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乡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

时间:2019-05-12 18:4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肖家乡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肖家乡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

第一篇:肖家乡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

肖家乡“千村示范、万村提升”

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

年初以来,我乡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示范村建设总结表彰暨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动员大会》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四城”联创和撤县建市工作目标,始终把推进示范村建设作为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来抓,工作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引导,逐步到位,分批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把示范村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村屯卫生管理,使我乡的“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示范村建设工作,把其作为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一是专门成立了肖家乡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里召开全县示范村建设工作会议后,乡党委立即召开了党委会,传达了县委领导讲话精神和全县示范村建设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文件汇编中的相关文件,并成立了肖家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乡长王唯同志,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团主席杨振国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四位副职领导担任;成员由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妇联主席、各站办所负 1

责人、乡建助理、环保助理、各村支部书记担任。具体负责全乡村屯建设发展的督促、指导和协调,定期研究部署任务,解决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拆迁、建设资金拔付与筹措、工程管理等一些实际问题,确保了乡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确立了建设“现代农业大乡、畜牧业强乡、民营经济特色乡”的发展方针。通过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和配置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示范村发展步伐,加强城乡管理,稳步提高城乡建设水平,改善了人居环境。三是实行了目标管理。示范村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加强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我们建立了村屯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把涉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任务,量化细化,分段包干,责任到人,定期考核,奖罚公开。并且严格落实了县委徐书记的晨检制度,成立了肖家乡晨检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并和相关人员一起检查,做到了坚持定期检查,跟踪管理,现场办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了加强城市建设的监管力度,又成立了肖家乡城市管理监察大队。为了加强对违反城市建设工作管理的个别群众进行有效管理,我们还研究制定了《肖家乡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及《肖家乡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有利的推进了我乡农村示范村建设进程。

二、搞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为促使我乡示范村工作深入开展,乡党委、政府从解决

群众思想,提高群众认识入手,集中人力、财力,采取多种形式对我乡示范村建设工作进行深入、广泛宣传。一是乡里成立了宣传示范村建设的工作小组,专门对此项工作进行广泛宣传。主要是通过对村民培训、散发传单标语和出版报的形式在全乡展开舆论宣传活动,全面宣传报道县委创建“四城”工作及扶余撤县建市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肖家乡在这次撤县建市中示范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我为城建做贡献,肖家面貌换新颜”、“建设新肖家,受益你我他”等宣传口号,从而积及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参与到全乡示范村建设中来。二是组织了乡班子成员、村支部书记、乡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到县内的弓朋子镇广发村、新万发镇新农村及沿海地区参观考察社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汲取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开阔眼界,丰富发展小城镇的跳跃性思维。三是乡里还对各村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全乡群众为示范村建设出力,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宣传政策,积极引导,激发了大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全年年度实施计划的落实,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突出工作重点,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

乡党委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全县示范村建设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议精神,狠抓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全乡“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整体水平全面提高。

一是整治村屯环境,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了有效落实县委、县政府下发的《扶余县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我们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村屯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大会战,以乡政府所在地和2010年县里确定的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整治重点,对全乡的30个村的村屯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全乡共清扫村屯街路105条,清理排水沟2万延长米,清除垃圾点110处,拆除私搭乱建院墙、违章建筑24处,从屯内移出柴草垛104个。同时各村都建立了临时垃圾点,并有专人进行清理。在抓卫生环境整治的同时,也重点抓了村屯主街路的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全乡在原有硬化的53公理村路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了8个村近60公理水泥(砖)路,现已全部完工,全乡总硬化里程达到113公里,30个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在完成去年9个村新农村绿化点补植任务的同时,又完成了5个村的绿化美化任务。现已绿化街路40条,栽埴护屯林20条,栽植松树、垂榆等风景树11000棵,杨树近10万棵。全乡实现亮化的主街路达到了36条,共安装路灯411盏,全乡现已有11个村主街路实现了亮化。乡政府所在地的新华村五条主街路全都实现了硬化、美化、绿化、亮化,新农村建设也走在了全乡的前列。

