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2014两会总理十大新词释义及分析
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2014两会总理十大新词释义及分析
2014年台州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台州公务员
考试,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
祝广大考生在台州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每年“两会”,行政首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重头戏,也是考生重视的申论文章写作素材来源。现任政府首脑李克强以讲话通俗、富有个性魅力著称,其2014年所做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也体现了这一语言风格,既有官方文字系统
之内的严谨表述,也用了不少具有个性色彩的新词。这些新词经过媒体热炒之后
成为万口争传的社会流行“热词”,也成为考生都想引用的申论写作资源。如何用
好这些时政热词,借助领导言论的权威效应为文章踵事增华,而不至于画虎不成反类其犬呢?专家为您说明。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大热词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有新意、有锐气、有力度而又有语言技巧,具
备流行潜质的是以下10个关键词或10句话:
⒈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中遵循的一种新思想,在此次报告
中没有直接提到,但“底线”二字出现了3次,包括民生方面两次提到,兜住民生
底线,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其用意在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经济方
面提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目的是确保金融安全。还
有一点并不明显,却更加重要,即明确把经济增长率定为7.5%,这是政府施政
思维的最深刻体现——中国要用发展的方式来解决各方面遇到的问题,决不允许
经济失速——如果说“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动力”等等属于弹性的姿态展示,“守
住经济增速底线和社会安全底线”则是刚性的原则表态,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可言。
事实上,本届政府在政治上、社会管理和言论管理上也采取了遵从底线思维的管
理方式,一旦触及底线必然强力反制,如严惩腐败。因此,把握底线思维,是认
识习李体制实质的关键,这不仅是李克强总理个人的思想而已。这是本届政府第一年工作和第一份工作报告给予外界最重要的信息。
⒉合理区间。在政府工作报告经济政策部分,李克强提出:保持经济运行处
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
限,这实际是对“底线思维”的正式诠释。在经济层面,底线思维被用做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目标保持经济合理运行,而合理的区间就是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
加防通胀的上限,是说经济增速和就业率不低于下限,通胀率不高于上限,在这
个区间运行就是合理的。底线思维的具体含义是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做最坏的打
算、做最好的准备,以万全之策来应对风险、保障底线。所以,报告还给出了对
策选项,即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
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储备就是政府手里“最好的准备”。了解这点,对
于理解底线思维、预见本届政府的政策风格是十分重要的。
⒊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类似表述还有向改革要动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
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
发展成果等。这是改革决心的宣示,红利、活力、动力和壮士断腕、背水一战均
是李氏常用语,围绕改革这个核心,这些语句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在需要讲
改革的时候就可以引用。
⒋简政放权。这是新一届政府公开场合讲话、文稿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相关词还有“政府自我革命”。其重点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摆正政府与市场、社会
关系,削减政府权力,而实际进行削减的是行政审批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审批
事项精简在持续进行中,“简政放权”这个词仍然会热相当一段时间。
⒌权力清单。本届政府的新概念,为落实简政放权的一项制度改革措施,对
审批事项建立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从原则上给
各类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松绑,以兑现“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克强思想”。
⒍向贫困宣战。原话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表明持
续推动扶贫攻坚、创新扶贫方式的决心和意义。
⒎向污染宣战。原话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带有
鲜明个人特色的口号式表述,铿锵有力,有一定视觉冲击力。
⒏舌尖上的安全。同时提出了一个严守、三个最严,即严守法规和标准,用
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
障“舌尖上的安全”。餐桌上的污染,舌尖上的安全,两者并称,又是政府首脑对
社会流行语的一项贡献。
⒐看不见的手。报告原文为: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
得见的手”,出现在去年工作总结部分,也是李克强一贯经济思想和政府转型理
念的宣示。类似表述还有去年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对申论考生的启示在于,虽然改革和转型是共识,对市场的无形之手
