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及分析
大学生电脑主页 —— dxsdianna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及分析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谢征宇 王静 洪妮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 收集整理,大学生电脑主页——大学生的百事通】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人们在群体活动中,由于相互认知和相互体验而形成的心理关系。
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即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其特点,寻求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有的放矢地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我们于2006年组成了“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课题小组,课题组选取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和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及安徽农业大学涉外经济学院共四所高等职业院校的不同专业的三年制高职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运用了大学生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1000名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特点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郑日昌等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师生关系诊断量表”和“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状况诊断量表”三类量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量表共66题,每题有“是”或“否”两个备选答案。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测量、当场解释和咨询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0份。有效问卷中,男生451份,女生416份,未标明性别73份,有效抽测率达到86.7%。
1.与同龄人的关系
调查显示,高职生非常愿意与同龄人广交朋友,对别人的言论很敏感,十分在乎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受访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大多表现出和谐宽容的态度,能尊重别人,有较好的待人接物的机智。如对“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男、女生回答“是”的都不到10%,其中男生为28人、女生仅有3人;对“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男、女生作肯定回答的也均在10%以下,分别占各自总数的6.6%和2.4%。在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高职生对异性持有偏见者很少,如对“瞧不起异性”和“被异性瞧不起”作出肯定回答的男、女生分别为
【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nao.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1
32人和29人,只占总数的3.7%和3.3%。
在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普遍认同的同时,问卷统计也显示,高职生对如何与人交际又缺乏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人际沟通的困扰主要表现在话语交流、与陌生人交流和异性交流三方面。一是难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善于利用恰当的谈话方式与人交流思想感情。如对“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无论男生、女生回答“是”的比例都很高,男生达48.6%,女生达52.6%;对“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男生、女生回答“是”的比例分别占到各自总数的40.8%和36.1%。二是与陌生人的交往缺乏自信,不少学生过于拘谨和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对“和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男、女生回答“是”的分别占到各自总数的39.5%和42.8%;对“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男、女生回答“是”的比例都分别高达40.3%和51.9%;特别是对“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男生回答“是”的有224人,女生则高达248人,占到各自总数的49.7%和59.6%。三是不善于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分寸。如对“与异性交往太少”的卷题,男生持肯定答案的有214人,女生有166人,占各自总数的47.5%和39.9%;对“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回答是的,男生有191人,占男生总人数的42.4%,女生有136人,占女生总数的32.7%。另外,男生对“暗自思慕异性”回答是的,也有157人,占到男生总人数的34.8%。同时,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受访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认为异性间的交往需要时间,必然影响学习,采用自我封闭的态度,不愿与异性交往;另一种则表现为热衷于异性间的交往,甚至忘了学业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为了同异性交往,可以不上课、不考试,即使留级也在所不惜。
2.与教师关系
本次问卷调查反映,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关系总体上较为融洽。特别是在师生地位关系上,尊师爱生成为师生关系的主流。如对“你的意见常被老师不加考虑地反对”,男生回答“是”的只占男生总数的14.4%,女生回答“是”的只有6.3%;对“老师常讽刺或嘲笑你”男、女生回答“是”的只占各自总数的7.8%和1.9%;对“你的思想常被老师支配”,男、女生回答“是”的也只占各自总数的19.3%和15.1%。对于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多数学生感到较为平和。如对“老师常给你增加学习负担”,男、女生回答是的分别为73人和43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2.3%;对“你在学习上的创造性见解常得不到老师的肯定”的回答持肯定回答的也只有140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4.9%。
然而,问卷调查也反映出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较大,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如对“老师不
了解你的忧虑与不安”,男生中回答“是”的占男生总数的61.4%,女生回答“是”的也达到了41.3%;对“你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秘的老师”,男、女生持肯定回答的都超过半数,男生回答是的占男生总数的59%,而女生则高达69%;对“老师很少与你倾心相谈”,男、女生回答“是”的比例,分别高达69.2%、74.8%。
