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业及建筑市场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履行“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协会职责,抓住行业发展中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报告。6月4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在京召开“中国建筑业产业政策与‘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会议。郑一军会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商丽萍处长、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曾少华所长、部干部管理学院张兴野院长、部政策研究中心李德全主任、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王守清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系主任刘伊生教授、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系主任贾宏俊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许杰峰教授、中天建设集团董事长楼永良、河北建设集团董事长李宝元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建一局集团、中建三局集团、上海建工集团的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吴涛秘书长主持。出席会议的协会领导还有徐义屏副会长和王增彪、周福民副秘书长。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中国建筑业产业政策与‘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框架进行讨论,明确课题分工和进度安排,协会领导对完成课题研究提出要求。
郑一军会长强调指出,课题研究一定要研以致用。温家宝同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建筑业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贯彻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倡导节能减排,推动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哪些政策,哪些措施,哪些步骤,来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就是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政府制定建筑业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一份既符合国家经济工作发展规划,又符合行业实际的咨询报告。
郑会长指出,对于课题研究,要采取剥洋葱式的做法。首先,要摸清情况,找出问题。建筑行业目前在规模、结构、职工素质、体制机制等等方面都存在哪些问题要找准,分析透。第二,学习借鉴国外经验,进行比较研究。要把我们和发达国家,或者说建筑业发展比较健康、效率比较高、效益比较好的那些国家相比,找出差距。第三,通过研究,提出对策。要
通过这次调研,下点功夫在我们这个行业建立起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比如,在经济上,怎么来衡量这个规模是不是合理,结构是不是优化,产业集中度应该是一个什么水平,劳动生产率应该是一个什么水平。在人员素质、科技进步等等方面也应该建立一个衡量的指标体系。通过研究,逐步地构建我们建筑经济的理论框架,完善我们建筑经济这个学科。对策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应该怎么办,另一方面是政府应该怎么办,我们的目标是要通过研究,拿出数据和事实,确立建筑业牢固的产业地位。通过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分析和研究,既要有可操作性,也要有相当程度的理论论证,从而达到研以致用的目的。
郑会长特别强调,一定要按时间保质量完成课题,要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调研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筑企业联手,共同抓好这一课题研究。
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商丽萍处长分析了目前建筑业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课题思路和框架提出建议。与会的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框架和时间安排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吴涛秘书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明确了课题任务和进度安排,对现有课题结构和分工安排进行了调整。
第二篇:城固县建筑业及建筑市场发展调研报告
城固县建筑业及建筑市场发展调研报告
2017/6/28 9:13:00 陕西统计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筑业是关联性、带动性较强和辐射影响力较大的产业,是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筑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金属产品制造、机械设备制造、建材、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建筑业在促进社会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它对于加快城乡建设发展,改善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经过了持续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随着绿色人文理念的兴起、生产技术的升级、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筑行业正在步入整体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建筑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城固县建筑业的发展随着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相关产业带动下,吸纳就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1、建筑企业及人员结构状况
目前,城固县已纳入统计建筑业企业(包括工程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14家,按照主项资质划分,全县施工总承包企业13家、专业承包企业1家,业务涵盖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工程施工总承包、预拌商品砼专业承包等领域。
按照施工总承包主项资质等级划分,全县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7家,三级资质7家。全县建筑企业具有执业资格注册人员205人。其中,一级注册建造师4人,二级注册建造师201人。目前,全县已经加入汉中市建筑业协会会员企业10家,其中,常务理事单位2家,理事单位2家。另外,城固县已注册房屋建筑工程设计资质丙级企业1家,房屋建筑工程监理资质乙级资质1家,建筑劳务企业3家。
表1:2014年-2016年全县建筑企业资质等级变化情况表
表2:2014年-2016年全县建筑企业注册人员变化情况表
2、建筑市场状况
建筑行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投标是建筑企业承揽工程项目的主要方式,因工程项目招标投标规范化、信息化、市场化、公开化、透明度、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程度非常高,建筑行业及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在城固县承揽工程的外地企业分别达到27家、24家和30家,占据了全县约80%的建筑市场份额,全县企业仅占20%的市场份额,各企业基本都是通过招标投标方式承揽工程项目。同时,全县企业在拓展县外建筑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三年累计承揽县外工程项目约4.8亿。
表3:2014年-2016年县内建筑企业在县外承揽工程情况表
表中数据显示,城固县建筑企业近三年来积极开拓县外市场,县外产值逐年增长,成效显著。
3、建筑业及建筑市场监管状况
