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铁岭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改革开放
浅谈铁岭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改革开放
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基本经验
摘要:铁岭经济开发区1992年建区,建区已有十余年历史,这十余年也是中国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的十余年。十余年来,铁岭经济开发区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坚持开放立区、坚持改革兴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瞩目的重大成就。而成就的取得在于铁岭经济开发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先进的发展思路和采取的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开发区 改革开放 成果 基本经验
铁岭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1995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是辽宁省首批农牧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人。改革开放十余年,铁岭经济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坚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大力实施开发区“五大战略”,区域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2007年,通过在GDP、固定资产投资、地区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等六项指标上实现翻番增长,完成了开发区在年初提出的在2006年基础上用一年时间再造一个开发区的目标,区域经济达到建区以来最好水平。
一、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国民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十余年间,开发区的国民经济始终保持了平稳高速增长,截止到2007年末,国民经济发展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一是增速加快,2007年,开发区全区实现GDP23亿元,比2006年全年增长121.2%,实现地区财政收入1.9亿元,比2006年全年增长138.7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09万元,比2006年全年增长200.3%。在2007年全市统计考核的12项经济指标中,开发区的增幅均名列第一,其中10项指标总量实现升位。二是效益提高,几年来,开发区通过做强做大老企业,大力引进新项目,积极引进域外各大集团总部,全区地区财政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高速增长。三是结构优化,到2007年年末,开发区的橡塑制品生产、机电产品制造、石油与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兴能源等“六大产业”的产值占全区总产值的88%,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85%。四是质量提升,2007年,开发区税收占地区财政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在全市县区中位列第一;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2个百分点,超过年初计划指标3.2个百分点,万元GDP水耗下降5.8个百分点,超过年初计划指标
1.8个百分点。
(二)品牌创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在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与经济建设过程中,铁岭经济开发区一直在着力实现自身独具特色的品牌价值,到2007年年末,开发区的品牌创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一是精心打造了官台园区,采用BT方式,投资4.2亿元,通过“百日工程”会战,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了官台生态工业园区,闻名全省。二是着力完善了新、老园区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了园区功能。同时对园区产业进行整合,形成了三大产业基地。目前已经形成的橡塑产业基地得到了省长陈政高的高度评价。三是切实叫响了生态品牌,2007年开发区以“产业彰显实力、生 1
态决胜未来”的先进理念和发展方向荣膺“中国十大最具竞争力开发区品牌”,在亚洲经济年会上获得了“亚洲经济节能环保贡献奖”,官台工业园区被省环保局、省绿委会评为“辽宁省绿色生态环保示范园区”。
(三)招商引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自建区以来,开发区便将招商引资作为自身的工作主线,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尤其是在近两年,开发区以全市项目年建设为契机,大力招商,成效显著。2007年全年,开发区共引进新项目92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1.9亿元,翻番完成了市下达的20亿元任务。具体特点是:一是大项目多,引进的项目中超亿元的27个,5亿元以上的5个。二是外资项目引进实现了新突破,投资超亿元的韩国进兴物产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韩国先进株式会社投资的项目已经签约。三是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其中,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初步打造,中石油商业分输枢纽项目的引进,填补了开发区无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空白;在“机电产业基地”方面,已引进北重数控机床、辽宁中天华程、莱斯特阀门等机电企业32个,其中18家已经投产,14家正在建设;整个橡塑产业基地产业链条完整,管理模式先进,各种功能齐全,引进企业进60余家,目前正在朝着“中国橡塑制品第一城”的目标迈进。
(四)企业增效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十余年间,开发区企业发展水平与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一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07年全区实现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增至13户,较上年增长233.3%。二是技术改造创历史最好水平,共实施技改项目27项,完成全年计划的245%,技改总投资达到15亿元。三是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规划建设了橡塑创业园、彩虹孵化园两个科技创新平台,新培育了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研发中心、全市仅有的两家省级研发中心,两家市级研发中心,使开发区科技对企业的贡献率达到37%,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五)城乡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一是拓宽投融资渠道,提升城区经营水平。通过经营城区,开发区2007年新建人居面积50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人居条件;通过BT方式,解决了园区建设资金4亿多元,打造了官台生态园区,有效解决了开发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所需资金;通过加强城区小街小巷的改造、对违章建筑的集中整治,城区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场发展水平。加快加工基地建设步伐,大成、诚达、大牛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拉动效应更加明显。
(六)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开发区始终坚持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区人名,十余年来,开发区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2007年开发区投入近3亿元,全面落实了年初确定的“九件实事”。关心广大干部、职工生活,投入679万元提高了干部、职工待遇,使全区干部年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4000-7000元,分场职工年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近1000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年”活动、社保、就业和再就业、新农合等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公共财政惠及到全区人民。深入开展平安开发区创建活动,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扎实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区三级信访、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和刑事案件立案量同比大幅度下降,为全区经济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形成的基本经验
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发展思路
