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解说词串联词颁奖词欢迎词广告词短信(范文模版)
45598369.docPage 1 of 6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解说词串联词颁奖词欢迎词广告词短信
解题指要
解说词、串联词、颁奖词、欢迎词、广告词、短信等从2004年开始,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已大量出现在各省市的高考试卷中,它大致属于“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点的范畴,为此我们要认真备考,积极应对。
一、解说词
解说词是供群众听的,是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为此要求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从某种角度上说,它是说明和诗词的结合,一篇好的解说词,就是一首感人的诗词。它的写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用平实的语言,也可用文学的语言;可用散文形式,也可用韵文形式。
[例](2006·天津)请为你班方队撰写一段校运动会入场式上经过主席台时的解说词。要求: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及其相关的信息,不超过80字。
答案:现在正向主席台缓缓走来的是我们一班方队。他们精神饱满,气宇轩昂,迈着整齐划
一、铿锵有力的步伐,到处可见的是他们的朝气和必胜的信念。让我们留一份期待,共同祝愿他们在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串联词[来源:学科网ZXXK]
现代生活多姿多彩,各种文娱晚会、联欢会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写好串联词,是现代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素质教育的起码要求。
串联词的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上串下联。它虽寥寥数语却能穿针引线、画龙点睛。在突出主题、把握基调、增强信息量和调动观众情绪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写串联词要注意:善于抓住特点、抓住特色,以增加其文采。写作时要力求语言精辟、简洁有力、内涵深刻、上下贯通,切忌用高深莫测和过于华丽的言辞使自己居高临下,从而丧失了亲切感。
[例](2006·湖北)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40个字。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1):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由高二(1)班演出。
串联词(2):
下面请欣赏高二(4)班演出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答案:(1)雷雨的震荡,埋葬了旧中国一个错乱的时代;爱情悲壮,谱写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赞歌。
(2)千古悲剧,朱丽叶血溅断魂墓;千里长亭,崔莺莺泪洒黄 花地。
或:(1)旧中国的雷雨令我们 震撼。让我们走出雷雨,穿越 时空,去聆听一曲爱情与自由的赞歌;
(2)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离我们远去。遥望十里长亭,崔莺莺与张生正向我们走来。
三、颁奖 词
颁奖词是为了表彰个人或集体的先进事迹或感人故事而写的总结性语言,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特点。写作时语句首先要带有散文与诗歌一样的气质,二要阐述颁奖的理由(即为什么要把这个奖颁给他)。
[例]请为当代孝子捐肾救母的田世国写一段颁奖词,字数不超过120字。
答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四、欢迎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交往频密。在一些迎来送往 的特定场合中,就常用到欢迎词。为此,我们就应要学会使用欢迎词。
1、注意事项
①看对象说话。来访者目的不同,欢 迎的情由也理应不同。因此,写欢迎词要有针对性,看对象说话,表示不同的情谊。
②看场合说话。欢迎的场合,仪式多种多样,该严肃理当严肃,该轻松则轻松。③热情而不失分寸。欢迎词应语言亲切,饱含真情,注意分寸,不卑不亢。
④关于称呼。用于对外交往的,为表尊重,要称呼全名且在姓名前或后加上职衔或“先生”、“女士”、“亲爱的”、“尊敬的”、“敬爱的”等敬语表示亲切。
2、写作格式
①标题。有两种形式:a、欢迎场合或对象加文种构成。如《在校庆90周年纪念会上的欢迎词》;b、直接用文种“欢迎词”作标题。
②称呼。提行顶格加冒号称呼对象。面对宾客,宜用亲切的尊称。如“亲爱的朋友们”、“尊敬的领导”等等。[来源:学科网ZXXK]
③开头。用一句话表示欢迎的意思。
④正文。要说明欢迎的情由,可叙述彼此的交往、情谊,说明交往的意义。对初次造访者,还可多介绍本组织(单位)的情况。
⑤结语。用敬语表示祝愿。
⑥署 名。用于讲话的无须署名,若用于刊载,则应在标题下一行居中或文末右下方署名。
五、广告词
