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绿化大工程增创和谐发展新优势(全县生态林业会议发言)

时间:2019-05-12 18:1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生态绿化大工程增创和谐发展新优势(全县生态林业会议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生态绿化大工程增创和谐发展新优势(全县生态林业会议发言)》。

第一篇:实施生态绿化大工程增创和谐发展新优势(全县生态林业会议发言)

实施生态绿化大工程

增创和谐发展新优势

高崖水库库区党工委、管委会

高崖水库库区总面积57.6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丘陵乡镇。近年来,我们结合水源地保护和自身发展要求,大力实施以造林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累计植树造林2.2万亩200多万株,建设了市级仙月湖湿地公园,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湿地公园和省级旅游强镇。具体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三点:

一、提高认识,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库区发展的重要位置 作为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而紧迫的任务,改善仙月湖生态环境,确保水源地安全,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们根据上级关于创新思路、科学发展的要求,经过深入学习调研,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并不矛盾,库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宝贵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只有改善和发挥好这一优势,把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大产业进行经营、开发,才能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特色发展之路。为此,我们在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工作中,确定了“生态宜居、环境优美、低碳环保、富有特色魅力”的发展定位,明确了建设“生态、和谐、富裕新库区”的发展目标。自1996年区划调整以来,我们坚持把植树造林作为增强发展潜力的民生工程、长远工程来抓,列入了党工委、管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历年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一届接着一届干,锲而不舍15年,使森林覆盖率由9%提高到现在的30%。

二、高点规划,促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我们抓住植树造林这个重点,制定了《高崖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五年规划》,建成了1万亩速生林基地、8000亩水源涵养林基地、1000亩干鲜果品基地和1000亩的绿茶基地。配套制订了《高崖库区植树造林实施方案》,确定以水库周围和各条河道沿岸为重点,本着“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林和经济林,具体措施是:环湖“围带子”,即沿水库兴利水位线,围绕水库建设宽20米以上的水源涵养林带;山岭“披毡子”,即对水库东岸8000亩荒山进行绿化开发,尽快使荒山变成绿色金山;道路“镶边子”,即在库区内所有的主干道栽植行道树,并在重点路段两侧建设10-50米宽的绿化林带;河道“戴袖子”,即在汶河、洋河等5条主要河流两岸建设水源涵养林。在搞好植树造林规划的同时,我们瞄准乡村生态旅游逐渐兴起,迅速成为城市人的新追求这一发展趋势,立足库区生态环境优势,着眼于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聘请专家制定了《仙月湖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了综合服务区、度假休闲区、自然风景区、文化休闲区、水上运动区和特色居民区等六个区域,形成了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大框架。计划通过植

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增创发展新优势,并且以生态旅游开发为突破口,带动和促进库区现代农业和环保型二三产业的崛起。

三、加强领导,狠抓各项植树绿化措施的落实

为确保实现生态绿化的预期效益,我们在认真实施植树造林规划的同时,针对群众生态环境淡薄、地形地貌复杂等问题,通过狠抓宣传教育、政策引导、技术标准等措施的落实,使生态绿化水平得到持续性提升。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将生态绿化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年度考核的重点,严格奖惩,增强了全库区上下抓生态绿化工作的责任感和压力感。二是广泛宣传教育。在管委会驻地和各村主要街道涂写“库区是我家,生态家园建设靠大家”、“植树爱绿、从我做起”等标语口号,开设了学校生态课堂,开展了“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文明村”等的创建活动,把生态环境建设渗透到各类群体、各个角落,在全库区营造了浓厚的生态环境建设氛围。三是实行政策引导。对规划范围内的绿化用地,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给予群众一定的粮款补助,调动了群众绿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了所有林地的确权,签订承包合同946份,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四是严格质量规范。在造林绿化工作中,因地制宜制定绿化方案,严格落实整地、挖穴、选苗、栽植、管理等各项施工规范,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全程监督检查,确保了新植林木的成活率。五是加强管护。对新植林木全部进行确权,将大部分集体林地交给群众承包经营,与承包户签订管护协议3000多份,在将收益权交给个人的同时落实了管护责任。同时,调整充实了护林专业队伍,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故意毁树等行为,确保了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

