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情境。这节课,以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春游贯穿始终,围绕春游中发生的事来解决问题,从中学习数学。由学生喜欢的信息编写相应的应用题,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
2、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本课,教师引着学生逐字逐句分析并解答应用题的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合作交流,“你自己试一试,然后小组讨论,你教一教不会的同学。”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连乘应用题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普遍能讲出道理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设计者。面对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学的现状。教师变“计算玻璃”为解决“春游”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扶--半扶半放--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第二篇:《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主要是教学连乘应用题,连乘应用题有多种解法。教材根据连乘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找出要解答的问题,较好地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方法。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情境。
创设了过运动会的场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问:从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接着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思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这就解决了连乘应用题两种解法的第一步。有的提出了用两步解答的问题;这样再根据第一步求出的数量与题目中的第三个条件,就不难求出题目的结果了。这就为学生在学习连乘应用题时,从寻找有联系的条件出发确定中间问题做了准备,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由学生喜欢的信息编写相应的应用题,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最终应用于生活。
2、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本课,我不是引着学生逐字逐句分析并解答应用题的,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合作交流,“你自己试一试,然后小组讨论,你教一教不会的同学。”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连乘应用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普遍能讲出道理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两人商讨,然后小组交流,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无限空间。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议论、去争辩、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2
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实现应用题的多能性目标,教师必须以思维训练为主弦律,弹好数学应用题教学五部曲。
一、审题。
由于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差别,加上冗长、抽象的特点,学生对理解题意往往产生困难。对此,可采用“缩写”、“改写”的方法帮助理解。“缩写”即是把与解题有关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从题中分化出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重新构建,使句式简单,数量关系趋于明朗;“改写”即把应用题的生活化叙述改为更贴近四则运算意义的数学叙述,使学生在学习四则运算后形成的认知结构纳入新的知识结构并予以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二、析题。
这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一步。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辅助手段,使数量关系更直观地显示出来,减缓思维坡度;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的思维方向是逆向思维执果索因。即从最后问题想起:“要求出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通过一步步的逆推分析,把未知量变成两个已知量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即通过已知量之间的某种运算能得出所需的未知量);综合法的思维方向是正向思维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条件出发,由两个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导出一个必然结果。依此法,在基本数量关系的支配下一步一步前进,直至最后求出问题。第三,在学生基本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逐步简缩思维过程,要求学生直接说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桥梁,同时逐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数量关系,拓展解题思路,拓宽思维广度。
三、解题。
要做到“一看二算三查”:看列式与思路是否一致,数据是否抄错,算式有无利于简算的`特点;算要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锻炼口算能力和速算能力;查指检查结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题意、符合常理。在有条理的计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四、论题。
通过审、析、解三步,教学已知一段落,但不能停留在此。还要让学生学会论题,把思维训练推向新的境界。这部分训练包括:较完整、条理地叙述分析过程;计算时叙述每步计算的意义;变换题目的叙述方法;改变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并作出相应解答;把问题与算式搭配起来;根据算式补充相应的条件或问题;判断多余条件;补充条件或问题并作出相应解答。
五、编题。
在前四步的训练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解题技能。通过编题,给思维以广阔的驰骋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认知结构中的旧知板块,进入知识的运转状态,在思维的创造性活动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这部分训练主要包括:仿照例题编题;看实物编题;看直观实物编题;根据线段图或示意图编题;根据算式编题;定范围编题等。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3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的教学难度较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初涉简单应用题知识,对以后学习复合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等都十分重要。因此,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依照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应对症下药。下面就对低年级学生讲简单的应用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针对“儿童愿意算而不愿想”的特点应采取的措施
低年级数学简单应用题,是随着四则运算概念的出现而出现的,这时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是显得尤为重要。一年级学生经过大量的试题和口算训练后,就形成急于算的心理现象,只看是“加或减”还是“乘或除”急忙算出得数,不善于动脑考虑为什么这样算。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可采取这样两种办法:
(一)同一算式,多种提法。
例如:“9-5=?”有八种提法:
(1)9减去5得多少?(2)9比5多多少?(3)9与5相差多少?(4)5比9少多少?(5)比9少5的数是多少?(6)什么数比9少5?(7)9减去5差是多少?(8)被减数是9,减数是5,差是多少?
(二)穿插编排,综合变换
例如:笼子里又白兔5只,黑兔8只,黑兔比白兔多几只?