(一)坚持思想解放为先导,为区域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解放思想是加速发展的头道工序,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新铁岭大铁岭的生动实践为思想解放做了最好的诠释。为此,从2006年末至现在,铁岭经济开发区先后开展了六次卓有成效的思想解放活动。通过思想解放活动,开发区人着重解决了工作思路、工作重心转移、工作作风和发展环境等方面问题,确立了适合开发区发展的九大理念,形成了开发区精神,使全区上下更新了观念、拓宽了思路、破解了难题,取得了突破,使开发区区域经济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岭经济开发区的知名度在国内外不断提高。
(二)实施开放立区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凝聚力量
一个地区是否开放,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准之一,也是一个地区能否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的标志之一。多年来,开发区坚持开放立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是最生动体现。一是实施全员招商,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实行人人身上有指标坚定不移、实行招商引资奖惩措施坚定不移。二是加大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加大对入区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二次投资,通过其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区投资创业。三是推进园区招商,以“环境特好”投资区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四是开展定位招商、定点招商,选择发达地区,围绕资本转移进行重点招商,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五是大力开展专业招商。进一步整合专业招商队伍,新组建的11个招商机构及招商服务机构成为了11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六是开展产业招商,围绕已经形成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橡塑、电子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发挥集群效应。七是扎实开展服务招商,继续落实好园区、项目负责人制度,以“四优”品牌和快捷的办事效率吸引投资者投资;努力打造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使得开发区真正成为了投资者的“服务高地”、“成本洼地”、“发财宝地”,成为“服务特好”区。八是实行政策招商,以最优惠的招商政策使铁岭经济开发区成为“政策特惠”区,增强对客商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凝聚了力量。
(三)实施改革兴区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建区十余年,开发区始终将改革兴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07年开发区本着“小政府、大服务”的管委会模式,按照统一、精干、高效的原则,在原有职级不变、原有职能进一步加强的情况下,把原有42个部委办局整合成11个部,实现100%的部门成为招商机构或招商服务机构,90%的人员从事招商工作,有效保证了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健康开展。这次机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分工界限,打破了部门界限,加强了部门间的协作,形成密切配合,互相补台的良好局面。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创新选人用人新机制同样是注重改革的一项具体实践。开发区按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规定,坚决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各级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公开招录有文凭、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干部队伍中,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四)实施科技强区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多年来,开发区围绕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一是积极申报了技改贴息项目,争取到了支持企业发展的贴息贷款。二是建立了科技孵化区,为聚集产业建立了科研基地;积极鼓
励有条件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推进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不断完善孵化功能,增强孵化器的吸引力,提高孵化器的孵化率;通过建设省、市级研发中心,培育了高科技企业,打造了科技团队。三是采取多元投资方式,加大区本级、上级和企业自身的科技投入力度,使总投资额达到GDP的2%,从而提高科技贡献率,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实施工业为主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开发去始终坚持工业为主战略不动摇,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一是完善功能,打造精品园区。按照“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要求,以“八通一平”为标准,完善了帽山园区和官台园区5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为项目摆放提供优良载体。二是突出重点,打造优势产业。围绕“三大基地、六大产业”,引进了符合开发区产业政策的产业,并促其早日投产、达产,形成集群效应,使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园区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三是大力扶持、培育了优势企业。紧紧围绕大项目、骨干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为其提供土地、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政策,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同时开展好对企业的结对帮扶工作,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积极引导企业顺应市场规律,鼓励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通过增资扩股,扩大再生产,不断培育新的规模企业;四是实施名牌战略,制定产业升级计划。引导企业了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品牌提高效益。五是注重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开发区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加强生态保护是建设全省最强生态经济开发区的必然选择,铁岭经济开发区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问题,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为中心,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努力实现产业集群化、土地集约化、资源节约化和区域生态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区内企业间的废物再利用与循环利用,减少企业废气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清洁生产、集约型、节约型生产,增加单位面积土地贡献率,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不断降低全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提高招商质量,严把项目入口关,按照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要求,重点引进高科技,清洁生产型项目,杜绝污染大、能耗高的项目入驻园区。大力实施“青山绿水”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加强对区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广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逐步建立了有利于生态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的调节体系和运行机制,为早日将开发区建设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离不开有力的保障措施
开发区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除了与先进的发展思路、理念密不可分外,还决定于开发区多年来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一)关键抓项目,找准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把项目招商作为统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工程,以项目论业绩,以项目论成败,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一是抓住关键,上大项目。开发区牢牢抓住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认真做好各种协调服务工作,全力引进大项目,未来几年还要确保每年新上几个投资五亿元以上的项目。二是突出重点,扶大项目。把扶大项目作为大事来抓,作为服务重点,作为优惠对象。围绕大项目用活政策,用够政策,对大项目开绿灯,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对大项目给予特别的优惠政策,真正形成抓大项目的合力。
