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画应用题教学反思6
图画应用题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图画应用题教学反思6。图画应用题是文字应用题的基础。引导学生理解图画应用题的画面意思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要。低年级儿童由于识字少,在教学时,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动的图画,并用三句话完整说出题意,通过观察、口述,使学生弄清图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再此基础上去进行列式计算。低年级儿童由于识字少,对直观、操作感兴趣,组织学生使用学具操作,让学生口述操作过程和结果,但在用图画表示减法应用题时,有时减数和差非常明显,被减数却要靠想象,教学反思《图画应用题教学反思6》。如:树上有7只鸟,飞走3只,还剩几只?可是从图上看树上只有4只鸟,另有3只已经飞走,因此,要求列式7-3的算式常有学生感到困惑,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具操作一下,变静为动。通过演示使学生看到树上原来有7只鸟,后来飞走3只,进行直观操作教学很好地解决了减法应用题的这一难点。
利用教具进行操作使学生明白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是用加法计算和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在教学中每道题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为什么用减法计算,逐步强化算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第二篇:图画应用题教学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差,在说图意时表述不准确,还参杂着一些其它信息,所以在说图意时,很少有人主动举手发言,故而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高,从一开始就需要教师一句一句的教,以至于课堂节奏有点掌握失调,图画应用题教学反思。但是我觉得一年级图画应用题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看着图说说这幅图中要告诉我们的意思是什么,并不单单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因此,我一直坚持让学生说条件,提问题,逐步过渡到说完整的应用题,其实不仅是一年级、二年级甚至更高年级的图文结合题,也要让学生完整的表述出来,教学反思《图画应用题教学反思》。而这对学生理解后面的纯文字应用题,加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形成解题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篇:图画应用题教学设计
《图画应用题》教学设计
顺东小学:刘梅清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6、4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巩固7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2.使学生知道大括号和问号在图中表示的意义,正确理解题意和图中表示的数量关系,并能列式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知道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
结合图意正确地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课件依次出现不同的口算形式以达到复习的目的)
2.出示:教材46页的兔子图和47页青蛙图(不加“括号”和“?只”)
(学生看图列式并指名说出原因)
3.谈话引入板书课题:图画应用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新朋友大扩号和问号。2.示例学习新知:(1)课件出示兔子采蘑菇图
①课件展示在兔子图下面加上大括号,在括号的下面加写“?只”,边展示边说明:括号表示把两边的兔子合并起来,下面加一个“?只”表示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②引导学生试着用三句话完整地叙述图意并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青蛙图
①课件展示在青蛙图上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写“7只”,在左边的青蛙图上面写“?只”。问:现在这幅青蛙图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多了括号、7只和?只)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呢?
②引导学生试着用三句话完整地叙述图意并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3)课件分别展示问号打在不同地方的苹果图。(4)通过比较与观察得出儿歌: 大括号和问号,问号在里用减法。问号在外用加法,问你一共有多少,牢牢记住用加法。比多比少剩多少,切莫忘记用减法。
三、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书上46、47页的例题。
2.课件出示小鱼图,小鸟图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扩展 师生玩猜一猜游戏
板书设计
图画应用题
大括号:︸表示一共的意思。问号:?
