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解读2012年05月29日
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
姜异康同志在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要努力做到“一个提前、六个更加”。
一个提前:
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姜异康同志指出,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经过努力,把山东建设成为联结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依托区位优势和黄河中下游广阔腹地,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经济文化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具有较强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省份,为建成经济文化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六个更加:
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全省生产总值跃上7万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倍增,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以上。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以上;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6%以上;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新水平;形成城乡一体、区域联动,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实现跨越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文化更加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0%以上,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5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0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实现翻一番,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生态山东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全面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降低,生态经济形成较大规模;水和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
26%,城乡环境宜居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法治山东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平安山东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格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社会矛盾调处化解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文明和谐的社会局面巩固发展。
强基固本永葆先进性
对于正开足马力驶向经济文化强省的“齐鲁号”,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更加重要。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就此作了深刻论述,提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好基础出凝聚力
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城乡基层的稳定和发展,是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根本。基层要发展,必须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调动起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代表说,“从这方面看,报告对于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可谓切中要害、意义重大。”
“派驻‘第一书记’是加强基层党建一个很好的抓手。”枣庄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金栋代表说。今年以来,我省从省、市、县、乡四级共选派了2.6万名党员干部,到1.8万个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报告对这一做法专门强调要‘坚持’,可以预见,在‘第一书记’帮扶下,我省基层党组织将更有战斗力,基层发展将更加充满活力。”马金栋说。
好作风出竞争力
姜异康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推动工作上,把满腔热情倾注在为民造福上,把发展业绩建立在真抓实干上。
“当前,各地都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谋划发展,其本质上是加强改进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能力。”蓬莱市委书记张代令代表说,“党要领导一方实现科学发展,就应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看待作风建设问题,以好作风提升竞争力,以好环境拓宽区域发展空间。”
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种联系,同样能造就发展优势。
好队伍出战斗力
报告指出,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一论断给我们的党建工作以警醒。”张代令代表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复杂的形势,各级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必须要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只有保持党的肌体的纯洁,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团结带领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
优化发展布局 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要坚持不懈地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丰富区域发展战略内涵。突出蓝黄两区建设的主体战略地位,支持青岛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发挥龙头作用。突出高效生态经济特色,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深入落实国家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政策,实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初步建成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半以上农户住进新房。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力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粮食千亿斤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促进粮棉油稳定增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高效生态和高端高质农业发展步伐。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继续抓好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全省一半以上的农户住进新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坚持不懈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突出蓝黄两区主体战略地位。要坚持不懈地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丰富区域发展战略内涵。突出蓝黄两区建设的主体战略地位,支持青岛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发挥龙头作用。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推进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姜异康指出,要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基地,扶持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落实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积极推进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依托我省有实力的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设一批省级创新平台。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税费制度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引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高端项目。积极推进中日韩地方
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
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加快诚信山东建设。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加快诚信山东建设。重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建设。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扶持发展中小微型文化企业,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规划建设。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建设。
