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万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5 00:3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万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万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第一篇:浙江省“万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浙江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9]27号)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以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示范工程为抓手,按照“用地集约、资源共享、设施配套、民生改善”的要求,对农村土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全面提升耕地保护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住房改造、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和村庄 集聚,着力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村域经济,加快浙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

二、目标任务

(一)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通过对农用地、未利用地、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开发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到2012年,全省新增耕地面积60万亩以上,盘活村镇存量建设用地10万亩以上。

(二)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建设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生产能力。到2012年,全省基本农田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

(三)加快村镇改造建设。以中心村镇为重点,通过对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建成“规划科学、村容整洁、设施配套、服务齐全、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农村新社区。到2012年,全省完成部、省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100个,完成市、县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900个。

(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土地流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到2012年,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到35%以上。

(五)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节余的建设用地复垦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保障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需求,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配置,拓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筹措途经。到2012年,全省城乡调剂建设用地复垦指标12万亩,筹措反哺新农村建设资金100亿元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充发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资金、统筹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整合各部门力量,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规范统一的指标流转市场,鼓励企业、个人等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科学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用地规模和布局,整体推进村镇改造、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农田水利、生态保护等建设。

(三)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坚持村镇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要综合考虑政府财力、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土地综合 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土地节约,人口集聚。按照耕地占补平衡有质量、土地节约集约有增量的要求,坚持开发与整理联动、复垦与盘活并重、增量与减量挂钩,统一规划、整体开发、配套建设,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促进人口向中心村镇集中、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五)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点面结合、有序推进”的要求,既要扎扎实实地搞好以中心村镇为重点的示范项目建设,树立典型和样板。又要以点带面,积极推动面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对基础条件较好、农户积极性较高的村可优先组织实施,加快整治建设,做到整治一个,改造一片,造福一方。

四、工作重点

把实施中心村镇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作为全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是以中心村或乡镇行政区域为单位,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宜居为目标,结合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的修编完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以农田整理为基本任务,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为方向,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

(一)全域规划。在充分分析村镇自然资源条件、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状况、住宅及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基础上,明确村镇发展方向和定位,科学编制集产业发展、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田水利、环境治理等于一体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全面确定村镇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产业规划布局、土地整治规划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布局。

(二)全域设计。依据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按照“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造价适中、彰显特色,配套完善、服务齐全”的设计原则,制订产业发展、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田水利、环境治理等建设项目整体实施方案,明确各建设项目的目标任务、区域定位、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确保整体推进示范工程建设。

(三)全域整治。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着眼于整个村镇区域土地利用的结构优化和合理布局,在村镇区域范围内对农用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开发,宜垦则垦、宜整则整、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对村镇旧房改造、农民新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起建设、一起更新,全面推进村镇区域内“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五、项目组织

(一)项目立项要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分为一般项目和示范项目。一般项目要求:(1)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 5 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2)村(镇)班子力量强,群众基础好,农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性较高;(3)土地综合整治有潜力,新增耕地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5%以上,建设用地总量增减平衡有余;(4)整治后基本农田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5)整治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到35%以上。(6)整治后农户集中居住率达到40%以上。

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包括县、市、省、部四级。县级示范项目要求:(1)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确定的中心村镇;(2)村(镇)班子力量强,群众基础好,农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性较高;(3)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大,新增耕地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5%以上,建设用地总量增减平衡有余;(4)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达到建设用地总量的5%以上;(5)整治后基本农田标准化率达到65%以上;(6)整治后农用土地流转率达到40%以上;(7)整治后农户集中居住率达到45%以上;(8)整治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申报市级示范项目要求:(1)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确定的中心村镇;(2)村(镇)班子力量强,群众基础好,农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性较高;(3)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大,新增耕地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建设用地总量增减平衡有余;(4)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达到建设用地总量的10%以上;(5)整治后基本农田标准化率达 到70%以上;(6)整治后农用土地流转率达到45%以上;(7)整治后农户集中居住率达到50%以上;(8)整治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省、部级示范项目要求:(1)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确定的中心村镇;(2)村(镇)班子力量强,群众基础好,农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性较高;(3)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大,新增耕地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15%以上,建设用地总量增减平衡有余;(4)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达到建设用地总量的15%以上;(5)整治后基本农田标准化率达到75%以上;(6)整治后农用土地流转率达到50%以上;(7)整治后农户集中居住率达到55%以上;(8)整治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二)项目申报审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均由乡镇人民政府持项目立项申请文件、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文本、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及有关项目现状影像资料,向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立项评审、申报,经市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部级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筛选申报,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实施。实施周期原则上为3-5年。

(三)项目组织验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完成后,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国土、农办、财政、规划、建设、交通、文化、教育、水利、卫生、林业、电信、电力、审计等部门进行验收。项目验收分为初验、复验和验收。初验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复验由市级人民政府负责,验收由省政府负责(其中部级示范项目由国土资源部负责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编制与实施。在抓紧开展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同时,尽快完善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积极引导村庄布局合理调整,做好村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供基础规划保障。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调查,全面了解掌握拟整治项目区域内土地利用基本情况,研究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条件和潜力,综合评估整治项目经济技术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模,明确“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提出具体实施保障措施,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有序有效建设。

(二)加大资金整合投入。统筹利用耕地开垦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提留部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资金,专项安排落实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对经申请批准开展省级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的,经验收后省里给予每村补助100万元。对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的,经确认后省里给予每亩补助4000元。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账管理、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则,8 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村庄整治、下山扶贫、农民饮用水、万里清水河道、农村联网公路、农村电气化、农民健康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各市、县(市、区)也要制定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保障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资金投入。