第四篇:应用题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反思 作者: 尕藏本(小学数学 青海海南小学数学六班)评论数/浏览数: 0 / 1 发
表日期: 2012-12-05 11:38:49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反思
兴海县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 尕藏本
摘要:新课程实施后,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教师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全部打包封存,重起炉灶,在教学中重形式,轻实效。笔者再次解读新课程标准对应用题教学的要求,反思小学数学传统应用题教学的优缺点和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结合教学实例提出应用题教学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新课程
在以前的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是将小学应用题归类成多种典型应用题进行的。后来在多次解革中,出现了几种新情况。
一是有很多大家认为,小学应用题的归类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能进行归类教学,应该就各题进行分析求解。关于这一点,我一直都有异议:小学应用题的归类教学,正是将现实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的不同问题的具体过程。因此,归类教学既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类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由于小学数学对简易方程的引入,我很多应用题用简易方程解答得到了简化,因而让一些教师忽视了对应用题的教学。他们大都认为,应用题的教学现在不重要了,一切都让他们用方程去解答好了。他们没考虑到,小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首先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归类思维,再次是培养学生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思想等方面的过程。除此以外,他们还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建立在小学用算术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的。正是我们在小学让学生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了一般数量之间的关系,他们才会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会“用适当的代数式表示题中相等关系中的量,从而列出方程”。没有小学中所学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作基础,学生是无法完成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这一步的。例如,不知道“路程=速度*时间”当题中出现:“某汽车用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行了x小时”时,他就不会用“80x”来表示这辆汽车x小时所行的路程了。鉴于以上情况,小学应用题的归类教学自然有他的积极进步意义,然而紧跟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进行应用题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应用题教学,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追求“花样百出”,尤其是一些作为样板,起着示范作用的公开课,注重课堂的形式,忽视数学的实质。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解得不够深刻,导致课堂上把握不准,而又否定了传统的一切。
(一)情境创设过度
“创设情境”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老师们在赛课或上公开课时,如果没有创设情境,都会担心听课者会怎么评价这节课,总是挖空心思去思考。生动有趣的情境,能使得课堂更有活力,但忽视情境创设的目的。有些教师不管是什么内容,片面追求情境,为采撷、提取数学素材,把教材丢于一边,甚至把购物作为必不可少的情景,片面追求教学的生活化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脱离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有些教师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光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上,很少考虑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切性”,创设的情境没有或不能很好地服务教学目标,有些更是流于一种形式。有些教师创设的情境设计不严密,不能在短时间内把知识的发生过程详尽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时间过长,或过程乏味,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浪费了教学的时间。
(二)教材把握不准
新教材不单设章节教学应用题,分散到例题和练习题中;不分类型出现应用题,不同类型的应用题会同时出现;新教材中很多以图画形式出现,条
件和问题在画面中,不同序的应用题特别多。以前教师感觉应用题教学难,现在教师心里更不明确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不知如何面对不分类型的应用题教学。我们部分老师不适应新教材应用题教学的编排特点,不能准确把握教材,在教学中削弱了应用题教学。新教材常将应用题作为第一情境,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仅仅把“第一情境”作为一种“导入”手段,或作为一块“敲门砖”。不能很好地把握应用题在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过程中的作用,有些老师只要活动的过程,不去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其结果是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只是一个孤立的“个案”,没有及时加以必要的“梳理”与“整合”,没有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构建数学模型,缺乏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策略与方法。
(三)对传统精华的否定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教学的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但对传统教学的精华,许多老师全盘否定,教学往往另起炉灶。虽然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组织形式上与传统应用题教学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传统应用题教学的许多优良传统是值得继承的。但很多教师不敢用,也不想用。比如过去强调学生认真审题,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教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如整理数据、用示意图表示、列表的方法等),现在教师更多地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处理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不够重视。在传统应用题教学中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最为典型的是分析法和综合法,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传统课堂中这样的精华,在新课程中很多教师不敢把运用到自
己的课中,特别是上公开课,怕别人说自己理念落后,在实践中失去自我,这实际上是对新课改的亵渎。
二、新课标对应用题的要求
《标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笔者用“应用题”这个词表述),是《标准》的一个特色。对这部分内容的总体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应用题教学的教育价值定位应更加准确,教育理念应更加明确,呈现形式应更加灵活。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教育目标溶于一体,相得益彰,为个性化的的人格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新课程对应用题的编排(要求)有如下特点:
(一)应用题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和工具
应用题学习的目的主要不再是学会解题,而更多地体现出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和工具。应用题教学功能的转变决定了它在新课程体系中会有全新的面貌。《标准》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问题解决”式学习模式,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更多地以“原型篇二:《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梧桐中心小学 陈淑贞
本课时教学文字应用题,它是在学生已有的图文应用题基础上过渡到文字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应用题的形式,结构及解答方法。课堂的设计特点在于:
1、设计挖掘了学生的生活资源,创造性使用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设计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活动,通过猜数的游戏,从旧知引出新知,很好地调动了学习气氛。
2、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观察、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获得解题技能两项游园活动,将教材活生生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两数之和用加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几用减法的解题道理。让学生在经历活动中培养起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实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悟、活动中得到成功体验的教学理念。
3、练习具针对性、开放性。
设计的3道练习一是加深巩固对应用题结构的理解,二是在对比题型中深入解题的方法,三是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提高能力,拓展思维。让数学为现实生活服务。
可是,数学活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很遗憾的一点是没能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参与活动。也就是没能做到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向。这让学生理解两数之和、两数之差的应用题框架结构还只是停留在较浅的程度。另一点遗憾的是自己的教学功底还不够深厚,缺乏教学机智,在评价学生时没能做到客观、到位。篇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王志勇
教学背景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它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一样都是以四则计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但在解题思路上有所不同。学生在一至四年级的应用题学习中,已经养成用算术方法解题的习惯。因此,本课教学以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方程来描述等量关系为重点。在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中,倡导学生能说出2~3个等量关系。通过自主选择等量关系列式的环节,构建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从而自然的引出“将未知数设为x来列式”的新知。在师生共同探究得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格式后,通过再次自主选择以巩固解题步骤。例2则以尝试题的形式出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改变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习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1.改革例题呈现方式,增大学生探索空间。
