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开放合作之路 统筹推进向家坝库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走开放合作之路 统筹推进向家坝库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屏山县政府办课题组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是全国第三大水电站,库区淹没涉及川云两省三个市(州)六个县。随着移民迁建全面展开库区各县共同面临着城镇迁建、产业重构、基础设施复建移民开发等重大机遇。树立“大库区”意识,走区域合作统筹规划、联手开发之路,推进库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谋求移民机遇效应最大化,实现共建共赢,是当前库区县亟需思考的现实课题。屏山将围绕“建设向家坝库区生态经济县的战略定位,联动各方,乘势而为,加快建设雷马屏绥区域经济发展高地,努力实现由贫困山区移民大县向水电生态经济强县的跨越。
一、重构库区城镇体系,支撑长远发展
水电开发移民搬迁,使库区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城集镇面临重大的迁建机遇,城镇体系的调整必然带来县域生产力布局的优化重构。重新审视城镇发展条件,准确规划定位调整发展思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库区县必须首先思考的课题。屏山县城从金沙江畔远迁 50 公里到岷江下游新发乡,县域经济重心远远偏离县域腹心地带,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弱化。为此,可从三个方面考虑化解:一是努力把新县城打造成精致、宜居的滨江森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聚集周边地区的人流、物流、商流,吸引周边乡镇或宜宾城区的人士到新县城买房居住、经商置业,汇聚人气。近期要借助宜宾县高场镇这个拥有 2 万集镇人口的传统商贸物资集散地的承载能力,为新县城建设服务,缩短新县城“成长期”,及早彰显移民新城魅力。二是库区集镇应主要依托江对岸谋发展,形成清平、新市、新安依托绥江县城,楼东、锦屏依托水富县城的发展格局,配套基础设施,培植相关产业,发展配角经济,主动接受云南县城辐射带动,克服
县域腹地经济中心缺失对库区发展带来的不利格局。三是把中都工业园区建成县域西部产业中心,重点发展能源产业及高载能产业,与新发工业园区相呼应,以307省道为交通连接轴,成为屏山“哑铃经济”的重要一极,使县域经济均衡发展。
二、打造库区交通枢纽,改善发展条件
向家坝库区周边交通资源相对富集,有成昆铁路、渝昆高速公路、乐宜高速公路、宜泸渝高速公路、213国道、307省道,金沙江、岷江、长江水道,周边城市机场,以及即将建设的成贵高速铁路、宜攀高速公路,区域交通发展潜力巨大。可按“整体布局、互连互通、快速便捷、形成网络”的原则,将库区交通设施复建、区域交通发展项目与库区周边交通大动脉、中心城市连接,以“十二五”规划为载体,统筹库区各县铁路、公路、水运网络化布局,打通“断头路”铺设直通道,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向家坝库区综合交通枢纽,缩短库区与宜宾、乐山、西昌、昭通,以及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的时空距离,显著提升库区对外交通能力,主动承接成渝经济圈、川南经济区辐射带动。屏山将发挥地处宜宾、乐山、凉山、昭通地区结合部,座拥金沙江、岷江的区位优势,以移民迁建为契机,调整县域路网布局,加快工程进度,尽快开工建设新县城至宜宾沿岷江快速通道、乐宜高速公路真溪连接线、岷江大桥及沿江港口码头等,一批关系长远的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加快 213国道、307省道、屏楼公路复建工程和楼安公路建设,配合推进成贵高速铁路、金沙江大桥、云川金沙江大桥建设,发挥溪洛渡电站专用公路、五指山隧道的“直通道”效应,提升中都—马边、龙华—沐川出县公路等级,积极融入宜宾市半小时核心圈和一小时经济圈,彰显新县城和库区集镇发展活力,显著提升石盘、宋家坝、中都工业园区聚集产业的竞争力,支撑长远发展。
三、联手开发库区资源,共同脱贫致富
借助移民迁建机遇,打牢产业发展基础,是促进库区社会长治久安、确保移民安居乐业的关键。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使金沙江流域逐步形成以水电资源开发为主,承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产品加工基地。向家坝库区各县可顺势而为,力争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合力搭建电力、特色农业、磷化工三大产业平台,避免出现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首先,可整合力量发展电力产业。按照水电开发惯例,向家坝电站库区县在电站建成投产后,可争取到一定比例的“落地电”后扶政策,库区各县可联合引进电力企业,将争取的优惠电力入股,形成一定规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工业,将电力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其次,可发挥地域优势打造特色农业。金沙江河谷光热资源充沛,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永善、金阳、雷波、屏山的白魔芋和雷波脐橙远近闻名。库区各县可通过调查论证,以农业产业重构为契机,以脐橙、白魔芋为主导品种,调整库区农业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做强加工企业,为后靠移民提供可靠的安置产业。第三,可联手发展磷化工产业。向家坝库区属连片贫困山区,曾以“雷马屏”著称。库区各县可探索联手资源开发、共同脱贫致富的思路,如雷波、马边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水电资源,库区蓄水后将形成宝贵的岸线资源,具备产业布局必需的区位、用地、交通条件,库区各县可创建“磷化工产业园区”,协商建立分税、分利机制,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屏山具有背靠山区资源,面向丘区市场的地缘优势。在能源建设上,与省地电集团合作组建电力公司,建成新县城110KV变电站,架设马边—新市110KV输电线路引进周边富余电力 10 万千瓦,创造了工业用电价格宜宾最低的竞争优势。在特色农业上,将移民安置产业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打造 10万亩“沿江第二水果带”;发挥屏山是白魔芋命名地的品牌效应,打造中都河流域5万亩
白魔芋基地。在产业布局上,发挥新发工业园区享受四川省“7+2”重点工业集中区的政策优势,全力打造“新发百亿工业园区”,目前已引进规模企业 14家。
四、开发库区生态旅游,提升整体形象
电站建成后,库区将呈现绵延 130 公里、总面积达 90平方公里的“高峡平湖”壮丽景观。库区毗邻川南旅游环线上的长宁竹海、兴文石林、五粮液酒城、峨眉山、乐山大佛,加上库区西部大峡谷温泉、马湖、老君山自然保护区、龙华八仙山大佛、楼东新石器遗址,即将形成的电站大坝景观等旅游资源,为整体规划打造向家坝生态旅游品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库区各县可遵循“库区一体、错位开发、各具特色” 的原则,突出“游高峡平湖、泡西部温泉、听金江号子、品君山炒青、赏彝乡风情”旅游主题,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特色农业,建设“库区百里绿色长廊”,共同把库区生态旅游景点打造成连接宜宾与乐山旅游景区的重要节点,融入川南旅游环线,塑造库区的生态文明形象。
第二篇: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农村移民生产生活状况调查
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农村移民生产生活状况调查
屏山县课题组
