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研讨课作业

时间:2019-05-12 18:3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生研讨课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生研讨课作业》。

第一篇:新生研讨课作业

新生研讨课作业

(1)为什么要搞绿色建筑生态城市?

答:在全球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气候变暖,资源减少,垃圾排放等问题的大背景下发展绿色建筑生态城市很有必要。绿色建筑生态城市能通过协调城市与环境,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绿色建筑不仅在减小城市热岛效应方面效果显著,还能创造适合人居住的环境。

(2)什么是气候变化,及其危害?

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酸雨(Acid Deposition)、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

我的理解是气候变化就是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逐渐打破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使自然的一些气候指标开始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改变的现象。

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5℃,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所受损失尤为严重;如果升温4℃,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造成全球经济重大损失。据2006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可能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台风和风暴潮频发、沿海地带灾害加剧、有关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我认为气候变化主要影响的是人类自己,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

答: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15项与绿色建筑内容相关行政法规;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通知》、《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通知》、《节能中长期规划》等法规性文件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数十项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成果还有:《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等。

(4)2005-2011年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事件。

答:2011年10月30日世界可再生能源亚洲地区会议暨第五届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渝举行,重庆大学李百战教授率中国代表团参加2011年新加坡绿色建筑周系列活

动,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4)绿色建筑生态城市的定义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指出绿色建筑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并在其生命周期内(原材料生产,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建造,建筑使用,建筑维护以及拆除和再生)始终保持高效率的资源利用(能源,土地,水资源,原材料等)和最低的环境影响;英国建筑设备信息协会(BSRIA):“一个健康的建筑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应基于高效的资源利用和生态效益原则;欧洲委员会:倡导绿色建筑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其定义现已日益突出延伸到无论是在空气品质还是在使用空间上,都要为人类造福的范畴;美国加里福利亚环境保护协会:绿色建筑也称为可持续建筑,是一种在设计,修建,装修或在生态和资源方面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建筑形式。绿色建筑要达到一定的目标,比如高效的利用能源,水以及其它资源来保障人体健康,提高生产力,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我的定义:绿色建筑就是在该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既能保证人生活的舒适又对环境影响最小(无论是资源的获取上还是环境上,要最高程度的融入环境融入自然。

(6)表格

答:

2.5

1.5

0.5

019982008

20092010

(7)湿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答:湿度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三种: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

相对湿度,原理:湿度越大水分蒸发越慢;水分蒸发越快温度下降越大。简易方法如下: 准备两支一样的气温计一支气温计的玻璃泡放在湿棉花上方(靠近但不接触)另一支不做处理。最后把两只气温计放在想测试的地方。通过两支气温计的读书差(记为A)就可以表示出相对湿度,然后测试不同地方的气温差值(B,C,D„„)最后通过比较A,B,C„„的大小得出这几个地方的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定义,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即湿空

气中水蒸气的密度。

(8)Well-being的意思?

我认为是幸福的意思,区别于安康,康乐,福利幸福有两成意思多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是一种内心的真实的满足感。

(8)热对人的影响,影响有哪些?

答:a,情绪上热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夏天人更容易发怒。特别是当气温很热时人人就暴躁;健康上太热了人容易中暑,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小孩。此外热往往伴随着排汗,而排汗的同时会带走一些人体代谢废物有利于健康。当然热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影响。

第二篇:新生研讨课

新生研讨课总结

题目:国内外软件工程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专业:软件工程班级:2013级6班姓名:张涛学号: 20131921不幸地说:“当初,软件是被调的!”

荣幸地说:“还阔以噻!”

——题记说出第二句话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真正让我“为之动心”的正是题目所提— 现状与趋势。

1.现状:

中国:

(一)软硬件比例不均,研发体系比较薄弱,支撑体系不完善

(三)产业的核心能力较为薄弱

国外:

则相反,软件产业体系相当完善。

2.趋势:

中国:

中国的软件产业的现状虽然不是很乐观,但是中国毕竟是后起步者,难免会有一个追赶,并超过的过程。

国外:

则恰恰相反,完善的体系下,难有快速发展。

3.结果:

当今国家的竞争,信息竞争可谓所占分量越来越大,软件身为信息产

业的前导,必将受到国家的重视。当然,中国需要快速提升当前软件实力,但是当前中国软件又是刚刚起步,专业人才大量缺乏。

4.结论

于国:国家现处在伟大的复兴时期,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应该看到这一点,并积极投身到建设当中,是我们最重的责任。

于我:国家处在当前阶段,必定会大力加强完善软件产业,但是当前软件人才远不足以满足当前建设的需要,所以软件专业人才的需要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这个时间就是中国伟大复兴完成之日。所以,软件人不需过多担心学成就业压力,恰恰相反,这是其

说起软件,首先你要抵得住变化,这种信心来自于积累

他专业最头疼的问题。

5.1.为什么当今大学生对软件不怎么欢喜呢?