(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加大市场配置力度,筹措落实整治资金。在县域内范围内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增耕地置换建设用地的,土地出让所得收益按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建设用地复垦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有偿调剂使用的,所得收益应主要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保障村镇土地整理复垦、住房改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需要。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较好、农村人口集聚度高和农村建设用地规模缩减较大的地区,允许项目预支的建设用地复垦周转指标按不高于50%的比例有偿调剂,以筹措整治项目启动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创业小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和信用担保贷款等多种信贷业务,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信贷支持,政府给予适当的贴息补助。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投资建设。

(四)保障农村建设用地。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农户的相对集中居住,拓展村镇建设用地空间,保障村镇建设用地规模。按照建设用地“先减后用,增减挂钩、平衡 有余”原则,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产生的新增耕,首先满足村镇整治区域内的村民建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设施建设及非农产业发展用地置换的需要,确实有余的,可用于其它建设。对尚未开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允许在编制村镇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区内耕地、基本农田总量不减且实现建设用地增减平衡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布局,在项目区范围内进行农用地、建设用地调整互换使用,保障村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用地。

(五)建立宅基地流转机制。为推进农村人口集聚,按照“规定范围、规范操作、结果可控”的原则,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域内,对愿意放弃并退出本村老宅基地、选择跨村建房的农户,涉及的相关村集体可以按照平等协商、同类土地等价交换的原则,合理调整、互换和有偿使用住宅用地。对于因历史原因造成一户多宅,异地就业或户主已农转非而导致不再使用宅基地的农户,通过经济补偿由村集体收回,统一安排使用。对愿意进城镇规划区定居、自愿退宅还耕且以后不再申请新宅基地的农户,通过宅基地换城镇住房的政策,凭退出证明,在本县(市、区)范围内,享受到县城、中心镇购买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对需要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应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确保集体土地依法有序流转。

(六)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要按照“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的原则,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项目立项前应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凡是大多数村民不同意的项目,不得实施。项目实施前应及时公告项目基本情况、规划设计方案、招投标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房屋拆迁和青苗补偿政策等相关事项,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凡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属调整的,必须取得相关权益人的一致认同。要充分考虑生产生活安置、农户旧房拆迁和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投入的实际,合理制定土地综合整治涉及农地、青苗、房屋拆迁等补偿标准。对土地综合整治中建设面向困难群众建造安置房,各地政府要给予适当的补助。

(七)加强项目组织领导。各地要成立由党政领导挂帅,国土、农办、财政、建设、交通、水利、林业、文化、卫生、电信、电力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部门,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加强工作督导协调,强化部门分工协作,落实共同推进任务,真正做到资源优化配置、资金集中投入、政策配套运用、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内容,列入年度政府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考核,严格落实奖惩制度,有效保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促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2010.8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暨

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0年8月26日)

赵洪祝

同志们:

这次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暨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现场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研究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切实推进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会议期间,大家参观了宁波市村庄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现场,有关市县和单位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

今年是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第8年和全面开展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第2年。近年来,我们根据农民群众对改善农村民生的紧迫要求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把推进村庄整治建设与开展农房改造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开展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机结合起来,统一思想认识,出台政策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

(一)农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我们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从我省防灾减灾和改善农村民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推进“强塘固房”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统一到保增长、促民生之中,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分类指导推进,切实加大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力度。2009年,全省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项目1530个,改造建设农村住房31.8万户,其中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3万多户,缓解了多年来农村“建房难”问题,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

(二)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我们以推进“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五大项目作为重点,按照“点面结合、整镇推进,城乡联动、区域一体”的思路,强力推进连线成片的村庄整治建设。各地开展了建设“美丽乡村”、“清洁乡村”、“幸福乡村”、“生态家园”等行动,动员群众投身农村环境整治和美好家园建设。到2009年底,全省开展村庄整治的行政村已占行政村总数的60%,实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行政村占83%;已进行村庄整治的行政村中,开展污水治理的农户占68%,完成卫生厕所改造的农户占92%,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三)农村人口集聚不断推进。我们按照“发展中心村、控制一般村、搬迁高山村和萎缩空心村”的要求,把培育中心村作为全面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战略重点,通过村庄撤并、异地搬迁、集体土地置换、宅基地互换、土地综合整治等途径,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有效地提高了建设用地的节约利用水平和公共服务的共享程度。嘉兴市今年以来已集聚10513户,其中集聚到新市镇7516户、中心村2997户,拆迁房屋占地11309亩,复垦建设用地4382亩。目前,全省绝大多数市县基本完成了中心村布局规划,一大批中心村已成为农村人口的重要集聚点。全省11个市和三分之二的县(市)出台了扶持中心镇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心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强化,农村新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农村投资消费不断扩大。我们坚持把扩大农村内需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把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作为扩大农村内需的重点,有效地拉动了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农村内需的拉动为我省经济持续发展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作出了重要贡献。8年来,各级财政、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各方投入村庄整治建设的资金达到900亿元以上。去年,全省投入农房改造建设资金630多亿元。

(五)农村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我们注重在村庄整治建设中深化城乡配套改革,促进硬件与软件的齐头并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农村宅基地产权登记取得阶段性进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宅基地异地流转和整理复垦等改革稳妥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加快推进,“丰收—小额贷款卡”、“金穗惠农卡”等农户授信小额信贷普遍开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内设资金互助社等改革扎实推进,林权、滩涂海域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抵押贷款试点等工作成效明显。一批县市建立了政府和社会各方入股的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公司。

(六)“三农”工作合力不断增强。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的开展,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抓“三农”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具体抓手,起到了整合资源、凝聚力量的作用,形成了党委、政府积极推动,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建设格局。特别是省级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时充分考虑“三农”发展,在安排项目、投入资金时自觉向农村倾斜。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工程建设的认知度逐年提高,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高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仍任重道远,还有一些体制制约和薄弱环节需要研究解决。一是人口布局散、自然村落多、村庄规模小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住宅用地浪费多、公共服务效率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二是农村产权制度、宅基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有待于深入推进,村庄撤并、人口集聚的体制制约仍比较突出。三是农村公共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四是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工商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全面认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已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客观要求。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按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区域配置与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镇集聚有机统一起来,将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让全体农民充分共享现代文明,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进一步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水平的总导向,努力构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生态文明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一)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城乡联动,既要从污染源头上加强治理,又要从生态源头上加强保护。我省人地关系紧张,改革开放以来走了一条特殊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农村既是生态涵养区域,也是污染产生区域,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应把农村作为重点。建设美丽乡村是我省在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也应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这些年来,安吉等地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建设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建设新农村与建设生态文明高度统一起来,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这些地方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重要内容和导向。