宜宾市屏山县是一个川南山区传统农业大县,也是金沙江下游国家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向家坝电站库区最大移民县。截止于2008年县内统计数,全县总人口为3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6.7万人,占总人口数89%;非农人口3.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1%。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总移民数为5.71万人,其中农村移民为2.52万人,城集镇移民为3.07万人,农村移民占移民总数的45%。由于农村移民的安置搬迁、生产发展,对向家坝电站建设和库区未来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很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库区农村移民安居乐业便成为当前地方党委政府亟待调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走访、座谈、考察和问卷等方式调查,对库区农村移民当前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性的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当前屏山库区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向家坝电站可研阶段确定的农村移民接安地条件是:综合条件较好,区位交通、水利水电及耕作条件总体优于迁出地,干群基础好,民风纯朴,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等。在此总体要求下,省市地方政府还细化了迁安的相关具体条件。
(一)屏山库区农村移民迁安任务及去向
根据可研阶段规划成果,至规划水平年(2012年)屏山库区移民搬迁人口55920人(实际数将有所增加),其中农村移民25261人,城集镇移民30659人;农村移民中生产安置人口20757人,非生产安置人口4504人。
1、内安农村移民
宜宾市人民政府2003年确定屏山库区生产安置移民为6000人。2005年县上组织开展了县内农村移民安置容量调查,初步确定县内除龙华、龙溪、夏溪、屏边外的12个乡镇(含新发乡),为农村移民接安乡镇,安置点待进一步复核确认。
2、外迁农村移民
根据《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向家坝电站库区屏山县农村外迁移民安置任务的通知》(宜府发﹝2007﹞44号),屏山县农村移民外迁市内六区县安置任务数为15000人。其中:长宁县3600人、翠屏区1920人、南溪县1200人、宜宾县5400人、江安县1440人、高县1440人。
对外迁市内六区县安置的农村移民,前阶段已初步完成县级层次切块。其中:福延镇切块到南溪县、江安县,锦屏镇切块到翠屏区,楼东乡切块到长宁县,太平乡、清平乡切块到高县,新安镇、新市镇切块到宜宾县。具体安置点有待进一步细化到乡镇及村组的切块方案,并经迁出县地方党委、政府和移民户考察确定。
3、新县城占地农村移民
根据规划,库区屏山旧县城搬迁到新发乡(宜宾县原真溪乡,现行政区划调整划给屏山县)。为满足新县城迁址加快建设的需要,2008年6月,屏山库区涉及需迁建的新发、书楼、锦屏、新市集镇新址占地农村移民相继启动,先行搬迁的930户3627人已基本结束,目前正在开展安置人口分解落实和移民建房方式组合等正式安置工作。其余新县城、集镇新址占地农村移民工作将在年内启动。
(二)屏山库区农村移民安置近况
按照向家坝电站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及省、市对屏山库区移民迁建工作的总体时序安排,屏山于2005年正式开展施工区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工作。至目前为止,农村移民安置实施状况如下:
1、施工区农村移民安置
向家坝电站工程施工区征地涉及屏山县楼东乡芭蕉村四组搬迁安置移民13户41人(现已死亡1人)。其中10户29人选择后靠本组农业生产安置(养老保障随迁1人),1户3人选择出乡本县自谋出路安置,1户4人选择出乡本县投亲靠友赡养安置,1户5人选择在芭蕉村四组移民点调整生产用地落实农业生产安置,在库工我外建房落实搬迁安置。
2、库区外迁农村移民安置
屏山库区农村外迁移民于2008年6月27日正式启动新市镇凤凰村二组地质灾害影响区第一批27户110人,通过选择农业生产安置到江安县底蓬镇(其中生产安置29户97人,养老保障随迁13人),出已完成生产安置,正在开展建房工作。今年5月启动第二批汛期农村外迁移民为楼东、福延、锦屏、新安、新市五乡镇共1086户3969人(现已死亡1户1人)。通过选择农业生产、自谋职业安置方式迁到江安、南溪、长宁、高县、翠屏区、宜宾县安置;选择在县内统一规划安置462户1526人(其中非建成区农村移民选择农业生产、自谋职业在县内农村安置18户54人,选择自谋职业进集镇安置16户62人,共34户116人;建成区农村移民选择自谋职业、复合安置进相应集镇安置294户945人,随县城搬迁134户465人,共428户1410人);通过选择自谋出路、投亲靠友等安置方式分散自主安置550户2150人。
3、县城集镇新址占地农村移民安置
屏山库区在2008年4月配合中南院开展城集镇新址占地移民意愿调查的基础上,同年6月启动书楼、锦屏、新市、新发(县城)城集镇新址占地农村移民,现在新址涉及的930户3627人基本结束先行搬迁,目前正在开展生产安置人口分解落实、移民建房方式组合等正式安置相关基础性工作。其余集镇新址占地农村移民工作将在年内启动。
二、屏山库区农村移民生产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有关资料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为止,屏山库区农村内安外迁移民安置方式选择意向为:投亲靠友13户808人,自谋职业317户1044人,农业生产安置93户320人,自谋出路340户1329人,随迁养老保障123人,复合安置13户53人,整户养老保障23户31人,随县城搬迁134户415人。
库区的农村移民与城市移民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城市移民来说,实施搬迁安置后,工作生活环境变化不大,收入来源比较稳定,城市文化生活设施完备,生活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城市移民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开放,因而总体适应性很强。而农村移民则不然,实施搬迁安置后随之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一)产业对接反差太大,生产技能不适应
无论内安还是外迁,对农村移民来说,产业对接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可靠保障。可是,搬迁后的农村移民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一是生产自然环境条件改变。库区内农村移民中选择农业生产安置几乎都是后靠区域,原生产的河谷平坝和缓坡地带全部淹没。后靠区域山高坡陡,土地破碎贫瘠,耕作条件十分艰苦,而且气候也没河谷地带那么适宜农作物生长。外迁市内六区县都是浅丘地带,气候和土壤与库区差别巨大。二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库区河谷地带主要是亚热带种植优质水果龙眼、枇杷、樱桃、芭蕉、椪柑、花椒、白魔芋等,产业结构为水果业和水上交通运输业。后靠区域主要产玉米、温带水果和林竹,主要为粮食、林竹茶业;而外迁接安地主要是粮猪型产业结构。三是生产习惯和种养技能完全改变。自然条件和产业结构的改变,必然带来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库区农村移民原来的生产习惯被打破,生产技能大多使用不上,这导致巨大的收入和生产压力。
(二)土地调整面临较大的困难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生存和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根据向家坝电站移民安置规划要求,农村移民安置人平不低于0.8亩土地。可是,这面临巨大的困难。一是接安区域的土地是按《土地承包法》分解承包到户的,土地调整必须依法进行,必须尊重当地土地承包户的意愿,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进行。二是接安地村组和群众对接受安置移民抱有较高的期盼。希望通过接安移民,能够得到国家优惠政策扶持,更希望得到资金和项目,借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但实际安置情况与群众希望产生一定差异。三是部分安置点调出的土地不成片、区位较差。可以说自私是人的天性,虽说接安地群众对国家工程建设还是积极支持的,但要他们拿出自己的好田好土安置移民,一部分人还是不心甘情愿的。再说有些接安地原本就存在人地矛盾,增加了外来人口,土地显得更加紧张,以至暗中产生了抵触心理和情绪。
