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18:4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

第一篇:建设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

建设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建村[2000]1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建设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中共中央2000年6月13日下发的中发(2000)1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促进我国小城镇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对进一步搞好小城镇建设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必将推动全国小城镇快速健康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切实搞好小城镇建设工作,特作如下通知:

一、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深化认识,增强责任感

《意见》全面、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小城镇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发展小城镇的重大战略意义、指导原则和政策措施,为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全面深刻领会《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好发展小城镇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充分认识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是建设部门的重要职责和重要任务。要按照《意见》的要求,认真分析本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尽快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进一步明确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根据《意见》精神,当前和“十五”期间,全国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意见》精神,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水平和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是:

第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量力而行。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实施,重点支持具有发展优势的小城镇。避免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第二、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第三,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走政府引导下、依靠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第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努力改善小城镇环境。特别是要把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置于首位。第五,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水平为中心。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变到提高质量和水平上来。科学决策,精心指导,严格管理。

当前和“十五”期间,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是:优化小城镇发展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大力改善住区环境;把15%的建制镇建设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其中少数具备条件的小城镇发展成为带动能力更强的小城市。小城镇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道路铺装率达到80%以上;电力、电讯建设基本满足小城镇发展需要;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5%平方米。各地要根据《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尽快明确本地区当前和“十五”期间或更长时期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提高小城镇的规划水平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切实加强规划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各级领导特别是县(市)长、乡镇,要进一步增强规划意识,加大规划编制经费的投入,保证编制规划的需要。各地要按照《意见》提出的小城镇发展总体布局要求,结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尽快明确本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思路和空间格局,确定中心镇的选取标准和数量。

各地要迅速组织力量,按照《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对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没有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的县(市),要尽快组织编制;规划深度达不到要求的,要调整完善;规划已经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要重新编制。发达 1

依法规划科学规划

地区必须在2001年底前完成,其他地区原则上应在2002年底前完成。

在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村镇规划标准》,认真搞好小城镇规划编制和调整完善工作,力争2001年底前完成。要严把小城镇规划审批关,规划报批前要组织专家评审,加强技术指导,确保规划质量。

四、突出重点,积极推进中心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重点是抓好中心镇的建设。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一批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规模优势的中心镇,置于优先发展建设的地位。中心镇的数量不宜太多,一般每县(市)1~2个为宜。各地要把中心镇的发展建设作为主要任务,切实抓好,从领导班子配备建设,到建设管理机构设置以及各项扶持政策上给以必要的倾料,以适应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中心镇建设,首要任务是认真做好规划,科学确定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明确功能分区,统筹布置好各项建设。中心镇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完善 工作,应在被确定为中心镇之后一年内完成,并由乙级以上资质等级的规划单位编制,以确保规划设计水平。要依据经过批准的总体规划,对需要开发建设的地区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要经过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的,不得安排和批准各项建设。要认真做好重点地段、重点建筑的规划和设计。

中心镇建设要着力其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完善,以充分发挥其规模聚集效益。要根据实际需要,结合行政区划调整,扩大规模,增强其辐射能力。对所辖分散、零乱的村庄,要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群众自愿的原则,进行迁村并点的试验工作。要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设施建设的品位和档次;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居住小区集中。中心镇所辖村庄新建工厂原则上停止规划审批,停止镇区居民分散建住宅宅基地的规划审批。要加大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力度。

全面提高中心镇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中心镇的工程合格率要保证达到100%。要控制分散和建设,大力推进统一组织、综合建设和综合开发的建设方式。要切实加强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施工和房地产开发力量。各个县(市)要尽快创造条件,成立具有丁级以上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中心镇一般要有具有一定资质的施工 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

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认真抓好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

要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资金投入。在小城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要按有关规定金额返还,不得克扣、裁留和挪用。其他城市维护建设税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定比例,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区域和所有制界限,采取股份合作或股份制、租赁制、独资、合资经营等多种形式,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经营。要制定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资金,小城镇公用事业的建设与管理,除必须由政府管理的(如水质、水价等)以外,都要放开经营,允许公平竞争,实行合理计价,有偿使用。地方政府要制定具体办法,依法维护投资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要重点解决好供水,供电、道路和通讯等设施的配套建设,努力提高设施的现代化水平。要注意安排好文化、娱乐、广播电视、体育场馆、学校医院和市场等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要提倡和鼓励区域内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财力的浪费。

六、认真抓好试点和示范镇建设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继续抓好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试点,积累经验,分类指导。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工作主要委托中各地要根据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认真抓好,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建设部将于明年适当时候召开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全国试点工作的健康发展。

根据《意见》要求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建设部将重点抓好乡村城市化试点和小城镇示范镇的建设,并在规划编制、供水、等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一定的技术、政策、资金上的支持。试点县(市)和示范镇要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 建设部门同意后,2报建设部审批。实施方案应主要包括2000~2005年发展目标、任何和工作措施。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如联系汇报制度、档案制度及技术培训制度等,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加强管理。建设部将通过座谈讨论、现场交流、组织培训及考察交流等形式,加强地方间的相互学习和促进。

引入激励机制,对试点和示范镇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检查考证,对不适宜作为试点或示范的将取消其试点、示范资格。

七、健全机构,壮大队伍,依法管理

要建立健全各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应当设置专门的机构或配备专门的人员从事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强乡镇一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的建设。要建立健全村镇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村镇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并根据村镇建设管理部门的委托承担部分村镇建设管理职能。