二是抓好社区建设,加快引领新农村建设步伐。为了把全乡示范村建设推向深入,乡里把示范村的新型社区建设作为全乡示范村建设的切入点,今年,我乡确定两个省级示范村为

王家村、白面铺村,四个县级示范村即上河湾、北井、新华、十二号村,乡里突出重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了示范村社区建设步伐,王家村、白面铺村积极争取上级的建设资金132万元,为村屯巷路铺设水泥砖路。在建设过程中群众主动出工出劳,现两个村总计8.5公里巷路已建设完毕。新华村也投资20万元完成社区0.5公里水泥路。北井村集体投资37万元,进行多功能社区建设,王家、十二号村投资10万元用于社区。这几个村又投资7万元,栽植1150棵风景树绿化街路。北井村又投资5万元新安装路灯29盏,加上其它各项投资,各示范村总投资计494万元。真正起到了以点带面,示范推动作用,使全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果。

三是加快旧房改造,推进新式农居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趋高标准,为了推进农村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乡里按照乡村建设规划,加快泥草房、旧房改造步伐,并落实第三批泥草房改造户301户。截止到目前为止,共建新式民居269户。改造室内卫生间185个,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466个。新建民居严格审批手续,实行个人申请集中审批,并统一要求室内要有卫生间、太阳能热水器、渗水井等新式农居必须具备的设施。乡里通过加快新式民居建设,真正实现了改变村容村貌,大力推进了乡村建设步伐。

四是严格管理,树立良好的村屯形象。村屯建设的好坏,三分建七分管,只有把示范村管理好,才能带动全乡其他村的发展,我们在督促好全乡各村加强管理的同时,主要很抓乡政府所在地新华村的管理,乡里成立了城市监管大队、卫生保洁大队,并对城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增强他们做好城镇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我们还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奖惩责任制,督促村干部对村屯进行有效管理。2010年确定的五个示范村的村屯管理都各具特色,在全乡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我乡示范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各村新农村建设进展不平衡;个别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不高;乡村财力匮乏,彻底改变村容要貌还需要时间,这些问题我们将边落实,边总结,边改进,使我乡的“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还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二是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三是抓住机遇努力争取新农村建设项目。四是继续搞好社区建设。

第二篇:XX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典型交流材料

强化环境整治 保护良好生态 全力打造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家园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XX县是全省典型的集山区、边区、老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又是浙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XX人民的“大水缸”。近年来,XX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龙头,以打造“最优人居环境、最美生态家园”为载体,以加强村庄整治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珊溪库区周边环境整治,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切实推进生态型产业发展,努力走具有山区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全县累计建成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1个、新社区3个和市级整治村182个。主要做法:

一、坚持规划先行,乡村整治建设有序展开

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区域、城乡发展,以专项规划指导村庄整治建设,从根本上提升村庄整治建设水平。

1.立足区域定位,科学编制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根据省市对于XX区域功能定位要求,以生态功能区为依据、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总量控制为手段,编制了《XX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划定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 1 等区域,明确各区域的生态保护目标、污染总量控制和产业进入要求,其中将珊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功能区等4大区域划入禁止准入区,将XX西北飞云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区等5大区域划入限制准入区,这两大类区域占全县陆域面积的96.06%,为科学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提供了依据。

2.立足城乡统筹,精心编制县域总体规划。着眼于城乡发展布局调整,完成《XX县县域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形成“一主一次,两轴四片”的城乡空间发展结构,明确发展定位,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显特色等要求,以构筑中心镇、中心村为平台,着重抓好各个层次规划修编,共完成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城乡给排水专项规划等规划100多个,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发展方向及农村环境整治重点。

3.立足村庄特色,认真修编村庄规划。委托省环科院编制《XX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加大对村庄规划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力度。坚持按照“环境整洁、村貌优美、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要求,根据区域位置、创建基础和经济条件等实际,充分考虑农民改善生产生活的需求,把村庄整治建设与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共完成121个村庄规划修编,指导村庄在整治建设中实现富民强村。

二、坚持统筹发展,美丽生态家园展露雏形

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结合,下大力气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宜居宜游宜发展的生态家园。