(三)库区农村移民与接安地居民存在心理上的隔膜
库区农村移民搬迁到接安地后,与当地必然发生制度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制度关系如户籍、农村社会保障、上学就医等,这些可以由当地政府组织负责解决。而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除了历史和地缘形成外,全部靠自己重新建立。但是,基于具体利益的冲撞,以及人际关系的磨合期等因素,库区农村移民本能地会产生防范心理,既担心吃亏甚至遭到排挤和暗算,又对未来生产生活上将遇到的困难产生惧怕和担忧;而接安地居民也总会觉得农村移民是“外来的”,打破了当地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生产格局,侵占了本地村民的既得利益,增加了环境生存压力,也容易产生排外心理,倘若双方之间对村务、财务、事务认识出现分歧,往往会导致“族群”冲突,甚至结下仇恨。这种情况,已经在个别接安地出现了苗头,有少数外迁农村移民户甚至返迁,在原库区居住地亲戚家里滞留,给后续内安外迁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不及时引起注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就会留下后患。
(四)库区农村移民与接安地存在一定程度风俗习惯、乡土文化的冲突 俗话说:“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从整体上看,向家坝电站库区的农村移民与三峡电站库区有所不同,三峡农村移民外迁人数多、地理跨度大、风俗文化迥异;而向家坝屏山库区农村移民几乎都在本市范围内,属于大致相同的川南经济地缘文化圈,各地风俗习惯、语音文化差异不太大。但是,按照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社会关系“差序格局理论”,地域距离对文化是有巨大影响的。因此,无论是内安和外迁的农村移民,与原住地村民或多或少地存在风俗习惯、乡土文化上的差异,比如江安、南溪、长宁与高县、宜宾县、翠屏区之间差异既有方言语音不同,也有婚丧风俗文化差别,屏山库区农村移民迁往邻近宜宾县、翠屏区、高县适应起来要快一些,较容易产生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心理隔膜程度要轻些。
此外,移民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不落实,也造成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出县分散安置围堰农村移民257户1002人户藉未落实,给移民在安置地的管理和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二是目前对围堰移民执行过渡政策,即发放过渡期补助并对农村移民实行搬迁奖励,这使今后库区其它农村移民产生攀比心理。无疑增加搬迁难度;三是围堰农村远迁农村移民线上个人财产调查成果未确认,远迁移民的船舶未列入补偿与溪洛渡产生政策差异,移民反映意见强烈,返迁压力大;四是围堰农村移民选择从农安置比重小,信心不足,安置后的稳定生活风险大等。
三、对改进农村移民生产生活状况几点建议
从目前总体情况看,已实施搬迁的大多数农村移民思想情绪还算比较稳定,正在逐步建立和恢复新的生产生活秩序,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但是,上述存在的突出问题倘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或及时解决,就会导致移民返迁或群体性事件,因此,建议当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站在战略的高度看待库区农村移民生产生活安置
我国当前的水电水利工程移民,既不是自愿移民,也不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移民,而是直接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下的非自愿移民,虽然也有较高的经济补偿,但根本上移民是被动的,这就导致了移民问题的复杂化和移民工作的艰巨性、长远性。这种移民体制与机制,地方党委政府承担着巨大的责任风险。因此,农村移民是一项涉及库区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其生产生活问题的解决,必须动员整合各方力量,长短结合,多管齐下,综合考虑才能奏效。近期情况看,重点把握好政策既要公平合理,又要用活用够;经济补偿要足额及时,适当根据物价变化调整额度;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接安地配套措施及时跟进甚至超前落实。长远发展看,生产生活技能转换、人际关系理顺重建和解决农村移民稳定的收入来源、移民民主参与迁入地村务等,应抓紧布置实施。
(二)加大调地力度,着力突破产业对接“瓶颈”
土地和资本是制约农村移民生产生活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搬迁后的农村移民生存发展可供选择的空间很小,唯一可支配的资源就只有劳动力。在现行移民体制下,农村移民既是生产经营决策者,又是具体实施者,更是后果和风险的承担者。如果有足够的土地给农村移民生产经营,他们就无须精耕细作和追加劳动时间来提高效率和效益,反之则只有增加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提高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才能确保稳定或增加经济收入。由此可见,农村移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改善和收入的增加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必须确保一定质量的土地给从农安置移民生产经营,“只要给了农民土地所有权,农民就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对接劳动生产技能转换培训,让农村移民尽快适应新的自然环境条件,熟练掌握新生产技能,倡导当地居民开展“传帮带”活动。三是通过各种农业经营协会,帮助移民寻找市场营销网络,推进产业化经营,并在农闲季节指导移民寻找收入来源,组织培训劳务输出,增加货币收入。
(三)加强心理疏导,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移民与当地社会融合
心理隔膜必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对立。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前述农村移民的担忧和当地居民的排外心理,以及地方文化风俗差异,要通过加强心理疏导来解决。首先,要充分尊重迁入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意愿和保障其合法利益不受蚕食和侵害,在平等互利自愿的基础上形成乡邻利益共同体,决不能顾此失彼损害那方的利益,这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其次,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严格实行村务公开,移民与当地村民平等参与民主管理,必须正确对待移民的合理诉求,承认其面临的生产生活困难,决不能以政府的选择代替移民的选择,通过改变移民的成本预期和效益预期来引导移民的行为,让移民自愿接受政府的指导。再次,“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恳谈会、联欢会、攀亲结友,促进迁入移民与当地村民之间经验文化、风俗文化交流,缩小心理差距。最后,建立移民“回访”、“探乡”制度,库区原住地党委政府定期访问移民生产生活问题,接安地党委政府有计划地安排移民回乡探视故乡变化,两地经常互通信息情况,共同解决内安外迁移民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四)启动“后扶”工作,培植新经济增长点