(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提升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的内在要求。随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城乡发展的不断融合,农民群众对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的要求,已经从过去希望有宽敞的个人住房、洁净的村庄环境提升为希望有优质的公共服务、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中,既要促进农村人口集聚,以全面提高公共服务的共享程度,又要开展连线成片整治,以整体提高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平。同时,随着村庄整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今后需要整治建设的村庄中,山区村庄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山区村庄的整治更加需要凸显生态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而那些生存条件差、人口规模小的村庄则应整体搬迁。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对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也是为提升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明确导向。其目的就在于全面提升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民住房改造建设的水平,拓展村庄整治建设的内涵和领域,以更加美好的愿望、更有针对性的思路和更为切实有力的举措,来推进村庄整治和农民住房改造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发展生态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任务。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一方面,我省是资源小省,土地、水资源等制约日益明显,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联合国确定的警戒线和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区域性水质性缺水问题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目前总体上还较为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也较为严重,一些地方工业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整治,河网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也比较严重。这种状况如果不加快改变,城乡经济社会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是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支撑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要素,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有利于兼顾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

(四)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重要途径。形成公平公正和开放互通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些年来,我省在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尚未根本消除,特别是资源要素向“三农”倾斜配置的机制尚不健全,农村人口进城落户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建设美丽乡村既需要资源要素向农村区域倾斜配置,也需要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加快集聚。这就要求我们把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途径,把城市与乡村作为有机整体,加快形成以大中城市为龙头、小城市和中心镇为纽带、中心村为基础的城乡规划建设和人口布局的新格局,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城乡公共服务全面共享的新体制。

三、以全面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为抓手,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全面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为抓手,建立健全资源要素向农村区域倾斜配置机制和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有序集聚机制,一手抓连线成片整治建设,一手抓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着力打造“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加快推进中心村中心镇建设,努力彰显规划科学布局美。农村人口和村庄集聚是当今农村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迁,而中心村中心镇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标志。要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把促进农村人口和村庄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作为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战略重点。一是完善村镇布局规划。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布局规划,明确县市域中心镇中心村的数量与定点。抓住县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有利机遇,搞好村镇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二是推进土地整理置换。这是优化村镇布局和促进人口集聚的有效机制。要把土地整治试点与中心村中心镇培育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先复垦后使用、增减挂钩、平衡有余”的原则,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整理复垦后的新增耕地指标优先用于满足农村人口和村庄集聚需要。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宅基地调整、互换和跨村跨乡镇建房,通过货币补偿、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等途径,加快农村人口集聚。三是促进农村人口集聚。以优化农村人口和村庄布局为基本导向,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为基本载体,着力推进农村人口和村庄向中心村集聚,力争到2012年全省建成1200个左右中心村。采取农房建设空间管制、宅基地整理置换、村庄撤并等办法,积极引导农民到中心村中心镇集中建房购房。全面提升中心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培育200个左右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经济实力强和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省政府将就此出台专门的政策。四是引导农民集中建房。把中心村中心镇作为推进农房改造建设的主要载体,统筹实施镇域住房改造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农民建房水平,结合中心村中心镇培育、自然村撤并、异地搬迁和小城镇建设等,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房改造建设,提倡建设公寓式住宅,推行建设联立式住宅,控制建设独立式住宅。强化建房监管服务,注重农村建筑与浙江元素、当地文化、自然生态的和谐,鼓励农民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修材料和新型能源,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管理,优化完善村庄规划和农房建筑设计,加强农房改造建设质量安全监理,防止和杜绝“豆腐渣”工程。五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以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导向,推进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功能齐全的村务活动、医疗卫生、警务治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放心购物、幼儿教育等服务场所,增强对农村人口集聚的吸引力。

(二)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努力彰显村容整洁环境美。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打造优美环境。要按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的要求,以“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五大项目为重点,在继续推进村庄整治扩面的同时,把力气更多地用在全面提升整治建设水平上。一是全面完成预定目标。第二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时,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12年要使我省绝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较好整治,农村“脏乱差”状况得到全面改观。各地要按照这一部署,切实加大整治推进力度。今年要按照确保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村庄覆盖面、群众受益面“四到位”的要求,全面完成3000个村庄“五大项目”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二是着力推进连片整治。按照“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的要求,编制区域一体化的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加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综合整治力度,提高整乡整镇的整治比例,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扎实推进分类整治。按照“重点培育中心村、全面整治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和合理整治撤并村”的要求,深入推进村庄分类整治。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尚未整治的村庄,要根据其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和集体经济实力,开展分类整治,对那些处于萎缩状态的偏远小村不宜再去整治,而应引导其异地搬迁重建,相关的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可用到重建地的相应项目上来。四是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和景观面貌,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增加绿量为重点,建设一批有特色、效果好的森林村庄。五是加快建设公共设施。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深入推进公交、电力、通信、供水等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各地要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反映的农村公共设施运行中管理难、负担重等问题,按照“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探索建立“政府补一点、集体拿一点、群众出一点”的筹资运行机制,确保村庄整治成果得以持续,真正让群众长期受益。