提高生态山东建设水平,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发挥生态环保的引导作用和倒逼机制作用,实行最严格的资源环境管理制度。着力解决破坏生态环境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抓好水、大气、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加强水系生态建设,率先建成“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示范省”。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扩大就业作为头等大事。要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有效解决群众利益问题。把扩大就业作为头等大事,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较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巩固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制度,完善重大疾病保险救助制度。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重视做好社会养老和老龄工作。力争五年累计实现500万贫困人口脱贫。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人民权益和社会公正。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落实职工民主管理权利。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全面提高法治山东建设水平。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依法行政。
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积极推进“三公”经费公开。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增强政治敏锐性,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惩治腐败行为,突出查处大案要案,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富民强省”先看民生
5月24日至28日,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报告中指出,回顾过去的五年,山东省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消费质量明显提高,消费层次不断提升。其中,汽车消费成为最大亮点,山东省城镇居民每百户家汽车拥有量由2006年的6.2辆,增长到28辆,增长355.3%,年均增速35.4%。
特别是城镇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面扩大,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山东省城镇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的人数逐年增加,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例,2006年是996.1万人,到2011年增加到2946万人,增长195.8%,年均增加24.2%。
富民的同时还要让老百姓省心,这就要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就业、上学、医疗、社保、住房等等。自2007年以来,山东全省5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63.7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9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而从今年3月,山东省政府发布2012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线,月最低工资标准由以前的1100元、950元、800元分别提高到1240元、1100元、950元。这是山东省第十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也是近五年来第四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从2007到2011年,山东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计达到8928亿元。经过连续五年加大投入,覆盖城乡的教育、卫生、文化、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从无到有、日趋完善,民生政策覆盖范围从小到大、逐步拓宽,保障标准由低到高、逐年提升,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由此可看出山东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强调富民的决心。
第二篇: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5月24日召开的中共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是在山东省进入全方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对于今后基层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谐社区的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上省委书记姜异康代表中共山东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做报告。报告共分为七个部分:
一、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二、明确目标奋勇争先,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
三、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五、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人民权益和社会公正;
七、提高能力强基固本,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会议回顾了过去五年山东省的发展进程,总结了过去五年山东省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做了详细的规划和展望。
当前山东省正处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建设创新型省份、努力由经济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基层社区居委会作为社会管理架构中最基础的一环,必须牢牢把握山东省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正确认识本社区的优势与劣势,根据山东省党代会的会议精神制定自己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作为基层社区的代表和代言人,我们要按照党代会会议的要求以身作则,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学习各级党和政府的会议精神,以党的精神和指导方针为方向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在社区内积极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上打造“首善社区”。
报告中指出办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事是我们的最大责任。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人民幸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真正做到为民、爱民、富民、安民,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以及其要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的决心。作为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的重要传达机制之一,基层社区居委会要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各项制度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在社会保障层面,我们要做好协助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的调整机制,做好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在基层方面的工作,让政府政策真正的、更好的惠及老百姓。另外要重视做好社会养老和老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区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依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区内老人提供更好的老年生活,让他们有尊严地安享晚年。
报告中还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区居委会作为社会管理的基层组织首先要做好信访工作,调节好居民的日常矛盾,加强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完善大调解机制,认真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挥社区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同时,居委会自身要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努力打造一个“服务型社区”“亲民社区”,以加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信任和联系。