根据国务院471号令精神,库区农村移民实施搬迁安置后享受20年“后扶”政策。从目前的情况看,“后扶”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经济补偿,且额度偏低,与物价通胀水平相差太大,这种“后扶”随着时间推移将变得杯水车薪。因此,要真正解决农村移民的后顾之忧,减轻地方政府的移民责任风险,根本的出路还是要放在三个方面:一是着力搞好项目扶持,改善接安地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硬环境;二是培植劳动密集型经济组织,消化农产品原材料,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供有效就业岗位;三是加快推进移民接安地社保障体系建设,使搬迁后的农村移民生老病死都有基本保障,以此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三篇:向家坝水电站库区防洪避险卫生医疗服务工作方案
向家坝水电站库区防洪避险卫生医
疗服务工作方案
针对我县今年气候异常以及向家坝水电站回水淹没影响的严峻形势,根据《2012年绥江县向家坝水电站回水淹没影响区防洪应急避险实施方案》(绥防指字〔2012〕04号)和防洪及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确保我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防洪避险卫生医疗服务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防洪救灾卫生医疗服务工作;向灾区和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派出卫生防疫队和医疗队;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重灾区和重点场所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卫生医疗服务工作落到实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医政股,由钟德恩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钟莉萍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药械储供组
由同志负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药械储供组负责检查督导各医疗卫生机构在抗洪救灾工作中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救灾物资的储备供应工作,要保证所有抗洪救灾物资供应充足。药械储供组办公室设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由石承鸿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三)、疾病预防控制组
由同志负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疾病预防控制组负责做好辖区内疫情的收集、报告、监测和管理工作,做好灾情及疫情的快速评估;及时掌握灾区疫情信息,密切注意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提出救灾防病工作的对策建议;开展疫情调查处理、指导并参与环境消杀灭、环境卫生学评价和卫生宣教等各项卫生防病工作。疾病预防控制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局疾妇股,由王厚玲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四)、抢险应急组
由赵纯东同志负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抢险应急组负责组织协调受灾地点和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和协助其他部门抗洪抢险工作。抢险应急组办公室设在卫生监督所,由罗翠昌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
各医疗卫生机构应高度重视抗洪救灾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立足于抗大灾防大疫,增强责任意识,立即行动起来。卫生局负责指导全县救灾防病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也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救灾防病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准备到位、处置措施到位。
(二)、做好抗洪救灾卫生应急准备
1.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准备。县疾控中心要充分做好应对洪灾发生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县疾控中心要组建救灾防病卫生应急小分队,随时准备投入救灾防病工作之中。
2.做好医疗救治应急准备。县医院、县中医院、各乡镇卫生院要分别组建一支医疗小分队,待命听从卫生局调派。同时,各级医疗机构应做好灾害所致伤病员收治的各项工作。
3.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准备。县疾控中心要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处理、现场处置、实验室检测等各项应急物资准备。重点做好救灾防病消毒杀虫药品器械的应急准备。县医院、县中医院、各乡镇卫生院负责做好本医院抗洪救灾医疗小分队的药品器械准备。
4.加强疫情监测和卫生监督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汛期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重点加强对肠道传染病、洪灾相关疾病、食物中毒的监测,加强对水源水、饮用水等外环境的疫源检索工作,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做好疫情的监测、分析、预测和报告,科学指导救灾防病工作。
卫生监督所要依法加强对食品、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学校卫生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5.及时有效地开展抗洪救灾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医疗卫生机构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按照《2012年绥江县向家坝水电站回水淹没影响区防洪应急避险实施方案》,有力、有序、有效地迅速展开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及时报告疫情监测和救灾防病工作信息,迅速组织做好灾区群众的医疗救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管理和环境“消、杀、灭”等工作,确保群众能喝上卫生清洁水,有病能及时医治,确保救灾防病工作能够满足灾
区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确保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第四篇:在统筹城乡关系中走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人口从1.72亿增长到2009年的6.22亿,城市化率也从17.9%上升到2009年的46.6%。城市化已成为支撑中国下一个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就业、资源环境与社会稳定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少走弯路,是当前应当着力研究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是研究城市化的逻辑起点和基础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同时伴随的概念,是人类社会和文明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进程和阶段,城市化从开始就决定了必须正确处理城乡关系。
