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院校能源类专业现状调研分析报告专题
职业院校能源类专业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一、序言
(一)调研背景
根据2014年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目前,新专业申报准备工作也正有序地进行。本着为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同时也为了促进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合理性发展,规范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工作,对拟申报的新专业进行市场调研。
1、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及相关政策为抓手,以国企办学的扎实基础和丰富经验为底蕴,以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在培养模式上,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实现从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从注重理论和课堂教学模式,向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学生技能为主体分阶段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从关注知识、关注理论,向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的方向转变;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从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理论、实习考试,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转变。
2、产业背景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保障地方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加大和传统能源资源的快速消耗,新能源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伴随着太阳能投资热潮在中国的兴起,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选择。世界各国都将光伏发电作为发展的重点,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600兆瓦,2020 年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 30 吉瓦,预计2050 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30亿千瓦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可达6亿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等部分组成。
3、社会需求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力电池等100个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动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太阳能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都提出了优先发展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产业。
(二)调研目的
对已开设类似该专业的兄弟院校进行调研,了并结合自身的教育优势对专业进行合理化的设置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使新专业的设置及课程安排能够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和社会岗位群的发展要求,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加快教育创新的步伐,以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
1、为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通过调研兄弟院校,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与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形成最适合地区经济与行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2、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
通过调研兄弟院校,开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制一体化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编写与本专业相配套的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
(三)调研时间和对象
(四)调研方法
得出调研结论,为能源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客观依据。
(五)调研内容
对同类兄弟院校的办学理念、院系设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师资队伍结构、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等进行调查,了解我校与同类兄弟院校的差距与优势所在。
二、高职院校能源类专业现状调研分析
三、我校能源类专业建设情况
我校能源工程学院现有?????????????????。
四、总结
调研完毕,我们满载而归,对后续如何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能源利用类专业,我们充满信心。具体说来,通过对兄弟院校相关的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学科建设等调研,取得了多项的成果,调研结果经过全体教师讨论,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专业开设方面,????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是能源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世界加工制造基地,而其中不少是一些高耗能制造业。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均能耗水平、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都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样,加强能源战略管理成为必然,可以预见的是,目前能源类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第二,在筹办专业发展方面,这些院校都有行业或者产业支撑为背景,? 第三,在能源专业的起步方面,????
综上所述,当前能源产业存在历史性的机遇,需要加快提升技术水平、实现大规模生产,各类学院需要向各类企事业单位输送大量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专业人才。本次通过对上述院校的走访和调研,对能源类人才的需求、培养模式与办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较好的调研效果,必定为后续专业教学开展带来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篇: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