1.突出以生态乡镇创建为载体优生态。坚持把省级生态县创建作为2009年重中之重工作,整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新农村建设、小流域治理、库区环境整治等资源,同时县财政对列入省市级生态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的分别补助40万元和20万元,全力推进生态乡镇创建。目前,全县累计创建省市级生态乡镇29个、市级生态村71个。

2.突出以人口重新分布为龙头抓统筹。按照“1/3左右人口外出创业、1/3左右人口集中县城、1/3左右人口集聚中心村镇”的思路,科学引导35万山区人口再分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切实提升农民外出创业就业能力,仅去年全县就完成各类农民技能培训1.1万人、获证率86%,获证后转移就业8975人。大力实施“小县大城、小乡大镇”战略,有序实施司前“一镇带三乡”等中心镇培育工程,峰门乡、黄桥乡整乡搬迁工程进度加快。同时,大力加强中心村建设,加快偏远乡村群众下山脱贫步伐,目前累计建成下山移民点(小区)272个,下山搬迁1.7万户、7万多人。

3.突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功能。对照争创省级生态县要求,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重点推进7个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强乡镇垃圾转运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力争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同时,把村庄整治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生问题解决等结合起来,加强教育、卫生、文 3 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完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的改善。

4.突出以生态产业培育为方向促民富。我们既通过村庄整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又为农民创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搭建新的平台,做到既“美村”又“富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4万亩、林产品基地19.1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85.7%,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达42个,生态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新58省道沿线及重点景区周边,着力打造一批品牌“农家乐”,以点带面拓宽乡村旅游创业路子,全县累计建成特色农家乐78家。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共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222人,发展来料加工点221个,带动全县近2万人“在家就业”,2008年累计实现加工产值5.6亿元、加工收入8414万元。

三、坚持联动整治,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突出区域重点,全力推进珊溪水库库区、生态源头地区的农村环境整治,联动推进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打造最优人居环境。

1.联动推进库周环境整治。严格实施《XX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执法监督管理,全县三大水系地面水质全面达到或优于划定的功能区要求,各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大力推进珊溪水库库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率达到100%;坚持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4 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农村户用沼气等项目为载体,累计建成珊溪库周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设施等整治项目113个。

2.联动推进连线成片整治。针对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实施清洁家园行动计划,突出抓以改水、改路、改厕,清垃圾、清溪流、清破旧房,净化、绿化、亮化为重点的“三改、三清、三化”工程。坚持把实施村庄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整合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工作载体,分别在岭北、松洋、仙稔等乡镇全面实施,确保做到“规划一片、建设一片、洁净一片”。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01个村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71.5%。

3.联动推进特色村庄培育。坚持把“富民美村、生产发展”贯穿于村庄整治始终,结合当地旅游开发、产业发展、文化保护等内容,努力建设发展功能较完善的特色村庄。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引导泗溪镇以廊桥为主题,在整治中创建“廊桥文化特色村”;九峰乡挖掘红军纪念馆等红色遗址,创建“红色旅游特色村”;岭北乡村尾村依托当地的千年古道、古廊桥等“五古”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村”。

四、坚持常抓不懈,长效管理机制日益健全

加快村庄环境整治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坚持以目标管理为龙头,发动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推进。

1.创新目标管理机制,全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列入目标管 5 理重要内容,由县委、县政府对乡镇、部门进行目标管理,再由各乡镇对村级进行目标管理,县乡村“三级联动”推进生态建设和村庄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年初订目标、年中抓督查、年终强考核的工作要求,不定期组织开展督查,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加强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全程监管。强化目标考核结果运用,乡镇目标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评优评先、福利待遇相挂钩,村工作目标考核结果与扶持村的资金、项目、政策和村干部报酬补贴、政治待遇相挂钩。

