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6:1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第一篇:浙江省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浙江省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卫生强省建设与“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建立健全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 “卫生强省”的战略,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整合资源,健全体系;改善条件,增强能力;服务群众,维护平安”的原则,加快我省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达到以下目标:

(一)加快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建设。我省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现场处置、紧急救援、后勤保障等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发现率、报告率、现场处置率达100%,原因查明率达85%以上。

(二)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遏制艾滋病快速传播势头,全省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控制在3万人以内。全面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100%,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治愈率达到85%以上。全省血吸虫病有螺面积压缩到50万平方米以内,力争不出现本地血吸虫病流行。全省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以县为单位,全省常住儿童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三)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省及杭州、宁波、温州、金华4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用房建设、实验室建设、队伍人才建设和管理工作方面达到全国领先的规划目标,其他市及县(市、区)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四)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全省80%以上的市、县(市、区)完成卫生监督机构建设任务,50%以上的卫生监督机构的装备达到卫生部推荐标准。农村卫生监督执法覆盖率达98%以上,食物中毒事件查处率达98%以上,餐饮业和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合格率达到75%以上。

(五)提升医疗急救和传染病诊治能力。建设11家市级急救中心或指挥中心,各县(市)建设1家急救分中心(站)和若干急救点。明确核事故、生物恐怖、职业危害、中毒等救治的定点医疗机构,配套相应建设。加强省和各市采供血机构建设,全省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达到100%;加强全省精神卫生机构和队伍建设,全面推行社区精神卫生康复和群体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建成省级传染病防治研究中心,设区的市建立独立的传染病院(病区);各县(市)在一所公立医院内设置独立的传染病病区。

(六)保持我省妇幼保健工作在全国的领先水平。建立健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市级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80%县级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乙等标准,90%妇幼保健所实现标准化建设。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13‰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4/10万以下,产前筛查覆盖率达80%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85%以上。

(七)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全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监测防控网络进一步完善。90%城市居民出行20分钟可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慢性病管理率争取城市达到80%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八)广泛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以创建卫生镇、村为“抓手”,开展农村爱国卫生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农村饮用安全自来水覆盖率达到85%,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

(九)强化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全省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率达到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从报告到审核的平均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率达到8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公共卫生机构网络建设

——建立省、市、县(市、区)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领导小组,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其日常工作;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应急指挥中心及分中心;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专家库;不断

充实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等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以省、市、县三级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为主体,以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民区)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形成覆盖城乡基层,联系所有医疗机构、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和村公共卫生联络员的公共卫生网络。全面推行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确保公共卫生工作项目落实到基层。

——建立健全以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执法机构为主体,乡镇(街道)卫生监督执法分支机构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卫生监督执法网络;重点落实乡镇卫生监督派出机构,使农村居民得到与城市同等的卫生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由各级各类医疗、院前急救机构等组成的医疗救治网络和传染病诊治网络;形成以省血液中心为龙头,联系11个市中心血站,覆盖全省各县(市、区)的采供血机构网络。

——建立健全以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以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融保健、医疗、科研、教学、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妇幼保健工作网络。

(二)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在现有省级公共卫生监测区和不明原因发热监测哨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重大传染病监测点100个。2007年,省级监测点完成率达90%以上;2010年达到100%。

——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依据相关的疾病防治规划和技术规范,全面落实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以及以鼠疫为主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以“非典”、人禽流感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及地方病等各类防控措施。

——加强免疫规划工作,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做好在我省境内的所有儿童的预防接种,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形成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广泛群众基础和社会合力。

——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做好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监测报告、传染源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用血安全、医疗废弃物卫生处置等工作。

(三)不断改善公共卫生工作条件

——按照省卫生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下发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传染病院建设指导意见》,完成基本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标准,配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装备,并形成全省实验室网络系统;建立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基地,加强科研和培训,开发和推广运用快速检测检验、现场应急处置、免疫预防、健康教育和信息化的新技术、新方法。

——按照卫生部《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要求,2010年前基本完成县级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装备基本满足应急处理和日常监督工作需要。

——根据《浙江省县域卫生规划编制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县级设置政府举办的、独立的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根据《浙江省农村助产技术服务标准》的要求,调整产科设置,提高产科急救能力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水平;按照《浙江省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和浙江省孕产妇、儿童保健服务规范,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完善仪器设备配置。

——依托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所在单位,建成集医、教、研为一体、设施先进、国内一流的省传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完成11个市传染病医院的建设;每个县(市)依托1所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设置单独或相对独立的感染性疾病科和病区;二级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他不设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级以上医院按规范设立肠道、发热呼吸道等的感染性疾病门诊,加强传染病的诊治和管理。

(四)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建立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人员录用、考核和退出机制,严格准入制度。利用高等院校、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优势,积极开展在岗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大力培养和引进公共卫生各类技术人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省、市级公共卫生机构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重在实用型卫生人员的培养使用。实行分级管理,分类培训,对全省所有临床医务人员和社区责任医生进行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培训;对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和村公共卫生联络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公共卫生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构建公共卫生信息化体系

在现有国家卫生信息网的基础上,整合和利用社会信息网络资源,建成联接省、市、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和行业的信息网络,并逐步向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建立疫情报告、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建立为支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浙江省区域性历史疫情数据库,医疗急救资源数据库,地理信息、环境信息、交通信息数据库,国内外综合性疫情数据库;丰富公共卫生信息发布和疫情防治知识宣传网站。培养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公共卫生的专业队伍。

四、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开展四大重点建设项目。

(一)公共卫生组织机构、基本建设项目

建立覆盖城乡、指挥统一、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控制及时、科学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规模适度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房屋资源,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基本建设;加强各市急救中心的基本建设和网络体系建设,按国家标准配备相应的急救车辆和急救药械;加强采供血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推进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

项目依据及要求:

1.建立具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集与展示、分析与决策、视频通讯与视频会议、实时指挥与调度等功能的省级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各市设立指挥中心;加强应急人才、技术、物资储备。

2.以省卫生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2003年联合下发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传染病院建设指导意见》为依据,加快我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

3.县级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用房达到与现阶段社会经济和财力相适应的建设标准。合理安排乡镇卫生监督执法派出机构用房;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的标准配备。

4.各急救中心均建立120急救电信接收台,建立GPS卫星定位系统、计算机调度系统、无线电指挥系统;设立足够的中继线;城市人口每5—8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农村按每10—15万人口配置一辆救护车。急救中心抢救型救护车按30%的标准配备;各市配一辆负压车。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应取得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

5.依据卫生部《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和《血站基本标准》,加强省级和11个市级的采供血机构规范化建设。

6.依据《浙江省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和浙江省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创建标准,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综合服务能力。