(二)核心抓工业,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攻点。开发区已经着力培育了石油与装备制造、机电产品、橡塑产品、新型材料、新兴能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具有明显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六大产业,打造了产业集群,延伸了产业链条,形成了产业支撑。未来,开发区还将继续完善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机制,打造工业企业规模聚集的平台。
(三)基础抓技改,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开发区坚持强化技改优先理念,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工作。通过利用开发区融资平台,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做强做大企业规模;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实现强强联合;通过组建和强化行业协会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投资、生产、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小型企业扩大投入产出规模,使其迈入规模企业行列,从而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四)主体抓财源,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面向国外、省外引进各大集团总部,提高经营档次和水平,并加大使总部经济实现本地化的力度,做大区域经济总量,加强地方财源建设;二是做强做大老企业,大力引进新项目,涵养税源,壮大财源;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资金;四是多渠道融资,充分借助市融资平台、依托自身融资平台筹措发展建设资金;五是积极推进了陆平机器、新兴佳波纹管等企业上市公司工作。
(五)载体抓城建,塑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开发区以经营开发区为理念,通过积极经营城区,提高资金回报率,不断完善城区功能。一是以102国道改线为契机,加大了道路两侧棚户区改造力度,盘活了土地资产,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提升了城市面貌和品位;二是通过市场化运作,综合运用城区的土地资源、地域空间和其它经济要素,从整体上运作城区经济,实现了资源配置在容量、结构和秩序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通过发挥区位优势、品牌优势,吸引新项目、新产业,同时加大商贸物流产业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区功能,增强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能力。
第二篇:铁岭经济开发区预警预测制度
铁岭经济开发区预警预测制度
开发区各相关单位、市直驻区单位、街道社区、农业分场、学校及区内企业:
为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管委会决定在全区建立应急管理工作预报预警制度,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立全区应急管理工作预报预警制度。按照属地管理与系统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专项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全力保障应急管理工作需要。
(一)突出重点,加快专项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农发局、水利局等部门加强对暴雨(雪)、大风、雷电、冰雹、大雾等突发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工作,及时发布突发天气情况;区林业局、消防大队要利用现有资源,做好火险天气预报;安监局、卫生局、及其他相关部门、单位,要结合本系统情况和管理重点,加快建设和完善相关系统,不断增强预报预警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二)整合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发布体系。按照“上下一体、专群结合、区域联动、共享共用”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发布体系,实现预警信息发布的全天候、立体化和无缝隙覆盖。
二、建立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报告制度。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部署,对本部门每年应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总结评估的主要内容:值守应急、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与运转、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处置、物资储备、科普宣教与培训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成效。
第三篇: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清江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济收入也有了较大提高。经济模式也由单一的耕种变得多元化,不仅种植植物多种多样,还发展旅游业,开办农家乐等。在文化教育方面,清江村义务教育推行程度很高,家长也充分认识到教育是重要性,对教育的态度也有明显改变,非常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村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有较大进步,随之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等进入人们生活,增加了许多娱乐方式和了解国内、国际讯息和形势的渠道。同时农家乐和茶楼等的兴起,也让村民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清江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虽然精神文话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一些传统文化被慢慢遗忘,逐渐消失。同时,青少年在面对各种新兴的娱乐方式,不能正确地选择,而老年人又很难适应新鲜事物,所以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A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公共文化娱乐活动。B建设、完善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兼顾各个年龄段的村民。定期举办传统文化的表演等。通过这些措施增加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渠道,监督指导未成年人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
(2)虽然清江村目前义务教育推行较好,但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较少,主要是因为农村义务教育硬件设施和教师水平较落后,并且学生缺少家的正确引导,学习成效不高。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A继续坚持落实九年义务教育。B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学硬件。C提高乡村师资队伍文化水平及道德修养。D加大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村中的宣传力度,改变人们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态度;E相关部门加强对职业技术学校的管理,提高师资水平,确保每个学生入校后能学有所成;F加大对年轻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拥有科学管理孩子的思想,减少留守儿童数量。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村民受教育程度,提高素质修养,增强竞争力,同时也保持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健康成长。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让更多的人拥有谋生是手段,提高村民整体生活水平。
(3)对于经济建设方面,应该坚持现有是多元化模式,并使之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更多的可行的发展道路,不断创新。
第四篇: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状况的变化
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像英美法德日这些发达国家在崛起指出,无一不把国民教育摆在首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德国,在普鲁士帝国时期,小学就开始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学习的范围全面实用而科学,从此以后,德国将国民教育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并在各个领域催生出一大批光辉璀璨的巨星。也正应为如此,才使德国拥有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叫板英法美等强国的实 力。而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中华历经五千年之沉浮而不消逝,我想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几未间断的教育史。