3.与父母关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高中进入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感到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一方面,离开家庭的独立生活使之与父母的关系开始由依赖阶段向独立阶段发展,由依赖关系向平等关系过渡,与父母关系的质量提高,家庭更和谐了。如对“你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的回答是的只有42人,占被测总数的4.47%;对“家里人之间常吵架”,男、女生回答是的都只有37人,不到总数的10%。另一方面,伴随心理的逐渐成熟,自我意识的日趋完善,高职生形成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愿望。他们开始对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过细的嘱咐和种种限制表现出一定的不满,甚至抵触和反抗。一些受访学生感到,在学校特别想家,回到家又会因为一点小事和父母争吵,想静下心来和父母好好聊聊,却又因为父母一味的嘱咐而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由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高职生与父母关系的行为困扰主要集中在对家庭过多约束的不满。如对问卷中“父母把你当小孩看待”一题,男生回答“是”的有194人,女生更是多达255人,分别占各自总数的43%和61.3%;对“父母经常啰啰嗦嗦地进行礼仪人情的说教”,男生回答“是”的有219人,女生持肯定回答的也有197人,占各自总数的48.6%和47.4%。对“父母晚上不允许你外出”,女生回答是的多达259人,占被测女生总数的62.3%;男生持肯定回答的也有154人,占被测男生的34.1%。通过对四所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访谈的问卷分析,我们认为,当代高职生的人际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总体呈现出开放性、独立自主性、平等性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发挥人际交往的各项功能,促进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高职生人际关际也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和行为错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疏导。
高职生人际交往中行为困惑的主要成因及其调适
高职生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困惑,受其特定的心理因素支配,完全可能通过心理调适予以矫正。
1.自卑心理及其调适
调查了解到,进入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不得不进入高职院校
学习。未被大学录取成为本科生的高职生,常感觉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自信、产生自卑感。如对“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男生回答“是”的有224人,女生则高达248人,占各自总数的49.7%和59.6%。
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学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自卑的人往往忧郁、悲观、孤僻,不愿或不敢与人交往,人为地把自己孤立起来。自卑者不一定能力低下,而是凡事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在与人交往中总想使自己的形象完美,惧怕受挫,从而缩小了自己的交际圈。
要克服自卑心理,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要对自己进行客观地分析,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如实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这样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做到不亢不卑。其次,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树立自信心。再次,要改变逃避退缩的态度,善于表现自己,积极与他人交往,尤其要有意识地加强与性格开朗、乐观、豁达的人交往,这对克服自卑心理更有益处。
2.异性交往困惑及其引导
异性间的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有些高职生在某种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在与异性交往时总觉得比同性交往时有更大的障碍。这种障碍可表现为对异性的神秘感,不能区分和处理友谊和爱情间关系乃至形成对异性的恐惧。究其原因:首先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如“男女授受不亲”等陈旧观念依然存留于现今社会,并对高职生异性间的正常交往产生消极影响。其次是舆论顾虑。由于社会舆论对异性关系的关注度较高,异性间交往往往容易受到他人的监视和评点。因此不少高职生总担心被人议论,不敢大胆与异性交往。再次是性的敏感性。男女性别的差异带来同性与异性交流方式上的差异。处于青春中、后期的高职生,对于这种差异尤为敏感,导致一些高职生在同异性交往时心情十分紧张,很不自然。
异性的交往是高职生人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生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的行为困惑需要运用综合手段进行调适。第一,摆脱传统错误观念的束缚。破除“男女授受不亲”封建旧观念的束缚,本着自然、坦诚、平和、平静的心态与异性相处。第二,多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保持与异性直接接触,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男女生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消除异性间的神秘感,而且有利于开发双方的智力和创造力,促进彼此性格的完美和人格的完善。第三,与异性交往注意分寸。与异性交往,言谈举止、动作表情要得当,以免引起不
必要的误会。第四,要处理好交往与学业的关系。高职生需要处理好男女交往,更应解决好异性交往与学业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掌握与异性交往的艺术,切忌把男女交往的广泛内容理解为恋爱,片面认为爱情是学业的“伟大推动力”,以至于耽误了学业。
3.师生情感疏远及其消除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一种经久不衰、最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力量。无论是从心理保健还是从情感培养方面讲,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促进高职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高职生在师生情感距离问题上受困扰程度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近几年高职院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师生之间的比例失调,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导致教师与学生接触减少。二是教师的劳动特点,即监督、管理与高职生的独立要求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果教师不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往往会导致师生情感的疏远。三是现有教学模式也限制了师生的交往,如大课教学,一位教师要面对几百位学生,一学期下来很难认识多少同学,更谈不上深入交流了。再有就是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也削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面对多种主客观因素所造成的师生情感疏远,要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紧密关联。教师的教学态度越积极、教学水平越高,学生对所授学科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厚,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愿意接近、交往。同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手段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接触、交流,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关心、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并尽量避免“偏爱”的发生。对学生的平等相待会换来学生无保留的爱。另一方面,作为高职生,也应理解和尊重教师,体谅教师的辛劳,主动创造一些交往机会,缩短时空距离,使老师尽快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进而达到相互之间的坦诚相待。
