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最有用 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
力
文章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安阳日报 更新时间:2011-5-12 10:53:16 字号:T|T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多发期和高发期,这对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能否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有效避免和减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是衡量我们各级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和应对并重的原则,积极推进“一案三制”建设,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队伍不断加强,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可靠保证。但也应看到,当前我市的公共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一是自然灾害进入多发频发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突发性、复杂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重加大;二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尽管没有大的安全事故,但小的事故仍时有发生;三是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事件防控难度在增大;四是社会矛盾多样,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在增加。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更加注重应急管理工作,才能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有效防灾减灾,才能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适应形势新变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基层应急基础,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强有力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各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制建设,人员编制要与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要进一步强化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打破部门界限,衔接、统筹、调动各种资源,实现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健全隐患排查监控机制,依法落实各级各单位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监控责任,完善对各类隐患的排查、登记、评估、检查、监控制度。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完善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加强信息发布、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我市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方面,要提高应急预案的覆盖率,下大力推动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建设,尽快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强调预案进基层,关键是要使预案深入人心、体现在应对行动中,注重各级各类预案的衔接与配套,形成完善的预案体系。另一方面,要认真总结反思近年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及时组织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不断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三、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各地要针对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领域,抓紧编制“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策划并实施一批重大应急项目,全面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一是根据本地区的主要灾种,把防灾减灾纳入城乡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对重要基础设施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环节严格落实抗灾设防标准。二是建立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加强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实行应急物资动态管理,确保应急保障物资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用得上。三是加快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多系统之间的相互对接、信息共享,提高应急指挥的科学性和应急处置效率。
四、突出抓好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要不断深化应急救援工作试点,突出抓好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县级以下要依托乡镇专职、志愿消防队伍和保安力量等,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突出专业优势,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广泛组织不同层次的应急演练。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协调作用,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队伍之间的联动机制。
五、依法做好应急处置和宣教工作。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事发地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组织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产保障和事故现场环境评估工作。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全力配合事发地政府做好应急处置工作。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手段,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提升社会动员能力,并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宣传普及突发事件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风险意识,提高全社会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强化领导,着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更要有科学指挥、果断处置的能力。一是要具有见微知著的能力。二是要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要具有快捷反应的能力。四是要具有组织协调的能力。五是要具有总结反思的能力。
应急管理事关民生,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要把应急管理摆到重要位置,严格实行责任制,明确任务,分解目标,细化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快速反应、高效运转。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公务员公共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初探
提升公共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公务员通用能力建设学习体会