(一)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地位空前提高,高等教育作用日益凸显,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与巨大变化,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的成果,是高等教育理念转变与创新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
(1)从高等教育单一属性论向双重属性论转变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各方面受前苏联影响较大,把教育当作上层建筑范畴,把高等教育属性定为上层建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我国受“左”的思潮影响,从反右斗争到“文化大革命”,高等学校都是重灾区,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广大知识分子受到残酷迫害。把高等学校乃至整个教育当作上层建筑,除了不断遭到“阶级斗争”外,还把教育当作不从事物质生产的消费部门。既然是消费部门、福利事业,因此对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只注重钢铁、粮食、煤炭、交通等物质生产,把教育列入另类,因而有“一 1
工交、二财贸,剩下多少给文教”之说。教育经费长期徘徊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下。把高等教育定为单一的上层建筑属性是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理论上的误导,造成的后果很严重,损失很大。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拨乱反正、肃清“四人帮”流毒,邓小平首先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强调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1985年,中共中央在制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一次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尽管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但各级政府、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教育优先的地位确立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从到1978年的598所、在校生132.19万人、毛入学率1.56%,发展到2010年的3155所、在校生3000万人、毛入学率25%。国家有力支持和实施了“985 工程”“211 工程”等一系列计划,在高校中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差距。
(2)从高等教育体制一元化向一主多元化转变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把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三大特性,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三大优越性。1956年,伴随工业、农业、手工业私有经济体制的改造,全国各类学校全部变为国有化的公立学校。高等学校逐步形成了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具体表现在:一是国有化的办学体制,所有高校归国家所有,纳入国家计划,政府对学校是“统、包、管”,学校对政府是“等、靠、要”,一切按政府部门的计划、指令办事。学校没有压力、没有动力,办事效率不高,办学效益不高。二是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计划经济是条条专政、条块分割的经济,高等学校也分割为教育部直属学校、中央部委属学校、地方(省市级)所属学校、企业所属学校等。导致大学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学校及专业布局结构不够合理,高校的行业性、单科性过强,有限的教育资源过于分散,学校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三是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计划经济是集权经济,一切权力集中在政府手中,高校没有什么办学自主权。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推进,全面展开。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多种经济体制共同发展,于是,个体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等多种经济体制蓬勃发展起来。市场经济和一主多元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促进了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创新和体制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建立一主多元的办学体制,改变一元化的国家办学体制;第二,改变“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第三,改变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第四,改变单一的投资体制。
(3)从认定高等教育是事业性单位向事业性产业性单位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树立了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殊产业的观点,把高等教育当作产业来办、来经营,激发了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加强了高等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紧密联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各类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了4-5倍,而政府投入增加甚少,仅提高一点几个百分点,至今仍未达到GDP的4%。巨大的经费缺口,主要靠发挥了高等教育产业性的巨大作用。
(4)从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上以知识为本向以育人为本转变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承认学生的差别和不同的需求,改变传统的简单化的、程式化的、“工厂化”的培养方式,强调个性化、人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因人而宜,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指学前教育和普通初等、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小学)等为六年制;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通常各为三年。另外有少数把小学和初中合并在一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中国的基础教育走上了法制的轨道。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
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到本世纪末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方针。1999年初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是教育战线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已有幼儿园15.04万所,在园幼儿2976.67万人;有小学25.74万所,在校学生9940.7万人;普通初级中学54890所,在校生5279.3万人;普通高级中学14058万所,在校生2427.3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706所,在校生42.56万人。
(1)幼儿教育
中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加强对幼儿园的领导和管理,国家先后颁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国家还规定了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考核制度。目前全国的幼儿师范学校、职业高中的幼教专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幼儿师资的培养培训体系。
(2)中小学教育
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依法实施九年