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是推动建筑业及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城固县除按照中、省、市主管部门规定依法加强建筑业及建筑市场监管外,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以工程质量管理为核心,以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动态监管为手段,先后建立健全了外来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登记制度,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约谈机制,单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度,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实名制、建筑市场信用档案和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建筑企业动态监管和综合考评制度,城建档案管理制度和建筑业专业技术人才库等建筑业及建筑市场监督管理制度和机制,不断加强建筑企业资质及其执业人员资格管理、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建筑节能管理和建筑市场各主体市场行为管理等,在建筑业及建筑市场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建筑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存在主要问题
1、企业发展水平不高,经营理念和竞争意识较淡薄,市场竞争力较差。
城固县所属的建筑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在经营发展理念、市场运作、资金、技术等方面相比省、市企业差距较明显,全县尚缺乏管理先进、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的骨干企业。
企业走出去的意识较淡薄,建筑业是市场开放程度最大的行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各种地方保护都已被住建部叫停,市场开放程度越大,竞争越激烈,通过招标投标方式承揽工程是建筑企业从事建筑活动的主要方式,企业综合实力是决定市场的主要因素。由于城固县建筑企业规模和综合实力都不高,很多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没有专门的市场或经营部门及相应专业人员,对市场竞争机制和运行规则把握不力,对市场风险看得多,对市场机遇把握能力不足,存在“有把握就竞争(投标),没把握就不参与竞争(投标)”和“保企业而不是求发展”的观念,市场竞争参与少,积极性不高。统计显示,近三年来县内建筑企业市场份额仅占全县的20%。2014年以来,城固县共创建省、市文明工地29个,其中93%都由县外建筑企业施工。由此可见,县内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及施工水平与县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2、不良行为依然存在,建筑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
近年来,住建局虽然不断加大建筑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但一些不良行为依然存在。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行为是建筑市场监管的重点和难点,这些行为的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工程项目因工期紧,考核任务重,急于开工,在未履行相关审批程序的情况下先行开工建设,使监管部门监管困难重重,市场准入监管无法有效落实,这些项目往往手续不齐先行开工,难以对施工、监理、劳务等工程项目参建单位市场准入等进行事前有效监管,增加在事中、事后发现违法行为的查处难度。
3、建筑业产值和增加值对国民经济贡献不高。
据统计,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城固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9.382亿、10.539亿和11.8亿,分别占全县GDP的5.002%、5.557%和5.474%。
表4:2014年-2016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占GDP情况表
表中数据仅供参考。数据来源,中、省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和省统计局网站。市、县相关数据来源于市、县统计局。
从总体来看,城固县建筑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高,其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1)受统计规定影响。根据统计规定,必须是在本县注册的建筑业企业才能纳入城固县建筑业产值统计口径,外地建筑业企业(包括其分公司等分支机构)在城固县完成的产值无法纳入核算,受此影响,许多外地建筑企业在城固县完成的产值将不被统计,比如乐城公园、博望龙廷、亿腾时代广场、恒基馨城、汉城博郡、缙颐•公园悦府、莲花新村和江湾社区移民集中安置项目等规模较大的项目均无法纳入城固县统计范围。2014—2016年县外建筑企业在城固县建筑市场的平均市场份额约占80%。
(2)受招标投标影响。按照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模标准(100万)以上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工程等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均需在省级媒体发布公开招标公告,并在汉中市有形市场(建设工程发包承包交易中心)统一发售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其资格审查、开标评标定标活动均需进入有形市场按照规定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招标投标活动。城固县建筑企业要承揽规模标准以上的国有资金投资工程项目均须通过公开招标投标,进行公开公平竞争。
(3)受工程项目规模影响。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加之国家禁止政府部门新建楼堂馆所,导致建筑业较以前规模小、数量少,尤其是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严重萎缩,该影响将持续较长时期,建筑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增速放缓,形势不容乐观。
(4)受市场化程度影响。建筑行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从近年来城固县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均由外地企业承揽,可以看出市场化程度对城固县建筑业产值的影响十分明显。住建部已经明确规定,从今年起,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禁止任何妨碍、排斥、限制外地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进入本地建筑市场的行为和条件,包括设置任何审批、备案事项,或者告知条件,要求注册分公司等,建筑市场的开放竞争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外地企业通过招标投标进入城固县承揽工程,对本地建筑企业冲击越来越大,城固县建筑业产值将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
4、建筑企业经济负担沉重,发展滞后。
当前,建设单位要求工程垫资施工现象还比较突出。一些建设单位不按照施工合同约定和施工进度拨付工程款,要求施工企业部分或全额垫资修建,有的建设单位还要求施工企业同时缴纳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给建筑企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极易引发转包、挂靠、拖欠材料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引发一系列产业和社会问题。尤其在房地产开发领域,一旦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每年连续不断的大规模拖欠农民工工资上访事件就是集中表现之一。这些是影响建筑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重要问题,亟待改善。
三、发展思路及对策
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衰发展,建筑业也经历着繁荣和萧条。根据近年来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建筑企业除面临自身转型升级问题,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巨大挑战。结合中、省产业政策,对城固县建筑业及建筑市场发展提出以下思路及对策。
