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装饰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 建筑装饰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一、调研情况概述
(一)调研目的 为了更科学合理的规划、设置专业,加快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步伐,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足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人才及规格的需求,更好的为广西重点发展的“14+10”产业服务。为学院制定完善“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编制“高校发展定位规划”的“专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情况
1、调研时间
分别于2009年5~7月、2010年10~12月、2011年10~12月开展了三次人才需求调研,时间累计达9个月。
2、调研对象
⑴建筑公司、装饰公司等企业(70多家)负责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设计部主管、市场部主管、监理工程师。
⑵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06~2010届毕业生(500位)。
⑶区内外涉农类院校、工程类院校(45所)相关专业2010~2012级在校生情况。⑷广西农业厅、广西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
⑸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各类人才招聘网和招聘会以及网络资讯信息。
3、调研方法 对区内企业、毕业生、新生、院校、相关部门主要采取实地访问、专业分析会座谈、发放问卷和电话咨询等调查的方式;对区外企业、毕业生、院校、主要采取选点实地访问、发放问卷和电话咨询等调查的方式,先后到江苏、新疆、河南、广东、海南、云南等地走访了20多所高职院校和30多家建筑装饰类企业;对行业信息主要采取网上查询方式。
4、调研内容及获得的主要资料
⑴企业调研内容:企业基本情况、近5年招聘建筑装饰类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目前对该专业人员的需求、未来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预计需求以及该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的预测等,共获得50多家企业反馈的完整信息,20多家企业反馈的部分信息。⑵建筑装饰类毕业生调研内容:建筑装饰类毕业生基本情况、职业发展情况、对学校所开设专业看法等,共获得200多位毕业生反馈的完整信息。
⑶装饰类新生调研内容:个人基本情况、对就读专业的看法、对专业的认知与关注度等。获得全部新生反馈的完整信息。⑷区内外涉农类、工程类院校相关专业调研内容:历年招生情况、就业率、社会需求、建设现状等,获得全部新生反馈的完整信息。
⑸相关部门和行业信息调研:专业布点情况、有关政策、重点发展产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各省相关专业发展方向及人才需求概况。获得基本的需要信息。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建筑装饰类产业的发展现状
1、建筑装饰类专业服务的产业群
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包括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包括房地产行业相关的建材销售、房屋装饰装饰、维修等产业。
2、建筑装饰类产业在国家、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建筑装饰行业形成的工程产值,既对拉动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又对改善投资硬件环境,吸引新技术和国际资本具有重要作用,无论从宏观上看还是微观上讲,建筑装饰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显示,我国第一产业增长率逐年回落,第三产业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使我国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建筑装饰装修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消耗性的服务业,其工程中大量消费第二产业的成果,对第二产业的增长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和支持,建筑装饰业过去的一年里,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加大了第三产业增长比重。支持了由其相关联的房地产业、旅游业、商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其作用突出。
房地产业、旅游业及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建筑装饰装修行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新建住宅项目、宾馆饭店建设与改造、商业服务业设施的新建与改造,支持了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行业之间的相互支持,为行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3、建筑装饰类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区建筑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改革开放为建筑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生产方式的变革,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广西建筑业的施工活动已从过去主要靠手工劳动,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装配化、集成化、网络化,已从建国初期几千人的工程队,发展到如今具有80万从业人员的产业大军,为广西和国家经济建设及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0年全年,广西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8亿元,增长28.8%;上缴税金51.4亿元,增长17.9%。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西累计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277.4亿元,年平均增长17.2%,占全区GDP的比重为5.7%;建筑业实现利税总额为286.4亿元,年平均增长20.5%。
目前,我区建筑行业共有施工企业3400余家,从业职工约80万人。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员,绝大部分仅具备中职或中职以下学历。以我区最大的建筑集团企业广西建工集团为例,职工总数为34770人,其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为6700人,占职工总数的19%;而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高职和本科以上学历的占25%,只占职工总数的4.8%。
全区建设行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比例就更低,这个比例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广西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建筑队伍组织结构和对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资质要求有不小的距离。因此,近几年来企业需要补充大量的高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大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以提高企业资质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