义务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2010年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9.7%,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含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的比例已达98.7%。全国90%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85%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大城市市区和沿海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已开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农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1987年,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目前我国农村普遍推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把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同发展地区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村教育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有95.2%以上的小学、87.6%以上的初中、71.5%以上的高中设置在县镇和农村。1995年-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其中中央拨专款39亿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共100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三)职业技术教育
八十年代以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初等职业教育三级职业教育体系。
从经济社会发展上来看,发展高职教育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就业再就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等职业教育学科门类齐全,进一步贴近市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灵活多样,职业特点更加突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充满发展活力,中等职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打破了单一的政府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数量、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等 方面在普通高校中所占比例上升,本科院校在普通高校中所占比例则下降。经过积极探索,目前形成了“国务院领 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行业和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得到了 进一步落实,公办和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教育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德广: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A]
2.张秀兰:《中国教育发展与政策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 3
3.王梦奎:《中国改革30年》,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7
4.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概况
5.教育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第五篇: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发展
历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回顾(1978-2010年)
1978-1983年
政策目标:修改十年规划指标,调整、改革、整顿;
政策内容:允许私人建房,城市居民可以自购自建。开始住房制度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下放管理权; 1984年
政策目标:发展房地产业;
政策内容:发布城建综合开发暂行办法,推行商品化试点; 1985-1987年
政策目标:防止盲目发展商品住宅;
政策内容:加强商品房住宅计划管理,公有住房补贴出售; 1988年
政策目标:扩大房地产业发展,实现住房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修改《宪法》,允许土地批租;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 1989年
政策目标: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
政策内容: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的通知》,规范市场行为,整顿市场秩序;压缩固定资产规模,紧缩银根; 1990年
政策目标:加强治理整顿;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治理整顿,大规模清理在建项目;颁布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通知;紧缩银根;发布《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991年
政策目标:规范产地产业发展: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治理整顿;房地产市场建设全面起步;房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1992年
政策目标:加快房地产业发展;
政策内容:引进外资;宣布“治理整顿”结束;房地产价格;扩大市场调控范围;下放权力;发放开发消费贷款; 1993年
政策目标:理顺房地产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政策内容:开始进行宏观调整;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规范市场行为,调节房地产经营收益。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房地产开发经营机构全面检查的通知》; 1994年
政策目标:加强宏观调控,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政策内容:发布《国务院关于继续加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进入调控、消化、稳定的发展阶段;开展房地产开发经营机构全面检查;整顿金融秩序; 1995年
政策目标:规范房地产市场;
政策内容: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管理;颁布《房地产管理法》、《增值税法》;整顿金融秩序;开始实施安居工程; 1996年
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租金改革和公有住房出售有了新的进展;政策性贷款制度开始建立;安居工程顺利推进; 1997年
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998年
政策目标:促进房地产业发展;
政策内容:发布《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从1998年下半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调整住房投资结构,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房地产开发资金结构得到调整;
1999年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启动住房消费,深化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鼓励个人换购住房,免个人所得税;调整房地产市场若干政策;启动房地产市场,免征产易营业税,契税减半;
2001年
刺激消费 繁荣房地产市场——4月19日,关于对消化空置商品房有关税费政策的通知:为消化积压空置商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积极防范金融风险,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消化空置商品房有关税费政策的通知》规定:....................2002年
土地使用权转让规定,规范土地市场.——2002年5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签发11号文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文件叫停了已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方式,要求从7月1日起,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进行公开交易。
此前,北京市近90%的土地是通过协议方式转让的,11号令的颁布,被业界称为“新一轮土地革命”的开始。土地市场开始了从划拨、协议“暗箱操作”走向招拍挂“阳光操作”的“乾坤大挪移”。
2003年 2003年4月
121号文件拉响宏观调控警报
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规定对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商品房的借款人,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不再执行优惠住房利率规定。此份文件是中国第一轮房地产牛市启动之后,中央政府第一次采取抑制房地产过热的措施,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由支持转为警惕。2003年8月
国务院明确将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18号文件),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根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程、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对于高档、大户型商品住房以及高档写字楼、商业性用房积压较多的地区,要控制此类项目的建设用地供应量,或暂停审批此类项目。2004年 2004年3月
8•31大限提高拿地“门槛” 调控开始
