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报告增加10个主题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工作的通知》(渝教工委办函【2011】19号)精神,现在我院大学生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方案基础上,增加调研报告主题10个,如下:
1。基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情况及评价;
2。市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及期盼;
3。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和树立理想信念的情况;
4。基层干部群众思想动态;
5。“五个重庆”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6。基层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
7。重庆市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现状及建议;
8。基层开展“唱读讲传”情况及建议;
9。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实效调研;
10。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对策建议。
第二篇:增加农业附加值调研报告
增加农业附加值调研报告
农稳民心,粮安天下,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以稳定农业生产,拉伸产业链为突破口,不断增加农业附加值是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现就我镇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不断推动延伸农业产业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就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万州区正东部,与云阳毗邻,距万州城区28公里,云阳城区15公里,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260—1088米。辖8个村2个社区,73个村(居)民小组,9438户,3.6万余人,幅员面积68.68平方公里。耕地4.3万余亩,其中田2.2万余亩、地2.1万余亩。我镇以优质大米、茶叶、柠檬、油菜、百合、板栗、小蒜等产业为主,肉牛、肉羊、肉鸡和水产养殖等产业稳步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逐步凸显,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为推动农业产品附加值明确了方向。
二、主要做法
2011年以来,我镇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打造凤凰茶乡乡村公园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休闲化、农业产品精品化和村镇建设有序化“三化”战略,把乡村旅游与农业发展挂钩,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2011年启动扶贫助推乡村旅游以来,我镇致力于以打造凤凰茶乡乡村公园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休闲化、农业产品精品化和村镇建设规范化“三化”战略,制定了以乡村旅游为龙头,农业发展为基础,拉伸产业链条为途径的发展思路。基本形成了全镇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旅游的发展格局。以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二)立足自身,突出特色
一直以来,我镇农业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停步于自给自足,商品化率低,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镇优质大米、茶叶、小蒜、百合、油菜和板栗等传统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拉伸产业链条,做好“土”字文章,迎合旅游观光人士味口的农特产品是打开农业发展瓶颈,拓宽产业发展路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镇立足本镇,以抓好优质农产品生产为基础,引进新天地农业发展公司、林川大米加工厂、玖凤山花卉园等企业入驻我镇,大力扶持家庭农场,组建专业合作社,为优质茶叶、大米、花卉和畜牧业快速有序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找准结合,有效整合
我镇始终坚持“在加强生态涵养中加快发展”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乡村旅游为龙头,农业发展为推手,2 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抓好10000亩高标准农田、1000亩基本口粮田和山坪塘整治等项目,不断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大力推广优质品种、先进技术,优化农业产品质量。在柏弯、河堰等村组织水稻种植示范片500余亩,带动全镇优质大米生产。以抓好观光旅游为主题,大力鼓励扶持油菜、向日葵生产,以抓好休闲旅游为主题,扶持发展休闲垂钓、花卉种植等产业。在柏弯、法隆、河堰等村利用冬闲田发展油菜5000余亩,扶持生田榨油房一家;扶持发展冉渝丰、陈代玉、李兴田、谭建平和魏光清等家庭农场,推动了我镇种养业的发展。基本实现了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同步发展,互相促进的发展路子。
三、发展概况
(一)农业加工企业
新天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主营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年产值800万元,注册商标3个,其中驰名商标1个。
林川大米加工厂。注册资本300万元,年加工销售大米1000吨,年产值800万元,注册商标4个。
(二)休闲农业
全镇发展农家乐18个,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吸纳从业人员160人,年营业收入2100万元。引进玖凤山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亩种植花卉等,预计2016年开始投产。
四、农业信息化工作
我镇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主要从电视、广播和市场中获得农业信息,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
五、农产品品牌及营销
我镇现有农产品“林川牌大米”“ 太白银针茶叶”“ 万县银针”“ 凤凰春尖”等品牌。通过在万州等地设置门面进行推销和企业自主销售。
六、农民收入构成
我镇农民收入: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40%;农业生产收入占总收入的50%;其它收入占总收入的10%。
七、存在不足
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科技、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农民把握市场导向能力差,农业产品抗风险能力弱。
农业产品缺乏系统开发,品牌优势不明显,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信息化程度低。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科学种田无法很好落实。
农业产品停留在浅层开发,深度、广度挖掘不够。政府对农业发展引导不力,政府指导性计划易被群众误认为行政命令,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八、几点建议
一要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生产力布局。城乡一体化是 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目标,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要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一体化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
二要合理选择产业,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茅坝乡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缺乏产业化支撑,单单依靠传统的土地经营产出极为有限,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那就没有 “地位也难以有号召力。所以一是科学选择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坚持 “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原则、农民自愿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从发展趋势看,我乡农业将形成 “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因此,应顺应这种趋势,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合理规划生产基地,促使这种经营格局的形成。二是大力培育特色龙头企业。应积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开拓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品牌开拓市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农户的牵引力。