1、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提升建筑水平。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加强建筑安全监管,提升建筑水平,积极推广节能建筑。尤其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等。这是今后十年甚至更长时期,建筑业发展的规划纲要,也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今后,要引导和鼓励城固县建筑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发展新型建造方式,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减少或避免施工安全事故,建造优质精品工程。
2、稳步提升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
积极稳妥地推动城固县建筑企业发展,将建筑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稳定在10%以上,不低于全县GDP增长速度。一是对于邀请招标、直接发包等依法可不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项目,积极争取政府及各方支持,适当给予县内建筑企业一定的优先条件,提高城固县建筑企业承揽工程的数量,进而提高建筑业产值。二是积极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市场开放程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各个地方都面临同样的政策环境,各地市场保护壁垒都被消除,外地企业来城固县参与竞争,城固县企业走出去参与竞争,都有着同等的依法公平自由竞争机遇,鼓励城固县企业依法多参与全县工程项目竞争,同时积极参与县外工程项目竞争。三是积极鼓励城固县建筑企业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发展1至3家管理先进、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的骨干企业,提升企业实力、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3、加强监管,不断规范企业行为和建筑市场秩序。
进一步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工程项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等五方参建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充分发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作用,强化政府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查处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等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推进建筑市场不良记录、信用档案、动态监管和综合评价等诚信评价体系建设,探索和发挥诚信评价体系对于企业参与工程建设活动及市场准入清出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全面落实项目经理记分管理制度、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实名制管理制度和施工现场考勤网络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程序,推动城固县建设工程项目依法建设和管理,促进城固县建筑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4、进一步落实企业减负措施,推动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和押金、全面推行银行保函和诚信担保,工程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全面推行银行保函或工程建设诚信担保。凡要求承包人提供履约担保的建设项目,发包人应向承包人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凡提供银行保函和诚信担保的,各有关企业、部门不得拒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意见》同时指出,要强化业主行为监管,制止拖欠工程款行为,业主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建设审批手续,并按施工进度拨付工程款,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办理工程款结算结付手续。
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创新监管模式,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押金,培育和引导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通过财政评审科学确定工程造价(最高限价),确保企业合理利润,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在工程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方面倡导推行银行保函和信用担保,不断规范工程款支付和农民工工资支付等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规范企业市场行为,推动企业依法经营建设,逐步发展壮大实力。
5、鼓励企业管理创新,全面提升整体实力。
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等资质多样、产业结构合理的建筑产业格局。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实施管理和技术创新,创新发展经营理念,重视管理及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提高新技术、新工艺在工程中的应用率和技术进步在建筑业发展中的贡献率。重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和培育专业技术人才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树立大市场观念,既要重视县内市场,又要开拓县外、甚至省外市场,既要稳定现有市场,又要开拓潜在市场和未来市场,全方位多层次拓宽建筑市场领域,不断做大做强企业。树立典型,传播正能量,对在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技术创新、企业转型升级、引领行业发展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予以表彰奖励,全面提升城固县建筑业整体实力。
6、加强交流,探讨建立企业联动机制。
充分调动建筑市场各主体单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探讨建立建筑业及建筑市场发展联动交流机制。定期组织召开企业探讨交流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研究、探讨建筑业发展和建筑市场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建筑市场及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全县建筑业及建筑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培育和发展城固县建筑骨干企业,争取产生1至3家汉中市建筑业协会常任副会长单位,积极参与汉中市建筑业协会事务,为市、县建筑业发展建言献策,提升城固县建筑企业在全市建筑行业中的地位。
第三篇: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
转变行业发展方式 巩固支柱产业地位
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8月18日正式公布了《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重点关注产业规模、技术进步、建筑节能等领域,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的目标。