由于我们长年坚持不懈努力,现在高崖库区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空更蓝了,仙月湖湿地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也明显增多,今年春天又有1000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白鹭来库区安家落户。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库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品牌效益,库区1万多亩绿色食品芋头销售价格连年攀升,由前几年每公斤不足2元提高到8元,鲜牛奶、山鸡蛋、红瓤地瓜等生态农产品价格成倍增长,群众真正尝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甜头。今后,我们将以省级湿地公园和省级旅游强镇建设为动力,牢固树立“抓生态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在搞好植树造林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以及村庄整治、路域环境治理等工作力度,不断提升“生态、和谐、富裕新库区”建设水平。

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第二篇: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探讨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探讨

摘要:生态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就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水平的策略及加快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建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业建设生态工程

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经营模式,是根据“生态利用”原则而组织的森林经营利用制度,它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自上而下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生态林业本质是实现自然与人工森林生态资源的生态平衡,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策略。

1、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林业建设的生命力所在,生态林业的建设、经营一定要和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合拍。在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基础上,建设可以造福当代人利益的生态林业,让林业资源可以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可以符合群众对林业资源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共赢。生态林业建设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实施科学完善的规划部署,科学的按部就班的建设不但可以优化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目前的生态林业基本是自然保护区、原生林、海岸线与风沙带地区的森林系统为主,同时包

括库渠、居民区、道路、田野周边、水域两岸等地段的防护林。生态林业有着点、面、带、线相贯穿的网络状布局特点,是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和谐生态环境,可以在整体上确保生态林业的科学规划,可以多方发挥出生态林业的自身作用,达到环境改善与经济增收的要求。

2、生态林业的稳定和形式多样化由于林业的长期性,生态林业的规划结构要保持稳定,可以充分的起到优化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由于各个省市的气候、生态、地质、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纯林式、牧业式、林工式与林渔式等林业建设方式大量的应用在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中。包含许多生物种类、各种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可以更大程度的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化和结构稳定,达到科学的使用森林资源。

3、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应性建设生态林业是否能够适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需要,是否能够适应地区森林资源的发展与利用。生态林业的建设要能够起到良好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需要按照经济的客观发展水平实施科学规划,符合所在地的现有经济条件与客观自然条件,达到有着完备作用和良好效益的生态林业链。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增长林业资源,维护生态均衡,而这些内容都是随着环境条件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要在规划中科学考察其均衡性与适应性。

4、生态林业的一体化和多功能化建设生态林业本身以及与外部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协调发挥每个结构部分的作用。建设生态林业不但可以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现象,而且可以明显的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了两性的前后内外、上下左右彼此促进的良性循环。生态林业不但是有着明显的经济目的的人工工程,而且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工程。生态林业在环境保护和林业资源的生产使用上都明显强国不科学的人工生态系统与原有自然森林等。

二、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深远影响及历史性变化回顾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森林资源经受破坏、恢复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逐步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林业地位、作用、性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实力显着增强,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总体实现小康,并开始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也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即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止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存和生产方式,对森林资源作为生话和生产原料的单一经济需求,逐步发展为提供林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并呈现为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双重要求。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四、加快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建议。

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

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第一,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第二,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4、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森林经营和保护管理。在造林工作中要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用于指导生产,在造林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要规范造林技术,完善造林机制,提高造林质量,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造林后的管护工作要及时跟上,建立健全管护机构,组建管护队伍,购置管护设备,建立管护制度,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真正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5、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探索多渠道筹集补偿基金制度,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地方补偿基金制度。积极探索分级管理,分类补偿政策,制定合理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探索分步实施公益林国家赎买机制,赋予林木所有者补偿基金支配权。要努力形成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政策体系,使地方政府、群众、投资者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确保工程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三篇:阐述病虫害的防治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阐述病虫害的防治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摘要:在林业管理和规划工作中,病虫害的防治一直是林业部门工作中的重点。一旦病虫害爆发,会严重影响当地的植被类型,甚至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林业部门要特别注意对林业树木进行时时观测和防护,预防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近些年来,我国在科学运用化学、物理、营林等传统防治技术的同时,还对重大和疑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开展深入研究,不断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仿生等新技术和新药剂,进一步丰富、完善了防治技术和方法,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给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林业防治林业生态工程松针卷叶蛾