在《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中,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被确定为我国公务员应该具备的九项核心能力之一。为何党和政府对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设如此重视?公共突发事件又具有何等的威胁性?当前我县基层组织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设现状如何,应该如何改进和加强呢?下面本人结合这次全省组织的公务员能力建设,就提升公共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问题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像阴霾一样笼罩在国人心头,让人至今仍记忆犹新。“非典”疫情的暴发,对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科学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成为全新的课题。有人说:瘟疫在古代是灾难,在近代是战争,在现代是考场。现代的公共突发事件考验的不仅是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更多的是考验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科学应对能力。因此,提升公务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就当仁不让地成为公务员核心能力建设重要内容之一。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公共突发事件高发的严峻现实
公共突发事件,一般指突然发生,对全国或部分地区的国家安全和法律制度、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已经或可能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公共事件,是指超常规的、突然发生的、需要立即
1处理的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我国一是国土面积广、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二是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如果处置失当,有可能会出现社会危机。公共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威胁性,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使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遭到破坏,使公众生命受到威胁,造成社会的局部动荡和混乱,而且会导致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还会给人们心理造成无法用量化指标衡量的负面效应。所以,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严峻挑战。
二、当前我县乡镇基层公务人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建设现状 在当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下,强调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民主、服务、责任政府,应对并处置好突发事件是各级政府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公务员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是这个动态过程的控制者,也是整个管理过程的实施者,因此公务员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是衡量公务员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只有大力提高公务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但是,当前我县乡镇基层公务员的应急能力虽然在不断改进,但距离现实的需要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危机意识淡薄
在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凸显出公务员危机意识的严重缺乏,对可能引起危机的不确定因素、危机爆发的征兆、信号和结果等迅速敏锐地判断和掌握,对危机的严重后果认识不清,危机意识淡薄,注意不到群体性事件新动向,对潜在的和己经发生的危机缺乏警觉性和应变力, 没有积极主动地在提高应对能力上多下功夫, 这样当然就无法做到积极、主动、有效应对,面对突发危机难免力不从心,措手不及,指挥不当,从而工作滞后、被动,以致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使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处于被动局面。应对能力不强
第一,缺乏沟通意识和能力。主要表现在:不能与上级部门及时沟通,不报、瞒报现象严重;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部门协作不够完善;与媒体的沟通不够完全,要么封锁消息,要么虚报危机的真实情况,使媒体不能真正发挥正确引导大众的功能;缺乏与受众的沟通,失去了很好的处理危机事件的协作力量。沟通能力的缺乏往往使小的事件发展成大范围的灾难。第二,缺乏迅速反应的能力。面对危机事件不能预测到它的严重性,也不能作出迅速反应,贻误最佳的处理时机,造成危机蔓延。第三,缺乏全面系统的工作意识和能力。忽视了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闭合系统的理念,尤其是不重视恢复阶段的工作。工作有始无终,不能很好地巩固处理结果,甚至会导致危机的再次发生,同时不利于危机事件处理经验的总结。
三、如何有效提升公务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主动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及知识储备
1、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重点要强化公共危机学习,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强化心理训练,这样遇到突发事件时才能沉着应对,科学预防。加强学习,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贫乏、心理保守,遇事往往容易慌张,因此要通过学习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储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自觉性。一是要学习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理论。伴随着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理论的增多,作为公共危机管理主体的公务员要全面学习这些理论,以达到对危机管理理论有全面认识的目的,搞清各个理论环节之间的联系,重点掌握危机管理中瓶颈环节的理论,只有这样公务员才能够在危机发生后,对事件有清醒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事件的处理过程。二是要学习应对突发事件的科学知识。如传染病防治、火灾抢险、洪涝灾害的防范知识,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等。三是学习本地经常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民间应急措施的知识,注意挖掘、整理和利用民间的经验。四是注意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五是学习突发事件应急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在法治化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二)强化实践磨砺,提升综合应对能力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方面对公务员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①有效掌握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制定可行预案,并争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②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和处理不同利益关系;③面对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④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据此认为,公务员应当着重培养敏锐判断、快速应变能力;掌控、驾驭全局能力;有效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处变不惊、科学决策执行能力。要把突发事件摆到发展的全局中通盘考虑谋划,防止急于求成,一味地就事论事,采取粗暴手段强制处置。要坚决避免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的现象发生。要强化服务意识,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时刻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群众考虑,及时采取控制和补救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小。要在危机面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指挥若定,因情施策,区别对待,群策群力,寻求最佳方案,科学决断、冷静应对。
总之,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公共危机事件得到全面合理的处理,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公务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公务员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和谐临泉的快速崛起!