要放开,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也不能放弃,仍然要用,只是要用得更好,由“错
位”到“归位”,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服务等方面运用得更有科学性和艺
术性。
⒑一池活水。报告原文: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
农”等实体经济之树。话讲得有较强语言魅力,为考生的文字表达做出示范。
从政府工作报告热词看领导言论的功能分类
从上面筛选的10个热门词语,可以看出领导人的言论,即各种正式、非正
式的文章、讲话、访谈等,实质分为“言”和“论”两个范畴,并不能一概以“论”视
之。
言,指的是精彩言辞,新颖的用词、生动的说法、巧妙的借喻、严密的逻辑,具有语言层次的示范意义,在言说中可以师法,造出类似的句子,做出精彩的表
达。类似“一池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之树”这种说法,观点没有特殊之处,但复式比
喻手法较出彩,使用类似的词语和修辞,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论,指的是精辟论点,是指领导对问题的看法,由于其特殊地位和从政历练,见多识广又见高识远,比常人看得高、看得深、看得远,其观点大气恢宏、高瞻
远瞩,表述又高度精炼,相对普通的见解具有“一句顶一万句”的精辟性,在文章
论述时可以作为论据。守住经济增速下限、社会承受能力上限的底线思维,是经
济管理中需要遵行的一种指导思想,可以直接作为一个论点,也可以作为论据来
支持自己的观点。
第二篇:2014年申论备考:2014两会总理十大新词释义及分析(本站推荐)
2014年申论备考:2014两会总理十大新词释义及分析
每年“两会”,行政首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重头戏,也是考生重视的申论文章写作素材来源。现任政府首脑李克强以讲话通俗、富有个性魅力著称,其2014年所做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也体现了这一语言风格,既有官方文字系统之内的严谨表述,也用了不少具有个性色彩的新词。这些新词经过媒体热炒之后成为万口争传的社会流行“热词”,也成为考生都想引用的申论写作资源。如何用好这些时政热词,借助领导言论的权威效应为文章踵事增华,而不至于画虎不成反类其犬呢?中公教育专家接下来为您详细说明。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大热词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有新意、有锐气、有力度而又有语言技巧,具备流行潜质的是以下10个关键词或10句话:
1.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中遵循的一种新思想,在此次报告中没有直接提到,但“底线”二字出现了3次,包括民生方面两次提到,兜住民生底线,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其用意在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经济方面提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目的是确保金融安全。还有一点并不明显,却更加重要,即明确把经济增长率定为7.5%,这是政府施政思维的最深刻体现——中国要用发展的方式来解决各方面遇到的问题,决不允许经济失速——如果说“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动力”等等属于弹性的姿态展示,“守住经济增速底线和社会安全底线”则是刚性的原则表态,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可言。事实上,本届政府在政治上、社会管理和言论管理上也采取了遵从底线思维的管理方式,一旦触及底线必然强力反制,如严惩腐败。因此,把握底线思维,是认识习李体制实质的关键,这不仅是李克强总理个人的思想而已。这是本届政府第一年工作和第一份工作报告给予外界最重要的信息。
2.合理区间。在政府工作报告经济政策部分,李克强提出: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这实际是对“底线思维”的正式诠释。在经济层面,底线思维被用做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目标保持经济合理运行,而合理的区间就是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加防通胀的上限,是说经济增速和就业率不低于下限,通胀率不高于上限,在这个区间运行就是合理的。底线思维的具体含义是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以万全之策来应对风险、保障底线。所以,报告还给出了对策选项,即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
远。财政、货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储备就是政府手里“最好的准备”。了解这点,对于理解底线思维、预见本届政府的政策风格是十分重要的。
3.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类似表述还有向改革要动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这是改革决心的宣示,红利、活力、动力和壮士断腕、背水一战均是李氏常用语,围绕改革这个核心,这些语句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在需要讲改革的时候就可以引用。
4.简政放权。这是新一届政府公开场合讲话、文稿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相关词还有“政府自我革命”。其重点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摆正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削减政府权力,而实际进行削减的是行政审批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审批事项精简在持续进行中,“简政放权”这个词仍然会热相当一段时间。
5.权力清单。本届政府的新概念,为落实简政放权的一项制度改革措施,对审批事项建立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从原则上给各类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松绑,以兑现“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克强思想”。