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2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2)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约束性指标,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同时,经济社会的日益向前发展,也急需加强能源统计工作。作为一名与能源统计渊源较深的统计人,深感能源统计工作之重要。现结合县级实际,从一个能源统计业务人员角度,谈谈当前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县级能源统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求抛砖引
玉。
一、能源统计历程及现状
1、能源统计工作历程
我国的能源统计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80年代至9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设置了能源统计指标,并建立了能源统计机构,隶属于物资统计。至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统计机构和统计指标体系。
(2)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能源供应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几次大的统计制度改革与调整,相继撤销了能源统计机构,能源统计作为工业统计的一部分,归属于工业统计管理。
(3)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统计逐步进行了恢复性的调整、完善和加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统计工作的
重要性开始显现。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省辖市以上统计部门逐渐建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配备了专业统计人员,县以下能源专业统计机构也正在逐步建立。
2、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是在工业能源统计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县级统计部门只负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等。统计内容为能源产品的生产、购进、消费和库存等情况;设置的报表周期为年报和季报,主要表种有: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和工业企业水消费表。
除工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还没有完整的能源统计报表
制度,只能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推算和估算。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也还没有建立能源统计制度,有关能源资料是根据经济普查或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推算的。
二、县级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到位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样,能源统计工作也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然而现在的状况基本是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到县级则变为任务的简单分解,没能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起来,没有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力促节能降耗的氛围。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往往还在考核工业用电量指标,无疑就造成了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能源统计工作的忽视。“节能降耗”的重大责任,最后简单地落到了专业人员身上。可现有的能源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节能减排工作 的要求。当前,县级统计部门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统计任务,除了常规统计任务外,又增加了全面小康监测、服务业、能源等统计任务,统计部门的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县级及县以下统计部门,基本没有能源统计职能科室,大多没有专职的能源统计人员,能源统计力量极为薄弱,矛盾更加突出。本人所在的县统计局已多次向县政府的编制部门打报告,要求增设能源统计科,增加能源统计编制,可在短时间内依然未获批复。
2、县级能源统计方法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对能源统计工作未能建立全面的统计报表制度,仅有规模以上工业报送季度报表,一产、三产、规模以下工业单位均没有报表制度,尤其是对煤、电、油的生产和运输企业未能建立健全报表制度,无法掌握全县的煤电油运等全面情况。仅靠编制
能源平衡表来编报数据,其数据来源,除了规模以上工业能提供一套基层数据外,其他数据都是推算、估算、测算数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目前,县级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由于部门能源统计资料难以收集等因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全社会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能源统计的“双基”工作薄弱
一是企业基础资料不够健全。调查发现,大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能提供一些较为完整的能源资料,但一产、三产、建筑业等其他行业的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尤为薄弱,几乎没有能源方面的统计资料。如石油、煤炭等经销部门和商业企业,经过改革、改组、转制后,规范完整的统计机构已被削减,能源消耗统计几近瘫痪。二是能源管理不严,管理渠道多头。在一些能源消费相对较少的企业,如电力消费由财务部
第三篇: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约束性指标,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同时,经济社会的日益向前发展,也急需加强能源统计工作。作为一名与能源统计渊源较深的统计人,深感能源统计工作之重要。现结合县级实际,从一个能源统计业务人员角度,谈谈当前能源统计工
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县级能源统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一、能源统计历程及现状
1、能源统计工作历程
我国的能源统计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80年代至9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设置了能源统计指标,并建立了能源统计机构,隶属于物资统计。至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统计机构和统计指标体系。
(2)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能源供应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几次大的统计制度改革与调整,相继撤销了能源统计机构,能源统计作为工业统计的一部分,归属于工业统计管理。
(3)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统计逐步进行了恢复性的调整、完善和加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省辖市以上统计部门逐渐建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配备了专业统计人员,县以下能源专业统计机构也正在逐步建立。