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社区要借山东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契机,借助这一过程中硬件、软件两方面的设施和举措促进本社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在社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社区文化品牌,进而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我们要按照会议要求,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开拓奋进,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精神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报告》提出,要推行党员(B)、(B)制度,完善基层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A.定岗定责 普遍承诺
B.设岗定责 公开承诺
C.定岗定责 内部承诺
D.设岗定责 书面承诺
自己得分:
2.《报告》提出,要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调查研究、接访下访、网上互动制度,健全(C)、(C)、()。
A.领导挂点 党员包村 干部包户制度
B.领导挂点 企业包村 干部包户制度
C.领导挂点 部门包村 干部包户制度
D.领导挂点 单位包村 干部包户制度
自己得分:
3.《报告》提出,要完善特邀咨询、院士顾问、(D)、特聘专家制度,提升人才小高地建设水平。
A.邕江学者
B.西江学者
C.广西学者
D.八桂学者
自己得分:
4.《报告》提出,要着力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B),拜人民为师。
A.问绩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B.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C.问责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D.问策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自己得分:
5.《报告》提出,要着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真干实干苦干促跨越。深化作风效能建设,严格落实(B)、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绩效考评制度。
A.首长责任制
B.首问负责制
C.领导负责制
D.干部负责制
自己得分:
6.《报告》提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必须依靠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激发热情。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具有(B)、(B)、(B)的民族文化强区。
A.时代特征 瑶乡风格 和谐兼容
B.时代特征 壮乡风格 和谐兼容
C.时代特征 侗乡风格 和谐兼容
D.时代特征 苗乡风格 和谐兼容
自己得分:
7.目前,广西(C)被国家列为人口较少民族进行扶持。
A.京族、毛南族、仫佬族
B.汉族、京族、水族
C.壮族、满族、回族
D.朝鲜族、蒙古族、仡佬族
自己得分:
8.《报告》提出,富民强桂,关键在(C)。
A.农
B.商
C.党
D.工
自己得分:
9.《报告》提出,解放思想就是要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浓厚氛围,形成(A)的新风尚。
A.敢干事、敢负责、敢闯新路、敢做善成 B.敢改革、敢负责、敢闯新路、敢做善成 C.敢创新、敢负责、敢闯新路、敢做善成 D.敢探索、敢负责、敢闯新路、敢做善成自己得分:
10.《报告》提出,要培育发展(D)、糖、石化、有色金属、茧丝绸等一批循环经济园区。
A.镉
B.锰
C.铜
D.铝
自己得分:
11.《报告》提出,要弘扬(B)的创新意识,勇于改革,务求实效。
A.奋发有为、大胆突破
B.突破陈规、敢闯敢干
C.大胆突破、敢闯善成 D.奋发进取、大胆突破
自己得分:
12.《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深入实施(D)造林绿化工程和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建设西江千里绿色走廊和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
A.“绿满西江”
B.“绿满邕城”
C.“绿满桂西”
D.“绿满八桂”
自己得分:
13.下列哪个园区是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D)
A.百色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
B.北海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区
C.崇左有色金属新型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
D.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
自己得分:
14.《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绿色建筑行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一批重大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快形成(A)的节约型发展方式。
A.低消费、高效益
B.低消费、低效益
C.高消费、高效益
D.高消费、低效益
自己得分:
15.《报告》提出,要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C)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A.强边富县
B.强边兴桂
C.兴边富民
D.和谐边疆
自己得分:
16.《报告》提出,要开展(B)宣传教育活动,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丰富教育活动形式,扩大覆盖面,提高实效性。
A.“和谐广西、共同繁荣”
B.“和谐壮乡、团结进步”
C.“同呼吸、共命运”
D.“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自己得分:
17.“十一五”期末,兴边富民行动成果突出,边境村屯群众“六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桂西北少数民族(D)改造三年任务全面完成。
A.茅草房
B.沼气池
C.村屯道路
D.村寨防火
自己得分:2.0
18.《报告》提出,要深化(D)改革,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A.扩权强区
B.扩权强市
C.扩权强乡
D.扩权强县
自己得分:2.0
19.《报告》提出,要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首先要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始终,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打造,建设西部经济强区。(C)
A.“一基地一中心”
B.“三基地三中心”
C.“三基地一中心”
D.“一基地三中心”
自己得分:
20.《报告》提出,要努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依靠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实施(C)工程,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活力。
A.大学生创业
B.青年创业
C.全民创业
D.下岗工人创业
自己得分:
21.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D)。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欧盟
C.中欧自由贸易区
D.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自己得分:
22.下列国家中不属于东盟成员国的是(B)。
A.印度尼西亚
B.印度
C.泰国
D.新加坡
自己得分:
23.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A)。
A.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B.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
C.建成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
D.建成开放合作的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自己得分:
24.在西部大开发包括的省市区中,(D)是惟一一个沿海、沿江、沿边省区。
A.贵州
B.甘肃
C.新疆
D.广西
自己得分:
25.(A)不属于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城市。
A.崇左
B.防城港
C.梧州
D.北海
自己得分:
26.下面哪个工程不属于钦州重点建设项目?(C)
A.保税港区
B.10万吨深水航道扩建工程
C.国投燃煤电厂工程
D.钢铁基地
自己得分:
27.《报告》提出,要加快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掀起水利建设高潮,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D)治旱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水利支撑保障。
A.桂西桂南
B.桂西桂北
C.桂中桂南
D.桂中桂西
自己得分:
28.《报告》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是(B)战略。
A.广西
B.国家
C.西南
D.西部
自己得分:
29.《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南宁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A)钦州产业园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
A.中马
B.中泰
C.中越
D.中柬
自己得分:
30.《报告》提出的“三提高”,是指(B)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A.基本社会服务水平
B.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C.基本教育服务水平
D.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自己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加快改革开放合作步伐。拓展与欧美、(CD)经贸合作。
A.缅泰
B.越泰