(三)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努力彰显创业增收生活美。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也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机遇。要把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与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编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着力构建高效生态的农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既可以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又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一举多得。要按照经济生态化、生产园区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以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作制度创新,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科技化、生态化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要把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农村山水资源、田园景观、地域文化和人文传统,加快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的大产业。三是大力打造农民创业就业平台。把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农房改造建设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农民创业就业平台建设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促进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和乡镇企业转型升级,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实现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四是大力发展集体物业经济。把中心村中心镇建设、村庄整治建设与发展村级集体物业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宅基地整理复垦带来的收益,规划建设一批集体物业,为村级集体经济营造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改善欠发达地区群众生活的问题。应当说,目前全省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明显,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低收入群众增收致富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我们必须动员全省各方面的力量,在保持原有帮扶政策措施不变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认真研究新一轮帮扶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当前,要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若干重点欠发达县实施特别扶持。对此,省委、省政府已作专题研究,还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具体部署。希望欠发达地区抓住机遇,振奋精神,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增强内生功能,把省里的帮扶项目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着力推动特色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城乡人口布局加快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改善、绿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构建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

(四)积极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彰显乡风文明素质美。生态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培育生态文化。要把建设农村生态文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以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素养为核心,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树立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一是全面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牢固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方式和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增强生态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切实保护特色文化村。目前保留下来的特色文化村落大多是生态与文化有机结合的典范,既体现人与社会和谐的建筑文化,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要把保护利用特色文化村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编制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同时,要提炼特色文化村的生态文化,在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农房改造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吸收和弘扬生态文化。三是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文明清洁户示范评选等群众性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民使用生态产品、发展生态消费。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生态文化设施建设,提倡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四是深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在继续深入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的同时,围绕全面提高农民的精神文明素质、生态文明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法制观念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责任,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四、切实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

从这些年实践来看,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一靠农民自愿自觉、发挥主体作用;二靠党政加强领导、发挥主导作用。应当说,农民群众对这方面建设是衷心拥护和热情欢迎的,这为我们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必须看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毕竟是一项公共工程,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作用,更需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我们一定要继续保持热情和干劲,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切实做到工作力度不降、政策扶持不减、党政领导加强。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基础上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涉及的领域更广,工作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也更强。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把这项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着力加以推进。要继续发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和牵头作用,把各地各有关部门正在开展的生态县建设、生态乡村创建、中心村中心镇培育、异地搬迁、“强塘固房”等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工作上统筹安排,相关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在县一级进行整合、统筹使用。要切实强化考评激励,把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列入全省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评范围。

(二)切实强化综合协调。部门合作共建、社会共同参与是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优势和特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继续保持这一特色和优势。各级各相关部门都要根据自身的职能,切实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力度,推进部门工作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部门的服务和资金配套就跟到那里”。要在政策上扶持美丽乡村建设,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大力激励村庄和宅基地整理复垦。要简化审批手续,降低相关规费。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鼓励农户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捐资,增强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合力。

(三)切实推进改革创新。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动力。要积极推进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借鉴嘉兴“两分两换”的经验,引导农民通过宅基地有偿退出、宅基地跨村跨镇置换、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等途径,实现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要积极探索户籍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联动改革,引导农民在保留土地承包、山林承包、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等集体经济权益的同时,将户籍迁移至居住地,享有与居住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权益。要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稳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加快扩大“丰收—小额贷款卡”、“金穗惠农卡”地域覆盖和人群覆盖,鼓励地方政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构建融资平台。要积极探索农村新社区运行和管理机制,加强多个行政村集聚的农村新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要高度重视村庄合并后村级集体资产的有机融合,建立产权界定清晰、股权量化合理、经营机制灵活、资产保值增值的集体资产管理新体制。

(四)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欠发达地区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对象。要进一步完善省对市县的财政体制,加大省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生态敏感地区的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力度,增强市县特别是欠发达市县的财政保障能力,提高市县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总体水平。要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各类民间资本以不同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同志们,进一步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造福千万农民、惠及全省人民的伟大事业。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对“三农”事业、农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把我省广大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记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范文]

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

时政新闻新华网2018-04-24 15:47分享 149评论 收藏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习近平推动的美丽中国实践 03:49 原标题: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总书记关心推动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纪实

15年的执着,千山万水更加美丽动人;

15年的跨越,千村万户更加美丽富裕。

这是总书记15年前在浙江亲自推动,也是他一直牵挂关怀的富民工程——

2003至2018,浙江省15年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

“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总书记日前对浙江实施的这项工程作出重要指示。

大道溯源,潮涌钱塘。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成功实践,为实施乡村振兴、构建美丽中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启示,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一个关乎全局的重大行动——新发展理念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书写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4月22日,空中俯瞰浙江省长兴县泗安镇二界岭村的杜鹃花海(无人机拍摄)。近几年来,泗安镇推动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在主要道路两侧及观光园内种植多种颜色的100多个品种杜鹃花,形成了“人在花中游、车在花中行”的美丽景观,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赏,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成为了当地美丽乡村的特色品牌。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总书记给我们回信啦!”今年3月1日,位于四明山革命老区的浙江余姚市横坎头村两千多村民奔走相告,沉浸在兴奋和激动中。

“15年前到你们村的情景我都记得,我一直惦记着乡亲们。这些年,村党组织团结带

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把村子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乡亲们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我感到十分欣慰。”习近平在信中说。

小山村连着中南海。四明山的山川草木,见证着总书记对一个革命老区山村15年的惦念和关心。

“我们是2月10日给总书记写的信,没想到总书记十多天后就回了信!”横坎头村党委书记张志灿兴奋地说,他清楚记得当年一幕幕难忘的场景——

2003年春节前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冒着雨雪,专程来到横坎头村考察调研,走村入户看望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当时的这个山村还没有水泥路,全村没有一个公厕,许多人家都还用露天粪缸。

在同村委会座谈时,听完情况介绍,习近平神色凝重:“只有老区人民富裕了,才谈得上浙江人民的共同富裕;只有老区人民实现了小康,才谈得上浙江真正实现全面小康。”

