企业所承建的项目好于其他项目,高资质、规模大的企业好于低资质、规模小的企业。具体表现在: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我局高度重视建筑市场及质量安全工作,将开展“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年”活动作为今年建筑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局召开了规范建筑市场及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印发了《防城区建筑市场及质量安全检查方案》(住建字〔2011〕27号),明确了检查的组织机构、时间、范围、重点。建设各方主体均对此次检查高度重视,及时主动配合,使全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工作能顺利进行。
2、意识增强,行为规范
大多数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市场经营行为比较规范,能较好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质量、安全责任和义务,认真贯彻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工程施工强制性标准。在被检查的工程中,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具有相应的资质,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能按照投标的承诺到岗尽职。
3、质量监管,总体受控
绝大多数工程建设各方建立了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能有效运转,施工图审查能及时完成。根据工程特点能及时制定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并跟踪实施,工程实体质量总体较好。现场检查的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比较齐全和规范,建筑节能各项措施稳步推进。
4、安全生产,平稳发展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责任能基本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基本形成。各项安全专项方案都能及时制定和贯彻,大多数施工现场的建筑起重设备都能及时检测和使用登记,文明施工水平较好。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及时落实整改。
二、存在问题
1、基本建设程序方面,部分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不完善 一是建设单位特别是民营投资项目的建设方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不按法定程序办理建设施工手续,违法施工现象仍然存在。二是部分建设单位存在先建设后补办、边建设边审图、重大设计变更不及时审图或审图滞后的现象。
2、施工队伍管理方面,部分企业存在管理不到位现象
一是部分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不到岗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劳务违规分包、违法“包工头”现象依然存在,劳务台帐未建立或已建立但不完善。三是项目经理变更手续不完善,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有的项目班子实际在现场管理人员与投标书承诺的不相符。
3、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质量管理仍然存在瑕疵
一是施工组织设计针对性不强,部分工程无节能施工方案或内容不齐全。二是质量管理资料质量员、项目经理代签字的现象依然存在,弄虚作假。三是一些工地同条件试块不按规范要求放置在施工想现场;钢筋绑扎不规范,不符合抗震规范要求。四是建筑节能施工和措施不到位,有的未按要求进行建筑节能施工。五是工程质量通病依然存在,细部做法不够精细。
4、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隐患
一是部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构没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的安全责任不明确。二是安全防护方面不到位,部分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不规范、模板支撑搭设不按方案实施,卸料平台与脚手架相连且防护不到位,搅拌机防护棚搭设简陋等诸多事故隐患也未彻底根治。临时用电电箱未按规范设置,未形成规范的接地系统。三是文明施工长效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未按平面布置图堆放材料,未做到工完料尽场清,未按规定合理设置警示标牌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牌。四是施工现场建筑起重机械的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忽视设备交接管理。个别施工单位使用未检测、验收不合格的建筑起重机械,被责令暂停使用。
5、工程监理方面,监理措施和行为仍有不规范现象
一是监理人员对进场材料把关不严,旁站记录内容不齐全,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等资料制式化,缺乏针对性。二是质量验收把关不严,不能按监理规范要求做到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个别监理人员不能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处置不当。三是安全生产方面有的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监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对有关安全生产标准、规范了解不够,未能严格按照强制性标准进行监督。
三、下一步措施
1、及时整改,严格督查
对这次检查中发出的(停工)整改通知书的项目,各责任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制定措施,抓紧整改,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并将整改回复单报送各有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必须建立跟踪监管机制,坚持绝不放过的原则,明确专人督查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到位。对整改不力或整改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和个人一律从重处罚。
2、完善机制,长效管理
进一步督促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树立规范管理意识,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企业质量和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加强施工现场项目部建设,确保现场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加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投入,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把质量关,促进安全生产平稳发展。
3、明确重点,加强监管
今后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服务,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二是加强诚信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对各类建筑业企业信用考评管理,健全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把企业信用考评结果与市场经营行为相挂钩,坚决遏止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三是深化施工现场管理,促进工程质量管理再上新水平。大力推广质量通病防治的新技术。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及风险较大的地基基础、复杂钢结构、幕墙等工程的监督检查。增加对信用缺失、管理差的企业施工现场检查监管的频率。加强对检测、监理等中介机构的监管。四是全面落实建筑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工作。全面落实以企业法人代表为核心的各方责任主体,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加大对以往发生事故和安全管理薄弱的企业,隐患严重的项目,危险性较大工程的监管力度,加强全过程检查监管。
4、从严执法,强化联动
进一步强化联动执法,继续和纪检、质监、消防等单位联合,加强信息沟通,规范建设各方行为,有效遏止违规行为。一是重点查处建设单位规避监管和违规施工等行为;二是重点查处施工单位串标、围标、以不正当行为承揽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三是重点查处注册建造师挂靠、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群体上访事件的行为;四是重点查处施工监理单位项目部人员不到岗、无证上岗、不履责等行为,以及对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监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行为;五是坚决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强化不良行为记录。
第二篇:区质量兴区自查报告
区质量兴区自查报告