C.日韩
D.非洲
自己得分:
2.《报告》提出,我区保税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下列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有(ABCD)。
A.钦州保税港区
B.南宁保税物流中心
C.凭祥综合保税区
D.北海出口加工区
自己得分:
3.广西特色优势农业快速发展,(ABC)等产量全国第一
A.糖料蔗
B.桑蚕
C.木薯
D.木材
自己得分:0.0
4.我区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200亿元的有(AB)。
A.兴宾区
B.玉州区
C.临桂县
D.扶绥县
自己得分:4.0
5.“十一五”期末,广西千亿元产业有(ABD)。
A.食品
B.汽车
C.电力
D.冶金
自己得分:
6.“十一五”期末,我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结束了(B)不通火车的历史,基本实现地级市通高速公路、县县通二级路以上、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
A.崇左
B.贺州
C.梧州
D.北海
自己得分:0.0
7.《报告》提出,要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必须在全社会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全区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铸就了“团结和谐、爱国奉献、(AD)”的广西精神。
A.开放包容
B.兼容并包
C.创新争优
D.创新争先
自己得分:
8.广西被中央誉为(ABCD)。
A.民族团结的模范
B.维护统一的模范
C.维护稳定的模范
D.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
自己得分:
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家战略,必须坚持优先发展不动摇,着力培育壮大(ABCD)、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重点发展产业。
A.石化
B.冶金
C.电子信息
D.新材料
自己得分:
10.报告》提出,要凝聚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合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AB),尊重差异、开放包容,实现各民族同心同德、和谐和睦,再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辉煌。
A.互尊互信
B.互学互帮
C.互敬互助
D.互尊互爱
第四篇:学习贯彻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报告
学习贯彻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报告
省第十次党代会是我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会对进一步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做出了全面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全县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高潮。现将学习贯彻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宣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会议期间及会议结束后,组织全县上下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学习会议精神,开辟专栏专题特别集中全面系统学习姜异康书记代表九届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县委专门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各乡镇办、县直各部门分别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研讨班、报告会,学习贯彻省市会议精神,确保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名党员干部、每一名群众。为保证学习贯彻活动有效开展,县级领导班子以动为先,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带头撰写学习
体会,并及时向广大党员干部传达会议精神与学习体会,切实发挥了表率作用。通过组织文化下乡、快板传唱等各种形式生动活泼、群众内容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切实增强学习贯彻活动的实效性,切实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与干部教育培训、领导班子建设和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活动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学习宣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找准结合点,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省第十次党代会围绕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重申和提出了一系列事关未来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为我县实施重点突破,加快转型跨越,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要在全面落实报告各项任务的同时,抢抓战略机遇,加快重点突破。要抢抓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机遇,清醒地认识当前形势,辩证地看待我们的发展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思危奋进,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以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省党代会提出了“一个提前、六个更加”的奋斗目标,对我县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具体部署安排,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举措,特别是就实施蓝黄两大战略引领、凸显其“两大引擎”示范带动作用提出了一些更有指导性、针对性的意见,省里还将会陆续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保障性强的政策举措,为
我们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带来了机遇。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重新审视县党代会既定的奋斗目标,努力在实际发展中不断调整提高,以深入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突出特色经济,壮大优势产业,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始终坚持追赶赶超不动摇。把增投入、上项目作为实现追赶赶超的关键和重点,充分利用“黄蓝”两区开发重大机遇。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动向,积极跟进,主动对接,力争在新一轮经济增长政策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围绕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盘子。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每年都确定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二是狠抓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以高效生态为导向,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培育千亿级产业和百亿级企业。
三是加大工业化力度。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优势,提高竞争力,全面形成“一体两翼”强力带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是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业。着力抓好“三河两水一湖”生态文化区建设,尽快完成相关规划设计,开工建设疗养康复中
心、文化艺术中心、儿童教育基地等工程。创建4A级旅游景区、3A级旅行社各1个,3A级旅游饭店2个,麻大湖争创国家级湿地公园。办好小戏节、厨具节及新型金属材料博览会。加大景区景点宣传推介力度,打造特色旅游线路,积极发展特色工业游、观光农业游、休闲乡村游,鼓励旅游商品自主创新,支持特色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成立传统文化研究会,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培育发展3到5家优势文化企业。
五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高度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好就业、就医、就学、居住、社会保障、安全稳定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高度重视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持续解放思想,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大力强化队伍建设,培养引领发展的骨干力量;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锤炼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筑牢赶超发展的战斗堡垒;大力反腐倡廉,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六是要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大各项民生工程的投入和调度检查力度,千方百计把实事办好。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级领导干部要像研究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一样,研究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要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各级各部门都要落实维稳责任,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努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三、强化检查指导,确保学习贯彻活动实效
