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
一、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个人)
要求:
1、每位同学都要独立完成,要手写,不得打印。
2、字数在1000字以上,要求立论明确,材料充分,层次分明。
二、制作以建国六十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一年广东的重大变化为主题的图片展览(以PPT的形式展示,小组提交,注明班次、参加制作学生的名字、学号)
要求:
1、以自然班为组,以老师提供的《广东建国六十年图片》为基础,制作一期以建国六十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一年广东的重大变化为主题的图片展览。
2、要将老师提供的《图片》进行归类整理,分为几个主题进行展示。
3、《图片》展要配写必要的文字。
第二篇: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和谐社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是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与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各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关系的社会状态。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另外,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将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的活力。而目前,我国总体上是和谐的,这就为社会变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但同时,在和谐的背后,依然有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存在,为了处理好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党必须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
目前,在以和平为主题的国际形势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对这一系列现状,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首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通过和谐社会的建设,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当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只有社会主义建设搞好了,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这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
2)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纪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趋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第三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
现代社会人人都讲一个和谐,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和谐,什么是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大力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是什么,就我们个人和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和谐社会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和谐”。“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
再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还有,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它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能够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一个消灭了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人们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相处、民主协商、自由发展的社会;一个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
最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了。
(P273)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要看到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具备的许多有利条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实基础)
第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第五,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和平、合作、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一个总体稳定的国际环境。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大国关系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中国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外交保证)
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了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因此,从更深层次的理论上把握“和谐社会”的要点也随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的过程之中。转型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的目标是要发展出一个和谐社会。同时,发展也十分需要以和谐为基础,以和谐为条件。不和谐,难以发展。转型期既可以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也可以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
这一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因此我们也必须看清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能性中的不利条件。
一是,有研究表明,中国是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幸福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比较低的国家。我们不能不看到,我国在过去二十多年经济增长的同时显现出来的一些弊端,已经影响到人民内心对幸福快乐的认同。在造成我国快乐指数偏低的这些问题中比较突出的有:一是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基尼系数反映的中国居民收入总体性差距逐年拉大,198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8,到2003年扩大为0.45,已超过国际警戒线,直到现在发改委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敢公布数据。这就是说,中国大部分居民不够富裕,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两极分化)
二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些弱势阶层承担了主要代价,如农民、民工和城镇下岗职工。他们经常因人身权利遭到侵犯而痛苦。目前上访人员反映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企业改制、劳动及社会保障问题;“三农”问题;涉法涉诉问题;城镇拆迁安置问题;干部作风不正和违法乱纪问题;基层机构改革中的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这也导致了现在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最主要原因,而我们的领导决策者也应该从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广东乌坎事件等典型事件中及时听取民声,反映民情。(官员腐败)
三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的方面关注不够。教育科研经费在GDP的比重中过小,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沦丧,环境的污染,城市盲目扩张和滥耗资源的影响,都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精神缺失)
构建和谐社会七大措施:
1〃扭转财力过分集中的态势;
2〃继续加强反腐败、反贿赂的力度;
3〃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税收执法力度;
4〃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5〃促进城市化,改变就业结构;
6〃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
7〃建立全民的节约型社会。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只能分阶段、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只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相信幸福快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我们不会再遥远。
第四篇: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
班级:20102241学号:2010224102姓名:刘歆旖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在探讨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实现其概念的可能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平等;可能性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得这样一种社会。
“和谐”一词的原意是指乐队演奏中各种乐器之间配合默契而形成的优美旋律。和谐社会通常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协调运行和发展的状态,是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及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保持着一种协调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社会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社会内部各阶级、阶层之间,人与人之间,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等等的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少有两层涵义:其一,社会是和谐的,它区别于秩序混乱或动荡不安的社会;其二,这种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
[1]它区别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和谐社会",如传说中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等。显然,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传统的和谐社会有本质区别:首先,传统和谐社会往往以牺牲个人利益或部分人的利益来换取短暂的社会和谐局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以人为本,协调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整合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而能激发整个社会活力的社会;其次,传统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少数群体剥夺多数群体、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一种短暂的社会局面,缺乏社会公平和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建立在社会公平和正义基础上,是一种长期的社会存在和发展状态。具体表现来看,它是一个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是一个消灭了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相处、民主协商、自由发展的社