4.与父母关系的矛盾及其克服
高职生年龄大多在17~22岁之间,正是“成人感”产生的时期。希望其他人承认自己是成人,给予自己成人应有的同等地位和平等关系是高职生的普遍心理。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对待高职生还像对待儿童那样,就会与高职生的成熟需求相矛盾,而这种矛盾正是高职生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根源。高职生对自身形象的追求也易造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随着高职生交
往范围的扩大,更为关注自己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貌,如体形、服装等。据调查,41%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日常打扮上花费时间太多,而另有35%的同学表示应再多拿一点费用装扮自己。高职生不再全盘接受父母的生活安排,与父母的家长式教育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解决高职生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第一,要信任、理解、相互尊重。作为父母应该理解、信任、尊重子女的独立性与成人感,满足子女独立性的需要,培养子女的社交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作为子女也应理解、尊重父母,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天下最无私、最真诚的爱是来自于父母之爱,正是父母的爱,才使得父母处处为子女设想,才会“游子衣密密缝”,才会“意恐迟迟归”。第二,要培育平等民主的家风。家庭成员之间应平等交往,反对家长式作风和过分的父母尊严。第三,要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沟通。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即使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事事都想通过不言自明的心心相印就达到相互理解是不可能的。作为父母,要善于倾听子女的意见。而作为子女,应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消除潜在的误解。
人际交往效果和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成长与发展;提高交往能力,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职生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实践课题。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研究,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将会日益受到重视,并结出丰硕成果。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分析
调研报告格式(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暑期社会调查
报 告 书
题 目 大学生村官情况调查与分析 姓 名 谭凯 专 业 数学教育
班 级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1级7班 学 号 1108080742 联系方式 ***
教务处、团委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武胜县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分析
【论文摘要】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不但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新的通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为什么说这是一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呢?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有科学思想、知识和眼光的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第二,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需要培养大批经受过基层特别是农村艰苦环境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第三,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高校毕业生发挥表率作用。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只谈谈我对我县大学生村官现状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开始,大学生‚村官‛计划就与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连续多年出台‚一号文件‛关注‚三农‛,体现了国家明确的政策导向。中国现代化进程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广大的农村面貌仍然落后,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问题是关键。而农村要发展,必然需要人才,除了对现有农村干部进行培训,另外一条途径就是选派大 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当‚村官‛是改革发展必然之举,顺应时代潮流。
一、武胜县大学生村官基本状况
2008年7月,我县按照中央、省市委组织部安排,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积极协调区有关部门抓住关键环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严格程序,选拔了55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村干部,其中硕士研究生4名,本科学历30名,本科学历以上占61%,中共党员29名,女性26名、占47%。专业以法律、农牧、财经、管理类居多。充分说明了大学生村干部是好中选优,普遍具备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通过集中培训后,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在我县中心镇、旧县乡和万善镇,到任之后这些大学生村官们主要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或村支部副书记,经过2008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部进入支部班子或者村委会班子。在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职主要责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参与组织实施当地新农村建设有关任务;做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宣传工作;配合完成乡、村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等工作;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参与讨论村组织重大事务;参与村党组织的建设工作。