为确保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求各乡镇办、各部门结合学习贯彻情况写出学习贯彻情况报告,并根据省市会议提出的目标要求,调整提高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半年和考核的重要指标,确保省市会议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求每一名干部结合自身实际撰写心得体会,确保党代会精神真正深入人心。
第五篇: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2012年5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奋力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
大会高度评价并批准了刘奇葆同志代表中共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大会认为,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我省的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分析了面临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未来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部署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两个加快”有力保证了各项事业取得重大发展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浓墨重彩地概括总结了“两个加快”谱写崛起危难的恢宏篇章。这是对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四川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发展战略的充分肯定、发展成就的全面展示、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
“两个加快”的重大决策,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省委化危为机的胆略卓识和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过去五年,四川走过极为特殊而艰难的不平凡历程,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的严重冲击,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藏区维稳等重大事件的严峻考验。为改变“三个最大”的基本省情,省委作出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部署,针对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特殊形势,省委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又作出了“两个加快”的重大决策,一手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践证明,“两个加快”重大决策的超常推进,有力保证了全省各项事业取得重大发展。
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四川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抗御巨灾的伟大奇迹。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遭遇的破坏力最强、波及面最广、受灾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对大灾,省委团结带领全川各族
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打赢了抗震救灾的一场场硬仗。面对灾后重建这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规划引领、科学重建;坚持重建不仅仅是原地的恢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振兴发展。克服种种困难,仅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重建任务,使灾区发生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四川答卷”。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奠基四川长远发展的坚实平台,开启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新征程。面对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四川变困难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全省经济划出了一条“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取得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成就。经济发展呈现出转折性、跃升性明显变化;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长期的“吃饭财政”正在实现向“发展财政”的历史性转变;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基础设施实现历史跨越,综合枢纽地位明显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惠民富民成效显著,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70%,一大批民生难题得到解决。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人民凝心聚力、共克时艰,汇聚成推进“两个加快”的强大合力。
透过五年来的奋进历程,从战胜灾难与奋力拼搏的鲜活实践中凝结宝贵经验,必将成为推动四川未来发展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即:一是发展始终是四川第一位的任务,谋划四川发展重在坚持和把握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二是着眼全局和长远才能赢得主动,确立战略定位重在找准四川在西部和全国的位置;三是内陆盆地更需要开放和创新精神,打开工作局面重在思想理念的解放和突破;四是应对复杂艰难局面取决于态度和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重在爬坡实干化危为机;五是一切工作首先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解决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六是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干部队伍建设重在形成专注发展、风清气正的导向和氛围。用好用活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
加快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科学发展 跨越提升
科学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跨越发展是当前四川的时代使命。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我省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任务总要求,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和发展的路径。报告提出的这一总体要求,凸显了省委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和发展大势的宽广眼界,是科学发展观在四川的具体实践,与省委九届四次全会 2
确立的总体取向一脉相承,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凝聚各方智慧,体现群众愿望,内涵十分丰富。
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四川立足历史新起点、把握发展新特征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是四川跨越提升的根本要求,跨越提升是四川科学发展的突出体现。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国家实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经济区等重大战略,四川综合实力极大增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攻坚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具有了实现跨越提升的基础条件、重大机遇和内在动力。朝着这一总体要求确定的方向阔步前行,就一定能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四川的步伐。
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四川找准着力方位、确定更高目标的根本指南。找准着力方位,必须抓住我省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把基础做牢,把产业做强,把城市做大,把科教做优,把民生做实。确定更高目标,就要突出主题贯彻主线,体现跨越提升特点。报告确定的今后5年发展目标,既包含全省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三个翻番”等量的目标,也包含产业实力、城镇化水平、开放水平、发展保障能力、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五个提升”等质的目标,体现追赶跨越的信心决心,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坚持了好与快的统一。