中国人的通病:不敢尝试。

软件作为一种新兴信息产业,其父辈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软件产业方面信息致使其不了解所产生的胆怯心理。同时,该问题也曝露出90后的不自主,不创新的一面。

孰不知:软件专业的甜头,我想举个例子:世界首富是谁?

相信都知道是比尔。

而比尔的身份也是为大家所知的:微软创始人,而微软恰恰是软件的鼻祖。乔布斯是另一位软件方面的真正赢家而为大家所知,通过这两个例子,你是否开始对软件有些兴趣了呢?

2.很多人在抱怨软件专业无聊。

他们认为软件专业只是与代码打交道,那就大错特错了。其一,如此类推,学建筑的岂不是每天与砖头打交道吗?那你是否还愿意报考建筑呢?所以,我们也不能如此片面地看软件。代码固然在软件专业中起着“砖头”作用,但是这是一个软件人的基础而已,同建筑一样,在你师成以后,如你不愿做一个搬运工一样,你也不愿意单纯地与代码打交道的,你可以成为软件工程的高级建筑师。走向设计,有时一个灵感瞬时焕发的设计,比经过几千人花了几年的时间做出这个灵感还要重要,这便是软件专业一次完美升华,这是其二。

3.软件不是枯燥无味的。

一开始,我也有所同感,但是在院长的给我们上完新生研讨课后,这种想法便消失了。院长在课上讲了许多例子,其一是南京大学的天才—破解了百度老板李彦宏的手机号码,同时,造出蹭课神器—超级课表。这个激起了我对软件的极大兴趣。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软件可以做如此多的之前不敢想的事。可想以前,有多少同学如我一样渴望在大学四年中做出一些伟大成绩的人啊,以使自己成为“不同”中的一份子!可以说,软件是再好不过的如此平台啦!同时,我相信我们定能够创造一片自己所属天空。

6.结尾

以上便是我对软件产业及我们专业的新认识,算是一篇拙文吧。相信自己的见解与热爱会随着接下来的四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大学生活而不断提升。那时,我会在我的毕业论文中,加入更多的了解。

参考文献:1.百度文库2.各位老师课程及幻灯片

第三篇:新生研讨课

在大学里学会成长

姓名:王莹

学号:12920132200206

步入厦门大学的校门,我的人生历程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怀揣着对大学的憧憬,对未来的梦想,我开始了四年大学学习生涯的第一年。但是在惊喜与激动同时,一个个问题也摆在了我的面前。最值得思考的是,大学,究竟学什么。

通过为期十四周的新生研讨课的学习,我对大学的学习有了一些理解和自己的想法。

首先,要学号本专业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学业有专攻。还记得在高考录取结束,得知自己即将进入法学院进行四年的学习时,我的内心颇为纠结。一方面,对于法学或法律,我的了解确实不多,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本科的学业。另一方面,自己本身对于法学的兴趣不大,也有可能是对这门学问不太了解的缘故吧。但经过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我对于法学改观不少。我也明白了,专业兴趣也感情一样,是需要培养的。虽然在入学之初我还在考虑要不要转专业,但是现在,我已经明确了自己要在法学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思想。的确,专业兴趣是能够培养出来的。在课堂上,我被宪法学老师的风趣所吸引;被刑法的严厉所震撼;被民法的繁琐但贴近生活而想要认真钻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充满新奇个性的学习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寻找自己的兴趣,根据兴趣选择学习,才会学得深入,学得快乐。兴趣是引领我们前进的动力。

当然,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这是我们必须打好的战役。只有打好基础,拓宽视野,求知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我们的导师也提到了这一点,他告诉我们,在大学,要学号一门外语,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生活用语,还需要有专业的词汇积累,这样,才能在之后的国际法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不仅在学习上,在工作中,对外语的掌握也成为必须。在国际交流日渐频繁的当代社会,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对于自己来说,有利无害。

学会独立,助你成长。

离开了细心照顾自己的父母,精心培育自己的中学老师,在大学生活中,最先要学会的,就是独立。独立地学习、独立地生活、独立地工作。离开保护,学会独立,才能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感受不一样的自己。大学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只有学会独立起飞和翱翔,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学会自律,助你成功。