继2003年7月国务院发文严格控制土地供给之后,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又联合发文,严令各地须在当年8月31前将协议出让土地中的“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否则国土部门有权收回土地,是为“8•31大限”。此举是中央政府从土地供给上抑制房地产过热的又一举措。2004年10月
央行十年首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
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2005年 2005年3月
房贷优惠政策取消 调控涉及消费层面
央行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宣布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20%提高到30%。央行此举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2005年3月 房地产税改革深入
财政部副部长肖捷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中国目前在房地产保有和交易环节税费偏轻,问题严重,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推进房地产税改革。2005年3月
国八条出台 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老国八条)
国务院出台八点意见稳定房价。一是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二是将稳定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三是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住房土地供应;四是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主要是控制拆迁数量;五是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六是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七是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八是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2005年5月
七部委意见发布(新国八条)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2005年9月
银监会212号文件收紧房产信托 2005年9月底,由银监会制定的房地产信托管理文件(即“212号文”)开始下发至各地银监局。该文件全称《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部分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通知》对房地产信托发行门槛进行了严格限制。2005年10月
国税总局重申二手房交纳个税
2005年10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156号),文件正式明确了个人买卖二手房必须交纳个人税。文件明确,在办理二手房过户时,要做到各税统管,不能只负责征收契税,其他税种如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也要同时进行征收。2006年 2006年4月
房贷利率再次上调 调控卷土重来
4月27日央行全面上调各档次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中,5年期以上的银行房贷基准利率由6.12%上调至6.39%。这是央行在加息后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再次上调利率,此次加息主要是为了抑制投资需求,进一步稳定房地产价格。2006年4月
房贷利率再次上调 调控卷土重来
4月27日央行全面上调各档次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中,5年期以上的银行房贷基准利率由6.12%上调至6.39%。这是央行在加息后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再次上调利率,此次加息主要是为了抑制投资需求,进一步稳定房地产价格。2006年5月 国六条出台
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新一轮调控大幕开启。2006年5月
国务院出台限制套型90/70政策
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办发[2006]37号),人称九部委“十五条”,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而且在套型面积、小户型所占比率、新房首付款等方面作出了量化规定,提出90平方米、双70%的标准。2006年5月
国税总局出台二手房营业税政策
5月31日国税总局下发《关于加强住房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74号文件),对“国六条”中二手房营业税新政策的具体执行问题予以明确。要求各级地方税务部门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个人住房营业税税收政策。2006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应持有关材料向地方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免征营业税的手续。2006年7月
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不得发布预售广告
7月6日出台的16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应当在10日内开始销售商品房。同时加强房地产广告发布管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房地产项目,不得发布商品房预售广告。2006年7月
建设部出台171号“外资限炒令”
7月11日建设部联合其他五部委下发171号文件《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被业内称为“外资限炒令”,加强了对外商投资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的管理。
2006年7月
108号文强制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
7月26日国税总局发布《关于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从8月1日起,各地税局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强制性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2006年8月 土地新政出台
8月1日国土资源局制定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正式施行,《规范》对招标拍卖挂牌或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范围作了细化,进一步明确六类情形必须纳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范围。2006年8月
央行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2006年8月
建设部出台廉租房管理实施办法
8月30日建设部《城镇廉租房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出台,提出加强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城镇廉租住房管理。2006年9月 房地产市场整顿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和《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建住房[2006]166号)要求,就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制定工作方案。
2007年 2007年1月 建设部规范经纪行业
1月23日,建设部、央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规范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依此,北京市相继出台了资金监管、网上签约、标准买卖三大详尽并相互配合的文件。对于二手房交易而言,提供了实质性的操作规范,对行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网上签约也在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2007年3月
《物权法》通过 10月1日起执行
3月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作为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律,对于法律体系的完善、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这一条打消了民众对70年使用期满后国家回收土地的顾虑,有利于提高购买不动产的积极性。物权法对于房产市场具有深远的影响。除了70年后自动续期外,还有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物权法为物业税的开征奠定了基础,物业税所带来的持有成本的增加,都是消费者置业投资所必须面对和重新考虑的,理性的需求无疑对房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意义重大。2007年3月
央行2007年首度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6.12%提高到6.39%。2007年5月 央行再次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5月19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7年7月 央行第三次加息
7月20日央行在年内第三次加息。宣布在本次加息中,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同时,上调活期存款利率9个基点,由0.72%上升至0.81%。这是2002年2月以来首次上调活期存款利率。在五年来,央行曾多次加息,但是上调对象均为定期存款或贷款利率,此次是五年多来首次上调活期存款利率。