要加强村镇建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尽快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小城镇的镇长、建设助理员、部分技术人员,尤其是中心镇、示范镇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应适当组织对县(市)长的培训。要继续推行村镇建设助理员持证上岗制度,有计划地录用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镇建设管理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工作。

要逐步完善小城镇建设的法规,修订完善小城镇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规范管理制度和程序。要加强建设法规知识的普及,逐步提高小城镇干部、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和自觉性。要严格办事程序,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小城镇政府要公开建设审批的办理条件和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执法力度,及时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要规范规划设计和建筑市场,逐步建立备案和市场准入制度。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小城镇政府要组织对进入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队伍进行监督审查,严禁无证、越级承担规划设计和施工任务。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规划批准手续。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力量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不得办理开工批准手续。要推行专家评审规划制度和规划公示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成立工程质量监督站,以确保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

在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和试验,主动协助政府,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000年8月30日

第二篇:建设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发布单位】建设部

【发布文号】建人教[2004]114号 【发布日期】2004-07-07 【生效日期】2004-07-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建设部

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意见

(建人教[2004]114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部机关各单位、直属各单位、各有关社会团体: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指导方针和总体要求,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为全面贯彻《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建设系统人才工作,促进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现结合建设行业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建设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造就了大批建设人才,为推动建设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建设人才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对人才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人才总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老化、高级人才紧缺、一线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低等,影响了建设事业的发展。各级建设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作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推动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建设人才工作。

(二)明确建设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设人才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兴业之路。要坚持以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制度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用好三个环节,着力加强建设系统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建设人才队伍,为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三)建设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今后5年建设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系统各级领导干部普遍轮训一遍,政治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建设执业资格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各类执业注册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一线操作人员职业技能岗位培训总量达到500万人以上,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总量达到3万人;基本形成领导有力、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建设系统人才工作机制。

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规模培训建设系统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四)大规模培训建设系统领导干部。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国科协研究制定《2006―2010年全国市长培训规划》,研究制定《2006―2010年建设行政领导干部培训规划》。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设市城市分管建设工作的副市长、地(厅)级以上建设系统领导干部轮训一遍。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作用,运用多种教育培训方式,重点开展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建筑市场监管、房地产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建设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建设系统各级公务员的培训工作,实行公务员学习登记制度,将培训、考核、使用结合起来。近期重点开展“四五”普法、依法行政、电子政务、信息化、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继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提高培训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培训。

(五)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制定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标准,完善执业注册人员和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定期编制发布《建设行业新技术、新成果、新规范培训科目目录》,促进科研技术成果转化。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学会的作用,广泛开展理论研讨、学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鼓励中青年优秀人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工程项目和重大科研项目,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中青年高级专家。

(六)以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各地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市场经济理论、WTO规则、工商管理等知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积极探索对建设领域民营企业家开展培训的有效方式。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人才。

三、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

(七)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提高一线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各地建设行政部门要把农民工培训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要加强与农业、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的协调,按照《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推进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进一步改进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方法,采用工学交替、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突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一线操作人员的劳动技能和安全生产水平。各地建设行政部门要制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规划,建立培训与鉴定工作年报制度。

(八)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各地建设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和劳动保障部门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机制。各类建设中等职业学校、高级技工学校、高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采取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快培养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和技能紧缺人才。大中型企业要进一步发挥技能人才培训优势,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

(九)切实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配合劳动保障部门,研究制定符合建筑业特点的劳动合同文本。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教育,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督促企业为聘用的农民工办理意外伤害及工伤保险,保证农民工的人身安全。充分发挥建设系统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的作用,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坚持制度创新,全面推行建设职业资格制度

(十)健全建设行业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建设部执业资格总体框架的要求,健全建设行业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调整和转变管理模式。建立专业人员执业实践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执业人员的执业能力。研究制定执业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建立执业人员信用档案,加强执业人员注册后的管理。加强执业资格的国际交流和互认工作。借鉴国外专业教育评估制度的经验,研究专业教育评估制度与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衔接办法,充分发挥专业教育评估制度对建设类院校专业培养的导向作用。

(十一)研究建立建设行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从业资格制度。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规定,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实行从业资格制度。会同人事部研究制定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业资格制度的有关规定并组织实施。

(十二)在建设行业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按照建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以及“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地建设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大力发展劳务企业,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强对关键岗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的检查,把持证情况作为工程质量检查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五、优化建设人才结构,促进人才工作协调发展

(十三)加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建设人才开发。继续落实《建设部西部地区建设人才开发工作计划》,以城乡规划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紧缺人才培训为重点,加强西部地区建设人才开发工作,组织专家学者到西部地区开展高层次专业技术讲座活动。加强与西部地区干部交流工作,做好援疆、援藏干部和博士服务团工作,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挂职锻炼。加大西部地区建设系统干部到部机关和东部地区挂职锻炼工作力度。坚持市场配置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以多种形式扶持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培养引进各类建设人才。

(十四)加强建设行业人才市场建设。研究制定建设行业人才市场运行管理制度,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网络健全、服务规范、规模经营、统一开放的建设行业人才市场体系。调整修改限制专业技术人员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正常流动的政策规定,促进各类建设人才合理流动。以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中国建设人力资源网的作用,促进全国建设人才市场信息化、网络化,逐步形成全国建设行业人才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建设人才供求信息发布制度,提高人才中介服务水平。

(十五)加强对建设类专业教育的指导。进一步发挥建设部高等学校土建类学科指导委员会和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建设类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的指导,促使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教材建设等教学工作,适应建设行业的发展要求。加强建设类专业教育评估工作,努力为建设行业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