城市化在我国30年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城市化进程以年平均近1%的速度快速推进。据相关研究,2015年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超过50%,未来20年,我国仍将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但回顾历史,我们走的是一条低成本扩张的城市化道路,一方面农村土地转为城市土地,级差地租收益基本上留在城市;另一方面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并没有完全享受市民的社会保障,社会负担基本上留在农村。这两方面因素是支撑中国城市化进程比较快的重要推动力。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比较强,能够有序地推进城市化,不会跌入经济发展受社会问题钳制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出现拉美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贫民窟”现象。
统筹城乡关系首先要解决农村土地城市化和农民城市化协调一致问题。如果两者过快、过慢或者快慢节奏不一致,整个社会将处在失衡状态,因为对中国广大农民而言,农村土地始终承担着生产资料要素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从历史角度观察,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实质就是一部土地关系发展史,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演进路径“均权—兼并—集中—再均权”,其中伴随的是朝代更替和社会动荡。因此,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是通过立法严格限制土地流转,防止土地兼并。从现实角度分析,根据我国近10年的统计数据和人口规模推算,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约490万亩,每年近2000万农民进入城镇。现阶段,中国城市化更多的是土地城市化,产业不断向城市集中,重复建设、超前建设、大量征占农村土地及级差地租收益分配不公等现象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而“农民城市化”速度相对滞后,城镇有效集聚人口和产业功能被弱化,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或者处理出现偏差,将严重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农民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加快农民城市化进程,应注重赋予全社会居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国民意识转变的内涵。农民城市化不能仅以户籍城市化为标志,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进入城镇非农领域就业、在城镇地区居住的问题,重塑市民身份,加大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均质化。现在一些地方推进城市化的做法是户口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等,虽然农民生活方式变化了,但生产方式没有变化,以户籍制度、城乡差别劳动就业和福利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使得已“离乡”、“离土”、“进城”的农民剩余劳动力,无法真正享受到与“市民”身份匹配的收入消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这种差距还在表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客观尊重农民城市化实现模式和途径的多样性。从近30年实践来看,我国农民城市化的模式及实现途径始终呈现多样化,如自愿性移民和强制性移民。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大都是强制性移民,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移民运动则多是自愿性移民,是由农民出于追求某种
社会经济利益目的而自愿做出迁移的选择。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如果农民是自愿移民,无论城市的千般艰苦,仍然能够不屈不挠地生活,努力争取与市民同样的成员身份、公民权利平等。如果城市化是由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将农民整体强制搬迁进城,虽然能够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实现了城市化功能,但对农民而言,与“城市文明”的碰撞和磨合,从心理到文化有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因此,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虽然发挥着特殊作用,但需要统筹考虑农民城市化进程的民主和民意问题。
二、我国城市的发展理念和目标设定
当前,许多城市提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性城市”等口号,如果发展目标是一味追求GDP的增长,盲目招商引资,带来了环境和治安的代价,并引发诸多的社会矛盾,这座城市的发展并不和谐。我们崇尚的城市价值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注重发展质量和生活环境。城市发展理念和目标至少应该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活力”。城市不仅是一种政治经济组织形式,更是一个承载着多重复杂功能的综合体。伴随着发展进程,城市对产业、形态和功能要求在发生变化,必须不断更新才能保持活力。美国在二战之后城市高速发展,到50年代末中心城市基本走向衰落,从60年代开始,美国推行“伟大社会”计划,开展“城市更新”运动和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业发展所引起的城市颓败、贫民窟和环境污染等新问题。城市应当永远追求活力,始终保持不断更新的过程,建立城市更新系统,不仅包括产业持续更新,也包括城市从功能到形态等方面的不断更新。
二是“安全”。城市安全不仅仅只是社会治安,还应该具备风险控制能力,能够为市民提供应对地震、洪水、瘟疫、恐怖系统等各种各样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安全环境。城市要针对可能发生危机事件的领域,建立一套完整应对灾害的防御体系和工作机制,政府要将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抗震抢险、社会治安、教育医疗等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保障城市安全发展。
三是“便捷”。城市最大的功能是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包括交通、通讯、教育、医疗、文化和人际交往等。需要科学统筹规划,从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发展方向、城市圈功能定位等综合因素考虑,建立便捷快速和紧凑节约的交通体系等,类似“摊大饼”、平摊城市规模的发展方式,不适合中国国情和城市发展目标。
四是“个性”。个性是城市历史的积淀,魅力是城市生命的品格。在国际化、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建设易走入趋同化的误区,需要重塑发展形态。一座有个性特色的城市,才是有吸引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城市。要注重保持每座城市形成的不同历史脉络、文化基因和传统个性,体现城市的产业特征、资源环境特性和生活特质等内容,还要培育独特的核心价值和城市精神。
五是“低碳”。城市发展要以绿色环保为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能源,建立高效、和谐、健康的聚居环境,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发展与城市自然资源处于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状态。