近几年来高考以拟公益广告词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主要是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借此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社会,从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提升人格修养。
拟写广告词应注意:
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人家做什么,不希望人家做什么,必须具体明确表达出来,让人一看就明了,不能含混模糊,一头雾水。如“我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我信赖的伙伴。”句中的“我”指代不明。
2、语言简洁精练,朴素平易。广告词太长不易记住,即使记住了,也容易忘却。因此要尽可能做到浓缩、短小、精练、通俗化、大众化。如“乘坐公交车”公益广告词:坐一车,行一路,缘分啊;让一下,帮一把,谢谢啦。此广告词化用小品中的人物语言,通俗而又好记,幽默而又生动。
3、构思新颖,富有创意。创意是广告的生命,而用艺术的语言作为载体,则是其文化的浓缩和升华。精美的广告词要把话说到人的心坎上,引起共鸣。如有一题:看《环球时报》,把地球抱回家。句中“抱”字让人忍俊不禁。只要你拥有了《环球时报》,也就拥有了整个地球。
4、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优美的广告词要尽可能用“美”和“善”的人格目标进行诱导,唤起人的潜在欲望,或激起人的崇高感,从而使外在的行为要求变成一种内在的自觉意识。告别粗俗野蛮,给予个体生命尊重与敬意,体现人文关怀。如“你的健康是我的牵挂”。这则广告词非常具有亲和力,一下子缩短了人际间的距离,充满浓浓的亲切与温馨。
六、短信
短信,指的是用手机发出的简短信息,主要指的是文字信息。在信息高速发达的现代,它已成了不少人与外界联系的一种方式。它的内容较单
一、突出,问候祝福、交待事情等目的明确。但无论表述什么样的主题,都要求内容健康、情感真实。唯有情感充沛,才能打动别人而被人接受,达到传递情感,交流情感的目的。现分述如下:
1、类型
①事务性短信(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事件、人物、要求等,但因字数所限,所以语言务必要简明)。
②祝福性短信(要视对象而定。若发给关系要好的同学或朋友,可以调皮、幽默;发给老师,则就要严肃恭敬了)。
③幽默性短信(要有生活情趣,格调高雅,让人快乐而又富于回味,不能发低级庸俗的内容)。
2、写法
①要紧扣主题,突出中心。
②语言要富于感召力,要有一定的气势与力度美。
③要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新北京、新奥运”,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极其丰富的内容。
七、中考真题演练:(总分20分)
1、(2006·江苏)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三点修改意见。(3分)
⑴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⑵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⑶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⑷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⑸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⑹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⑺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⑻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⑼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⑽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⑾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⑿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修改:
①
②
③
2、下面是一场主题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型晚会两名主持人的串联词,请根据语境,填出横线上的内容。要求不得少于50字。(2分)
主持人甲:1970年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城内的原犹太人居住区。站在这片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幸存者,这位总 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禁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反而为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主持人乙:
面对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的态度,一位韩国老妇人愤愤地喊道:“50多年前,你们污辱我们的身体,今天你们还要污辱我们的灵魂吗?