2、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是在工业能源统计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县级统计部门只负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等。统计内容为能源产品的生产、购进、消费和库存等情况;设置的报表周期为年报和季报,主要表种有: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和工业企业水消费表。
除工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还没有完整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只能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推算和估算。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也还没有建立能源统计制度,有关能源资料是根据经济普查或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推算的。
二、县级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到位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样,能源统计工作也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然而现在的状况基本是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到县级则变为任务的简单分解,没能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起来,没有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力促节能降耗的氛围。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往往还在考核工业用电量指标,无疑就造成了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能源统计工作的忽视。“节能降耗”的重大责任,最后简单地落到了专业人员身上。可现有的能源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统计任务,除了常规统计任务外,又增加了全面小康监测、服务业、能源等统计任务,统计部门的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县级及县以下统计部门,基本没有能源统计职能科室,大多没有专职的能源统计人员,能源统计力量极为薄弱,矛盾更加突出。本人所在的县统计局已多次向县政府的编制部门打报告,要求增设能源统计科,增加能源统计编制,可在短时间内依然未获批复。
2、县级能源统计方法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对能源统计工作未能建立全面的统计报表制度,仅有规模以上工业报送季度报表,一产、三产、规模以下工业单位均没有报表制度,尤其是对煤、电、油的生产和运输企业未能建立健全报表制度,无法掌握全县的煤电油运等全面情况。仅靠编制能源平衡表来编报数据,其数据来源,除了规模以上工业能提供一套基层数据外,其他数据都是推算、估算、测算数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目前,县级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由于部门能源统计资料难以收集等因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全社会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能源统计的“双基”工作薄弱
一是企业基础资料不够健全。调查发现,大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能提供一些较为完整的能源资料,但一产、三产、建筑业等其他行业的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尤为薄弱,几乎没有能源方面的统计资料。如石油、煤炭等经销部门和商业企业,经过改革、改组、转制后,规范完整的统计机构已被削减,能源消耗统计几近瘫痪。二是能源管理不严,管理渠道多头。在一些能源消费相对较少的企业,如电力消费由财务部
门管理,油料消耗由运输部门管理,其他能源品种具体由相关的使用部门管理,整个企业没有完整的能源消耗数据,统计人员只在填报能源年报或能源季报时搜集指标数据,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产量能耗等参考资料。三是能源统计人员不固定、不专业。目前普遍存在基层单位能源统计人员不固定、不专业的情况,操作技能比较欠缺,还有其他部
门人员兼职的现象,“双基”工作亟待加强。力量配备与工作任务明显不协调,使能源统计工作无力深入开展。四是基层单位工作量大,资料精度不高。能源消耗统计的基础在企业,企业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不能专心从事某一项工作,对于各种报表也是疲于应付,加之对能源统计的重视程度不高,缺少专门的能源统计核算机构,能源消耗资料采集困难,统计数据填写随意性大,精度不高。
4、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素质不强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及基层企业大多没有专职能源机构和统计人员,且企业统计人员流动性大,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在现有能源消耗统计人员中,大都为“半路出家”,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极需加强。加之上级业务部门在能源统计知识及业务上培训较少,兼职的统计人员平时工作又较为繁忙,以致对能源统计知识不熟悉、不全面,在报表中出现差错。这将严重影响能源统计工作的开展和能源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1、充实能源统计力量,加强能源队伍建设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给予支持,充实和强化能源统计队伍建设,要给机构、给编制、给人员。要加大节约能源的宣传力度,积极组建专业化的能源消耗统计机构和网络。健全部门能源统计制度,疏通能源统计渠道,发改、经贸、交通、建设、电力、石油、统计等部门要同心同德,密切配合,配备业务精湛的专职统计人员,各尽其职,切实做好能源生产、消费、流转、销售等多环节的统计工作。基层能耗单位是能源数据的源头,是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各能耗单位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能源统计工作,为圆满完成能源统计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日益繁重的能源统计工作。
2、完善能源统计方法,构建能源统计体系
建立全社会能源消耗统计体系是获得全社会能源消耗量和三次产业以及国民经济主要大类行业能源消耗量的基础,是编制地区能源平衡表的先决条件,是掌握地区能源降耗指标的关键。一要完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建立符合本地情况的数据采集体系。在现有面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的基础上,将能源统计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加大对一产、建筑业和三产的能耗统计,采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多种统计方法分类调查,科学搜集有效的能耗资料。二要逐步建立部门能源统计制度,以重点部门统计为骨干,将部门统计延伸至相关企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建筑业、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在能耗普查的基础上,采取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三要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建立能源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总体把握能源统计数据质量。
3、规范能源统计基础,破解能源“弱基”难题