可以变换这样几道练习题:
(1)笼子里有黑兔8只,白兔5只,黑兔比白兔多几只?(2)笼子里有白兔5只,黑兔8只,白兔比黑土少几只?(3)笼子里有白兔5只,黑兔8只,黑兔与白兔相差几只?(略)
二、针对低年级学生只知单一词句的特点采取相应教学方法
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过多的使用单一提法学生只产生条件反射,不能促使思维活动。
例如低年级学生做了大量的单一提法,“一共是多少?”或“还剩多少?”的加减法应用题后,他们一见到“一共”二字就想到加法,“还剩”就想到减法。像这样“10斤油菜籽可以榨油3斤,50斤油菜籽一共榨油多少斤?”他们一见“一共”就列出算式为:10+3+50=63斤,这显然不是该题的得数。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两个数的和“用加法”教成“一共是多少?”就用加法,也不要强调用“一共”二字判定算法。而应紧扣“合并”二字的含义讲加法应用题。
(二)对学生进行自编简单应用题多样化的`练习。要求学生用同一数量关系运用多种叙述词语,进行编排题或者老师写出一些不完整的应用题,有差错的应用题,让学生们填充或更改。
总之,只要通过老师对简单应用题行之有效的讲解,才能使学生过渡到较复杂的应用题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4
应用题教学改革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进行应用题教学?这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应该增强应用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开放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就是要改变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方式单一,条件答案唯一的状况,让学生感受到应用题生动、有趣、有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本节课主要是教学连乘应用题,连乘应用题有两种解法。教材根据连乘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找出要解答的问题,较好地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方法。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情境。心理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越有兴趣.为此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应用题的选材要从学生的生活及学习背景出发,要注意收集相关的数学信息材料,扩展或替换教材的例题和习题,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真实的有用的,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条件之一本节课中,新授部分:同学门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想为你们购买一些体育用品,你们高兴吗?我们看一看学校要为我们买什么呢?(足球)出示图(有三箱足球、每箱有6个、每个50元)问:从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接着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思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这就解决了连乘应用题两种解法的第一步。有的提出了用两步解答的问题;这样再根据第一步求出的数量与题目中的第三个条件,就不难求出题目的结果了。这就为学生在学习连乘应用题时,采用综合思路,从寻找有联系的条件出发确定中间问题做了准备,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由学生喜欢的信息编写相应的应用题,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
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第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两个有关生活费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第二种解法是先引导学生根据另外两个联系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本课,我不是引着学生逐字逐句分析并解答应用题的,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合作交流,“你自己试一试,然后小组讨论,你教一教不会的同学。”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连乘应用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普遍能讲出道理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两人商讨,然后小组交流,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3、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设计者。面对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学的现状。变“简单的求钢笔的价钱”为解决“学生身边的体育用品”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扶--半扶半放--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议论、去争辩、去探索。例如:如何购买钢笔等。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5、练习设计开放,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本节课时打破了传统的“巩固练习”的常规,设计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的生活情景,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这样教学不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5
教学内容:
应用题例1
课时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的方法。
3、知道用一种解法检查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板书设计:
应用题
(一)每箱卖多少元?
(二)5箱有多少个?
(学生板演处)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为了把我班打扮得漂漂亮亮,想买一些彩丝,买两捆,每捆10条,每条5角,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把学生不同解法板演到黑板上。
(一)2×10=20(条)
(二)10×5=50(角)
20×5=100(角)=10(元)
50×2=100(角)=10(元)
学生讨论:那种方法准确,每一步求什么?
3、列综合算式该怎样做?