心系基层百姓,谋划发展大计。

在2002年10月12日调任浙江之后,习近平就开启了马不停蹄的调研行程,在春节前的3个月内连续到11个市进行一线调研,察民情、听民声。

当时的浙江,广大农村正面临“成长的烦恼”,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等现象十分突出。据省农办摸排,当时全省有4000个村庄环境比较好,3万多个村庄环境比较差。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经济高增长背后,是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何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从陕北农村到河北正定,从福建到浙江……习近平始终扎根基层,心怀对人民的质朴感情,他深谙中国国情,深切了解什么是农村发展的症结所在、什么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在陕北梁家河村,青少年时期的习近平带领黄土高原的群众战天斗地,改旱厕、建沼气,利用有限的条件开发新能源,改善人居环境;

在河北正定,他亲自监督整改农村“猪圈连茅厕”,设立公共厕所,修建生活垃圾池;

在福建,他推动解决“茅草房”和“连家船”问题;

……

↑4月21日,空中俯瞰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的新泾港河道(无人机拍摄)。经过整治的河道水清树绿,已成为美丽的乡村公园。曾经的新泾港,是当地群众口中的“墨汁河”、“黑

臭河”,经过三年左右的整治,新泾港水质保持三类水标准,两岸绿树成荫、粉墙黛瓦,呈现出典型美丽江南村落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这是一项高瞻远瞩的重大部署——

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这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有效抓手、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要让更多的村庄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和特色魅力的富丽乡村。”习近平亲自部署:花5年时间,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亲自抓这项工程的部署落实和示范引领,每年都召开一次全省现场会作现场指导。此后,省里“一把手”直接抓这项工作,成为浙江历届省委的一项雷打不动的惯例,所布置的工作尽管每年有所侧重,但抓这项工程的决心不变、主题不变,一以贯之。

↑4月1日,空中俯瞰乌镇春色。清明期间,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开启传统的“香市”盛会,为市民和游客呈现踏青游春、蚕花会、民间戏曲、踏白船等众多特色民俗活动,让人们在春暖花开之际,感受江南古镇春季特色民俗之美。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这是一种新发展理念的成功实践——

4月的浙江安吉,竹林摇曳、绿水清波,一派魅力江南好风光。但在十多年前,这里自办不少水泥厂和开采石灰岩的矿山,环境受到破坏,县里下决心关停矿山。

不少干部群众仍清晰记得,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后高度评价说:“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不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在随后发表的《之江新语》中,习近平这样阐释:“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安吉也由此倾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启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全新路径,使村庄美丽起来,让生态产生效益。美丽经济已成安吉等地的靓丽名片,同欧洲乡村相比也毫不逊色。10多年来,安吉年财政收入从当初的6亿多元,猛增至60多亿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总结浙江经济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7月10日习近平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

会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指向未来的八项举措——“八八战略”,这个着眼发展大格局、指引浙江改革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的宏图大略焕然而生。

从“八八战略”总方略中提出打造“绿色浙江”,到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推动生态省建设的有效载体,再到进一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事关浙江乃至中国未来的永续发展大计,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

↑4月3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汾口镇湿地公园内的景观池塘、盛开的郁金香与周边数千亩油菜花相映成趣,构成美丽的春季乡村图景(无人机拍摄)。据悉,汾口镇湿地公园是汾口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的亮点工程,整个湿地占地500余亩,并配备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等净水设施。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这是一份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

“即使现在通了高速,从杭州来我们村里还要3个多小时,那时候,来一趟是真不容易!”时任下姜村党支部书记姜银祥清晰地记得,2003年4月24日习近平第一次来到下姜村,一路上换了3种交通工具。“他先花近6个小时从杭州坐车到县城,又坐快艇三四十分钟到薛家源村码头,再换汽车一路颠簸约20分钟进下姜村。”

2003年,习近平主动提出将距杭州300公里以外、山路十八弯的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作为自己的基层联系点。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先后4次来到下姜村,帮助村子谋划发展沼气工程、旅游等产业,解决基层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深入基层一线,问计于干部群众,走访于田头车间,思考于颠簸旅途。

“看到村里谁家的屋门开着,总书记就会拐进去看看,村里大部分农户家他都去过,每次都先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姜银祥说,“进了村民家,都会问问大家过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

离开浙江工作后,习近平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始终牵挂、惦记在心。

2013年5月,总书记作出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015年5月,总书记到浙江调研时来到舟山市定海区新建社区。在以开办农家乐为主业的村民袁其忠家里,习近平说,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美丽乡村,一部分是吸收了浙江的经验。浙江山清水秀,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确实抓得早,有前瞻性。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

2017年11月9日,下姜村村民迎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总书记给下姜村干部群众寄来了亲笔签名的十九大首日封。

下姜村没有辜负总书记的牵挂。通过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保护山林,污染整治和农房改造……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如今这个村已是千岛湖南岸深山中的美丽乡村,山清水秀、翠竹掩映、街道整洁。2017年下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045元,是2001年2154元的12.56倍。

↑4月23日,浙江奉化滕头村的观光小火车在村内试通车。浙江奉化滕头村30多年来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从昔日“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口袋富脑袋富,家家都是小康户”的富裕村,2017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95.06亿元。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15年岁月如歌,15年接续奋斗。

浙江15年间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对当前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参考意义:

一是规划引领建设。浙江形成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1+4”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

村庄布局规划方面,浙江提出“中心村”主要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吸引人口集聚、辐射周边村庄;“一般村”主要实行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高山偏远村”、“空心村”主要实行异地搬迁;“历史文化村落”主要实行保护修建,促进历史古迹、自然环境与村庄融为一体。

二是坚持稳扎稳打。从农村实际出发,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以及农民接受度,不搞一刀切、大拆大建。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是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两个前置性工程,做到位才可避免工作反复,可以此为“先手棋”,推进全域性整乡整镇整治。