2.创新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抓好环境卫生管理。针对巩固整治建设成果困难的共性问题,我们把集中性整治建设与长效性管理机制建设结合起来,县财政每年安排配套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坚持把中心集镇环卫管理、村庄环境卫生管理相结合,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统一处理”,并加大片区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逐步向片区集中处理过渡。引导各村完善《村规民约》,实行村干部分片包户联系制度,强化村民对环境卫生管理的义务和责任,探索建立“思想教育、村规民约、市场机制”三位一体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3.创新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凝聚整治建设合力。由于欠发达乡村集体经济普遍较弱,我们按照“整合力量、统一协调、集中共建”的要求,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实行捆绑管理使用、综合配套投入,形成多渠道村庄整治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广泛激发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积极引导外出创业人士参与村庄整治,切实 6 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仅2008年农民个人累计义务投工2.97万天、出资554万元。同时,积极推进“绿色系列”创建活动等多种形式,共建成省级绿色学校2所、市级绿色学校7所,中小学校环境教育普及率96%。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好这次会议的精神,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屏障、生态经济、生态家园、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生态优势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环境、人文优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把XX建设成为“浙江的生态明珠,XX大都市的生态屏障和后花园”,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

备注:(联系人:包伟平联系电话0577-67597031)

第三篇:建设示范工程汇报材料

建设示范工程汇报材料

三、4、束管监测系统

梅河煤矿2009年3月引进先进技术束管监测系统,在采区开采前,建立束管监测系统;地面设置束管监测室,由束管监测室沿付井铺设采区工作面在零米、中部、上砂口等位置,分别采用1芯束管共3根。采区开采前在采区砂帮溜子道埋设各一个1芯束管,采区开采后将以上3根束管埋在老塘内,以监测采区开采后老塘内的有害气体;以监测采区风流中的有害气体。采区开采后15m后开始束管监测化验,并根据化验结果中有害气体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四、抽采系统;

1、地面设施

梅河煤矿二、四井均建立地面永久瓦斯抽放泵站,梅河二井瓦斯抽放泵型号2BEC-50式水环真空泵,抽放能力为;160 m3/min,电机功率;200KW,使用一台、同等能力备用两台;梅河四井瓦斯抽放泵型号2BEC-50式水环真空泵,抽放能力为;160 m3/min,电机功率;200KW,使用一台、同等能力备用一台。

2、井下设施

梅河煤矿二、四井井下均建立移动式瓦斯抽放泵站,梅河二井瓦斯抽放泵型号2BE-353-0式水环真空泵,抽放能力为;80 m3/min,电机功率;75KW,使用一台、同等能力备用一台;梅河四井瓦斯抽放泵型号2BEA-303-0式水环真空泵,抽放能力为;50m3/min,电机功率;75KW,使用一台、同等能力备用一台。实现分源抽采、高低负压抽放。

3、管路设备 梅河二井抽放管路分东、西异两侧铺设,干线管路使用12寸PE管路、分线管路使用10寸PE管路,支线管路使用8寸PE管路,共计铺设管路10060m;梅河四井抽放管路铺设,干线管路使用12寸PE管路、分线管路使用10寸PE管路,支线管路使用8寸PE管路,共计铺设管路5525m。

4、抽放设备

在采区末端使用4寸胶皮杠合抽放钻孔进行抽放,保证采区抽放钻孔三抽三备,掘进道口使用4寸胶皮杠合预抽钻孔进行抽放,保证进度距离掘进工作面10m位置;钻孔封孔使用3m长插管,并使用封孔胶封闭2m以上距离,保证钻孔周边不漏气。

5、监控计量设备

梅河煤矿2012年开始购进郑州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GWZ-100A型管道瓦斯气体综合参数测定仪,并在梅河二井+300位置、+65位置、+130位置分别设置,在梅河四井+120位置、-300位置分别设置,检测管道内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负压、绝压、温度,计量瓦斯流量等。梅河煤矿2015共计打钻2630个,进尺75540m,抽放瓦斯量756万m³(其中预抽钻1052个,进尺30216m,预抽瓦斯量302.4万m³)。