2007年8月
国发〔2007〕24号 回归保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4号文)。国务院24号文提出,要加快建设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中央房改十年轮回,“重市场轻保障”的住房模式开始转变。2007年8月 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6.84%提高到7.0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2007年9月 央行年内第五次加息
2007年9月15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3.60%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7.02%提高到7.29%。2007年9月
央行出台新政 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50%
央行9月27日出台新政,要求商业银行应重点支持借款人购买首套中小户型自住住房的贷款需求,且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而且贷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应随套数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具体提高幅度由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风险管理相关原则自主确定,但借款人偿还住房贷款的月支出不得高于其月收入的50%。
2008年 2008年3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3月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开发商在经济适用住房、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套建造廉租住房,在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套建造经济适用住房,如能提供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可按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免征开发商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2008年3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加强廉租住房质量管理的通知》
3月21日住建设部下发通知,该通知对确保廉租房的质量,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2008年4月
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4月16日为继续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8年5月
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从2008年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8年6月
国家多项调控近期开始施行土地阀门再度把紧
具体政策:商品住宅开发不得超3年、土地管理不作为将受严惩等,自2008年6月1日起执行。2008年7月
国土部表示小产权房不给宅基地证
7月14日国土资源部出台文件,被小产权房占用而未得到“合法使用”的宅基地不具备登记发证的资格。2008年8月
商品房销售应明示能源消耗指标
8月11日国务院新规: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商品房的能源消耗指标、节能措施和保护要求、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2008年8月
三部委联合印发《2008年廉租住房工作计划》
8月14日三部委印发计划提出,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及以上城市都要根据国务院规定,对低保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做到应保尽保,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扩大保障范围。
2008年8月
央行银监会联合发文要求严格建设项目贷款管理
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建设项目贷款管理。对列入国家《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的项目,严禁发放贷款。2008年9月
央行宣布“双率”齐降
受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央行宣布从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以及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2008年10月9日
西方央行联手降息 中国打出“降率免税”组合拳
中国人民银行10月8日晚间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2008年10月 系列新政支持房地产
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8年10月27日起,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2008年11月
国十条出台(老国十条)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增加千亿元投资。
2009年 2009年1月 七折利率优惠
四大国有银行宣布:只要2008年10月27日前执行基准利率0.85倍优惠、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优质客户,原则上都可以申请七折优惠利率。
2009年2月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
2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建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动态通报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确: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或用地标准,搭车用地、借机圈地、侵害农民权益等问题和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地区进行重点督察,做好重大典型案件查处曝光。2009年4月
治理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
4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治理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重点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建设用地规划变更、容积率调整中玩忽职守、权钱交易等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完成规划许可的开发项目,逐一进行自查。对于拒不自查自纠、弄虚作假、掩盖违规违纪问题的,要对部门责任人从严处理。对于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009年5月
《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
5月1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56号)。针对经济形势和土地市场运行变化情况,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更好地履行部门职责,充分发挥地价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对《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进行适当调整。2009年5月
《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的通知》
5月1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的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出发,认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性,重点抓好城市廉租住房和林区、垦区、矿区棚户区改造,以及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建设用地的供应管理工作,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顺利落地;加快编制和修编2010~2011年和今年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统筹协调及时调整土地供应结构,扩大民生用地的比例,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需求。
2009年5月
下调自有资本金贷款比例
5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中明确,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这是自2004年以来执行35%自有资本金贷款比例后的首次下调,已恢复到1996年开始实行资本金制度时的水平,从而预示着紧缩了数年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开始“松绑”。2009年5月
《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
5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对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前期管理、清算受理、清算审核和核定征收等具体问题做出具体规定。2009年5月