任何城市都必须具备城市价值和发展理念,否则城市发展是不完全、不健全的。近年来,美国城市学者开始反思和批判近百年来美国城市发展道路,提出“精明增长”新理念,即城市
发展要使每个人受益;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公平均衡发展;使新旧城区都能得到良好投资机会,最终目标是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精明增长”提出了十项原则,目前已在中国部分城市建设中得以引进和实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城市减少小汽车依赖性的规划措施。“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使城市生命周期得以延长,实现了向可持续发展转化。
三、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战略自始至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适度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这种发展战略代表着人类的美好憧憬,是以欧洲城市规划体系为蓝图,符合城市发展规律。
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完成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需要上百年才可能达到的城镇化水平。虽然政府已看到城市快速膨胀所带来的弊端,制定了宏观控制政策,努力让土地、资源和经济达到平衡关系,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发展趋势还是大城市越来越大,小城镇发展比较滞后。从国际视野出发,二战以后,所有工业化后发国家都是秉承大城市发展战略,比如韩国首尔、日本东京、菲律宾马尼拉、包括南美一些国家的首都。其深层次原因是,新兴国家后发追赶的意识很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都是秉承“效率优先”原则,不惜一切代价要赶上发达国家,因此不得不选择大城市的发展模式来加速它工业化进程。城市化模式一旦确定,路径依赖的问题非常突出,这是发展规律。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到了新的拐点。中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我们已经创造出有中国特色和各地特点的城市化道路或路径,城市规模呈多样化的现实特点,城市群、城市带成为城市化的主导,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长株潭等城市带和城市群正在兴起。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城市群的大中小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已到了有利时机。
下一步,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积极实施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发展战略,形成城市群内大中小城市间的合理分工和密切联系,建构城市组团式布局。在严格控制城镇土地盲目扩张基础上,集约利用国土空间,以一个或数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众多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城市共同组成城市带、城市群。城市群内既要强化中心大城市的集聚带动功能,完善交通体系,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日常通勤圈,又要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充分发挥其对整合周边人口、资源和产业的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既要有国家发展战略的引导,还要有金融、税收和土地等政策和产业配套予以倾斜和保障。
本文章由西安牛皮癣医院http:///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第五篇:关于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移民迁建项目资金筹措的调查报告(推荐)
关于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移民迁建项目资金筹措的调查报告
屏山县课题组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中最末的一个梯级水电站,主要供电华中和华东地区,兼顾川、渝、滇的用电需要。工程集发电、航运、防洪、灌溉于一体。坝址位于四川省宜宾县、云南省水富县两省交界的金沙江下游河段上,电站规模位列中国第三、世界第四,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的骨干项目。
根据国家有关规程规范以及中南院提供的资料,向家坝电站主要影响屏山县的楼东乡、福延镇、锦屏镇、新安镇、新市镇和清平乡六个乡镇,将涉及到“一城六镇”近6万移民的安置和相关迁建项目的恢复重建。移民安置压力大,迁建项目的恢复重建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从某种意义讲,迁建项目的恢复重建关系到整个移民工作的开展和电站建设的顺利推进。但目前迁建项目在恢复重建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移民迁建项目资金补偿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如何科学有效地填补这一缺口,促进项目恢复重建有序推进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库区移民迁建项目资金的筹措情况进行了走访、咨询和查阅资料等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我们对屏山库区移民迁建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并结合向家坝工程的总体规划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地方党委、政府及主要相关部门科学决策和有效组织实施提供实证参考。
一、屏山库区移民迁建资金补偿概况及迁建项目资金缺口
(一)移民迁建资金补偿概况
1、根据向家坝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成果,到移民安置规划水平年,向家坝电站四川库区建设征地范围内需迁移人口5.71万人,搬迁房屋部面积229.81万平方米,征用耕地总面积1.73万亩,园地1.39万亩,林地1.01万亩,规划复建和改造等级公路217千米,复建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299千米,通信光缆线路327千米,广播电视线路52千米,搬迁县城一座,集镇10座.向家坝水电站四川库区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概算总投资(静态)为69亿元,其中省管项目概算投资17亿元,宜宾市管项目概算投资0.23亿元,屏山县管项目投资49亿元,雷波县管项目概算2.19亿元。
2、屏山县管项目概算49亿元,其中农村移民15.4亿元,集镇迁建7.5亿元,县城迁建13.5亿元,专业项目复建工程11.25亿元,其他1.35亿元。
(二)屏山库区移民迁复建项目资金缺口
1、迁复建项目资金需求总额及其概况
屏山移民迁建项目整体包括县城和六个集镇迁复建,涉及基础设施与房建,移民红线外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移民安置等,迁复建项目资金需求总额预计在85—90亿元之间,其中移民补偿约68亿元,各单位借贷资金约5亿元,社会各类资金包括个人投资约12—17亿元。随着屏山新县城区位优势的改善,屏山库区旅游事业的启动和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在屏山的投入将增加10—20亿元。
2、移民迁建项目资金的缺口预测