三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应扶持、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起自 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三要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推进城镇化对于解决 “三农”问题、开拓农村市场、缓解内需不足、增加农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牢固树立 “小城镇,大战略”的观念,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聚集人口,繁荣小城镇经济,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
四要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差一直是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是民心所向。
第三篇:控制增加工程量调研报告
控制增加工程量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代建工程建设行为,减少代建工程增加工程量现象发生,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围绕调研主题,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开展,我办对各代建项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和实地调研,结合代建工作实际,对控制代建工程增加工程量谈几点粗浅意见。
一、现状分析
自县代建办和县城普公司成立以来,由县代建办和县城普公司负责实施的代建项目共26个,共增加工程量
起,一些增加工程量问题,严重拖慢了工程进度,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增加工程量的原因分析
(一)设计方面。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图纸不全面、不详细、不明确,进入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阶段时,出现多次修改施工图的情况。如个别项目存在地下车库出入口未设计,电力高低压搭伙未设计,附属设施未设计等情况导致增加工程量。
(二)地勘方面。地勘报告不详细准确,与地质实际状况不相符合,不仅影响设计方案的拟定,还对工程量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与不确定性。如一些项目在施工时出现桩基超深和流沙等情况需增加工程量。
(三)预算方面。送审清单质量不高,预算不精确,导致预算漏项,少量等增加工程量。
(四)其他增加工程量的情况。一是因方案变更,涉及工程量变化、材料价格变化等原因导致增加工程量。二是因规范变化,如消防方面需按新规变更消防器材,增加工程量。三是部分设计单位无深基坑边坡支护设计资质,后期地下室深基坑边坡支护需增加工程量。四是标高调整,调整后涉及挖填方增多、桩基超深,增加工程量。五是材料及人工费调价。六是项目用地范围内的雨污、光纤、通信管线改道,增加工程量。
三、控制增加工程量的几点措施
(一)从设计方面加强控制。加强协调配合,高质量完成工程设计任务,力求图纸全面、详细、准确。首先是业主单位与设计单位要加强沟通与配合,然后是设计班子中各专业之间要默契与配合,总图、工艺、建筑、结构等各专业设计人员在立足于本职设计思考的同时,需主动涉及相关专业设计的衔接与配合。
必须对每个专业提出明确的设计要求,明确各专业之间的配合时点及内容要求。在明确并理顺了内部设计要求后,方可向外部(甲方)提出设计(配合)方案。
4、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增加工程量,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从技术措施方面入手,优化施工工艺,降低造价,出变更设计方案。
(二)从合同管理方面加强控制。高度重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合同依据归口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原则,可进行分部门会签审查制度。力求通过精细化的合同会签审查制度,强化对工程风险进行专业化控制。从合同的谈判、订立,到履行的全过程之中,从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法规政策,工程实施过程当中的施工安全、经济效益及经济安全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把关控制,从而保证将工程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从预算方面加强控制。预算编制人员应严格控制清单漏项问题,做到对招标文件及法律法规条款的熟悉,图纸从细的理解,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施工规范的熟悉。
第四篇: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年=月==日)
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我到 锻炼期间,把从理论上解决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此次到农村锻炼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次深入乡镇、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群众了解情况和同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
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困难?究其原因,农村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因素。受群众生产习惯、市场意识以及龙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种植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如蕃茄、优质杂粮等,总量还很小,种植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畜牧业没有做大做强,样样多,样样少,没有规模优势,还没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和农民增收的主体。特别是水产业,虽市场前景看好,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发展。
(二)人的因素。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三)政策因素。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但除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外,我们的农民切切实实得到的实惠较少,农村和农民状况变化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四)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接受,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变;另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五)资金因素。首先,我县财政收入很低,财政自给率还不足=,因此,每年的支农资金非常有限,乡村两级的经济实力更为脆弱,支农尤为乏力;其次,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再者,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六)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在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
第五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年=月==日)
++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我到++锻炼期间,把从理论上解决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此次到农村锻炼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次深入乡镇、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群众了解情况和同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
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困难?究其原因,农村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因素。受群众生产习惯、市场意识以及龙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种植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如蕃茄、优质杂粮等,总量还很小,种植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畜牧业没有做大做强,样样多,样样少,没有规模优势,还没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和农民增收的主体。特别是水产业,虽市场前景看好,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发展。