二、大学生村官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1、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选拔优秀大 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臵和流动,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作用,通过互联网、会议宣传、专题讲座、手机飞信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法律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我区大学生村官们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优势,为百姓解答支农惠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远程教育节目内容、农业种植养殖、市场信息等各种政策知识,及时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创建了‚党建资讯服务平台‛,所有定补以上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和近八成农户被纳入‚党建资讯服务平台‛系统,通过‚飞信‛平台向村民‚飞鸽‛传书,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3、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对当地村干部普遍存在一种戒备心理,担心他们顾及乡里乡亲情面,调解时有个亲疏之分,一碗水端不平,处事不公。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了法律知识多、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让他们发挥专长,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等多种形 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2009年初。大学生村干部服务队一方面积极与村干部协调,号召干部帮助、群众互助等形式抗旱,另一方面亲自参与,走上田间地头,帮助困难户抗旱浇麦,得到了农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4、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形成。大学生村干部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能够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他们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和手机飞信平台,坚持每天播放各类致富、法律和农村喜闻乐见的节目,组织群众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为了把国家的‚惠农‛政策给群众宣传好、解释好,南曹乡大学生村干部自编、自制了远程教育、汽车下乡、家电下乡政策的综合宣传磁带,在14个行政村播放,每天上午播放三遍、下午播放两遍,使国家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在2009年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家庭联户代表制度工作中,大学生村干部更是身兼多职,在专题培训讲座、入户宣传、户代表和联户代表、村务监督员的选举和资料完善工作、电子信息录入等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困境 大学生村官现已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然而,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自身也面临诸多的困境。
1、大学生自身角色定位与经验不足问题
由于经济危机下就业压力的加剧,在政府诸多方面优惠的政策下,不少大学生存在一种‚跳板‛心理,他们把村官工作当做一种谋求更好发展的途径,而不是全力的为实际工作服务,思想存在消极应付,工作不积极,他们往往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热爱农村,服务人民之上。因为专业不对口和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大学生对村官的日常工作也表现出经验不足问题。大学生刚毕业,在实际工作面前,他们的想法有些单纯,有些理想化,他们的理论知识往往很难切入实际,理论与实际的脱离成了制约大学生能力发挥的因素之一。
2、大学生村官面临专业和自身能力与农村真正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的困境。我县55名在职村官中,农学专业的仅有6人,经济学、法律专业及其他专业较多,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拥有大学生的光环,但较为缺乏农村工作的专业知识、实践背景和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所以不能很快与农民沟通和建立感情。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有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村民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发展经济,五分之二的人认为要搞好学校教育,三分之一的人的认为要提高科技水平。然而,对我区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发现,约有三分之二大学生村干部认为做好材料工作、活跃农村气氛、协助村组完成乡镇交办任务是重 要的工作,有些甚至就是被安排在乡镇政府工作,这与农民群众的要求并不一致。
3、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出路困境。从目前全国各地所出台的倾斜政策来看,大学生村官计划无疑扮演着一个应急或缓冲的政策角色。《郑州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规定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两年后报考公务员的,适当增加分数,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对录用的原在区直机关工作的大学生,三年后将作为科级后备干部优先提拔。但就当前实际,这无疑加剧了进行中的行政人事制度改革的困难。对于优惠政策的另一重要砝码‚研究生考试加分‛,即使如愿考上研究生,也无非是再次回到了面临两三年后毕业就业困境的怪圈中去,情况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4、大学生村官面临自身工作难有作为的问题。大学生村官的尴尬身份,使得这些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助理‛们,很难融入当地环境,在当前环境下,大学生村官只能干些辅助工作,成了村干部或两委班子的‚勤务兵‛。有事找‚村官‛,不是群众的呼声,而成了村干部的口号,有了这样一个村官,切实减轻了他们的工作任务,符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成天帮助他们做自己分内的‚杂务‛,根本顾不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加之,他们这些所谓的‘村官’,并不是真正的干部,对其他村干部没有约束力,即便政府给的‚官‛大,资格也不如人家老,因此,他们没有资格在决策层里或重大事情上拥有发言权。再者,仅仅三年的时间,既要熟悉环境,还要做一些来自各方交给的不 是工作的工作任务,又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做些实际和能令群众认可的事,这一切何谈容易,这就注定了大学生村官始终难以进入村里的决策层;农村需要的是真正愿意扎根的干部,农民渴望的是真心带领他们致富的领头人,对于‚见多识广‛的农村干部和村民们来说,早已对驻村、驻队、挂职等概念有些麻木,何谈会信服一位‚乳臭未干‛的大学生做自己的领头人。还有一些大学生村官经常被乡镇政府以各种各样的名义从村里‚借调‛出去,有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在乡镇政府的办公室,更谈不上为村里发展有所作为了。