第三篇:浅析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行政能力素质教育作业》(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 学号:*** 教学班学生序号:* 任课教师:方胜虎 联系方式:*** 浅析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
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的一个基本职责,是公务员的一个基本能力。是公务员总体素质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体现,是日常积累和临场发挥的有机结合,要在突发事件面临做到临危不乱,应对有度,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通常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确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了分级分类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了检测与预警、信息报告与发布、应急处置与救援、在后恢复重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颁发实施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制订了配套的法规;加强了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储备等应急保障方面的建设;加大了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实现了应急管理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所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素质要求
突发事件的危险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对公务员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解决,而且要有素质的解决,在处理和应对的过程中要努力驾驭全局,反应果断,注意沟通的协调,信息公开的及时性。不只说说这么简单,而是需要对公务员的素质有要求的,以下列出了应对突发事件主要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
应对突发素质事件是一项政策行非常强的工作,对公务员政治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政治素质主要体现在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并能够用之去分析和解决在突发事件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显示问题。政治素质还表现在有较强的时事政策水平,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创造性和灵活性想结合,能够积极有效地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中心情况、新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群众路线,作风踏实,尽职尽责,把人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指导标准。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善于总结发现事物规律和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正确及时判定事物性质,为后续应对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2、知识素质
知识属于智能的一部分,是能力的基础。“无知者无能”这句话,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愈显正确。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同样需要与自己职责相称的科技文化知识做基础,它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如经济学方面:要了解社会心理学、社会资本理论、社会阶层结构、贫富分化、“三农”问题、地区差距、民族发展等知识。管理学方面:要了解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基础理论及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学等方面知识。人文科学方面:要了解哲学、传播学、新闻学等知识。此外,还包括法律、信息、电子、交通、气象、地理等各方面广博的知识。知识素质是一个动态概念,公务员的知识经常需要更新,公务员要有超前意识,尽早调整自己知识结构,以适应突发事件管理的需要。
3、专业素质
突发事件管理师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要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不仅要有一定知识水平,还要有必要的专业技能。技能是在知识基础上的综合运用,是在“应知”基础上的“应会”,尤其是公务员处于突发事件应对管理的第一线,直 接与公众及社会接触,掌握相应实践知识和实用技巧尤为重要。如关照全局的大局意识,预测分析能力、快速决策的思路方法、媒体交流技巧、新闻发布会的流程组织、应急预案的拟定,沟通协调动员,突发事件影响的恢复等。相应的专业技能是公务员顺利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技能,直接决定着突发事件的应对结果,需要公务员重点掌握。这些专业技能需需要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系统学习进行训练。
4、心理素质
面对突发事件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巨大威胁压力,公务员要想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要沉着冷静。突发事件爆发快、危害大,甚至直接威胁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公务员处在突发事件应对的第一线,必须理性思考,冷静应对,不能手忙脚乱,茫然失措。二是要勇敢果断。突发危机事件会给公务员带来巨大心理压力,由于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充分性,要求公务员多谋善断,科学分析,果断决策。三是要心胸豁达,有毅力,互相帮助。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同仇敌忾。四是要有坚强的“神经”,坦然面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危险和机遇,要勇于突破部门、地区利益界限,不能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及时准确传达危机讯息,有毅力承担长时间的危机救援和救治。
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途径
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培养的过程,要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能只追求结果,也要让过程合理,让这过程中危害减少到最少,提出危害最少的政策。不仅要合理应对,而且还要注意方法和途径,必须要从多方面人手。
1、勤于学习,掌握突发事件管理基础知识
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通常是多种知识融会贯通、各种能力交织迸发、多年工作经验厚积薄发的结果,这就需要公务员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一要学理论知识,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自然界等领域的规律性认识,从战略上思考问题,善于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上级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善于从大局上把握方向,不出偏差。二要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适应形势变化和任务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尤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三是要学习应急处置的实际技巧和方法,经常研读“兵法”,并注重汲取国内外处置突发事件的一些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战术水平。要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完善和充实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确保一旦事件发生,能够快速反应,拉得出、打得响、战得胜。