六、加强部机关和直属单位人才队伍建设

(十六)强化理论和业务培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部机关公务员、直属单位及社团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建立干部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干部培训情况与考核、任职、提拔使用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脱产学习、在职干部自学和任职培训制度,争取每年有五分之一的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和直属单位领导干部参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其他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鼓励在职干部参加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对部机关公务员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建筑市场监管、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创建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十七)继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全面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进一步健全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度、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和任用工作监督制度,规范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组研究、任前公示等工作程序。完善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逐步提高机关司局之间、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和社团之间的干部交流轮岗比例。

(十八)积极推进直属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以聘用制度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公开招聘,逐步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优化人员结构。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扩大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

七、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十九)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各地建设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形成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按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事教育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十)完善建设系统人才工作机制。各地建设行政部门要把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建设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编制本地区建设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形成人才工作与业务工作密切联系、协调发展的动态机制。适应建设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创新工作方法,整合工作力量,形成领导有力、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学者的作用。完善建设系统人才统计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建设行业各类人才队伍的统计信息系统。制定实施建设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工作等情况的定期通报制度。研究制定人才培训的质量评估制度,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二十一)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各级建设行政部门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加强建设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先进经验,营造有利于建设人才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继续组织技能竞赛和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二十二)加强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建设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实施本《意见》的配套措施。要加大对建设人才工作的监督检查,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评估、有总结,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请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四年七月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贯彻中办发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贯彻中办发〔1991〕11号文件解决1981年以前军队移交政府安置的离休干部待遇的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办发〔1991〕11号文件的规定,做好调整部分军队离休干部待遇的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这次调整待遇的对象是:1981年底前由部队批准退休移交政府安置管理,1982年以后按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16号文件规定改办离休的原军队干部(以下简称为这部分离休干部)。

二、从1991年9月1日起,这部分离休干部各项生活待遇,分别按以下规定和标准执行:

(一)以下各项按军队现行规定,增入本人工资、离休费。

1.按总

二、总后〔1988〕>传字第6号通知的规定增加工资,团职以下干部每月30元,师职干部每月35元。

2.按总参、总

二、总后〔1990〕后联字3号文件的规定增加军龄薪金(工资)。军龄薪金(工资)从入伍(或参加革命工作)之年起计算到批准退休的当年止,按军龄(含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每年1元计发。由于这部分离休干部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时增发生活补贴17元,不执行1985年军队工资制度改革规定发给30元生活补贴的规定,因此,这次调整时不按总参、总

二、总后〔1990〕后联字3号文件的规定减发7元生活补贴费。有关具体事宜,按民>部、财政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1991〕后财字第52号通知的有关规定办理。3.按民>部安置司、总政治部老干部局〔1991〕>老发字第63号文件规定,增发粮油调价补偿每人每月10元。同时停发按财政部、劳动部、人事部、民>部、国家教委〔91〕财综字第44号文件规定发给的6元粮油调价补偿。

1(二)下列生活待遇项目按1984年以后移交政府管理的军队离休干部的规定和标准执行。1.原工资。这部分离休干部的原工资仍按军队移交地方政府时本人的工资额计发。2.交通费。按总参、总

二、总后〔1983〕>干字第4号文件的规定执行,师职以下干部每月15元。

3.公勤费。按总参、总

二、总后〔1983〕>干字第4号文件的规定执行,师职(含)以下干部每月发给一个公勤人员全费的四分之一。公勤费标准按总参、总

二、总后〔1986〕后财字第735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4.>装费。按民>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民〔1985〕安35号文件的规定执行,团职干部每月温区、热区12元,寒区13元;营职以下干部每月温区、热区6元,寒区9元。师职干部的>装费标准和团职干部相同。

5.洗理费。按总后勤部〔1990〕后财字第20号文件的规定执行,每月8元。6.书报费。按总后〔1988〕后财字第483号文件的规定执行,团职以上干部每月8元,营职以下干部每月6元。

7.护理费。按总参、总

二、总后〔1984〕参联字2号文件的规定执行。发给护理费的不再发给公勤费。

8.丧葬费。按总>办公厅〔1986〕>办字第115号通知执行,兵团职以下干部按本人逝世前的12个月原工资总额计发。“丧葬费的基数”包括:总后财务部〔1989〕财标字第415号第六条规定的项目、1989年按地方离休干部增发的离休费和军队离休干部增发的军龄薪金(工资)、1991年军队离休干部粮油调价补偿增加的离休费。

9.抚恤费。按总

二、总后〔65〕>干字第541号、〔65〕后财字第869号文件规定执行,在6个月内按离休干部生前的工资额逐月发给其遗属。“6个月薪金(工资)的基数”包括:总后财务部〔1989〕财标字第415号文件第五条规定的项目、1989年按地方离休干 2 部增发的离休费和军队离休干部增发的军龄薪金(工资)、1991年军队离休干部粮油调价补偿增加的离休费。

10.遗属生活补助费。按总

二、总后〔1989〕>干字第279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以上各项中,原执行地方离休干部同类生活待遇规定和标准的,自1991年9月1日起停止执行。

(三)今后,凡1984年以后移交政府管理的军队离休干部上述(二)款所列项目的标准进行调整或增加新的项目时,这部分离休干部亦同样按照执行。

(四)这部分离休干部的粮油标准、管理经费、医疗费、一次性抚恤金等其他待遇,仍按安置地区地方离休干部的规定和标准执行。

(五)这部分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包括:原工资、1979年确定的副食品价格补贴、1985年工资改革时确定的离休干部的17元生活补贴、1988年军队工资结构调整时给离休干部增加的工资、1989年按地方离休干部增发的离休费和给军队离休干部增发的军龄薪金(工资)、1991年军队离休干部粮油调价补偿增加的离休费。