6、打钻设备

梅河煤矿现有打钻设备型号ZDY1900S(西安)、ZDY1200S(西安)、ZYW1900R(重庆)式煤矿坑道液压钻机,能够实现长距离、大孔径打钻施工。

7、施工设计

采区形成后,开采前在采区风道内呈梯形布置防煽钻孔,防止老塘老顶垮落煽出瓦斯,同时开采后,呈扇形布置抽放钻孔,钻孔终孔位置均匀布置在工作面架子立柱后,方向向后沙口内老塘打钻进行瓦斯抽放。

掘送前在邻近层或石门打钻预抽,抽取煤层内瓦斯,待抽出煤层设计瓦斯总量30%,瓦斯含量不达到6t/m³,瓦斯压力不达到0.74Mpa时再安全掘送。

掘送时,采取边掘边抽式抽放,掘送过程中采取向本层打钻预抽或向邻近层、下分层打钻预抽。

五、监控系统

1、梅河煤矿地面均设有监测监控中心站,电脑两台,一台使用、一台备用,型号KJ—19N型矿用瓦斯监控系统;能够24小时监测监控井下每个监测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并有接地防雷装置及录音电话。中心站电源采用双回路。

2、在电脑内的瓦斯、一氧化碳传感器中设置报警值;地面电脑可直接控制井下各个传感器所控制的电器设备,做到断电、报警、复电等功能;

3、实行24h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认真监视监视器所显示的各种信息,详细记录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接收上一级网络中心下达的指令并及时进行处理,填写运行日志,打印安全监控日报表,报矿主要负责人和矿井主要技术负责人审阅。

4、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中心站值班人员必须立即通知矿井调度部门,查明原因,并按规定程序及时报上一级网络中心。处理结果应记录备案。

5、调度值班人员接到报警、断电信息后,应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汇报,矿值班领导按规定指挥现场人员停止工作,断电时撤出人员,处理过程应记录备案。

6、当系统显示井下某一区域瓦斯超限并有可能波及其它区域时,矿井有关人员应按瓦斯事故应急预案手动遥控切断瓦斯可能波及区域的电源。

7、井下监测分站为专用电源,并且设有备用电源,保证在停电后监测设备正常工作两个小时以上。并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安装井下分站、电缆及各种监控传感器。

8、电缆使用3×1.5㎜屏蔽电缆;瓦斯传感器每10天调节一次,测试监测仪器的数字、断电、报警、复电等功能。

9、建立健全检测仪器、仪表的管理台帐,对每项工作都有记录。

10、监测工必须经局矿专业人员培训,才可上岗。

11、每年年末将对下一年做一个瓦斯事故应急预案,对监测系统发生的问题能及时修改和处理。

12、梅河煤矿先使用监测监控设备有甲烷传感器KYJ-2000、一氧化碳传感GTH500器、风速传感器KGF-

2、温度传感器GWD40、风机开停传感器KGT-

31、馈电传感器KGT-

36、烟雾传感器KGN2、风门开关传感器GFK40、氧气传感器GYH25、负压传感器KGY4、高浓传感器KHYD-40、三路监测监控分站BFDZ-

2、八路监测监控分站KJ19-F、分站后备电源FM(NP)12-65等,共计在册522个,使用238个,备用率45%。

第四篇:扎实推进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

扎实推进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

湖北省建设厅

2006年第9期 ——政策聚焦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以“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尔后,省政府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我省村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具体的工作措施。目前,全省各地积极行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建立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小城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建设厅主要负责人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省发改委等20个省直部门负责人任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确定了省直各部门支持“百镇千村”职责,整合各部门资金,捆绑支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为了加强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的指导力度,省建设厅成立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指导小组,负责抓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各市、州、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做到了领导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制定“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目标。完成了100个重点镇总体规划的省级备案核准工作,列入2006年先行整治的500个示范村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省政府联系的15个重点镇基本达到有关标准和要求:产业支撑较强、基础设施较为配套、特色较为明显。

——确定“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名单。在反复征求各市(州)、县(市、区)政府意见的基础上,已经确定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名单,即:省政府联系的15个重点镇,100个重点发展城镇,1000个示范村,2006年启动村庄整治的500个示范村和100个试点示范村。

——编制一个规划和两个导则。省里编制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全省“十一五”期间村镇建设的重点、主要政策技术措施及支持项目,该规划与全省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了对接。