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四川追求更好质量、谋求更优发展的基本路径。追求更好质量、谋求更优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添发展动力活力,优化结构布局,坚持发展为民目的。报告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走跨越提升的发展之路,努力走在西部科学发展前列;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区域发展竞争优势;坚定不移走“两化”互动的发展之路,努力奠定四川现代化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走统筹城乡的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走富民和谐的发展之路,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这“五条发展之路”和“五个努力”,正确处理了速度与质量、内力与外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富民与强省的关系,是对基本路径的深刻阐述,是四川实现更大更好发展的关键举措。
坚持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跨越提升,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顺应群众期待,符合发展实际,必将凝聚起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四川取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更大成就,加快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
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从四川实际出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当前,四川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出现了由扩大到缩小的“拐点”,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时期。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在准确把握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省委将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工业化是核心。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川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应立足资源禀赋,加强水电、钒钛、天然气、稀土等优势资源的科学开发,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推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优化园区布局,努力打造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发挥农产品资源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力度,打造特色产品和区域品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城镇化是依托。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提升城镇化水平。用科学规划引领产城统筹,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要形态,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加快发展川南城市群,积极培育川东北城市群,推动攀西城市群发展。集约发展小城镇,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加快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商贸镇、旅游镇和工业镇。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产业新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天府新区建设,“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大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联动是关键。要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两化”互动和“三化”联动的关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三农”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成片整体推进新村建设,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深入推进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扩大省内改革试点范围,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机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变革推进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是保障。要以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快铁路进出川通道和全省高速公路骨干网络建设,加快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完善次级交通枢纽,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紧紧围绕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全域灌溉”核心目标,着力构建节水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和稳妥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加强能源和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主动地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 在创新突破中巩固扩大优势
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是强国兴省的必由之路。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在创新突破中巩固和扩大发展优势,大力提高我省现代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首先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近几年,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建设不断加快,公共服务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民生问题显著改观。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除,深层次改革还没有到位。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进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改革,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在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安排。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关键要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加快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当前,我省开放合作纵深推进,对外贸易呈现“高于全国、优于西部、逆势增长”的显著特点。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四川的开放程度仍然不高。因此,要牢牢把握国际产业调整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纵深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深化拓展与对口援建省市的全面合作,不断巩固四川作为西部地区投资首选地的地位,推动产业转移在我省有序承接和成功落地。打造开放合作平台,用好新川创新科技园、西博会等载体,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尤其要注重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四川正处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加速发展期,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日益凸显。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重点区域加快发展,成为我省未来发展重要任务。要全面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强化成都发展核心,加快建设沿长江、成绵乐、成资内渝、成南遂渝、渝广达发展带,深入推进川渝合作。要积极推进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积极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创新是四川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最大潜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教资源优势,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四川。要着力构建完整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原始创新、集成能力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努力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环境