三是坚持群众视角。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把农村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等优势转化为发展显势,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并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有机结合,开拓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门路,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遵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部署推进,在新发展理论指引下,浙江久久为功建设,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不仅在安吉、德清、富阳、临安等浙北县区,诸暨、丽水、衢州等地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美丽公路串起“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示范县”“整乡整镇美丽乡村”“精品村”“美丽庭院”等,带动浙江乡村整体人居环境领先全国。

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累计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97%;74%的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的建制村全覆盖,41%的建制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一种久久为功的坚定意志——下大气力建设生态文明,合力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

↑这是浙江奉化滕头村风貌(4月22日摄)。浙江奉化滕头村30多年来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从昔日“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口袋富脑袋富,家家都是小康户”的富裕村,2017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95.06亿元。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昔日窘迫的横坎头村已改变了容颜,村里锚定“红色旅游”和“绿色发展”两个主色调,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当年负债45万元到村级固定收入260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8元,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横坎头村的变迁如同一个缩影。

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样本,也看到了未来美丽中国的范例。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恢复和提升农村生态,让农村的生态优势变成农村发展的宝贵资本,才能书写好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的15年间,经历三个阶段:

2003至2007年示范引领,1万多个建制村推进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等;

2008至2012年整体推进,主抓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整治和农房改造;

2013年以来深化提升,攻坚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由浅入深,从点到面。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广度和深度的拓展,“美丽乡村”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带给浙江乡村勃勃生机,这也昭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也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

↑这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新叶村村貌(4月21日无人机航拍)。2014年,章镇镇对新叶村竹洞湖(右下)进行改造,成为集观光游览、自然生态、商业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公共空间,为周边村民提供休闲场所。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坚定信心,在党的领导下,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江南4月,岭上开遍映山红的时节,浙江富阳万市镇何家村村主任李龙云正在村里“巡花”,一场“乡村百花大会”打擂正酣,每家每户都用鲜花装点起乡村庭院。

这里发挥独特的鲜花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城市游客,让美丽庭院变“美丽经济”,目的是推进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家园,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村有千百种,特色、风情各不同。坚持从村级经济基础、区位特征、资源条件等实情出发规划,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分类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广大基层党组织带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建成了一大批“生态村”“民俗村”“花园村”“文化村”,有效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安吉的余村村口,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刻着的这10个大字,已经深深镌刻在5600万浙江儿女心中,并在神州大地呈现燎原之势。

↑这是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三都渔村雪后景象(1月31日无人机航拍)。该村居住着曾常年漂泊在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上的渔民,近年来以发展民俗和生态游为特色,成为热点旅游目的地。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保持耐心,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

今年1月5日,一场意味深长的仪式在安吉举行——安吉与山西右玉县正式缔结为友好县。尽管相隔千里,但地理上的距离阻隔不了两地的交流合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4%,右玉县二十任县委书记展开绿色接力,从历史上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的“绿洲”,以实际行动和成功实践向世人展示了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在新时代,安吉在争当践行新发展理论的样板地、模范生中,建设中国最美县域。

相互镜鉴,携手并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早在2003年4月9日,习近平第一次到湖州安吉调研时,就嘱咐当地干部:“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决不能松懈,更不能反复。”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2012年12月,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首赴外地考察时就谆谆告诫。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每赴各地考察调研,几乎都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邃思考和明确要求,始终念兹在兹,持续推动。在内蒙古阿尔山林区、在云南洱海、在青海察尔汗盐湖、在黑龙江黑瞎子岛,留下了他的身影……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稳扎稳打长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中国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这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丰树坪村村貌(4月21日无人机航拍)。该村于2016年开始对村容村貌进行集中整治,打造全域大花园大景区。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紧贴民心,从群众关注的实事入手,发动群众合力推进——

卫生改厕,是一件民生小事,也是一件民生实事。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实施早期就把这件事作为一个重要着力点,而这项工程持续推进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坚持群众视角,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总书记也一直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记挂在心上,多次提及。2015年7月,总书记要求将“厕所革命”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得知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习近平强调,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不仅是厕所难题,总书记还关心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等等,这些都关乎美丽中国建设。

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最新进展中,乡村普遍面临的电线“蜘蛛网”难题也在有效破解,通过电线升级、架空线路梳理、“上改下”等方法,新建改造中低压线路,实现强弱电规范有序,乡村用电线路整洁美观。

一条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将构建美丽中国进行到底,开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4月23日,俯瞰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古堰画乡小镇(无人机拍摄)。莲都古堰画乡小镇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西南23公里处的的大港头镇和碧湖镇,核心区面积3.91平方公里。小镇融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为一体,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山水格局,绿野寻踪;浅街深院,宜居宜商;雅居美庐,悠然自得;江南底蕴、休闲圣地。”

横坎头村党委书记张志灿喜欢用美丽的字句,描述这个小村庄面向2035年的规划目标,生态型、绿色田园风情、多种风貌体验将成为这里的突出特色,美的内涵也在不断延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

如今,横坎头家家种植的樱桃挂满了枝头,前来采摘的人络绎不绝,都市的人们徜徉在绿色中收获惬意,当地村民也在绿色增收中收获喜悦。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发展目标的表述增加了“美丽”二字,让人眼前一亮。

将“美丽”二字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意味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

↑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3月23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坚持围绕“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目标,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关停矿山、水泥厂及一大批竹筷企业,集中精力发展休闲旅游经济。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放眼广阔大地,跨越千山万水——

东部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场跨越15年的美丽接力,未来将不断升级,到2020年50%以上县(市、区)将力争达到美丽乡村示范县标准;建成1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000个。

……

十九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美丽中国”建设引向深入,更多聚焦农村,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一号文件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进行了长远布局;今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公布,着力于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将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持不懈,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污染源防治工作,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习近平反复强调“美丽中国”建设必将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美丽中国”的背后彰显的是大写的“人民”,“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片美丽将更加持久温暖。