数学的学习不应成为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
程,而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基此认识,我们把要讲解的例题变成适合学生探究瓶的素材,呈现出真实的有探讨价值的实际生活问题情境,以《今天我当家》中的上街购物用钱找钱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2.突破练习常规作法,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现代的数学教育观认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学数学,不同的学生要学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数学。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为此,我们打破传统教学的巩固练习常规,把数学教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提供具有一定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的生活情境,给学生的求异思维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方式,面向全体,满足
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3.优化数学建模过程,加强学生思维训练。以真实生活的原型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建模解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在视听(再现生活原型--看录?quot;今天我当家)采顿有关数据中掌握多种类型的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将应用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从己知的数量关系推理、联想、判断出属于哪类问题,如本节课的开放性练习,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之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答纯数学问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在获取问题信息、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再利用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数学答案,然后再把数学答案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即引导学生解模的过程正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深刻性、灵活性、多样性。篇四: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虹桥小学 浦荣仙
分数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各种数量关系比较难分析、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解答方法,通过我近年来的教学,对这部分知识有以下体会:
1、分数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进行分析解答,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从中总结出“一找,二看,三判断”的解答步骤。找:找单位“1”;看: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简单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中,反复使用这个解答步骤以达到熟练程度,对后面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将有相当大的帮助。
2、教学到教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要抓住例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难的两种题型加强训练,就是“已知对应量、对应分率、求单位‘1’”和“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两种题型,对待前者要充分利用线段图的优势,让学生从意义上明白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所以单位“1”=对应量÷对应分率。在训练中牢固掌握这种解题方式,会熟练寻找题中一个已知量也就是“对应量”的对应分率。对于后者,要加强转化训练,要熟练转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变成“甲是乙的1+(或-)几分之几”,对这种转化加强训练后学生就能轻松地从“多(少)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中得出“是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从而把较复杂应用题转变成前面所学过的简单应用题。
3、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1)画线段图进行分析。对于一些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教师要教会学生画线段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如果单位“1”对应的数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找未知数量对应的分率;如果单位“1”对应的数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或除法,找已知数量对应的分率。
(2)找等量关系进行分析。有许多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都有一句关键分率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一句话翻译成一个等量关系,然后根据这一个等量关系,即可求出题目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3)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分析。有部分分数应用题,可以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比,然后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答。总之,分数应用题的学习的确有难度,但并非难以理解和接受,我将其以上三点用了六句话进行总结了一下,做分数应用题时,“先找单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则加,比1少则减”.所以只要充分了解教材,了解知识结构中前后知识点的关系,这部分的教学会变得比较轻松。篇五: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2013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之一
分数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各种数量关系比较难分析、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解答方法,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对这部分知识有以下体会:
1、分数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进行分析解答,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从中总结出“一找,二看,三判断”的解答步骤。找:找单位“1”;看: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简单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中,反复使用这个解答步骤以达到熟练程度,对后面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将有相当大的帮助。
2、教学到教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要抓住例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难的两种题型加强训练,就是“已知对应量、对应分率、求单位‘1’”和“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两种题型,对待前者要充分利用线段图的优势,让学生从意义上明白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所以单位“1”=对应量÷对应分率。在训练中牢固掌握这种解题方式,会熟练寻找题中一个已知量也就是“对应量”的对应分率。对于后者,要加强转化训练,要熟练转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变成“甲是乙的1+(或-)几分之几”,对这种转化加强训练后学生就能轻松地从“多(少)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中得出“是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从而把较复杂应用题转变成前面所学过的简单应用题。
3、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1)画线段图进行分析。对于一些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教师要教会学生画线段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如果单位“1”对应的数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找未知数量对应的分率;如果单位“1”对应的数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或除法,找已知数量对应的分率。
(2)找等量关系进行分析。有许多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都有一句关键分率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一句话翻译成一个等量关系,然后根据这一个等量关系,即可求出题目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3)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分析。有部分分数应用题,可以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比,然后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答。总之,分数应用题的学习的确有难度,但并非难以理解和接受,我将其以上三点用了六句话进行总结了一下,做分数应用题时,“先找单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则加,比1少则减”.所以只要充分了解教材,了解知识结构中前后知识点的关系,这部分的教学会变得比较轻松。
第五篇: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一)在教师指导下,学会看图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
(二)根据数量关系,以及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列式计算.(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看图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难点:弄明白加减法中的“括号”,“?”各表示什么. 课前准备
教具:小兔、青蛙、鱼、小鸟图.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1.看图列式计算.