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质量兴区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综合竞争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按照国家《质量振兴纲要》和省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质量兴区、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活动,全面提高全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总体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兴市绩效评价指南(试行)》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兴区工作,把其作为振兴全区经济的主要抓手,2005年制定下发了《2005-2010年四大质量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组织召开了“全区质量兴区暨实施名牌战略动员大会”,把实施名牌战略,做好名牌产品的培育、规划及制定完善鼓励政策和保护措施,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08年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质量兴区战略的意见》(市中政发[2008]20号),对质量兴区工作纳入区政府目标管理,并对质量兴区工作目标任务、工作重点进一步进行了明确、细化,分解到各责任单位,实施量化考核。
二、组织健全
区政府2005年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同志任组长,20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兴区工作领导小组,在质监分局设立了质量兴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质量兴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区质量兴区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工作指导。2008年,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又对质量兴区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确保了质量兴区工作有效常抓不间断。
三、措施到位
(一)联席会议筑牢基础。多年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质量联席会议,分析质量形势,研究质量问题,部署质量工作,总结工作经验,为质量兴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筑牢了质量兴区工作的基础。
(二)宣传发动提升观念。结合“3.15”、“质量月”等活动,利用橱窗、横幅、广播、电视、网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质量兴区活动;定期举办政务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做好辖区内企业家的管理视角开阔、管理理念提升工作;建立了区质量门户网站,开辟了质量兴区工作专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宣传在质量兴区活动中涌现出先进典型,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充分曝光、严肃查处,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自律意识,使广大企业切实树立起了“产品在我手中、质量在我心中”的质量观,营造了质量兴区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优化政策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区政府建立了扶持引导机制,完善质量奖励制度,推进品牌战略。对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全国质量管理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获得山东省质量管理奖、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服务名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工作业绩突出,没有一票否决的乡镇(街道)和政府部门,直接确定为综合目标考核优秀等次,先后对符合条件的7家企业和4个政府部门兑现了奖励政策,有效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和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
(四)加强督查促进落实。在做好每年例行人大评议、政风行风评议的基础上,区政府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政务大督查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提档升级的督查;区人大、区政协定期组织重点项目视察;区机关效能投诉中心不定期对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进行暗访,多渠道、全方位开展质量兴区督查工作,督促各职能部门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对质量兴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多措并举求实效。
1.完善措施,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发展质量。一是积极调整农产品结构和农业结构,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积极开展有机产品、HACCP、良好农业规范(GAP)、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分别发展到20家和11家,国家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发展到22个,现代农业迈上了新台阶。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帮助各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生产基地建立农药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记录、生产档案,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全区16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分别建立了完整的基地管理制度,树立了标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管理,详实记录病虫害防治和肥水使用情况,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步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三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水平。在成立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区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在龙头市场、新华市场、利民市场建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室,各乡镇、光明路街道也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配备了农药残留监测仪,开展果蔬农药残留速测,将城镇驻地农产品市场100%纳入了安全检测范围。四是加强农药经营店监管。积极帮助全区农药销售业主建立了必要的质量安全管理和“两帐两票、一卡一书”等制度,规范农资市场和经营行为,没有发现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5种农药的行为。五是加强动物产地检疫,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各乡镇、光明路街道设立了动物检疫站,选聘了146名村级动物检疫员,对养殖场户进行登记造册,随时掌握畜禽流通情况,加强动物产地检疫,保证健康畜禽出栏。强化对畜禽屠宰场的检疫工作,在全区各屠宰场派驻检组,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检疫,屠宰场的检疫率达到了100%,有效防止了病害肉的上士流通。同时加强兽药、饲料的监管,对全区70多家生产厂家和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有效避免了违禁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市场上销售和使用。六是加强水产养殖监管。制定了《市中区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加强水产养殖监管,全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全部建立了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监管率达100%,持证率达100%,未发现有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