《规划》提出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筑节能减排为重点,以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着力点,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支撑,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强行业发展指导,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还提出了五个“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坚持行业科技进步与规模增长相结合,坚持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发展相结合,坚持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坚持深化改革与稳定发展相结合。
《规划》重点制定了建筑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具体包括产业规模、人才队伍、技术、建筑节能、市场监管、安全监管等。其中,产业规模目标为: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为基础,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国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国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20%以上。巩固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5%,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此次“十二五”规划确定的15%增长率虽相比“十一五”有所下降,但业内人士分析,因为2010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已达95206亿元,以年均15%计算,到“十二五”末建筑业产值将达到接近20万亿,行业前景仍十分看好。此外,对外承包工程也将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按照20%的增速计算,“十二五”末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将达到2294亿美元。
此外,《规划》提出的技术进步和建筑节能目标也将利好建筑行业的发展。针对技术进步设定的目标包括:大型骨干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勘察设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其他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0.5%等。建筑节能方面则要求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基本确立;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
为实现以上目标,《规划》提出要采取措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支持大型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出台有关政策,引导推动有条件的大型设计、施工企业向开发与建造、资本运作与生产经营、设计与施工相结合方向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从单一业务领域向多业务领域发展。同时,促进中小建筑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另外,还要求推进国有建筑企业改制重组,引导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资产剥离、主辅分离等方式推动改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建筑企业,鼓励非公有制建筑企业以投资、建设、运营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等领域。此外,要引导企业选择优势领域、重点区域,大力开拓对外承包工程市场,加快工程设计企业“走出去”步伐,形成资金、设计、建造、设备综合优势,带动设备、建材出口。鼓励我国建筑企业以合资、合作或者投资收购等方式,在当地成立企业,有效利用当地资源拓展业务领域。
第四篇:安徽省建筑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徽省建筑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O一一年八月
目 录
一、“十一五”时期安徽建筑业发展回顾
(一)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日益显著
(二)建筑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三)健全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市场运行规范有序
(四)加强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五)建筑节能扎实推进,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六)“徽匠”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建筑行业文化建设空前繁荣
二、“十二五”时期安徽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十二五”时期安徽建筑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二)“十二五”时期安徽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十二五”时期安徽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四、“十二五”时期安徽建筑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建筑产业升级
(三)深化建筑企业改革,增强建筑企业发展活力
(四)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五)加强行业领导,营造建筑业良好发展环境
4年超过7%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建筑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82.86亿元,比“十五”期间的60.49亿元增长3.68倍。2010年底,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数达202万人,占全省总就业人数的10%以上。建筑业的稳定发展,为改变城乡面貌、推动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就业方面做出积极贡献,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建筑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十一五”期间,安徽建筑业规模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全省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771.13亿元,建筑业增加值3410亿元,预计2010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136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026.6亿元, 分别比“十五”末期增长169.3%和155.8%。“十一五”期间,全省等级以上企业累计房屋施工总面积82618.9万平方米,年均16523.77万平方米,比“十五”期间增长 117.76%,房屋竣工面积39560.55万平方米,年均7912.11万平方米,较“十五”期间增长85.59%。
安徽建筑业规模持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通过支持总承包企业拓宽服务领域,发挥勘察设计企业的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促进专业承包企业突出主业做精做专,培育和发展工程监理公司和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等中介服务企业,引导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规范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全省各类建筑业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十一五”末期,全省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4949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4家,一级总承包企业112家;拥有建设工程监理企业212家,其中综合资质企业3家,甲级资质43家,综合资质企业数位于全国前5位;