政府统计是“节能降耗”目标实现的统计者和检验者,企业是节能降耗的主体,也是能否完成目标的关键。一要成立县级统计部门能源统计机构并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增强能源统计工作力量。二要规范企业原始资料,统一台账格式,严格上报制度,力争数出有据,来源可靠。三要落实企业能源统计机构和人员。企业要安排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工作,按时上报各种各类能源调查表,确保企业的能耗数据有据可查。
4、强化能源业务培训,提高能源统计水平
能源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能源统计工作的人员,既要有专业的统计知识,也要有能源消耗与计量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市场经济下能源的生产、销售、消费、流转等环节非常复杂,要及时、详尽地反映能源利用状况必须加强对能源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只有不断提高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才能满足对能源统计工作新要求。目前,县级及县以下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都较低,水平急需提高。要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经验、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同时要培训计算机网络知识,配备先进的统计设备。只有不断提高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核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有效保证能源核算数据质量。
第四篇:装饰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 建筑装饰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一、调研情况概述
(一)调研目的 为了更科学合理的规划、设置专业,加快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步伐,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足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人才及规格的需求,更好的为广西重点发展的“14+10”产业服务。为学院制定完善“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编制“高校发展定位规划”的“专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情况
1、调研时间
分别于2009年5~7月、2010年10~12月、2011年10~12月开展了三次人才需求调研,时间累计达9个月。
2、调研对象
⑴建筑公司、装饰公司等企业(70多家)负责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设计部主管、市场部主管、监理工程师。
⑵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06~2010届毕业生(500位)。
⑶区内外涉农类院校、工程类院校(45所)相关专业2010~2012级在校生情况。⑷广西农业厅、广西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
⑸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各类人才招聘网和招聘会以及网络资讯信息。
3、调研方法 对区内企业、毕业生、新生、院校、相关部门主要采取实地访问、专业分析会座谈、发放问卷和电话咨询等调查的方式;对区外企业、毕业生、院校、主要采取选点实地访问、发放问卷和电话咨询等调查的方式,先后到江苏、新疆、河南、广东、海南、云南等地走访了20多所高职院校和30多家建筑装饰类企业;对行业信息主要采取网上查询方式。
4、调研内容及获得的主要资料
⑴企业调研内容:企业基本情况、近5年招聘建筑装饰类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目前对该专业人员的需求、未来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预计需求以及该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的预测等,共获得50多家企业反馈的完整信息,20多家企业反馈的部分信息。⑵建筑装饰类毕业生调研内容:建筑装饰类毕业生基本情况、职业发展情况、对学校所开设专业看法等,共获得200多位毕业生反馈的完整信息。
⑶装饰类新生调研内容:个人基本情况、对就读专业的看法、对专业的认知与关注度等。获得全部新生反馈的完整信息。⑷区内外涉农类、工程类院校相关专业调研内容:历年招生情况、就业率、社会需求、建设现状等,获得全部新生反馈的完整信息。
⑸相关部门和行业信息调研:专业布点情况、有关政策、重点发展产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各省相关专业发展方向及人才需求概况。获得基本的需要信息。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建筑装饰类产业的发展现状
1、建筑装饰类专业服务的产业群
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包括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包括房地产行业相关的建材销售、房屋装饰装饰、维修等产业。
2、建筑装饰类产业在国家、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建筑装饰行业形成的工程产值,既对拉动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又对改善投资硬件环境,吸引新技术和国际资本具有重要作用,无论从宏观上看还是微观上讲,建筑装饰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显示,我国第一产业增长率逐年回落,第三产业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使我国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建筑装饰装修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消耗性的服务业,其工程中大量消费第二产业的成果,对第二产业的增长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和支持,建筑装饰业过去的一年里,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加大了第三产业增长比重。支持了由其相关联的房地产业、旅游业、商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其作用突出。
房地产业、旅游业及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建筑装饰装修行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新建住宅项目、宾馆饭店建设与改造、商业服务业设施的新建与改造,支持了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行业之间的相互支持,为行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3、建筑装饰类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区建筑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改革开放为建筑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生产方式的变革,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广西建筑业的施工活动已从过去主要靠手工劳动,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装配化、集成化、网络化,已从建国初期几千人的工程队,发展到如今具有80万从业人员的产业大军,为广西和国家经济建设及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0年全年,广西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8亿元,增长28.8%;上缴税金51.4亿元,增长17.9%。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西累计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277.4亿元,年平均增长17.2%,占全区GDP的比重为5.7%;建筑业实现利税总额为286.4亿元,年平均增长20.5%。