3、央视一套节目“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37年坚守诺言的陈健名列榜首。请你结合陈健的事迹,写一段颁奖词。(2分)
1969年8月15日,来北大荒插队的上海知青金训华和陈健,同时跳入洪水中,奋不顾身地抢救国家财产———150根电线杆。当营救他们的船开来时,金训华用力将陈健推到船上,自己却被洪水卷走了,永远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陈健默默许下诺言,要永远留在北大荒,为金训华守墓。他为一个私人之间的诺言,坚守了37个春秋。在这些年中,他面对妻
子离婚、父亲病逝、自己生病等意想不到的苦难和所有知青大返城后的孤独,陈健仍将自己的诺言当成钉天星,永远闪烁在自己的心上和北大荒的空中。
答:
4、下面摘录的是重庆市王鸿举在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第一次市长圆桌会上的发言,读后按要求作答。
女士们、先生们:
作为会议东道主,我要再次表达对各位同行的真诚欢迎之情。
重庆是城乡二元结构非常突出的特大型城市,□有比较发达的都市,□ 有欠发达的远郊。通过解析重庆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我谈几个观点,与诸位探讨。
第一,要赋予自然界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人类不能持是自然主宰的态度;自然是人类生命和价值的源泉;自然界也不是被人类随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所以城市发展必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城市发展应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中体现和谐。
第三,城市化必须有序推进。
第四,城市发展要注意资源的节约,减少对环境的伤害。
世界需要和谐,人类需要沟通。我的观点只是管窥之见,用中国一个成语来说,是用来“”的,我希望听到各位同行管理城市、发展城市的真知灼见。
谢谢主持人,谢谢诸位。
(1)适合填入两个方格的关联词依次是:、。(1分)(2)将下面三个短语按最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①师法自然②尊重自然③保护自然
(3)填入横线上的最恰当的成语应是。(2分)
5、(2005·山东卷)请拟一条以“食品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2分)
6、请你参照下面的例句,以“台湾,回来吧”为主题,再为拟写一条手机短信。要求内容恰当,意义深刻,不得超过70字。(3分)
短信一:也许世俗的线注定要牵扯那向往飞翔的纸鸢,也许冰冷的缰绳,紧紧羁绊着渴望奔驰的心灵,但千万颗跳动的心在共同期盼你的归来。台湾,回来吧!
7、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两则材料:(3分)
材料一:地震发生时,谭千秋老师本来有逃生的 机会,但他却在危急时刻,张开双臂,趴在桌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了身下的四个学生。
材料二:地震发生后,三岁的郎铮被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时,虽然满脸是血,却微笑着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向武警官兵们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
假定 2008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要面向社会征集颁奖词,请 你参阅下面的示例,在两则材料中任选一个写一段颁奖词应征。(提示:注意文采和感情,不超过60个字)(3分)
第二篇: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2008中考语文复习专题_现代文阅读的八大热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一直是很多考生惧怕的考察内容之一,冲刺复习期间,就中考现代文复习和考核的重点进行以下归纳。
一、把握词句
阅读课文能结合文本内容发现并把握词义、句义和表达作用,特别是重要词语与关键句子的意义和表达作用。考查理解词语意义的能力,重在考查对语境意义的理解能力。我们阅读文章,必须要在理解词语辞典意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细心体会玩味,准确把握它的语境意义。
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是阅读理解中的重要内容。句子的意义主要指句子所蕴含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句子的作用则是指句子对表现文章旨意、情感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产生的效果。解读句子必须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整篇文章的主旨才能正确地予以解读。
二、理清思路
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是有所区别的。记叙文的思路是指内容呈现和情感表达的线索,如事情发展线索、人物活动线索、情感演变线索等;议论文的思路是指文章阐述观点的内在逻辑联系,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说明文的思路则是说明的顺序。梳理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层次,既要能正确地给文章(包括某一部分)划分层次段落,同时说出划分的依据。(from: www.xiexiebang.com)
三、整体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运用分析、比较、质疑、概括等方法,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解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和表现形式。
理解是一种多维度的、复杂的东西,表现为不同的程度,伴随着疑问和探索,理解的程度将会不断深入。因此,在整体理解这一点上,不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试题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深浅层次也是大相径庭的。有些只要能浅层次地认知,有些需要概括,有些则需要分析。近年来,整体理解的试题主要有以下四种:筛选信息、领悟内涵、概括归纳、分析内容。
筛选信息是阅读理解中最浅层次的思维活动,一般只要求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即可。有时需要从整篇文章中进行摘录并作处理。记叙文的信息主要是记叙的要素,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明文需要筛选的信息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围绕事物特征而引用的材料。议论文的信息筛选,重点是文章的论点、分论点和论据。这些信息是文章中现成的内容。(from: www.xiexiebang.com)领悟内涵,就是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主旨。阅读文章,必须真正领悟它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摘录文中现成的词句,而是用自己的话来阐述。有研究指出,用自己组织的语句来阐述文章内容,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可以促进新思想的产生。因此,中考试题非常重视领悟内涵的考核,要求考生依据文本,根据自己的解读,从多个角度领悟内涵,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这类试题,一般都集中在对含义深刻隽永的篇章的理解,对文章写作意图、文章标题的理解。