三、这部分离休干部调整生活待遇的审批手续,按其现所在管理系统,由县、市(区)管理单位填报审定表(格式附后),经地(市)级管理单位审核,报省级管理单位批准。审定表一式五份,由各级管理单位分别保存,并存入本人档案。这次审报工作要在1992年6月底前完成。

四、给这部分离休干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章的工作,按以下办法进行。(一)功勋荣>章的种类、授勋中的各项>策以及审批权限等,按照中央军委《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章的规定》和总政治部〔1988〕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3(二)授勋工作的组织实施由省军区(含卫戍区、警备区,下同)、军分区和现管理单位共同负责。授勋的登记、统计和审报工作应同此次调整生活待遇的登记、统计和审报工作结合起来进行。生活待遇和授勋的登记、统计报至地区级以上管理单位后,军分区、省军区政治部应即重点做好授勋的审报工作。授勋的审报工作要在1992年6月底前完成。

(三)功勋荣>章由总政治部统一制作。颁发功勋荣>章要因地制宜,仪式从简,在1992年国庆节前完成,具体办法由军地有关部门协商,报当地党委和政府审定。

(四)荣>金统一从1992年1月1日起计发。1992年全年的荣>金由军分区在颁发勋章时一次发给。从1993年1月1日起,荣>金列地方财政由管理单位按月发给。

五、这部分离休干部中的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由安置地人民政府在公房中调剂解决,或纳入城市居民住宅建设规划统一安排,逐步解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应责成有关部门,对本地区这部分离休干部中的无房户和困难户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报经省级党委和政府批准后,抓紧落实。

六、解决这部分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和住房困难所需经费和从1993年1月起的荣>金,由地方财政开支。经费开支的>道和具体实施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研究确定。

七、这部分离休干部的管理体制仍维持现状。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应从政治上、生活上继续关心照顾他们,认真做好业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其安度晚年。

第四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

【发布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6-02-28 【生效日期】2006-02-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决定

(2006年2月28日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意见》完全赞同和拥护。会议认为,《意见》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学习好、贯彻好《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了推动人民政协的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更好地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会议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学习贯彻《意见》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意见》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一项重要部署。《意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事业的重要论述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肯定了人民政协成立以来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作出的重大贡献,阐明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规定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工作原则,规范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程序和机制,明确了搞好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任务,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要求,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学习贯彻《意见》,对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民政协的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意见》的重大意义,认真按照中共中央的要求,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贯彻活动。

二、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意见》的基本精神

《意见》就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各项措施,内涵十分丰富,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内容和精神实质。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的重要思想和重要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充分认识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向前发展。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大力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政协的理论,充分认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人民政协工作。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这一制度的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促进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人民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坚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的要求,在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协调下,加强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配合,按照规定程序,认真搞好政治协商、积极推进民主监督、深入开展参政议政,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充分认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政协机关是人民政协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努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搞好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重要意义,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党委的领导下,人民政协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中共党组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配合各级党委,努力创造全党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三、切实加强对学习贯彻《意见》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各参加单位要把学习贯彻《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要在把握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切实抓出成效。要结合政协工作实际,制定学习贯彻《意见》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落实,并积极主动地协助党委和政府制定贯彻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推动当地学习贯彻活动的开展。要通过举办研讨班、培训班、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推动学习《意见》的活动深入开展。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学习贯彻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解决在贯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把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同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胡锦涛同志对人民政协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共中央有关文件以及政协章程结合起来,提高贯彻《意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把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与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结合起来,认真对照《意见》精神,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积极探索履行职能的新形式、新方法;要把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与全面加强政协自身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在促进参加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和充分发挥委员、界别、机关作用方面取得新进展;要把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与广泛宣传人民政协结合起来,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宣传各级政协组织履行职能的情况,形成有利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人民政协的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十三部委

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十三部委《关于“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场、企业公司:

自治县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自1998年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我县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已成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最近,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十三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十三部委《关于“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人口发【2010】66号,以下简称《意见》),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15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十三部委〈关于“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的通知》(新人口发【2011】1号),地委宣传部等14个部门也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十三部委〈关于“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的通知》(塔地人口计生字【2011】1号)。为全面贯彻落实以上三个《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开展,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宣传倡导,大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为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活动目标

新阶段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 大众、面向家庭,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和倡导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念的传播为重点,努力建设以“婚育文明、性别平等;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人口文化,活动项目覆盖乡村,产生一大批进入家庭、群众喜爱的文化产品,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基本原则

(一)立足基层,面向家庭。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村民 委员会、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独特优势,关注家庭需求,着眼家庭发展,服务家庭成员。

(二)统筹协调,群众参与。发挥有关机构的指导协调 作用,注重对活动的统筹设计,科学安排。动员和实现人民群众和广大家庭的广泛参与,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家庭的各自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大对乡村的工作力度,注重从实际出发,强调实际效果。

四、主要任务

(一)广泛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宣传倡导。加大统 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想文化倡导和传播力度,增强人们的人口意识、人均观念和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思想共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和文化传播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文化建设,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社会主流意识。

(二)大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深入宣 传新型婚育观念,深入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各项奖励优惠政策,深入宣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引导家庭成员的婚育行为,自觉遵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积极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提高广大群众和家庭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整合 社会资源,协调有关方面力量,参与和推动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加强新闻舆论和媒体传播的正面引导,有效运用新闻媒体和现代远程教育传播等手段,与相关部门开展的社会活动相结合,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宣传节点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组织作用,提高社会关注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四)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确立一批示范单位,发挥其典型示范、规模辐射和引领发展的作用。示范单位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示范水平,不断创新在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建设家庭人口文化的形式与内涵、方法与途径。