6.向贫困宣战。原话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表明持续推动扶贫攻坚、创新扶贫方式的决心和意义。
7.向污染宣战。原话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带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口号式表述,铿锵有力,有一定视觉冲击力。
8.舌尖上的安全。同时提出了一个严守、三个最严,即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餐桌上的污染,舌尖上的安全,两者并称,又是政府首脑对社会流行语的一项贡献。
9.看不见的手。报告原文为: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出现在去年工作总结部分,也是李克强一贯经济思想和政府转型理念的宣示。类似表述还有去年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对申论考生的启示在于,虽然改革和转型是共识,对市场的无形之手要放开,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也不能放弃,仍然要用,只是要用得更好,由“错位”到“归位”,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服务等方面运用得更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10.一池活水。报告原文: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话讲得有较强语言魅力,为考生的文字表达做出示范。从政府工作报告热词看领导言论的功能分类
从上面筛选的10个热门词语,可以看出领导人的言论,即各种正式、非正式的文章、讲话、访谈等,实质分为“言”和“论”两个范畴,并不能一概以“论”视之。
言,指的是精彩言辞,新颖的用词、生动的说法、巧妙的借喻、严密的逻辑,具有语言层次的示范意义,在言说中可以师法,造出类似的句子,做出精彩的表达。类似“一池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之树”这种说法,观点没有特殊之处,但复式比喻手法较出彩,使用类似的词语和修辞,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论,指的是精辟论点,是指领导对问题的看法,由于其特殊地位和从政历练,见多识广又见高识远,比常人看得高、看得深、看得远,其观点大气恢宏、高瞻远瞩,表述又高度精炼,相对普通的见解具有“一句顶一万句”的精辟性,在文章论述时可以作为论据。守住经济增速下限、社会承受能力上限的底线思维,是经济管理中需要遵行的一种指导思想,可以直接作为一个论点,也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 如何备考申论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总分一直较低(四档最低合格分数线中总分最高的只有105分)。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一般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笔试总分偏低主要由于申论科目得分偏低。就公务员考试入围面试情况来看,申论科目达到
60分就是高分了。因此,考好申论,对于笔试极其重要。
分析 “失利”原因 把握备考方向
申论得分偏低,笔者认为,一方面是近年来的申论难度进一步加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难度加大,阅读量有所增加,2010年A卷字数达到6200字,而2000年只有1500字;给定的资料越来越趋于“原生态”,资料直接取材于网络、媒体等,材料没有初加工,就汇编在一起,增加了阅读难度;二是申论作答要求越来越灵活,从传统的概括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进行论证说明“三段式”走向多样形式,如归纳概括题就出现了概括主要内容、概括目的和意义、概括争议焦点及理由等10多种形式,应试者不容易把握;三是申论作答要求越来越贴近工作实际,而很多应试者无相应工作经历,不能准确审题并作答。如2010年B卷中,第三题是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这道试题在审题过程就给应试者造成了很多麻烦,如什么是纲要?什么是宣传纲要?宣传纲要和
宣传材料有何区别?宣传纲要和宣传提纲有何区别?审题不清,作答必受影响。另一方面在于很多应试者不了解申论题型设计特点,答题时角色定位出现偏差;不熟悉申论“能力”测试特点,将申论当做“写作文”来备考;没有掌握申论答题要求、分析方
法、解题思路以及应对技巧,语言贫乏、逻辑混乱,“跑题”现象比较普遍。
明确角色定位 分两个阶段、四个环节进行备考
申论这类试题是模拟公务员日常管理工作设计出来。一名优秀的公务员,除了做好事务性工作外,还应当能通过调查、调研、统计资料等方式及时发现工作领域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对策,最终解决好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申论答题时,就是一名公务员在履行“公务”,在解决给定资料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申论,明确答题时的角色定位。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2010年开始,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两类试卷在综合分析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两个方面有所侧重,但最核心的仍是测试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申论是“能力”测试,备考
时应当根据“能力”测试的要求进行备考。
针对“能力”测试的特点,应试者备考时应当分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个阶段做到“知己知彼”,能从命题人和应试者两个角度来进行思考。一方面熟悉命题人是如何“出招”来设计这种题型的;另一方面,从应试者的角度,思考如何“拆招”和“接招”。第二阶段就
是强化训练。利用历年试题进行分类强化训练,内化实战技巧,丰富实战经验。