——举办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培训班。省里在谷城县举办了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培训班。各地也以动员会、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据统计,现已举办培训班138期,共培训骨干11640人。

——重点镇建设得到加强。今年以来,各地以“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把重点镇建设与推进城镇化、产业化、工业化相结合,进一步增加投入,改善和配套城镇基础设施,增强公共服务功能,镇容镇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村庄整治有序开展。各地对示范村的整治工作十分重视,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强化措施,明确职责,落实资金,抽调干部和技术人员驻村驻点,陆续展开村庄整治工作。据统计,全省1000个示范村中省里计划启动整治500个,由于各地积极性高,实际计划今年启动整治的达到871个。

由于“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刚刚启动,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村镇规划编制进度较慢,实施监督力度较弱。二是村镇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设施配套较差。三是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有待加强。

关于“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和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目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科学编制规划,严格监督管理。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首先必须抓住规划这个龙头,通过科学编制规划和严格监督执行规划,有序调控各项建设,保护资源,改善环境。编制村镇规划,要与产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相衔接,以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结合村镇的历史、现状、人口、区位等实际,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建设与发展、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功能分区和设施配置,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编制村镇规划,必须把事关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强制性项目。村镇规划要充分体现和全面贯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求,按法定程序履行技术性评审、社会公示、依法审批及备案等环节,体现规划的法定性与强制性;在当前乡镇无专门管理机构的情况下,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规划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和“一书一证”制度,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广泛筹集资金,加快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100个重点镇,尤其是省政府联系的15个重点镇,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镇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八有”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镇区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园林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用创

新的精神、改革的办法解决重点镇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各地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步伐,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资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适用、价廉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索总结简便、有效的城镇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重点镇基础设施投资效益。

(三)大力培育特色,提高建设水平。重点镇要在创特色、出精品上下功夫,从主导产业、自然风貌、街道建筑、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人文风情等方面,准确定位,加大创建特色镇的力度。要培育产业特色,壮大经济基础。依托自身具有的自然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特色产业,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避免产业雷同和产品的低水平竞争,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重点镇还要结合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确定自己的街区布局、建筑风格、绿化树种等,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小城镇;要培育人文特色,提高城镇品位。

(四)抓好村庄整治试点。要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以现有村庄为基础,通过整治村庄环境,改变村容村貌;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培育和谐文明的村风民俗。实施“一建三清四改”(建沼气池;清路障、清淤泥、清垃圾;改厕、改灶、改水、改圈),告别“脏乱差”,让农民群众能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洗热水澡。当前要突出四个方面的整治:一是治乱。编制好村庄整治规划或行动计划,有效解决建设无序、布局混乱的问题。二是治脏。抓好环境卫生治理。实行人畜分离,柴垛归点堆放,生活垃圾定点收集,集中处理。三是治路。结合交通部门“村村通”工程的实施,解决好村庄对外交通问题,解决村内道路硬化问题,改善路网布局,力争硬化路面能通到每个农户门前。四是治水。结合水利部门的“改水”工程,解决好饮用水的水量和水质问题。除饮用水之外,还要解决好洗澡、洗衣、冲厕用水等。完善村庄内排水沟渠和管网,解决好排水问题。全省抓好100个试点村的村庄整治,让每个县(市、区)都有典型可看,有经验可学。

(五)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发展,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机构和人员问题日益突出,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镇和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第五篇: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

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

发展“一村一品”即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发展“一村一品”,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陕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快“一村一品”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陕西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精神,现制定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如下:

一、我省“一村一品”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一村一品”发展初显成效。

1优势产业区域初步形成。经过多年努力,已基本形成以奶畜、秦川牛、强筋小麦、特色蔬菜、猕猴桃为主的关中农业产业带;以苹果、奶山羊、设施蔬菜为主的渭北农业产业带;以名优杂粮、白绒山羊、大红枣为主的陕北农业产业带;以中药材、瘦肉型猪、蚕桑、茶叶、食用菌、“双低”油菜为主的陕南特色产业带。