五、部门职责

宣传部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宣传工作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指导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列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安排,协调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做好相关的宣传报道工作。

统战部门:要将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工作计划,组织爱国宗教人士利用宗教活动日,向广大信教群众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宣传“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目的及意义、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及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倡导移风易俗、婚丧事新办简办。通过座谈、讨论等形式,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给各族群众带来的好处。

精神文明建设部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总体规划,指导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加强检查指导;列入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创建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人口计生部门:协助宣传部门和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制定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家庭人口文化建设,落实活动项目,组织示范单位开展工作。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工作,协助宣传部门共同牵头抓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各项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各单位经验做法,组织开展基层和群众需求调查。

民族宗教部门:将学习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部门工作规划,组织宗教人士向广大信教群众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教育部门:把人口国情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开展早教暨独生子女的教育培养工作。在学校利用相关课程或教育活动开展人口及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咨询;积极参与“关爱女孩行动”活动,并优先安排补助生活费;组织关爱女孩行动演讲、征文和书画比赛活动。

民政部门:在民生工程和社区建设中,积极开展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做好婚前教育工作,宣传动员新婚夫妻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扶贫济困、社会保障和村(社区)服务工作中,优先照顾和扶持计划生育家庭,落实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应优先纳入低保对象。文化部门:把计划生育、婚育新风题材纳入文艺创作的选题计划,纳入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组织创作、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婚育新风文艺节目,结合文化下乡,深入乡村开展演出活动;把婚育新风宣传融入文化站(室)和文艺团体、文化大户建设中,扶持、组建一批乡(镇)、村(居)婚育新风文艺宣传队和新型生育文化示范基地。在实施文化资源共享活动中,为城乡家庭提供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包括人口和计划生育图书在内的农家书屋的普及和推广力度。卫生部门: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妇幼保健和性别平等的宣传教育、咨询与技术服务,开展预防出生缺陷、性病、艾滋病的宣传和干预,提高生殖保健服务能力;举办优生优育、准妈妈育儿以及村级卫生人员相关知识培训班。在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时向计生户倾斜。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与管理,建立并完善胎儿性别鉴定技术(包括B超机和染色体检测)、终止妊娠手术和终止妊娠药物使用的技术规范,并加强监督检查。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以及提供假节育证明、施行假节育手术等违法行为。

广电部门: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题栏目,组织对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重点宣传。在开展经常性人口计生公益广告宣传的同时,在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集中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组织播放以婚育新风为题材的专题片、科普片等文化产品和宣传品,做好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对外宣传工作。

工会: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工会组织的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工会宣传教育、职工之家、文化阵地作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倡导婚育新风,采取各种形式向工会会员宣传普及人口计生法律法规、避孕节育及生殖健康科学知识,提高职工的生殖健康和生命质量,创建文明幸福家庭,动员工会会员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在安排再就业和开展“送温暖”活动中,优先扶持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共青团: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共青团组织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的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团组织中组建一批“婚育新风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晚婚晚育勤劳致富好青年”,建立一批婚育新风青年示范典型。

妇联: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纳入工作计划,把组织妇女活动与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工作相结合,与创建“五好文明家庭”、“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和“少生快富女能人”、“春蕾计划”活动相结合;做好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动员广大妇女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树立少生快富、生男生女一样好的婚育新风尚。

计生协:积极参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生育关怀行动”;发挥协会在“关爱女孩”活动和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中参与、监督作用;动员会员积极参加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学习宣传,掌握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殖健康和预防出生缺陷、性病、艾滋病等基础知识,让群众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经费投入。要进一步加强对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发展规划,确保活动扎实、有效、持续地开展。要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村文化建设之中,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要制定 “十二五”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实施方案。要保证活动经费,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立足基层基础,面向群众家庭。充分调动和发挥村(社区)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优势,关注家庭需求,着眼家庭发展,服务家庭成员。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家庭的各自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大对农村的工作力度,动员人民群众和广大家庭广泛参与,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按照十四部委《意见》要求,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每年定期召开一次部门联席会议,沟通情况,研究问题,制定具体措施。积极动员企业、社会团体、群众共同参与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

(四)加大舆论宣传,提高宣传实效。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广泛传播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等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成果。要进一步抓好各种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和志愿者广泛参与,创作更多宣传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和婚育文明文化、文艺的精品,提高群众对宣传品的接受率、满意率和参与率。在交通要道和人口集中地设立一批内容新颖、语言温馨的高品味、高质量人口文化公益宣传广告牌、标语及宣传长廊。

(五)加强监督检查,推动活动开展。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好的工作经验和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要及时进行宣传;对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县级各部门将加强对基层开展活动情况的指导与检查力度,对活动开展不到位、配合协作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动工作。各单位要对活动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并报人口计生部门,确保活动健康、深入、持久地向前发展,取得实效。

(六)创新工作思路,做好总结推广。在总结推广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领导重视、部门协调、内容拓展、载体新颖、社会参与、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新机制,确保2011-2015年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顺利开展,为实现“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作出贡献。