解放后,我国开始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鉴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此,集中论述从病虫害的防治到加快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一、提高林木抗病虫能力的方法。

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结合秋冬季对林业树木进行整形修枝,用高枝剪、修枝剪、斧锯等工具,清理因病虫害危害和风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病虫枝和枯死枝,集中起来送中密度板厂加工或焚烧;清扫落叶。林下落叶是多数食叶害虫及叶

部病害的越冬场所,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组织发动群众清扫林下、路边落叶,铲除杂草,重点是当年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林地和苗圃地,清扫后集中烧毁,可有效杀灭越冬虫蛹和病菌;林地耕翻。利用冬季农闲,在杨树林地开沟、挖穴,施有机肥(农家肥),促其健康成长,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危害能力。

二、关于松针卷叶蛾的防治。

1、松针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5-7mm,翅展15-19 mm,唇须前伸,略向上举,第2节膨大,末节隐藏在鳞片中。雌蛾前翅有缘褶,灰褐色并有深褐色基斑。臀角处有6条黑色短纹,前缘白色钩状纹清楚。臀角处有纹,但界限不太清楚。雄蛾后翅淡褐色,前翅无前缘褶。卵,椭圆形,长约0.8-1mm,黄白色,有光泽,半透明,即将孵化时为红褐色。幼虫 长8-10 mm,头部淡褐色,背板暗褐色,近后缘中间色泽较浅,臀板黄褐色。蛹,纺锤形,长5-6 mm,茶褐色、腹部2-7节前后缘各有1列小刺,前列为大。

2、发生规律。

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茧内越冬。来年3月底4月初化蛹,成虫3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中旬为盛期。5月上旬为末期,多在18-20时羽化,成虫在傍晚前后活动最盛,此时成虫常成群围绕树冠飞翔,夜晚多集中在松蚜所排出的分泌物上取食,进行补充营养。成虫趋光不强,交尾多在18-20时进行,20-23时产卵为最多,卵散产在针叶上,少数产在嫩枝上。喜在15-25年生的松树上、林缘或稀疏的林木上产卵。活动较少。成虫每雌产卵45-48粒,成虫寿命5-12天。卵期3-7天。初孵化幼虫在针叶上爬行,多选择2年生叶上危害,当年生的新叶很少侵害。幼虫侵害部位多在针叶近顶端处。侵入后,一般先由侵入孔的上部开始危害,几乎吃到针叶的顶端,然后再向下蛀食;但也有由下向上蛀食的。幼虫在1个针叶内很少转移。但被侵害针叶如遇机械损伤,或因食料不足,则可蛀孔外逃,重新侵害别的针叶。幼虫仅食叶肉,而不食表皮。针叶被害后变成空筒,逐渐枯萎脱落,幼虫常在内向外蛀孔钻出,吐丝缀叶,将6-7束针叶缀织一起,在其内取食活动。使针叶枯黄脱落。每年晚秋到来年早春,被害树冠布满成束针叶,一片枯焦。9月初幼虫老熟吐丝下垂,在地面吐丝连缀杂草、土粒、碎叶上结茧越冬。一般在树冠下有浮土、枯草、碎叶处越冬最多。

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增强树势,并注意林区卫生,清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在越冬幼虫活动前,剪除被害梢、果,集中烧毁。

(2)化学防治。

第1代幼虫孵化期,在树梢上喷洒25%蛾蚜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杀螟松5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喷2次。

三、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是从解放后开始的,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此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构筑起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当前的经济发展核算方式不能有效激励政府部门投资和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尚未形成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等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工程所涉及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瓶颈。为此,我们在赋予林业重要地位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为“十二五”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党的十七

大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五、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第一,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第二,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总之,从林业生态工程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还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第四篇:在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中发展山区林业