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安徽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安徽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制定了《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经省政府令发布实施。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了《安徽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优质优先、优质优价”实施办法》(试行)、《安徽省省外建设工程企业进皖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提供了保障。
建立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诚信监管保障体制,加强建筑市场的动态监管。“十一五”期间,研究制定建筑市场准入清出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功能,不断提高有形建筑市场服务质量。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推行投标担保、工程款支付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和工程质量担保制度。
构建开放、透明、公平、有序的工程交易平台,加强对招标投标过程的监管。编制出台《安徽省房屋和市政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标准)》、《安徽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标投标业务管理“六统一”规定(试行)》等,促进相关工作环节的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严肃查处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行为,切实加强标后监管。实行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四)加强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着力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管,逐步建立建设各方主体自觉履行工程质量责任、社会各方参与评价、政府有效监督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建设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十一五”期间,通过推行标准化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关键岗位打卡制度、施工图审查、监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
成了建筑节能目标。
“十一五”期间,勘察设计单位通过管理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等手段,激发了企业创作活力,全省勘察设计科技成果转让收入总额5亿多元,申报专利1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近200项。获得国家级奖30余项、省部级奖500余项,参加编制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00余项。一批骨干设计院建立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六)“徽匠”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建筑行业文化建设空前繁荣
“十一五”期间,成功举办建筑文化年活动,诞生了“徽匠”徽标和《安徽建筑业之歌》,在建筑行业宣传、推广和使用,“徽匠”徽标和《安徽建筑业之歌》正逐步深入人心,“徽匠”品牌逐步形成,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受到全国同行的关注,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塑造。连续举办四届“徽匠”建筑技能大赛,全行业“学技术,树品牌”的氛围日趋浓厚,“徽匠”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加快全省建筑业发展、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共产生了22名“徽匠状元”、44名“徽匠标兵”、66名“徽匠技术能手”。一系列的建筑文化活动,不仅大大促进提高了建筑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建筑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而且大大增强了我省建筑企业的软实力。为塑造安徽建筑业的整体形象,做大做强安徽建筑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一五”期间,安徽建筑业依法实施建筑行业执业资格制度,加强执业人员继续教育,提高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使得
给我省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将对建筑业的品质有更高要求“十二五”时期,我省将进入中等收入发展水平,加快“富民”步伐,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从建筑业的角度来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地体现在住房条件的改善上。“十二五”时期的投资方向将继续向保障性安居工程、绿色低碳建筑等倾斜,对建筑产品的品质的提高将有更高的期待。
四是区域发展战略将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建筑业快速增长。中部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皖北崛起以及合肥经济圈等战略规划的相继实施将为建筑业带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为建筑业高速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五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促进建筑业产业升级调整。我国“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必将大力推动建筑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更广泛应用和推广,推动建筑业持续创新。
(二)“十二五”时期安徽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尽管安徽省建筑业总体发展形势较为有利,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行业内部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需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建筑业面临大规模建设任务挑战。目前我省建筑业总量不大,整体实力不强,龙头企业少,企业经济效益、技术装备能力普遍
业管理创新的任务长期而艰巨。
三、“十二五”时期安徽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意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筑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推动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促进建筑业快速发展壮大,向建筑业大省、强省迈进,为推进安徽省城乡建设,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实现安徽率先崛起而努力。
(二)发展目标