(二)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项目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建不同类型(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生产事故、自然灾害、不明原因疾病、核放射事故、生化恐怖袭击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伍,定期组织培训和举行演练。切实加强对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卫技人员、社区责任医生、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和村公共卫生联络员的在岗培训,从而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业务熟练、懂得管理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基层卫生服务的专业队伍。

项目依据及要求:公共卫生的每个类型应急机动队,省、市、县级分别不少于2支、1支和2支;按照《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若干规定》、《2005~2010年全国卫生监督执法员教育培训规划》、《浙江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任务书》等要求,对公共卫生体系队伍人员实施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三)重大疾病防治建设项目

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 综合治理重

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工作机制,采取强有力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消除环境危害因素等措施,降低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确保不出现因控制措施不力导致重大传染病大范围的传播与流行;提早实现国家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防治中长期规划目标。

项目依据及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鼠疫、霍乱、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防治现状及发展趋势,健全较为完善的省、市、县三级监测、防控体系,有效控制传染病地方病的流行,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四)公共卫生体系的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进一步完善我省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基本消除全省乡镇一级的网络盲点;调研分析各子系统的具体需求,制订各子系统的数据标准、各子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格式和接口标准;到2010年,按照系统需求说明和数据标准,开发各子系统应用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事务处理;培训一支具有业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综合性人才,配置有服务器的单位为

2-3人,只是网络单点的单位为1-2人。同时,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项目依据及要求:在《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框架范围内,参照《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和《浙江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进行建设。到2010年,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信息化率:应急指挥部门达80%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医疗机构等均达75%以上;县级医疗机构、行政建制乡镇卫生院网上疫情直报率达98%以上,疫情监测、预警信息化率70%以上。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06—2007年,制定和完善各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建设项目,实施中期评估,总结和推广经验,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通报;准备第二阶段建设项目计划。

——建立和完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分中心);建成省、市两级卫生部门不同类型的专业应急队伍;形成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省应急通讯体系;11个市急救中心建立GPS卫星定位系统;完善省市级采供血机构建设;基本配齐省、市、县(市、区)公共卫生应急机构的应急业务用车。

——100%完成省、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

市级传染病院(病区)用房和基本装备建设;完成80%县级传染病区的用房和基本装备建设。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需仪器设备建设完成85%以上;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需仪器设备建设分别完成70%和60%以上;完成市级和20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点免疫规划必需的冷链装备建设;完成省级健康教育机构必需的基本设备建设;市、县级健康教育机构必需的基本设备建设完成70%以上。

——除省和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建有艾滋病抗体确证实验室外,再在嘉兴等6个辖区市建立确证实验室。县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实验室建成率达100%,综合性医疗机构初筛实验室建成率达80%以上。建立和完善公安、司法系统羁押场所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实验室,形成覆盖全省的艾滋病实验室监测系统。

——80%的县成立卫生监督执法分支机构;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完成60%的装备建设任务;建立省级卫生监督执法培训基地。

----配套建立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上直报工作站,并完成宽带安装,乡镇一级工作站配备和宽带安装率达到98%以上;整合现有软件和数据库资源,并制订相关数据和接口标准;完成建立疫情预警模型和预警信息系统;建

立我省卫生监督报表和报告网站,开发省级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逐步建立浙江省医疗救治信息系统中所涉及的基础数据库和相配套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预案模型;建设浙江省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救治信息系统与省级医疗机构、杭州市级主要医疗机构、急救中心、120信息系统等联网运行。

——完成建立各县(市、区)政府举办的、独立的妇幼保健机构。80%以上县(市、区)妇幼保健所达到规范化建设。

——完成6600名全省乡、村级免疫规划接种人员的上岗培训;完成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培训1500名,新进人员岗前培训1000名;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培训400名;完成省、市、县级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监督员轮训;完成40%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乡镇和社区全科医生、乡镇管理员和村联络员的公共卫生知识岗前培训及在岗继续医学教育。

第二阶段:2008—2010年,滚动开展下一阶段项目建设计划;开展终期检查考核和绩效评价,适时召开项目建设总结会议。

——建成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信息系统;建立县级卫生部门不同类型的专业应急队伍;完成11个市独立建制急救中心建设和各县(市)急救分中心、急救站的建设。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需仪器设备建设完成95%以上;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需仪器设备建设分别完成85%和75%以上;完成其余70个县免疫规划必需的冷链装备建设;市、县级健康教育机构必需的基本设备建设完成85%以上;基本完成全省市级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建设。

——按卫生部《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和省有关建设标准的要求,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装备任务;80%以上的县级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完成用房建设。

——80%县(市)妇幼保健院设置标准达到二级乙等;设区的市妇幼保健院设置标准达到二级甲等;集镇中心卫生院,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开展助产技术服务。

——基本建立决策辅助系统软件中基础信息、专业服务、决策辅助三个应用平台,完善基础数据库、地理信息、卫星定位、分析预测、虚拟现实、决策支持、综合查询七个子系统,并实现各系统间的底层数据共享和应用系统层的协作。

——完成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培训3000名;完成培养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学科带头人100名;新进人员岗前培训2000名;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培训1000名;完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乡镇和社区全科医生、乡镇管理员和村联络员的公共卫生知识岗前培训及在岗继续医学教育达60%以上。完成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卫生监督员的强化培训。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能,明确任务目标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的领导,充分提高对公共卫生建设工程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建设“卫生强省”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认真落实人力、物力、财力及各项保障措施。

(二)加强部门合作,推动社会参与

各地要建立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的合作互动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按照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的目标任务,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切实落实相关的政策措施;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作用;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卫生意识,自觉参与公共卫生活动,形成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我省公共卫生建设工程。

(三)政府财政主导,完善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要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建设投入机制,加大公共卫生事业资金投入,调整卫生事业资金使用结构,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省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省财政将根据地方财政资金到位及绩效评价情况,确定省财政补助的额度。

(四)实行项目管理,加强监管力度

省对重点公共卫生建设项目建立项目进展监测和信息通报制度,实行项目全过程管理。重点加强对工程的监管力度,明确工程的规范操作程序,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合理使用,严禁各种挪用、挤占和浪费行为。各建设单位要建立和完善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帐核算,并接受审计部门审计和社会监督,最大限度地提升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的建设装备纳入政府采购管理,项目设备不得移作他用。各建设单位如有违反财务管理制度或有挪用和套取项目建设资金的,省即中止建设计划并追缴省下达的专项资金,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五)明确责任分工,层层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要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层层明确责任与分工,及时协调和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实施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的总负责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是重点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重点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是第二责任人。省卫生厅负责制订年度项目计划和评估方案。浙江省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负责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督导、评估和验收,确保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发挥积极成效。