概括归纳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有人甚至断言,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概括能力上。理解能力强,必然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要点,而反之,则必定抓不住要点,不能正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而且概括归纳不仅能考查出学生在阅读中区别重点和非重点、本质和非本质的能力,而且能考查出学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的能力。可见概括归纳在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每份试卷中几乎都有概括归纳要点的题目。
记叙文的概括归纳主要有概括记叙的内容、归纳记叙的中心和人物的思想品质;议论文则是归纳论点、分论点,概括事实论据;说明文则主要是归纳说明的事物特征。
概括记叙的内容可用要素概括法、共性提取法、关键词句捕捉法等方法;归纳中心思想一般可以从文章结构层次、人物和事件、文章的题目、开头或结尾,文章的议论、抒情等方面入手。
分析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活动。在阅读中,分析文章重在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表达主旨的关系、人物言行和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关系、文章运用的写作方法和表达作用的关系等。分析性试题重在剖析具体材料背后的原因、作用、关系等。如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为什么郭教授的
“骗局”是 “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from: www.xiexiebang.com)这一试题要求学生在把握文章(《最完美的礼物》)的前提下,分析郭教授的 “骗局”即沙漠途中隐瞒了水囊里已经没有水的真相所产生的作用和给人生的启迪:给当时的队员们以战胜死亡、走出沙漠的勇气和信心;激励人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战胜各种困难险阻。
四、体验感悟
体验,也就是在阅读时,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和人物形象,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有意识的情感体验能增强读者的情感活动,让读者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验人物内心情感,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文章、陶
2008中考语文复习专题_现代文阅读的八大热点
冶情操的目的。感悟,就是在情感上、思想上有所感触而领悟。在阅读中是指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品思想内容,能结合体验,结合自身的思想,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这是阅读所追求的境界。阅读感悟题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必须联系文本,联系实际,联系自身。如2007年上海市中考试题:选择文中
(《老海棠树》)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提高感悟能力,关键是感受要深刻,感点要明确,阐述要充分。
五、鉴赏写作特色 古人读书强调
“由文悟道,因道解文”,即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主旨,然后再去解读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是如何使文章的内容表现得更艺术,主旨更突出的。这就是不仅要懂得文章写什么,还要懂得文章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近年来,对写作特色的鉴赏主要主要集中在对文章表现手法、描写特色和语言修辞的鉴赏等方面。如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就本文
(《最完美的礼物》)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写150字左右的点评。
鉴赏写作特色关键要赏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对突出文章主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六、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是近年来深得重视的阅读能力要求。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赏与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可见,评价文章内容应当提升到形成莘莘学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高度来认识。(from: www.xiexiebang.com)评价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良莠俱存,鱼龙混杂,我们必须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评价能力,判断是非正误,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马蹄任意践踏的草地,而应该有自己正确、独到的见解,批判错误的观点,弘扬正确的思想,从而发展先进的优秀的思想文化。
七、文化积淀
新 《语文课程标准》把 “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考试必定十分重视文化积淀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积淀的深浅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下。文化积淀包容着十分广泛的内容,在中考复习中主要有语言积累、名著积累、名人轶事积累和生活积累等四个方面。
语言积累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它主要包括成语、诗词、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的积累。中外传统的文学名著和文学人物也应该有最起码的了解。而名人轶事凝聚着古今中外社会精英的思想、智慧,反映着他们的成长经力、处世原则和高风亮节。熟悉名人事例是文化积淀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类试题一般要求围绕某一论点列举名人事例,能正确清楚地叙述名人的有关经历、事情,从而使阅读的过程变成对话、创作、呼应的过程,激活读者的思想和材料的储备。同样,丰富的生活积累不仅能促进语文学习,而且在一定上反映了他的文化积累的深浅。它是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化积淀的考查,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而且,大量的是隐性的阅读理解,没有相应的思想积淀、知识积淀等文化背景知识,阅读是寸步难行的。近年来,在注重隐性的文化积淀考核的同时,更注重了显性的文化积淀的考查。