2一批典型脱颖而出。据各地调查统计,全省已有1000多个村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生产格局,其中种植业类670多个,畜牧业类300多个,加工、手工艺、旅游观光等非农产业类50多个。这些村从事主导产业(产品)生产的农户已占70%以上、来自主导产业(产品)的收入已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3知名品牌不断涌现。渭北苹果、临潼石榴、阎良甜瓜、周至猕猴桃、宝鸡线辣椒、兴平大蒜、韩城和凤县花椒、蒲城酥梨、大荔冬枣、岐山臊子面、陕北马铃薯、陕北红枣、大明绿豆、甘泉豆腐干、汉水莲藕、西乡午子仙毫、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兰、商洛核桃、镇安板栗、秦川肉牛、榆林白绒山羊、户县农民画、富平石材、千阳刺绣、凤翔草编泥塑、杨陵锣鼓等产品闻名中外,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4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围绕渭北苹果产业开发,果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后续产业不断延伸,销售网络遍及国内外。关中奶畜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带动了一大批乳品加工企业的崛起。陕南中药材基地的形成,加快了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步伐。据统计,全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2950多个,农业农村经济从生产领域向加工、销售、品牌营销等领域不断扩张,在部分地区形成了跨区域、规模化、集群式的发展局面,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省“一村一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规模小,对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推动能力不强。二是生产的聚集度不高,产业链不长,农产品深加工和多层次增值能力不足。

三是促进“一村一品”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不相适应。五是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发展。

二、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就是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强化服务,引导农民推进区域规模经营,实现传统小农户生产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转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互助合作,走产供销一体化路子,实现适度规模与大市场的对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实现从农业经济向农村经济转变,开拓发展空间;引导农民充分挖掘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潜力,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生产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粮、优果、兴牧”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信息为支撑,以提高农业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做大龙头企业,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适应市场需求,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发展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

坚持科技创新原则。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推广应用,实施科技进村入户,普及适用技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攻关。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推进产业向优势区集中。

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不强迫命令,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三)千村示范的目标、任务。

以行政村为单元,依据目前产业基础,在申报复核基础上,选择发展“一村一品”基础较好的1000个村,着重在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改进加工工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争取到2010年,建成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健全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产品加工规模和深度实现新的突破;培育扶持一批知名品牌;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十五”末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来源于主导产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经济水平显著提

高,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四)万村推进的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建立帮扶、带动机制,辐射带动其他村的发展,实现产业区域聚集,带动全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围绕示范村,全省确定10000个村,推广千村示范经验。重点在产业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农民综合素质与组织化程度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育、扶持,到2015年,达到示范村标准,使千村模式覆盖全省行政村40%以上,较大幅度提升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五)科学选择示范村和推进村。

选择示范村(推进村),要坚持“农民自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自下而上、自愿申报,要与各级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相结合。示范村(推进村)既可以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申报,也可以由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示范村申报的基本条件是:目前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农户总数70%以上、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0%以上,有特色产业基础,有创业型带头人,有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规划或实施方案。有关申请报告应分别经乡镇政府和县级农业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察,最后由省农业厅确定并通报省级有关部门。推进村的选择应与示范村在区域上相邻近、产业上相匹配,以利于较快形成区域产业规模优势,具体由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各地确定的示范村(推进村)名单于2007年3月底前报省农业厅备案。

示范村(推进村)选择主导产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意愿,发挥地方资源和人才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全方位、多层次、长链条发展。当前应突出做强优质粮食产业,做大做强果、畜、蔬菜产业,着力开发区域特色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发展农村服务业,积极培育和开拓旅游、文化、民间手工艺等非农产业。

三、努力构建现代化、全方位的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服务格局

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要进一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适应“一村一品”发展需求的现代化、全方位的服务格局,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走上“一村一品”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形成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一)强化发展“一村一品”的科技支撑体系。

以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开发为重点,构建“一村一品”发展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一要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提高“一村一品”的发展质量和比较效益。充分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优势,加大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科研与攻关,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发展“一村一品”注入新的活力。鼓励科研、教学和涉农企业积极参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实现科研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形成“一村一品”产业研发合力。引进国外智力,开展国际交流。二要按照“便捷、易行、实