目前,我区建筑行业共有施工企业3400余家,从业职工约80万人。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员,绝大部分仅具备中职或中职以下学历。以我区最大的建筑集团企业广西建工集团为例,职工总数为34770人,其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为6700人,占职工总数的19%;而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高职和本科以上学历的占25%,只占职工总数的4.8%。
全区建设行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比例就更低,这个比例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广西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建筑队伍组织结构和对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资质要求有不小的距离。因此,近几年来企业需要补充大量的高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大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以提高企业资质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
(二)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趋势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行业是建筑业的一个子行业,同时又与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业和勘察设计业紧密相关,工程造价体现的是公平、公正的交易价格,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交易各方主体利益诉求的回应。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项目投资、设计、招标投标、合同签定、工程施工等全过程,对于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和建设管理水平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调查中发现,随着建筑行业整体向好,建筑企业对装饰装修、工程造价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趋旺。“建筑工程、建筑学、装饰装修、电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是目前建筑企业招聘中的前十位。建筑企业对这十大热门专业的需求量占建筑行业对毕业生需求量的80%,近年来还以增幅8%的速度稳步增长。
随着外资企业的大量进入,以及国内装饰装修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将有大量规模较小的住宅装饰装修企业获得合法资质进入市场,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国家进一步规范装饰企业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的条件下,竞争将促进各类装饰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发挥自己的优势,走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呈现以下趋势:
工厂化模式:一些规模较大的装饰企业利用品牌效应和经营规模的优势,建立自己的家具、幕墙等相关配套产品的生产和配送系统,实现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既提高了规模效益,又提高了装饰质量,降低了装修现场的污染。
企业联盟:一些规模相当的企业,采取供应链与企业联盟的形式,在项目较多的地区,选择经营规范、质量与信誉较好的家具、部件生产企业结为合作伙伴,定点为装修项目配套生产、现场组装,既突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能较灵活的安排和组织项目施工。
特许经营:一些品牌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选择了特许经营模式,通过对外输出管理模式,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影响,实现低成本扩张,迅速提升市场份额。
专业化经营:一些装饰企业集中技术和施工力量,为某一行业提供专业化服务,通过市场细分和锁定目标客户来树立品牌,如:别墅项目、医院项目等。
农村市场开发:随着我国农村家庭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消
费结构升级会成为建筑装饰行业新的增长点和支撑力量。
(三)建筑装饰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1、建筑装饰产业现有专业技术人才情况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建筑装饰业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建筑业的体系划分由过去的“勘察设计业、土木建筑业、设备安装业”更改为“勘察设计业、建筑安装业、装饰装修业”。据调查装饰装修行业年工程产值估计在1万亿元左右,其中公共装修4500亿元,家庭装修5500亿元。建筑装饰业作为一个崭新的行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而家庭装修业也已占国民经济产值3.6%的比例快速发展。
据统计我国目前建筑装饰业的从业人员已达1500多万,其中一线操作人员80%以上是农民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均不足1%,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51万左右,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较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低,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约占33.3%,许多建筑装饰企业的技术岗位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装饰业的科技含量也在迅速增加,智能建筑、节能建筑、环保建筑已经逐步普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逐渐成熟。随着建筑装饰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推进,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从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等世界关注的盛事,以及日益不断提升的家装水平,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建设对建筑装饰技术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后,房地产业的发展回归理性,走上了一条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这也为装饰行业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抓住机遇,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装饰业应用型人才,成为目前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当务之急。
2、建筑装饰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依据国家和广西“十二五”建筑装饰行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以及行业、企业调查统计分析,预计未来5年内,我区建筑装饰行业对建筑装饰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约39000人。其中,作为建筑装饰行业生产、销售、技术服务、推广一线的高职高专学历人才的需求总量约占60%。