四、大学生村官对策与建议
实践告诉我们,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保证大学生村官制度得以更好落实,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的工作。
1、对大学生村官加大培训力度。农村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利益交错,而大学生村官大多经历单纯,从而在农村也无法真正的开展工作,并且目前,很多毕业生只知道大学生村官工作待遇好且稳定等好处,却对当村官需具备那些素质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在深入农村工作的前期进行培训就显的尤为重要了,首先,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当好一个村官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还有必要的农村生活经验和农村的生活实践,端正大学生村官的态度和认 识。让大学生真正的从思想上扎根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新文明的形成。其次,培训内容应更侧重于如何开展‚村官‛工作,如何与当地农民打交道。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提高自己与农村人民打交到的能力,从能力上扎根农村的建设,促进新型农村的形成。最后,可以通过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方式来加强对村官的培训,做到在实践中出问题解决问题。
2、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明确具体的管理职能部门,改变大学生‚村官‛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的现状,并建立‚村官‛工作手册,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员和责任部门。大学生村官是村主任或村支书的助理,就要做到村主任或支书对大学生村官的正确引导作用,一方面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职责、权力、义务和考核,同时还要明确村主任或村支书的对大学生村官的引导、指导与监督的职责、义务与考核。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村官提要求、下指标、压担子,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时间、工作效果进行考核,对工作‚不上心、不安心‛的给予组织处理;对先进典型,要及时宣传,建立‚优胜劣汰‛的考核激励机制,营造‚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氛围。并且应严格对大学生村官的监督与管理,避免出现乡镇一级‚挪用‛大学生‚村官‛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乡镇干部要负主要的领导责任,同时也要责令村干部进行检讨。
3、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自主创业。政府应推出优 惠政策,鼓励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及其他有关方面,建立科技、法律、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库、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并对大学生村官创业进行必要的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为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拓展渠道。目前南曹乡大学生村官有两个创业项目:一个位于南曹村,创业项目是肉鸡养殖,第一批鸡苗已养成出笼;另一个项目基地位于毕河村,正在积极筹划环颈雉鸡养殖项目,已自筹资金3万多元,鸡舍及人工已准备就绪,待4月中旬鸡苗出来后,开始养殖。
4、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一要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扎根农村,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二要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要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四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5、要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首先,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大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大家了解、支持这项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农村建设。其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及有关方面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如建立科技、法律、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库、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举办新农村建设论坛等等,实现资金、信息、技术的顺畅流通,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拓展渠道。第三,政府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予以支持,在智力、人力上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帮助推广经验,解决问题,解疑释惑,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进一步完善。
管城区积极探索管理和发挥大学生村干部作用的有效途径,经过一年多实践探索,进一步完善了《管城区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制度》和《管城区大学生村干部考核办法》,建立大学生村干部个人档案,一人一档,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核,以考核引导大学生村干部投身新农村建设主战场,为管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第三篇:大学生礼仪现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礼仪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哈工大(威海)工程学习小组
【摘要】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对礼仪方面认知、态度、执行度情况的调查,发现存在的“知礼而不习礼”问题与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模式、社会风气、人生观、社会观等息息相关。要想改变现状,必须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不溺爱、不放纵、不浮夸,倡导文明用礼,知礼并习礼,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促进大学生真正地成为国家栋梁,内外兼修。