以实现向建筑业大省和强省双跨越为目标,快速增强安徽建筑业的总体实力;以加强建筑执法、工程招投标、建筑市场监管为基点,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以增强企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努力提高建筑企业的质量和效益;以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为抓手,快速提升建筑业科技创新水平;以弘扬“徽匠”精神和打造“徽匠”品牌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建筑行业人力资源建设;以大力发展建筑劳务企业、强化农民工服务和管理为重点,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充分发挥建筑业的作用;以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为根本,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全面建立劳动合同制度为保障,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到2015年,建立服务我省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发展战略需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现代城镇体系建设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市场体系、行业管理体系和企业经营机制,使建筑业真正成为安徽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
1——健全统一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逐步形成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准入和清出制度;
——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工程造价机制,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系统,规范工程造价管理和招投标管理;
——规范加强建筑质量安全监管,稳步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到2015年,我省百亿元建筑业产值死亡率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杜绝重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实现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全面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所有建筑施工现场全部达标,其中,优良率达到70%以上。
4、企业制度改革
“十二五”期间,重视建筑业行业内生增长为重点,通过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推进国有建筑业企业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中小型建筑企业深化民营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承包方式改革。
5、建设科技创新
“十二五”期间,安徽建筑业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建筑业行业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
——加大建筑业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建筑行业整体装备水平,到2015年末,技术装备率和
3优势建筑企业。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联合、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综合能力的大型建设企业集团。鼓励大型建筑企业积极参与高端建筑市场竞争,提高市场覆盖率。鼓励大型建筑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共同开拓建筑市场。促进银行与建筑企业合作,为优势建筑企业提供与施工能力相匹配的授信额度和境外保函。积极为优势建筑企业在人才引进、市场准入、资金融通、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引导建筑企业做大做强。
2、积极扶持发展专业企业
调整优化建筑企业结构,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立特色建筑业产业园区,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建筑企业集群。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具有拉动消费能力的专业承包企业做专做精。鼓励施工总承包企业向专业承包领域拓展,支持建筑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高技术含量工程建设领域,逐步提升高端建筑市场的专业施工能力。省建设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要选择一批优势专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并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与扶持。
3、规范发展劳务企业
在充分整合、充实现有建筑劳务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建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积极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发展成建制建筑劳务市场。鼓励施工总承包企业投资设立劳务公司;引导低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向劳务分包企业转型;鼓励以合伙方式组建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制定农村劳动力从事建筑业的转移培训计划,加强对劳务带头人的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大力培训农民工,5术、先进工法拥有量。对纳入国家和省计划的建筑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科研开发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费优惠支持。建设项目因技术创新节约投资或提高效益的,给予必要的奖励。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促进建筑企业进入高端市场。要逐步建立以专利、专有技术和工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建筑业技术进步指标体系,并开展技术实力评价工作。
2、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促进建筑工人职业化
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用人办法,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依法实施建筑行业执业资格制度,加强执业人员继续教育,提高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支持基础条件好、技术实力强、具备条件的大型建筑业企业组建相应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授予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鼓励建筑业企业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创办农民工学校等形式,提高职工实际操作技能和质量安全教育水平,加快建筑业职工职业化建设。
3、提高建筑行业装备水平
鼓励大型建筑企业以承建重大工程项目为平台,装备一批国内领先的大型机械设备。加强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建设,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对建筑机械设备实行登记制度,每年公布建筑机械设备淘汰目录,强制报废危及建筑施工安全的机械设备。
4、加快实施建筑业企业“走出去”战略
研究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掌握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标准、规范、合同条款,制定完善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7快推进国有建筑企业改制。
2、大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摒弃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等弊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探索以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多种收益分配方式,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技术骨干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3、积极推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改革