2、勇于实践,锻炼应对突发事件技能 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只有经历实践方能真正提高。突发事件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突发事件应对需要更多的现场应变的“艺术”,而不是死板的教条,随机应变能力的形成需要实践的磨炼和用心的总结。首先,注意日常积累,做个有心人。尽管日常工作中不会每天发生突发危机事件,但小的突发事件和矛盾问题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公务员要注意在工作中实践突发事件应对技巧,锻炼自己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其次,多做调查研究,增强对突发事件的敏锐性。实践证明,提高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置的敏锐性至关重要。而敏锐性的培养,离不开调查研究。各级公务员都要自觉减少日常事务性工作,安排更多时间深入基 层,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捕捉一些深层次、内幕性的东西,高质量的情报信息,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相关预测和预防工作。第三,要积极参与突发事件处理。面对日常工作中突发问题,是公务员锻炼提高的良好机遇,要勇于实践、大胆负责,积极参与,在实际管理应对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组织部门也应该通过外派、“上挂”、“下派”、轮岗交流、调整分工等形式,有计划地安排一线公务员、业务骨干进行培训锻炼,积累领导经验,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第四,要主动组织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演练,通过模拟训练和演习,是自己熟悉应对突发事件的职责任务、基本要求、处置方法等。在演练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回顾反思,既要总结成功经验,又要查摆剖析失败教训,寻求解决办法。此外,要积极通过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会、业务研讨会等形式,经常探讨处置方略,深化对策研究,不断提高实战水平。
3、完善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水平
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关键在机制。良好的公共危机应对体系是公务员能力发挥的基础和舞台。就目前我国实际来说,主要是“一案三制”建设,即应急预案,应急工作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一个完备的危机应急预案时在总体上提高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举措。应急预案要对突发事件应对的组织机构与职责、预测与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宣传培训和演习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的主要内容做出原则规定,如应急组织体系框架描述,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和灾后重建等环节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及其职责,并体现应急联动的要求。应急管理体制方面,包括集中统一的指挥机构,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以事发地党委和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应急处置的专业救援队伍、专家咨询队伍。运行机制方面,包括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与响应机制、公众沟通与动员机制、应急资源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和协调整合机制、研究咨询机制、政府间合作和评估反馈机制等。法制建设方面,主要是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原则
近年来的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生产安全等方面的事故,据国家统计在经济上锁造成的损失,每年大约是在6000亿美元。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些年,我们明确了预防为主、防范为主,防范于处置并重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2、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我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如何提高应对能力,已经陈列出来了。可以按照这样来要求和规范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慢慢将自身的应对能力提高,不断完善。
第四篇:2010应急管理工作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总结
师宗县建设局2010及“十一五”期间突发
事件应对工作评估总结
“十一五”期间,师宗县建设局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师宗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主线,紧密结合系统实际,加强宣传教育,健全组织机构,制定有效措施,抓好贯彻落实,有力地保障了系统内部和谐稳定,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根据县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0及“十一五”期间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总结的通知》(师府办明电发„2011‟2号)要求,现将我局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作为应急管理日常办事机构,负责综合协调工商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并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应急办公室具体工作职责,使相关人员做到了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保障了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防止事态蔓延。
(二)强化学习培训,为应急管理工作奠定坚实业务基础组织工作人员通过会议学习、自学、网上学、集中培训和座谈交流等形式,认真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特别是对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和救援、事后恢复和重建等章节中的有关条款,进行了认真研读,努力做到深刻领会、准确理解、1
全面把握。另外,还组织各股室负责人认真学习了《师宗县建设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加深了对建设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为立足自身职能做好系统内外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业务基础。
(三)积极开展宣传,为应急管理工作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为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项监管、宣传、3.15纪念日等有利时机,组织工作人员走上街头闹市、深入建筑企业中,通过悬挂条幅、散发宣传资料、现场接受咨询和上门进行指导等方式,向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广泛宣传、详细讲解《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大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四)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各项应急管理工作
1、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是一项严肃的、时效性极强的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信息是快速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为加强建设系统应急管理,切实提高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突发事件的信息畅通渠道,结合实际,印发了《师宗县建设系统关于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对本系统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责任和报告时限作了进一步明确。