关于全面推进“十二五”期间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实施意见

文章来源:办公室 点击次数:1619

我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从1998年开展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按照省委宣传部等部门下发的《青海省关于2006年—2010年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文件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并依托地方文化优势,积极创建我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宣传品牌,成为我省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亮点,有力地促进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深入发展。为了贯彻好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人口计生委等13部委《关于“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深入做好我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宣传倡导,大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全面开展“康福家行动”,探索人口计生事业稳定、均衡、创新、绿色、和谐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为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活动目标

新阶段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大众、面向家庭,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倡导和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念的传播为重点,努力建设以“婚育文明、性别平等;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和“康福家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人口文化,产生一大批进入家庭、群众喜爱的文化产品,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基本原则

(一)丰富形式,创新载体。坚持新、快、全、多、大的人口计生宣传五字诀,不断创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从区域特征出发,发挥地方民族文化优势,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宣传倡导,弘扬人口文化,传播婚育新风。

(二)立足基层,面向家庭。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村民委员会、牧区牧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独特优势,关注家庭需求,着眼家庭发展,服务家庭成员。

(三)统筹协调,群众参与。发挥有关机构的指导协调作用,精心策划,科学安排好各项活动。动员群众和广大家庭的广泛参与,并发挥他们的作用。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城市、农村、牧区的不同人群、不同家庭的各自特点和实际需求,从实际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大对农村牧区的工作力度。

四、主要任务

(一)广泛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宣传倡导。加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想文化倡导和传播力度,增强全民的人口意识、人均观念和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共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和文化传播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文化建设,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社会主流意识。

(二)大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深入宣传新型婚育观念,深入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深入宣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大力宣传“康福家行动”,引导家庭树立新型婚育观念,提高家庭健康幸福水平,自觉遵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积极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提高广大群众和家庭的自我保健能力。以人口文化艺术节、新闻采风、人口文化沙龙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三)加强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结合我省实施的“康福家行动”工作,协调社会有关方面力量,全面开展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引导、传播和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不断创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家庭人口文化的形式、内涵、方法、途径。

(四)积极倡导社会性别平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社会宣传活动,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女孩成长,促进女孩家庭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平稳发展。

(五)继续营造宣传环境,做好宣传品开发制作。在大型标志性建筑物、国道、省道、城乡主要街道设立国策门、国策墙、公益性广告、永久性宣传标语,同时做好生育文化橱窗、宣传专栏、婚育新风宣传长廊、文化广场建设。结合各地实际,面向家庭,制作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群众喜欢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宣传精品,发放到群众中,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促进群众生育观念转变。同时注重制作发放少数民族语言和实物宣传品,提供生殖健康宣传服务,促进少数民族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六)充分发挥示范市的示范带动作用。西宁市、海东地区作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地区,要发挥其典型示范和引领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根据一县一品牌的原则,抓特色、创品牌,为全省活动深入推进创造丰富的经验。要坚持改革创新,在建设家庭人口文化的形式与内涵、方法与途径方面有所创新,并及时总结,全面带动此项工作深入发展。其他地区也要全面安排“十二五”期间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作为建设人口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投入保障,努力形成政府支持、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长效机制。

五、总体安排

为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扩大社会宣传效果,“十二五”期间,将分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确保年年有重点、有突破。各主题宣传内容如下:

(一)2011 年活动主题是:家庭文化与“康福家行动”

将“康福家行动”作为我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品牌,围绕生育文明、幸福和谐、新风良俗、诚信守法、家庭发展、健康吉祥六大模块,以建立“健康幸福家庭”为载体,围绕家庭开展“六进家”服务,即:婚育道德进家、健康生活方式进家、政策法规进家、生殖健康进家、优生优育进家、奖励优惠进家。通过上门服务、有效服务、个性化服务,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促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丰富家庭人口文化,为提高家庭人口文化素质、生活质量、健康水平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2012年活动主题是:关爱女孩与倡导社会性别平等

积极推进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社会性别平等,建立健全有利于女孩和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利益导向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女孩成长、促进女孩家庭发展的浓厚氛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依法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违法行为,形成有利于社会性别平等的舆论环境。

(三)2013 年活动主题是:生殖健康与婚育知识

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组织开展促进生殖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等宣传活动。学校要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性价值观,培养和提高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县、乡、村要充分发挥人口学校作用,定期举办生殖健康讲座。计划生育服务站、医疗保健机构要开展经常性的咨询服务、指导育龄夫妇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大众传媒要开设生殖健康专栏,积极传播相关的科学知识。有关部门要利用世界人口日、男性健康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大纪念日和节假日,开展全民性的生殖健康和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和能力。

(四)2014年活动主题是:婚育道德与家庭幸福

广泛宣传在婚、育、性方面的道德规范,宣传家庭道德在家庭幸福中的作用,通过倡导良好的婚育道德,促进家庭美德,提高家庭幸福指数,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五)2015 年活动主题是:婚育文明与和谐社会

将生育文明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的重要内容,规范婚育行为,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继续宣传倡导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高构建人口均衡性社会的思想认识。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经费投入。要进一步加强对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发展规划,确保活动扎实、有效、持续地开展。要进一步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活动经费纳入经费预算,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机制,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互相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要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沟通情况,研究问题,制定具体措施。

(三)加强载体建设,营造宣传氛围。要抓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项目建设,指导好示范市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广泛传播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发展和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成果。进一步抓好城乡各种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发挥人口学校、文化大院、新家庭文化屋、计划生育服务站等在宣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督导检查,做好总结评估。各地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和人口计生委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担负着指导、协调、组织的具体职责。要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做好对活动的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指导,不断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十二五”期间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进行评估,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宣传展示重要成果,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省级人口计生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地区、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并部署工作任务,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向新的阶段。