2.加强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和涉及人体健康安全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成立了由区长任主任,分管区长任副主任,区直18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加强对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的领导。制定下发了《市中区食品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全区党政机关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完善了政府负总责,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制定了《市中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了食品安全预警机制、救援机制和应急管理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形成了部门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机构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协作体系。二是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加大对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按照取证条件依法组织生产,对小作坊实行区域监管责任制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加强对限区域销售食品生产小作坊的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生产、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目前,全区94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取得了生产许可证,100%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全部建立了原辅料购买和产品销售台帐制度,坚持做好购买记录和销售批发记录,产品生产追溯性良好;食品添加物质使用100%备案;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基本消除。三是餐饮消费安全更加放心。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全区餐饮单位台帐,对全区餐饮单位实行问及分类管理;认真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督查活动,督促餐饮单位落实进货索证制度,严厉查处无证照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目前,全区餐饮经营单位,资质全部齐全、有效,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执行良好,未发现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行为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四是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全面加强。全面推行“四制一创建”,在全区食品经营业户中全面实施一户多档制、实名登记制、证明登记制和食品标牌公示制,强化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创建食品安全绿色区,在全区市场、超市、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全部建立了食品进货台帐。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农村大集熟食集中经营管理制和食品安全网络数字监管制,在全省率先推出了“电子地图动态监管系统”,对全区农村大集270户熟食经营户实现了集中经营动态管理。五是猪肉质量安全保障有力。建立健全了定点屠宰企业承诺经营、台帐管理和证章管理制度、进场生猪佩戴耳标制度、市场超市销售猪肉及集体食堂、餐饮单位使用猪肉台帐登记制度、投诉举报制度等长效监管机制,成立了由经贸牵头,工商、卫生、畜牧等部门组成的专门稽察执法队伍,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监管。城区定点屠宰率达到了100%,周边乡镇进点屠宰率达到了97%,城区集贸市场、大型超市、餐饮单位,所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六是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显著。围绕药品整治工作任务,先后组织开展了药品市场的挂靠经营、药品购销行为、兴奋剂、GSP认证跟踪和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等专项整治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458人次,检查批发企业2家、药品零售企业126家,下达《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28份,查处涉嫌违法广告1起,有力整治了药品经营中的挂靠经营及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七是重点产品实现了动态管理。坚持“查、治、管、扶、建”相结合,认真开展了重点产品集中整治活动,采取反复巡查和拉网式大检查的方式,加大对无证生产和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巩固提高了2007年10类产品专项整治的成果,重点产品市场秩序得到了有效地维护。对全区重点产品全部建立健全了质量档案,纳入了动态管理。目前,我区共有10类重点工业产品生产企业16家,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6家企业全部取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行3C认证管理的12家企业全部通过了3C认证;今年上半年,产品抽检合格率为100%。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区连续三年未发生产品质量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进一步强化安全机制,深化平安市中建设。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危化品专项整治、液化气市场专项整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专项整治,大力开展以特种设备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和重点设备的动态监管,实现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重大隐患整改率4个100%,特种设备得到有效保障,全区顺利实现了第十六个安全生产年。
4.加快结构调整,加强基础管理,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以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推动企业集团化、产业集群化,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严格项目管理,采取“腾龙换鸟”置换等有效措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深入开展“一年一企一专利”活动,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推动计量确认、体系认证和采标工作的开展;大力开展“标准化”战略,积极推动企业贯彻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推广先进的过程管理经验,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建设。截至目前,全区94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8家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家企业通过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2家企业采用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辖区内基本消除了无标生产现象,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4%。
5.深入开展打击假冒伪劣活动,创建放心满意消费环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为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提供坚强后盾,组合开展了建材、农资、食品等重要工业品和涉及民生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打假制非工作力度。各职能部门分别建立健全了打击假冒伪劣的监督、投诉和处理机制,并依据各自职责,认真组织开展了各类打假活动,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维护了合法业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认真组织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购物放心一条街”和“商业服务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批高信誉的放心消费示范单位。
6.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将名牌带动战略作为质量兴区工作的总抓手,相继出台《关于实施质量兴区战略的意见》、《开展“民营企业科技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试行)》《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做好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促进名牌带动战略的深入开展。今年,在2008年底获得21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22个国家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的基础上,又申报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4个。
7.认真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强化工程质量过程监管,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一是严格工程招标管理,加强施工许可发放审核,确保项目公开招标达到100%;二是加强施工图设计审查,严把工程设计关;三是严格工程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把好工程质量安全和节能关;四是加强工程原材料检验,提高工程质量;五是强化工程质量过程监管,做到事前控制、提前防范,努力消除工程质量通病。
8.推行服务业标准化,引导提升服务质量。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促进服务业标准有效实施;同时,走服务标准化工作推动相关服务业全面发展的路子,积极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争创和服务业山东名牌培育工作,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先后培育标准化良好行为服务企业1家,服务业山东名牌2家。