“通知”要求全县系统要加强值班工作,认真填写值班记录。县局领导班子、办公室主任、各股室负责人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严格遵守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时限要求,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要在2小时内报局主要负责人和办公室主任,较大、重
大、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要在1小时内报县局主要负责人和办公室主任,重要信息在电话报告的同时,文字材料要随即上报。此外,全系统要保持高度敏感性,加强对预警信息的报告,对可能产生或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信息,及时报告县局主要负责人。“通知”还明确局主要负责人为本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办公室主任为县局信息报告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求责任人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对迟报、漏报、瞒报突发事件信息的,县局将予以通报批评,对因此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单位责任人员责任。
2、健全规章制度。全局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系统实际,制定了《师宗倒建设系统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突发事件处理的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运行机制、应对措施和保障机制,特别是对建筑安全、机关安全、暴力抗法、城市综合执法管理等重大突发事件,制定了更加详细具体、操作可行的应对措施。另外,全局还建立健全了学习培训制度,信息发布、监控、报告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3、畅通信息网络。为保证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处理,全局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特别是在重要会议召开、重大节日前后,实行分组值班制,做到值班人员按时到岗,早、中、晚用餐时间做好协调,不迟到、早退,不空岗,监察室和办公室每天轮流进行一次督查,同时要求各股室、所负责人手机24小时开通,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网络畅通。
4、积极进行演练。为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本领,全局坚持做到应对突发事件知识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认真组织
开展了各项模拟演练活动,比如建筑安全事故处理演练、群众上访处理演练等等,通过模拟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5、定期开展排查。积极组织人员对系统内部和各类市场上易发生突发事件的部位每月进行一次排查,重点查看应急人员是否到位、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应对措施是否完善,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或市场开办单位,限期进行整改。
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情况
(一)今年我局应急工作重点是做好各类上访维稳工作,为此,我局对上级部门提出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召开两次会议,制定《信访维稳工作方案》,成立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的工作措施,对责任进行分解落实。
(二)积案清理工作。今年涉及我局“清积案、促和谐”信访问题是群众反映拆迁的问题,我局按要求制定信访预案,并与各社区办事处一起与住户进行协调。我局相关处室亲自到住户家中与该户其他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已全部给予了答复。
三、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
(一)指挥协调机构不健全,应急预案不够完善。一些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难以适应我县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要求。
(二)应急救援力量薄弱,应对重特大事故的能力不足。再加上无专门的应急救援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如遇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难以有效处置。
(三)尚未建立起网络化应急指挥系统。主要表现在预测预警、信息传递、快速反应、指挥决策、有效救援、评估统计等方面的功能尚不完善。
(四)应急保障相对滞后。如应急救援装备严重不足、专业救援人才缺乏等客观存在,直接影响及时、高效、科学救援。
(五)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不够。对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和预案演练不够,缺少专门进行模拟培训和演练的设施和基地,应急救援队伍和协调指挥人员缺乏应对综合性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面向现场作业人员和全社会的有关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不够,公众的危机意识不强,缺乏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
四、工作建议
(一)加强应急救援制度建设。抓紧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使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1)加快应急救援机构建设。按照县人民政府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各单位、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应急机构,逐步形成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分类管理、分工协作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2)建立健全县政府统一领导,各级各部门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救援能力。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
(三)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各级、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制定、修改和完善工作;指导和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及应急
救援工作的特点,分门别类制定应急预案,做到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到部门、到岗位;协调企业、部门和地方政府有关预案的衔接,加强预案动态管理,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加强培训演练和科普宣教工作。各级、各部门、各行业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分级分类进行培训,督促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培训,保证有关管理人员、职工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程序、任务、措施等,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加强对各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安全知识、防灾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增强公众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意识和能力。
(五)加强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设。(1)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机制。(2)加大应急救援资金的投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提高各类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能力,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3)逐步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性培训、演练基地。(4)建立事故灾难应急管理专家组。
师宗县建设局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第五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