附件:部门职责



青海省委宣传部

青海文明委办公室

青海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青海省教育厅

青海省民政厅

青海省卫生厅

青海省总工会 青海省妇女联合会

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

青海广播电视局

共青团青海省委

青海省计划生育协会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八日

附件:

部 门 职 责

党委宣传部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本部门总体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指导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列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安排,协调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做好相关的宣传报道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部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指导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总结和评比内容。

人口计生部门:协助党委宣传部门和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制定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家庭人口文化建设,落实活动项目,组织示范单位开展工作。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在基层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教育部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利用相关课程和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正确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自我保健能力,增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民政部门:在民生工程和社区建设中,开展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发展社会福利,提供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优先照顾和扶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做好老年人服务和养老保障工作。

文化部门:把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列入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组织相关的文化指导、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组织创作、编排、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组织文艺团体、文化馆(站)送戏下乡。在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为城乡家庭提供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

卫生部门: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和性别平等的宣传教育、咨询与技术服务,做好预防出生缺陷、性病、艾滋病的宣传和干预,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广电部门:组织制作以婚育新风和家庭发展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专题片、科普片等文化产品和宣传品,办好广播电视中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题栏目,并组织对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重点宣传。

新闻出版部门:组织出版以婚育新风为题材的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加大包括人口和计划生育图书在内的农家书屋的普及和推广力度。

工会: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工会组织的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报刊、网络等宣传教育阵地作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倡导婚育新风,在职工中普及家庭人口文化。

共青团: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共青团组织的宣传工作,教育广大团员、青年自觉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普及新型家庭人口文化。

妇联: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妇联组织的宣传工作,结合基层妇女工作,组织妇女积极参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将其与“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计生协: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的组织作用,动员协会会员和群众广泛参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与“生育关怀行动”相结合,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等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上杭县“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

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实施意见

自1998年启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整个活动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日益增强,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逐步形成,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知识进一步普及,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宣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十三部委、团体《关于“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精神以及市委办、市政府办实施意见的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为实现生态型工贸强县和人口计生工作“十二五”规划创造良好的环境,现提出我县“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活动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基层、面向大众、面向家庭,广泛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宣传倡导,大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努力建设以“婚育文明、性别平等;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人口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为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扩大社会宣传效果,必须坚持“立足基层、面向家庭,统筹协调、群众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工作重点,确保任务完成。

(一)广泛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宣传倡导。加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想文化倡导和传播力度,增强人们的人口意识、人均观念和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思想共识。加强基层宣传教育,做好针对家庭的宣传倡导,把促进家庭发展作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新的拓展。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和文化传播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文化建设,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社会主流意识。

(二)大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深入宣传新型婚育观念,深入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深入宣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引导家庭成员的婚育行为,自觉遵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人口文化建设、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健康促进工程,全面提高全县的婚育文明程度,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积极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提高广大群众和家庭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全面开展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工作。努力建设以“婚育文明、性别平等,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人口文化,着力开展“婚育新风、优质服务、奖励优惠、关爱行动、民主管理”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协调有关方面力量,参与和推动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全面开展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发挥群众在婚育文明建设的主体作用,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开展“新型人口文化进家庭”五进活动(既新型人口文化进农家、新型人口文化进社区、新型人口文化进企业、新型人口文化进单位、新型人口文化进校园),为广大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优质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加强新闻舆论和媒体传播的正面引导,有效运用新闻媒体和现代远程教育传播等手段,抓好经常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宣传日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组织作用,深化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落实各项优惠奖励政策,为育龄群众排忧解难,帮助群众少生快富,提高社会关注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力争到2015年末,新型家庭人口文化核心理念得到广泛传播;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得到全面建立。推广计生“三结合”照料储蓄社经验和做法,要求古田、才溪、蛟洋、白砂、中都、临城等乡镇率先开展,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务求实效。

(四)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维护女孩的合法权益,形成关爱女孩、尊重女性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机制,把“关爱女孩行动”纳入党委、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定期进行督查,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纳入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打击“两非”专案工作机制,加大依法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案件的力度以及严厉打击溺弃女婴、非法买卖及抱、送养婴儿等违法行为。建立关爱女孩的利益导向机制,继续实施“致富、安居、成才、保障、亲情”五项工程,全面落实“法定奖励、奖励扶助、贡献奖励、特别扶助、中考加分、低保倾斜、小额信贷、入赘奖励、幸福工程、造福工程、免费婚检、免费优生检测、免费新农合、新农保补助、社会救助、部门挂钩”等十六项优惠倾斜制度,让女孩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关爱女孩成长、促进女孩家庭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

(五)发挥示范带动,提升特色品牌。着力打造“红色人口文化和客家人口文化”品牌,在宣传志愿者队伍、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上有新发展,在开展新型人口文化进农家、人口文化园等载体建设上有新创新,不断提升“客家人口文化和红色人口文化”两大品牌水平,为建设全国示范市作贡献。加强宣传载体和阵地建设,进一步抓好城乡各种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努力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口文化宣传精品。以“红色婚育文化示范、民俗婚育文化示范、新农村新家庭示范、环境宣传示范、社区婚育文化示范、宣传志愿者示范”等六个示范为载体和“千里人口文化宣传长廊”建设。做到乡乡有人口文化示范载体,村村有婚育文明示范户,每年要建设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新载体、新品牌和示范村(居)、单位,发挥其典型示范、规模辐射和引领发展的作用。开展新型人口文化示范乡、村活动,示范乡、村要不断创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建设家庭人口文化的形式与内涵、方法与途径。