学生自己列综合算式交流讨论
师强调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你的'想法。
四、实践应用
练习二十二第4、5题
独立完成,再订正。
五、交流收获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略)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我采用了“引出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讨论——归纳总结——深化知识的思路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注意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他发挥自己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空间及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注意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创新能力。我觉得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只要学生能够合理推理解答,求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就应给予肯定。但教师不必要强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这样解答或直接告诉学生,还可以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只要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想象、思考,合理推理后,能自圆其说,教师就应给予鼓励、肯定和赞扬。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6
小学《数学》第六册P71的例4是本册教材的难点,学生第一次碰到这种结构的连乘应用题。如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我在“连乘应用题”这堂课的教学中作了如下努力:
一、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
数学教学法上有句名言:“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理解题意也是进行推理的前提条件。三年级孩子的思维正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为此在进行例4这种特殊结构的连乘应用题的教学时,我创设“从学具操作掌握运算规律”的教学过程。首先从实际问题出发,引起兴趣:我拿出3盒圆珠笔,问学生知不知道老师这些圆珠笔一共用了多少钱,大家都说不知道;接着我请学生说出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然后根据实物给出“吴老师买来3盒圆珠笔”、“每盒10支”、“每支3元”这三个条件,请学生根据对应条件求出对应问题。学生反应热烈。根据学生回答我板书如下:(“盒”、“支”、“元”分别用蓝色、绿色、红色写出)
吴老师买来3盒圆笔,每盒10支,每支2元,一支多少元?(2元);3盒共有多少支?(?);1盒多少元?(?);一共有多少盒?(3盒);一共用了多少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由于教师帮助学生从学具操作理解题意,形象性强,学生容易从实物分析中掌握题意,并随着教师的设问激疑,引起探索兴趣,从而进入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维训练的环节。在教师的板书帮助下,自己找出对应条件,成功地得出解题方法。这时,学生们面露喜色,学习情绪高涨。
二、寻找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被乘数不易找对,被乘数与乘数的对应关系容易搞错,因此我利用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作突破口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1、在“基本训练”中加强对应关系训练。
我在“基本训练”中出了两道练习题:
⑴出示“每组种6棵”,“每班种6棵”,“每12个装1箱”,请学生说出“6、6、12”分别表示什么数,为什么,并说出对应的份数(组数、班数、箱数),然后教师给出对应的份数,请学生说出对应的总数,并列式。
这一题为新课找准对应关系作好初步的分析能力训练。
⑵假定“一共可卖多少元”、“一共运进多少个”是要求的总数,请学生在“每个卖9元”、“每箱有30个”中选取与总数对应的每份数。
这一题的练习为解决新课中出现两个每份数,而应把哪个每份数作被乘数作了突破重点问题的解题能力训练。
2、在新授时突出寻找对应关系。
在出示“吴老师买来3盒圆珠笔”、“每盒10支”、“每支2元”后,我让学生边找对应条件边推理。学生回答说“每盒10支”中“10”对应的份数应该是“盒数”,故与“3盒”对应;“每支2元”中“2”对应的份数应该是“支数”,故与“每盒10支”对应。我说:“不对呀,怎么把2与10这两个每份数对到一块去了呢?”学生这下很得意地告诉我说“每盒10支”可理解为“一盒子里装10支”,对于“2”来说,“10”是个份数。从而学生清楚地看到“每盒10支”这个条件的两面性:与“3盒”对应时,“10”是每份数;与“每支2元”对应时,“10”是份数。但为什么没有人把“3盒”与“每支2元”看作对应条件呢?我把这个问题交与大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避免出现被乘数与乘数不对应的错误。接着我乘胜追击,引导学生解决两个每份数中哪个作被乘数的问题。我在进行推理训练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由于学生理解题意,尝试准确率达95%。我装作疑惑不解地问:题目初看有两个每份数,你们为什么都选“2”作被乘数而不选“10”呢?学生抢着告诉老师因为“2”才是与总数直接对应的每份数,故作被乘数。
教师运用尝试教学法,逐步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扎实地突破重点和难点,从而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积极地掌握了本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列式特点。
三、重视课堂练习,培养思维能力。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我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
1、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找出对应条件及与总数直接对应的每份数,再列式计算(半扶着走,进一步突出重点、难点、准确率100%)→只列式不计算(独立走、准确率100%)→选择题、判断题(准确率98%)。
2、对比练习
为了消除思维定势,防止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我出了以下两道练习题:(只列式)
⑴水泥厂用汽车运送水泥,每一辆汽车一次能运5吨,12辆汽车7次能运多少吨?
⑵水泥厂用汽车运送水泥,先来了4辆汽车,后又来了3辆汽车,每辆汽车运5吨,一共能运多少吨?