四、成效明显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区的质量兴区战略得到了巩固和提升,质量兴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连续三年未发生影响恶劣的假冒伪劣产商品事件、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未出现区域性质量问题、未发生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重大产品质量事故、未发生特种设备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未发生因产品质量问题遭国外通报、召回或索赔的事件。
(二)产品档次得到不断提高。农产品(林、牧、水产品)品种改良、档次提高、结构合理,质量效益显著,工业产品质量档次不断提高,国家、省(市)级监督抽查合格率提高到92.5%,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提高到97%。
(三)名牌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出口免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称号企业的数量逐步增加,相关产品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税收、销售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总数达到21个,国家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发展到22个,税收、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22.1%。
(四)工业产品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质量兴区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工业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促进了工业产品品种的增加、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的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提升,在大力降低质量损失率的同时,有效带动了产品销售价格和出口价格的不断增长,工业产品的质量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五)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创优工程项目数不断增加、工程质量投诉下降、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连续三年来未发生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的目标。
(六)服务质量不断改进。传统和新兴服务行业的服务明显规范,服务标准覆盖率达到82%,服务标准实施率达到96%,服务质量基本达到了相关标准要求;13家分别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争创省级以上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标兵、文明服务窗口25个;属地群众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投诉明显下降。
(七)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2008年,万元GDP能耗2.1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75%,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320天/年。2009年上半年,减排二氧化硫1160吨、COD 50吨,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全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总之,我区在质量兴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品牌产品还不多,打假治劣任务还很艰巨,实现质量兴区目标还需长期不懈的努力。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完善工作制度,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面高质量地落实质量兴区工作的各项任务,确保质量兴区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市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特此报告
文章来 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 J.Com 1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三篇:质量兴区自查报告(定稿)
自查报告
质量兴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质量兴区相关文件精神,街道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质量兴区工作,各相关部门思想统一,强化责任,扎实工作,将质量工作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质量兴区”活动,几个月来,全面提高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初显成效。现将9月份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质量从检查情况看,辖区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履行较好,工程处于受控状态,安全生产措施基本落实。在建工地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施工现场安全责任基本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基本形成。
二、商贸街道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始终把质量工作作为振兴辖区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并将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纳入各项重点工作之一。制定了激励奖励政策,并对名牌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宣传教育、考核检查作
出规定。并将其分解落实到相关的部门、企业等单位。
三、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双节前,为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我街道开展卫生监督检查行动,推进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对辖区的旅游绿化环境和卫生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优化了旅游发展环境;开学后,集中开展了对小餐馆、学校食堂、工地食堂和“小饭桌”小型餐饮单位的检查,重点检查卫生许可证、基础设施、卫生条件、加工过程、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和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等情况的检查,有效改善了卫生状况。
2012年9月21日
第四篇:建设局关于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情况汇报
建设局关于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情况汇报 2009年,按照滁州市及县政府要求,根据建设局职能职责,按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高度重视建设领域质量工作,积极抓好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质量,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开展质量兴市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明确分工,建立责任机制
为加强对质量市兴工作领导力度,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质量兴市工作的组织领导;从六个方面制订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人员工作守则》;明确了质监站、检测中心、建管站对质量工作的分工和责任,并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根据建设工作阶段、工作重点等情况,及时制定了质量兴市活动工作计划,做到质量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教育,强化培训,树立质量第一思想 为了使全县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建设者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我局从教育入手,大力开展新规范、新标准、新法规的培训和学习。一是加强对质监站、检测中心、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为打造一支过得硬的、质量监督队伍,采用了多种形式对监督人员进行培训:一是送出去学。派监督员参加省质监站、市质监站举办的新标准、新
规范培训班。第二是内部组织学习。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组织监督人员自学,落实人员组织讨论,定期举办业务考试,统一全站人员对新标准的执行力度,同时提倡各专业质监人员加强自学,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二是加强对企业、施工人员教育。多次组织各在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的培训,重点学习新规范、新规定、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大家牢固树立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并通过培训,使大家知道怎样做、如何去做?知道该遵守什么、如何遵守?知道该监督什么、如何监督?