↑俯瞰浙江衢州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4月20日无人机拍摄)。2006年起,以“书香清漾”著称的清漾村以发展文化旅游、实施生态整治、推进产业富民为抓手,开展美丽乡村建

设。2017年,清漾村与江郎山、廿八都共同成为国家5A级景区。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山巍巍,水潺潺,松青青。

横坎头村不远的山脉上,苍松挺立,雄姿英发,犹如凝视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变。

70多年前,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中共浙东区委所在地。红色基因不断传承,如今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这里的乡亲们正再接再厉,努力建成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记者:何玲玲 张旭东 何雨欣 方问禹 王俊禄

第四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市**镇**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

实 施 方 案

为认真实施**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有效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彻底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按照《**省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围绕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重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概况

**镇**村位于**省***市**市东南部,镇政府东9公里,坐落在**河南岸。**村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辖16个自然屯,16个村民小组,816户,3450口人,耕地面积1179公顷,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年。

**村地处**河流域,所处属丘陵地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分别以旱田种植、养殖业为主,主产玉米、大豆。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种植、养殖业发展迅速,这个村经济总量不断提增,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正在不断改善。目前,**村16个自然屯已有5个修上水泥路,总计8公里,基本达到了屯屯通,森林覆盖率达30%;全村养牛373头,生猪1889头,家禽15400万只。由于资金短缺,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这个村产生的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基本得不到有效处理,脏乱差现象仍比较 1

突出,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与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畜禽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农民种地盲目使用化肥、农药,忽视积造农家肥,导致畜禽粪便肆意堆放,同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也在不断增多。目前,**村年产生活垃圾503.71吨,年产生活污水2000吨,年产畜禽粪便3862.78吨,由于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堆积量越来越多,散落在村内村外道路两侧,得不到及时清运处理,被风带起卷起扬尘,产生恶臭气味,长期堆放的垃圾滋生蚊虫,产生渗滤液;生活污水无组织排放,加之雨水无序横流,与垃圾渗透液混合渗入地表,严重威胁村民地下饮用水源的安全,影响本村及周边村庄的生活环境和村民的身心健康,对附近的**河水域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和隐患。这些环境问题,急需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予以解决。

三、实施的治理项目

主要措施:建设畜禽粪便堆肥场、垃圾箱、分类收集、转运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把粪便转化农家肥进行利用,将非降解垃圾送往村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

具体措施:实行生活垃圾“户分类、组收集、屯转运、村处理”的模式。村共建80个垃圾箱,每10户1个垃圾箱;

1个堆肥场、配备垃圾运输车1台、垃圾收集车6辆、钩机1台。每户村民将产生的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进行分类收集,由村委会统一购置垃圾收集、清运、转运环卫设备,定时将村民分类收集的垃圾与粪便运往村外指定垃圾堆肥场,每个村屯内凡硬化路面两侧均建设标准化污水排水沟。

四、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为:通过对畜禽粪便、生活垃圾采取收集、清运、转运、处理,实现转化综合利用,建设村庄路边排水沟,彻底解决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堆积成灾、生活污水乱排乱倒等污染问题,实现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控制面源污染和饮用水源污染,改善村庄大气质量,保障群众身心健康,确保辖区**河水质安全。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测算

项目建设目标为:

一、生活垃圾处理申请投资84万元,其中购置垃圾运输车(小金刚)1辆,15万元;垃圾收集车(小金刚)6辆,45万元;垃圾箱80个,24万元。

二、畜禽粪便处理资金64万元,其中购置钩机1辆,12万元;在葛家岗自然屯建堆肥场1个,1000平方米,每平方米400元,需40万元。保洁员20个,每人工资6000元,计12万元。

总计需资金148万元,其中申请专项资金11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7万元。

六、环境效益分析

全村共16个村民小组,816户,3450人,耕地面积1179公顷。通过环境治理共转化生活垃圾503.71吨,畜禽粪便垃圾3862.78吨。畜禽粪便垃圾转化综合利用既能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地控制了饮水污染和村庄空气污染,又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也给村民改良了土地,节省了部分经济开支,提高了环保质量,并促使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发展,迅速奔小康。

七、实施进度安排

利用1年时间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2012年2月完成项目选址和所需征地;2012年3月完成项目招标、规划设计等,配套资金到位;4月完成钩机、垃圾运输车等环卫设备的购置;5—7月完成粪便垃圾箱、路边排水沟的建设;8月对整个项目预验收,通过自检进行完善整改,达到建设标准;9月迎接上级检查验收,使整个畜禽粪便、生活垃圾与污水综合整治项目正式投入运行。

八、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建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村总支书记等为成员,明确职责分工和项目实施任务。

2、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设立专项资金管理账户,按着《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专项资金监管制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按程序申请,合理使用,严禁挪用专项资金,定期接受财政、环保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3、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应当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将资金安排、实施情况向本村受益农民进行公示,适当时在财政、环保网站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4、项目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度,确定专业人员负责工程质量监督,定时向财政、环保部门上报项目实施进度,按要求、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

5、在对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收储运输时,既要防止扬尘污染,还要做好储存管理,防止渗漏等二次污染,做好防渗、封闭等安全处置措施。

6、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保证项目长期运行。

第五篇:村规民约 - 浙江省万村联网

新丰村村规民约

总则

为了贯彻实施新丰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村民遵纪守法,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实现村民自治,创建和谐宜居环境,把我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制订本村规民约。

第一章 土地管理

第一条:农村的所有土地,除了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村民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所有权属于集体,个人只有经营使用权;凡占用集体所属空坪、荒地建杂房、厕所和猪圈并经批准入册的,受相关法律保护,未经批准占用集体土地非法乱建的,村集体有权收回作另行处理。