自律源于每一个小事,每一次实践,比如不翘课、坚持泡馆、自觉排队、自觉抵御电脑游戏和电影电视的诱惑、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这些都是日常小事,但是因此而节省出来的时间,却可以做大量的学习和工作。培养这种良好的习惯,不仅在大学可以有更好的学习成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让自己领先于他人。

当然,大学不仅要学会怎样读书、怎样做事,还要学会怎样愚人相处、学会怎样做人。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需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从日常生活的宿舍来说,我们的宿舍是四人共处一间,因此,学会与室友相处,是很重要的一课。我们要收敛自己的脾气,并且包容他人的习惯。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共同在法学院学习生活,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理应被接纳。我们不能固执的认为别人一定错误,反而应该了解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与此同时,学会如何与导师、同事、领导相处,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不同的人,我们的交往方式都不同,这样,就能够锻炼我们的日常交际能力,也为以后在社会中的交际打下了基础。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怎样做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小,父母、老师就会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在大学,诱惑比以前大很多,这样就更加考验一个人的人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从现在开始,培养一个良好的性格,对以后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人生不是一片坦途,只有经历风雨,才有彩虹。人生道路曲折,我们探索人生,但不能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要追求昂扬向上的人生目标,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且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今天的自己身处何处并不重要,但下一步要迈向哪里就很重要了,我们不能彷徨而由于不前,要奋斗不止,永不退缩,让自己的大学生活不留遗憾,给自己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新生研讨课

《新生研讨课》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重拾专业之光

系别:动力工程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班级:建环1421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日期:2015.09.21 题目: 重拾专业之光

摘要:时光任然,岁月如梭,刚刚告别了大一种种困惑的我回首过往,虽有专业概论课的答疑解惑,但仍有些茫然。迷茫中挣扎,挣扎却又彷徨,如一个沙漠中寻找甘露的旅人,新生研讨课就如一缕阳光,带我看到了光明,带我重拾了专业之光,也给我接下来三年的奋斗指明了目标与方向,为学习点亮了明灯,也让我了解到新生研讨课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专业的外延、内涵及发展方向 学习导论课程计划导论课程学习建议

正文:

一、建筑、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新生研讨课上,我们对建筑、能源与环境进行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建筑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对自然进行的再造活动,是一种空间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地域特色,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科技发展水平。能源是人类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离不开对能源的利用,对能源的利用水平也反映了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山川、河流、地貌、植被等要素,人类和其他生物依赖这些要素生存和发展,而建筑营造的室内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环境。

能源、环境是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能源和环境的关系密切,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材料,而能源和材料的广泛使用会影响甚至破坏环境。总之,建筑、能源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建筑在与能源、环境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主要的能耗终端。目前,中国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达16亿~20亿m²,但在这些新建的建筑中,仅有10%~15%面积的建筑能达到国家的节能标准,而80%以上得到建筑属于高耗能建筑。按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百亿m²。在我国的发达地区,建筑空调的使用负荷已经占到城市电力负荷很大的比重,一些城市每年夏天都会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

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一般达1/3左右,在北欧甚至接近40%,中国的能耗最近也已经达到28%。2007年公布的《中国建筑能耗报告》显示,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的年耗电量为每平方米70~300kW·h,相当于普通住宅的10倍以上。据江亿教授调查,截至2004年,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面积仅占北京市民用建筑总面积的5%,但全年总用电量却高达33亿kW·h,几乎相当于全市近一半居民的生活用电。可见,建筑已成为国民经济主要的能耗终端。

二、专业的外延、内涵及发展方向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内涵是以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和建筑环境学为基础,包含供暖、通风、空调、建筑电气、燃气等专业领域。本专业原有外延是利用最少的能源消耗,通过建筑设备系统营造建筑室内环境,同时尽量

减少建筑对室外环境的影响。经过整合以后,专业外延在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建筑电气、建筑节能等方面有了新的延伸。

结合建筑、能源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基于全球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本专业将在可持续发展方向取得长远而卓有成效的成果贡献。在即将到来的十年或者二十年内,暖通工程方向的设备工程师、注册监理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将会在社会发展领域和制造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学习导论课程计划

学习导论课程,本身便是以学生自主自导学习为主要形式,因此,针对导论课程的这一特点,我草拟出如下学习计划:

1、调查同学们为何会报考本专业,询问对本专业的初步了解情况并认真作好记录。

2、根据同学间对本专业了解情况的差异,结合教材,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后相互解答。