第二篇: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012-06-19 15:06 来源:株洲新闻网 共0条评论 共2621人正在讨论 为贯彻落实全市项目建设年活动安排部署,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在加快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转型、加快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株政办函〔201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着力解决制约项目用地、融资以及建设环境、服务效能等存在的问题。集中包装策划一批事关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实现储备项目的滚动开发,重点筹划一批单项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前期项目;推进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实现早日竣工投产达效,确保全县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1.85亿元以上,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过50亿元;广泛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着力用好国家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激活民间投资,全力争取国家及省市专项资金。

二、工作重点

㈠ 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对十二五项目库和各部门专业项目库逐一进行落实,抓紧规划论证,完善相关条件,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项目选址,落实土地预审,开展环境和节能评价,搞好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成熟一批、开发一批。抢抓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长株潭退二进三战略和沿海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发展集聚机遇,瞄准市场和寻找政策机遇,力争今年6月底以前对原有项目库进行认真梳理,新增和滚动开发一批项目,形成一批项目前期资料充实,建设条件具备,能够指导十二五期间项目争取及招商引资的项目库。全年做实5个以上单项投资过10亿元、10个以上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前期工作。㈡ 全面参与市十大主题活动。认真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协助办理立项、征地、报建等相关手续,推进项目集中开工,重点解决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参与银企对接会活动,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积极参与全市问题集中销号月、重大前期项目推广会、项目集中竣工月和项目考核和乡镇项目投资竞赛评比活动。㈢ 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从严控制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绿化率、附属设施用地比例等关键指标,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加大土地报批、土地征拆、土地储备、土地出让工作力度,力争全年报批土地4000亩以上,确保全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企业发展土地有效供给。主动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调整的新形势,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对我县的适当倾斜,多措并举缓解项目建设资金矛盾。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完善信贷担保体 系建设,引导鼓励各类资金投入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基础工程、十大民生实事和四创四化建设。

㈣ 积极参与全市乡镇项目投资竞赛活动。组织各乡镇全方位、多领域争项目引资金,提高全县乡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水平。完善乡镇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办法,着重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引进、项目开工建设等三个方面开展全县乡镇项目投资竞赛活动,形成上下齐抓项目工作合力,积极争取株洲市二十佳项目投资乡镇,掀起我县新一轮项目建设高潮。

三、工作步骤

㈠ 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1-2月)

组织申报省市重点项目,拟定全县重大前期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名单,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机构。

㈡ 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3-12月)

积极参与全市 十大主题活动,实施重大项目月调度,季讲评,年考核。1.3月份参与全市项目集中开工月活动,力争3月份全年新建项目开工三分之一以上。2.4月份参与全市现场集中办公月活动,集中解决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3.5月份参与全市重大项目现场经验交流会活动。4.6月份参与全市项目现场讲评活动。5.7月份参与全市银企对接会活动,促进银行与企业深度对接,筹措项目建设资金。6.8月份组织三个十工程攻坚战活动,推进全县十大设施、十大产业项目和十大民生事业项目建设。

7.9月份参与全市问题集中销号月活动,集中解决每月项目调度累积的问题。8.10月份参与全市重大前期项目推广会活动,将开发储备的重大项目进行深度包装,面向全社会推介。

9.11月份参与全市项目集中竣工月活动,力争11月份全县重大项目竣工40%以上。10.12月份参与全市项目考核和乡镇项目投资竞赛评比活动。㈢ 总结表彰阶段(2013年2月)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总结经验,研究建立持续推进项目建设 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㈠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加强对全县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株洲县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

常务副组长,各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政府办、县监察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招商局、县农办、县科技局、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规划局、县环保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统计局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由县发改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一室四组:即办公室、宣传组、调度组、检查考核组、环境保障组(相关职责见附件3)。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对项目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集中一切力量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良好的氛围。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主动争项目,想方设法引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集中精力抓项目,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

㈡ 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一是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推进集中办理和网上审批。二是强化项目调度和服务,全面了解项目信息、全程调度项目进展、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现重大项目日监控、周分析、月调度、季点评、年考核。三是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县直相关部门要对现有的项目办理制度和规定进行研究和梳理,按照能放则放、能简则简、能免则免的原则,在不违反国家及省、市有关政策和规定的前提下,尽力为基层和企业松绑、让利、开绿灯、出政策。

㈢ 健全机制,严格考核。一是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服务机制。将全县重大项目纳入常态管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级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和项目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工作协调会议。二是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工作落实机制,实行重大项目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张时间表、一套督促机制,服务单位每周不少于1次到项目建设所在地现场调查、跟踪进度、实地解决问题。三是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实行定期通报制度,每季度对项目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对全县重点项目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县政绩考核。四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县重大建设项目和前期项目工作。篇二:完整建筑工程施工方案

北川县林业局5个林业企业管护站;安昌林业综合管理业务用房;安昌、擂鼓、禹里苗圃基地;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大火地、蔡家坪保护站及片口自然保护区竹林沟保护站

工程项目一 标段施工招标

投 标 文 件 投标文件内容: 投标文件技术标部分

投标人:邻水县中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法定名称)2010年12 月 21 日

一、施工组织设计 1.投标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时应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施工方法;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情况、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情况、劳动力计划等;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应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雨季施工技术、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等。2.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可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要求附后。投标人根据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可自行把下列图表添加到相应的项目中。

附表一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 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 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 临时用地表

目 录

第一部分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工程概况 第二节 工程特点 第二章 编制依据

第一节 编制依据

第二节 工程施工所设计到的规范规程 第三章 施工总平面图

第一节 现场条件说明 第二节 设计说明及依据 第四章 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 施工测量

第二节 基础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第三节 钢筋工程

第四节 主体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第五节 脚手架工程 第六节 屋面工程 第七节 防水工程 第八节 楼地面工程 第九节 抹灰工程 第十节 门窗工程

第十一节 油漆工程 第十二节 电气工程 第十三节 给排水工程 第十四节 绿化工程 第五章 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第一节 雨季施工措施 第二节 冬季施工措施

第六章 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地下设施保护加固措施 第七章 施工总体部署 第一节 项目管理目标

第二节 项目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三节 施工准备 第四节 总体部署

第二部分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一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一节 质量目标 第二节 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节 质量保证组织措施及制度 第四节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第五节 质量保证关键环节控制 第三部分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一章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一节 安全管理体系 第二节 安全管理措施

第四部分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八章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一节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第二节 环境管理体系 第三节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第五部分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第一章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第一节 施工进度计划 第二节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第六部分 资源配备计划 第一章 资源配备计划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篇三: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施方案

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施方案 为加强中小学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明确目标职责,保证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国计委、财政部印发《全国中小学危改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实施意见,希遵照执行。