通过以上两道练习,学生知道并非所有连乘题都是今天学的题型,也不要一看见每份数就盲目用连乘法,从而从比较中进一步掌握了例4的本质特征。
3、发展练习
在这一部分练习中,让学生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结构,升华认识,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⑴出示“我们三(3)班有56人,为扶助失学儿童如果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可捐款多少元?” 要求将“56人”改成间接条件,改完口头列式,并注意比较不同结构。(学生改成“三(3)班有8个小组,每组7人”和“三(3)班有男生27人,女生29人”等)这一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还渗透了思想教育。⑵出示实物3包练习本(每包50本)和2包卫生纸(每包10卷),请学生编出例4结构的连乘应用题。
⑶在最后一分钟请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义的连乘应用题,进一步把数学学习和解答生活实践的问题结合起来。这时,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热烈讨论抢着编题。我又鼓励大家课后进行调查研究,编出更有意义的题。一节课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第三篇:《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改革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进行应用题教学?这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应该增强应用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开放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就是要改变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方式单一,条件答案唯一的状况,让学生感受到应用题生动、有趣、有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本节课主要是教学连乘应用题,连乘应用题有两种解法。教材根据连乘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找出要解答的问题,较好地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方法。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情境
心理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越有兴趣.为此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应用题的选材要从学生的生活及学习背景出发,要注意收集相关的数学信息材料,扩展或替换教材的例题和习题,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真实的有用的,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条件之一本节课中,新授部分:同学门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想为你们购买一些体育用品,你们高兴吗?我们看一看学校要为我们买什么呢?(足球)出示图(有三箱足球、每箱有6个、每个50元)问:从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接着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思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这就解决了连乘应用题两种解法的第一步。有的提出了用两步解答的问题;这样再根据第一步求出的数量与题目中的第三个条件,就不难求出题目的结果了。
这就为学生在学习连乘应用题时,采用综合思路,从寻找有联系的条件出发确定中间问题做了准备,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由学生喜欢的信息编写相应的应用题,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
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第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两个有关生活费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第二种解法是先引导学生根据另外两个联系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本课,我不是引着学生逐字逐句分析并解答应用题的,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合作交流,“你自己试一试,然后小组讨论,你教一教不会的同学。”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连乘应用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普遍能讲出道理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两人商讨,然后小组交流,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3、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设计者。面对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学的现状。变“简单的求钢笔的价钱”为解决“学生身边的体育用品”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扶--半扶半放--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议论、去争辩、去探索。例如:如何购买钢笔等。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5、练习设计开放,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本节课时打破了传统的“巩固练习”的常规,设计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的生活情景,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这样教学不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第四篇:《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应用题例
1课时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的方法。
3、知道用一种解法检查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板书设计:
应用题
(一)每箱卖多少元?
(二)5箱有多少个?
(学生板演处)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为了把我班打扮得漂漂亮亮,想买一些彩丝,买两捆,每捆10条,每条5角,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把学生不同解法板演到黑板上。
(一)2×10=20(条)
(二)10×5=50(角)
20×5=100(角)=10(元)
50×2=100(角)=10(元)
学生讨论:那种方法准确,每一步求什么?
3、列综合算式该怎样做?
学生自己列综合算式交流讨论
师强调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你的想法。
四、实践应用
练习二十二第4、5题
独立完成,再订正。
五、交流收获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略)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我采用了“引出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讨论——归纳总结——深化知识的思路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注意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他发挥自己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空间及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注意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创新能力。我觉得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只要学生能够合理推理解答,求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就应给予肯定。但教师不必要强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这样解答或直接告诉学生,还可以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只要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想象、思考,合理推理后,能自圆其说,教师就应给予鼓励、肯定和赞扬。
第五篇:连乘应用题
1、每盒有6块肥皂,每块肥皂要2元,买5盒肥皂一共要多少元?
2、一盒饼干有8袋,每袋18块,5盒饼干有多少块?
3、每个班要摆8盆植物,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一共需要多少盆植物?
4、三年级4个班举行跳绳比赛,每班选3组选手参加,每组8人,一共有多少人?
5、工人叔叔每人每天加工50个零件,5个人一个星期(7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6、某自行车厂每人每天可以装配自行车14辆,照这样计算,8人5天,一共可以装配多少辆?
7、一头牛一天吃草 32千克,4头牛6天共吃多少千克?
8、一个游泳池长 50米,小明游了4个来回,一共游了多少米?
9、一条跑道 100米,李月跑了2个来回,一共跑了多少米
10、一个长方形长30厘米,宽2分米。周长是多少分米?
11、一个正方形,边长是30厘米。周长是多少分米?
12修一条路,每天修26米修了8天,如果再修150米,就能完成任务,这条路长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