具体来说,做到“知己知彼”,要重点抓好四个环节来备考,即“如何阅读并使用给定资料”、“如何进行归纳概括”、“如何进行对策建议”、“如何进行论证说明”。申论作答要求虽然越来越灵活,但始终不变的是申论答题的四个环节。搞好四个环节的复习备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读懂读透材料是申论答题的基础环节和关键。如何快速掌握给定资料的有效信息,解决读什么以及怎么读的问题,可分四个步骤进行:首先是略读,通过1分钟~2分钟,结合作答要求,找出材料主题。其次是精读,在某一主题下,读出每一段的关键信息或关键句,以及命题人的“真意”,即命题人将这一段放在材料中的作用是什么?再次是分类阅读,根据给定资料的分类,将材料提供的信息,如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等段落分类进行阅读。最后,进行查找式阅读,在分类阅读基础上,查找相关内容,合并同类项,由“案”升类,边阅读,边答题。读懂读透材料,读出材料的弦外之音,并能使用好案例、数字、观点等,申论答题就能迎刃而解。
归纳概括、对策建议、论证说明三个环节的复习,要关注细节。掌握这三个环节的答题要求、基本类型、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如论证说明题,要思考如何拟标题,如何写开头,如何行文,如何结尾等。
关注思考社会热点问题 拓宽答题思路
申论的主题具有热门性、易谈性、广泛性、非专业性、公共性、中观性等特点。热门性是指主题多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易谈性是指话题不生僻,都有话可说;广泛性是指涉及面广,多来自互联网、主流媒体;非专业性是指尽可能体现专业公平,反对专业歧视;公共性是指从政府自身工作出发,非公不谈;中观性是指主题避免抽象宏观,或具体琐碎。
申论的核心是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命题热点应当是政府当前面对的,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有可能解决或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应试者可以通过阅读近一年来的《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等时政刊物的方式关注思考社会热点问题。必须强调的是,通过对热点的关注,应试者需要训练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答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政策水平和能力。寄希望于“押题”来备考申论,是不值得提倡的。(中国
人民大学 王甫银
第四篇:2012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分析
2012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分析
笔试科目介绍中关于申论的内容不多,三百余字,但涉及了申论考试的形式和内容等多方面内容。考生必须仔细阅读,斟酌其中深意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
以下是广东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专家对笔试科目进行梳理,摘录部分内容进行解读。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问题、材料三部分组成。主要测查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问题、材料三部分组成。一方面要求考生要注意阅读注意事项,另一方面也这体现出申论“答案从材料中来”这一原则,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毕竟准确把握材料内容是作答申论题目的基础。申论主观性试题的特点就是试题形式很灵活。所谓灵活并非指毫无规律,万变不离其宗依旧会有他命题的规律性。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复习备考中,切不可过于关注试题本身,要把握这种内在的规律,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其次,广东公务员申论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比国考和其他地方省考的考试时间少30分钟。考生一定要注意控制好阅读材料的时间,避免出现答不完题的情况。
再次,能力考查很全面。从公告中的能力要求来看,申论考试的能力要求与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的表述一致,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如此全面的能力考查,其实在题目设计中不一定都会涉及到,但是对于考生备考而言,却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项。所以考生要全面备考,综合准备,复习可参考广东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如何学习申论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报名已经结束了,大家也开始投入到紧张的省考备考阶段,很多考生对于申论的复习还是有很大的抵触心理,虽然可能早早的就开始着手省考的学习,但是多数都选择从行测着手,而暂时搁浅申论。原因在于,申论的材料字数较多,阅读起来工作量很大。再者,题目虽然少,但是答题的字数较多,写起来比较费时间,或是根本写不到字数要求,没有那么多要说的,而且考生往往写完之后,对照参考答案,发现要点踩上的很少,几套卷子下来之后,都如此的话,就会打击考生复习的积极性。
所以,综合上述情况,考生往往不会优先选择申论的复习,然后,在后期就会慢慢发现申论提分并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程,她需要在做题之中慢慢地积累,而此时离考试也已经不远了,这也是现在申论面临的尴尬境地。
如何正确面对申论的复习?黑龙江中公教育认为认为分为三个阶段。
要想学好申论,必须要认识它,了解它,掌握它,并热爱它。爱看
材料,喜欢写字,客服自身的为难情绪,不要讲它看成是考试,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要抱着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态度去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投身到申论的复习之中。第一个阶段是端正心态。
无论再好的心态,也需要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所以只有勤奋努力,认真好学才能真正取得复习的效果,不断地做真题及模拟试题,找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第二个阶段是埋头苦学。
经过大量的习题之后,就是查缺补漏环节了,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空
杯心态,避免骄傲自满,将自己不擅长得题型进行专项训练,直至可以在答题的过程中柔韧有余,很好地摸清答题思路,进行作答。第三阶段是拔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