在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中发展山区林业

罗 毅

2010年第8期 ——生态建设

兴山县地处鄂西山区,国土总面积232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85%。丰富的山地资源决定了兴山发展潜力在山,希望在林。近年来,兴山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围绕山地这一优势资源摆阵布局,挖掘潜力,大力发展山区林业,统筹走活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一盘棋,闯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林业发展之路。

——科学谋划,念好林业经。一是理清思路。根据国家对林业发展定位的重大调整,县委、县政府及时将林业工作重点从木材生产转到生态建设为主上来,明确提出“生态立县”战略,把林业提升到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层面统筹谋划。同时,按照“兴林富民”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形成了“农业发展林特为先,林特产业核桃为先,生态保护防火为先”的林业开发思路,提出了把兴山打造成生态体系完备、产业体系发达、林业文化先进的现代林业强县战略目标。二是科学规划。我们按照林业发展战略,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高标准编制了《兴山县林业“十一五”暨2020年发展规划》,明确了林业工作近期及中长期目标任务和各项举措,在项目规划上,体现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受到省林业局的肯定。三是配套政策。县委、县政府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林业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先后下发《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关于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的决定》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林业规划的实施,促进了林业健康快速发展。——抢抓机遇,造就生态山。一是争取政策。按照“超前谋划、科学立项、打牢基础、专班攻坚”的思路,不断加大林业政策争取力度。近年来,我们共争取林业项目资金3.5亿元,为林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借助三峡库区的区位优势,通过高质量高效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规划,争取省林业局为我县增加了1万亩天然林保护、2万亩退耕还林指标。二是用好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项目,严格兑现政策,确保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及其政策的全面落实。三是用活政策。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我们在追求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积极拓展林农增收渠道,把核桃、板栗、银杏等经济树种作为兼用林,纳入生态林补偿政策范畴。整合政策资源,把林业生态项目与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开发、生态移民、三峡后续产业发展等项目捆绑实施,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建设功效。

——林经结合,培育大产业。一是高标准定位。我们把核桃产业作为兴山第一大农业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30万亩核桃基地,实现农业人口人平种植核桃两亩以上的目标,把兴山打造成全省核桃产业名县和中国核桃之乡。二是大力度投入。坚持每年捆绑资金1200万元以上,从基地建设、种苗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核桃产业的投入。县财政还每年预算100万元设立核桃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开展核桃产业规划设计、技术培训、种苗监理、检查验收、技术研发和品牌开发等。县林科所与湖北农学院联合培育的薄壳核桃在全省第二届林博会上荣获金奖,同时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兴山薄壳核桃”也是宜昌市第一届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地理标识证明商标。三是高质量建设。引导农民摈弃过去局限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荒山老林见缝插针式发展经果林的小农经济做法,舍得拿最好的良田种植核桃。制定统一的核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从种苗生产供给、田间种植、产中管理等环节加强服务指导,实行全程标准化生产,确保了核桃产业建设质量。四是全方位服务。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县“四大家”分管领导参与、多个部门任成员单位的核桃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县林业局设立产业办,全面加强发展核桃产业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县直各单位都结合部门职能加强服务,为核桃产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创新机制,铺筑管护路。一是建立新的保障机制。2001年,我们通过林业综合改革,共关闭木材加工企业31家,一次性买断安置218人,同时将林业工作经费和部分林业干部职工工资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二是建立新的管护机制。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森林、林木、林地合理流转,充分调动了林农管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森林管护网络,设立县森林管护总站1个、乡镇森林资源管护站11个、管护片23个、管护责任区160个,落实管护人员225名,聘请110名村干部兼任管山员,并将管护责任与经济待遇挂钩,落实到人,实行林业部门和村委会双向考核兑现。同时建立了森林防火工作机制,积极推行有偿使用农民防火工具机制和森林防火保险改革,有效促进了森林防火工作,全县连续10年实现“三无”(即无重大森林火灾,无人为责任事故,无森林火灾死亡事故)目标。三是建立新的执法机制。针对传统林业多头执法存在的弊端,我们将分散在林政、森防野保、种苗管理、乡镇站场的林业执法权统一收归由森林公安一家行使,取得了林业执法规范、队伍素质提高、资源保护有效等改革成效。同时,我们把《森林法》纳入“四五”、“五五”普法内容,加强林业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增强了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已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调整结构,延伸产业链。一是坚持林工结合。积极探索适应山区林业发展的激励政策,通过分类经营和“一本账”管理,实行“管死”与“放活”相结合,允许利用限额采伐的商品材兴办木制品加工业,允许利用自用材、间伐材加工木制工艺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林特林副产品加工,培育出了雅佳、天源、兴农、绿源等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加工型龙头企业,产业效益逐年提升。二是坚持林农结合。充分利用山区林地丰富的有利条件,合理调整林种结构,开发林副产品,大力发展以核桃、柑桔为主的林果业,以香菇、木耳为主的森林蔬菜业,以林下种草养羊为主的森林畜牧业,以茶叶、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拓宽了林农增收的产业渠道。三是坚持林旅结合。充分利用山区峰奇林茂的自然景观和森林生态资源,依托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积极开发森林观光、森林体验、森林休闲等森林旅游业,改造提升了盘龙洞景区,启动了连接大老岭林场、环坟埫坪林场和朝天吼漂流的大高岚旅游综合开发,森林旅游正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作者系中共兴山县委书记)