(三)严格认真,狠抓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建
设工程质量
我局严格按照建设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安徽省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细则》和市有关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相关规定,充分发挥质量监督作用,对全县在建工程进行全方位质量监督管理,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截止目前月份,共监督报建项目59个,建筑面积21.7万多平方米,无一例质量安全事故,我县内商品住宅与政府投资工程和公共建筑工程竣工备案合格率为100%。一是落实质量监督责任,强化质量意识。对每一个建设工程,在管理上落实质量监督管理责任,在工程质量上明确工程质量目标,在责任主体上,明确
责任主体,并积极引导施工单位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二是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在监督施工单位进场原材料质量的同时,对施工单位进场的所有原材料均做到详细记录,各种材料检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对原材料的使用进行跟踪管理,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或堆放在施工现场,为工程建设出“精品”从源头上把好关。三是全方位实行质量监督。从土建工程的基础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采取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工程质量趋势分析,及时掌握和控制工程的质量状况,并及时反馈到施工单位和施工现场。在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过程中,实行“一手抓工程质量,一手抓工程技术资料”的工作方针,加强工作前期环节、中间过程、产品结果的质量监督。四是抓好质量趋势分析。按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方针。加强对隐蔽工程和中间结构的验收、验评工作;注重工程检测中的实测实量工作;在抓好工程质量的同时抓好工程技术资料,对建设工程的原材料、砼试块、等测试材料在试拉、试压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数据和设备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五是加强对质量监督原始材料的整理、报送和存档工作。我局对质量监督情况根据职能职责,对质量监督报表、工程质量监管信息报表等及时进行整理、上报。
二、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抓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包括对房地产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重点对扩大内需重大项目的质量安全保障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程质量。
二是抓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起步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地执行《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分户验收工作。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应在确保工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可靠、保温节能性能等符合设计要求的基础上,以检查工程观感质量和使用功能质量为主。
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创建琅琊杯工程”活动。按照市建委关于印发《滁州市琅琊杯工程评选办法》的通知精神,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创建活动,为来安建筑领域出精品做出贡献。
来安县建设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第五篇:质量兴区半年工作小结
甘州区卫生局
2011年质量兴区上半年工作小结及
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1年上半年,我区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核心,以提升服务质量和基本医疗保障为重点,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保障,以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依托项目建设和城乡医疗服务基础条件,全面做好我区各项卫生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开展了切实有效的工作,现将2011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并提出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2011年上半年质量振兴工作总结
(一)领导支持,责任落实到位。为确保卫生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安排召开了2011年全区卫生工作会议和区医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研究解决了制约甘州区卫生事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安排部署了2011年全区卫生工作。同时,局班子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市局下达的各项综考目标任务,对工作逐项分解,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并与各基层单位和局机关内部科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局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机关中层干部及基层单位行政主要领导为各项指标任务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协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们把项目作为推动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的“黄金”时节,积极做好卫生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全区争取的4项国家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已全部开工。
(三)高标准要求,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中医药优惠政策,制定下发了《2011年甘州区中医工作要点》,按照“降低、提高、扩大”的要求,乡村两级定点机构门诊实现了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药材治疗地方病、常见病新农合100%报销,住院参合农民报销起付线降低30%,中药报销比例提高20%,逐步扩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新农合中的补偿范围。以沙井卫生院为代表的中医特色建设工作已初具规模,中医药收入占到了医疗收入的60%以上,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市级中医专科效果明显,特色显著。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组织60余人参加了甘肃省中医药巡讲团知识讲座,选派2名中医骨干参加了甘肃省“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培训班,选派了16人参加社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
(四)提升质量,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深入开展医院精细化管理和“三好一满意”活动,推行优质服务。通过强化学习、规范管理、转变服务,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内涵建设不继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逐步完善。