会;是一个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稳定有序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第一,从我国国内来看,这是我们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总体和谐,但也存在不少的影响和谐的因素: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2]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突出;体制机制不完善等;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一些领域的腐蚀现象严重。我们要抓住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和问题[3]。
第二,从国外国际来看,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流,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各国竞争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我们必须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才有能力来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第三,从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使命来看,这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基本的政治保障。在其他的制度下,为什么不能建立和谐社会呢?一是生产力不发达,二是存在着私有制,三是还因为存在着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而我们现在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基本上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我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开始不断的完善。
具体的表现是: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这种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下来。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国家的民主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三是城乡基层民主制度在不断的发展,公民的基本权力得到了尊重和保障。四是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执政能力在进一步的提高,政府的民主行政能力在显著的增强,司法民主体制建设也在不断的推进。五是国家的领导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人事制度以及监督制度,这些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我们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上的保证。这是一个有利条件[5]。
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6]。为什么说我们现在建立的和谐社会不同于历史上那种均贫富的社会呢?因为历史上均贫富的社会也是建立在一种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基础上,我们的和谐社会比较起来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虽然我们说富裕的社会不一定和谐,但是贫穷却往往是产生一种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具备一种比较强大的物质基础,而经过了近三十年的改革,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这样一种物质上的基础。从1978年到2005年,我们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从3624亿元增长到了18.23万亿元,年均速度超过了9.4%,增长了50倍,而这一期间我们的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了3.16万亿元,增长了近30倍,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了1.42万亿美元,增长了近70倍,外汇的储备更加乐观,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8189亿美元,增长了近5000倍。[7]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铁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目前我们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外贸进出口总额已经居世界第三位,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已经居世界第一位,其他的还有一些,比如说谷物、果类、肉类、禽类、棉花等等这些主要的农产品,钢铁、煤炭以及电视机、电脑等这些工业产品的产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位[4]。这一系列的改革成就的取得,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这是第二点有利条件。
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我们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四个多样化的趋势,我们国家的社会构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不同群体的具体意义是有差别的,必然也是存在着矛盾的,但是这些矛盾都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与旧社会的矛盾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8]正像江泽民同志说的那样,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它的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他们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商业者,与广大的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和解放军指战员等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凝聚和统一在这个总体目标下,这种根本意义上的一致性为我们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又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条件。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国家现在仍处于或者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都还不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一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的过程[9]。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新阶段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正是因为我们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条件,所以我们才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构建社会主义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是我们讲的现实可能性。
希望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到达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自我和谐。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强调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中国新闻网,2005年2月19日;
[2]邓伟志:“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文汇报》2005年1月9日;
[3]党国英:“在中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可能性”,《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1月8日;
[4] 李晓玉.缩小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企业经济,2004年12期
[5]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民日报》2004年3月1日;
[6]蒋京议:“社会结构调整与政府职能转变”,《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0月17日;
[7]参看郁建兴等:“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5期;
[8] 孙自法:“国情专家纵论中国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新闻网,2005年2月21日;
[9]托马斯·卡罗瑟斯:“市民社会”,《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7期。
第五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
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
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
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③必须坚持
改革开放.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⑤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五.从党的角度分析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社会: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充分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作用.②突
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在全党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全党马克思
主义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各领导层领导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本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推进党的作风建
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⑤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六.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的哲学常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②事物是
普遍联系的.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④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的联系.我们党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和谐社会,应该是社
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
到广泛调动的社会;应该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
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的社会;应
该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应该是
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
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应该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
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应该是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这六个基本特征,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
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建设这
样一个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其本质内涵是文明、公平、公正、共富、共享、安定、有序和团结,最基本的表
现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