A口蹄疫B禽流感
C危险化学品泄露D急性职业病
2、社会安全事件不包括()
A重大群体性事件
B重大刑事案件
C涉外突发事件
D交通运输行业严重人员伤亡
3、四级国家预警级别预警颜色分别是()
A红橙黄绿B红橙黄蓝
C橙红黄蓝D红黄蓝绿
4、下列对于行政的紧急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制定与执行政策时不按照法律程序办事
B在制定与执行政策时不考虑程序
C紧急情况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D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注意行政权力是否在边界限制之内
5、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危机现场中的“管理者效应”()
A“鸵鸟反应”B“兔子反应”
C“黄粱美梦反应”D“出租车式的反应”
6、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说明天灾人祸是()
A百年不遇的B可以预防的C偶然发生的D经常出现的7、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A灾难已经发生,考虑它的威胁源头没有异议
B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处理,别的部门管了就是越权
C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D事件发生了,追究责任是首要的8、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包括()
A我驻外使领馆或机构及人员遭受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B党政机关和要害部门遭冲击、围攻
C交通要道或枢纽遭阻断
D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聚众闹事、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及暴狱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突发事件的爆发期政府要做的事情()A做出决策B搜集信息
C组织资源D控制事态发展
10、危机到来之际我们最重要的是做到()
A群众与政府的齐心协力
B追究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源
C向群众隐瞒真实情况
D对媒体保持沉默
11、对成熟的社会能力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
B就是完全依靠群众
C调动群众积极性
D协调社会各方面的能力
12、公务员情绪的稳定性是指()
A面对突发事件必须要有平常心
B面对突发事件不可以有恐惧感
C面对突发事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办事能力
D面对突发事件没有任何压力
13、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一个优秀的决策者在普通公务员的基础上应该做到(A善于融合不同的意见并做出选择
B要善于理性地分析情况
C善于系统地思维和统筹规化
D独立做出决策
14、危机来时,我们要考虑的核心价值观是()
A人民的安全问题
B国家名誉的损失
C经济效益
D社会的稳定
15、对突发公共事件适用的法律的临时性和预备性理解不正确的是()A常态下这些法律是闲着的B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才适用
C突发事件结束后就要停止
D法律效力会有所减弱
16、在解决突发事件时,因为其紧急性,我们可以()
A不经任何部门批示直接下达命令
B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不需要广泛征集民众的意见
C法律、决策的制定完全按照惯常的民主程序
D权力集中在决策机关、领导人手里,任由其发挥
17、法律制裁具有更大的严厉性是因为()
A违法情节更为严重
B造成的伤害层面更多
C造成的社会危害更严重
D国家处于特殊时刻,有趁火打劫之嫌
18、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A政府利用媒体
B媒体利用政府
C政府引导媒体树立其形象
D媒体依靠政府打响知名度
19、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是由()造成的。
A建筑物倒塌B地震的余震
C地震引起的火灾D地震后的次生灾害)
20、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的原则。
A属地管理原则
B标本兼治、预防为主
C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D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二、多项选择题
1、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
A突发性和紧急性
B高度的不确定性
C威胁的社会性
D救援资源的稀缺性
2、突发事件的类别有()
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
3、公共突发事件的周期发展分为哪些时期()
A突发事件的潜伏期
B突发事件的爆发期
C突发事件的持久期
D突发事件的恢复期
4、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包括()
A执政能力
B依法应对的能力
C决策指挥的能力
D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5、我们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
A与事故中伤亡者亲属的沟通
B国家的损失问题
C管理者要面对社会公众的反应
D上级领导如何指示
6、突发公共事件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是关于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A国家权力之间
B国家与国家之间
C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
D公民权利之间
7、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
A制定完善的应对计划
B建立高效的协调机构
C全面的应对网络
D成熟的社会能力
8、对于担负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来说,应该注意()
A专注于政务建设,不需要太多的与民众沟通
B必须坚持一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趋势的核心价值观
C先保证自己的安全要紧,这是公职范围以外的事情
D作为一个政府的领导人,在解决突发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充满社会责任感和信誉度
9、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公务员的压力有()
A突发事件对生命的价值目标的严重威胁,就会突然对公务员的心理造成一种恐惧的压力
B重任在肩
C恐惧失败、局面失控
D时间紧迫,信息不确定,接收不到所需要的信息
10、引导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其主要方法有()A实现危机传播的基调统一;
B对媒体实行信息封锁;
C塑造政府危机管理的良好形象;
D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中保持社会稳定。
三、判断题
1、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是在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常态的管理。()
2、天灾人祸是百年不遇、十年不遇的,是偶然发生的。()
3、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4、公务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就好,不需要做专门训练。()
5、一个优秀的决策者还要善于融合不同的意见并做出选择。()
6、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损害程度也是多层次性的。()
7、法律都是正常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也不例外。()
8、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法律、决策的制定也要按照惯常的民主程序。()
9、法律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人民的权利在无意中受到侵犯,他们有请求国家给予赔偿的权力。()
10、有时媒体是朋友,有时媒体是敌人;有些媒体是朋友,有些媒体是敌人。()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CDBDC6-10DCADA11-15BCAAD16-20BCCA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BCD
5、AC6、ACD
7、ABCD
8、BD
9、ABCD
10、A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