(五)完善服务,基层卫生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新农合制度有效实施。新农合良性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农民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就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二是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稳步提升。进一步强化社区公共卫生职能,倾力打造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卫生局统一培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有1—2名固定的公卫专干开展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服务重点上以突出健康教育、彰显中医药特色、拓展服务内涵、加强公共卫生、落实惠民措施,在服务方式上,实现了由坐堂行医向深入家庭上门服务的转变,方便了居民就近、低价享受到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实现由看病治疗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综合服务的转变;加强了网络建设与人员管理,实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和人员绩效考核,做到绩效考核结果和公共卫生补助经费挂钩,切实方便群众就医,规范社区卫生管理。开展慢性病筛查2206人,特殊人群免费体检621人次。三是农村卫生管理进一步规范。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下发了《进行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的意见》。一是严格实行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22个乡镇卫生院核定的当年医疗收入1590万元日清月结,全部上缴市财政,人员工资及1269万元的运行经费全部纳入区财政预算,使卫生院管理和运行走上正常轨道;二是在22所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了绩效工资制,将职工工资按月足额发放,生活补助的50%即每人每月250元用于绩效考核,按月考核,半年兑现,以体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奖优罚劣;三是进一步明确了卫生院预防保健人员身份和职责,每个卫生院均有5-8名固定的疾病预防和妇幼保健人员,以包片制和巡回服务的形式,使农村预防保健任务得到较好落实;四是认真开展卫生支农工作,共建立城乡帮扶对子3个,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从区级医疗卫生单位选派8名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帮扶工作,各支农队员工作开展顺利,作用发挥良好。
(六)、全面加强预防保健,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突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定下发了《2011年甘州区疾控工作要点》、《2011年甘州区卫生应急工作要点》、《甘州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2010-2012年甘州区消除麻疹行动方案》,修订完善了《甘州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甘州区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甘州区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区疾控中心开展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疫情网络直报进行督导检查,下发督导通报一期,印发疫情简报三期。认真开展了门诊和住院部病人疾病谱排序工作,全区除市、区妇幼保健院外,城区三家公立医院及22个卫生院、2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开展疾病谱排序工作,并按工作要求及时报送相关材料。开展了艾滋病、性病高危人群监测工作,按项目工作要求完成了鼠疫防治医务人员培训760人,完成水氟监测采样10份,碘盐监测288份,生活饮用水监测18乡镇88份,口腔窝沟封闭项目完成5014颗,占全年任务的50%。二是切实发挥妇幼保健功能。一是加强区、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队伍建设,使全区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出生缺陷防治得到加强,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100%。三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成效显著,1-4月共筛查新生儿998人,新生儿筛查率81.1﹪。农村孕产妇增补叶酸项目落实到位,向5个街道、18个社区、18个乡镇的3703名目标人群投放叶酸片7398瓶,叶酸投服率达83.93﹪。四是认真组织实施“降消”项目,全区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9.05/十万,1-4月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顺利,共为2053名住院分娩孕产妇落实补助资金97.12万元,使农村孕产妇实实在在享受到党的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三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为了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重点由疾病治疗向预防保健转变,在18个乡镇成立了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22个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控、妇幼机构全部成立公共卫生科,紧紧围绕健康档案服务、健康教育服务、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等九项内容,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群众健康情况,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149400人,建档率达到42%;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55184人,建档率达到44.3%;二是组织开展居民健康教育,采取健康教育专家巡回演讲和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病人,必须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在全区城乡居民中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共组织开展集中健康教育76场次,受教育居民8000余人次;三是在重点乡村、社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卡介苗等9大类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接种,1至4月完成冷链运转3次,五苗接种率99%以上,扩大免疫新增疫苗接种率99 %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100 %,首针及时率99.02 %;四是为6247名0至36个月的婴幼儿开展了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定期对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系统管理率达80%,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率分别达 99.08 % 和88.47%;五是为1620名孕产妇定期开展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咨询和产后访视,孕产妇管理率达99.1%;六是全面启动宫颈癌检查项目,至目前沙井、甘浚、乌江、三闸等六个项目实施乡镇已完成宫颈癌检查 4687人次,占2011年项目任务的23.5%;七是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5892人实行保健管理,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咨询指导,健康管理率达86%,;八是对辖区内3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等5962名患者实行慢性病综合管理,定期进行随访,询问病情、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重点慢病管理率达到61%,高血压健康管理率达82%,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达70.8%,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率达73.2%。
二、2011年下半年主要工作计划
下半年工作,我们将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学习领会区委二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项目建设、公共卫生、医疗质量和行风治理工作为重点,围绕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方便、更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