用”的原则,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坚持点面结合,将推广示范应用新品种、建立动植物疫病综合防治点等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优先向示范村(推进村)延伸。扶持示范村(推进村)引进良种、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扶持农民个人建设畜禽良种繁育场,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三要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制订“一村一品”主导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运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以示范村(推进村)为依托,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和产后加工、包装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管理。加大农业投入品和禁、限用品的监管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四要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增强“一村一品”的持续发展能力。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引导示范村(推进村)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子,逐步构建高效、生态、可持续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五要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步伐,在示范村(推进村)建立国家公益性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终端,为农业科技支撑提供组织保障。

(二)完善发展“一村一品”的市场信息体系。

继续实施“金农工程”和农业信息网络延伸工程,积极推进电子农务、农信通、农家乐信息服务,优先在示范村(推进村)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终端,为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鼓励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的产品申报名牌产品,利用各种展会宣传名牌产品。扶持特色产品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商标注册。整顿交易秩序,净化交易环境。在“一村一品”发展重点区域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完善交易、检测检验和信息服务等设施,强化服务功能,拓展经营领域,扩大辐射范围,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提升“一村一品”的内在品质。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批发市场、超市和旅游商品经营场所设立产品销售专柜和专卖点,实行连锁经营、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开拓农产品市场。扩大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实施范围。

(三)培育发展“一村一品”的新型农民组织体系。

加快培育适应“一村一品”产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组织体系,为“一村一品”和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组织载体。一是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立足于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辐射的范围,把规范、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专业市场等放在突出位置,使其成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市场主体。二是强化培训,建立一支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员骨干队伍,深入到示范村(推进村),帮助建设专业合作社,并指导其规范运行,使其真正成为促进“一村一品”发展的主要产业组织形式。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和各项制度,规范合作经济组织运作行为,保障会员合法权益,增强凝聚力。四是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各种农民专业协会联结,按照市场需求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龙头带基地,基地和协会联农户,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发展“订单农业”,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四)健全发展“一村一品”的农村人才培育体系。

加快农村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发展“一村一品”的新型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依托省内大专院校、县级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乡镇农民技术学校、各级农民培训中心,以实用技术、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重点,对示范村(推进村)的农民进行整体培训,培养一大批农村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基层负责人培训计划,加强对示范村(推进村)驻村指导员、农民技术骨干和领导班子的培训,不断提高带动能力。继续推进“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推行培训项目招标、电子信息化管理和试行“培训代金劵”制度等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五)建立发展“一村一品”的投入保障体系。

建立农民为主、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做好“一村一品”产业项目的论证、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开发。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全省各级农村信用合作社要优先将示范村(推进村)列入小额信贷示范村。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积极稳妥地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各级财政从2007年起,都应设立“一村一品”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提升产业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改进加工工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等方面。对于确定的示范村,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统筹协调、各计其功、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本部门的有关涉农资金和项目向示范村倾斜。县级政府要整合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解决好示范村(推进村)在通村公路、人畜引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四、创造全社会广泛参与“一村一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切实加强对“一村一品”工作的领导。全省各级政府要站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的重大意义,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省政府成立发展“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负责协调解决资金、项目、人才等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市、县、乡政府也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上下联动、条块结合。要帮助示范村(推进村)制订详细的实施规划或方案,县乡政府抓好具体组织和实施。要把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纳入县域经济考核内容,加强日常监测和管理。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示范村(推进村)的农民家庭经营情况的专门监测,做到“一村一账”。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发展 “一村一品”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激发广大干部和群众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

(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发展“一村一品”的强大合力。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方针,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倡导全省各级机关、事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鼓励、引导大专院校、城市社区以各种方式为发展 “一村一品”做贡献。

(三)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营造发展“一村一品”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工具,切实加大对“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的宣传力度,为“一村一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组织开展“一村一品”先进经验和致富典型的宣传活动,激发广大农民学先进、学典型的热情,增强广大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一村一品”工作的深入开展。

下载肖家乡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肖家乡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