第五篇: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的发展综述

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的发展综述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日益增加,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还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利益。而这些环境问题都与森林资源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开展森林环境的修复工作及植被恢复和重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先后确立的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对于加速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林业生态工程简述

林业生态工程是指依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1]。其目的是在满足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时,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仅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还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达到一种和谐、具有较高综合效益的发展关系。2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简介

我国从基本国情出发,围绕新时期林业建设的总目标,相继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这是对我国林业生产力布局进行的一次重大战略性调整,已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林业的“天”字号工程,一号工程,也是我国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包括三个层次: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保护好其他地区的天然林资源。主要解决这些地域的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2]。

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建筑史上涉及范围最大、公众参与度最高性的生态建设工程,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为首任。计划建立以灌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恢复保护性和生产性兼顾的人工生物群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态环境,扼制土地沙化和沙尘暴,同时生产出优质饲草饲料,发展畜牧业[2]。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

体系建设工程[2]。工程包括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的13个省的590个县(旗、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计划造林314亿亩,并对10178亿亩森林实行有效保护[2]。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一项意义特殊的“形象工程”,也是环京津生态圈建设的主体工程。其规模虽然不大,但对首都乃至全国都极具意义。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问题。工程建设内容分为造林营林、退耕还林、草地治理、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2]。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是一个主要解决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和湿地保护等的生态保护工程,也是我国应对国际气候,树立国际良好形象的“外交工程”。该工程目标是拯救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扩大、完善和新建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源基地及珍稀植物培育基地,恢复和发展珍稀物种资源,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自然保护网络[2]。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是一项增强林业实力的“希望工程”,也是以解决木材和林产品供应问题为目标的骨干工程。该工程根据森林分类区划的原则,在自然条件优越、立地条件好、地形较平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2]。3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成绩斐然,但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存在一些问题:(1)非重点区域的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科技含量较低,片面的纯林种植,“外来树种”引种少;树种结构不合理等。(2)森林覆盖率分布不均衡,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很多[3]。(3)“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严重。由于传统思想和长期以来人们对林业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造成了人们往往把林业只当作产业或一般的经济来看待,忽视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深入发展,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林业生态工程总的发展趋势是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等生态

环境保护目的为主,按照不同的自然区域,形成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经济体系,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1]。

结论: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现代林业和经济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门新的工程。它不仅是从单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来进行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且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林业发展的措施,其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朝晖,王丽敏.论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与发展趋势[J].防护林科技,2007(2).[2] 周洁.我国六大生态林业重点工程简介.生态经济,2006(10):88.[3] 李大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绿色科技,2011,12:6-8.[4] 郭永庭.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资源·生态·环境,2007(5).

下载实施生态绿化大工程增创和谐发展新优势(全县生态林业会议发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生态绿化大工程增创和谐发展新优势(全县生态林业会议发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