(二)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趋势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行业是建筑业的一个子行业,同时又与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业和勘察设计业紧密相关,工程造价体现的是公平、公正的交易价格,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交易各方主体利益诉求的回应。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项目投资、设计、招标投标、合同签定、工程施工等全过程,对于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和建设管理水平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调查中发现,随着建筑行业整体向好,建筑企业对装饰装修、工程造价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趋旺。“建筑工程、建筑学、装饰装修、电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是目前建筑企业招聘中的前十位。建筑企业对这十大热门专业的需求量占建筑行业对毕业生需求量的80%,近年来还以增幅8%的速度稳步增长。
随着外资企业的大量进入,以及国内装饰装修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将有大量规模较小的住宅装饰装修企业获得合法资质进入市场,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国家进一步规范装饰企业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的条件下,竞争将促进各类装饰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发挥自己的优势,走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呈现以下趋势:
工厂化模式:一些规模较大的装饰企业利用品牌效应和经营规模的优势,建立自己的家具、幕墙等相关配套产品的生产和配送系统,实现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既提高了规模效益,又提高了装饰质量,降低了装修现场的污染。
企业联盟:一些规模相当的企业,采取供应链与企业联盟的形式,在项目较多的地区,选择经营规范、质量与信誉较好的家具、部件生产企业结为合作伙伴,定点为装修项目配套生产、现场组装,既突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能较灵活的安排和组织项目施工。
特许经营:一些品牌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选择了特许经营模式,通过对外输出管理模式,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影响,实现低成本扩张,迅速提升市场份额。
专业化经营:一些装饰企业集中技术和施工力量,为某一行业提供专业化服务,通过市场细分和锁定目标客户来树立品牌,如:别墅项目、医院项目等。
农村市场开发:随着我国农村家庭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消
费结构升级会成为建筑装饰行业新的增长点和支撑力量。
(三)建筑装饰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1、建筑装饰产业现有专业技术人才情况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建筑装饰业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建筑业的体系划分由过去的“勘察设计业、土木建筑业、设备安装业”更改为“勘察设计业、建筑安装业、装饰装修业”。据调查装饰装修行业年工程产值估计在1万亿元左右,其中公共装修4500亿元,家庭装修5500亿元。建筑装饰业作为一个崭新的行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而家庭装修业也已占国民经济产值3.6%的比例快速发展。
据统计我国目前建筑装饰业的从业人员已达1500多万,其中一线操作人员80%以上是农民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均不足1%,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51万左右,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较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低,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约占33.3%,许多建筑装饰企业的技术岗位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装饰业的科技含量也在迅速增加,智能建筑、节能建筑、环保建筑已经逐步普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逐渐成熟。随着建筑装饰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推进,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从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等世界关注的盛事,以及日益不断提升的家装水平,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建设对建筑装饰技术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后,房地产业的发展回归理性,走上了一条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这也为装饰行业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抓住机遇,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装饰业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当务之急。
2、建筑装饰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依据国家和广西“十二五”建筑装饰行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以及行业、企业调查统计分析,预计未来5年内,我区建筑装饰行业对建筑装饰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约39000人。其中,作为建筑装饰行业生产、销售、技术服务、推广一线的高职高专学历人才的需求总量约占60%。
⑴按现有的89个县市建筑装饰专业人才需求≥8900人。
⑵根据企业和行业未来人才需求和预测的调查结果,以目前广西2000多家建筑装饰企业,每年需10人;5年装饰类专业人才需求≥20000人。
⑶从现有企业每年急需的人才缺额(招不到)看,装饰类专业人才需求≥10000人。
3、建筑装饰类专业在我区的布点情况分析
据调查,2012~2013年,园艺类专业在我区的布点情况如下:
从表上可见,目前共有40多所高校开设有建筑装饰艺类专业,年均录取报到人数5000人。
三、对我院建筑装饰类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结果及结论
1、建筑装饰类专业人才服务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建筑装饰装修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是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推进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之一,是广西“14+10”重点发展产业。