改革工程招投标办法和承包方式,政府投资工程率先推行设计、施工、监理一体化施工总承包。鼓励大型设计、施工企业相互联合,完善项目管理制度,逐步发展成为综合型企业,积极推行工程项目管理。
(四)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1、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建设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诚信标准、诚信法规和奖惩机制,营造建筑市场诚信光荣和守信受益的良好环境。在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建筑行业各类企业、从业人员和工程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完善从事建筑活动的市场主体、执业资格人员的信用档案登记、评价、发布,逐步建立可向社会开放的、全省统一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针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招投标交易、合同签订履行、工程款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质量安全管理、资质资格管理等方面突出问题,制定发布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行为诚信标准。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针对诚信信息的采集、整理、评价、应用和发布、信用机构管理、失信惩戒机制等,制定规范性文件,完善统一的诚信法规体系,使诚信体系建设制度化、94、促进建筑市场中介发展,强化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责任 鼓励现有的建设工程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中介咨询服务组织依法、诚信、科学、公正执业。加快建立完善工程建设行业个人注册执业制度建设,制定出台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的相应管理法规。加强个人注册执业管理,建立严格的个人执业资格的监督与清出制度,加大对个人执业的监督力度,强化有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责任。要加强个人执业继续教育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研究制定继续教育的方向和管理办法,不断提高执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使执业人员达到基本的执业标准。
5、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构建规范的质量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建立工程质量市场保障机制,加强“两场联动”。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工程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加大市场信誉对质量责任主体的约束力,切实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对各责任主体及有关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管和执法处罚力度,重点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和住宅工程质量的监管,鼓励企业多创精品优质工程。
6、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立健全房屋建筑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建立规范的建筑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和工作机制,加强建筑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检查考核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规范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行为。加强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执行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推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积极探索建筑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1外拓展市场成绩突出,劳动就业多的建筑企业给予鼓励和奖励。对开拓国际市场的建筑企业,在对外经营资格、资金、税收、信息、人才、办理出国手续方面予以全力扶持。对于工程施工能力强,但对外经营渠道不畅的企业,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与经营渠道多的企业优势互补。
3、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建立和完善防止拖欠的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做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依法查处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改革建筑工程劳动保险管理,构筑和谐建筑业。
4、引导、支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
支持建筑行业协会更好地履行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的职能,健全和完善服务功能,引导企业加入建筑业协会,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为企业提供服务,及时反映企业的诉求,规范企业的行为。引导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建筑业信用体系建设,协助政府部门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和信用标准,参与信用征信和评价等工作。建立行业内部监督和协调机制,建立对会员单位和非会员单位约束为基础的自律维权信息平台。引导建筑业相关市场中介机构制定自律公约,规范自身行为。
第五篇:建筑市场
摘要】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交易机制发育不完全,交易秩序比较混乱,交易费用远高于其他国家,且这种交易费用高的现象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虽然规范的建筑市场交易制度已基本建立,如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担保制度等,且都已发挥相当大的作用,但由于交易制度安排得不够细化合理,存在着不足,无法保证市场规范运作,使得某些市场交易主体利用机会主义寻求不法得利,加大了建筑市场的交易费用,阻碍了现代建筑市场交易制度的建立。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建全现代建筑市场交易制度,本文创造性地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现有建筑市场的交易制度进行了分析、讨论及优化。首先,本文结合建筑市场的实际特点,对建筑市场进行了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并界定了建筑市场中的交易费用。其次,本文采用成本分布函数模型,创新性地加入一个参数,对社会平均先进成本价下的经评审合理低价中标法进行博弈分析,推导出优化评标方法的措施;以国外学者Patrick Bajari和Steve Tadelis的前沿思想为基础,运用交易费用理论探讨了最优合同选择问题;首次将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引入工程担保领域,采用以承包商资质水平为信号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对专业担保公司和承包商达到利益均衡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推导出优化承包商甄选机制和违约惩罚机制的措施。最后,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建筑市场交易制度中的微观主体,如建筑企业和政府,进行了分析和定位。为建立现存市场经济约束条件下交易费用低、激励相容的现代建筑市场交易制度提出有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