⑴按现有的89个县市建筑装饰专业人才需求≥8900人。
⑵根据企业和行业未来人才需求和预测的调查结果,以目前广西2000多家建筑装饰企业,每年需10人;5年装饰类专业人才需求≥20000人。
⑶从现有企业每年急需的人才缺额(招不到)看,装饰类专业人才需求≥10000人。
3、建筑装饰类专业在我区的布点情况分析
据调查,2012~2013年,园艺类专业在我区的布点情况如下:
从表上可见,目前共有40多所高校开设有建筑装饰艺类专业,年均录取报到人数5000人。
三、对我院建筑装饰类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结果及结论
1、建筑装饰类专业人才服务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建筑装饰装修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是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推进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之一,是广西“14+10”重点发展产业。
2、广西建筑装饰类专业技术人员极其缺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广西建筑产业大省极不相符。未来5年内,建筑装饰类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对装饰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预计超过2万人,以现有的人才培养现状,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建筑装饰类专业人才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处于紧缺状态。
(二)建筑装饰类专业未来5年发展规划建议
1、发展规模
根据广西产业发展、社会需求和学院整体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建筑装饰类专业未来5年发展规模,每年招生5000~7000人,在校生10000~19000人。
2、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
⑴实行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大类招生、内设方向班教学。
⑵进一步加大装饰类专业宣传力度和建设力度,以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专业为龙头,把工程造价、室内设计工程技术专业方向专业做稳做强,逐步做大;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做稳做精,逐步做特;把建筑装饰类专业建成广西人数最多、就业率高的专业。
⑶全面实施“四阶段、三平台、两融合” 工学结合、产学一体模式,不断深化和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⑷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设强化职业岗位能力的独立实训课和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的学习项目训练,按岗位工作任务主线进行核心课程的项目教学。
⑸采用“教、学、做、思、评”五合一教学模式和多法融合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启发、讨论、参与、案例分析等方法,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探究式等方法。
⑹建设完善现有“六位一体”功能的综合性、生产型实训基地的现代农业设施,新建“花艺超市”等产业型、企业化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手段和条件。
第五篇:我国能源现状分析
我国能源现状分析
(l)人均能耗水平低。人均能耗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情况一样,1993年中国商品能源人均消费量为943公斤标准煤(1995年为1065公斤),仅为世界平均值的47%。家庭人均用电量只有62千瓦小时,不到美国的2%。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过多,使得大幅度提高人均能耗水平非常困难。
(2)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由于中国尚处在工业化初期,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构成和管理均较落后,加之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能耗水平长期居高不下。现在中国的产值能耗约为中等收入国家的2.5倍,工业发达国家的4倍,主要工业产品的单位能耗要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30%~90%。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29%,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如果把开采效率32%计入,则从开采、加工、转换、运输到终端用新设备的总效率只有9%,不到发达国家的1/2。
(3)农村能源矛盾突出。中国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当前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的70%依靠生物质能,估计每年当作燃料烧掉的薪柴达1.06亿吨标煤,秸秆1.53亿吨标煤,从而造成大面积森林破坏和减少土壤有机质。近些年来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使用商品能源数量直线上升,1993年已达1.8亿吨标煤。同时,由于现有农村电气化水平很低,1994年农村人均拥有电量仅275千瓦小时,全国还有7000万人口没有用上电。因之,今后整个农村能源供应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4)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尤其是石油。中国能源资源总的来说比较丰富多样,全国到1993年1月l日经地质勘探证实的煤炭储量为9863亿吨,其中相当于世界能源委员会定义的探明储量约占30%。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石油预测总资源量达940亿吨,其中累计最终可采储量158亿吨。天然气预测总资源量60万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经济开发装机容量2.9亿千瓦,发电量12600亿千瓦小时,居世界各国首位。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太多,人均能源资源就显出相对不足。煤炭人均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石油人均可采贮量,按美国《油气杂志》的数据计算为2.9吨,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1.6%。显然这将成为我国长远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5)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特殊困难。中国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且不说50年代煤炭占到一次商品能源消费量的92%~95%,即使自60年代中期石油大量增产之后,煤炭的比重最低也在69.9%(1976年),整个80年代则在72%~76%之间,90年代前半期一直在75%左右。1995年为12亿吨的煤炭年产量提供了全国70%的工业燃料和动力,60%的化工原料和80%的民用商品能源。煤炭占用了铁路运力的42%、公路的25%和水运的20%,全国大部分大气污染和相当一部分水污染直接或间接来自煤炭的燃烧与加工(1992年全国SO2排放量1685万吨,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其中的90%和70%是烧煤造成的)。预计今后二三十年内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有质的改变,也就是说能源需求的增长仍将主要靠增产煤炭来满足。这样,将必然继续加大煤炭对运输、环境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