在屏山整体移民工作中,除个人补偿资金外,移民迁建项目涉及县城和库区各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各行政事业单位基础设施,总投资规模估算约为38.77亿元,其中移民补偿资金约为18.75亿元,上级各类补助资金约3.8亿元,招商出让回笼资金约5.345亿元,缺口资金预计达10.875亿元。分项预测公共基础设施总投资约33.55亿元,其中移民补偿资金约15亿元,上级补助资金3.8亿元,招商出让回笼资金5.44亿元,缺口资金约9.31亿元;公益设施总投资约0.7亿元,其中移民补偿资金约0.35亿元,缺口约0.35亿元;各行政事业单位基础设施总投资金约4.522亿元,其中移民补偿资金约3.4亿元,缺口资金约1.122亿元。
3、库区建设和移民安置补偿概况 农村移民补偿资金约为15.4亿元,项目包括搬迁、房屋及附属设施、移民村庄和街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等。
集镇迁建补偿资金约为7.55亿元,项目包括搬迁费用、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用地征地和基础设施。
县城迁建补偿资金约为13.5亿元,包括搬迁费用新址征地费、市政工程、发展用地征地和基础设施。
专业项目复建工作补偿约为11.25亿元,包括工商企业、搬迁补偿费、独立企业征地及基础设施、个体工商户、通信工程复建费、水电工程复建补偿费、广播电视、公路复建费、桥隧道码头补偿费、库岸防护工程等。
4、资金缺口中的不确定因素
一是政策因素。在整个库区迁复建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政策层面的变化导致资金缺口的加剧。二是物价因素。随着国内供求失失衡的加快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物价上涨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必然会导致资金缺口增大。三是民工因素。2009年9月21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栏目《经济半小时》推出一期《农民工去哪里了?》的调查报道。报道称:天津等外地企业到成都招工,每月1500元却招不到农民工。报道接着介绍,目前在成都用工市场上杂工的工资大概是每月1500元,技术工大概是每天300元。从这组报道中我们不难想象,在下一步屏山库区项目迁复建过程中的用工成本将大大高于当时的预算成本,这也会导致资金缺口的加大。
二、屏山库区移民迁建项目资金存在巨大缺口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金缺口导致的问题
资金问题是建设要素中的首要问题,没有相应的资金就会导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困局,困局不破就会生出系列问题。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移民迁建项目资金缺口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至少会产生以下问题:
1、可能导致向家坝电站2012年首批机组不能如期发电。库区移民迁复建项目建设是电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库区移民迁复建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行就谈不上电站能顺利完工发电。因为电站建设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前期工作做不好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2、动摇移民对电站建设的长远信心和耐心。近年来通过对电站建设重要意义的广泛宣传,“电站必建,移民必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果资金缺口不能有效得到解决,建设进度就会受到影响。进度是摆在移民群众面前的活标本,它比任何宣传报道更具影响力。慢了就会降低移民的信心,既不利于电站下一步建设,更不利于迁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
3、挫伤工程负责人的积极性。移民迁复建项目工程本身就是一项繁杂的事务,如果各项目工程负责人在忙于日常事务的过程中还不得不费尽心思去协调项目资金缺口的话,可想而知,他们会如何看待这一看似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4、严重影响屏山的投资环境。项目建设承包人都希望完工后能如期拿到承包经费,如果移民迁复建项目资金缺口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工程费用显然就不会按时足额发放。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就会进一步恶化本已相对处于劣势的屏山投资环境。如果形成恶性循环那将对屏山产生长期的极为不利的影响。
5、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移民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这一难事在处理过程中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一触不慎,全盘皆输”。资金缺口问题是一个现实而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那必然会造成在迁复建过程中项目的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产生的结果就是大量民工无法如期领到应得的工资。在移民迁建的大环境下,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一旦出现,就极有可能成为群体性事件的一点“火星”,影响到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资金缺口产生的原因 从迁复复建项目资金补偿概况我们不难看出,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移民迁复建项目资金存在巨大缺口。造成这种缺口有五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1、迁建与补偿存在时间差。向家坝电站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在工程预算和实际施工过程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受正常的物价上涨因素波动影响外,还受到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所引起的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
2、库区期望值的差值。移民和企业法人期望值同三峡公司实际愿意给予情况存在差值。在“向家坝电站建设是屏山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大好机遇”过高估计的影响下,广大移民及部分迁复建单位都希望本次迁建能使自己的居住条件、办公条件等等,有一个质的提高。当然,这种愿望和要求事实上是在情理之中。因为自2003年国务院下达向家坝电站库区“停建令”到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止,屏山库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差不多有近10年处于停滞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近10年是相对在倒退。因此,在规划设计上各迁复建单位就有可能同三峡公司的初衷有差距,赞成资金缺口。
3、数据库的复杂性。向家坝水电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数据库信息的复杂性。在整个数据库采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次反复的过程,比如在实物指标的调查复核等过程中就可能有这种情况。这无疑都会极大地增加成本,出现资金缺口。
4、政策因素的影响。土地是最重要的物质资源。没有相应的土地,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移民迁建项目就是空中楼阁。随着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的出台,相应的迁复建项目土地出让成本和土地审批结束导致用地价格大幅上升,这肯定也会造成巨大的资金缺口。