3、针对专业程度较深的问题,可询问教师和学长,有条件者可咨询相关方面的权威。

四、导论课程学习建议

虽然是学生导论性课程,但对于入行不久的大学生来说,依靠自身力量来了解整个专业与行业的发展状况,是较为困难的事情。所以,除对学生自身学习计划外,也对其他相关方面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授课教师可提问学生对本专业的疑惑,并作详细解答。

2、学院应积极与毕业学生保持联系,并邀请毕业学生回母校做简单的事迹汇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来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3、学校可约客本专业、本行业的专家教授、行业权威、公司老总等,从社会、就业、行业发展等现实领域给同学们清晰明了的答复。

大学生活说快也不快、说长也不长,要真的无愧于心,那便是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寡言者智,寡情者专。在大学里,内心所在意的不是错过多少,亦不是失去几何,而是为成一事,辛苦付出后的成就。

第五篇:新生研讨课(模版)

新生研讨课

框框如何打破?对传统教学模式、教育理念、师生关系的改革势在必行。2003—2004学年,一种承载着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崭新课程形式——新生研讨课在清华大学开始试点。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探索教育功能从知识教育向认知教育转变,教育教学组织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转变,教学方式从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方式向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教学方式转变,课堂上一系列巨大的变化意义深远。

崂山道士穿墙的咒语是真的吗?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穿越长城是怎么回事?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画面面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与15名大一新生一同探究量子物理世界的奥秘,为这些神奇的现象寻找科学的解答——这就是由顾秉林院士主持的清华大学新生研讨课《走进量子世界》上的一个场景。

2003年11月,清华大学全面推出了一种新课型——新生研讨课,两个学期,70门课程,不仅学科门类齐全,而且都是由学术造诣颇深的知名教授开设,大一新生可以不限专业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一门。与名师面对面,这些初涉学术殿堂的后来者从此享受了一项令学长们羡慕不已的“优待”。

让名师带领学生走入研究之门

新生研讨课是清华大学组织知名教授专门为全校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主要教学方式是学生以小组方式与开课教授就某一专题共同开展研究,在教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口头辩论和写作训练。在国外,新生研讨课已有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却是一件新生事物。作为推进研究型教学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清华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在全国高校中首次开设31门新生研讨课。

让学生尽快融入研究型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让名师带领新生走入大学之门、研究之门。与其他类型课程不同,新生研讨课给开课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权”,没有固定教材,开课专题可以涉及任何学科领域,由教师依据新生的特点自行确定,同时学校鼓励交叉学科选题。在选课人数上,每门新生研讨课原则上不超过15人。新生研讨课鼓励教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除了教授与学生之间交流、小组讨论、口头及写作训练方式之外,开课教授还可安排实验、参观、调查、实践等教学活动。同时,新生研讨课不进行期末考试,教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对选课学生以书面形式作出“优秀、通过、不通过”的考核评价。而开课教授上课期间每周则必须保证与学生见面的时间,指导学生开展研究。

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翻开《清华大学新生研讨课手册》,开课教师无疑成为最夺人眼球的亮点。首批开设31门新生研讨课的32位教师全部为正教授,其中31名是博士生导师。在强大的师资队伍中,有受人尊敬的院士,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有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顾秉林校长更是亲自挂帅。

在孙家广院士的记忆中,有一件事对他的触动特别大 前几年印度一所大学的教授带领两名本科生发明了一种新的算法,在国际上引起很大轰动。这让他一直在思索 清华拥有如此优秀的本科生,为什么没有做到 我们的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他引用杨振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中国的教育是填鸭式的,一定要把这个框框打破,才能使得我们的创新人才培养出来。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就是把学生从课堂上解放出来。“中国的学生特别缺乏创新精神,哪怕在课堂上举手提问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都不能做。这就特别需要像新生研讨课这样的环节营造一种氛围 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

与名师一同研讨,亲身感受他们为人为学的魅力风范,短短几个月,新生研讨课带给学生的许多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也许让他们受益终生。学生们说,教授的人格魅力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他们亲切、谦逊,不仅使我们增强了自信心,而且对学习和学习者有了新的认识 知识都是人研究出来的、而且是无限的,对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我们不仅是一个被动学习的角色,也可以提出质疑;新生研讨课让我们发现,学科前沿离我们并不遥远。同时,体验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起在某一方面的兴趣,学会了从多角度分析、评判的思维方式,提高了认识判断能力——新生研讨课给予新生的是全方位的。