一、组织机构

成立安居区教育局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卢军

副组长:刘洪彭哲华

成员:余定福陈朝国杨健邹远富

各项目学校成立相应的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二、项目建设实施程序

工程建设项目程序必须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进行。

1、立项。由学校向区教育局写立项申请——区教育局向发改委出函——发改委出具立项批复。

2、规划。学校提供整体规划方案和拟建建筑初步设计方案(建筑平、立、剖面图)和效果图报区规划局审批,合格后办理规划许可证(副本)并出具红线图。

3、报建。规划许可证办理后,到建设局建管股报建,提供报建相关资料,填写报建表。

4、勘测设计。地震震损程度为轻度的由原设计单位出具加固措施;震损程度较重的由具有鉴定资质的单位出具鉴定结论后,由设计单位出具施工图;属于新建的工程由学校委托勘测单位出具地勘报告、设计单位出具施工图;施工图齐备后需到区消防大队进行消防审核;委托施工图审查公司进行施工图审查并出具施工图审查报告,然后到区建设局建管股做施工图审查合格备案。

5、招标程序:

确定代理机构:到发改委办理招标代理机构网上比选事宜、代理机构网上报名、邀请相关人员(监察局、发改委、建设局招标办、教育局监察股及计财股相关人员)出席代理机构随机抽取会议、随机确定两代理机构、和两代理机构分别就操作程序和费用等题进行谈判、确定代理机构,并到发改委、建设局招标办备案。

招标过程:由代理机构或聘请有资质的造价机构计算工程量、财政评审确定控制价和工程量清单(由学校向教育局写评审申请、教育局向财政局评审中心出函、评审中心受理后25个工作日内完成,控制价和招标清单都必须以财政评审结论为准)、制作招标(比选)公告、招标件备案(发改委和建设局)、网上发布招标公告或比选公告、报名、发放招标件、邀请相关部门(纪委、发改委、建设局招标办、教育局监察及计财股相关人员)参加开标、评标监督、评标结果公示、发中标通知书、施工单位出具履约保函或缴纳履约保证金、签订施工合同并备案。

6、施工阶段:确定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到建设局招标办办理招投标备案、到建设局建管股办理施工许可证(按照需提供资料清单目录提供资料并缴纳相关费用)、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缴纳中标价千分之三点五的监督费)、规划局放线、开工、建设实施过程质量、进度、安全监督和各种关系协调、初验、竣工验收。

三、项目经费管理

工程项目实行县级报帐制,按工程量支付工程款。工程专项资金用途包括规

划费、设计费、地勘费、监理费、各种规费、工程款、工程量增减及工作经费等所有费用,不得突破上限。对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的,按国有关规定处理。

严格合同管理。实行招投标的工程,承发包合同必须按照招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件订立书面合同,不得另行订立背离招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件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合同应送区发改委、区建设局招标办备案。如需签订其他协议的,在签订前,需由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牵头,会同区监察、发改委、招标办、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集体讨论同意,并形成会议纪要作为签订其他协议的依据。未经上述单位共同决定,且调整的单价违反招投标结果的,订立的其他协议无效。

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运用。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影响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效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是参建各方工作的重点,也是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作为建设单位,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重点,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检查,协调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关系,通过控制项目规划、设计质量、招标投标、审定重大技术方案、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质量安全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督促施工单位按图施工,监理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坚决杜绝不安全施工行为。对拒不改正的,要按照合同和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和上报相关部门。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教育局将派出督查组不定期进行督查,并对督查结果进行通报。

在以下阶段,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将参与:基础验槽、初验、竣工验收。

五、工程变更管理

对实施过程中的变更程序作如下规定。

1、建设单位对工程提出设计变更,应会同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方案,送设计单位审查;设计单位审查同意后,须经教育主管部审定,由监理工程师向施工单位发出变更通知,施工单位根据变更图纸组织施工。

2、施工单位提出设计变更应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并经设计单位审查同意,报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若由此导致工期增减的,由双方预先书面协定,但施工单位因组织施工需要等原因而提出的变更,增加的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3、在施工中若出现设计图纸有误或地质条件变化等需要变更时,由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方案,并经建设单位签证同意,施工单位取得修改图纸后按监理工程师指令组织施工,由此增加的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延误的施工工期予以延长。

所有的变更在完善上述程序后,需取得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同意并备案。

加强责任追究。工程变更和隐蔽工程签证存在弄虚作假或工作不负责任导致项目建设资金损失的,应当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应保存的资料未妥善保存或监理、设计、中介机构等单位弄虚作假的,按国有关规定处理处罚。

六、工程结算管理

全部工程量包括以下几部分:①固定部分:招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中全部内容;②增减部分:根据发包人和设计需要发生了变更,影响了工程量的增减;③附属及配套工程部分。双方核实工程量时,必须由建设、施工、业主三方签字认可并报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签字同意后,可以作为计算工程造价的依据。

全部工程量确定后,编制双方认可的建筑工程造价结算书,组织涉及全部工程造价的有关资料。由学校交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进行审核,以审核结果交区审计局进行审计,以审计的工程造价为最终的工程款支付价格,财务部门按审计件的工程总造价执行。

七、工程资料管理

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及信息资源,也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和顺利交付使用的必备条件。工程建设档案归档详见区建设局档案资料清单。

八、工程纪律

督促参加工程建设的各单位要对规建设行为,加强从业人员廉洁自律和杜绝违纪违法现象,保证廉洁高效地开展工程建设做出具体承诺,广泛接受群众及各方的监督。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操作”,杜绝不正当竞争。做成经济工程、放心工程、实用工程、廉政工程。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接受监察、发改委、财政、审计、教育主管部门的专项检查,若发现有违法乱纪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九、本实施意见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安居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建设工程竣工留站资料(施工单位准备的资料)

附件2:建设工程档案工作须知

鑫岛佳苑项目

工程管理实施方案

山东众成集团垦利置业分公司 2015年2月3日

1、项目概况 1.1 序言

开 发 商: 山东众成集团垦利置业分公司

设计单位: 东营广厦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公司: 中舜监理有限公司

承建单位(一期工程): 东发建安、万祥集团、福华集团、益达建安、瑞升建安 1.2总体概况

鑫岛佳苑项目由 山东众成集团垦利置业分公司 开发,本工程总

建筑面积为22.4万平方米,容积率1.39,规划户数1308户,共 53 幢楼,其中 13 栋 11层、22 栋 5 层、18 栋连叠拼楼组成。1.3 现场概况 1.3.1场地条件

本工程现场原为耕地。1.3.2临时用电、水

现场已经设置配电箱,容量约为180kva,后续将再增加一台临时 变压器。

临时用水接自锦霞新城,管径dn40,在后续工程中,将增设dn60 管线。1.3.3道路

现场环形路混凝土部分已施工完成。2.项目总体施工计划

2.1(鑫岛佳苑项目)小高层2015年进度管控计划 2.2(鑫岛佳苑项目)多层2015年进度管控计划 篇五:道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潢川县上油岗乡上油岗村刘台至保庄圩道路项目