四部委负责研究开征物业税
5月25日,发改委公布了《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年将由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改委、建设部负责研究开征物业税。此前,北京、辽宁等10多省(市)开始物业税“空转”运行,有关物业税的开征讨论持续了四五年之后,再次成为2009年上半年楼市的焦点话题之一。2009年6月 强调小产权房违法
6月10日,国土资源部强调,“小产权房”实质是违法建筑,违反土地管理法律,违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违反相关政策,各地要严格依法查处大量存在的“小产权房”等2009年1月七折利率优惠四大国有银行宣布:只要2008年10月27日前执行基准利率0.85倍优惠、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优质客户,原则上都可以申请七折优惠利率。2009年12月
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意见》中一个重要的政策就是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此举是对炒房现象进行遏制。2009年12月
提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方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2009年12月
开发商拿地的首付款比例提高到五成
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央行、监察部等五部委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将开发商拿地的首付款比例提高到了五成,且分期缴纳全部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而此前各地方土地出让大多执行20%~30%的首付政策。
2010年
2010年1月 “国十一条”出台
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出台“国十一条”,严格二套房贷款管理,首付不得低于40%,加大房地产贷款窗口指导。2010年1月
《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与实施工作的通知》 2010年1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与实施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申报住宅用地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占住宅用地的比例不得低于70%。2010年3月
国土资源部出台19条土地调控新政 2010年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再次出台了19条土地调控新政,即《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了开发商竞买保证金最少两成、1月内付清地价50%、囤地开发商将被“冻结”等19条内容。2010年3月
全国开展对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专项检查
2010年3月12日,国土资源部称,将于今年3月至7月在全国开展对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的专项检查,本次检查重点针对擅自改变房地产用地用途、违规供应土地建设别墅以及囤地炒地等问题。2010年3月
各地暂停出让住房用地
2010年3月22日,国土资源部会议提出:在今年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没有编制公布前,各地不得出让住房用地;将在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开展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完善试点;各地要明确并适当增加土地供应总量。2010年3月
国资委要求78户央企退市
2010年3月23日,国资委要求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方案。2010年4月
缩小首购普通房契税优惠范围
2010年4月2日,财政部下发通知: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产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2010年4月
国家发改委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2010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支持普通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2010年4月
银监会要求银行评估贷款情况
2010年4月11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要求所有银行在6月底之前提交贷款情况的评估报告,并称房地产风险敞口大,要严控炒房行为。银监会表示,银行不应对投机投资购房贷款,如无法判断,则应大幅提高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北京部分银行已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升至60%。2010年4月
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税收政策
2010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坚决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并将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2010年4月
二套房贷首付不低于50% 2010年4月15日,国务院出台具体措施,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2010年4月
国土资源部公布2010年住房供地计划
2010年4月15日,国土资源部公布2010年住房供地计划,今年拟计划供应住房用地总量同比增长逾130%,其中中小套型商品房将占四成多,超过去年全国实际住房用地总量。2010年4月17日 新“国十条”出台
国务院为了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发布《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1]简称“新国十条”。可暂停第三套房贷
2010年4月18日,国务院发布通知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2010年4月 北京新政“限购”
2010年4月30日,北京政府发布调控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和不能提供1年以上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居民购房的贷款。统一购房家庭只能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2010年5月
规范土地增值税清算细则
2010年5月26日,国税总局公布了《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的若干计税问题。2010年6月
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由0.5%提高到2%
2010年6月3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全面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工作。《通知》抬高了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的下限。国税总局规定,除保障性住房外,东部地区省市预征率不得低于2%,中部和东北地区省市不得低于1.5%,西部地区省市不得低于1%。《通知》确定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率原则上不得低于5%。2010年6月
按家庭成员拥有住房数认定二套房
2010年6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通知,对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进行了规范。2010年9月29日,央行、银监会、财政部等相关部委出台 “新国五条”,具体内容如下:
1、各地要加大楼市宏观调控的力度。立即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十条”文件的实施细则。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严格实行问责制。
2、完善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严格执行首付比例不低于5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规定。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
3、调整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全国。
4、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的供应总量。认真落实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抓紧制定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政策。
5、加大住房交易市场检查力度,依法查处经纪机构炒买炒卖、哄抬房价、怂恿客户签订“阴阳合同”等行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拖延开竣工、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要暂停其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新购置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