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

上好15人的新生研讨课,对这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们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确立研讨题目,让这些刚入大学校门且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着实让他们费了一番脑筋。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外语系副主任刘世生教授形象地比喻说 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喂鱼者与鱼”的关系,而在新生研讨课中,老师与学生是“鱼与鱼”的关系,大家都是同一个池塘里的鱼,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共同前进。用十周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半个青铜器专家,是彭林教授开设《青铜器研究初阶》新生研讨课的目标之一。如果各种类型的青铜器摆在你面前,你如何进行研究 学生们按照彭教授的研讨题目主动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畅谈自己的想法。彭林还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结合实物鉴赏青铜器。结合不同时代青铜器的不同类型,彭林又组织学生采访冶金学等科技专家,了解不同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状况。

对学生而言,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他们必须改变学习观念,孙家广院士设计的新生研讨课要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练中闯、练中创”。他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除第一堂课由他主讲外,其余课程由各个小组轮流主讲,而他只是担当“教练”的角色,对每个问题提供一个思路供大家参考,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在网上、图书馆查阅大量的资料。如果我们每堂课都这么上,学生的创造性一定能发挥出来。”

变化就这样悄悄地显现在新生中间。教务处处长胡和平教授指出,在新生研讨课的进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主动思考问题,参与师生辩论甚至主动讲解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起主动学习的能力。而这对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甚至未来的工作都是受益无穷的。

开设新生研讨课有三大目的:一是建立一种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新型渠道,提供教授和新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缩短教授与新生之间的距离;二是为新生提供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鼓励新生在小组中进行思考、交流,启发新生从入学伊始就体验研究型学习方法和氛围,尽快适应研究型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建立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奠定基础;三是推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与其他类型课程不同的是,新生研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开课专题可以涉及任何学科领域,由教师依据新生的特点自行确定,学校鼓励交叉学科选题。在选课人数上,每门新生研讨课原则上不超过15人。全校学生不分专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一门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鼓励教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除了课堂学习外,开课教授还可安排实验、参观、调查、实践等教学活动。同时,开课教授上课期间每周也要保证与学生见面的时间,指导学生开展研究。

新生研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开课专题可以涉及任何学科领域,由教师依据新生的特点自行确定,学校鼓励交叉学科选题。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也给研讨课的课堂带来了更多交叉交流的机会。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开设的“走进量子世界”研讨课的15名学生,就来自信息学院、机械学院、土木水利学院、经管学院、理学院等5个学院12个系。为了便于讨论的开展,极少数教师根据开课目的对选课学生做了适当限制。秦佑国教授的“建筑与技术”就规定,非建筑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他认为,大学教育不能过分专业化,应该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门新生研讨课专门面向全校非建筑学院的学生开设。

下载新生研讨课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生研讨课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生研讨课(范文)

    新生研讨课论文20123817胡若木 新生研讨课论文 锅炉构成及其主要特性 学生: 学号: 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2012年12月1日 1 新生研讨课论文20123817......

    新生研讨课—

    我的大学路 接到这次作业时,我心里沉甸甸的。可以说这是我整个大学以及以后生活的规划,也有可能是决定我一生的规划。 当初被网上的一张开满荷花的湖的照片所吸引,我来到了我现......

    新生研讨课论文

    新生研讨课报告我是一名大一的新生,初来大学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很茫然。对于大学的一切知之甚少。而新生研讨课给了我一个认识大学,明确自我的途径。它帮助我了解了大学,定位了......

    新生研讨课感悟

    新生研讨课感悟 那时的我,还没有褪去高中时的稚气,散着及肩的黑发,穿着松散的外套,一路蹦蹦跳跳,带着满脸的兴奋,跨进了新生研讨课的教室。 那是个周六,清晨的阳光散满教室。温热的......

    新生研讨课论文

    新生研讨课总结国内外软件工程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进入大学之前,软件工程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词语,对这个专业可以说是一无所知,需要学习什么,工作又是如何,完全不了解。但如今我所......

    新生研讨课感想

    新生研讨课感想 转眼间,为期四周的新生研讨课已经告一段落了,这四周的新生研讨课给了我们很多的体验和感悟,让我们对大学生活有了很多美好的憧憬。但是好多同学觉得还来不及适......

    新生研讨课感想

    新生研讨课感想眨眼之间,我们为期四个星期的新生研讨课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周,但是那些上课时的记忆还依然生动。在研讨课中,我们听了关于侯老师学习,生活还有童年丰......

    新生研讨课报告

    新生研讨课报告——钢结构404班赵炜学号:12040431在北京工业大学开办的新生研讨课中,我们12届404班在很多优秀导师的介绍下,我们更具体的,更明确的认识了土木工程及其的各个专业......