实 施 方

上油岗乡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六月

一、编制依据

上油岗乡位于潢川县东北部,潢川、淮滨、固始三县结合部,全乡国土面积99.6平方公里,总人口31812人,辖17个行政村,京九铁路、三十里长岗纵贯全境,潢淮公路与正在建设中的潢川东北外循环线在首集交汇。上油岗北依淮河,西靠小潢河,东临白露河,由于地处三河夹一岗,易旱易涝,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历史上是灾区乡、农业大乡,2002年被省政府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近年来,该乡大力发展“一木二白”产业,速生杨树种植面积全县第一,白鹅、槐山羊养殖规模逐年增大,已发展成为上油岗的特色经济。

该项目位于上油岗乡上油岗村,西临淮河、小潢河,属淮河行洪区。全村现有耕地1760亩,辖10个村民组,356户,1489人。该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差,是一个有雨即灾的贫困村、重灾村。1992年国家淮委投资2218万元建成了上油岗保庄圩大堤,从此上油岗村告别了十年九灾的历史,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然而由于上油岗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上油岗至胡林公路成为外界通往上油岗村的唯一通道,通往村组的只有小土路,造成农副产品运不出,市场交易额低,极大地制约了上油岗村及邻近村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2008年,上油岗村被上级确定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解决了苏台、上湾等几个村民组的行路难问题,但仍有

刘台—保庄圩大堤2公里,原为3—4米宽的小土路地势低洼,建设标准低,使用多年,缺乏维护,目前损毁较为严重,遇阴雨天气行人无法正常通行,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现有的交通状况不仅给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阻碍,而且对于潢川北部的窗口形象,也有着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上油岗村改建水泥路项目迫在眉睫。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发改委、以工赈办以潢发改字[2009]57号下达了刘台至保庄圩2009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计划,依据此文件精神编制该实施方案。

二、项目建设地点

潢川县上油岗乡上油岗村刘台组。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上油岗村刘台至保庄圩砼路面长2公里,路基宽4.5米,路面砼厚18厘米、路面砼宽3米。

四、工程设计及技术标准

工程设计及技术标准为砼水泥路面,强度设计为c25。

五、工程预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30万元,其中:路面处理6000元,路面砼工程291200元;过路涵2800元(详看工程预算表)。

(二)资金来源

省交通配套资金27万元,市、县配套3万元。

六、施工组织及质量管理

1、乡政府已经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徐文强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上油岗乡上油村道路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宽松的环境和组织保证。

2、严把质量关,择优选用有资质的施工队伍,配备专职技术人员现场跟踪监督检查施工过程。

3、积极组织群众出工出力,协调土地,统一施工,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标准操作,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工程。

七、群众投劳方式方法及劳务报酬发放

(一)在乡村的组织、监督下,优先使用当地群众参与工程施工,公平、公正、公开地发放农民工劳务报酬。

(二)施工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记录出工情况,并将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支出和具体情况在公共场所张榜公布,公布期不得少于7天。

(三)每个工作日八小时,按照当地不低于50元/日劳务报酬数量标准,公布期满,各方无异议后,实施单位在一个工作日内将应付劳务报酬发放完毕。

八、工期安排

工程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2009年6月20日完成工程开工前期准备工作;第二阶段从2009年6 月21日至7月20日完成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第三阶段从2009年7月21日到7月31日组织检查验收并投入正常使用。

九、项目资金管理

(一)资金到位后,上油岗乡将组织人大、纪委、财政、村建中心等单位,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不挪用转借和挤占项目工程款;乡政府将按县发改委、代赈办的督导要求积极配合。

(二)项目实施后,先拨付30%的项目启动资金;待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再支付60%;预留10%的质量保证金,通过使用证明工程质量各项指标均合格后方可拨付,质量保证期为一年。

十、工程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解决上油岗村近1000人贫困人口的行路难问题,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增强项目区与外界的商品流通量,充分开发利用河沙资源,加速村经济快速发展,解决制约上油岗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使项目区近1000贫困人口早日脱贫,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将十分显著,是一项利村、利民、利社会的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十一、工程后期管护措施 项目建成后,乡政府将配齐管护人员,落实养护责任,确保国家一次建成,群众永久受益。

第三篇:2015公共卫生实施方案

2015年轵城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实施,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实施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和慢性病,保障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根据卫生局统一安排部署,调整充分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小组,成立公共卫生服务办公室,(人员分工)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项目和内容,即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0-6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

具体任务及要求如下: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对辖区内常住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村卫生室负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案;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

(二)健康教育

全年至少开展15次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全年向辖区居民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不少于12种;全年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健康教育宣传栏至少每2个月更新一次内容;组织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全年不少于9次;,村卫生室每2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要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文件等,并存档保存。

(三)预防接种

0~6岁儿童建卡、建证率达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每苗合格接种率≥90%,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报告与处理率达100%。

(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2名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做好相关服务记录。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100%。死亡率100%,肿瘤报告100%

(五)儿童保健

辖区内的0~6岁儿童进行新生儿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访

视、新生儿42-56天健康检查;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4~6岁儿童保健管理;健康问题处理。

(六)孕产妇保健

辖区内常住的孕产妇进行孕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后访视;产后42-56天检查;健康问题处理。尿碘按村人口2000人完成4人,1000人完成2人500人口以下1人

(七)老年人保健

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健康体检,对65岁体检率80%《录入100%》内容包括病史及生活状态询问,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妇科等一般检查,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告知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八)慢性病管理

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或Ⅱ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门诊首诊测血压,测量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方式,对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确诊的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采取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定期对其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同时填写《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或《Ⅱ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每年对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次较全面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检查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随访率35%检查内容包括病史及生活状态询问,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每次随访后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十)卫生监督协管

定期对辖区内公共场所进行巡查,登记底册,协助经营者办理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发现无证经营的公共场所以及发现或怀疑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报告旗卫生监督机构并协助卫生执法人员调查。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单位要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人员,以文件形式明确各项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和信息联络人员,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工作职责

1、组织机构职责,镇卫生院负责项目的全面组织实施和组织领导及协调工作,督促各村卫生室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各村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项目情况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及项目考核验收。

2、实施机构职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承担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要将任务明确到具体岗位,责任到人,免费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充分发挥好村卫生室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作用,将工作量下沉至基层,村卫生室至少应承担约55%项目工作任务重点做好预防接种通知单的发放,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使用

和维护,健康教育宣传,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随访等工作。

(三)强化宣传与人员培训

要充分发挥、宣传栏、宣传折页与手册等方式,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使居民了解项目的服务内容和免费政策,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开展及稳步推行。积极与镇政府、村(居)委会等基层管理组织和辖区单位的协调与沟通,争取支持,引导居民自觉自愿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要认真学习组织开展好专业技术培训。培训要重点针对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使每位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人员能够按《规范》中规定的标准、内容与流程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轵城镇卫生院