(二)人的因素。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三)政策因素。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但除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外,我们的农民切切实实得到的实惠较少,农村和农民状况变化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四)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接受,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变;另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五)资金因素。首先,我县财政收入很低,财政自给率还不足=%,因此,每年的支农资金非常有限,乡村两级的经济实力更为脆弱,支农尤为乏力;其次,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再者,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六)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在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在解决这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运用综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富裕的新农村。这是我们广大农民群众之所盼和之所求,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通过此次调研,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工作。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并且要把这种重视体现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坚决把主要精力从处理一般事务性工作当中解脱出来,真正投入到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当中去,多谋促进农民增收的门路和渠道,切实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力为民所使、智为民所谋。
(二)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三农”政策,做到在逐级贯彻落实过程中政策精神实质不折损、不走样,特别是国家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要切实做到用途不变、金额不少,把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真正落到农民手中。
(三)把全面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转变干部作风上实现新突破。抓好当前的农村工作,首要的就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解决好农村干部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应把干部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转到服务上来,让干部当好“三种人”。一是当好引路人。进一步强化对农民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通过信息指导,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需求、产销动态、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使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克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二是当好明白人。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全面掌握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工业基本常识,还要善于让农民掌握科学致富的本领,通过典型宣传、教育培训、进村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也具有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较高的农业科技素质。三是当好带头人。新时期的农村干部首先要会干、能干,会富、能富,才能领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因此,应倡导乡村干部直接领办、参办项目,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为有项目的干部创造条件,出台专项政策,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
(四)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其树立起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二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三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做到新增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分别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并且要把绝大部分的投入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用于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用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村民小组和贫困户。
(六)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城乡统筹是考虑和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城乡统筹实质上是统筹城乡生产要素。首先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广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转业技能培训,搞好农民工外出的信息服务,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整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次是统筹城乡信贷。目前农村全部贷款所占比例很低,与农村对GDp的贡献率不相称,信贷资金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货币信贷政策,建立健全融资体系,逐步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贷款的比重,切实解决好农民发展资金极缺的实际困难问题。
(七)大力发展种养业。调研发现,蔬菜、蕃茄等之类的农产品在乡村一级还很有市场,目前上市的绝大部分是从县里批来卖的。同时,乡村一级的肉类市场也潜力很大,平均每天可出售=头猪以上。随着今后我县小水电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许多老板前来乡镇投资建厂,必将涌来一大批工人。待到那个时候,乡镇一级的蔬菜和内类市场会更加景气。因此,大力发展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促使农民在短期内实现增收的一条门路。但也要做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此,本人认为:第一,凡属沿江一带特别是乡镇附近的农户发展蔬菜种植业和养猪业为宜,在蔬菜种植方面要积极选种一些有市场、效益好的蔬菜作物;在养殖业方面要大力发展养猪业,如猪、猪仔等,并在销售渠道上要坚持走内销和外销“两条路”。第二,凡属半山腰一带的农户发展山羊和土鸡养殖业为宜,力争实现年内出栏两批以上。这是山头上的百姓实现增收的一条最直接的门路。第三,无论是沿江一带的农民,还是半山腰一带的群众,都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业增效、粮食增产。这是发展养殖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足够的饲料作物质保证,发展养殖业是无从谈起的。只有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种养业,才能实现“以地产粮,以粮养畜,以畜换钱”的良性发展格局。
(八)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是实现农民生产成本最低化、变相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举。因此,当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首要的是要切实减轻农民的各种负担。一是要切实解
决好农家子弟上学难的问题。供一名初中学生读书,每年得交杂费好几百元,供一名高中生读书就更难了,如此负重,我们的农民怎么富得起来。二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要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做到农民应保尽保。同时要严控定点医院的药价,简化药费报销手续,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农民的住院和购药费用支出。三是要严格控制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坚决避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从而抵销农民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等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