2.口算练习: 7-4= 7-3= 2+5= 5-3= 1+6= 6-5= 7-2= 7-6=
3+4= 6+1= 4+2= 7-7=
5+2= 7-5= 3+3=
3.反馈看图列式: 指名说图意.
师问: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第二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知识,同学们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就能把今天的新知识学会.
例1 出示小兔图:(1)引导学生看图.
师问:图上画的什么?(图上画的是草地上原来有4只小兔,又来了3只)
师说:表示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2)引导学生说图意. ①题里先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练说:题里先告诉我们草地上原来有4只小兔)②又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说:又告诉我们又来了3只小兔)③谁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
(学生练说:题里先告诉我们草地上原来有4只小兔,又告诉我们又来了3只)师说:知道了草地上原来有4只小兔,又跑来3只,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一共有多少只小兔?”
④谁能像老师这样给大家提一个问题? 指名提问题. 齐说一遍.(3)引导学生把3句话连起来说.
师问:谁能把草地上原来有几只小兔,又跑来几只,问题是什么连起来完整地说一遍? 自己小声练说,两人一组互相说. 指名说. 师问:
①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用什么方法计算?
②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就要把原来的4只和又来了的3只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③怎样列式?
自己小声说算式,然后指名说. 老师板书:4+3=7 ④算式中的4,3,7各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4表示原来有4只小兔,3表示又来了3只,7表示一共有7只小兔)例2出示青蛙图:(1)引导学生看图. 师问:
①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荷叶上原来有几只青蛙? 跳下水几只? 还剩几只?
师说:这个符号在图上表示荷叶上有7只青蛙,“?只”表示求跳下水2只后,还剩几只.(2)引导学生说图意. 师问:
①题里先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练说:题里先告诉我们荷叶上一共有7只青蛙)②又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说:又告诉我们跳下水2只)③谁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 先自己小声练说,再指名说.
师说:你们说得很好,我们知道了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下水2只,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谁来试试?
指名学生提出问题:还剩几只青蛙?(3)把3句话连起来说.
①谁能把荷叶上有几只青蛙,跳下水几只,问题是什么,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小声说、指名说.
②要求还剩几只青蛙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因为从7只里去掉2只,求还剩几只?所以用减法计算)③怎样列式? 板书:7-2=5 ④为什么用7减2?(去掉的2只是从7只里去掉的,所以用7减2)⑤算式中的7,2,5各表示什么?
(学生说:7表示荷叶上有7只青蛙,2表示跳下水2只,5表示还剩5只)小结
刚才我们看图用三句话叙述每幅图的意思,每幅图就是一道应用题.第一题是求一共是多少的题,用加法计算;第二题是求还剩多少的题,用减法计算.
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新知识就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板书课题: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在每一道应用题里要知道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还要知道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才能计算.题目中要求一共是多少,就是要把两个数合起来,因此,用加法计算;题目中要求还剩多少,就是要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因此,要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出示鱼图:
引导学生这样想:
(1)题里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2)谁能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3)要求一共有多少条鱼?怎样列式?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4)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算式中的6,1,7各表示什么?(6)请你再把算式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 2.出示小鸟图.
引导学生这样想:
(1)题里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2)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3)要求还剩几只小鸟?怎样列式? 请同学们看图把算式填完整.(4)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学生说:从7只小鸟里飞走了3只,就是从7只里去掉3只,所以用减法计算.)(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学生说:表示树上有7只小鸟,飞走了3只,还剩4只.)3.先看图叙述图意,再列式计算.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4= 4-2= 7-5= 4+2= 7-4= 1+6=
7-3= 2+5= 6-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是第一次出现,它为以后学习用表格表示的应用题、加、减法简单应用题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加减法的意义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图意渗透应用题的结构.通过回答问题,看算式说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案中设计了训练学生由会说一句话到会说两句话,最后能把三句话连起来说完整.为以后分析解答应用题作好准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