2、广西建筑装饰类专业技术人员极其缺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广西建筑产业大省极不相符。未来5年内,建筑装饰类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对装饰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预计超过2万人,以现有的人才培养现状,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建筑装饰类专业人才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处于紧缺状态。
(二)建筑装饰类专业未来5年发展规划建议
1、发展规模
根据广西产业发展、社会需求和学院整体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建筑装饰类专业未来5年发展规模,每年招生5000~7000人,在校生10000~19000人。
2、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
⑴实行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大类招生、内设方向班教学。
⑵进一步加大装饰类专业宣传力度和建设力度,以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专业为龙头,把工程造价、室内设计工程技术专业方向专业做稳做强,逐步做大;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做稳做精,逐步做特;把建筑装饰类专业建成广西人数最多、就业率高的专业。
⑶全面实施“四阶段、三平台、两融合” 工学结合、产学一体模式,不断深化和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⑷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设强化职业岗位能力的独立实训课和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的学习项目训练,按岗位工作任务主线进行核心课程的项目教学。
⑸采用“教、学、做、思、评”五合一教学模式和多法融合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启发、讨论、参与、案例分析等方法,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探究式等方法。
⑹建设完善现有“六位一体”功能的综合性、生产型实训基地的现代农业设施,新建“花艺超市”等产业型、企业化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手段和条件。
第二篇: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行业规模及发展目标
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初步统计,2007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14700亿元;其中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含幕墙)6200亿元;住宅装饰装修产值8500亿元。按照《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建筑装饰工程产值将达到21000亿元,其中公共建筑装饰装修8000亿元,住宅装饰装修达到13000亿元。
建筑装饰行业虽然拥有较大的产值规模,但存在着行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等级低和人员素质低的现实问题,成为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实现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建筑装饰行业就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全面提升行业运作质量,基本措施和要实现的目标分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工厂化加工,现场装配式施工,实现行业的技术升级。
2.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提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行业的社会地位,改善行业形象。
4.以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高从业者队伍素质。
5.以文化创意、设计创作,带动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6.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行业的国际化竞争能力。
7.以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作用,推动行业的内部合作与创利能力的提高。
8.以集成、整合既有技术和二次研发,建立行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实施以上措施和实现相应目标中,必然需要一支爱岗敬业、受过正规教育、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才队伍支撑,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建筑装饰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优质化。我国每年完成公共建筑装饰工程项目350万个左右,其中合同额超过200万元的大约80万个;完成住宅装饰装修项目大约在2000万个。从设计、施工、选材、配饰等环节分析,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建筑装饰装修需求带有很强的钢性,特别是住宅装饰装修,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但由于长期以来,行业管理关系没有理顺,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桎肘,影响到行业的正常秩序。因此,理顺行业管理关系,是更好的促进人力资源优质化的基础。
二、行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与供给
建筑装饰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根据中国高等院校学科设置的统计,全国有近200所高等院校开设有与行业相关的专业,在校生约为20万人,每年毕业生约5万人。当前行业内共有受过专业系统教育的人,总数约在120万人左右,其中从事创作及技术工作的人数约为80万人。
按全国行业从业人数1200万人计算,受过系统教育的约占10%,主要集中在设计和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层面,按照行业发展的要求,现在需求人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端人才:主要需求有文化创意、设计创作能力的设计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带领团队进行自主研发的科技人才。按行业17万家企业和当前技术水平和急需解决的技术瓶颈测算,设计人才需要5万人、管理人才
需要15万人(其中国际商务与工程管理人才3万人),科技人才需要5万人。这部分人才需要在行业内,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锻炼,在大、专毕业生中培养。