请看以下两道中考试题:1.沙尘暴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2.文中为论证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引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的例子。试从课外再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from: www.xiexiebang.com)显然,只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积淀才能毫不困难的解答这些试题。
八、综合运用 在语文学习中,综合运用是指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和各学科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和言语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在阅读中,综合运用是把文本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的新形式。它突破了传统的阅读学范畴,在阅读与表达、阅读与探究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命题在这方面作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它主要有语言实践和综合性学习两个方面的内容。
语言实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阅读不仅是为了理解,为了掌握作品所包容的思想、认识和各种文化知识,让读者得到文化的熏染和审美的愉悦,阅读还要学习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这种试题一般表现为仿句的练习,即仿照原有的句子造句。它一般包括对句子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句式特征的仿造。
阅读中的综合学习,主要结合阅读文本提供的材料、思想、观点,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显而易见,这是 “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阅读不仅是为了读懂文章,更主要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显然对平时的教学是一个极好的导向。2000年上海中考试题就作了可贵的实践:
从文中(指现代文
《沙尘暴敲响了警钟》)看,防沙治沙根本而且有效的途径是提倡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根据这个途径,结合发生沙尘暴的原因,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措施。例如:以圈养为主,轮流放牧,来提高草地生产力。
这是一道典型的综合性学习题,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基础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上是现代文阅读的主要能力点。在中考冲刺复习中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
第三篇:2013中考语文复习: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复习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冒号引一句),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直接引用放里面。(三种情况)见到冒号放里面。不做句子成分放里面。
句子末尾的引用语见到叹号、问号放里面。(引文末尾处用的是问号或叹号的句子,无论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应把问号和叹号放在后引号内。)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8、省略号
省略号前面不能“等等”,后面不能添词进行补充。9破折号
破折号前面不能“即”“就是”通用。10书名号
用在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以及影视剧片名、电视栏目和法律、规章、规定、合同等文书的标题用书名号标示。但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科技成果名、课程名、会议名还不能用书名号而要用引号。
一、问号
1、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2、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3、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二、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三、顿号
⑴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⑵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四、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
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五、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六、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c.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七、书名号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用书名号标示。示例:
《三国演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参考消息》‖《大众电影》‖《瞭望》杂志‖《中华儿科杂志》
2.法律、规章、规定、合同等文书的标题,用书名号标示。示例:《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汉语拼音方案》
3.文化产品(电影、戏剧、绘画、歌曲、舞蹈、摄影、邮票等)的题目,用书名号标示。示例:
影片《红高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独舞《月光下》‖黑白摄影《救死扶伤》‖
‖特种邮票《中国皮影》‖相声《钓鱼》‖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游戏软件《仙剑奇侠传》 4.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栏目与板块名称,用书名号标示。
示例:该报《人民子弟兵》专栏‖副刊《笔会》‖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体育沙龙》
5、滥用书名号,随意超出应用范围,如品牌名、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奖杯名、活动名、机构名,也用书名号标示。下面的书名号均有不当之处: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永久牌》自行车 《桑塔那》轿车 颁发《身份证》 持有《经营许可证》 附有《产品合格证》 办理《营业执照》
八、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例:
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标点符号常见考点:
1.问号
(1)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用问号。如: 明天的旅行,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2)问话中含有称呼的,不论称呼在前还是在后,问号一律用在句尾。如:
你们到哪里去了,同学们?