二〇一五年元月

附件:

轵城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办公室人员分工;

第四篇: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实施方案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编辑:admin 时间:2007-6-1 9:50:00

本工程是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对浙江历史文化和当代发展进行系统研究。

一、目的意义

1.实施文化研究工程,是进一步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为浙江继续走在前列提供新的文化支撑力和推动力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创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走出了一条富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在新的形势下,浙江人民正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切,不仅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对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研究课题。科学地探索和有力解答这些课题,对浙江继续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2.实施文化研究工程,是系统梳理浙江历史文脉,挖掘浙江文化底蕴,丰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作出浙江贡献的历史选择。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史前文化到古代文明,从近代变革到当代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形势下,系统梳理历史文脉,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蕴,有利于丰富充实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宝库,有利于凝聚浙江人民、激发浙江人民的创造力,有利于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3.实施文化研究工程,是通盘规划、系统推进,打造“当代浙江学术”品牌,繁荣浙江哲学社会科学,提升浙江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载体。经过多年积累,浙江历史文化研究已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当前,在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全省性的有效规划和整合,提高水平,扩大成果。通过总体规划,重点投入,整合资源,系统开发,探索建立更科学、更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浙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上规模、上档次,形成一批有重大学术影响和较好社会效益的学术成果,培养一支拥有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骨干团队,建设一批具有浙江特点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和学术品牌,为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浙江人文社会科学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浙江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现实课题和浙江历史文化为主攻方向,广泛发动全省各方力量,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统一的高度,总结浙江人民的生动实践,梳理浙江文明的传承脉络,挖掘浙江文化的丰厚底蕴,丰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探索浙江发展的未来,推出一批在研究浙江和宣传浙江方面有较高学术水准、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成果,打造“当代浙江学术”品牌,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供精神食粮,为国内外一切关心浙江发展的人们提供解读浙江灿烂文化的窗口,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作出贡献。

三、基本原则

1.把握导向,紧扣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研究工程中的指导地位,围绕发展主题,坚持正确方向,立足浙江实际,从研究浙江出发,为浙江发展和我国文化建设服务。

2.统一规划,整体运作。充分体现研究的系统性、整体性,坚持通盘规划,整体运作,统一管理。

3.整合资源,创新体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以改革的思路面向全社会组织开放式研究。发挥浙江大学学科、人才和对外学术影响的整体优势,发挥省内教学科研单位、知名院校、实际工作部门以及各地的研究特色和积极性,充分利用省外、国外学者的智力资源,努力建立更符合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科研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人才运作机制。

4.规范学术,生产精品。研究者要潜心研究,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评审者要公平公正,严格把关,敢于批评;管理者要透明程序,规范制度,高效服务。研究成果既要有学术性、权威性,又要有可读性、应用性,经得住时间和社会的检验,能传承文明,咨政育人。

5.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根据研究实力和条件,实事求是确定研究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分步有序地推进。切忌急于求成,粗制滥造。

四、总体目标

1.成果目标。研究工程致力于从学术方面对当代浙江和浙江历史文化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系统的解读和研究,研究成果将构成一定的气势和规模。成果表现形式主要为丛书大系。根据研究内容,丛书将分为四个研究大系,即:当代浙江发展研究大系、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大系、浙江名人研究大系、浙江文献整理大系(或称“集成”)。每个大系内部,根据子工程的研究主题,具体确立丛书名称,如“浙江名人研究大系——浙商名人传记丛书”。丛书形式统一设计、统一装帧。已经出版的相关研究成果经过修改完善,可再版纳入工程系列,已经启动但尚未全部完成的项目成果也尽可能选择精品纳入工程系列。研究工程的成果还可表现为各类媒体产品。

2.质量目标。通过工程的实施,出精品、出人才、出影响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要有学术性,在全国乃至国际学术界能产生重大影响,经得住时间考验;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对解决现实问题要管用。通过研究工程的实施,努力带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术大师和学科骨干,培育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优势学科,打响“当代浙江学术”品牌。

3.时间目标。从现在起到2007年,全面启动研究工程,并有计划地推出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向党的十七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献礼。“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时期将继续实施工程计划,扩大成果规模。

五、基本框架

工程分“浙江当代发展研究攠和“浙江历史文化研究攠两大部分。围绕这两大部分,分设浙江当代发展问题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浙江名人研究、浙江历史文献整理四大板块。

1.浙江当代发展问题研究。

浙江当代发展问题研究突出两大重点:一是深入总结浙江经验,科学解读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目前已启动搣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实践攠等系列研究工程;二是系统研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努力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2.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

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将以浙江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影响为重点。如: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浙江史前文化研究;浙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流域开发、古镇古村落史等专门史研究;浙江南宋史、民国史等一些浙江特殊历史阶段的研究;浙江学术思想、浙江商帮与商业文化以及浙江丝绸文化、茶文化、陶瓷文化等特色文化研究;浙江文化与徽文化、晋文化、齐鲁文化、湘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八闽文化等的比较研究;浙江通史及地方通史研究,等等。

3.浙江名人研究。

对在浙江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浙籍名人生平、思想、业绩等进行系统研究,撰写出版名人传记。如:浙江革命家研究;浙江文化名人研究;浙籍商界名人研究;浙籍政界要人研究,等等。

4.浙江历史文献整理。

收集、整理、出版浙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史料文献。如:浙藉著名思想家、科学家、史学家等学者文集;历代反映社会、文化、人物、地理、水利、宗教、民俗等情况的地方文献;历代府、县方志的整理、标点、出版;家谱、族谱的整理、标点、出版;碑刻、文书、鱼鳞图册、赋役黄册、房契地契等档案史料的整理、标点、出版;浙籍美术家美术艺术作品集成等。

六、组织机构

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重点工程。涉及多个单位、多个学科,需要整合资源,协调关系。

1.成立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由省领导和浙江大学、省直有关单位、各市领导等参加。指

导委员会负责审定工程规划、指导工程实施。各市、县也应成立相关的领导班子,指导本地区实施文化工程。

2.设立学术委员会。文化工程中“浙江当代发展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浙江名人研究”和“历史文献整理”四大板块,分别设立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评估研究工程规划及研究方案;评审研究课题;评估研究成果。

3.建立工作班子。充分发挥省社科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整合资源、监督检查的作用,发挥省社科联统筹、协调、管理、服务的作用。省社科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职能部门是工程指导委员会下设的具体办事机构,在省社科发展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和工程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专家,聘请有关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文化研究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各市、县党委宣传部门、社科联在各市县文化研究工程领导班子领导下,协助省社科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地区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七、运作方式