【关键词】大学生;调查;礼仪现状;对策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礼仪是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想要成功所必备的。礼仪修养可以衡量人的气质、文化、知识水准、道德品质和完美人格。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视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德才兼备的人。
礼仪对于大学的重要性尤为重要。良好的礼仪表现有利于展示自身的优秀素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在校园中,我们不时能感受到身边的不和谐:餐厅中随意插队,宿舍里垃圾乱丢,见到老师时的无视等等。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不容乐观,社会上质疑与批判的声音也不在少数,在校大学生的素质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和“忧点”。于是我们开展了这次对大学生礼仪行为和礼仪意识情况的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做出客观的评价,力求寻找最切合实际的方法改变现状。
一、对大学生“知礼而不用礼”的现状调查
在最近几个月内,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工程学习小组对本校大学生在礼仪认知、执行度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以大
一、大二年级学生为主。调查方法采用了调查问卷、样本分析、网络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发放问卷450份,收回问卷412 份,回收率达 91.56%,且收回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一)礼仪认知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了解比较有限,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会有一些失礼的行为,但是好的方面是大部分同学能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缺失,只是缺乏一些外在的礼仪指导。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礼仪的具体规范并不是很了解,表示完全了解同学仅占被调查人数的43.80%,甚至还不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另据采访调查得知,在这些完全了解礼仪知识的人群中,对礼仪知识也只是限于一些常规的礼貌、礼节,系统的礼仪知识仍然相当缺乏。其实有很多大学生还是比较注意自己日常的行为举止的,在平时很少失礼,这在调查结果中占了63.2%,但仍有接近四成的同学经常失礼或拿不准哪些是失礼行为,这说明礼仪问题在大学生中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
同时,从表中我们还能发现,大学生也并不是不在乎自己的文明表现和外在形象,有将近78.1%的同学认为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甚至觉得学校应该多多开设讲授礼仪知识的课程来供学生学习。另外,十分注意自己平时的礼仪行为的学生有116人,占67.5%,表示比较关心的有52人,占31.7%,而毫不顾及的同学只有3人。这说明大学生们对自己的礼仪修养还是有要求的,但还不能作为一种行为习惯体现在生活中,没有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
(二)礼仪实践情况
而在礼仪实践调查中,大部分同学对一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表示了反感,这反映出在我们周围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
调查显示,有61%的被调查者表示遇到过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不考虑他人感受等的不礼貌行为;而大学生们对于发生在课堂内的一些无礼行为的反应是强烈的,如提前占座却迟迟不见人影、上课吃东西、说闲话等,这在调查人数中占73%;也有一些大学生在作息时间内在走廊或寝室内制造噪音而影响同学的正常休息,调查发现38%的受访者对于不打扫寝室卫生,私人物品乱摆乱放的行为表示了厌恶。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行为造成了寝室混乱,甚至还影响了寝室和谐。此外,随意翻看他人的私人物品、经常爆粗口、在寝室内抽烟等现象虽然出现频率不高,但同样反映出礼仪素养的缺失,既给他人带来了烦扰,也使自己形象受损。
由此可见,在大学生群体中仍存在着不容轻视的不讲文明、不守纪律、不尊重别人等的不良现象,不过大多数同学在表示厌恶的同时能告诫自己不要这样做,由人及己,懂的反省自己,这表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改进的能力正在提高。
(三)礼仪教育情况
针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明显匮乏,缺乏重视和常态化,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推进。
礼仪教育通过对礼节、仪式等程序性的灌输,教会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进而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因此,礼仪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国家和社会的宏观引导以及大学生们自身的努力之外,学校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虽然也意识到礼仪素养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问及“礼仪教育在高校难以推广的原因”时,认为“学校不重视”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8.8%,这说明学校确实在这一方面有缺失,还有提高的空间。并且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觉得“礼仪问题”是在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影响下产生的,可见,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对于大学生的礼仪教育都欠重视,不够系统化和常态化,效果并不显著。而要养成好的礼仪习惯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熏陶和引导,大部分同学希望学校能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之余获得更多的礼仪指导和教育,多举办教育性讲座或开办相关选修课,更深入的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和培训,这在受访者中占了68.3%。
二、原因分析
从调研结果中看,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情况并不乐观,在意识和行动上都有礼仪缺失的现象。笔者在调研分析后,归纳出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家庭礼仪教育欠缺
一方面,今天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并没有建立兄弟姐妹间的伙伴关系,独占家庭中的一切,就更加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加上家长又对孩子疼爱有加,甚至溺爱,过度关心孩子的生活,无论如何都要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礼仪修养本应该是从娃娃抓起,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大旗,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专长的培养,而忽略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注重教育训练孩子的人格、心理、价值观、责任心、意志力„ „对孩子的行为举止过于放纵,导致孩子长大后行为散漫;不懂礼让,也不会承担个人对家人、他人及所在团体、社会应有的责任,不懂得关爱和感恩。