2.其他人才:主要需求是设计的细化、深化人才,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大约需要50万人左右;企业管理中各种职能实现的人才大约需要20万人左右;项目管理人才,大约需要30万人左右(其中境外工程项目管理人才2万人左右);科技人才,大约需要50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机械、化工、电子、智能化专业;营销人才,大约需要10 万人左右(其中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人才1万人左右);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施工人员,大约需要500万左右。
由于建筑装饰行业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行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进入的技术门槛很低,行业内部竞争激烈,造成行业内人才流动性很大,人才使用很不规范,复合型人才、高端人才的培养难度极大。
三、当前国内院校的专业设置
高等院校是培养行业人才的主要基地。由于建筑装饰属于边缘学科,形成的时间又很短,所以专业名称非常杂乱,现在与行业有关的专业名称包括:环境艺术、室内设计、建筑装饰、景观设计、艺术设计、公共设计、时尚设计、空间设计、实验艺术、影视美术设计等。主要设置在设计与艺术学院内。当前主要院校相关专业设置状况如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部设置环艺系(设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两个专业)、工业系(设展示、交通工具、工业类产品设计三个专业)、染服系(设染织、服装设计两个专业)、装潢系(设书籍装祯,商业装祯两个专业)、工艺美术系(设玻璃、漆艺、金属工艺、编织设计四个专业)、陶瓷系(设艺术陶瓷、日用陶瓷设计两个专业)。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设建筑、室内、景观设计三个专业)、设计学院(设视觉传达、数码媒体、工业设计、时尚设计、摄影五个专业)、城市设计学院(设信息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三个专业)、造型学院(设油画、壁画、版画、雕塑、实验艺术五个专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业设计系(设汽车、工业产品两个专业)、艺术设计系(设环境、视觉、数字媒体三个专业)、建筑学系(设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两个专业)、景观学系(设景观规划设计、旅游规划管理两个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设计与艺术学科(设置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环境与景观设计、公共设计、广告设计六个专业)、影视学科(设影视、数字多媒体两个专业)。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设产品、家具、展示、室内、景观艺术设计五个专业)、装饰艺术系(设金工手饰、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同时该院有视觉传达设计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系、服装设计系。
其他与建筑装饰行业配套的专业建筑学、风景园林、城市规划、电气工程、智能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及应用、给排水、水务,市政、建筑环境与设备、热力工程、制冷、空调、工民建、土木工程等,分别在其他理工类学院设置;投资经济、建设经济、企业管理、财会、统计等专业,一般在文科经济类院校设置,有些大学在扩张中,经济类专业也有在理、工类院校设置。
四、当前人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当前,建筑装饰行业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品质退化、高端人才培养困难,教学形式传统等主要障碍,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将有助于人才培养和聚集速度的加快。
近几年,社会普遍反映设计师水平的退化。主要表现为设计作品雷同或相似;对高端需求无法满足设计需求;原创作品罕见等。同时,对新进入行业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品质,也越来越表现出品质下降,无论是在组织管理能力还是在敬业精神上,都越来越难适应当前行业的需要。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我国高校教学机制中的问题,如近亲繁殖、师生比例失调、课程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与行业脱节、思想陈旧等管理体制中的问题。
提高院校培养人才的品质,关键是处理好静心学习和接触市场、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力、秉承传统与创作活力之间的关系。要通过校企合作、校间合作、系间合作和国际合作等形式,加强师资交流和学科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业认知水平的基础,加大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的力度。要以社会、企业现实的项目、课题为载体,融合多学科的知识,结合工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作能力,增强其动手实战技能。
高端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使人们能够在争鸣中提高,在思想不断解放中,吸取新的营养,这就需要有一个公平的社会评价体系、和谐的学术辩论平台,奖励或鼓励原创的激励机制,尊重创新、创作的社会风气,在以民营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尤为重要。
企业家,特别是大企业家在培养、汇聚高端人才中具有关键作用,要敢于放权,善于授权,给人才更多的展现、锻炼的机会和空间。要有发现人才的睿智,科学使用人才的技艺,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气魄,才能加强高端人才的生成。要有战略发展目标,、策划和设计课题,合理调配人才攻关,特别是组织有志青年人才发挥作用,才能在企业发展、市场开拓的过程中,造就了高端人才。
建筑装饰行业教育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但教学基础建设滞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教材建设很不完备。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加快学科基础建设,着力培养具有复合型人才发展潜力的教育资源整合,形成人才一专多能的教育体系,为行业尽快解决发展瓶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输送人才。
第三篇: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中共XXX县委组织部
关于对中科院科技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
市委组织部:
根据2009年10月10日电函精神,我县在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现将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对中科院科技人才需求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XXX县总人口共302658人,全县各类人才队伍达10704人,占总人口数的3.54%,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237人, 占各类人才总数的39.58%;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360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40.73%;从学历结构上看,全县人才队伍中,具有中专及以下学历的6232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58.22%;具有专科学历的2813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26.28%;具有本科学历的1617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15.11%;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2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0.39%;从年龄结构上看,全县人才队伍中,35岁及以下的3596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33.59 %;36至40岁的2214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20.68%;41至45岁的1389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12.98%;46至50岁的1590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14.85%;51至55岁的1437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13.42%;56岁及以上的478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4.47%;从专业技术职称情况上看,全县有职称的417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31人,占职称总数的3.14%;具有中级职称的1508人,占职称总数的36.10%;具有初级职称的2538人,占职称总数的60.76%。
二、存在问题
1、人才外流较大。XXX籍国民教育大学生绝大多数在外地就业,数万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中青年农民进城务工,到大中城市和其它领域择业,使我县人才流失严重。
2、现行分配制度的影响。目前,由于我县经济条件较差,个人待遇较低,留不住人才。突出表现在近年来我县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比例持续下降,加之1999年以后大中专学生不分配,县内补充较少,无论在年龄、文化上都出现了断茬、断档局面。
3、人才评价制度的影响。近年来,中省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人才到基层工作、支持贫困地区人才发展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城乡客观存在的差异,绝大部分高层次人才集中在大中城市。此外,由于国家现行的技术职务晋升、科技成果评选、优秀人才的选拔,依然比较重视学历、理论、论文等,因此县域内人才获奖难、晋升难。
4、人才不足的瓶颈制约。在我县源源不断向城市输出人才的同时,城乡差异不断扩大,我县人才队伍面临着补充少和流失大的双重制约,总量不足、学科不全、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方面人才青黄不接。
三、需求、培训与交流情况
1、根据调研与摸底情况,目前我县急需酿酒、机械工程、畜牧防疫、硅酸盐工艺类专业人员定期培训,以解决我县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县企业中的机械工程、营销、计算机、畜牧防疫、采矿工程专业人员到中科院进行培训;请中科院组织酿酒发酵、硅酸盐工艺专业人员到我县相关企业担任技术顾问、经营管理等职,以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相关困难。
2、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县急需项目管理、网站建设、无公害产品检验检测类人才各1人;需要蔬菜花卉、植物保护和利用开发技术类专家来我县培训;让蔬菜花卉、植物保护和利用开发技术类人员前往中科院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3、我县是林木业大县,目前我县林果、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产品加工方面需人才;请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来我县挂职指导;派林业管理岗位领导前往中科院学习;请林业、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产品加工专家来我县培训或我县组织人员前往中科院参加学习。
4、在水利建设方面,我县急需水利、水保、水产工程规划设计技术人员;请专家来我县培训水利、水保、水产工程规划设计技术人员百名左右;派10名专业人员前往中科院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5、根据我县城市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我县急需城市规划方面人才5人(含园林景观规划2人),建筑设计人员3人,节能设计人员1人;派我县城建优秀人才外出学习锻炼,同时请专家来我县加强城建行政执法等方面培训。
中共XXX县委组织部
第四篇: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莆田晚报社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当代媒体及企业对与人才的需求,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了解单位人才需求的渠道,为更好的学习自己的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2011年的暑假的认识实习期间,以提问的形式,对莆田晚报社的同事以及一些领导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调查。
一. 媒体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的要求
(一)对人才的需求
我在莆田晚报社见到了林总编。莆田晚报社隶属于《莆田晚报》是中共莆田市委主管、湄洲日报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报纸,是莆田市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在被问及对人才的需求时,林总编首先表示,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在变化的。在过去,报社所要的记者,是综合性的人才,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负责对消息的采集和报导,报纸的版面内容,也大都是新闻事实。而现在,随着报纸内容的多样化,版面的专业化,专栏专刊不断增多,报社所需要的,更多的是专业性的人才。
林总编谈到,由于报纸具有深层次报导的能力,报纸为受众所展现的,更多的是综合分析之后的结果,平常的生活琐事后面也许有着经济纠纷或者法律问题,这就需要经济或者法律方面的人才。
(二)是否招聘应届毕业生
在谈到是否招聘应届毕业生的问题时,林总编表示,莆田晚报社会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他提供了一些数据:05年,招聘一个浙大新闻系的毕业生,一个浙师大的,还有一个湖南师范大学的;03年,招聘安徽大学毕业生2个;02年,招聘武汉的大学毕业生1个。林总编谈到,报社找人的范围是文科类专业或是与新闻类专业有关的大学毕业生,如文秘 历史 经济 法律等。林总编认为现在的报纸越来越贴近人民生活,语言亲切,口语化,所以报社对记者的文字要求并不是很高,最主要的还是一种新闻的敏感性。所以报社非常欢迎经济或是法律类的人才,“当然了,要是新闻学士学位,又有法律或经济硕士的学位,我们是大大的欢迎了。”林总编幽默的说
(三)对毕业生具体的要求
关于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问题,林总编认为确实并不突出,缺乏经验和
实践能力是最主要的缺点。他认为这是一个应知和应会的问题。学校的教材有些理论方面的知识与现实并不合拍,造成大学毕业生面临实践时的困扰。林总编还指出锻炼需要一个过程,刚走上工作岗位,实践不够,很难做出成绩,所以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应加大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