(3)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用问号。如:
除了他能做好这项工作,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做好吗?
(4)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用问号。如:
我不清楚出版社为什么单单选中了这本书。
2.顿号、逗号、分号
顿号一般用于并列词语或词组之间的停顿,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分号大多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1)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但是如果这个数字是省略语,且表示确指,则必须用顿号。如:
①京沪高速铁路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乘客从北京到上海只需五六个小时。
②请分别概括《石榴》一文中第三、四段的主要内容。
(2)并列的成分如果完全是带引号或带书名号的短语或文章、书籍组成,那么并列成分之间一般不用顿号。如:
第二天又在曹安和家接着录制了《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三首琵琶曲。
(3)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如: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3.引号、书名号
(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如:
书房内布置得简朴典雅,右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对联,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如果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点号一般放在引号外。如: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使用书名、影视名、歌曲名等,如果侧重强调题目的内容,那么需要加引号而不是书名号;如果句子本身是在强调书、影视、歌曲等内容的名称性时,用书名号。如:
①大家都知道赫赫有名的“铁道游击队”,但你知道其中的政委的原型是谁吗?
②你会唱周杰伦的《双截棍》吗?
4.括号
(1)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如: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认为:“最紧迫之事就是要确保女童和妇女的入学机会,改善其教育质量,并消除阻碍她们积极参与的一切障碍。应该摒弃教育中任何有关性别的陈规陋习。”(摘自《中国教育信息网》)
5.语言描写时,“说”字后面标点的使用
“说”在语言前,用冒号;“说”在语言中,用逗号;“说”在语言后,用句号。
6.注意倒装句中的标点使用
(1)感叹语气的倒装句,感叹号应该放在句末,句子中间用逗号。如:
这最后一课,我永远也忘不了!
(2)疑问语气的倒装句,问号也应放在句末,句子中间用逗号。如:
“好点了吗,小贝?”妈妈问。
例句分析
1、“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我们的传媒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他顿了顿,接着说:“更应该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接着说”后面的冒号应为逗号)
2、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着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顿号连用导致并列关系层次不明,“洛杉矶”“东京”“巴黎”“伦敦”后应为逗号)
3、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省略号与“等”重复使用,应去掉一个)
4、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不是疑问句,问号应为逗号)
5、“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我们说”后的冒号应为逗号)
6、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______湘西茶峒镇去旅游。(“边城”的引号应为书名号)
7、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选择疑问句中,两个分句合在一起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问号只能用在句末,句中应该用逗号)
8、他对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该句独立成句,意思完整,故句号应该在引号内。)
第四篇: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总复习之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知识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
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解题类型大体有以下几种:
1、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回答说明的顺序及结构方式。
一说明文分类
1根据说明对象不同来分:
抽象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讲明事因、物因; 具体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2根据表达方式分
⑴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⑵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语言生动。
考点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 “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①看说明文说明文标题;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如果题目是个比喻等形象化的说法,说明对象须写出它的本体;说明对象应该是陈述语气,不能用设问。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 1 的……(对象加内容)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 类型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局部分析,综合概括。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二说明文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1、举例子:具体明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4、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6、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揭示说明对象本质特征。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生动准确,增强说服力。考点
三、说明方法
类型
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类型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方法+关键词+具体说明内 容。
三说明文顺序
说明文有三种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用于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1)由概括到具体(2)由主要到次要(3)由原因到结果
(4)由整体到部分(5)由现象到本质(6)由特点到用途 考点
四、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答题格式,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四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基本特点);生动性(多指文艺性说明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比较”“几乎”“相当” “之一”“最”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经科学家研究”,“资料表明”等 :表明信息的来源,增强说明内容的可信度,体现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考点
五、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或绝对化。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
5、指示代词的含义
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找出后代入原句中,读读看是否合适。五说明文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六其他考点
考点之
六、概括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 :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考点
七、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增加文章趣味性,吸引读者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
八、概括某段说明内容 类型
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类型
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议论文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一种文体。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 :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主张。(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1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2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对策: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的,分析论据,加以概括。