(二)学校的影响
学校对如今的大学生从小到大受到的大多是轻德育重智育的应试教育。虽然我国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在高考的指挥杆下,升学率依然放在了各学校发展的第一位,所以德育环节相对薄弱,思想教育课往往以灌输为主,枯燥无味。更何况礼仪教育的价值在于实践,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学校德育教育的矛盾正在于此,实践与理论相脱离,造成知行不一的现象。而通过调研也恰恰反映出这些问题,受采访的学生在教室等公共场合能够注意到一些礼仪问题,而在寝室等相对私人的空间则会出现更多的礼仪问题。这说明 “知礼行礼”的观念只是流于形式而非深入人心。
(三)社会对礼仪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九零后,是伴随中国崛起最快的几年成长起来的。在疯狂追逐GDP的社会大风之下,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也被浸染的唯成功至上。有些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于其他东西漠不关心甚至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而这恰恰体现在礼仪交往方面的缺失。
功利或多或少给我们带来了浮躁的风气,忽略与周围同学,朋友,师长之间应有的礼仪。比如为了抢路快行而相互推搡,在公共场合嬉戏打闹发出很大噪音而影响别人。等等这样的事可能都是因为社会风气浮躁,唯成功至上的思想造成的个人自私,与急功近利。
三、建议举措
知书达理,以礼待人理应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中存在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现象。当代大学生承载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其素质优劣将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总体水平。而一个文明道德水准与知识技能水平严重不均衡的大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改善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状,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文明礼仪水平,家庭,社会,尤其是学校,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施行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可以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并纳入必修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教育。通过课堂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把重礼守礼的观念植入到学生的内心, 引导大学生养成重礼仪、讲礼貌的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和行为方式,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开设“社交礼仪”、“商务礼仪”、“公关礼仪”、“面试礼仪”等专门礼仪课程,进行一些专项礼仪的培养和训练,指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大学生要逐渐学会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既能“知书”,又能“达礼”。
(二)开展形式活泼的礼仪文化活动,营造文明氛围
礼仪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仅仅从理论上进行规范和引导,只是让大学生在理论上知礼,还不能够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行礼。礼仪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要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理解礼仪知识和规范。校团委和学生会、学生社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校报、广播等途径展示名人礼仪事例,树立文明榜样,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组织小品、情景剧表演,聘请礼仪专家学者举办礼仪讲座,弘扬文明礼貌之风,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同时,学校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增进学生的自我修养。
(三)将学生礼仪表现纳入综合素质测评
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自律”和说服教育,学校也需要制定系统的的礼仪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并把学生礼仪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定、评奖评优的标准之中,必要时还要对不合礼仪的行为作出惩处,做到教育与奖惩相结合,管理与监督相结合。制度的推行,即使不能彻底根除大学生的行为陋习,但也可以逐渐减少和消除一些不良习惯,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文明礼仪修养,自觉朝着知礼、守礼、行礼的当代大学生形象靠拢。
(四)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逐步形成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社会风气
现在各个城市都在积极组织争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活动,绿化城市、美化城市蔚然成风。但人们的文明程度是否普遍提高了呢?这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创建文明城市,硬指标重要,软指标更重要。人的文明程度就是一个软指标,我们怎样让人更加文明,人的礼仪修养、综合素质如何得到更大提升,这是问题的根本。因此全社会要加大宣传文明礼仪的力度,大力倡导礼仪,要持之以恒,要建立起激励人们做文明市民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让人人都很自然的、自觉的来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形成社会风气,让一些无礼行为、不文明现象没有条件、没有土壤、没办法滋生。如此一来,身处社会的大学生都能受到感染,自觉朝着知礼行礼的方向提升自己。
家庭的溺爱、学校教育体制的忽视、社会不良风气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于文明礼仪方面的认知及执行度,全社会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放纵,任由问题随意发展。这是现在在校大学生的普遍问题,可能不会在短期内解决,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地去重振社会风尚,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知礼并习礼。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状探究_葛仲夏;[2]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再思考_王静;[3]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探究_刘洋;[4]社科类大学生毕业论文现状调查与分析_刘文杰.[5]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素质_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情况的调查_姚礼萍.