关于这个问题,赵书记的看法是一样的。可见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在校要注意锻炼的。而有些实习生往往实习的时候很勤快,一旦被录用就开始懒散,这是非常不好的。另外,赵书记还补充,工作主动性不够也是大学生的缺点,总要领导布置了任务再去完成它。
对毕业生具体的要求,林总编和赵书记都一致认为要勤奋。作为新闻记者,就一定要吃苦甚至享受吃苦。赵书记还补充在校期间培养自己的政治意识也是很重要的。
二.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的要求
(一)人员组成莆田晚报社:60%以上为大学生,中专生比率为90%以上。并在集团内部设有博士站,董事中大部分为MBA硕士学位。
(二)内刊内报的发展情况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这两个集团的内刊内报均发展良好,每期刊物都送往市政府办公室和书记处,与报社电台有良好联系,内刊受到广泛的重视。
(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接待者均坦言,对于一个资产庞大,员工众多的企业,管理中确实有不可避免的困难或者不可协调的部分,尤其是报业集团的记者,由于工作性质需要时常到外面采访,所以在管理上需要更多的新的模式。但企业对员工负责,会尽量做到维护员工的利益,尽可能避免管理中的事故和漏洞。
三. 对于调查的总结
我通过这次调查,受益菲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并粗略的了解了媒体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对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有了一定的定位,为自己专业的学习打了一点基础,明确了将要掌握的能力。
无论以后向哪个方向发展,做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的学生,都必须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培养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要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培养新闻敏感。希
望自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自己所需的素质,我想这也就是这次调查的目的了。
第五篇: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农机使用与维护专业
人才岗位需求分析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促使我国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与科学技术的前进、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的。在这大的背景下,我国农机业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机及为适应农业发展的各种设备已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技开发、生产制造和推广示范体系,农机产品及附件进出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
十五届三中全会的报告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实现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转到寄托科技前进和提高劳动者本质的轨道上来。”这充分说明,“十二五规划”的农业职业教育,任重道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改革招生与分配合制造度,调整专业设置,拓宽服务领域,扩大办学规模及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为显著。除此之外,为顺应形势要求,各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也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为了深入了解市场,获取社会对农机人才需求变动情况的了解,明确学校农机使用及维修专业的学生培养方向,对多家企业进行了有关人才需求在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调查。
一、调查的方式与内容
1.抽调学校部分领导和农机教研组老师深入农机公司、农机市场以及农村,召开我校历届毕业生和应届实习生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掌握了毕业生的从业情况,了解了毕业生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及实习环节的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听取了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
2.对全体农机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有:①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及从业情况。②承担企业职工培训的课程内容。③农机行业近几年较为
广泛使用的新设备和新技术。④对农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⑤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⑥如何开展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调查,我们得到了大量的反馈信息,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成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机使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农业机械构造与原理、农业机械的电器控制与智能控制、农业机械管理、农机使用、农业机械销售等基本知识,掌握农机使用、维护、检修、安装调试等职业能力,面向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检修、维修、营销、安装调试以及管理等岗位需要的从事农机使用、维修、售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农机运用及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
1.毕业生情况与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通过调查反馈的信息,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农机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售后服务、销售和管理等。毕业生就业后岗位变换较频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毕业生感到基础知识单薄,文化素质不高,适应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有:①初高中阶段学习基础就普遍较薄弱,由于社会、家庭及其个人的某些原因,他们在小学、初中时期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再加上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甚至有的学生加减乘除都没学好,因此,在中职阶段的学习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这就给中职学校教学带来了不少障碍。②由于生产设备日趋现代化,智能化,原来设置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已经满足不了毕业生从业的需求。③在知识面方面,毕业生技术基础面不宽,原来课程体系专业课口径窄,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以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变换。④学校实验实训的仪器、设备不足,学生动手机会少,实际操作能力差。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从事本行业的人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生产管理无序、非正确维护与不断技术更新的设备的高要求所构成的矛盾,严重困扰本行业的发展,因此本行业急需具有一定技能中专毕业生加入,同时要求中专毕业生有比较全面的素质。首先,要求毕业生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一上岗就能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顺利地顶岗操作,希望毕业生能较快地理解和接收新知识、新技术,适应企业及公司岗位的转换。另外,企业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心理素质。中专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提拔为企业部门领导和车间一级技术人员,更要有语言表达、文字表达能力,有组织协调能力和业务交往能力。