建设民生政府 服务民众福祉是报告一大亮点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必须以实现人民富裕幸福为根本目标,更好地为各族人民谋福祉。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报告提出我省社会建设的新理念新定位新要求,展示出了我省民生优先、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民生政府,是报告的一大亮点。报告深刻阐述了建设民生政府的理念和路径,说明了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基本职责,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着力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样一条民生政府的建设之路全面清晰。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义。报告明晰了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要求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对教育的优化发展,是四川腾飞的基础。要统筹城乡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科技是四川创新发展的动力。要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四川科学技术水平。
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关系我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报告对今后五年我省扶贫开发作出了全面部署。把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大小凉山彝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创新和重点。加快我省连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要坚持开发式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科学制定实施规划,统筹整合资源,探索创新机制,强化落实责任,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基本服务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社会管理创新是关系发展稳定的系统工程,要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报告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什么地方抓起,从什么地方突破,报告给予了明确回答。在社会管理工作格局中,基层基础最为重要。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思路和举措,就是坚持以社区为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走出一条以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点,要求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法制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推进依法治省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四个重点任务是文化强省的总纲领总支撑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四个重点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化作品。这四个重点任务是新时期我省文化建设的总纲领,是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的总支撑。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抗震救灾精神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通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洗礼,我们不仅仅重建了一个山河壮美的物质家园,也重建了一个以“感恩奋进”文化为核心的精神家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就是顺应四川人民的共同心声,就是高举凝聚全川人民之力奋起赶超的一面精神大旗。要把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到经常性的学雷锋活动中去,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人类的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仅包括物质成果,还包括文化生活上的成果。要全面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和省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十一五”期末,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八、中西部第一,占全省GDP比重3.03%,年均增长35%以上,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更远远高于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速,凸显出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当前,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面临调结构、转方式的严峻挑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够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对于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深入挖掘特色优势资源,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化作品。一个地区的形象与文化软实力紧密相关,文化力是否强大的衡量标准是文化作品的质量,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越强,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力就越强。文化作品所传达的具体文化意象往往成为一个地方展现给世界的形象。当前,我省对很多优质文化资源还缺乏大手笔和精耕细作的开发,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还不高,缺乏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作品。因此,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优秀民俗文化,大力推出根植于巴蜀文化、反映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塑造四川特色文化品牌形象,形成巨大的文化吸引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做好五个“坚持” 为“高地”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防范 “四种危险”,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按照党代会报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发展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坚持以鲜明用人导向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大力选拔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重点抓好各级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四川各项事业发展中来。
三是坚持以抓基层打基础为重点筑牢为民执政的基石,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选好带头人、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推进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思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力量薄弱地区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推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制度,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
四是坚持以联系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着力形成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自觉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使决策和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构建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推进机关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着力改善政务环境,以优良的作风促政风带民风。
五是坚持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着力保持良好执政形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肃查办各类腐败案件,对腐败分子从严惩处、绝不姑息,推动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击鼓奋进 攻坚克难 大踏步发展
今后五年,将是击鼓奋进的五年。高位增长态势已经确立,竞相发展氛围日益浓厚,我们必须朝着更加宏伟的目标,高位求进、奋力争先,保持领跑西部、追赶东部的发展劲头。
今后五年,将是攻坚克难的五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困难挑战不可低估,我们必须坚持“四个特别”的要求,勇于担当、敢于破难,始终保持爬坡上坎、向上攀登的精神状态。
今后五年,将是大踏步发展的五年。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多重机遇相互叠加,我们必须坚定跨越提升的信心决心,只争朝夕、阔步前行,担负起加快四川发展、造福全川人民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