第四篇: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报告
社会性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面临新的环境、新的群体,这就要求要重新整合各种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也是今后事业发展的基石。那么当今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到底怎样呢?我们对此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改善人际关系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对象:河海大学部分12级新生。
调查时间和方式:2012
50份。
年十二月初,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总问卷
(一)问卷调查
我们在理院12级新生中随机抽取了50名同学,请他们参与了我们的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0份,其中男生28人,女生22人。数学31人,物理19人。农村19人,城市16人,其余未明。
(二)资料分析
1.对于陌生的不熟悉的人同学们采取的态度就较礼貌,但方法上还欠考虑。
2.在人脉与朋友的关系认识上,多数同学处于不太清楚的状态。
3.来自大城市,城镇的同学在交往能力与交往范围上比来自农村的同学要来得更强更广。
4.同学们对朋友的依赖性与对家人的依赖性相当,男女生差别不大。
5.产生矛盾的情况多数集中于生活中小摩擦的积累。
6.只有少部分同学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感到不满意。
(三)问题分析
1可能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家长,会感到无助,需要克服依赖,学着自己去处理很多全新的事务,没做好也不要紧,慢慢就会好的,你的坚强独立,会让别人更容易认同你;
2集体生活中,在保持个性的同时,别忘了尊重别人的意志与公共的意志,好的个人修养会帮你在人际交往中加分;
3离开了原来的环境,被原来周围的人了解跟认可的特点优点,不可能马上就被现在的同学老师朋友所了解跟认可,要给自己和别人一定的时间来相互了解,不要很快对任可事情下结论;4可能自己曾是某个小圈子中非常优秀排名第一的人,但随着我们年龄跟学业的增长,我们进入的圈子越来越大,现在是从中学到了大学,将来还要从大学到社会,我明白身边会有很多一样或更加优秀的人。
(四)结论思考
根据此次调查得出的结果看,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影响大学生际关系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什么巨大的利益冲突,无外乎一些生活琐事,如对成员的生活习惯以及日常行为的观点不一致引发的一些小争执,这些现象表现在女生身上更为明显。其次,大一新生还没有形成较固定较具体的人际交往观念,在交往对象上具有随意性,也更乐于结交新的朋友。在与周围人群的交往中也表现的比较和善与礼貌,对朋友有较强的依赖,已经对朋友的重要性有了较强的意识。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了,一个大学生要全面发展,就得让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培养自己对他人的欣赏能力,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更好的展示自己。在和他人的交往中也会学得很多做人的道理。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社会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良好的交际为自己广结人缘,为自己的将来打下人脉基础。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踏入大学,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 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 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可见,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几年 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
对当代大学生的建议
1。平等交往
2.尊重他人。
3.真诚待人
4.互助互利和讲究信用
5.宽容大度
6.语言技巧
7.学会聆听
8.努力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9.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10.提高个人的外在素质
参考文献:黄慧瑾;浅议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长沙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贾淑芳;人际信任在大学生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中的比较;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李燕冰、骆风《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生活素质的影响》
通过对我校大一新生人际关系调查,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建立好的大学人际关系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每个大学生也都希望能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努力向建立好的人际关系方面发展,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祝愿同学们能保持积极的心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五篇: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
毛概社会调查问卷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
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成长地(省份)
学校年级专业
1.你觉得人际关系重要吗?A
A.重要B.不重要C.无所谓
2.人际关系对于你的最大意义是什么?A.互相帮助B.丰富生活C.精神愉悦D.生存需要
E互相利用F其他
3.你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如何?A
A.很好B.一般,有待提高C.不好
4.若你的人际关系不是很理想,你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提高呢?B
A.顺其自然B.多与人交流C.寻求心理咨询等指导D其他
5.你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主要存在于哪一类人群中?
A.室友B.社团,学生会等组织中的同伴
C.一般的同学D以前的好朋友E.其他 6.当你与这一类人发生人际关系纠纷时,你是如何应对的?E
A.与其理论B.不交流的冷战政策C.主动道歉D.顺其自然E 看情况而定F其他7.当人际交流出现不愉快时,你觉得你的最佳处理途径是什么?AG
A.积极解决矛盾B.睡觉C.逛街D.吃东西E.听音乐F写日记 G 向其他人倾诉H其他8.在参加同学的生日party或是其它娱乐活动时,若身边坐着的是你不认识的人,你一般会采取怎样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A
A.主动与其交流B.被动等待对方先与自己交流C.避让不交流D其他
9.你觉得同龄人之间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的原因有哪些?ABC
A 个人性格问题B个人成长环境
C 为人处事,行事作风不同D其他10.你觉得同性朋友间容易闹矛盾还是异性朋友间?A
A同性B异性C都不会D都有E不一定,看具体情况
11.如果学校有安排关于如何提高人际关系的讲座或是课程,在你有时间的前提下你会去听吗?C
A会B不会C.看情况
12你觉得在你身边存在着哪些人际关系问题,你认为该怎么处理呢?(主观题)Thank you for your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