第二条:任何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和变更村集体或他人的土地使用权。

第三条:村民出卖、赠与和交换房屋,应该按照房屋出售价或赠与的市场价,交换差价成交的,15天之内由买主到当地财政部门交纳契税,逾期不交纳者,按照契税法规予以处罚。

第四条:村民需要建房的,原则上进行新村安置、零星安置必须符合规划,只能在空心村内购地建房,其他情况是,本人只要写好申请报告,由村民小组开会讨论并签具意见,经村民委员会审查同意,报镇人民政府和县国土管理泗安分局、城市管理执法分局批准,再经村委定好房屋基地的方位,才能允许下脚建房。

第五条:建房的村民,经过批准占用耕地建房的,建房占耕地抵作承包地。

第六条:未经批准强行占用耕地、交通要道建房的,除坚决拆除、还田还土,恢复原状外,并罚款5000元以上。已经建成的,原则上要求拆除,否则,将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章 计划生育

第一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对于独生子女户要求再生一育第二胎的,必须在领取二孩准生证后方可生育二孩,否则按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第二条:凡育龄妇女应做好上环等避孕措施,有按计划生育二孩的,未准生前怀孕的,必须做引流产术。否则,按照计划生育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条:凡领了独生子女证,再不生育第二胎的夫妇,其子女可承包二份责任田土,如遇土地征用的承包组,村原则上同意承包组处理意见;原有二个孩子,死亡一个的,夫妇双方又做了绝育手术,可以申请领取独生子女证,其待遇同独生子女一样。

第四条:对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后又生育第二胎的,依照《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处罚规定,收回原多承包的一份责任田土,并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

第五条:对不实行计划生育,征收超生社会抚养费的或围攻、谩骂、殴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直至追究

贰 法律责任。

第三章 公共卫生

第一条:联建房、户,水箱要不定期清除池内的沉淀物,保持自来水饮用卫生。

第二条:对于有病的畜生,不准出卖,对于病死畜生要深埋村外。否则,罚款200元一户。

第三条:实行卫生长效机制,保持村容清洁卫生,不准在村里巷道、公路和村公共场所等堆放猪、牛栏肥,违者除限期予以清除外,罚款50至100元。

第四章 水利和村公共实施

第一条:我村山塘水坝和各大小山塘,所储水源都属于集体所有。承包水库、放鱼人员有保护水源储存,灌溉农田的责任,任何个人不准擅自乱开水闸放水。

第二条:不准任何人毁坏堤坝、田埂和山水主要流域等综合水利基础实施,违者除责其恢复原状外,并处罚款1000至5000元。

第三条:村民都有维护村公共财产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损毁村公共财产的除责令其恢复原状外,同时处罚1000至5000元。

第五章 森林和防火

第一条:护林防火,人人有责。万一发现野外火源,无论如何村民都要设法在第一时间里向村两委报告,接到火警的任何人都要在最短时间内号召广大群众赶赴现场扑火。

叁 第二条:村民野外用火发生火灾损失的,除应赔偿由此带来的一切经济损失外,视情节轻重予究法律责任。

第三条:凡擅自盗伐集体和个人林木者,视其情节轻重,罚被盗伐林木价值的2至5倍;夜间盗伐林木者,加倍处罚。

第四条:自然灾害(大风、大雨、暴雨、风雪、冰雹等)毁坏的林木,任何人不准进山哄抢。捡得归还集体的,给予奖励;否则,按照盗伐林木条款处罚。

第五条:凡有田埂、坝堤垮塌,需砍伐林木兴修者,必须经村委会批准后方能砍伐。未经批准擅自砍伐者,按本章盗伐林木条款处理。

第六章 社会治安

第一条;凡故意毁坏、盗窃、偷摸集体和个人财物者,除追究回原物外,处罚200至5000元。夜间出动偷摸者加倍处罚。

第二条:圈好看好牲畜是每个村民的职责。不准猪、牛、羊、鸭、鸡等牲畜毁坏糟蹋集体和个人的农作物。违者,除赔偿损失外,罚款50至100元。

第三条;凡是聚众闹事,煽动宗派纠纷,故意殴打他人,造成直接损伤的,除赔偿医疗费外,损失和损坏财物,除依法追究责任和照价赔偿外,并处罚款500至2000元。

第四条:村民发生口角纠纷或婚姻纠纷等需要调解的,为调解纠纷需出差外地的旅差费用,由当事人负担。

第五条:为确保人身安全,保证正常供电,不准擅自私接电源,由此造成的故障和损失,除照价赔偿外,另处罚2000至4000元;

肆 第六条:提倡讲文明,树新风;讲礼貌,尊老幼;讲正义,持真理;讲道德,正原则;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尊师重教,助残济贫;胸襟大度,诚实守信;美化村容,绿化村庄;开展文体活动,抵制反和、淫秽书画影音谋介!

本村规民约,若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应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本民约从公布之日起实施。

泗安镇新丰村村委会 二0一三年一月二十日

下载浙江省“万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万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开展“千乡万村无邪教创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孟关乡关于开展“千乡万村无邪教创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为营造全社会反邪教建良好社会的氛围,进一步挤压“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活动空间,遏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扰乱......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庄墓镇2014年土地整治项目 实施方案 为改善农村居住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节约土地资源,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实际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调整......

    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精选合集)

    【发布单位】浙江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4-09-26 【生效日期】2015-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

    XX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典型交流材料

    强化环境整治 保护良好生态 全力打造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家园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XX县是全省典型的集山区、边区、老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又是浙南重要......

    新密市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新密市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有效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推动城市统筹发展,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管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

    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的调查报告

    市农村经济研究会“**市‘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和“常州**市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属于同一项目,建设规模、地点、建设资金完全相同。项目建设地点为上兴镇和**镇二片,建设总规模......

    浙江省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浙江省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卫生强省建设与“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建立健全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动经济社......

    浙江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实施细则

    浙江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推行绿色施工,是建筑业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重大举措,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