1.党委领导,行政推动

文化研究工程是我省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载体。各级党委、政府都应高度重视这项系统工程,加强领导,大力推动,积极支持。

(1)建立指导委员会和工作班子,围绕文化研究工程的主要内容,引导并组织当地人文社科工作者积极承接研究项目。

(2)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研究项目及文献整理项目,并将其纳入地方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给予重点支持。

(3)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本地区承接项目的顺利完成。

2.公开招标,竞争择优。

工程根据研究者不同情况,采用项目整体承接、基地建设、招标、委托、项目许可等不同途径和方式。

(1)公开招标。任何有研究能力的单位、个人都可按照申报办法申请项目。

(2)对已有大量前期研究成果、在某项目范围内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视情况采用委托方式。

(3)对能以主体形式完成工程中某项系列研究的单位,采用整体承担某一板块或某一板块中某项工程的方式。整体承担的单位可在承接的工程项目中,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研究人员,但整体工程不得进行转包。

(4)对不能以主体形式完成某项工程,但却拥有较强研究实力、具有明显研究特色、并能提出该项研究工程整体方案的单位,采用与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联合招标的方式,组织研究。

(5)对与工程有较为密切联系、在某一研究领域具有绝对研究优势,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若干学科群,采用“省级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的方式,予以重点支持,申报基地建设的单位应根据基地建设实施细则履行职责。

(6)对事先未纳入研究系列的已完成的研究成果,经学术委员会评估确认后,采用项目许可方式加以追认。

3.专家把关,开放管理

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职能部门聘请省内外同行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和项目管理。

(1)选题。研究工程设立开放式选题库。任何个人、单位都可向领导小组职能部门提出建议选题。选题经送有关专家委员会论证通过,报指导委员会批准后公布、实施;

(2)立项。无论何种项目承接方式,都须经专家委员会按一定程序对投标材料进行评估,择优立项。联合招标的工程项目,由领导小组职能部门和联合招标单位共同组织专家委员会专家对投标材料进行评估。为保证评估的公平公正,联合招标单位的专家人数应有一定比例限制。采用基地建设方式的,按基地建设实施细则操作。

(3)鉴定。完成的成果由专家委员会专家进行审读,确认后统一出版。

4.奖励精品,表彰先进

工程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1)奖励优秀成果。对有特别重大影响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文献整理成果实行重奖。对部分优秀的成果,由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职能部门统一报送省委宣传部,列入浙江文化精品系列,予以奖励。

(2)设立评比、表彰机制。奖励在工程实施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5.借用外力,加强联合。

在主要依靠本省力量的同时,注意利用省外资源,积极开展与省外著名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1)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承担“文化研究工程”的部分课题。

(2)联合建设部分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调研基地。

(3)选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参加研究工程学术委员会,参与工程方案确定、项目评审和成果评估。

(4)联合举办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宣传工程阶段性研究成果。

八、经费保障

文化研究工程规模巨大,完成全部工程,必须发挥各方积极性。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调动各地各部门积极性,多渠道筹集经费,积极争取社会(包括海外)赞助或捐助。

九、2005年启动的项目

1.当代浙江研究部分。完成科学发展观在浙江实践系列研究、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研究、十六大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浙江的实践等课题。启动2005年重大现实问题招标课题。

2.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部分。全部子工程启动招标,成熟一批确立一批。重点是浙江专门史研究。

3.启动浙江历史名人研究中的浙商名人研究。

4.启动部分浙江历史文献整理项目。

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参考选题

附:

“文化研究工程”参考选题指南

文化研究工程参考选题分四大板块:

(一)浙江当代发展研究

重点围绕以下四大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

1.实施“八八战略”,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

2.建设“平安浙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3.建设文化大省,增强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研究

4.增强执政本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

(二)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

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以史为主线,以浙江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为主脉,重点展开以下研究:

1.浙江史前文化研究

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

2.浙江专门史研究

(1)经济(含科技)类专门史研究:浙江经济史、浙江金融史、浙江农业史、浙江茶业史、浙江渔业史、浙江盐业史、浙江商业史、浙江航运史、浙江海外贸易史、浙江科技史、浙江造船史、浙江酿酒史、浙江建筑史、浙江水利史、浙江桥梁史、浙江出版印刷史、浙江丝绸史、浙江手工业发展史等

(2)社会类专门史研究:浙江城镇史、浙江移民史、浙江华侨史、浙江对外交往史、浙江人口史、浙

江少数民族史、绍兴堕民史等

(3)文化类专门史研究:浙江文化史(其中还开展区域文化史研究)、浙江文学史、浙江艺术史、浙江史学史、浙江藏书史、浙江方志史、浙江教育史、浙江美术史、浙江工艺美术史、浙江戏剧史、浙江新闻史、浙江音乐史、浙江民俗史、浙江民间故事史、浙江文化交流史、浙江宗教史(含各主要宗教史)等

(4)流域开发史研究:新安江流域开发史、瓯江流域开发史、钱塘江流域开发史、太湖流域开发史、甬江流域开发史等

(5)家族史研究:浦江郑氏家族史、湖州沈氏家族史、南浔张氏家族史、富阳孙氏家族史、绍兴谢氏家族史、温州陈氏家族史、奉化蒋氏家族史、湖州钮氏家族史、湖州章氏家族史等

(6)古镇古村落史研究:湖州南浔镇史、杭州塘栖镇史、杭州余杭镇史、嘉兴濮院镇史、绍兴柯桥镇史、百官镇史等;武义俞源太极村落史、兰溪诸葛八卦村落史、金华郭洞村落史、温州楠溪江古村落史等

3.浙江特殊历史阶段研究

(1)浙江革命史研究:辛亥革命在浙江、浙江红色根据地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浙江等

(2)浙江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研究

(3)浙江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研究

(4)浙江近代社会变迁研究:浙江近代乡村社会的变迁、浙江近代传统士人的变迁、浙江近代城市发展的变迁、浙江近代民族资本的变迁、浙江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浙江近代经济结构变迁、浙江近代民主议政的变迁等

(5)古越国史研究

(6)浙江其他特殊历史阶段研究

4.浙江特色文化研究

(1)浙江学术思想及其影响研究

两宋事功学派、浙东心学学派、温州永嘉学派、南宋金华经学学派、浙西理学学派、明清之际经史学派以及浙江传统思想与浙江区域文化精神形成、浙江传统学术与百姓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

(2)实物文化研究

浙江丝绸文化研究、浙江茶文化研究、浙江陶瓷文化研究等

(3)浙江商帮兴衰与商业文化成长研究

传统龙游商帮、浙西商帮、宁波商帮等的比较研究、浙江商帮与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研究、浙商与徽商、晋商比较研究、浙商与浙江的商业文化研究、现代温州商人研究