二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解决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
②道理论据(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的定义、公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论据要真实、可靠,有代表性;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关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 与被证明的关系。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3概括论据内容。
力求简洁、准确并切合论点。4补充论据。
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2)、补充论据要注意表述切合论点。
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论证方法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深刻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证概括深入,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深刻有力地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四、议论文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⑵类型:①总分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②递进式。③并列式。
五议论文的语言
严密性、准确性、、逻辑性、生动性。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关于驳论文:
批驳对方的三个突破口:
①直接驳论点。例:《有钱就幸福吗?》《严师未必出高徒》
②通过驳倒对方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③通过驳倒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例《驳“金钱万能”》
整理于2012年3月
第五篇:中考语文病句专题复习(定稿)
病句专题
考点点拨
①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②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重复累赘几个方面修改病句;
③修改语句中的病句。
一、病句的概念
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或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
二、病句的种类
(一)成分残缺。
1、通过世界杯上球员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2、我们必须认真读书的习惯。
3、在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比赛。
(二)搭配不当
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转变。
5、美国普利策奖评委会12日发布了2010年普利策奖获奖名单。
6、夏天的牡丹江是一个火热的季节。
7、在马路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8、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9、虽然天气很冷,所以他仍然坚持长跑。
(三)语序不当
10、《出师表》对于不少韩国人都耳熟能详。
11、会议通过并讨论了这项提议。12、2010年夏天以来,全国一系列的发生了暴雨灾害。
13、德国对的失利不禁使德国球迷潸然泪下。
(四)重复累赘
14、他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15、刘爷爷头上的头发都白了。
(五)前后矛盾
16、在这次救灾活动中,同学们基本上都献出了一份爱心。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增、删、调、换
1、增,即增补法。就是把句子中缺少的成分补全,使句子的结构完整,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例如:我们班获得了“先进班集体”。
2、删、即删除法。就是把句子中多余的成分删掉,使句子的意思清楚、简练,避免出现啰嗦、重复的现象。
例如: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3、调,即调位法。就是把句子中语序不当的词语进行调整,使句子结构清晰,意思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例如: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蔚蓝的一方天空。
4、换,即替换法。就是把句子中用错的词语或不合适的词语换成合适的词语,使句子中的各成分、各词语之间搭配合理,表达意思更准确。
例如:千方百计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成为当前抗旱救灾最热切的任务。
四、修改病句的原则
1、不能改变愿意。
2、宁少改勿多改。
3、宁增勿删。
4、宁调勿改。
五、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原句。要读懂句子的本意。
2、找病因。找准有毛病的地方,分析毛病的类型。
3、对整改。对症下药,进行增、删、调、换。
4、改后查。修改后,检查是否改动了句子的原意,改后句子是否通顺、流畅。切忌不要把病句改成病句。
★综合练习
1、是否具有安全保障措施,这是韩、日两国保证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2、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3、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6、老师告诉同学们,凡是被医院确诊为假性近视的同学,都得一律到医院用雾视法加以治疗。
7、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8、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9、当外国友人来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10、目前,推行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1、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12、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13、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榕某部队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14、福厦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福州和特区厦门的重要交通要道。
15、不是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就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16、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18、几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19、义务工作者们全心全意为“奥运”忘我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22、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23、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24、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25、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26、在第四十七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员精神矍铄,夺得了四块金牌。
27、人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乐观的情绪深深感染了。
28、专家告诫:观看日食时要有防护措施,不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以免不要灼伤眼睛。
29、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30、从报刊上了解到你们的事迹,使我们非常感动。
31、人的一生难免要遭受挫折,所以遭受了挫折就灰心丧气,那他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34、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35、道希望通过多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36、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的品质。
37、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8、将妈妈的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39、你们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今后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40、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41、中国文物展览馆展出了春秋和战国时期新发现的陶瓷一批。
42、班主任黄老师把我们几个班的干部召集到办公室开会,研究校运会的宣传工作。
44、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圆满成功。
45、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46、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47、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则。
48、具有不同专长的大学生暑假里愿意登门为您的令郎、令爱辅导功课。
49、我们很喜欢退休干部李大伯,一来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50、今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收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52、晚会上,他们神情自若,舞姿潇洒,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甚至年逾古稀的老人呢?