2.农机使用及维修专业人才的主要知识
通过调查统计,市场要求学生在农机基本知识、农机具的使用、农机具机械维修与保养、农机具的电器控制与智能控制方面的能力普遍具有较高的要求,其次是农机具安装与调试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再次之是农机具检测、农机营销与管理等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特别加强学生农机具维修的能力。
3.农机使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主要技能
市场期望学生对农机具操作、维护的基本能力要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加强学生对农机具、设备操作实际的动手,增强实训环节的教学,对学生重在突出一至两项技能训练,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增加实训技能课程,建立校企合作方式,学生根据岗位任务进行专业实习,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重点掌握农机驾驶及作业能力、农机维护及保养能力、农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农机检测能力、农机修理能力、农机的调整与检测能力、农机装配能力、简单机加工能力、简单焊接件焊接能力、产品推销能力、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4.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对于本专业,企业均期望学生热爱本职岗位、热爱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优秀,创新意思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品质意识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爱岗敬业教育,诚信教育,学生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在毕业前希望学校加强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培训。5.农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本次调查就毕业生对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需求程度广泛征求教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应使毕业生具有比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适应学生将来就业与岗位转换的需要。文化基础知识:语文要突出应用写作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政治要重视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英语和数学首先要复习巩固初中的知识,英语教学同样要为本地经济服务,教学内容要结合日常用语,计算机用语、外贸英语、农机专业科技用语。产品说明书、进口设备说明书均可作为学生补充练习。数学重点是三角函数部分。计算机已普遍使用,要重视操作技能实训。
专业知识是指岗位群所必须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求学生既具备一技之长,又能掌握本专业比
较全面的知识。教学内容应删减理论研究性内容,突出实用性和地方特色。具体有:机械基础中工程力学部分从简,重点是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特别是齿轮传动和轴承。液压传动相对比较复杂,但应用日趋广泛。钳工突出装配工艺、机修钳工。另外还需开设电工电子技术、拖拉机汽车电器修理技术、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柴油机拆装与维护。选修企业管理、农机产品销售等课程。还应增加一些社会知识方面、个人修养方面的讲座。在进行农机专业的教学设计时,应以文化基础知识为前提,以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重心。做到基础知识要厚实,专业技能要精湛。
6.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
通过调查,了解毕业生对能力的培养表现十分迫切与关注,如农机具操作能力、农机具维修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农机检测技术等)以及其他相关能力都是毕业适应职业岗位应该具有的实际能力。
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农机专业毕业的能力结构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那么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
(1)按要求开设有关课程的实验,保证一定的实验开出率。如电工和电子技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判断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抓技能实训、下企业实训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即拖拉机汽车电器修理技术、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柴油机拆装与维护、农机具使用与维护能力。
(3)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抓课程的综合练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即语言表达、文学表达和计算、识图、绘图能力。
(4)通过兴趣小组、主题班会、参加社会实践等手段培养学生其他相关能力即协同合作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能力。
总之,能力结构要以实用为主,突出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要以适应职业岗位为目标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三)关注农机行业的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密切关注农机技术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人士及专家讲座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补充和更新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新技术发展,并掌握相关技能,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