5.比较文化研究

吴越文化、浙江文化与安徽徽文化、山西晋文化、山东齐鲁文化、湖南湘文化、湖北楚文化、四川巴蜀文化、广东岭南文化、福建八闽文化等的比较研究

6.浙江历史综合研究

(1)浙江通史研究

(2)地方通史研究:宁波通史、杭州通史、绍兴通史等

三、浙江历史名人研究

1.浙江革命家研究

对1840年以后产生的浙江近现代革命家的思想生平进行系统研究

2.浙江文化名人系列研究

对在浙江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100位文化名人的生平及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写出名人传记(这项工程已由省社科院启动)。

3.浙商名人系列研究

选择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浙籍商界名人、生前主要在浙经商并获得很大影响的外籍商人,对其生平、成功之路及经营理念进行研究。

4.浙籍民国要人研究

对民国时期活跃于政界的浙籍要人的生平及思想进行研究。

四、文献整理

收集整理关于浙江各地社会、文化、人物、地理、水利、宗教、风俗和民情的史料文献,整理出版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浙江思想学派研究文献(祥见《浙江历史文献整理书目》)。

1.著名浙籍学者文集

浙藉著名思想家、浙藉科学家、浙藉史学家、及其他在浙著名学者的著作文集

2.地方文献

记载历代浙江各地社会、文化、人物、地理、水利、宗教、风谷、民情的笔记史料丛书

3.历代府、县方志

从历代浙江地方志中精选部分加以整理、标点、出版。

4.家谱、族谱

收集浙江现有的家谱、族谱,整理成册,标点出版。

5.档案史料

收集浙江历史留下了许多碑刻、文书、鱼鳞图册、赋役黄册、房契地契等整理、标点、出版;浙江明清时期革命历史、民国档案目录提要整理。

6.美术艺术作品集

浙籍美术家的作品集。

第五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平原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卫生服务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是我院公卫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极,为确保实现服务关口前移到乡村,重心下沉到网底,使团队的工作贴近百姓,贴近健康,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设置和组成

依托全院设置3个团队,并统一配备便捷的交通工具(包车)和服务装备。团队内部按村划分为若干个服务网格,每个网格根据服务人数和范围配备责任医生、名护士、公卫人员,实行责任医师网格化管理。

广泛深入社区,主动上门,全方位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五统一,五公开”即统一文明用语、统一着装、统一装备、统一制定服务流程、统一服务要求,公开服务团队、公开服务项目、公开服务职责、公开服务时间、公开服务热线。团队人员在公卫科的统筹安排下实行“预约制”,预先安排服务时间,凡是能下沉的适宜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应下沉到乡村,确保服务到老百姓。

二、制度和管理

(一)管理体制

团队实行医院院长直管和科长具体负责的管理制度,行政上接受医院院长领导,业务上通过公共卫生科长统筹安排。

(二)医院、公共卫生科一体化管理制度

(1)医院对团队行使行政管理权,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管理、业务培训、考核奖惩、信息化和后勤保障等,并进行检查。

(2)公共卫生科团队的药品由医院药库统一调拨。

(3)推行双向转诊制度。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提供便捷、连续、优质的服务。

(三)业务培训制度

(1)公共卫生科定期组织队长和队员的培训,队长可采用逐步上派轮训或外派定向培训。

(2)团队每月必须组织一次培训,队长负责制订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团队内开展日常业务讨论,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开展业务学习,普训公卫知识,提高队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三、职责和任务

(一)团队职责

1、主动做好乡村的沟通协调工作,组织本团队成员认真完成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2、认真制定本团队的、月度工作目标,并有详细可行的周工作安排。定期开展团队的工作总结并进行点评,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

3、督促团队成员严格执行服务规范,防止差错事故发生。安排团队成员轮流参加各项培训,改善工作态度和方法。

4、每月对成员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5、对团队工作中出现履行职责不到位、下达的任务不完成,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行为而造成的医疗责任事故、重大传染病暴发、疫苗接种差错事故、群众负面影响等负主要责任,并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工作任务(1)公共卫生服务

1、应急防控

①做好传染病人和接触者的流调、居家隔离等工作,开展疫点处理和漏报调查等。

②开展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分析、参与调查和处理。传染病相关信息登记和报告准确率、及时率和处置率达100%。

③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包括避灾防震、煤气中毒防范、家庭自救等应急知识的演示、教育工作。

2、预防接种

开展计免接种工作,做好预约登记,扩大对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

3、慢性病防治

①及时为居民建立真实的电子健康档案。

②对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肿瘤患者实施规范的动态管理,定期跟踪随访,随访结果(临床治疗、生活行为、健康指导信息)及时录入计算机实行动态管理并保存纸质的签名随访记录。

③每年开展辖区居民家庭保健活动。

④按规定对老年人和高危人群进行随访和干预。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①每月在社区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次以上,重点做好卫生应急,重大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食物中毒等防治知识的宣传。

②在医院宣传栏制作防病知识专刊。③发放健康宣传资料。

④深入特定场所进行传染病、职业卫生、心理健康、亚健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5、康复管理

配备开展康复服务的基本设施和专兼职技术人员,进行康复期病人随访以及康复服务。

6、妇幼保健管理

①新婚随访每两月1次。

②督促早孕妇女建立《围产期保健卡》,产后访视3次以上。

③每两年协助开展1次妇女病普查,妇科肿瘤随访率90%。④每季度开展1次生殖保健知识讲座。

⑤开展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新生儿访视3次以上。

⑥开展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指导与咨询。

⑦建立育龄期、更年期妇女、0-6岁高危儿童健康管理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四、绩效和考评

1、团队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其绩效纳入医院统一考核,奖励分配应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医院要适当加大团队考核分值权重,体现勤劳多得、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奉献多得的分配原则,团队中表现突出者可高于医院分配人均水平的10%-20%发放,医院在考评和分配中要充分听取队长的意见。

2、绩效考核与每团队和队员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及公卫办半年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挂钩。

3、队长享有每月队长津贴,按任务完成情况和公卫办半年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一、二、三等,适当拉开津贴差距。

4、团队成员的考核结果,与医院考核、技术职务晋升挂钩同等条件下,表现突出者可优先考虑。

平原镇卫生院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下载浙江省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污染防治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浙江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 发布部门: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发布文号: 浙江......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5篇范文)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中职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快中职学校发展,现就“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建设工程......

    “效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效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推进机关效能建......

    四德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四德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根据省、市、区委宣传部有关要求,结合全区教育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

    四德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枣庄二十中学四德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全校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区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四德工程”,提高广大师生的......

    四德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最终定稿]

    乡镇四德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活动要求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要......

    四德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四德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 为提高我区居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发展氛围。经研究决定,在全区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先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湖州市2007年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是基层党建服务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根据2006年11月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