53、会议室里的座位真是座无虚席,好多人站着听了一下午。
54、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56、通过这次展览,使同学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伪科学的危害。
57、五十多年来,这位海外游子时刻不在眷恋自己的祖国。
58、每篇文章的字数约二千字左右,不得抄袭。
59、工作中,我们要防止以偏概全,一叶蔽目的片面、急躁情绪。60、热烈欢迎上级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
61、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在他的带动下,认真搞好环境卫生。6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剧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
63、一到宿营地,大家放下行李,把帐篷支起,搭起炉灶,生火做起饭来。65、们提倡节俭,像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极端可耻的。66、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修改病句练习答案
1、去掉“是否”
2、“保证了”改为“以保证”
3、去掉“通过”或“使”
4、将“和”改成“等”
5、将“顽固”改成“顽强”
6、删掉“一律”
7、将“改善”改为“提高”
8、将“增加”改为“提高”
9、删除“当„„时”
10、删除“目前”或将“当务之急”改为“首要任务”
11、将“要求”改为“发展形势”
12、将“天然的”掉到“一个”后面
13、将“无”删除
14、删除“重要”
15、将“不是”“就是”改为“无论”“还是”
16、将“只要”改为“只有”
17、将“显示”改为“因为”
18、删除“的原因”或“的结果”
19、删除“使” 20、将“凝视”改为“看”
21、将“却”改为“都”
22、删除“使”
23、删除“不”
24、“处心积虑”用词不当
25、递进关系前后顺序颠倒
26、“精神矍铄”用词不当
27、删除“清晰的思路”
28、删除“不要”
29、删除“使”30、删除“使”
31、将“所以”改为“如果”
32、将“因为”“所以”改为“虽然”“但是”
33、将“既然”改为“即使”
34、将“发电量”改为“所发的电”
35、删除“不”
36、句末加“的人”
37、将“语文对他”改为“他对语文”
38、删除“一句句语言”
39、将“今后”调到“你们”之后40、将“将来”放到“自己”后面
41、将“一批”放到“陶瓷”之前、将“新发现”放到“春秋”之前
42、将“几个”放到“干部”之前
43、将“他”放到“因为”之后
44、删除“的”
45、删除“对于”
46、删除“经过”
47、删除“毫无例外”
48、删除“您的”
49、有歧异 50、将“不忘”改为“不在”
51、将“仿造”改为“生产”
52、删除“不”
53、删除“的坐位”
54、将“健全并建立”改为“建立并健全”
55、将“改善”改为“提高”
56、删除“通过”或“使”
57、将“时刻”改为“无时无刻”
58、删除“约”或“左右”
59、删除“以偏概全”60、删除“来我校”61、将“许多”放到“居民”前
62、将“对我”改为“我对”且放到句首。63将“把帐篷支起”该“支起帐篷” 64、将“拜读”改为“斧正”65、在“成果”后加“的行为” 66、删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