5、国务院471号令中“三原”原则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巨大反差。屏山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向家坝电站建设是屏山实现历史跨越的一次难得机会。为此,屏山县广大干部群众都希望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实现屏山跨越发展。但是,如果在迁复建过程中严格按照“三原”原则实施的话,屏山投资环境的相对优势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在“封库令”下达的10年间,其他区县都在抢抓机遇,加速发展。如果屏山在迁复建过程中再按部就班那势必进一步扩大与其他周边区县的差距,对屏山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屏山库区移民迁建项目资金的筹措对策
(一)不断加大对口争取力度,拓宽争取渠道,创新工作方式
首先是向水电业主追加项目资金,适当增加工作经费。有果必有因。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向家坝电站建设是一项宏大的水利工程,工程量大、时间周期长、数据库信息复杂,这一系列原因都可能导致工程预算同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向家坝电站系三峡公司所建,是一种企业行为,所以移民迁建项目资金的缺口理应由三峡公司及时提供足够的工作经费,满足屏山库区顺利组织开展有关工作。据有关媒体报道,三峡电站就追加了近6亿元的项目资金。而且这一资金应及时足额到位,三峡总公司可直接划拨到市移民部门,由市移民部门将资金随项目计划一次性划到县移民部门。正常迁建项目,省移民部门应将缺口资金随项目计划一次性划到市移民部门,市移民部门根据工作进度划到县。同时,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对相关经费开支的依法依规处置权限。
其次,各单位、各部门在向上争取对口支援的过程中应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认真研究国家货币政策,寻找政策结合点、切入点,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多种力量,优先解决当前影响屏山库区移民群众基本生活条件的迁建项目建设。在对口支援的内容和方式上支援单位可采取提供规划编制、建筑设计、专家咨询、工程建设和监理等服务。建设和修复移民住房、学校、医院、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协助建设和修复城乡道路、供(排)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和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提供机械设备、器材工具、建筑材料等支持。通过对口单位的以上支援来减少项目迁建的资金缺口。同时要对对口支援资金合理使用,严格管理,精打细算,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再次,各单位、各部门要用活政策,创新工作方式。在迁复建过程中每个单位、部门应用活、用好政策,创新工作方式。按现行政策规定,国土部门都会划拔一定的土地资源供其建设,如果各单位和部门善于运作的话,在解决好单位实际所需的办公条件情况下,多在划拔的土地上做做文章,借鉴汶川地震灾区的部分有益经验,采取联合修建或增高楼层等方式,利用好相对“多余”的土地做好市场化动作,招商引资,减少资金缺口。
(二)采取租赁承包方式,创新融投资方式渠道
当前,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移民迁建项目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已经摆在全县各级、各部门面前,我们怨天尤人无用,一味想到依靠别人的支援也不是办法。当前通过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来解决资金缺口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融资租赁就是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类似于“按揭”,也类似于“分期付款”购买。形象说,融资租赁就是“借鸡生蛋,以蛋还鸡,最后得鸡”。我们可以就部分迁建项目发布相关租赁公告,让部分有实力、有意向到屏山投资的企业来屏山参与建设,分解到我们所需的部分资金,缓解资金缺口的巨大压力。
通过向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缺口,促进移民迁建,这是一种现实而可行的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部门在项目建设、扩大生产等方面存在资金缺口是经常性的事,向银行贷款是一种比较通行的办法。我们现在的移民迁建项目存在大量资金缺口,发行市政债券好像也不适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创新自己的融资平台,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理顺银企关系,营造诚信贷款环境。
(三)出台优惠政策,激活社会资金投入开发 目前中国已进入一个资金相对过剩的时期。所谓的相对资金过剩,也就是巨大的信贷流动资金处于流动困境,无法合理、安全地流动。但是市场资金的商业属性,决定了那些投资回报率真正好、投资风险低的项目才能对市场具有吸引力。因此,我们可以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部分企业投资建厂、兴建商贸流通等市场服务设施,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点国内外都有许多成功做法。
(四)放开思想束缚,大胆借鉴国内外融资经验
发行向家坝电站库区迁建项目债券融资。发行迁建项目债券融资的优点是资金使用期比借款长,一次性筹资数额大;融资成本低,债券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融资压力小,无须不断进行信息披露;可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所以,向家坝电站库区迁建项目建设应报经国务院批准争取发行地方债券来融资。
同时,可考虑大力吸收境内外私人资本。吸收私人资本参与向家坝电站库区迁建项目建设,这种方式具有其明显的优势。首先,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其次,私人投资更注重于盈利和资本回收,他们会竭尽全力让迁复建项目的使用者满意;再次,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减少了政府经营的通常弊病。我们应该放开思想束缚,采取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向家坝电站库区迁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私人资本的作用。
通过资金信托计划融资。资金信托计划融资是由合格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信托资金的受托人,汇集民间资本,通过受让拟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司的股权或者对其追加投资,以获取项目分红,向受益人支付信托收益。与单纯依靠财政资金或者负债资金融通建设资金相比,其优点在于:地方政府可以绕过不能发行地方建设债券的政策障碍;筹资迅速;不必向投资者保证收益率等。
(五)其他方式 如果说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友的话,每个单位也都有自己的“事友”。学校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尤其是对校友中的知名人士多进行了解和沟通,争取他们最大的支持。每一个单位对曾经在自己单位战斗过的人员做好摸底调查,切实了解他们工作动态,发挥好同事的积极作用,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本单位的建设中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过“校友”或“事友”的捐款或争取项目以减少资金缺口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