三、部门职责和工作要求 宣传部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活动纳入全县宣传思想工作总体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积极协调报刊、广播、电视、教育、文体出版等部门,大力开展人口计生的公益性宣传;坚持每年与人口计生部门联合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会议;负责“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组织、指导、检查和评比表彰工作,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纳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部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加强检查指导;列入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创建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人口计生部门:协助党委宣传部门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部门制定2011-2015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指导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协助党委宣传部门共同牵头抓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各项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做法,组织开展基层和群众需求调查。

教育部门:把人口国情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开展早教暨独生子女的教育培养工作。在学校利用相关课程或教育活动开展人口及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咨询;积极参与“关爱女孩行动”活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全县二女扎户家庭女儿免费提供教科书,并优先安排补助生活费;组织关爱女孩行动演讲、征文和书画比赛活动;组织发动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人口主题国际宣传画比赛。

民政部门:在民生工程和社区建设中,积极开展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做好婚前教育工作,宣传动员新婚夫妻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把婚育新风融入村(社区)建设,指导村(社区)制定并推行计划生育村(居)规民约、文明公约,协助做好文明婚育村(社区)创建工作;落实《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指导村民委员会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在村级换届选举中把好计划生育关。在扶贫济困、社会保障和村(社区)服务工作中,优先照顾和扶持计划生育家庭,落实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困难家庭应优先纳入低保对象。

文化部门:把计划生育、婚育新风题材纳入文艺创作的选题计划,纳入农村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组织创作、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婚育新风文艺节目,结合文化下乡,深入乡村开展演出活动;把婚育新风宣传融入文化馆(站、室)和文艺团体、文化大户建设中,扶持、组建一批乡(镇)、村(居)婚育新风文艺宣传队和新型生育文化示范基地。在实施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中,为农村从事个体文化经营项目的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提供相关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落实优惠优先政策。卫生部门: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妇幼保健和性别平等的宣传、咨询工作,开展预防出生缺陷、性病、艾滋病的宣传和干预,提高生殖保健服务能力;举办优生优育、准妈妈育儿培训班以及村级卫生人员相关知识更新培训,做好宣传咨询工作。在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时向计生户倾斜。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与管理,建立并完善胎儿性别鉴定技术(包括B超机和染色体检测)、终止妊娠手术和终止妊娠药物使用的技术规范,并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以及提供假节育证明、施行假节育手术等违法行为。

广播电视部门: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题栏目,在开展经常性人口计生公益广告宣传的同时,在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集中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组织制作以婚育新风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专题片、科普片等文化产品和宣传品,做好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对外宣传工作。

工会:发挥工会宣传教育、职工之家、文化阵地作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倡导婚育新风,采取各种形式向工会会员宣传普及人口计生法律法规、避孕节育及生殖健康科学知识,提高职工的生殖健康和生命质量,创建文明幸福家庭,动员工会会员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在安排再就业和开展“送温暖”活动中,优先扶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弱势家庭。共青团:把婚育新风纳入共青团组织宣传教育内容,教育广大青年树立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的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深入开展“青春红丝带”行动——青年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参与“福建是我家”流动人口先进青年评选活动。在各级团组织中组建一批“婚育新风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晚婚晚育勤劳致富好青年”、“文明婚育树新风”评选活动,建立一批婚育新风青年示范典型。

妇联: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纳入妇联宣传工作计划,把组织妇女活动与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工作相结合,与创建“五好文明家庭”、“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和“少生快富女能人”、“春蕾计划”活动相结合;做好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动员广大妇女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树立少生快富、生男生女一样好的婚育新风尚。

计生协: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协会宣传教育工作重要内容,发动基层协会积极参与生育关怀行动和移风易俗、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活动;发挥协会在关爱女孩“五项工程”、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中参与、监督作用;动员会员积极参加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学习宣传,掌握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预防出生缺陷、性病、艾滋病的基础知识,让群众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经费投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村文化建设之中,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要制定好扎实、有效的“十二五”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实施方案。要加大政府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经费投入,按照宣传教育经费占人口计划生育事业经费不低于20%的比例,将活动经费纳入经费预算,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立足基层基础,面向群众家庭。充分调动和发挥村(社区)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独特优势,关注家庭需求,着眼家庭发展,服务家庭成员。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家庭的各自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大对农村的工作力度,注重从实际出发,动员和实现人民群众和广大家庭的广泛参与,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按照十三部委、团体《意见》要求,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每年定期召开一次12部门联席会议,沟通情况,研究问题,制定具体措施。积极动员企业、社会团体、群众共同参与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

(四)加大舆论宣传,提高宣传实效。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广泛传播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发展和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成果。要进一步抓好城乡各种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和志愿者广泛参与,创作更多宣传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和婚育文明的新闻、文化、文艺精品,提高群众对宣传品接受率和满意率、参与率,提高宣传的有效性。在国道、省道设立一批内容新颖、语言温馨的高品味、高质量人口文化公益宣传广告牌、标语及宣传长廊。

(五)加强监督检查,推动活动开展。各乡(镇)党委、政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好的工作经验和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要及时进行宣传;对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要加强对开展活动的指导与检查的力度,对活动开展不到位、配合协作不力的单位要通报批评,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动工作。县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按照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示范市的要求,对开展活动的时序进度和成效进行检查,确保活动健康、深入、持久地向前发展,取得实效。

(六)创新工作思路,做好总结推广。在总结推广过去行之有效活动形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领导重视、部门协调、内容拓展、载体新颖、社会参与、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新机制,确保2011-2015年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顺利开展,为实现“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作出贡献。

下载建设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